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word版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word版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word版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word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第一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含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这一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代名词,是在1981年在长春市召

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由王景新教授提出的。

按照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状况划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会计核算子系统单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79年至1988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计算机辅助会计工作的试点工作。从此,中国会计电算化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10年之中,会计核算软件主要是单项开发为主,没有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各地各单位的开发基本上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所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上是手工会计操作的翻版。

二、会计核算软件多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88年至1996年)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从局部单项数据处理,逐步扩展到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应用初期手工操作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完全依靠计算机有效运行,代替手工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任务;从应用初期主要用来处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满足基层单位经济管理上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用软盘或线路传输报送会计报表,用计算机逐级汇总上报会计报表;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自行开发、自己使用,发展到由专业公司的开发通用化、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

三、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会计系统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第二节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

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范围,财政部将会计核算软件按期开发的目的分成两类:一类是非商品化软件,即自己开发应用或在局部范围内推广使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软件;另一类是在市场公开销售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二、国外管理软件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会计软件虽然更新换代较快,但其更新的内容却侧重于子系统的财务会计业务功能的提高,讲究的是采用最适用的技术,而并不苛求其计算机和网络采用最新的技术。

三、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第三节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看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区分为事务型处理系统和分析型处理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见P12 图1-1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二、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II)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在1957年成立后,推出第一套MRP软件,形成管理软件的开端。

MRP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时段式MRP:决了何时订货以及订货数量问题

闭环式MRP:闭环式MRP将物料需求按周甚至按天进行分解,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这是企业物流

管理的重大发展。

MRP II(制造资源计划)

MRP II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管理,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其特点是:

制造和财务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密切

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物料短缺现象。

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

(二)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

会计电算化-全套教案

武汉市财贸学校 教案本 科目会计电算化 任教班级 1211 教师曹清 2013年2月——2013年6月 教师姓名所属教研组授课年级授课班级学科曹清会计组12级1211 会计电算化周课时学期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学年度/学期4节68 20 48 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 周别章节及内容课时数备注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4 二试验一:账套建立 4 三实验二:账套初始化 4 实验三:总账系统初始化会计科目的设 4 四 置 五复习测试 4

六试验四:总账系统初始化录入期初余额 4 七实验五: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管理 4 八实验六: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填制凭证 4 九实验七:总账期末处理 4 十实验八:总账期末处理及复习检测 4 十一基础设置和总账复习测验 4 十二实验九:报表管理 4 十三实验十:报表管理 4 十四实验十一:工资管理 4 十五实验十二:工资管理 4 十六实验十三:固定资产管理 4 十七实验十四:辅助系统复习检测 4 十八复习 合计课时数68 备注 检查人批准人 课堂教学设计 第 1 周第 1、2 课时课题第一章会计信息化基础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技能要求:1.新课程的要求 2.会计信息化的本质

3.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情感要求: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吸引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 过程与方法:讲授、比较、分析 教材重、难点分析 重点:会计信息化的本质 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学生相关生活 经历及学习基础 已学习会计基础和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 思路通过新课介绍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意义及要求,为进入机房上 课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程介绍 一、学习新课程的意义: 在学习传统的会计操作方法后,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完成会计任务,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当今会计职业必备的一项技能。 二、上课地点及要求: 地点:四楼机房(403) 要求: 1. 每次上课第二道铃响后应经进入教室坐好,由老师带领到机房,沿途保持安静。 2. 不得带任何食物进机房。 3. 机房座位固定,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4. 机房课为连堂课第一、二节课中间不下课,第二节课提前十分钟下课。 5. 每次上课带书、笔记本、相关资料。 三、课程性质及考核办法 课程性质:集中考试课程 考核办法:平时成绩30%:根据每次要求提交的作业情况及出勤情况评定(出勤以到位为准,平时不考虑病、事假) 测验成绩30%(上机考试) 期末考核40%(上机考试)

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浅析

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浅析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 【关键词】会计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仿真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范畴 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采购销售管理、会计报表管理和财务指标与决策分析等,其中账务系统是会计软件的核心,它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存在困难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随着人口总体增长放缓,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的背景下,生源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下降,为应对生源下滑,绝大多数职校在招生上使出浑身解,为完成招生计划,重数量,轻质量。知识基础薄弱、认知障碍、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意志力差和自我评价较低的生源规模化聚集,这给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带来困难。 2.缺少企业实际经验的会计师资。会计是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特别是实际的应用中,会计维系有企业的内部和外面的资金往来,具有很强的经验效应,因此会计教师除了具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才可以能胜任职业教育科研和实践教学的职能,由于会计专业知识滞后于实践,理论知识脱节于实际操作,使得中职学校需要大量“双师型”的会计教师,而学校的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因素,导致这种“双师型”的会计教师稀缺。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的质量建议 1.加强师资的技能水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在知识结构上,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理解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数据流,构建扎实的知识架构,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各个模块的操作、维护、纠错,懂得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数据库的维护管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目的的安排上机实习内容、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随时记录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解决的方法,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还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

用友财务软件教案

用友财务软件教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第一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含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具 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这一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代名词,是在1981年在长春市召开的"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由王景新教授提出的. 按照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状况划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一,会计核算子系统单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79年至1988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计算机辅助会计工作 的试点工作.从此,中国会计电算化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10年之中,会计核算软件主要是单项开发为主,没有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 度,各地各单位的开发基本上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所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上 是手工会计操作的翻版. 二,会计核算软件多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88年至1996年)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从局部单项数据处理,逐步扩展到建成完整的 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应用初期手工操作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并行,发展到甩掉 手工账本,完全依靠计算机有效运行,代替手工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任务;从应用初 期主要用来处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满足基层单位经济管理上的需要,进一步发 展到用软盘或线路传输报送会计报表,用计算机逐级汇总上报会计报表;从计算机在

会计中的自行开发,自己使用,发展到由专业公司的开发通用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 三,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会计系统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第二节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 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范围,财政部将会计核算软件按期开发的目的分成两类:一类是非商品化软件,即自己开发应用或在局部范围内推广使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软件;另一类是在市场公开销售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二,国外管理软件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会计软件虽然更新换代较快,但其更新的内容却侧重于子系统的财务会计业务功能的提高,讲究的是采用最适用的技术,而并不苛求其计算机和网络采用最新的技术. 三,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第三节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看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区分为事务型处理系统和分析型处理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见P12 图1-1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二,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II)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在 1957年成立后,推出第一套MRP软件,形成管理软件的开端. MRP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时段式 MRP:决了何时订货以及订货数量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案-基础设置1

教案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授课人: 课题基础设置课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求 掌握建立各种分类档案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重点 与 难点重点:建立各种分类档案难点:基础设置的先后次序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 基础设置 一、编码方案五、地区分类 二、数据精度六、客户分类/供应商分类 三、部门档案七、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 四、职员档案 授课效果 分析总结 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较高。 注:教师每次课都要写一份教案,放在该次课讲稿前面。

第三章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也称为系统初始化,就是第一次进入系统进行会计 核算之前所做的一系列的设置工作。商品会计软件的基本特点就是 通用性(指会计软件可以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时期使用),而各核算单位都有区别于其他单位的特点和核算要求,因此,各核算单位的会 计核算环境也不相同,就有必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会计 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凭证类别、辅助账核算;设置职员档案、 部门档案等基础档案资料。这些设置工作就称之为系统初始化。由 此可见,基础设置是将商品会计软件的通用会计环境转化为满足各 核算单位核算要求的专用会计环境的手段,是联系手工账和计算机 账的桥梁和纽带。 不同的商品会计软件,由于通用性强弱不同,其基础设置的内 容也不完全相同,通常包括设置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凭证类别、 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档案、存货档案等。这些内容都属 于系统的公用信息,该系统中各个模块都可以使用这些设置的内容。 一、设置编码方案 (一)设置编码方案的意义 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在使用核算对象的时 候,手工会计一般使用核算对象的中文名称,而电算会计则使用核 算对象的编码,如科目编码、职员编码、部门编码、客户编码、供 应商编码、项目编码、存货编码、固定资产编码等。 在电算会计中大量使用各种编码,是由于编码具有唯一性、层 次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电算会计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和管 理变得更加准确和方便,所以,设置一套全面、完整、科学合理的 编码体系是我们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的需要。

最新会计电算化实操教案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 《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是一个集众家之长而又简化了的会计软件,该软件主要提供账务、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与管理功能。 第一课题系统管理 教学时间:8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管理控制台,掌握对软件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 教学重点:账套管理 教学难点:启动系统管理 教学过程: 一、启动和注册系统管理 ★系统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一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 1、启动系统管理 2、注册系统管理 二、设置操作员 ★设置操作员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功能主要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 三、建立账套 账套管理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等功能。 1、设置账套信息(账套号、账套名称、账套路径、启用会计期、会计期间 2、设置单位信息 3、确定核算类型 4、确定分类信息

5、确定编码方案 6、设置数据精度 7、系统启用 四、设置操作员权限 ★操作员权限设置功能用于对已设置的操作员进行授权 第二课题系统初始化 教学时间:8课时 教学目标:将通用会计软件转成专用会计软件,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移植到计算机。 教学重点:会计科目设置 教学难点:期初余额录入 教学过程: 一、设置基础档案 (1)设置部门档案 (2)设置职员档案 (3)设置客户档案 (4)设置供应商档案 (5)设置外币及汇率 (6)设置结算方式 二、设置会计科目 (1)建立会计科目 ①科目编码(本级科目全编码=上一级科目全编码+本级科目编码) ②会计科目名称

③科目类型 ④账页格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外币式) ⑤辅助账设置 (2)修改和删除会计科目 ★账套启用期间需要删除尚无发生额的科目,则必须先删除其期初余额;但已有姓额或有下级科目的科目则不能删除。 (3)指定会计科目(主要是指定出纳的专管科目) 三、设置凭证类别 1、凭证类别分类 2、限制科目设置 四、输入期初余额 1、总账期初余额录入 2、辅助科目期初余额录入 3、试算平衡 第三课题日常账务处理 教学时间:8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查询和打印输出。 教学重点:凭证填制 教学难点:凭证审核及记账 教学过程: 一、填制凭证 1、增加凭证(凭证头、凭证正文) 凭证头: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附单据数 凭证正文:摘要、科目、辅助信息、金额

会计电算化(教案)

理论教案:1-1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交流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本学科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学习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上岗证的考试 教学重、难点: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作用 2、会计核算软件 3、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1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作用 一、介绍本学科学习的知识内容 1、会计电算化概述 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包括: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软件的要求、岗位及权限的要求等) 3、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 4、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用友)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一种通俗称呼,其目标就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2、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会计管理工作。 3、财务会计电算化 4、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电算化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四、我国现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1、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2、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3、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前提下,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2节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会计核算软件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核心,以(会计制度)为依据,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目录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2)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2) 第二章系统服务 (15) 第三章基础设置 (24) 第四章总账 (32) 第五章会计数据综合查询 (51) 第六章 UFO表 (54) 第七章工资 (60) 第八章固定资产 (63)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本课程性质与教学对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我院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进行各种财务软件操作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之一。我院学生在修完《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后即可开设此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系统全面把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方法与技巧,比较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特别是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信息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之间关系,了解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进而认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重点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本章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掌握了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2、本章知识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要求、流程与内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构成,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结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等,由此决定本次教学的顺序。 【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 (2)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和要求 (3)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4)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5)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与实施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

固定资产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固定资产的账套的创立 2、掌握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 3、掌握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 4、掌握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1、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 2、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教学、提问、指导练习 四、教学时数 理论教学4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固定资产系统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特点 (1)初始化数据量大,数据保留时间长。 (2)日常数据输入量少,数据处理方式单纯。 (3)统计功能要求较高,内容输出较多。 2、固定资产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联系(数据传递联系)(1)账务系统(通过转账凭证) (2)成本系统(折旧费用)

3、固定资产的功能 (1)管理固定资产卡片 (2)处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功能 (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净值的功能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化 1、启用固定资产 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管理,在账套选项下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套启用设置。 2、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用友通,进行固定资产账套的创建。 注意事项:(1)、固定资产账套启用日期要在账套启用日期之后(2)、与总账系统的对应科目的设置,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这两个科目。 (3)折旧方法的设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部门设置:根据企业实际部门机构情况,进行设置 4、对应折旧科目设置 (1)选择“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设置,进入部门编码表(2)选择“**部门”,然后单击修改,选择对应的折旧科目,例如管理部门,对应科目为管理费用,单击保存。 5、资产类别设置 (1)选择“设置”/“资产类别”,进入资产类别编码表 (2)单击增加按钮,输入类别名称、净残值率、选择计提属性“正常计提”,折旧方法“***”,依次设置其他资产

电算化教案(全)

初级电算化配套教学练习资料 系统管理 1、系统进入:(从“开始菜单”——程序——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系统管理)或者: ——双击桌面的“系统管理” ——单击“系统”菜单的“注册”输入用户名“admin”确定无密码,再点“确定” 2、增加操作员 ——单击“权限”菜单中的“操作员” ——单击“增加”录入:编号、姓名(必须增加三个以上) 3、建立账套 ——单击“账套”菜单中的“建立” ——录入账套号(不能重复)、账套名称 ——单击下一步:录入单位名称 ——单击下一步:选择行业性质 ——单击下一步:基础信息 ——单击“完成”确认可建立账套,选择输入编码方案——确定——确定——系统提示创建成功——确定——是— 4、权限设置 ——单击“权限”菜单中的“权限” (1)在窗口右上角选择自己新建的账套 单击选中自己增加的操作员:例如:张三 要设置为主管的在“账套主管”前面方框打即可 (2)再选中另一个操作员:例如:李四(设为会计员) 单击“增加”——双击左边的“公用目录设置”与“GL总账” 在右窗口选中“出纳签字”“审核凭证”“恢复记账前状态”双击变白色(即删除即可) (3)再选中另一个操作员:例如:王五(设为出纳员) 单增加——双击左边的“CS现金管理”确定——退出即可

5、数据备份和引入 A、备份 (1)先在D盘新建一个文件夹(取个名字) (2)点击“账套”菜单中的“输出”后选中要备份的账套点确认,打开D盘下自己的文件夹,单击“确认”即可B、点击“账套”菜单中的“引入”后在D盘找到自己存放的文件夹,双击打开,选中备份文件后点击“打开”即可 总账 一、基础设置(身份:账套主管) ——桌面的“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在出现的注册对话框中:输入“套主管身份的编号”选上自己刚建立的“账套”及正确操作“日期”——确定 1 2、基础设置——机构设置——职员档案:录入“编号、名称、所属部门(双击该框可以选择)”——按回车(为保 3 4、基础设置——往来单位——客户档案:选中最后一级,点击增加——输入客户“编号、名称、简称”后点保存可直接增加,增加完后退出即可 5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较为复杂且困难的课程,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涉及科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等领域,具有应用性强、实践程度高等特点,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使得会计电算化实际教学效率低下。因此,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效果,木文提岀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2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发展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践于一体的较为复杂的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 更要熟练掌握实际具体操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分来进行教学,违背了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同时分开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这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 ?〃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进行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己经开始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使得学生在课程上能够对所学知识充分掌握。“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师一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边进行现场操作,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上机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要求 1?创建"一体化〃实验室"一体化〃实验室首先应满足学生与教师H 常教学的要求,同时应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听、练能够同时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进行讲解以及具体示范的同时,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上机操作,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使教师与学生都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其他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时间与空间的错位,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陈琰主编,它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以满足学生从事会计职业的需要。 本课“填制凭证”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起始环节,它是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课力求使学生正确掌握填制机制凭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不同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机制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养成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和与人协作的团结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账凭证应具备的要素与填制方法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正确编制分录并以此机制凭证 四、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中职班学生,理解能力偏差,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提问,演示,讲授,分组练习,讨论,实例说明等方法来实施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题引入 在课题引入阶段,我设计了“什么是机制凭证?”“机制凭证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中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在问与答中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讲授新课 新课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教师“讲授” 首先我用课件展示一张机制凭证,参考书本内容,与学生一起归纳机制凭证填制的基本要素,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突破本节重点开了个好头。 ②教师“演示” 接下来我会继续利用课件展示某企业的二笔经济业务,与学生一起利用已学知识讨论确定业务的正确分录,并阐述严谨的业务分析在会计电算化中的重要性,这样做一步步可以使难点弱化并转为激励。然后再由我现场演示两凭证的机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填制的步骤,为学生的独立操作铺路。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学制:三年制。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一)、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适应现代经济工作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原理知识,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够胜任超市收银员、出纳、记账员、会计核算员等工作 1.素质要求 文化素质: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工程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4)能识别钞票真假,并快速准确点钞,能快速准确地通过小键盘进行数字录入和严打传票,能正确使用收银系统软件和收银设备及银行卡; (5)能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 (6)能操作会计电算化设备及会计核算系统软件,熟练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应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职业能力; (7)具有工商登记与社会保险办理、银行柜面业务处理、库存管理能力; (8)能使用常用办公设备及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会撰写觉事务文书和财经应用文。

3、其它方面 (1)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备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向上的思想情绪。 (3)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言语文雅、行为文明,注意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二)、就业方向 在超市从事收银员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仓库保管员等工作,也可在银行从事前台服务工作等。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课程说明

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案课件

第四节业务核算

第四节业务核算 一、正常单据记账 单据记账用于将用户所输入的单据登记存货明细账、差异明细账/差价明细账、受托代销商品明细账、受托代销商品差价账。 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个别计价这四种计价方式的存货在单据记账时进行出库成本核算;全月平均、计划价/售价法计价的存货在期末处理处进行出库成本核算。 【操作步骤】 1、用鼠标单击【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进 入此功能。 2、输入查询条件并确认(图13.26)。 3、屏幕显示"未记账单据一览表"界面,用户在所 要记账的单据前选择打勾或在工具栏单击〖全 选〗,再单击〖记账〗,系统自动记账(图 13.27)。 4、记账后,用户也可利用恢复记账功能将用户已 登记明细账的单据恢复到未记账状态。

第四节业务核算

第四节业务核算

第四节业务核算 【核算说明】 蓝字入库单据记账时取单据上的成本,若单据上无成本则取系统选项“入库单成本选择”中的选项成本记账。 计划价/售价法核算的存货则取其计划价、售价记账。 红字入库单记账时取单据上的成本,若单据上无成本取系统选项“入库单成本选择”中的选项成本。计划价/售价法核算的存货则取其计划价、售价记账。个别计价法核算的红字入库单在单据记账时指定入库批次。 蓝字出库单记账时取出库单上的成本,若单据上无成本则依据计价方式进行计算,核算出库成本。全月平均、计划价/售价法计价的存货在期末处理处进行出库成本核算。 红字出库单记账时取单据上的成本,若单据上无成本则计价方式为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的存货取系统选项“红字出库单成本选择”中的选项成本;若计价方式为移动平均、个别计价、全月平均、计划价/售价法核算的存货则依据其计价方式进行计算。全月平均与计划价/售价法计价的存货在期末处理处进行存货成本计算。 若用户在选项中选择对于调拨入库单、组装入库单取不到对应出库成本时,取系统选项成本即取入库单成本。 否则手工输入。 个别计价的红字采购入库单必须全部未结算或全部结算才允许记账。

会计电算化技能教案课程

教学题 目 第1单元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课时安 排 4 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掌握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的作用和方法、建立账套的方法和知识要点的问题;掌握系统启用的方法;掌握设置各种基础档案的作用和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及结算方式的方法。熟悉账套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为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管理设置账套并进行账套的管理,进行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基础档案的设置,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设计 教学用 具 内容: 第1单元系统管与与基础设置 1.1操作员管理 【任务导入】设置操作员 【做中学】启动系统管理并设置操 作员 【知识要点】 1.2账套管理 【任务导入】账套管理包括哪些内 容,应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做中学】建立账套、修改账套、 备份与恢复账套。 【知识要点】 13 设置操作员权限 【任务导入】应如何设置操作员权 限。 【做中学】增加及修改操作员权限。1.确定学习小 组。 2.以小组为单 位回答问题。 3.完成“实验 一:系统管理” 的操作。 4.完成“实验 二:基础设置” 的操作。 1.讲解并 演示系统 管理的内 容并强调 应该特别 注意的部 分。 2.提问并 组织讨论 3.布置上 机实验的 内容。 4.讲解并 演示分类 及档案的 设置,特别 强调各种 网络机 房、 视频广播 电子课件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知识要点】 14 设置基础档案 【任务导入】企业中应设置哪些基 础档案。 【做中学】进行基础设置。 【知识要点】 问题: 1.如果一位操作员在年终前调离应该如何处理? 2.如果操作员忘记了自己的密码怎么办? 3.可以修改的账套信息有哪些? 4.如何设置出纳员、会计和会计主管的操作仅限? 5.设置职员档案有何作用? 6.设置客户档案及供应商档案有何作用? 7.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结算方式?档案的作和应注意的问题。 5. 提问并组织讨论3.布置上机实验的内容。 课后学习设计 作业思考题: 在进行基础设置时出现了以下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1)在设置部门档案时不能设置负责人? (2)在设置职员档案时,其所属的部门选择错了,再重新选择时却只显示这一个错误的部门? (3)在企业与某个职员之间发生业务往来时,发现职员档案中并没有这个职员,应该怎么办? (4)在设置客户及供应商分类等内容时发现编码规则错误怎么办? 参考书《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

最新会计电算化教案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中(一)会计班 授课课题:第一章第1节系统管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完成初始建账工作。 2、能力目标:熟练操作初始建账,和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新授课: (1)以系统管理员admin身份进行系统注册 1单击“开始→程序→用友ERP-U8→系统服务→系统管理”进入管理界面。2单击“系统→注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操作员项输入“admin”单击“确定”按钮。 (2)增加用户

单击“权限→用户”系统弹出“用户管理窗口”,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增加用户”对话框,在此输入编号为“901”姓名为“张楠”口令为“901”所属部门为“财务部”,在所属角色中,单击“帐套主管”前面的方框。最后待机“增加”按钮,保存填入的信息,然后单击“退出”按钮。重复操作增加其他用户信息 三、巩固练习: 1、系统注册 2.增加用户。 四、全课总结 系统初始设置非常重要,会影响以后的所有操作,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 五.布置作业 独立上机完成本章操作。 六、板书设计(见PPT) (1)以系统管理员admin身份进行系统注册 (2)增加用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中(一)会计班 授课课题:第一章第1节系统管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2、能力目标:熟练操作初始建账。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3)建立帐套 1单击“帐套→建立”,系统弹出“创建帐套”对话框。在此输入帐套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单位信息,单击“下一步”。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核算类型,单击“下一步”。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基础信息,然后单击“完成”按钮。此时系统显示“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基础信息,然后单击“完成”按钮。此时系统显示“确。5、建帐完成后,系统显示“分类编码方案”对话框,修改科目编码方案后,单击“确认”按钮,保存修改方案。6、系统弹出“数据精度定义”对话框,单击“确认”按钮。7、此时系统提示“是否进行系统启用”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在弹出的“系统启用”对话框勾选“总账”并选择启用日期为“2008年5月”,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启用完成后,提示“确定要启用当前系统吗?”,单击“是” (4)设置权限 A.帐套主管

会计电算化教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上) 一、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资格,从事人员所必须的唯一合法的有效证件。是 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属地管理,全国通用。也是考的前提条件。(资格证考试 介绍) 二、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包括利用计算机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判断题)(也可以叫计算机会计,就是利用,运用替代手工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应用及软件市场培育、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概括: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科学、科学、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并借助它们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门类。)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所以,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 三、“会计电算化”一词是于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 四、管理体制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教学实施的探讨 范春霞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较强的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变的异常迫切。今天我们所说的电算化不仅仅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 一、会计电算课程的特点及培育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中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重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

论,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把握会计的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其较高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后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二、会计电算教学指导思想的突破。 1、教学与实践贯彻融合 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虽然懂了电算化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有的学生毕业时都不会操作一种财务软件,更谈不上精通了,因此只有导入实践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触,接受的效果也会更好。 建议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计算机操作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教学的场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要带领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中去。只有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中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目的,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学会自已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前可以给学生明确任务;考察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实践后更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达到课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案第四章总账系统

第四章总账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总账系统初始化中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各种分类档案资料的方法。3、掌握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熟悉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4、掌握期末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本章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前三章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学原理》相关理论,同时应该熟悉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2、本章知识包括: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出纳管理、期末处理,由此决定本次教学的顺序。 【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总账系统初始化中设置会计科目 (2)、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各种分类,档案资料的方法 (3)、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 (4)、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5)、期末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 (1)、凭证的修改 (2)、期末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本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形式讲授法 【课时分配】14学时 【参考书目】指定的教材。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内容:分成四节。

时间:4.1为4课时,4.2为4课时,4.3为2课时,4.4为2课时 4.1 总账系统初始化 4.1.1启动总账系统 系统初始化:是指将通用会计软件转成专用会计软件、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移植到计算机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是使用财务软件的基础。 总账初始设置的内容:包括设置基础参数、会计科目、外币及汇率、凭证类别、结算方式、分类定义、编码档案、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操作员明细权限。4.1.2设置总系统参数 系统在建立新的账套后由于具体情况需要,或业务变更,发生一些账套信息与核算内容不符,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账簿选项的调整和查看。可对"凭证选项"、"账簿选项"、"会计日历"、"其它选项"四部分内容的操作控制选项进行修改。 (P82-P88)参数介绍中,要特别关注注意。 1、“凭证”选项卡 包括“制单控制”、“凭证控制”、“凭证编号方式”、“外币核算”、“预算控制”、“客户及供应商往来款项”区域。 注意: 选择“凭证审核控制到操作员”后,还应通过“明细权限”去设置相应制单科目权限。 2、“账簿”选项卡 包括“打印位数宽度”、“明细账(日记账、多栏账)打印方式”、“凭证、账簿套打”、“明细账查询权限控制到科目”、“正式账每页打印行数”区域。 注意: 选中“明细账查询权限控制到科目”后,还应通过“明细权限”去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查询权限。 3、“会计日历”选项卡 系统自动将会计期间、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列表。此处只需用户选择“启用日期” 注意: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word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第一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含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这一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代名词,是在1981年在长春市召

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由王景新教授提出的。 按照我国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状况划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会计核算子系统单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79年至1988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计算机辅助会计工作的试点工作。从此,中国会计电算化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10年之中,会计核算软件主要是单项开发为主,没有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各地各单位的开发基本上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所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上是手工会计操作的翻版。 二、会计核算软件多项开发与应用阶段(1988年至1996年)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从局部单项数据处理,逐步扩展到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应用初期手工操作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完全依靠计算机有效运行,代替手工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任务;从应用初期主要用来处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满足基层单位经济管理上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用软盘或线路传输报送会计报表,用计算机逐级汇总上报会计报表;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自行开发、自己使用,发展到由专业公司的开发通用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