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单质导学案

碳单质导学案

碳单质导学案
碳单质导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 C60(1)

【学习目标】

1.会说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指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2. 会解释出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 确定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学习重点】

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 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预习检测】

1.回忆:什么是单质?。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习研讨】

1.讨论: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

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3.金刚石可以打磨而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可以制成用来切割玻璃的刀和钻头。根据金刚石的用途你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4、演示[实验6-1],锥形瓶中有何现象?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小结】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结构()性质,性质()用途;反之,用途()性质,性质()结构】【评价习题】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它们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2、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

A.二氧化碳和干冰 B.金钢石和石墨 C.氧气和臭氧 D.氢气和液氧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铅 B.石墨 C.碳黑 D.木碳

4、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5、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碳单质有、和等,其中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为,由此可知决定物质的性质。

6、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8.某同学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可利用 和 等疏松结构的材料做吸附剂外,还可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如 作吸附剂。为消除室内抽香烟后或装修后难闻的气味,该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一段时间后室内难闻气味消失,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释其中原因 。

9.经常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空中加些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电视机遥控板按键下面有一层导电胶当某个按键不灵时,打开遥控板,在导电胶接触面上涂上少量铅笔粉就能解决问题,这是由于( ) A .有滑腻感 B.能导电 C.质软 D.熔点高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2)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开发其不同用途。

2、 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会解释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2.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2、为什么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存那么长时间而不变色呢?

3、我国农村有些木质线杆被埋入地下前,表面被火烧成黑色。如果将这种木质线杆直接埋入地下,你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4、碳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学习研讨】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与氧气反应: 2、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实验6-7],(思考)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仪器?该实验装置与以前做过的哪个实验装置相似?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巩固提高:利用上述反应,可将氧化铜炼成金属铜。

如果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三氧化钨(WO 3),就可炼得铁和钨。请写出用木炭炼铁、炼钨的化学方程式。

二、碳的用途

(讨论)由上述的碳的化学性质你能说出碳具有哪些用途吗?

小结:碳的化学性质 【评价习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刚石、石墨

B 、冰、干冰

C 、氧气、臭氧

D 、氧气、氮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3.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 .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 D .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4.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 .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5、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 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 具有氧化性 B. 碳(C )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6、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 式: 、 ;

(4)停止加热时,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简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 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是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6、金刚石、石墨、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应用:解释古代字画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用木质电杆时常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的表面烧焦,其目的是使木材不易腐烂。 2、碳的可燃性 3、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碳作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1)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能与水发生反应CO 2+H 2O=H 2CO 3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用于鉴定该气体是否是CO 2 3、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⑶制碳酸饮料;⑷作温室肥料等。 4、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臭氧(O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也会导致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旱涝灾害,农业减产。 5、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措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乙醇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四、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还原性:CO+CuO Cu+CO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初三化学 2017年10月19日 知识与技能:1.了解CO的物理性质;知道CO具有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等化学性质(重点) 2. 知道CO的主要用途及防治 3.知道CO 和CO2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学会区分二者的方法(难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CO和CO2化学式的不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CO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并得到其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防治CO 中毒,保护环境的意识 没有还原性,有微弱的氧化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和CO2的鉴别与除杂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将其编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可鉴别CO和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①除去CO中混有的CO2:____________; ②除去CO2中混有的CO:___________ 备选项: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 ⑤灼热的氧化铜;⑥灼热的碳层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自习课练习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 B.CO C.N2 D.SO2 2.下列有关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人说闻到了煤气味,证明C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有人说屋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证明CO可溶于水 C.有人说工业上可利用CO冶炼金属,证明CO有还原性 D.有人说CO有毒,说明CO 不能 做燃料 3.(多选)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 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CO和CO2都会污染空气 F.CO和CO2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 G.CO和CO2都不支持燃烧 H.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I.CO和CO2都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 J.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K.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L.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形成酸雨 M.CO和CO2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N.CO能与氧结合而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氧化性 4.CO和CO2性质不同是由于() A.组成元素不同 B.原子排列不同 C.分子构成不同 D.二者含碳量不同 5.下列各组气体,可用同一方法收集,且又是该气体最佳的收集方法,这组是() A.H2 O2 CO B. H2 O2 CO2 C.H2 CO CO2 D.O2 CO2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 6.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 题: (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 中留存的空气,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古诗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修订栏预习 导入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2.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3.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第一节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板书]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提问] 碳的几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讲解] 碳的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组织讨论]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简图,分析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共同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比较困难,故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国古代字画墨迹及焦炭、木炭等具有稳定性为例进行讨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毕竟不是稳定结构,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 [板书]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板书]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煤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时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放出热量。煤是常用的燃料。 [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学生阅读] 课本金刚石元素组成发现史。 [引导讲解] 将金刚石或石墨放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则说明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引入] 碳与氢气一样,也具有还原性。 [板书]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比较碳还原氧化铜与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异同。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 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上海高考化学碳及其化合物学案

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四.碳酸正盐和酸式盐的比较 注:CaCO3,难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岩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高考试题】 1.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 2.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场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 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 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 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 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5.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入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6.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C.CuO D.Cu2O 7.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素异形体D.同位素 【巩固练习】 1.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①和②B.只有②C.②和③D.只有③ 2.已知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AlO2-+ HCO3-= Al(OH)3↓+ CO32- 现将足量CO2通入KAlO2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m m m m v v v v 3.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 A.是①、②、③B.只有①C.是①和②D.只有③ 4.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 5.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种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3O2的结构式为:O=C=C=C=O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6.过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最终不可能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①苯酚钠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饱和碳酸钠溶液④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⑤饱和氯化钙溶液 A.只有①④⑤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③⑤D.只有④⑤ 根据下列信息,回答7~12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结构图 金刚石:硬度大,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作钻头) 硬度小、 有滑腻感、 能导电 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60: (作铅笔芯) (作润滑剂) (作电极)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 O 2 == CO 2 (2)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2C + O 2 == 2CO C + 2CuO == 2Cu + CO 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Fe 2O 3 == Fe + CO 2↑ CO 2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O 2 能溶于水 CO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 2 能与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H 2CO 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 2CO 3 == CO 2↑+ H 2O CO 2 能与碱溶液反应:CO 2 + C a (O H )2 == CaCO 3↓+ H 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 2气体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无现象) ——吸收CO 2气体 CO 2 能与碳反应:CO 2 + C == 2CO (吸热) 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CO 2已收集满 CO 2气体 2、灭火 3、植物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CO 2 不是空气污染物,CO 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2CO + O2 == 2CO 2 (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途:作燃料 CO + CuO == Cu + CO 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 + Fe 2O 3 == 2Fe + 3CO 2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煤气中毒的原因) 用途:作燃料 用途:冶炼金属 用途:冶炼金属

“碳的化学性质”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

“碳的化学性质”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义务教学阶段第六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难点碳的还原性。将碳与氧化铜演示实验创新改成学生微型实验,便于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 4.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 二、设计思想 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碳单质的稳定性。 2.通过实验创新微型实验,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一幅墨宝、木质电线杆埋入土里的部分表

面烧黑碳化以延长使用期等切入学习主题――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条件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过渡]不活泼是否意味着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发生任何 反应? [学生]不是,碳可以燃烧 [教师]所以不活泼是在常温下 [强调]常温下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强调规范书写。 [过渡]冬天到了,如果家中烧煤炉的话一定要防止煤气 中毒,那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CO [教师]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木炭和氧气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请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个方程式,结合实际生活 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什么情况下又生成一氧化碳。

碳单质的导学案(2)9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学年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 编制:王静复核:使用时间:2013.4. 编号:9 【学习目标】 碳的化学性质,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思维导航】 碳的化学性质与温度相关,温度升高,性质变得活泼 【复习旧知】 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 ,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自主学习,尝试归纳】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色,所以,常温下, 2、高温下,碳单质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碳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充分: 燃烧不充分: 【合作探究,尝试发现】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试管内的()色粉末逐渐变成()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木炭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作。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巩固基础,尝试提高】 1、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1)木炭(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3)金刚石(4)黑火药(5)铅笔芯 A、(1)(2)(4) B、(2)(3)(5) C、(2)(3) D、(3)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可作催化剂 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C、无毒 D、是黑颜色的 3、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4、在2Fe2O3+3C=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A、C B、CO2 C、Fe2O3 D、Fe 5.系列各项中,影响单质碳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B氧气C温度D光照 6、木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7、已知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往盛有NO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其原因是。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铁 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9、推断题 A物质:B物质:C物质:D物质:

第六单元学案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2.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的帮助,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 行描写景物。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自学写作导引,将疑难地方在课本上圈出。 2.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文章,比较文章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春》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2.《济南的冬天》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二、深入探究,梳理归纳 3.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你还记得有哪些运用了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根据对课文的分析及写作导引的学习,你认为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请在 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明确。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度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2、根据实验室内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实行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实验。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4、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实行探究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探究欲。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火柴、酒精灯、小木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稀硫酸等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景 提问:我们在课题1中学过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利用这些反应呢? 【学生活动】(抽学生回答)同学们讨论总结: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 【教师活动】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所制得的气体等。 二、讲解新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提供学生实验探究的参考消息 (1)碳酸钠粉末(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等碳酸盐(HCl)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①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g/L,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②把燃着的木条插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③打开汽水瓶盖能够看到有气泡从汽水中溢出,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 ④人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 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材料。(重点比较反应速率快慢)可供选择的药品:(1)碳酸钠粉末(Na2CO3)(2)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3)碳酸钙粉末(CaCO3)(4)稀盐酸(HCl)(5)稀硫酸(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中的仪器操作、药品取用并观察现象: 2、共同分析总结:根据提供的药品做如下的实验: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②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④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⑤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⑥碳酸钙粉末稀硫酸反应 【学生活动】抽学生交流观察的现象 (实验③④⑤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碳酸钠粉末很快消失完毕;实验②⑥刚 开始冒出少量的气泡,但很快气泡越来越少,反应逐步停止;实验①反应速率

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 【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 2.药品: 氧化铜、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方法】: ①阅读法;②总结归纳法;③演译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不同用途及性质,请学生用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一、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C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所以无定形碳都为混合物;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净化气体,防毒面具,冰箱除臭剂)、木炭(制火药,吸附色素)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 C 60 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式像足球,是一种很稳定的分子,主要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方面 5. 注意“碳”和“炭”的区别 前者是指核电荷数为6的碳元素,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如“二氧化碳” 后者是指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原因:碳原子的空间排列不一样)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同种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 (一)常温下稳定性强 (二)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 点燃2CO 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中充分燃烧是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在用煤作燃料的时候要使炭充分燃烧 注意 碳和氧的比值不一样的时候产物也不一样 当m g 碳和 n g 氧气反应时,要根据m 和 n 的比值进行判断生成物是什么 (三)还原性: 1.C+2CuO 高温 2Cu+CO 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 浑浊。 2.应用:冶金工业 ①碳还原氧化铁(用于炼铁) 2Fe 2O 3+3C 高温4Fe+3CO 2↑ ②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的性质)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注意: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都是混合物。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3、C60: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2CO 3、还原性:C +2CuO2Cu + 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2Fe2O3+3C4Fe+3CO2↑ C+CO22CO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案《碳的化学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 2 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共分2个课时,第1课时上第一部分一.碳的单质,本教案是第2课时,教材内容是二. 碳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 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并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实

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澄清石灰水发生了 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 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 原反应,说明碳有还原性。 四.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主要教学法①谈话法;②总结归纳法;③阅读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思路由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一样,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引入碳的化学性质。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可用于绘制字画。如果温度升高,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 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的还原性决定了 它可用于冶金工业。最后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 物理性质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今天我们就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板书: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绘制字画欣赏课件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 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过渡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请大家在课本107页的方框中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 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燃烧充分)。回忆一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点燃的条件下, 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板书:2、可燃性,可作燃料。 讲解:如果氧气少,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CO气体,写出木炭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化学 方程式。2C+O22CO(燃烧不充分)冬天烧煤烤火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 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看课件,说 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 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的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之炸裂。)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用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重难点)。 2.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难点)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 单质 【课前预习】 1.单质是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 2.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 3.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阅读】课本P104-106,补充下方表格: 金刚石石墨 物理性质 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用途 【实验】P105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 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 2.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 【交流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3.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结论: 【归纳小结】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见上表格) 2.无定形碳(属于物) ⑴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⑵性质&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_________,用于;②焦炭用于; 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如:。 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3.新型碳单质 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北宋张择端用墨汁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完好保存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有什么性质? 你是否能从碳的原子结构中获得启示?(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阅读】自学课本P107、108,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P107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归纳小结】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性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碳的性 ①氧气充足时:;(请写化学方程式) ②氧气不充足时:。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反应类型)。 3.碳的性 ⑴实验现象 ⑵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 ⑷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 C + 金属氧化物=== + 。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木炭还原氧化铁 ⑵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讨论】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09.1~6 1.写标语和春联用的墨汁是用烟炱做的,烟炱的主要成份是,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 虽年深日久却不变色,这是因为。 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