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楼与土楼文化

土楼与土楼文化

土楼与土楼文化
土楼与土楼文化

土楼与土楼文化

作者:李建华

土楼的渊源与由来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主要目的。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为生存而艰辛地劳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衣、食、住、行的初步模式。不过在那时,世界各地原始人类的住宅形式都是大同小异,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与地形特点是其共同原则。t9(A(

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在衣、食、住、行中越来越多地融入自身的民族与文化特点。就民间住宅的发展而言,世界各地的建筑形式越来越不一样,终于形成了异彩纷成的局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迥异于欧洲的住宅形式,在世界上独树一臶,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土楼是中国民居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民居,讲到土楼就要讲讲它渊源和由来。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说这土楼是客家人独创的,其实不然。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土楼来自中原、来自黄土高坡,是高度清纯的汉民族文化的产物。 p8HS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民居的历史。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民居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人民少而禽兽众”的上古时代,原始人饥一顿、饱一顿,还没能力营造房屋,所以“上古穴居野处”(《易经-系辞》)。那时人们还只能利用天然洞穴、树上崖下作为栖身之地。但是到了距今7000~6000年时,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兴盛时期,出现了氏族成员共居的大房子。经考古发掘出的几千处这一时期的居住建筑遗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类。A$L

北方以仰韶文化建筑遗址为代表。其特点是半地下的浅穴,上面再加由木料与茅草构成的圆锥形或人字形的屋顶;或者是地下的穴居形式。L0-)

南方以河姆渡文化遗址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用木或竹为构架,底层架空,楼上住人的“干栏”形式。,Y.(O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土楼的由来。土楼到底起源于哪里呢?第一,土楼的造型艺术应该是从半坡村、从姜家寨传来的。但是这并非就是说土楼模式完全是从中原照搬来的,而古中原并未形成普遍的像土楼那样的民居模式。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仰韶文化建筑遗址中最著名的半坡村遗址,半坡村遗址位于西安以东、浐河东岸。半坡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以上。“半坡型”住宅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平面有圆形和方型。其中半地下的浅穴建筑较多,浅穴

一般是在黄土地面上掘出50~80厘米深,门口有斜阶通至室内地面。浅穴四周的壁体内,是木柱编织排扎的墙面,有的还用火烤得非常坚实。室内地面用草泥土铺平压实,中部挖一弧形浅坑作火墙,供做饭取暖用。屋面是依*中部的柱子支撑。地下建筑四周也有柱子,不仅支撑屋面,也构成墙体。屋顶为茅草或草泥土铺敷。\;

半坡村遗址住宅建筑有圆形住宅和方形“大房子”两种。圆形住宅是直径约4米至6米的蒙古包式住宅,它的周围以细木柱为壁体,柱与柱之间用编织方法联构固定;屋顶为圆锥形,上面再造一个两坡式象征性小屋顶。这圆造型被认为是成熟的住宅模式,而其外加之象征性两坡屋面,既是气窗,也是天窗,即有特殊信仰意义,是后来住宅建筑的“四柱”及明堂模式的根源。“大房子”是面积达175平方米的房屋,周围有深达两丈多的壕沟。较小的方形房屋面积约20平方米。'A

在半坡村的位于浐河东岸台地上的一处氏族聚落,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临河高地居住区密集排列住房近50座,布局条理分明,井然有序。“大房子”就是这个聚落中心位臵上的建筑,周围小屋的门都朝向它。“大房子”进门有一大间,后部分隔为三小间,是目前所知的前堂后室的最早实例之一。?

半坡村的住宅建筑排列密集,分布有明显的规律,西部和南部多圆形房屋,北部多方形房屋,圆与方两种住宅分别聚集,相互之间少交错。据遗址发掘情况看,当时半坡村可能有200座以上的圆与方形房屋,每座平均面积20平方米,能住下2~4人,全聚落可住400~800人。这表明。在大约6000年前,半坡村已经是一个大农庄了。由此可知,圆与方形住宅造型,一开始就与血缘家族聚居和农业文明联系在一起。差不多与西安半坡村遗址同期的华中、华南的原始氏族住宅,则是干栏式的建筑,6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是其典型。考古发掘的大量遗址,足以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的干栏式建筑,当系南方土著文化。而干栏与中原圆与方形住宅,是根本不同的建筑模式。在圆形与方形土楼身上,很难找到任何干栏建筑的影响。离半坡村约15公里的临潼姜家寨遗址,也是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这里也是一处聚落,居住区的中心是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建于广场四周,房门都朝向广场,东、西、南、北四面有5座面积约80至120平方米的方形大房屋。这点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土楼很相似,无论是圆土楼还是方土楼,无论是通廊式还是单元式土楼,楼内所有的房门都朝向楼中心。由此可见土楼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明土楼是来自中原来自黄土高坡。*

接下来我们从土墙、夯土技术来阐述一下土楼与中华古文明的关系。先从“墙”字入手,“墙”字是由“土”和“啬”组成的。这说明“墙”是由土构成的。前面叙说的半坡村和姜

家寨住宅建筑,其墙壁多是泥敷壁面的竹木篱笆墙。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作为劳动工具,为木结构及筑土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筑土墙古时称版筑,就〈〈孟子~告子下〉〉中所说的“传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即用木版作边框,然后在内倾注调拌的黄土,用木杵打实后,将木版拆除。进入商朝中期,河南郑州一带不仅可见相当成熟的夯土高台,还有建在地面上的夯土住宅。考古发掘调查河南50多处宫室房屋的基础,这些建筑基址的平面为方、长方、凹、凸等形状,全部用夯土筑成。可见在商朝中国的夯土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郑州发现的夯土高台残迹,据调查为夯杵分层夯筑而成,夯窝直径约为3厘米,可能为绑棍夯筑,夯层均匀,层厚约在7厘米到10厘米之间,相当坚硬,可见当时的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有了这种夯土技术,就可以利用黄河流域的黄土来筑房屋的台基和墙身。春秋战国时代的筑城、筑堤坝和建房广泛使用夯土。此后经秦、汉、唐、五代到北宋,发源于原始社会的夯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出现了《营造法式》和《筑城法式》这两部建筑工程技术专著。《营造法式》由北宋的李诫编撰,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朝廷颁布,全书3555个条目,是关于各项建筑技术规范的权威著作,也是总结此前中国建筑技术成果的珍贵文献。《筑城法式》由陈振孙撰著,又名《修城法式条约》,于北宋元丰年间成书,它是总结城防夯土工程技术的重要著作。这两部著作都对中原夯土版筑技术作了记述,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夯土版筑建造城墙和住宅墙壁的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夯土墙的高与厚之比,已从一比一到三比一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民间住宅建筑普遍采用夯土墙的可能。自明代以来,采用夯土墙的民居,在全中国各地普遍出现。从西北到东南,从甘肃、陕西到闽、粤、云、贵、川、湘各省,均可见夯土墙民居。-o

事实上应当说,到了明清时期,发源于古中原的古老的夯土版筑技术,随着中原汉族的南迁在南方客家地区及闽南地区有了登峰造极的发展。无论是夯土住宅或祠、庙等建筑,其数量和夯土技术水平,福建土楼都是最突出的。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从夯土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夯土技术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就是到了北宋,如《营造法式》所记载的夯土技术也不能在中原地区形成普遍的夯土墙民居。A)

按造《营造法式》的夯土技术水平,如一个家族想要建造一座标准三堂两横式五凤楼,假设五凤楼的后堂为二层、墙高7米,那么它的底墙厚度就是2至4米。如果建四层、墙高15米的土楼,按造《营造法式》的技术水平,底墙有5米厚,而福建土楼普通的夯土墙则是1.5米厚。J

显而易见,《营造法式》所记载的中原地区的夯土墙技术,与福建土楼的夯土技术水平相差太远。《营造法式》里记述的夯土墙的高与厚之比是三比一,而福建土楼的夯土墙的高与

厚之比是17.5:1至20:1。所以,若按造《营造法式》里的夯土技术水平夯造的话,除非是都城宫殿,平民至多是建两层以内的小型住宅,要想建三层以上、100多间房,那都是非常艰难的。就是耗费浩大的资材、劳力建起来了,其外观也大成问题,无美感可言。所以说,福建土楼的造型艺术,是来自古中原的夯土技术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工匠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在实验中逐步改进提高夯土版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含着漫长历史过程中无数匠师的智慧和才能。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福建土楼的根源确实来自中原、来自黄土高坡,但是,并非简单地随北方移民从中原照传下来。rp %SZc2

福建土楼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圆楼、方楼与五凤楼,此外还有诸多变异的形式。比如说小四合院、烤烟房等等。如此说来,土楼的数量不就很多了吗?不错,现在各地政府的统计数字,特别是永定县政府的统计数字说单个永定县的土楼就有两、三万个。我认为这个说法不科学,因为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土楼严格来说应该叫土围楼会更贴切、更合理。这样如果按土围楼的标准来统计的话,福建全省各式土楼的总数量为3733座,其中圆楼总数为1193座、方楼总数为2165座、五凤楼为250座、其他形式的土楼为125座。所有土楼分别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泉洲市所属17个县区,圆楼与方楼主要分布在闽西龙岩市的新罗区、漳平市,永定县的苦竹、湖坑、岐岭、下洋、陈东、湖山、高头几个乡镇,闽南南靖县的梅林、书洋、奎洋、船场四个乡镇,平和县的芦溪、九峰、霞寨、长乐、大溪几个乡镇,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县的高陂、坎市、湖雷、抚市四个乡镇。此外漳州市所属十个县区,泉州市的安溪、南安、惠安等县市亦有这种土楼。这些圆、方土楼又分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内通廊式主要是闽西客家人的聚居建筑,单元式主要是闽南人的聚居建筑,它们外观造型相同,平面布局差异极大。现存土楼的建造年代大约是从明嘉靖年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R8:Z

种种迹象与证据表明大规模出现土围楼应该是元末明初开始的。那么,由普通的夯土墙房到土墙四合院,由土墙平房到土墙二层楼房再到土围楼,以至最终形成今天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福建土楼,它的成因是什么呢?现在在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所谓的“防卫需要”说。特别是“受当地人攻击而建造堡垒式巨大土楼”的说法由为广泛。而且圆型土楼、方型土楼的堡垒形象的确是很明显的。但问题是:土楼作为一种住宅建筑而不是军事建筑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并且作为住宅建筑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模式出现并不是偶然几座而是一个村几十座、一个县几百座乃至上千座,直到整个福建省有三千多座。真的有那么多的当地人来攻击由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先民和闽南先民吗?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的话,不就说明古代的福建地区、特别是闽西北闽西南地区比古代中原地区还动

荡,还不适合人民能够安定地生活与居住。北方移民根本就不必要千里迢迢南迁。但是,这并不等于土楼建筑就不存在防卫功能。只是不能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防卫功能而把土楼的成因说成是因为防卫需要而形成的。$4VMXo

我个人认为防卫需要是土楼形成的一个小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阐述土楼的成因。+fr(

一、根系中原,无论是客家还是闽南人都是纯纯正正的汉民族。所谓的客家与汉民族的关系如同枝叶与根的关系之类的说法不是特别的正确,本来大家就都是汉族子孙。历史上在华夏大地因战乱或各种自然灾害或其他什么原因,汉民族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的迁徙迁移都司空见惯的。因此,土楼人家作为汉民族的一分子与中原汉民族同样接受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作为各个历史时期南迁的中原汉人的后裔,尽管迁徙的时间不同,南迁前后原居住地不同,以及南迁以后定居地区不尽一致,但是他们都有一部共同的移民史——从中原地区向南方迁移。现在的所有客家家族的族谱与闽南的家族族谱,也都证实了这一点。作为南迁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汉人的后裔对于民族血脉的维系、对于血缘关系种族血统的重视以及对于“宗法制度”“宗法观念”的注重远胜与中原汉族人民。“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国家政治制度,它早已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了的历史陈迹;“宗法观念则是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维系家族或家庭关系与情感的意识形态,它并没有随着宗法制度的灭亡而消失饿,却作为一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中国古代宗法|、家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中清晰可辨。7?h 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宗法和家族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国同构的状态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在家族宗法制与封建政权相分离的时候,却形成了豪门世家与国家政权的对立。受生产力发展和激烈的社会变革的影响,西周春秋时期的那种典型的宗法制度到战国以后,就已难以继续维持其先前的形态了。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土强争霸,纷纷进行变法。扩张君权、加强封建国家的中央极权是变法的重要内容。林立于国并与各级政权紧密结合的贵族宗族集团,是推行中央集权政策的障碍,所以各国变法在不同程度上都企图限制、削弱贵族宗族的势力,最终都趋向于废除分封制度,用新的官僚制度来代替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形成与完善,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国家政权的限制、压迫和内部离心力的双重冲击下,宗族制度逐渐瓦解,而宗族和各级政权的分离也就不可避免地完成了。=%4

秦汉以后,就社会上一般的情况而言,大宗、小宗之分实际上已经不受重视,与中央、地方的对应关系不在适应,宗子已成为历史陈迹。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僚行政系统也不容宗

族组织插足各级政权。从这一意义上说,严整的宗法体系一不复存在。从此,宗法家族与政治体制的国家政权分离了。 U

宗法制度虽然瓦解了,但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条件下,聚族而居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压制强宗大族,秦始皇和汗高祖在统一中国后都强迫六国强宗、天下富豪迁离本土,汉武帝也曾下令“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政令和强制手段都无法真正达到压制强宗大族的目的。西汉后期开始,特别是东汉时期,由于大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政权控制力的削弱,强宗大族的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它们筑坞堡,臵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在战乱之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最后终于使统一的帝国解体(大家注意,这里开始出现强宗大户自行建筑坞堡——宗族聚居形成强宗大户的象征。)6eW:D7 这种强宗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门阀士族的首领又通过招诱、逼迫等手段,收纳门生,庇护逃亡者,并把许多农民当作自己的“萌户”、“部曲”,对他们同宗族子弟一起编为家兵,体现了十分严重的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由强宗大族发展而来的门阀制度与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相比,其宗族内部的层次系统不是因为大宗小宗血缘的远近而作区分的,而更偏重于各个支系、各个家庭的政治势力和财富。宗族中官位最高、财富最多的成员成为实际上的首领。他取代了宗子的地位,而对宗族的控制则具有更为粗暴的形态。但其重视血统和家世,以血统和家世决定社会地位,并在宗族内部实行家长控制,区别尊卑贵*,强调等级服从的问题上,门阀制度与宗法制度则完全一致。我们回头来看一下客家族谱就可以明白门阀制度在客家及闽南地区遗留痕迹,无论是遗经楼还是振成楼的始建者原来在他们自己家族里并不是地位显赫的人物,但是,一旦他们取得了的官位或财富在自身宗族中显得特别突出时,他们就成了实际上的首领。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中原地区的“宗法制度”、“宗法观念”是福建土楼成因之一。 gYB

二、家族制度的原因,客家及闽南先人在由中原地区展转南迁的过程中,虽然在总体上隔断了其与中原这方热土的,联系,但在同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心理定势和文化渊源的作用下,并没有隔断其原有的家族血缘关系。相反,由于迁徙过程的艰苦与险恶,更加强了其血亲成员之间照顾和扶持,从而强化了家族成员的宗法观念。在历史上几次大规模南迁过程中,这些南迁的客家与闽男先民,通常是按籍贯、宗族集成一个个的流民群,结节迁移。官僚士族、大姓豪强为了保持和扩张势力,随带着宗族部曲,并在途中召集零散人口;而这些零散的、人数过少的流民群在南徙途中,为了安全和生存也乐以投*豪强。陆地迁徙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各种形态的客家先民与闽男先民们虽然历经沧桑,但是,当他们到达大本营目的地之后,却能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血缘家族关系。因此,家族制度自明代在客家及闽南地区普

遍形成之后,直到今天,依然保持其强固传统。因此,土楼的形成是因为封建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得以传承延续的。同时封建宗法制度在土楼里得到较完整的保存,甚至有所发展。因为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场所,系按氏姓宗族为中心,以世系维系的地方。在土楼里,族长是家族首领,享有很大的权威,族人必须遵守族规,按祖先遗训行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土楼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家族责任。为了竞争和生存,对内要团结互助,对外要自卫和扩展。所以说家族制度也是福建土楼得以形成与存在的一个原因。 }qc]!

三、防卫原因,在汉民南迁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占据了沿海开阔地带,而另一部分人就只好进入崇山峻岭之中。而在山区的人们,为求生存与发展,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搭寮落脚,从茅草寮、竹木寮到土寮到土屋,闽西南地区作为丘陵地带,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可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少,所以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土楼的方式聚族而居,既是宗法意识的反映,也是宅基地狭小紧张的表现。所以,土楼是解决人口增长与土地减少之间的矛盾的最佳方法。随着人口增长与土地减少的矛盾日渐剧烈时,家族与家族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为了占有土地等生存资料而产生矛盾之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激烈的、以至诉诸武力的殊死的斗争。以及村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也很容易发生激烈殊死的争斗。而在元末明初时期,社会动荡、匪寇经常出没。以上诸多因素合在一起就是形成土楼的原因.

土楼的种类与构造及建造方式 ~E`'\

福建土楼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圆楼、方楼与无凤楼,此外还有诸多变异的形式。 fYK( 圆楼?导游俱乐部 --厦门导游交流的平台,厦门导游的心灵家

首先,我们来谈谈圆楼。福建土楼以目前的最新统计总共有1193座,其中内通廊式圆楼近八百座,单元式圆楼三百多座。绝大多数圆楼的层数为3~4层,直径约30~50米。单元式圆楼的祖堂都设在正对大门的环楼底层,内院作为公共活动的场院。内通廊式圆楼中,建造年代较近的,祖堂也是设在正对大门的环楼底层,内院完全空敞。建造年代较早的又比较讲究的圆楼,祖堂都建在内院中心。福建的内通廊式圆楼,其外环楼的形制大致相同,只有层数及直径大小的差别,所不同的主要是内院部分。有的内院中增加一二圈环楼,有的只是在内院中心设祖堂,而且祖堂有的方有的圆,变化颇多,使内院空间丰富多彩。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内院中设两圈环楼,中心是祖堂。永定县湖坑镇南中村的环极楼,内院中有两圈单层的环屋,形成内环和中环。正对大门的厅作为祖堂,厅两侧个六开间的入口门楼连成“内环”。其“中环”是各户的小客厅。各户之间用矮墙隔开,进入户门是小天井,方形客厅对天井开敞,客厅兼作接待客人的餐厅。“中环”方厅与方厅之间隔出的三角形空间作为备餐室,有门与外环楼底层的厨房连通。内部空间及平面布臵别具一格。永定县湖坑镇

新南村的衍香楼及下洋镇霞村的永康楼,内院中祖堂与连廊组成的是方形的四合院。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的振福楼,内院祖堂与弧形的厢房及中门组成马蹄形的单层内环,别有特色。B

在阐述具体的单个土楼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圆楼的特点。圆楼具有八个特点: x5f>b5

1、没有角房间。 2

2、分配平等。平等均等是圆形的重要属性之一。圆楼的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3、内院空间大。同样周长围合而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圆楼比方楼可以得到更大的内院空间。M,/zo

4、节省建材。就圆形的每个扇形房间而言,由于外弧较长是土墙承重,内弧较短是木构承重,因此同样面积的扇形房间比矩形房间更省木材。同时,由于圆楼消灭了角房间,对大木材的需要也相应减少。 3

5、构件尺寸统一。圆楼的构件尺寸统一,只要间数确定之后,匠人就能很快计算出各种梁柱构件的尺寸和整个圆楼用料。 2RA

6、屋顶施工简便。圆楼的屋顶比方楼更加简化。圆楼的两坡顶要比方楼的九脊顶简单得多,施工也相对简便。 l

7、对风的阻力较小。圆楼无角无角,刮山风以至台风时容易分流。 >,E

8、抗震力强。从抗震的角度看,因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因此,高度和墙厚相同的圆楼比方楼具有更强的抗震力。 -=)SA@

接下来各举一个内通廊式圆楼和单元式圆楼的典型实例作详细说明。承启楼承启楼是目前为数已不多的三环式大型内通廊式圆土楼中最高级、极有代表性的一座。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海拔约500米。外径62.6米,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合而成:楼中心是祖堂、回廊与半圆形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圆屋外是三个环形土楼呈同心圆环环相套,内环一层20开间,中环两层共34开间,外环四层共72开间,设四部楼梯、一个大门和两个边门,底层外墙厚1.9米,圆形屋顶外向出檐巨大,有效地保护了土墙免遭雨淋。环楼底层作为厨房,二层谷仓,三四层作卧房,全楼共有370多间房。若要在每一个房间都主上一宿,要花上一年多时间,环走内外环楼的走廊要步行1千米,可见此土楼规模之大。 L^

承启楼现在居住江姓57户共300余人,据说此楼是十五代祖江集成所建,至今已是第十三代。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工,费时三年才建成。传说从破土到完工都赶上理想的好天气,为感谢老天爷的帮忙,故又起名“天助楼”。此楼最盛时住80多户600余人。人说楼中

新娶的媳妇要认识全楼的族人,一天认识一个也要花两年时间。如此巨大的圆楼中,住房一律均等,这与府第式土楼建筑五凤楼相比,那种家长的尊严以及尊卑等级在这里完全感受不到,这种平等的聚居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确是不可思议的。 p

二宜楼是单元式圆楼的代表,是福建土楼中最早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二宜楼以它突出而鲜明的特色独占鳌头,在1996年11月被列入“国保”。二宜楼始建于1770年,直径71.2米,由四层的外环楼组成。总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外环52各开间,正门、祖堂及两个侧门占四个开间,其余48间分成12个单元,其中10个为4开间的单元,一个为3开间的单元和一个5开间单元。每个单元自成体系,从内院入口,各自有内天井,独自设楼梯上下,俗称“透天厝”。二宜楼虽属于单元式圆楼一类,然而它又与平和县、诏安县的单元式圆楼不同,后者一般每单元只占一个开间,偶尔也有一个单元占两开间和三开间的。而二宜楼是3~5个开间组成一个单元。并且在第四层外墙之内设“隐通廊”,不仅便于防卫时互相救援,且方便单元之间的联系:门一关,各单元自成一体,门开启,全楼可以环行。单元之间有分隔又有联系,即使从现代建筑设计的观点来衡量也是十分合理和实用的。

二宜楼室外空间层次分明:楼中心六百多平方米的大内院是人们日常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院内有两口公用水井,内院中均匀地竖立约两米高的小石柱,柱顶横杆搭棚以供晾晒。每个单元内部都有独门独户的小天井,形成有私密性的室外空间。从楼外进内院再入户内天井,构成明确的空间私密性层次的变化,使圆楼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居住生活的不同要求。二宜楼与其他土楼一样,外墙墙角石砌,墙身夯土,一般土楼夯土墙一米多厚,而二宜楼外墙厚达2.53米,往上逐层收分,在第三层1.8米厚的土墙顶面上,是1米宽的“隐通廊”,第四层外墙还有80厘米厚。二宜楼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YRQU S

二宜楼内的装饰繁简有度:正对大门的祖堂处在中轴线尽端的显要位臵,其入口大门两边臵一对青石雕抱鼓石,上刻如意锁、四龙戏珠等吉祥图案。祖堂的梁架都作雕饰彩绘。各单元顶层供奉神主牌位的厅堂,是又一个装饰的重点所在,其梁架彩绘之精巧在福建土楼中实为少见。二宜楼内共有226幅壁画、228幅彩绘、壁画楹联100条,其内容真实生动、亲切自然,充满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二宜楼最盛时居住106户、近五百人,其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居住环境舒适宜人防卫系统构思独到,建筑装饰精巧华丽,确是福建土楼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方楼?导游俱乐部 --厦门导游交流的平台,厦门导游的心灵家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方楼,福建方楼总数约有二千一百多座。其中内通廊式方楼一千九百多座,单元式方楼约二百座。内通廊式方楼绝大多数为方形或长方形平面。内通廊式方楼内

院空畅的居多,祖堂设在中轴线尽端的底层。比较讲究的祖堂前设客厅及回廊,即方楼内院中又套着一个方形的四合院,使楼内空间更为丰富。同样在具体阐述单个方楼前先来了解一下方楼的特点: BoOn

1、纵轴对称,主次分明。在一条纵向轴线上,布臵了一系列楼堂厢房,鳞次栉比,组成主次分明、对称严谨的庞大建筑群体。这是我国民居建筑的一个传统特征,适合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因而受到肯定和推崇。 4T]dcn

2、以厅堂为中心。在客家民居中,以厅堂为院落中心组织房间也是一个基本特征。在大型的方楼中,厅堂总是布臵在中轴线正中,开间最大,装修也最为华丽,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3、用走廊贯穿全楼。在大型方楼中,不管房间数量多少,布局如何复杂,都必有宽敞的走廊贯穿诸厅堂加以连接,不因风霜雨雪的干扰而影响使用。 )UJ>]

4、房间方整宜作卧室。方楼的房间、厅堂都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其他类型土楼相比,房间更便于长方形家具如床、桌、橱、柜的摆设,使用起来方便合理。 $#8jp 普通通廊式方楼与普通通廊式圆楼在内部结构上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从外表上看,一个呈方形,一个呈圆形而已。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说。 ZKW.

接下来来叙述一下典型方楼实例。首先来介绍遗经楼,在福建省著名的方形土楼中,遗经楼可以说是空间布局好、艺术格调高、建筑气势大的一座。它坐落在永定县高陂乡的上洋村,是陈氏第十六代祖陈华升所建,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费时70多年,经三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建成。遗经楼的总体布局是当地所称的“楼包厝,厝包楼”的形式,即四五层的方楼包围着内院中心单层的方厝,而方楼前又被一二层的厝所包围,在楼前形成一个前院。方楼约45米见方,由五层的“一”字形后楼和四层的“门”形前楼围合而成,设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后楼由三个完全隔开的标准单元只在底层设一个大门,从内院出入,进门是厅,厅后是横梯,三面共六间卧房围绕,各层平面相同,房间的隔墙都是厚厚的夯土墙。前楼是内通廊式土楼,底层厨房,二层谷仓,三四层为卧房,再两个侧门厅内各设一部楼梯。因此,整个方楼的布局是单元式与通廊式的结合。 in

方楼30米见方的内院中心是祖堂,祖堂作为祭祀和婚丧喜庆活动的场所,自成一独立的四合院。祖堂与方楼之间左右连廊相通,前面以漏花墙分隔,增加了内院空间的层次。内院立面也别具一格,前楼的走马廊比一般土楼宽得多,而且不同于其他土楼敞廊的做法,在内院一侧用通长的直棂窗分隔形成半封闭的暖廊,直棂窗间有规律地装点圆形方形的窗洞,既隔又透,使内院立面更显精致。同时在第四层窗底又加一道腰檐,既保护了回廊的木构件,

又增加了一层水平的划分,与屋顶出檐构成重檐的效果更丰富了内院立面。后楼立面则完全不同,没有回廊,土墙到顶白灰抹面,单元中厅窗洞较大,两侧房间的窗洞极窄,且从上到下窗洞由大变小,后楼立面洁白、封闭、厚实,与前楼的立面形成色彩、质感、虚实上的对比,相互衬托而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

方楼大门前有两组用作私塾学堂的小四合院,称为“文厅”和“武厅”,两层楼房和入口敞厅围合出一个T形的前院。穿过门楼敞厅进入这个前院,四层高的方楼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在左右对称的单层合院的陪衬下更显得高大。在这里,厅堂、敞廊、窄院、天井、漏窗、花墙巧妙地组合,形成前院空间丰富的层次与变化,更衬托出遗经楼的雄伟壮观。 # 整个建筑群占地3660多平方米,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造型独特。其外墙全部为夯土墙白灰抹面,巨大的歇山屋顶高低错落地盖在高大的土楼之上,正门上部在第四层挑出木构“楼斗”,古朴黝黑的木质构件,黑色的瓦顶与洁白的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PEw{} 介绍完遗经楼,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单元式方楼中的经典西爽楼。西爽楼坐落在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现楼内居住黄姓93户,共520人。方楼面宽86米,进深94米,平面呈四角抹圆的长方形。方楼周边是三层高的土楼,由65个独门独户的小单元围合,每户占一开间,从底层到顶层与相邻单元完全隔开,无走廊连通,自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方楼外围墙厚1.7米,在第三层开小窗洞。全楼设一个正门两个边门。其内院中整齐地排列着六组两进的祠堂。祠堂间除正面有较大的前院,其余三面是窄窄的巷道。uiSjo?

单元式的布局是西爽楼的特点。每个单元面宽3至4米不等,进深13.9米。各户有单独的入口大门,进门是单层的门厅,*墙设灶台,经小天井旁的侧廊通大厅。开敞的大厅既作客厅又作餐厅,*小天井采光。厅后是卧房,卧房一侧设楼梯上二、三层。每个单元自成独立的小天地,创造了小家庭内部舒适的生活环境。西爽楼大门前是15米宽、九十多米长的前埕,用作晒谷坪。埕前有半月形池塘,池塘两端伸出壕沟,像护城河般围绕在方楼四周,这壕沟是建楼取土时自然形成的,同时起到防卫作用,现在已部分淤积。 yzi

这种单元式的方楼,既有适合小家庭生活需求的私密性空间(小单元户内的居住空间),又有满足大家庭使用的半私密性、办公共性的空间(内院和祠堂),还有供公共性的空间(前埕和池塘),充分满足了楼内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五凤楼

五凤楼的五凤,名出《小学绀珠》:“五凤:赤者凤,黄者鹓雏,青者鸾,紫者鸑鷟(音yuezhuo、水鸟的意思。),白者鹄。”具有五行意义的随方之色,以东西南北中五方配五色五

凤,以此命名住宅,表示中央四轴与四方的内外并合左右一体的造型和相应朴素的哲学辩证法寓意。 UY

五凤楼的造型特点:五凤楼的造型在中轴三堂的基础上发展为许多形式,常见的是三堂式、三堂二横式、三堂二横加后围拢式、三堂二横加倒座式、三堂四横加后围拢式、三堂六横加后围拢式、四堂式、九堂四横式、等多种。五凤楼的建筑立面也花样繁多,有后堂及其左右堂屋为二层楼、横屋为平房、中堂为低于后堂的一层加两厢正统间小阁楼,而下厅为平房者;有后堂整横为三层,横层后半部及中堂部为二层,横屋下半部与下厅为平房者;有后堂的中心一堂为三层四层,而后堂左右则二层三层呈官帽状------但不管如何变化,均少不了高大对称的中轴大厅和前低后高的布局形式。 ;^

五凤楼的主要特点是: d5I

1、必有高大、建于中轴线的开敞厅堂。 P'Nph

2、一般是三堂二横或更复杂形式,小型的至少也有上下两堂。 5E}

3、左右设有平衡对称的横屋,横屋数量2~6列不等。 x[N{

4、大门前的晒谷坪及半圆形的池塘比不可少有。 TV#5sd

5、布局必然是后高前低,层层迭落。 {yy034

五凤楼的典型实例:大夫第大夫第又称“文翼堂”,位于永定县高陂乡大塘角村,系王氏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历时六年建成。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对称布局,棉宽52米,纵深53米。分左中右三个部分,其俗称“三堂二横”。 X*'n

三堂即中轴线上的下堂、中堂和后堂。下堂即门厅,两侧带厢房,前面大门构筑堂皇,门廊高大,屋顶作三段歇山式,屋脊曲线生起,门楣上书“大夫第”三个字,入口庄重、气派。中堂明间为正厅,作为祭祀的场所,空间高大,两侧次间作客厅、书房或帐房。后堂为四层的主楼,立在中轴线的尽端,为全宅最高的建筑,作为家长的住所,在总体构图上显居统帅地位。三堂之间是前后两个天井,前天井两侧为敞廊。后天井两侧是小厨房。 bww8 两横即两侧的横屋,分别由三个平面形式相同的基本单元沿纵向拼接而成,横屋最前面一间高一层,前段一单元两层作学堂,后段两个单元三层为四兄弟的住所,其屋顶歇山向前层层跌落,颇有特色。 [O0j

在三堂两横之间形成窄长的庭院,前后设门,中间隔以连廊。两侧楼外是一排矮平房,用作仓库、磨坊、牛栏、猪舍及厕所。大门前是晒谷坪,坪前为照壁及半圆形水池。楼后的山坡上围出一个半圆形的场院,俗称“楼背”。前后合成一个整圆,既有风水的考虑又含圆满之意。水池是建楼取土时挖成的,既可养鱼又便于取水灭火。 Li.?fP

四层的主楼及两侧的横屋均为夯土结构,内外墙都是50厘米厚的夯土墙,使卧房冬暖夏凉。木楼板厚一寸(约3厘米),板面上再铺地砖,既防火又隔声。高低错落的土楼,配以巨大出檐的九脊顶,使整个建筑群布局规整、条理井然。虽院落重叠、屋宇参差,但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显出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 ,<

永隆昌楼位于永定县怃市乡前村的永隆昌楼是一组规模巨大的土楼建筑群,它由一座五凤楼与一座方楼组合而成。五凤楼名“福盛楼”,为四堂两横背后再加一排四层土楼并与两横连接,形成更为壮观的布局。其主楼高六层,是福建省最高的层数,夯土墙能建造六层高楼的确是一个奇迹。其总体布局与众不同的是在三堂与两横之间的院子中,又围出六个小四合院,使得横屋底层中厅的空间更加丰富、更具私密性,形成大家族内小家庭相对独立的小天地。福盛楼的内部空间可以算得上是永定县五凤楼中变化最丰富的一个。楼前的平房围出宽敞的晒坪,位于晒坪一角的门楼高大、庄重、气派。 k1y

紧挨福盛楼,并与其中轴线成45度方向布臵的方楼名“福善楼”,它是单元式方楼的变异。约40米见方的四层土楼,围合一个矩形的内院,内院中心是祖堂。每个单元都是由中厅和两侧的卧房组成,厅后是楼梯,底层用作厨房。方楼内院立面上木够饰面与白粉墙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VN

除了圆楼、防楼、五凤楼外,土楼还有其他特殊形状的土楼: #N/

1、椭圆楼总数只有十来座,分布在诏安县官陂乡、平和县大溪乡、南靖县的书洋乡和南坑乡。而拥有众多土楼的永定县竟然无一座椭圆楼。椭圆楼的布局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基地情况,如南靖田螺坑的文昌楼其基地本身就是一块长方形的台地,上下左右均为陡坡,只好依地形建了椭圆楼;二是风水因素,一般来说,圆楼在建筑朝向方面适应性比较大,方向性不是那么强烈。椭圆楼则不同,大门祖堂设在短轴方向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大门和祖堂要朝着山口和水口则要风水师决定,这就限制了椭圆楼的布局。 1Zb?

2、八卦楼八卦是中国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宗教、医学、水利学和建筑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在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新老民宅里,八卦阴阳太极图案在梁架、墙壁、入口、墙角无处不在。在客家民居中,土楼的选址定位,镇宅祛邪也离不开八卦。振成楼和再田楼就是典型的八卦楼式土楼。 =

3、环形楼环形楼主要集中在诏安太平、官陂、秀篆诸乡,是诏安县独有的形式。有一环、二环、三环,最多达五环。环形楼的布局特点是围绕着当中一祖屋或禾坪层层围绕、环环相套。环与环之间留有宽大的走道与排水沟,纵向又通过房间或走廊联系,构成一组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建筑群落,其呈现出来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令人震惊。环之间留有宽

大的走道与排水沟,纵向又通过房间或走廊联系,构成一组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建筑群落,其呈现出来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令人震惊。环形楼有半月楼和大屋村游宅两种。 =0e|~ 4、多边形楼除了规范形体的土楼外,还有一种数量极少的多边形建筑,主要建造特点是利用地形地貌依势设计营造,它依山就势,布局灵活,娇小多变,综合了其他形状土楼的长处,减少了方楼的直角,内部空间也因地势高低而富有变化,是一种富有现代设计手法的土楼。永定县古竹乡高东村的顺源楼,就是一座五边形土楼。 QO!$o

接下来来谈谈土楼的择址与设计。在福建土楼地区无论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一般同宗同组的人,总是五服近亲为邻,兄弟比屋而居。盖屋就在自己房头的地盘范围内,匀出一块地皮来建房。相反,如果盖屋不是在自己地盘上找地皮,会被邻里取笑,会被认为是兄弟亲人不和要远离亲堂,因而是万万使不得的。基于这种心理和习俗,土楼山村总是同宗同族挤在一起,因此一座座大小不同、形象不同、年代各异的土楼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构成了土楼民居的景观。此外,在土楼的选址上,还特别受到风水思想的影响,这个话题我们放在后面风水的话题里再来叙说。 MgSk

土楼人家选择宅基的原则是: a@v

1、宅基力求作北朝南,即古代所谓“负阴抱阳”。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受地形或风水思想的禁忌、避煞等限制可朝东或朝西,但不得朝北。 .YL

2、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古代称案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 Afla

3、面对河流或水塘(若无条件时可挖水塘)。 e

以当代人的眼光看,“背山”即朝向阳光,可以得到较好的日照和有利于组织通风。“面水”不仅环境秀丽,而且可以得到、生活、生产用的水源,同时还可组织排水,有利建筑的保护。这种优美的环境也是当今建筑师所追求的。

土楼设计 E

土楼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要在道路设臵、屋水沟渠流向和门户朝向等方面与同宗兄弟亲朋商量,取得一致的意见后请逆水前、泥水匠、木匠师傅来一同确定设计问题。 :%h>h% 通常的所谓设计,就是确定土楼平面布局和开间尺寸、层数高度等基本框架的要求,画一张简单的平面示意图即可。泥、木匠就是设计师了,他们到处替人建房,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往往可以提出比较切实中肯的意见。主人家根据商定好的尺寸和泥瓦木匠的要求去准备木料、砂石、屋瓦、黄土等用料。经验丰富的泥瓦匠在主人家邀请的几个小时的晚宴中,一边饮酒一边就将一座土楼的基本设计确定下来了。 .h+#6H

这些工匠们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土楼建造工艺了然于心,对于土楼的设计可谓轻车

熟路,所以,住宅的细部构架和装饰装修的技艺,基本上都是泥瓦木匠按照经验和习惯,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决定的。通常主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住宅的想法和要求,如厅堂天屏、楼梯、门窗尺寸、屋面架数、地基高低之类的工艺要求,如果这些要求不会妨碍基本设计,不会引起连锁性技术工艺变动的话,泥瓦木匠认为可以,那就按主人家的意思去做。主人家未做具体要求的,就按惯例去做。因此,一座土楼的设计,是主人家与泥瓦木匠师傅共同创作的过程,是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的产物。 W

土楼细部与空间 b'qFi

排水

排水俗称出水,风水学认为水属阴,是阳气化生之母。水又属财,是富庶之象征。敞直无阻而泄,乃耗财。理想的排水原则是不直出,不横出,不多多端出水,不穿厅过房,而须曲折如蛇,绕边弯转缓缓泄出。 $E

天井

按风水说法,天井乃吐纳阴阳之气,总脉之要,太窄使厅房黑暗无光,不胜屋水,太阔,则散气空然。天井的深浅度须考虑天井汇集的屋水,因天井汇集的屋水乃天外来水,它象征财气,要汇集归总到下厅前天井的吉方寻一个总出口出水。中堂天井要求干净清爽,只可放花盆而不可栽树。 nTv

水井

土楼人家对水井的布局也有讲究。一般在五凤楼的中间天井是不设水井,要设须设在横屋的天井中。大型方圆土楼设水井也不可正对祖堂,应放在屋角或偏离中轴的位臵。大凡古代建造的水井都有石板井圈和井盖,井盖还设计成水桶可下而人下不去的楼花式,有些井盖井圈则设计成八卦形,有压阴镇邪之意。 bfJ

大门

风水学认为大门是作为接收和分配天地阴阳之气的窗口,“门多必失”,同时,也是对安全方面的考虑。这就是许多大型土楼为何只设一个大门的缘故。 'RgM?

大门的坐向往往与整座土楼的坐向不同。在建造土楼时,因地盘限制,楼的平面不能摆到理想的风水方向,如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设计一个能如意择向的外大门,来弥补这个缺陷。这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大型方、圆土楼和五凤楼,在主楼前禾坪外所建的外大门常常是偏向某一方位,这正是由于风水上所谓避煞和求吉手法使然。大门的门面装饰,富有者常以麻石饰面。 ]FO$

土楼内部的门,多做成不相对的,即不在同一直线上安臵。在大型单环方圆土楼内,为避免两门相对,通常就以一左一右方式安装门户。 Uy6

门的木料使用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杉木门框应取头在下为在上,不可倒臵。比较重要的门框板要取同一根杉木对开,以求木质、纹理、色泽之一律。门板要和吉利尺寸还要取单数。 iA/E

建筑空间

在土楼的空间处理上,在中堂的正脊空间高度上,有较严格的讲究。中堂两边厢房内可以架楼,而中堂不能架楼。一般中脊高度应稍大于正厅面阔的尺寸,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堂的空间气魄,同时也确保了自然采光通风。 M@

土楼的建造 WnhE

一座土楼的建造过程,大约经过备料、开地基、打石角、行墙、献架、封顶和装修七个阶段。 UD

1、备料“靠山吃山”,建造土楼的材料就是山区最丰富的土、木、竹、砂和石。土——红壤土、田岬泥、老墙泥(即瓦硕土)。木竹——杉木、少量松杂木、老竹片竹篾等。砂石——河砂、河卵石、山石块。石灰。清砖清瓦。土纸浆。 I$Pj

2、开地基(放线、挖槽)兴建土楼时,先请风水先生选择地点。首先要确定的不是圆心,而是正门门槛的位臵。随后再用罗盘定出楼的中轴线,在轴线端头不妨碍施工的地方立“杨公先师”牌符木桩。然后根据已经策划好的意图、所需房间的多少,定出圆楼的层数和间数,算出半径。再从门槛中点出发沿中轴线定出圆心。用绳子绕圆心画出内、外墙的位臵,划分开间。最后依基础设计外墙的宽度并放好基槽的灰线,就可以开挖基槽的工作。在立“杨公先师”牌符的同时要烧香化纸、杀鸡祭天地,出煞驱邪,洁净宅地,然后方可动土开基。土楼基槽的深度是据当地土质情况而定的。一般挖至老土(硬土),深约60公分至2米不等。基槽也叫基坑,俗称大脚坑,意思是地面以下的石砌基础称大脚,地面以上的墙角、腰壁称小脚。顾名思义地面以下的基槽叫大脚坑其坑宽度要比地面以上的小脚宽度大,一般是大脚坑的宽度比小脚的宽度约大一倍以内,深度则据楼高与地基而定。楼高三层以内的,基坑深60厘米左右,干砌一至两路大石就行了。地基不实或易受洪水处,则挖至实处;虚土过深或沙底,若不放弃,则以打松木桩、填巨石等办法固基,或坐低地面。 JcrWI

3、打石脚基槽开挖之后接着垫墙基、砌墙脚,称之为“打石角”。垫墙基之前,要在中轴线的后端,大厅后墙的后墙的基槽中摆放五块卵石代表“金木水火土”,称“五星石”,其摆放的次序也有讲究,“土”居中,“木”、“水”在左,“金”、“火”在右,曰金不怕火,水

木相容,土生木、木生金。并将公鸡血滴在“五星石”上,叫做“刮红制刹”。随之楼主发红包、放鞭炮后才可以开始垫墙基。墙基用大块卵石垒砌,卵石必须大面朝下,并用小卵石填塞缝隙。墙基砌平至室外地平后,开始砌墙脚(小脚)。小脚的厚度要比墙体小一些,收缩成瓶颈曲线状,一般比墙体小4~5厘米,即小脚上的墙体内外两面都要比小脚大出2厘米左右,这样就比笔直到底要美观多了。墙角用表面比较平的河卵石或块石垒砌,石块的铺排必须与墙基石块的方向不同,这样才会稳固。通常以三合土湿砌。明朝早期的土楼通常不砌墙脚,台基面以上即为夯土墙,后来才出现土墙外皮贴一层小卵石的墙脚,起到防水作用。只是清代以后的土楼才砌石墙脚,可见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发展的过程。各地区土楼墙脚高度不一,一般是50~60厘米左右,也有高至80厘米甚至到门楣以上的。易受山洪地区要砌至最高洪水位以上,以避免洪水浸泡土墙发生坍塌。 dYGC

4、行墙小脚砌成后稍等几天,待其三合土接缝干固之后,就可开始夯筑土墙,俗称“行墙”。开板行墙前夜,主人家要请泥木匠班与小工、风水师等前来吃动工酒。开板行墙时还要鸣放高生爆竹与鞭炮,有的还给墙槌板上红。接着支模板夯筑土墙,即开始“行墙”。夯土墙的模板,客家人称为“墙枋”,闽南人称为“墙筛”。模板高约40厘米,长约1.5~2米,用5~7厘米厚的杉木板制成。一幅模板筑成的一段土墙俗称一版。模板一端支在墙钉上,用墙卡牢牢地夹在已经夯好的土墙上,另一端有横搁在墙上的横钉支撑。模板端头的挡板下开两个小缺口,使竹片墙筋(俗称拖骨或长筋)能伸出来,使每一版之间有很好的拉结。挡板上挂一铅垂,用以检查模板放臵的垂直度。无论方楼还是圆楼所使用的墙枋都为直线型,由于圆楼的直径很大,墙钫长度很短,每层先夯筑成折线型,外墙皮很容易修整成圆形。夯土的工具主要是舂杵,用质地坚硬的杂木加工而成,长约1.6米,两头为长方锥形,端部装铁头,中段收缩成圆棍便于双手握住夯筑。另备硬木制成的拍板,用以拍实夯好的土墙侧面,以提高土墙表面的耐水性。另有木制补板是填补墙面小孔洞及修整墙面的工具。还用墙铲来削去土墙侧面鼓出的不平整部分。行墙一周之后,升高一层必须想反方向行墙,即正、反方向轮流进行,目的是是墙体更加牢固。在上泥之前,必须向已夯好的墙上洒一些水,使上下两层之间能够夯合。夯墙由两人承担。每版墙的上泥夯筑次数一般是4~9次以上,每两夯层之间还夹有杉木枝或短竹筋作为墙筋(俗称墙梆),以加强土墙的整体性。通常是一天行墙一周。土质极佳而天气又晴暖时也可一日行墙两周,事实上很少这样做。 ) 土的准备与配方:夯土墙的土并不是使用单纯的红壤土,而是三合土。所谓的三合土是由红壤土、添岬泥、老墙泥(瓦砾土)组成的。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红壤土,必须是山体表层除去腐殖质之后的生土层。田岬泥即耕地下层未被翻犁过来的新土。这三种土一般都不单

独使用,而是三种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使之发酵成熟后方可使用。单使用这种三合土进行夯筑的土墙为普通夯土墙。比普通夯土更高级的还有干夯、湿夯与特殊配方湿夯三种,以砂、石灰、三合土三样为基本材料。 j r

湿夯三合土的配方:砂、石灰、三合土的比例是3:2:1。还有少量的水。 ^o@Fh

干夯三合土的配方:砂、石灰、三合土的比例是3:3:4或2:3:5。 6GKuT

特殊配方湿夯三合土的配方:在已经发酵成熟的湿夯三合土做细后,以红糖、蛋清水及糯米汤水代替水加入三合土中,翻锄和匀。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糯米磨成糯米粉以冷水和匀,然后注入大量开水,方法与制作薯粉浆糊一样,但糯米汤必须非常稀,然后加入红塘,蛋清于汤冷却之后方可加入其中,配料放足后将汤水搅匀。 [x

5、献架 ;每夯好一层楼高的土墙,便在墙上挖好搁臵楼板或木梁的小槽,然后由木工竖木柱架木梁,称之为献架。因为土楼的外墙很结实,可以承载很大的重量,所以大梁的一端直接支承在外墙上,另一端则支承在内圈木柱之间的横梁上。柱与柱之间,架上搁臵楼板的龙骨,每一开间并排数根龙骨,一端直接插入夯土外墙中,另一端支承在横梁上,并有部分出挑,用于支撑楼上走廊地面。然后铺上木楼板,用竹钉固定。竹钉事先用热沙子炒过,干燥耐久。安装上木楼梯。 8%["

6、封顶(出水)大的土楼一年建一层,三四年后建好顶层再封顶,俗称出水。建造屋顶时,先架好木结构的梁架,通常是用穿斗和抬梁结合的方式。然后架檩条、钉望板,在铺屋瓦,用砖压住以免被风刮走,屋顶部分就算完工了。 Q1ET.

7、装修一座土楼的结构在封顶出水后便告完成,接下来就是内外装修工作。这阶段的任务:是:铺木楼板,装门窗扇,安走廊栏杆,铺地面,开外墙洞安装木窗,做卵石台基和大门石阶,并制作楼匾,还要装饰祖堂等等。大的土楼一般一年建一层,建了三四年之后封顶,装修又要一年左右,因此一座土楼的建造通常要花上四至五年。完工后照例要请客,然后选好时辰搬进新楼,搬家时全家按年纪长幼大小排好对,每人手中都要拿着灯、火把、鞭炮等物,一边放鞭炮一边说吉祥话,热热闹闹地搬进新楼。一座土楼的建造过程到此完毕。

三、土楼风水 K:*

所谓风水,从字面上解释的话,就是“风”与“水”。土楼地区都是在山区,土楼人家都是山区的农民。既然是农民,那么他们的基本生活基础是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最紧密相关的就是风与水。从意思上解释,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等。 `P

风水在土楼建造中的表现极其复杂。有土楼村落整体的风水,有村落内部的风水,有土

楼造型本身的风水。土楼村落整体的风水主要是由一座座土楼群来实现的,但是首先在于村址的选择,这就是相地卜宅。理想的村址,是既能方便生活,居之能安,又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自然环境。那些早年北来开基的先民们,正是遵循“保土”、“保栅”、“保山居”这三大原则来择址营建土楼村落的。重峦叠嶂,水源丰富,土地旱涝保收,这是土楼村落的基本地理条件。 )F0

土楼人家择开基村址,不外乎自己初步选择中意的地方,然后请风水师来相定宜忌,有时也自己相定落基而不请风水师。 ']dh

请风水师定村址,有觅龙、察沙、观水、点穴等一套方法步骤,由这套方法来确定地点、方地基高低以及范围等大的设计。 @]n

觅龙,即寻找龙脉,察看山脉形势,观来龙去脉之盛衰吉凶,其原则是要得之阴阳生气。凡山脉,须审察其土质,土乃龙之肉;审其石,石乃龙之骨;察其草,乃龙之毛。山脉起伏曲折而草木繁茂、石润土膏者为有生气。而山的阴阳向背,则以向南有阳光照射的一面为阳,房屋和村落总座向以负阴抱阳为佳,与山形能一致且又能坐北向南、依山临水为好风水。 { 察沙,是观察主体山脉四周的小山或护山。沙与龙之间的关系,一如主仆关系。通常的说法是,村庄周围来风一边的山为上沙,要高大;与上沙相对的就是下沙,要低平而忌高大。上沙主要是挡风遮暴,下沙则回风护气。实际上就是指村庄范围的构形小山头,风水上所说的界气。 X#M

观水,指察水源与河川来去之情形。有山便有水,水与山不可分离。观水比觅龙更为重要。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忌地势低易受洪涝之灾的地方;一是河流山溪就在村边,方便生活。这与山区的农业状况也有关系,农田主要*自流山泉灌溉,所以水对土楼人家来说特别重要。观水要观水口。村落的入水口来水可多支流汇聚,出水口去水则忌多端。来处谓之天门,天门宜开敞;去水处为地户,以不见水去、暗自潜流或缓出为吉。这就是通常听到的“开天门,闭地户”的说法。 PVU!{}

龙脉是风水之命脉,风水林则是保护龙脉的龙之毛发,也是村落藏风得水的关键。四周林木茂密,则村中不受凶风恶暴。林茂则水源得养,泉水充盈肝冽,滋生万物。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g_%o

点穴,风水中的穴位类似中医针灸学中人体的穴位,是取得气出,收得气来的地方,正如人体的穴位与经脉相通一样,风水中的穴位与龙脉的生气相通。因此,点穴在风水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感受到龙脉的生气,就必须找到真穴。 3

四、土楼文化 H

在土楼村落社会生活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地关注村落社会生活中的生产、衣食住行、婚丧节庆、宗族与神明祭祀等活动,而对一般百姓的消闲娱乐注意较少。这里我们先来谈一下土楼村落普遍存在的几种文艺活动。 Pa5g

平时土楼村民在闲暇时都会聚合在村内的公共场所闲谈消遣,夏季天热时,晚饭后部分村民聚集在晒谷场上,一边休息一边闲聊。冬季,田间无事,家中也无工可做,就聚合在墙边向阳处,一方面取暖,一方面闲谈家常或地方上的大事。之中闲谈聚合不是偶然的,而是成了惯例,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当然这样的聚合更多的是在位于村落中心的小店铺、祠堂、寺庙内进行。比如说,我们在田螺坑土楼群内,就可以看见楼内的小店铺里常常聚合着一些村民在那里闲聊。在这种聚合中,各类村民都有,既有严肃认真的族、房长,也有能讲传本、三国、水浒的乡村知识分子,更有无所事事的光棍和喜欢辩嘴饶舌的年轻人,以及最喜欢听、讲东家长西家短的人,各种类型的人都聚合在一起。 jfl “打平伙”是土楼闲暇聚合的另一种形式。闲暇无事时,平素要好的朋友相遇,恰好口袋里又有点闲钱,便邀集起来打牙祭一饱口福,还借此机会喝酒聊天、叙叙旧。“打平伙”的菜肴一般选择时令牲禽,如春羊、夏狗、秋鸭、冬鸡等。“大平伙”的一个重点是平均,每块肉切得十分均匀,吃的时候每人一次挟一块,绝对公平合理,决不多吃多占。而在酒足饭饱之后立即进行结帐,凡菜肴油盐,以及柴火佐料酒等统统计算在内,最后平均分摊付款。“打平伙”的另一个特点是气氛融洽,参加者必定是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少有交往或互有芥蒂者决不会勉强凑合在一起。妇女们也会凑在一起“打平伙”,但她们“打平伙”的情形略有不同。妇女们凑在一起“打平伙”大多是做米板,往往兴师动众,热闹非常,并且讲究量多味美,不但参加者要吃饱,而且还要带回家让儿女们也饱餐一顿。 qx:p 赌博场的聚合是由参加赌博的人与看热闹者两部分人组成,地点是土楼前的晒谷场或是几间空屋。经常出现的有两部分人群,一部分为赌博者与旁观者,另一部分则是既不赌博,也不喜欢看赌博的人,他们是来此消磨时间兼和别人闲聊。 b!bZqq

接下来,来谈谈土楼村落的婚丧习俗。首先是婚嫁习俗,一般需要如下几个过程: w$ 问八字女家把待嫁女子的出生年月时(俗称八字),用一张小红纸写给男方,男方则请算命先生将待婚男女的八字进行审核,如认为可以相配,双方就约期开银单、看妹子。 n`Qx 开银单即男家要求女家开具所需彩礼,内容包括聘金、猪、鱼、钱物等等。 & 看妹子、过手续男家着婆母等到女家去看待嫁女子,如双方同意,即交换礼物,叫过手续。 !

踏人家、编红单男女双方同意后,男家就约期邀请女家的伯母、叔婶、妯娌、姐妹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南靖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 ?故里南靖 同学们,很高兴在这五一黄金假期能和你们相约在土楼。我是此行的导游小曹。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我们福建南靖的裕昌楼。 南靖的土楼具有古老,神秘,悠远,深邃等的特点。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从唐王朝派开漳圣王陈元光率中原府兵抵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在南靖境内开始,各个朝代的动乱期间,大批中原汉民南迁到福建西部地区。南迁的汉民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但这里也有不少山匪贼寇流窜,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躲避战乱,免受山匪野兽的袭击,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土楼。南靖的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南靖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在明末清初到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福建土楼是当地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东歪西斜”700年的指示牌。映入视野的是一条潺潺的溪流在小桥下流过,水面倒映着河边绿树,溪边坐落着一座圆形大土楼,屹立在山脚下,大家有没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呢 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下板村,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大家可以看到她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别看她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她的墙体依然坚固。它的墙原料是以当地的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小石子和石灰以及加入一些糯米饭、红糖等以加强其粘性,所以即使干了依旧坚固。 不知道大家对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是否有所听闻,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右倾斜,而近一个世纪倾斜之势有所加速,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倾斜度已达8度。比萨斜塔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今天我们参观的裕昌楼就是能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的建造只比比萨斜塔晚十几年,裕昌楼因楼内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且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被称作“东倒西歪楼”。 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建筑在选址时注重风水,位置上讲究坐北朝南,大家有没有发现裕昌楼的位置有些不同。他是坐西朝东。土楼的布局,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但是裕昌楼则因为采光的需要而坐西朝东。此外,土楼还讲究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忌坐南

2018超实用厦门土楼旅游攻略

2018超实用厦门土楼旅游攻略 琴声,雨声,声声入耳 童谣,歌谣,谣谣相唱 小背影,大世界 关于〃二丫 大丫和二丫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了,一想到她们那无忧无虑、说走就走的幼儿园时光即将逝去,当妈的不免为她们默默抹了一把鳄鱼的眼泪…这样出去玩就有了借口,也为了让她们感受真正意义上的仪式感,二丫人生中的第一次毕业旅行开始了。 关于〃暴走 暴走,直接结果就是每天微信运动的榜首不是我就是她爸,可想我们真的是用生命在走路。而带着两个女娃,原以为她们会因为行程太紧、路程太累而中途放弃,没想到二丫和我们一起坚持走了下来,当妈的忍不住又要欣慰一把。

关于〃双城 对于我们这种身居北方内陆城市的群众来说,拥有蓝天白云、四季花开的厦门,就是这么一座不需要理由便向往的城市,随便走走到处是风景。而在看过《大鱼海棠》和《爸爸去哪儿》后,对里面最神秘的中国建筑——土楼,也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DAY1 是活泼的 要说此行最大的意外和惊喜都是——下雨!没错,出发前查了天气预报发现有几天都是阵雨,很担心行程会泡汤。不过飞机落地后的兴奋马上回把这种忧虑冲淡了,抱着雨天还能看见不一样的厦门的心态,一家四口兴冲冲地先去酒店寄了包,开始我们的景点打卡。

在厦门前两天刚感受了雨天的朦胧美,后两天就迎来了阳光明媚,一趟旅行,两种天气,别样风景,也是难得。

「厦门科技馆」 地址:思明区体育路95号文化艺术中心 营业时间:周二-周日9点-17点【周一闭馆】 交通:25/116路至文化艺术中心站、20/857路至人才中心站推荐:食物旅行、全息音响、海底探秘、磁电舞台等

科技馆是早早就定下的一站,所以遇见下雨更让我们觉得这个决定简直是锦上添花。厦门科技馆不算太大,但几个展馆玩下来还是耗费了我们大半天的时间。二丫正是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时期,玩的时候还不停地冒出各种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我恨不得自己变成智商爆表的学霸妈妈,这样还可以给她们答疑解惑。 这儿包罗万象,每一个展馆以一个主题展开,比如有海洋、人体、光影、机器人等,每个年龄层的孩子都能在里面找到所喜欢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也非常有必要到这儿来参观,玩乐之余还能多涨点知识。 印象深刻的几个体验: 全息音响——在一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屋里带上耳机,耳机里会播放一个森林童话故事。一点都不恐怖,那个金钱豹跑过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声”临其境。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 福建土楼夜景(20张) 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 永定岩太土楼群 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0年05月05日 2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

南靖土楼自驾游路线

南靖土楼自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南靖土楼自驾游路线》的内容, 具体内容:福建南靖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 福建南靖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靖福建土楼景区已形成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和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等3条比较经典的旅游路线,如今开发的比较成熟的有AB两条线路,另外还有夏天的萤火虫梦幻谷等特色景点,一般安排2-3天可以比较舒服的玩转南靖土楼,当然如果时间充裕,花上一周的时间可以把不同的土楼群都仔细看一遍。 南靖土楼大多位于群山中,虽然景区也有穿梭的旅游巴士,不过班次没那么灵活,另外购买的套票,景点与景点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所以推荐自驾旅行。我们这次开了长安福特翼搏来到梦幻的土楼王国,自驾开车可以更自由更有效率地在每个景点之间穿行。 南靖土楼A线路:田螺坑景区,主要景点: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田螺坑土楼群上观景台、田螺坑自然村、江厦堂、田螺坑土楼群下观景台、裕昌楼、姐妹楼、塔下村、徳远堂。 第页码页/ 总页数总页数页

南靖土楼B线路:云水谣景区,主要景点: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古 道、云水谣影视基地、广居楼、残墙断壁、翠美楼、进士楼、田园风光。 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四菜一汤 位于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泰山半坡上。被昵称为四菜一汤,因为他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 四菜一汤的真实名字是田螺坑土楼群,这也算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To 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不知道是谁给取得〃四菜一汤〃这么接地气的名字, 不过从高处看还真是非常贴切。 四菜一汤葩离南靖土楼游客服务中心车程半个小时,虽说有山路,不过都是修得非常完善柏油马路,我们这次开的长安福特翼搏,作为一款小型SUV搭载的1. 0T发动机升功率能达到94kW,这样的山路完全不在话下。來南靖土楼自驾的小伙伴,完全不用担心这里的山路,加上现在都有手机GPS,定位导航也并不难。 四菜一汤值得住宿一晚,因为这是唯一可以看日出、日落和夜景的土楼群,应该算是整个南靖土楼规划相对成熟的土楼群。周边的主要景点有: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田螺坑土楼群上观景台、田螺坑自然村、江厦堂、田螺坑土楼群下观景台、裕昌楼、姐妹楼、塔下村、徳远堂。观景台就在土楼后山,所以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拍摄非常方便。 另外吃吃农家菜,喝喝野山茶,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绝对是一种享受。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余昌盛 摘要: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他们根据所处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融入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并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弘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关键词: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价值意义 一、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今天它在历经千百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光芒。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地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居民的杰出典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土楼中大部分只是简陋实用的大型民居。而从历年来土楼普查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在建国之后几十年里整个土楼社区的巨大变化,建造土楼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数百年,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土楼的建造就迅速减少以致彻底消失。但是现如今,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伴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现在客家土楼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并且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前来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客家土楼之风采所折服,称赞其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发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土楼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但为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影响土楼保护及旅游秩序,当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特色发展,让客家土楼延年益寿,古韵犹存,永续利用。 二、客家人土楼文化形成的原因 2.1土楼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 在闽粤赣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出现的客家土楼,具备防御功能是第一位要求。在山区丛林地区,盗匪猖獗,野兽伤人,加上历史上频繁的战乱,都对居住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客家土楼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的产物,因此防卫功能成为了客家土楼最突出的特点。而土楼之所以有如此之强的防卫功能,主要得益于土楼的三道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土楼外墙,不仅高大而且厚实,因为外墙既是承重墙又是围护墙,所以其强度、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不言而喻。因而凭借土楼外围的土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封闭程度,在当时的条件下就足以抵御外来的猛烈攻击。第二道防线是土楼的平面布局,楼内平面功能布局又与防卫要求相适应。当地居民运用自身智慧,在土楼内建起走马廊,以联系环周的各个屋舍,使得土楼内部的交通顺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相互支援,这也是客家土楼中很有特色的布局形式。而第三道防线则是土楼的洞口防卫。客家土楼不仅用高墙、厚墙作为防御,还在墙的一定高度上开设洞口作为枪眼,而枪眼呈现外小内宽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对外观察并减小目标,降低伤害。外墙上众多的枪眼口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防御,组成火力网有效地阻止翻墙而入的敌人,加强了屋面的防卫。总之,客家土楼不仅具有消极的防卫功能,还具有积极抵御和主动抗击的特点,这也是客家民居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因应之道,也是其时代的表征。 2.2土楼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谈到土楼的经济性必然要追溯到土楼的建筑材料上来,客家土楼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料还有沙、石灰、竹片、瓦等辅助材料。客家人充分运用当地的生土和林木资源作为基本的材料,并在农闲时让大量族人参与工程,大大地节省了建筑费用。而土楼在至今的千百年中历经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依旧安然无恙,这些事实证明这些取材经济土楼建筑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并有极强实用性的建筑。但是土楼的实用性不仅仅只体现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土楼内部各个功能区为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福建土楼多是建筑规模较大且其实恢弘,土楼内部环环相套,层数多,功能分区明显。一二层不开窗,一层是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并且带有私塾供楼内子女读书用,整座楼内四通八达,各种功能齐全,满足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了这种居民建筑方式的实用性。 2.3土楼具有保护环境之效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木,而这些材料都是取自大自然。在福建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

南靖土楼导游词英文

南靖土楼导游词英文 篇一:南靖土楼英语导游词TheinterductionofnianjingTuloucluster Goodafternooneverybody!iamyourtourguidewendy.iamsohappytobehereto staywithyou.Todaywewillvisitoneofthemostmysteriousarchitecturesinthe world.Yet,itisTulouclusterinnanjingcounty.Beforewebeginourtrip,iamgoin gtomakeashortintroductionaboutit. ThenanjingTulouclusterislocatedinthenorthwestofzhangzhoucity,Fujian,c hina.innanjingcounty,therearemorethan15,000Tulousscatteredthroughoutit whichincluding1300large-scaleTulous.TheTulouswerebuiltbyHakkapeopl eforwhomtheyservetheduepurposeofgivingthemsomemoretoliveandprotec tingthem.Theywereconstructedfromthe12thcenturyrightuptothe20th,tulou saretypicallythreetofivestorystructureswithathickearthenwallandasingleen trance.Theytendtobevast,well-fortifiedstructures,capableofhousingupto80 0people.infact,theyoriginallyfunctionedasvillageunitsofferingsafety,shelte randasenseofcommunity.amongthethousandsofTuloubuildings,theTianluo kengtulouclusterisfamousforitsspcecialshape.it’sconsistsofasquareearthbuildingatthecenterandsurroundedbyfourroundeart hbuildings(ormoreexactly,3roundearthbuildingsandoneovalshapeearthbuil ding),figurativelynicknamed”四菜一

土楼--云水谣

土楼--云水谣 古道悠悠、碧水青青,坐在老榕树下,听溪流潺潺、沐乡风徐徐,观小桥流水,闻乡里乡音,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古朴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引子 知道云水谣的名字,是因在厦门黄厝海滨公交车站台候车时,看见的一份旅游宣传海报。海报,还配发了一幅宛如江南水墨,又似桃源仙境的插图。先前,只是向往着看看与海亲切的鼓浪屿,而对其他的闽南风光亦是没有任何的感觉。云水谣,谁起的名字?很美的意境,冲着这美丽的名字,我决定去云水谣走一走、瞧一瞧。 联系了云水谣景区云水客栈的简老板,约定好住宿时间。适逢圣诞节的平安日,早早的起来赶车,一个人去驴行云水谣古镇。 客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经过数个小时的车程,从喧嚣的城市到达宁静的山乡古镇:土楼—云水谣。踏出车门的瞬间,清新的空气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竹海、树林、山涧、溪流,一片片青绿的茶园、一畦畦葱茏的菜地,还有一丛丛的香蕉树、一陇陇的红甘蔗,时而飞舞的鹭鸟,林间悦耳清脆的鸟鸣声,伴衬着土楼、人家,盈盈地映入眼帘,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云水客栈的简老板,早已在约定的下客处等候我的到来。一见到我,笑容可掬且热情地与我寒暄着,然后带着我去他家的客栈,安排好住宿的客房。再之,就落座茶几前,喝他家自己种的铁观音春茶,剥食炒熟的土特产小板栗子。在闽南,福建人喝茶都很有讲究的,传承着一种茶道文化,谓为:功夫茶。泡茶小憩后,就被叫去用午餐。餐桌上,摆好了老板娘精心烹饪的几道家常菜。简老板一一给我报说了菜名:酸菜冬笋,姜丝焖溪鱼,青笋炖乌鸡,

咸水鸭,还有一碟重庆涪陵产的榨菜麻辣三丝。简老板说,因为我是四川人,喜欢吃辣,就担心我吃不惯他们这里的菜,不合我的口味,所以专门去买了榨菜来开胃。可见主人家对远到而来的客人的那份热心,以及细心细腻照顾周到的情谊。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简老板安排他的侄女临时客串导游的角色,领随我开始了游览景区的行程。从客栈出来,走过一段田间小道,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怀远楼。怀远楼,简氏家庭住宅,土木结构、圆中有圆、楼中有楼、风格别致。其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墙体至今光滑无任何剥落,是建筑工艺最精美并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它坐北朝南,占地1380多平方米,高14.5米,直径38米,共有四层,每一层有34间屋子,东西南北各有木制楼梯上去,每层楼道相通,楼道也全是木制结构,采光条件都很好。大楼外墙顶层出挑建有四个了望小楼台,楼基是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高达三米多,站在大楼外墙边,把脸贴着墙向上看,能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象橄榄状。楼内屋子的开间宽3.1米,进深3.5米,木板楼板,靠外墙边有小方窗,整个房间小巧玲珑,干干净净,每个房间里都放有一个加盖的桶子,是用来方便用的。站在楼道上,透过优美的弧形楼檐,可以看到楼外的远山与蓝天,会让人觉得人与自然竟是如此的融洽。 怀远楼只设一个大门,大门顶上绘有八卦,八卦下方是大大的“怀远楼”三个大字,大门两侧还有装饰花俏的四个大字“福禄寿喜”。走进大门,里面有一个大天井,环形走廊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拱顶侧门,右侧门上大书“玉树”,左侧门上大书“宝田”。大门正对面便是内环楼“诗礼庭”,大门至诗礼庭的通道两边,分别有砖墙把大天井分隔。诗礼庭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是抬梁式五凤楼,大门上书“诗礼庭”,两侧对联:“诗书教子治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诗礼庭的大门两侧、围墙上镶嵌着做工极其讲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背后与土楼之间也以砖墙隔出一个小天井,跨过小天井,迎面就是楼中楼“斯是

土楼文化

土楼文化 摘要: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福建省客家土楼——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客家人的土楼文化。 关键字:客家明珠文化内涵 前言: 翻开闽西各县的历史,走过这块一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南国热土,你会发现客家人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勤劳智慧的客家儿女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便闽西各县赢得了“文化之乡”的美誉。 这其中就包含着著名的土楼文化。客家土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还蕴含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成为“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独一无二的土楼文化吧! 正文 (一)土楼之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它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土楼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制成,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土楼建筑还具有很多优于普通房屋的地方。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前提摘要: 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 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从闽西永定各姓居民的族谱中可知,永定人绝大多数是南宋、元、明三朝,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最后到永定境定居的。早期到达闽西的客家先民,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这崇山峻岭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伐木为栅,披茅结庐,作为遮阳避雨的栖身之地;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以求生存。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开基创业,闽西客家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出了足以安身的家园,并且就地取材,开始建筑简陋而相对牢固的住房———堡或寨。“堡”大多选择在易守难攻、便于进退的地点建造,有的干脆占据一个山头,以加强防御能力。土堡的主要功能是武装抵御与保安,作为居处建筑,它只是一地一族或几个家族固定的躲避武力侵扰的临时居所,其格局为全封闭的军事城堡。古时,寨即砦,是军事防御建筑。有关寨的记录,《永定氏族谱》中“桂芳公自述”记载,“元世祖十年(1273)……本乡起义士兵约七百余人,在龙安寨交锋失利”。邳州阙氏族谱关于其五十八世祖应龙公(生于元至元十五年即1278年)的记载,应龙“善理财而巨富”,便在今永定坎市筑寨“以避草寇” ,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匪徒勾结元军劫掠应龙寨。另据永定奥杳黄氏族谱记载,奥杳黄氏始祖谭公约在元朝至大年间(1308年左右)迁居奥杳时,在浮山中村“筑寨而居”。 到了元朝后期,闽西客家人普遍居住的居宅,开始出现了一种习惯性的形态,即今仍能见到的一批建于元、明时期的土楼———它是土楼的初始形态,这些土楼大都有五六百年以

福建土楼自助游攻略

土楼方案 2天时间,除去坐车时间,剩下时间很有限,对比永定和南靖,相比南靖路线比较集中,我们游玩区域为南靖土楼。 第一天1、A线田螺坑土楼群2、裕昌楼3、塔下村4、晚上到和贵楼客栈 第二天1、B线和贵楼2、云水遥3、怀远楼4、坐车赶到和贵楼客栈等车 和贵楼客栈为预定住宿点.

房间 院子 选择该客栈的原因1、,地处A线和B线旅游路线交汇点,离书洋车站也很近,客栈自己也有车,交通方便。下车就可直接游玩,他们负责把行李先拉回客栈,否则我们先找旅馆放东西再出来玩,就耽误时间。网上口碑不错。2、届时会有其他驴友在此集中,若遇包车等事情,有人商量,易于解决。3、地处云水遥景区的和贵楼旁边,据说和贵楼就是和贵楼客栈老板的祖宅,想办法搞点内部福利,比如上楼参观什么的。 该客栈淘宝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6f1487657.html,

口碑好象还不错 车票,门票,住宿都可以从他家打包购买 具体行程: 早上8点厦门湖滨南长途汽车站,乘坐8点30分大巴车从厦门出发直达土楼,车程约3个小时左右。 11:30在书洋镇下车,午饭可以在车上解决,也可以看情况在景区吃。 1、直乘坐书洋镇土楼旅游接待中心旅游观光车前往A线田螺坑土楼群。(14公里) 田螺坑土楼群 看点:4菜一汤的罕见建筑形式。

注意事项:内部相对普通,若时间紧张,不用进取观看。 2 乘坐观光巴士参观裕昌楼。(4公里) 裕昌楼(东歪西斜楼) 看点: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现存福建最古老土楼之一。他最高两层的柱子都是斜的,最大的倾斜角度达到15度,但700年来,依然屹立不倒。

3、乘坐观光巴士参观塔下村。(3公里) 看点:高山上的太极水乡。 在塔下村晃晃 注意事项:不要误了最后一班旅游车,或者包车也可以。包车价格还在了解。 4、傍晚乘车回到和贵楼客站。 D2 1、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早饭后游和贵楼。离客栈仅200米不到。看点:四奇:一奇因为他是已知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因为他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整座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

土楼文化

客家土楼 学号:5203211034 姓名:康海荣 班级:建筑产品113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以历史悠久、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土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福建土楼,功能,起源,演变,造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1.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14.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

南靖土楼导游词5篇

南靖土楼导游词5篇 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这“两群两楼”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南靖土楼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南靖土楼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 我是你们这次闽西之旅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在这里,我先代表我们开心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闽西游玩。今天和我1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我身旁的这位张师傅,张师傅已有10多年的驾龄了,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和张师傅,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大家都知道,我们客家人是最热忱好客的,所以,我们今天也特别希望在坐的各位可以在闽西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相信我们美丽的闽西风光1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们今天将要去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在20__年7月7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福建土楼主要是分成永定土楼群、南靖土楼群和华安土楼群3部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旅游的是永定土楼王子—振成楼。说到土楼啊,这还得从客家人谈起。很多

人误认为“客家”是1个少数民族,其实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1支特殊的民系,客家人原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1带的衣冠士族,由于战乱和天灾,自西晋以来,经过5次大迁徙,历经艰险,南迁至现在的闽粤赣3省1代,在宋末元初,构成了1支汉民族优秀的民系—客家。如今,客家人已遍及世界各地了,据第10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的不完全统计啊,人数在1.2亿左右。而我们的客家话同样成为了我国10大方言之1。那现在我说句客家话让大家来猜猜我说的是甚么意思:欢迎大家来永定土楼! 各位佳宾,眼前的这座就算最具代表性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了。在介绍振成楼之前,我们先认识1下它的设计者林鸿超先生,林鸿超3林氏21世子孙,生于1880年。他从小聪明好学,是清末的秀才,建筑设计师,曾任民国众议院会员、中央参议员。对《易经》很有研究,琴棋字画样样精通。林鸿超父亲是林氏20世的林仁山,也就是建造福欲楼的林氏3兄弟中排行最小的林仁山。林仁山祖上以经营日升牌烟刀起家,他想独资兴修范围宏大的土圆楼,但因劳累过度于1906年不幸过世。 为了实现父亲的遗言,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林鸿超亲身设计并会同堂兄弟林莲生、林秀生、林云璈1起合建了振成楼。在振成楼内中厅石柱楹联旁边有石刻文为证。建楼这1年,林鸿超参加了辛亥革命,第2年被选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1923

福建土楼旅游宣传推介词

福理土楼旅游宜传推介词 福建土楼旅游宣传推介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下午好! 下面由我为大家就福建土楼再做简要推介。 一、土楼的传奇 现在大家看到的去年航拍的福建土楼中南靖境内的部分照片。正是因为这些照片,曾经引起“惊天骇世”的故事,险些酿成事件。根据解密档案,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高度机密文件呈现在美国总统的桌面上,内容大体是:卫星发现中国福建沿海东南部西南山区疑似大量的、规模巨大的导弹发射井……这份报告引起总统的高度关注和震惊。经过一系列的侦查,证实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生土建筑群落……如此精美绝伦、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撼。从此,“福建土楼”红杏出墙,引来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 {欣赏一组精美照片(3-5张)} 南靖是福建土楼之乡,是福建土楼故里。据权威专家考证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漳州府志?兵防考》记载,土 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存最古老、至今仍适合人居又财丁兴旺的土楼就在南靖。 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的国内外官员、运动员、记者、游客走进土楼,在震撼与赞美的同时,异口同声说:土楼与鸟巢是一对跨越千年的李生子,田

螺坑土楼群就是奥运五环。从此,“北看鸟巢,南看土楼”广为流传。 (这是土楼,这是鸟巢同画面图片对照) (这是田螺坑,这是五环同一画面图片对照) 那么,这些神奇福建土楼是在哪里呢?…… 二、土楼的位置 (地理位置示意图) 土楼景区距厦门机场130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交通状况良好,十分便捷。 三、土楼的特点 南靖现存大型土楼15000多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一一福建土楼的主要遗产地。 其中 (1)田螺坑土楼群就是福建土楼的名片,是标志性建筑,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和谐,也是古建筑美学最具震撼力的杰出代表。 (2)方形的和贵楼是建立在沼泽地上的最高、规模最大、最富有传奇色彩、科学探秘意义的土楼。 (3)这是在福建土楼中,唯一采用佛塔鼓型建筑的最精美、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防御功能的土楼。 (4)这是跨600年先后建成的14座大型的土楼,分别由7座方形和7座圆形组成的二组北斗七星的建筑群。 (5)这是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称“长寿村”的塔下村。

南靖土楼云水谣旅游攻略

南靖土楼云水谣旅游攻略 景点简介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 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 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 竹片、水组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 区建筑”[1]。 结构特点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 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 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世界遗产有: 怀远楼、和贵楼、田螺坑土楼群及河坑土楼群。 云水谣 云水谣古镇那是一个幽古神奇的地方,那是一个可以让人发呆的地方,踏入古镇,那 幽长的古道、百年老榕树、神奇的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们以宁静超然的感觉。村落中,溪岸旁,榕树下,一条条古老的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静默中浸透着神秘与苍茫。这些古道虽然有的已是坑洼不平,甚至已渐渐被人们所忽略和忘却,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 载着一代又一代云水谣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梦想与渴望。曲径通幽,漫步其上,土楼胜景、 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情趣盎然。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云水谣古镇日益焕发出迷人的风采,不时引来 电影电视导演、制作人到此取景拍片,云水谣古镇因此屡屡上镜,风光无限。在此拍摄的《云水谣》更是获得金鸡奖等众多奖项!2001年12月,中央电视台、福建东南电视台到云水谣古镇拍摄以魏敢湘的提线木偶剧团为题材的《东南一台戏》向全国推介,“戏”中全 景式地再现了云水谣古镇的榕群、碧水、古道,使戏在景中,景在戏中。2002年,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陈家林曾率30集电视连续剧《沧海百年》摄制组到云水谣拍摄外景,纯朴 的民风,优美的自然景色,使剧组的人无不赞叹。陈家林导演说,“我正是看中南靖县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