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谈音响的七个频段

再谈音响的七个频段

再谈音响的七个频段
再谈音响的七个频段

再谈音响的七个频段

一般习惯将音响划分一定的频段如高音、中音和低音等。很多声学专家和音响专家想出了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这个20Hz-20KHz的频率分为“超低频(超低音)、低频(低音)、中低频(中低音)、中频(中音)、中高频(中高音)、高频(高音)、超高频(超高音)等七个段。

这样的七个频段的定义比简单的高中低频段的定义划分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下面逐一解说:

各频段的量感分布以及其控制能力

超低频(超低音)

低(频)音区是指声音的频率或者乐器的基频低于100Hz的频率。

按照七个频段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超低频(超低音)。

这个频段的频率重播时是需要借助于物理环境本身的共鸣,同时这个频段的声音已经失去了明显的位置定位。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10Hz以下的频率(次声)。

而实际上,当频率低于20Hz时候,人的耳朵的听觉能力就已经很差了,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胸腔和骨骼等的传导,来感受它们的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低音有敲打胸膛的感觉!强烈的超低音还会使人有呕吐的感受就是因为超低音作用于人的身体的表征。

这个超低频(超低音)的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而有一些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来刻意安排的另当别论。所以超低频对于纯粹的音响迷来讲其实用处不算太大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动态电影音乐迷,经常需要超低音!

对于低频(低音)区,尤其是超低频(超低音)的录制和重播来讲,要注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低音区要有足够的低频下限和足够的低频分量;二是,器材对低频的控制能力。

随着现在科技不断发展和日益先进,录音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时代,对超低频的响应已经可以轻松的做到10Hz以下,但是音响器材的重播往往欠缺!

话说回来,这部分可以感知却难以正常听到的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声音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不是的!因为实践证明,在实际的音乐演出中,一些设计优秀的音乐环境在进行演绎时,是具有足够多的超低频(超低音)成分的。

而在录音和重播时,如果能够适度的还原这部分的声音成分,将会使重播时的低频更加松弛,重播的音场更加宽阔和深远!

所以,一些好的音响器材由于能够很好地的重播超低频(超低音)部分,而让人觉得特别舒服,而能力欠缺的就会让人觉得量感不足,低音干瘦。此外,由于超低频(超低音)与环境的共鸣时间比较长,而这个频段的频率本身又是处于活塞式振动,因此在重播时会容易产生惯性(延时),而这种额外的惯性(延时)会造成重播的混浊感,声音还原不够清晰,一旦器材的低频控制能力不够就会产生这样的浊的感受,非常不讨好!

于是,对于音响爱好者来说,超低频的控制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简单的说就是,你的音响系统多这个超低频(超低音)部分的驾驭能力,更形象的表达就是,喇叭的刹车能力!好的音响系统不但能够在有超低频讯号的时候能够发出这个频率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讯号的侍候要立即停止振动!你们说难吗!

低频(低音)

这个频段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超低频(超低音)以上的从40Hz-80Hz 这段频率。

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低音区域,实际就是人们耳朵能够正常听到的40Hz 以上那部分低音区域。声学上把100Hz以下归入低音区,但是我们音响上还是缩小为40Hz-80Hz这段频率称作低频(低音)。这样更切合我们的音响频段划分。这个频段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等。同时,这个频段也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主要部分,在音乐重播时候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的发烧友或者对声学了解不足的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原因是这个频段是可以用耳朵来听到的,也是最容易有听感的频段,往往让人们听起来时实实在在的低音,于是产生很低的误解。对于一套音响系统或者一段录音,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分布不当,那么就会失去丰润澎湃的感觉,同时由于这个频段不足又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相形之下过分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干涩而不耐听。而这个频段的

控制方面也是不容忽视,一旦失控,不仅影响中高频段,更会影响整体频段的协调平衡。

中低频(中低音)

低音区域一般从100Hz开始,但是我们把从80Hz-160Hz之间的频率纳入一个称为“中低频”(中低音)的概念范畴更为恰当。

根据实践证明,这个频段是最让音响发烧友头痛的一段频率,因为它就是造成平时我们听音响时候觉得耳朵轰鸣的元凶。造成这种耳朵轰鸣的原因是这个频段非常容易出现峰值!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峰值现象,主要是和聆听音乐重播的环境有关。就是和聆听环境的大小方正如长、宽、高尺寸比例等有关。

这种现象对于我们这些居住环境先天不足的人来说尤其影响。因为聆听环境的不规则,大小比例失调等及其容易造成这个频段的峰值现象。实践中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就费尽了心思去设法吸收这个频段,以便使耳朵不致于轰鸣。

但是,效果往往是当耳朵听起来不轰然时,向下的低频与向上的中频也随着中低频的吸收减少而呈凹陷,使声音听起来变瘦,缺乏了丰润感。于是,大家拼命的去减少这个中低频段的峰值,还以为是对的。结果音乐的可听性大大降低。现在很多音响发烧友在比拼器材系统时候常说的干、瘦、涩、乏味等就是由于这个频段的控制力不好所表现出来的表征。在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以及定音鼓与男低音等。

中频(中音)

音响上的中频从160Hz开始到1280Hz的横跨三个八度(160Hz-320Hz、320Hz-64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

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因此也是一个最重要的频段。人们对乐器音域的误解通常就是中音部分,如其实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之内,但是一般人却误以为小提琴就是属于高音部分,也有以为所谓的女高音的音域也很高,但是实际上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是在中频的上限罢了。所以说这个频段的中频频率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啊。只要这段频率不足和控制不当,声音的表现就会瘦薄。有时,这种瘦薄又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一种所谓的定位的假的“焦点凝聚”而自鸣得意。

根据刘汉盛对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分析认为,可以从二路分音的喇叭的分频点来研究。一般二路分音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元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元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元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音箱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

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音,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了。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元中了。

中高频(中高音)

从1280Hz-2560Hz就称为中高频(中高音)了。

这个频段的乐器包括,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同时,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高音)。

高频(高音)

高频是从2560Hz-5120Hz这段频。

实际上已经很少乐器演奏涉入这段频域的。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了。

从喇叭的分频点设计看,这段频音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元中。在近距离的贴耳听感上通常就是一片嘶嘶声了。从高音单元的表现中,也可以证明高音单元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罢了。有人会说,既然高频部分根本没有什么乐器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这个高音部分就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因为乐器的基音尽管很少出现在这个频段,但是,大多数的泛音却是在这里表现,甚至出现在更高的超高频上!而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如果没有这个频段的很好的表现,那么声音将会缺乏光彩!

超高频(超高音)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就是超高频(超高音)。

前面说了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超高频所容纳的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而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就愈小,于是就要求高音单元要制造得非常的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一些我们常说的非常细微的声音。由于

超高频的特性以及要求音响系统中最终的重播演绎角色喇叭的设计上对高音单元的设计和制造要求就非常的严格!

例如一个高音单元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细节,于是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单元的振膜,于是就出现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负责的大能量的高频与部分中频极可能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超高频的大太多了。因此许多喇叭的超高频很清楚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刺耳的现象。

之后多在喇叭设计上出现有三路分音的设计,就将其分成中低音单元、高音单元和超高音单元三路。超高音单元通常就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的。而这个超高音单元的设计其真正的着眼点仅仅是在于使高音单元不会失真,同时又能再生超高频。

各频段划分的小结

高中低频率频段的划分主要是更加便于说明声音不同的频率的特性和音乐还原时候的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能力。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都趋向平衡,各个频段的频率的重播控制都能够恰如其分,才能算是一个好的重播系统,而这个重播完美的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必须要有能够重播各个频段的物理载体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各频段的声音录制的制约,以及录制和重播环境的制约。于是,玩音响才会让人永无止境,其实,也一定没有百分之一百的还原重播!

在这里,我再补充一些关于高频和超高频的解释。由于高频和超高频这两个频段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让人误解!很多人误以为听到尖锐刺耳的声音就是高频或者超高频了,其实这是有所偏颇的!

在音乐声音里头,高音也同样可以分为基频和泛音两个部分,例如,小提琴、小号、短笛等高音乐器,他们的高音基频一般只有3- 10Hz上下,但是,他们的泛音却远远高于20Hz!

以前,由于录音技术或者音响器材的制造技术的制约,高频一般只能达到10Hz左右,于是在聆听这些声音的重播时候,就会感到小提琴、小号等的高音是尖厉的,非常的挺实,但是不讨好!

但是,今天,录音的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轻松的录下超过20Hz以上的声音,器材的制造能力也允许很多喇叭能够重播20Hz以上的频率,我们再同这些小提琴和小号的高音时候,就会感到他们变得非常的纤细而感觉丰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音(高音)不干了,不扎耳了。

现在开始出现的SACD和DVD-Audio的软件采取的高格式数码录音技术,其高音的频响已经可以超过80Hz,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系统重播罢了!再举例就是,在乐器中,三角铁和铝板钟琴等高音金属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是最为丰富的,在测试一套器材或者一段录音的时候,一旦频响不够高,他们就会显得发木,失去活力和色彩了!

以上我们谈频率的分段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各个频段的声音的分布和量的多少比例。所谓的量感就是指量的多寡,如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量感之外的频率的控制力通常多指在以上频段中的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能力。如果有些器材低频显得松散,而有些则具极富有弹性,我们会说

后者有好的低频控制力。同样,有些器材能够控制住高频,让它帖服而不至于飙得让耳朵难受,我们就会说它的高频控制力很好。

这里我们还要留意的是,音响系统中各个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但是频率的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之别。

因此,一套音响系统好坏,一段录音的好坏,应该从以上声音各个频率的量感搭配以及控制能力来区分和比较,而这个频率的量的分布和频率的控制能力是极具物理性的,是比较客观的,是受到器材和录音本身先天条件的严格制约的,所以,我将其摆在了音响要素的第一位,也是基本的一个环节。

如果,一套器材或者录音本身不具备这些频率的良好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那么就失去了“音享”的根本意义了,也就沦落到“响音”的范畴了!

最后,关于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的要素研讨,我也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推荐几张CD来让大家考究自己的系统是否符合基本的量的分布需求和控制能力的大小!

o中频部分

由于一般器材都能够做的很好,也有很多的软件可以测试,我就不一一举例,一般大家认为比较经典的人声CD,如蔡琴老歌等!而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测试。

o低频段

通常测试低频段的量感和控制力,最有效的乐器就是倍大提琴,这里我先推荐一张,也是很多录音师和器材商常用的CD,就是由德国HIFI Vision 公司于1989年录音出版的《HiFi Vision》,编号:TOP-CD2。

o高音测试

当然是打击乐器的表现了!这里也有一张必不可少的CD,就是由MMG 于1983年出版的《THE 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编号:MMG MCD10007。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学习心得 从化市民乐中学黄鉴流 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自己先学好”教师要勤奋好学,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教师能力 最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文化艺术素养对人发展的作用在我们教师有更好的体现,因为我们培养着国家未来的人才。 笔者是一名教师,下面试从教师的角度说说如何通过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我们都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的理想追,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但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自身的形象、气质和各个方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 会超出所教授的课程之外。正是因此,在专业知识以外,教师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人格魅力和优良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就要有广泛的爱好。我们要对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修养,并能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使其精神和情感得到发展。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来源于文化艺术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化艺术修养,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艺术修养,就没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个性。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独立的发展。一个没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可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贫乏和无知。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司鼓是豫剧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乐器。过去传统戏曲乐队没有设专业指挥,那么掌握鼓板的人就必是乐队的 指挥。司鼓有一人承担,他不但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鼓板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必须熟悉所指挥的剧目,包括剧本结构、台词、唱腔、身段、表演以及以上、下场的情绪气氛等,因为在豫剧中锣鼓是贯串全剧的,每节表演环节都离不开它,如果司鼓对全剧没有特别细致地了解,就无法下手指挥。笔者从事司鼓专业已近30多个年头,不仅担当演奏了大量的传统古典剧目,也在多出现代戏中担任司鼓,多年艺术实践的磨练,使我对豫剧司鼓艺术有了一些实浅的体会。 司鼓是豫剧伴奏的核心,又是文武场面的主帅,这足以证明它在豫剧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鼓师,不仅要懂得各种唱腔板式,和锣鼓点,而且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还要理解演员在舞台上的内心世界,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和技能。 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功训练 司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键和双键指挥,(单键左手跨板右手拿鼓键、双键是双手拿鼓键)每个系统都有其完

善的技能和套路,对这种技能和套路一般称为“鼓套子”,“鼓套子”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和锣鼓点,以檀板和鼓键按上述两种技能和套路来打,在单皮鼓上演奏出它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锣鼓和身段鼓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这些演奏技术、技巧是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常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要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研究透,掌握好。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曲调熟,节奏准是完成演奏的基础。一个鼓师,即能把演员打“活”,也能把演员打“死”。程式是死的,处理手法是活的,伴奏中一定要做到,打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打武戏暴躁能稳,洒脱明快,在掌握速度节奏上准确严谨稳健鲜明。而绝不只是把握好手上的一对鼓键就行了。 娴熟的技法是演奏者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卓越的鼓艺表现是学习技法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或是走上工作岗位,时时要把掌握住技与艺的辩证关系。要在练功中琢磨音乐表现和分析演员在舞台上的人物表现,在表现时重技法,重配合的处理,达到技与艺领与配的完美结合。当你在练鼓点时,要投入其中,要琢磨它的节奏特征和表性。在艺术表现时,要重视技术的精度,使自己达到技精艺术深的境地,心与手高度一致。司鼓要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层次,必须从练功做起,要把锣鼓组合当音乐作品来练。如同锣鼓组合,奏出它的音色、音质、力度、速度在唱腔锣鼓方面要奏出不同情致;

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也将越来越高。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来应对未来? 在国际和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无疑人才是其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焦点则是素质和能力。多年来,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即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因此,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全面提高与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育人就要使之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认为,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导致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往往只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到超越专业知识的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创新为特点,要求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呈现出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现代高科技总是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拥有比较狭窄的先进专业知识,那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不知道往日那些高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科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9-09-17T16:46:57.82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袁飞翔李德营高卫国[导读] 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 太康道情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河南周口 4614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唤起了我们对于民族艺术瑰宝的渴望。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戏曲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司鼓的身影随处可见。司鼓又被成为鼓师、鼓手,在戏曲表演中有着提升戏曲感染力的作用。对于司鼓演奏者个人,如何提高自身技艺水平,是当下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关键词:戏曲;司鼓;实践;创新研究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司鼓也在不断的完善。实践出真知,每一场的戏曲演出对于司鼓演奏者都是宝贵的经验。对于司鼓演奏者,能够从众多演出经历中总结出个人演奏技艺与水平的提高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独特作用,实现戏曲司鼓演奏的实践与创新必不可少,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的个人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稳扎稳打,爱岗敬业 态度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效果的好与坏。作为戏曲艺术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司鼓,秉持着爱岗敬业的态度,实现个人演奏技艺稳扎稳打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努力:首先是要端正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行业,从心底认可自己司鼓的身份。以充分的热情、十足的信心和强大的信念从事司鼓演奏工作,不然的话,即使是身处总指挥的高位,却也是难有进步。 其次是要稳扎稳打,坚持实践锻炼,刻苦钻研。作为一名优秀的司鼓演奏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而高超的演奏技巧离不开平日里的实践积累与坚持。一名合格的司鼓演奏者,需要灵活机动,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同肢体协调。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的司鼓演奏者是十分难得的,需要秉持着精益求精与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才能够在事件中有所收获。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司鼓人员能够在戏曲演出时间中积累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之处,练习司鼓基本功,提高司鼓技艺与水平,又要求司鼓人员能够在演出实践中博采众长,吸取借鉴其他的演奏技巧,以便能够对演出的推进更加熟练。 再者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与工作热情。在戏曲演出中,观众不仅是看演出者的表演技艺,对于任何一个演出者的精神面貌也是极为关注的。一个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司鼓与敷衍了事、情绪低迷的司鼓给人的感觉是天差地别的,一个热情高涨的司鼓能够带领观众更好地感受戏曲演出的魅力,能够为正常演出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从本质上来看,司鼓是属于戏曲中的一种打击乐。整个戏曲表演过程的流畅性离不开优秀的司鼓,一名优秀的司鼓在整个表演中能够结合锣经的变化引导整个乐队的演奏走向高潮,有助于带动表演者进入情绪,使戏曲演奏的转场更加流畅自然【1】。一名优秀的司鼓必定是基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方法技巧,创新表现手法。 一方面,踏实的实践才能够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戏曲司鼓若要实现良好的创新,必定应是基于坚持不懈的实践基础之上,需要注重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表演实践中感悟戏曲的独特魅力与表现手法,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与精神,如此这般,戏曲司鼓才能实现在传统演奏技巧与演奏风格上的创新发展【2】。另一方面,戏曲司鼓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实践的更好开展。创新是基于传统之上,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发展,创新后的戏曲司鼓能够使戏曲表演更加完善,满足当下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迎合人们的喜好,使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 三、德艺双馨,开拓进取 司鼓在戏曲中独特作用及地位就决定着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及艺术修养。这就对每一位司鼓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表演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艺术修养,积极进取,虚心好学,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戏曲司鼓这门工作中。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有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在戏曲司鼓实践中不但磨炼个人意志,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个人品德【3】。在实践中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司鼓技巧,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积极投入,踏实的工作,使戏曲艺术的表演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实现自身司鼓艺术技巧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双重提高,做到真正的德艺双馨,进而有力量开拓进取,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司鼓工作需要在戏曲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与总结,积极主动的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在实际的戏曲演出中积累表演经验,提高个人司鼓伴奏水平,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中实现稳健的发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司鼓演奏能够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于戏曲中司鼓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实现戏曲司鼓的更好更稳发展。参考文献: [1]辛志刚.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2):70-71,77. [2]李轩安.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5):87. [3]王治.谈戏曲司鼓的必要技能[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9):137.

艺术修养演讲稿

艺术修养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流行音乐。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叫流行音乐,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正确,因为像《大中国》、《歌唱祖国》这些歌曲,也是广泛传唱的,但是他们不属于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流行的音乐的风格有很多,比如:流行乐、爵士乐、乡村音乐、Rap(说唱)、摇滚乐、拉丁音乐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几大音乐风格。 第一个是说唱:说唱原是黑人俚语,相当于说话或交谈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代表

人物Jay-Z 、周杰伦来我们欣赏一下。 第二就是我们大部分喜欢的摇滚乐: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杰克逊、Beyond。 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我的第一张幻灯片的背景是迈克尔杰克逊,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用他当背景。其实我感觉,他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歌手。他的事迹在这里我不多说了,但是请大家记住,他是真正的音乐之王。下面请大家欣赏他的一首音乐。进而也结束我的演讲。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755041.html,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作者:辛志刚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9期 【摘要】司鼓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角色,同时还具有多重身份,它不仅是演 奏者,也是指挥者,可以说,它掌握着整个戏曲板式变化。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声与复调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戏曲演奏对司鼓指挥作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它可以掌握整个乐队的节奏,将整首戏曲带入高潮。 【关键词】司鼓;戏曲;表演;指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46-01 司鼓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鼓师”。在一场较为正式戏曲艺术表演中,司鼓发挥主要作用是“三分鼓板、七分指挥”,也正因为如此,司鼓不仅把握着整场表演节奏,同时司鼓情况好坏对表演效果也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司鼓需要协调好乐队内部乐器配合,并且需要以音乐形式诠释好戏曲中人物特点,让演员充分展现出戏曲独特魅力。 一、司鼓在戏曲表演指挥作用中修养前提 司鼓是整场表演掌控者,身为乐队核心,它控制着演出节奏与进程,同时为了使演出效果更加突出,司鼓者需要拥有娴熟技法,较高艺术水准,只有这样,他才能把握好戏内戏外节奏。戏外节奏指唱腔、旁白以及节奏快慢等,而戏内节奏是指剧目主体与风格、戏曲中段与段衔接等。一般来说,戏曲内部节奏较难掌控,所以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来带动全场。对乐队指挥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声响的鼓点指挥,一种是无声响手势指挥,将这些融入到戏曲演奏当中,可以使乐队指挥更加完善。鼓点指挥固然重要,然而手势指挥同样是戏曲表演指挥艺术,它要求司鼓者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出一丝一毫差错,并且要求司鼓者形态优美、指挥手势简单明了。 二、司鼓的角色 司鼓是通过两根鼓楗敲打单皮鼓发出声音,或者司鼓者一手拿着板,一手拿着鼓楗子来进行表演。司鼓者需要担负起指挥全队职责,他需要通过合格规范动作与专业指挥方式把握整场演出节奏。在演奏过程中,演员表演与唱腔应该跟随着鼓点节奏发生变化,这样有利于舞台效果表现。在演奏过场音乐和主题音乐时,司鼓需要协调各个乐器,有节奏带动整个乐队,让乐队变成一个整体。 一般在演奏戏曲时,关键步骤在于人物第一次出场。每当一个新鲜人物出场时,需要锣鼓来创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缓锣”方式表示即将有一位新人物出场。比如在戏曲《铡美案》中,包公出场时配有起腔锣圆场锣鼓,通过“缓锣”方式来突出包公人物在剧中重要性。在

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民素质问题,看艺术的重要性 ——一个关于艺术与幸福、成功的关系艺术有什么用? 就如问别人: “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 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 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 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 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 ? 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说希望的人生。 ? 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 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

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 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 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 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 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 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

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 他的表现就是 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 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 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 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 ? 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 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 还有出去旅游时! 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

浅谈戏曲司鼓

浅谈戏曲司鼓 发表时间:2012-08-10T08:23:15.68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6月供稿作者:陈红卫[导读] 始终要保持端正、自然、直线击打,落箭有力,落箭击鼓后的瞬间仍要保持“扣范儿”。陈红卫 (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司鼓的演奏者被称之为鼓师,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在戏曲演出中,司鼓掌握着全剧节奏,是调动和协调各部门的中枢神经,演奏者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每场戏的情绪,对剧目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我82年开始学习司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有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对于演奏者来讲,要特别强调必须掌握正确的姿式与手法。正确的演奏姿势,它不但是演奏者的基础,也是提高演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的演奏姿势可以保证演奏技艺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使演奏的生命力愈加旺盛和持久,从而具备攀登更高演奏艺术颠峰的条件,故切不可视为无足轻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坐姿端正,头、颈、胸、腰取直,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目视前方;右脚蹬踏在坐椅前放置的小木登上,右膝头对准板鼓中心方向,调节好板鼓高低,其高度无硬性规定,大致根据自己的肢体高低长短而定,只要右膝垫击部位与鼓面基本持平即可;肩、臂自然放松,双臂不夹腋窝,小臂平抬,双手放在右膝头后部的垫击部位;双手持箭并齐,各向内侧微扣,呈“扣范儿”或“圆范儿”。 双手持箭方法:以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鼓箭后端约一寸的尾部,拇指在上按箭,食指与中指在下托箭,五指自然握拢,拇指与鼓箭基本形成一条线,防止向两侧捏斜,拇指、食指、中指捏箭不宜过死,只要捏住尚能灵活甩动,击打时不易脱手即可。双手持箭呈“扣范儿”在右膝上扬腕、立手、抬箭,双箭交替甩动直下击打鼓门,使其发出均匀、清脆的音响。在击打当中要注意掌握如下方法和要领:(1)双箭击鼓要始终保持“扣范儿”姿式和手法,时刻防止击打时变形走样。为什么如此强调“扣范儿”呢?因为“扣范儿”是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自认为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最佳姿式和手法(但忌扣的太很,我所讲的“扣范儿”是微扣)。“扣范儿”姿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调动手腕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少小臂或肘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使手腕发力集中,手腕的灵活性强,便于控制力度的轻重及速度的快慢变化。(2)双手持箭击鼓,以小臂作支撑,主要依靠手腕关节活动,使小臂肌肉拉紧支撑(忌僵)传感活动于手腕,甩动双手发力击打。感觉上应发力在手上,力量要贯通在箭头上。(3)扬腕立手,双箭向两眼方向抬起落箭击鼓。起箭时避免过于向两侧分箭或向内并箭。始终要保持端正、自然、直线击打,落箭有力,落箭击鼓后的瞬间仍要保持“扣范儿”。(4)击打鼓心(鼓门)要准确有效。击打时击箭前端要准确平击鼓心平面80%,才能击奏出沉实有力、清脆的鼓音,击鼓时的手法要富于弹性感觉,而不是死打硬按的感觉。双箭的基本功有:长时间的双手轮奏(亦称“撕边”),快速短轮(亦称“捻搓儿”)及左右手相互变换的协同击奏。 挎板方法:坐姿与持箭方法相同,右手放在右膝垫击部位,左手挎板时要松肩、小臂自然向前抬平,不要夹腋窝,不要坠肘,整体保持松驰;左手轻握底板(薄板),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握在底板外缘,拇指大关节里侧靠住底板内缘,拇指竖起挑起板绳,拇指大关节向外抻开,使盖板(厚板)背面紧靠在拇指大关节外侧,底板和盖板的上端呈现交叉口,用底板下端板尖撞击盖板下方中心。演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握板时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轻握底板,手心与底板中间呈空心状(空心是起到共鸣箱的作用)。根据板音的高低握法又有所不同,击低音板时,四指要合拢;击高音板时,四指要稍开放些;击中音板的手法要适中。(2)挎板时底板的上端必须高于盖板的上端,这样下端的撞击点才准确。(3)握板手形应呈“斜竖形”,这样能加强控制盖板摇动。如果握板呈“直竖形”,盖板就会失去摇动控制,影响摆度和摆速,造成击打不及时。(4)击板运动是以左小臂作支撑,手腕关节为活动轴,左手发力握板摇动击打。应避免小臂横向摇摆,影响手腕活动。(5)击板时是用底板去击盖板,发力击板要有弹性,撞击后借回弹力使两板自然弹开,不可撞击后贴住不起。单箭挎板是司鼓非常重要的一项演奏形式,运用非常广泛,戏曲演出中的大部分唱腔靠它来完成,作为司鼓人员必须掌握好单箭挎板的技术。 常言说“十年能出一个好演员,但十年不一定能出一个好鼓师”。因此作为司鼓者必须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抓紧一切时间勤学苦练,认真实践,努力提高演奏技能,另外还要学习和了解音乐理论、戏曲常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以期达到“始于成法,终于无法”的境界,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鼓师。

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

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 引言: 本文从艺术修养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谈起,从艺术修养与专业学习、艺术修养与身心健康、艺术修养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并对大学生中理工科学生和人文艺术类学生在对待“艺术修养”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予以点评,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浅谈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的一些改进的方法和途径来予以引导大学生来自觉的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便于大学生更好的成长和成才。 正文: 谈到艺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如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曲、电影、音乐等。可谈到何为艺术修养,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未必能够说的清楚。所谓“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比如一个艺术家、一名艺术工作者等,他们来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他们的艺术修养。一个非艺术工作者的也会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但大多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处于业余水平。艺术意识修养则不同,这是深入到人的自我意识深层,而成为自我意识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意识;一个人可能没有太高的艺术修养,但完全可能具有很高的艺术意识修养:面对艺术界的一些状况,他完全可以鲜明地指出什么是违背艺术本质的,什么才是合乎审美规律的。 一、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活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所以在此阶段,我们要既要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人”,同时也要成为合格的“才”,这样当我们毕业走向社会时,我们才能“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所谓的成“人”即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成“才”即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大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通过艺术修养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通过接触美学改变鉴赏方式,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提高分辨真、

浅谈艺术修养与素质

浅谈艺术修养与素质 ――听李岚清总理关于“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后有感 “世界可由音乐的符号组成,也可由数学公式组成,音符+数学公式就是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 艺术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也可以开拓人的创新思维。热爱音乐的人往往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有所作为,而许多有所作为的人往往也对音乐有着深深的情意。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光有深厚的理工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得具备丰富的、深厚的艺术修养。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好小提琴,中国第一部小提琴曲《行路难》则由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作出,学音乐出生的格林斯潘作为美联储委会主席掌握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宏观大局,而李政道先生则说“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两个面”。是啊,许多名人都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艺术修养的高低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被誉为“时代的强音,震撼的旋律,普遍的音乐”。好的音乐或高雅的音乐和其他优秀的艺术一样,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品格,可以调动人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目前许多青年都钟情于流行通俗音乐,虽然流行通俗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但它比较肤浅,可以称作一种精神文化快餐,但是对于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来说,只喜欢流行通俗音乐是不够的。 音乐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包括音乐在内的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有效方式。李岚清总理与各国大使之间的交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有着不同风俗、背景国度的人们来说,音乐可以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走进世界,就得先要世界听懂我们的音乐、艺术语言。只有提高了我们的艺术修养,我们的音乐、艺术语言才能被世界认同,我们的素质也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早在1993年,李岚清就提出在中小学加强改进音乐课,在高中和大学里提倡高雅音乐进课堂,提倡开设交响音乐课。他说,自己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知道大众喜欢看什么,能够看什么,写作《音乐笔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营造一种音乐的氛围,引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他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袁隆平,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意思维,提高修养,开发智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说,1998年他接待过香港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谈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汇丰银行的总经理透露,他们招聘银行职员不仅招金融、经济专业,也招一些学音乐专业的。凭他们多年经验发现,学音乐的人很具有创意思维,学音乐

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

谈到艺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如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曲、电影、音乐等。可谈到何为艺术修养,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未必能够说的清楚。所谓“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比如一个艺术家、一名艺术工作者等,他们来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他们的艺术修养。一个非艺术工作者的也会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但大多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处于业余水平。艺术意识修养则不同,这是深入到人的自我意识深层,而成为自我意识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意识;一个人可能没有太高的艺术修养,但完全可能具有很高的艺术意识修养:面对艺术界的一些状况,他完全可以鲜明地指出什么是违背艺术本质的,什么才是合乎审美规律的。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艺术修养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甚密: 一、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新时期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要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各 级各类院校的共同遵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国家的发展不仅单纯依靠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同时也需要精神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对提高人文素养有显著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协调发展,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而言,提高艺术修养对于提升审美能力、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德、

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 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

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12>>>

浅谈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修养

浅谈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修养 摘要:艺术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呢?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由此可见,文化艺术修养在我们人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关键词:艺术;艺术修养;艺术创作;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简析艺术修养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曲艺等等。 艺术修养就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进行的努力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实践所达到的一定艺术鉴赏水平。艺术创作是一种充实于内而成像于外的美的创造活动。 艺术家修养并不是单方面只是艺术类的的修养,而是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四个方面。而艺术家的艺术修养,除上文谈到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艺术创作、接受、艺术评论、教育、管理以及艺术传播等方面的艺术活动能力。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艺术家一样的优秀,但是我们应该更加的注重自己这一方面的修养的提升。 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方法 可能有些大学生认为如果现在才学习艺术修养那根本就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其实,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艺术修养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努力,我们依然能成功。

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现在让我们来各个击破吧。 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 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要提高鉴赏能力 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加生活情趣 我们可以报名艺术团或者是艺术课,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艺术的内涵还能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培养道德情操

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

人文素养与艺术赏析科学、艺术、人文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确定为“人文科学”;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培养“初步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美术艺术欣赏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成长的根与魂,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核心,它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追求。一个社会的和谐,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单单需要它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现代社会更看重的是城市的“软实力”,即城市人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中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素养——气质、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学生面临生理、心理的特殊过渡,在这一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将影响其终身的个性品质形成,因而在中学过渡阶段实施美术欣赏的人文教育,既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承民族素质和民族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需要。 艺术品如绘画、雕塑、造型、创意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理想,培养人的能力。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最能体现求真、求实、求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美术品欣赏就从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人文素养的教育作用,能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和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内部和谐。 艺术的魅力常在于不确定的迷离情境以及它充分预留给欣赏者的想象空间,那些和谐社会建设中涌现的英雄形象、平凡人物都能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正能量源泉,我们应不吝笔墨,把最美的色彩献给他们。使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所欣赏的作品产生共鸣,并在精神上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这不仅是美术欣赏课的本原,也是艺术理论中艺术欣赏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没有共鸣、净化、领悟再创造的艺术欣赏,是无味的,也就根本谈不上心灵的升华。而在美术欣赏这个原本无声的视觉艺术中,融入适时、适情的音乐,就如同在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之桥。使欣赏者在这里激发、创造、再创造。想象一下,校园甬路上每天都有学生写生或艺术表演,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这种在国外司空见惯的艺术行为是多么令人期待。 当前许多作品被束之高阁、藏于深闺,成了学生们不可企及的镜中花、水中月,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开放更多的艺术工作室、摄影站、甚至课堂,让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可以亲自体验绘画,制作雕塑、泥塑或陶器创意等,以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能沐浴艺术的阳光,享受着人文艺术的熏陶。这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文化艺术与人生修养学后感

文化艺术与人生修养学后感 到了12周,文化艺术与人生修养这门课也到了结课的时候,回顾12周,由于资质鲁钝,后天惫懒。花了这许长的时间,却只是如同白白浪费了般,所得最大收获,就是重新燃起了对哲学和文学的兴趣。 上大学后,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实属,大一下学期经历了漫长的思考,才开始正视学习,学习在人的一生中重要性确实极高。可自那之后,我开始的只是工匠式的学习,也就是看看教材,其他书籍看的极少,即便是想看的,也只是与经管有关的著作,人文方面的完全没有。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务虚不如务实,正如上个世纪所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技在手,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心里总是安心些。从我自己感觉,大家好像都是这么干的,毕竟务虚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没有务实学习那种实打实的好处。 可当时间拉到十年后,回首过往,我对今日是否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恐怕是的。务实学习确实能让我们掌握一门技能,可这只是相当于把自己打造成某种形状,恰好符合某些需求,成为大机器中合格的齿轮,让自己的人生符合机器的需要。可是我们的人生不止于此啊,我们的路很长,不知是毕业的那一次面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如果没有站到足够的高度,怎能一窥我的世界,看不到我的世界,我又何谈掌控人生。 我国古代就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中也说过“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正如孔子所说的一句话一样:君子不器。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技艺。哈佛大学也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对于我们而言,工匠式的学习熟练的掌握一门技巧,但也让我们看世界陷入管中窥豹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只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具多种才能的人。 上面吧啦吧啦那么多,再谈谈我这学期上的课——文化艺术与人生修养。狭义的讲,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艺术的类型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电影和电视、喜剧、戏曲、语言艺术。文化艺术作为思想的结晶,久居其中,视野无疑会得到极大开阔。曾国藩说:欲扩其量,先宏其识。我们如果只是沉浸于日常琐事,自己居住的方寸之地,如何能得超脱,如何能超越常人。 修养,听起来好像很高雅的样子,貌似有修养的人是一个蛮好的形象。如果让我描绘一番,有修养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如同阳春的丝丝细雨,万物因此而清新,如同夏日一缕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如同立秋的天空,高远清新,如同寒冬久违的阳光,温润沁人。《礼记》有言:夫昔者,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心向往之。 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任天际云卷云舒”。修养应该就是这样。 大学是段很好的岁月,因为只要我愿意,我有足够的时间把我自己向我心中的完美进行打造,让心中完美的我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只要我想,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变得更好。学识不丰富,我可以阅读,身体不够好,我可以锻炼,没有女朋友,我可以谈······,这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一切都可被改变,我可以使事情变得更好,我可以让人生更完美。当我的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