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 文 化 教案

茶 文 化 教案

茶 文 化 教案
茶 文 化 教案

茶文化

张伟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茶文化定义、性质与内涵 (1)

二、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1)

第二章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2)

第一节茶的发现与利用 (2)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2)

二、茶文字及其演化传播 (3)

第二节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4)

一、古今大茶树的发现与分布 (4)

二、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4)

第三节茶文化的源起 (4)

一、巴蜀茶文化形成 (4)

二、晋南北朝茶文化的发展 (5)

第四节隋唐五代茶文化 (5)

一、唐代茶叶生产与发展 (5)

二、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7)

第五节宋元茶文化 (7)

一、宋代茶叶的发展 (7)

二、元代茶文化的发展 (8)

第六节明清茶文化 (9)

第七节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10)

一、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10)

二、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 (10)

第三章现代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 (11)

一、茶区分布 (11)

二、茶叶生产与贸易 (12)

三、世界茶叶生产概况 (12)

第四章茶树生物学特性 (13)

一、茶树在植物学上的命名 (15)

二、茶树形态特征 (15)

三、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 (16)

四、茶树适生条件 (17)

第五章各类茶叶品质形成 (17)

一、中国茶叶分类 (17)

二、鲜叶成分 (17)

三、绿茶加工 (18)

四、红茶加工 (18)

五、花茶加工 (19)

六、乌龙茶加工 (19)

七、沱茶及饼茶加工 (19)

八、砖茶加工 (19)

第六章饮茶技艺与茶道 (19)

—、各民族饮茶习俗 (20)

二、饮茶用水 (23)

三、茶的饮用方法 (25)

四、古今茶道 (27)

第七章茶具文化 (29)

第一节不同时期的茶具特点 (29)

第二节茶具的种类及特点 (30)

第三节茶具的选用 (32)

第八章茶与宗教文艺 (33)

第一节茶与宗教民俗 (33)

一、茶与佛教 (33)

二、茶与道教 (34)

三、茶与儒教 (35)

四、茶与婚俗 (35)

第二节茶与文学 (36)

一、茶与诗词 (36)

二、辞赋、散文 (39)

三、小说 (40)

四、对联 (41)

第三节茶与歌舞、戏曲 (41)

一、茶与歌舞 (41)

二、戏曲 (42)

第九章饮茶与健康 (42)

一、饮茶与健康的记载 (42)

二、茶叶化学成分及其保健的作用 (42)

三、科学饮茶 (43)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一、茶文化定义、性质与内涵

二、茶文化研究的目的、任务及方法

三、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经济功能

思考题:

如何利用茶文化为社会、经济服务?

一、茶文化定义、性质与内涵

1、茶文化定义

广义:

徐永成: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狭义:

人类在生产、发展、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2、内涵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学科和行业。包含茶文化专著与期刊、茶诗词、茶小说、茶与摄影(茶韵)、茶与书画、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与婚礼、茶与祭祀、饮茶风俗、茶与宗教、茶事掌故、茶艺茶道、茶具、茶楼茶馆、茶事旅游等。

3、性质

1)社会性

茶文化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角落及方面。上至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僧侣等。

2)群众性

茶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群众性文化, 是以群众为基础的一种文化。

3)民族性

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 形成具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婚礼。

我国:藏族酥油茶、土家族擂茶、拉祜族烤茶、纳西族龙虎斗、哈萨克族奶茶、基诺族凉拌茶、白族三道茶等。外国: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新加坡肉骨茶等。4)区域性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了茶文化的区域性。如:成都的盖碗茶,潮汕地区的乌龙茶,北方的花茶,西南地区的沱茶;英国的红茶奶茶、美国的冰茶等。

二、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如: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养廉、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育人等。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2、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茶文化的传授表明具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3、丰富文化休闲生活。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茗、茶俗和茶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促进茶业经济贸易的发展。

5、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先后在我国杭州、韩国汉城、马来西亚吉隆坡等举行。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播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第二章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主要内容:

一、茶的起源

二、历代茶文化史

三、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2、唐代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于地位?

参考文献: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刘勤晋主编,〈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茶人之家主编《茶与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

董尚胜等主编《茶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https://www.doczj.com/doc/621427941.html,

第一节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1、茶的发现

茶树的源起:

植物学分类: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被子植物门——起源于中生代早期

双子叶植物纲——源于中生代早期

原始花被亚纲

山茶目

山茶科——源于中生代末期白垩纪

山茶属——发生在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至今已有6000~7000万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唐代。陆羽

《茶经》。神农是中国先民的代表,神农时代,畜牧业和农业趋于发达。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并利用自然,是当时人们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2、茶树栽培利用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公元前1066年)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园有芳蒻ruo、香茗”。距今3000多年。《四川通志》:“名山县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五顶,形如莲花五瓣,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直一丈二尺,横二丈余,即种仙茶之处。汉时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者手植,至今不长不灭,共八小株……”

3、饮茶起源与演变

采食茶树鲜叶:

《本草衍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可见,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生煮羹饮: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 槚,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现云南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俗

烹煮饮用:

随着茶的普及,人们开始对茶进行一定的加工,如晒干收藏,继而唐代团饼茶的出现,流行将茶煎煮后饮用。

冲泡饮用:

宋代以团饼茶为主,散茶也得到发展,饮茶方式为冲点;到明清,散茶取代团饼茶,并且出现六大茶类,饮茶以冲泡方式为主。

二、茶文字及其演化传播

1、古代茶的名称:

荈诧—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

蔎—西汉扬雄《方言》

瑹—《本草》

瓜芦木—东汉《桐君录》

荈—南宋《吴兴记》

皋芦—东晋《广州记》

槚—《尔雅》

荼、茗—晋、郭璞《尔雅注》

茶—唐、《开元文字音义》

2、茶字的由来

古代茶的名称很多,唐之前多写作“荼”字。“茶”由“荼”演变而来。始于汉代,古汉印中已有“茶”字了。“荼”的多义:茶叶;苦菜;茅草的花。

3、茶的传播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对茶的发音差异较大

福建:ta

厦门、汕头:te

长江流域、华北:chai、zhou、cha

傣族:la

4、茶的传播

世界各国对茶的发音由中国茶叶输出地读音直译过去。由海路—西欧各国,发音同福建一带发音“te”如:英语:tea 法文:the 拉丁文:thea 由陆路—西、北各国,发音同华北“cha”,如:蒙古:chai 日本“茶”

第二节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一、古今大茶树的发现与分布

1、古文献中有许多茶的记载。

唐.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云南《大理府志》:“点苍山……树之大者高一丈”。《广西通志》:“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

2、野生大茶树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个省区近200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

中国野生大茶树4个集中分布区:滇南、滇西南;滇、桂、黔比邻区;滇川黔比邻区;粤赣湘比邻区。此外,福建、台湾、海南有少量分布。

云南的野生大茶树最具典型性:分布数量多、最古老。

野生古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地点: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1961年)高:32.12m,树幅:8.8 m,最大干径:100.3cm)

二、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1、茶树的自然分布:西南地区茶树种属集中、分布多。

茶树分布:山茶科茶属,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位于其南缘。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余种,中国15属,260余种,多分布在西南地区。

2、地质变迁:西南地区山川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多变,气候多样,使该地品种变异多、资源丰富。

植物学家: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当为该植物起源中心。

3、茶树的进化:云南原始型茶树较集中,当属茶树原产地。

结论:中国为茶树原产地,西南地区为原产地中心。

第三节茶文化的源起

一、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1、先秦纳贡

巴属产茶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将茶作为贡品。“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2、汉魏立业

巴蜀茶业最早见诸记载于西汉,西汉王褒《童约》“脍鱼鮑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三国魏张揖《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三国志.吴志》:以茶当酒

3、西晋称冠

汉魏以后,巴蜀茶业进一步发展、扩大、繁荣,成为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重要中心。西晋张载《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西晋孙楚《出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姜、桂、茶出巴蜀……”。

结论: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二、晋南北朝茶文化的发展

1、茶叶生产的发展

在三国基础上,晋南北朝茶业进一步发展。东晋《华阳国志》:涪陵郡,唯出茶、漆;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好茶。东晋、南朝时,南京为当时政治中心,使长江中下游及沿海的茶叶较快的发展起来。茶叶重心东移。

2、文化的几个特征:

饮茶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东晋时期,茶已成为南京地区待客之物。

茶饮为清廉简朴的标志:陆纳仗侄;晋桓温公的粗茶淡饭。

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世说新语》、《神异记》、《异苑》左诗的《娇女诗》、杜育的《荈赋》等

茶饮广泛进入祭祀。

《南齐书.武帝本纪》:齐武帝下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异苑》:剡县陈妻以茶水祭古坟。

第四节隋唐五代茶文化

隋朝历史虽不长,但统一全国后,为茶叶的进一步发展和差业重心进一步东移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凿,对促进唐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唐代茶叶生产与发展

1、唐代的茶叶产地

唐代尤其是唐代中期,中国茶业有一个很大发展的时期。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公元713~716)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公元780~783)已后盛矣。”

陆羽《茶经》中,第一次较多地列举了我国产茶的一些州县。其“八之出”载:山南:峡州,襄州,荆州,衡州,金州,梁州;

淮南: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

浙西:湖州,常州,宣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

剑南: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沪州,眉州,汉州;

浙东:越州,明州,婺州,台州;

黔中: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南: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表明,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说明,唐代的茶叶产地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相当的局面。

2、唐代茶叶生产和贸易

六朝以前,茶的生产和饮用主要在南方,北方饮者还不多,至唐代中期后,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膳夫经手录》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由此,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随之空前蓬勃地发展了起来。

茶叶的利润可观,引来许多人种茶卖茶。《膳夫经手录》:“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唐代中期贡焙的专门设立,极大地带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宜兴、长兴的贡茶,到贞元以后,单长兴一地,每年采造就要“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唐代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南方茶区的茶市,江河要道上由茶叶运输而形成的茶埠等水陆码头,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唐.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我国南北茶叶贸易,分江东和华中两路进行:

东路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带的茶叶,主要通过长江和淮河、泗水等转由运河直接运销今苏北、皖北和河南各地。华中荆、襄、鄂、岳州,由长江北面各水系直接运销河南或经由河南转运各地。

唐代的边茶贸易。

《唐国史补》: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以茶叶为贵,一次唐朝的使者到吐蕃,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问他煮什么?他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涤烦疗渴”的所谓茶也。赞普说:“我亦有此,才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顾渚者,此新门者,此昌明者,此着湖者。”《封氏闻见记》:“穷日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茶马交易。

3、唐代茶叶名品

随茶区的扩大,产量增加,贡茶制度的兴起,茶叶生产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名茶不断出现。据资料统计,唐代名茶有150多种。唐.李肇《唐国史补》:“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茶,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紫笋……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

4、茶饮的广泛盛行

1)民间饮茶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盛于唐朝,两都并荊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封氏闻见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闻道俗,投钱取饮。”

2)宫廷饮茶

张文规《湖州共焙新茶》:“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3)僧侣饮茶

《封氏闻见记》所记,“开元时,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由自人怀挟,到处煮饮,相效成俗”。

茶人:陆羽、智积禅师、皎然等。

佛家机锋语“吃茶去”;“吃茶是和尚家风”等。

二、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1、文人介入,诗文吟诵唐代茶诗词形式多样:古诗、律诗、绝句;内容丰富: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琴茶》;皎然《访陆处士羽》;杜牧《题茶山》;袁高《茶山诗》;皮日休与陆龟蒙《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2、茶叶专著的出现

公元780年左右,陆羽撰写《茶经》三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茶经》之后,又有不少茶叶专著问世。如: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皎然《茶诀》;苏廙《十六汤品》等。

第五节宋元茶文化

一、宋代茶业的发展

1、茶业重心由东南移

宜兴、长兴早春因气温降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汴京。而建安的茶叶发芽较早,如欧阳修诗曰:“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宋朝茶业重心南移,贡焙从顾渚改置建安。闽南、岭南茶业因此兴起。建安贡茶,以北苑、壑源所产最佳,北苑贡茶采制讲究,对焙外乃至建安周围制茶技术的促进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与宋朝茶叶生产技术中心南移相伴随,唐时茶叶生产还不曾发展的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了起来。如《太平寰宇记》对中国南方产茶的记载,就较唐朝要详细和丰富得多。

2、茶类的演变

宋元茶叶生产发展的另一特点,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的转变。至北宋前期,生产以团饼为主的紧压茶类。如北苑贡茶,在技术上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把中国古代团茶饼茶的生产和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龙凤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特备龙凤之模,在北苑制造团茶,使与民间茶有区别。

小龙团: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又将丁谓创造的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

“密云龙”:宋神宗元丰年间,比小龙团更佳。

“瑞云祥龙”: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

“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

“无比寿芽”、“试新銙”: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

“贡新銙”: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造。

“银丝水芽”:宋徽宗时,“将已精选之熟芽再剔去叶子,仅存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以制方寸新(即模型),有小龙暴露蜿蜒其上,号…龙团胜雪?。其精美至极。

整个北宋王朝的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先后创造出的贡茶品目,有四、五十种之多。为适应社会上多数饮茶者的需要(茶叶价格低廉,煮饮方便),于是,在过去团、饼工艺的基础上,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称为“散茶”逐步发展起来,但团茶、饼茶略占优势。至元朝,散茶才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如元朝《王祯农书》:当时的茶叶有“茗茶”、

“末茶”和“腊茶”三种。这三种茶,以“腊茶最贵”,制作亦最“不凡”,所以“此品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

3、茶学的深入

随着贡茶南移,茶叶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建茶上,研究精深、独特,内容广泛,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茶学研究。代表作:赵佶《大茶观论》;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4、各种饮茶活动的兴起

宫廷皇室的倡导以及对贡茶的精益求精,引发各种饮茶方式。

1)茶肆出现

吴自牧《梦粱录》:茶肆张挂名人画、陈列花架、插上四季鲜花,一年四季卖奇茶异汤……

2)斗茶:比较茶品质的一种活动。

蔡襄《茶录》介绍了斗茶对茶品质的要求:

茶色:“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

茶味:“主于甘滑”

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汤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煮汤又准……”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期,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3)分茶(茶百戏、汤戏):利用冲茶入茶碗中水脉,创造出各种图案。

宋.陶谷《清异录》:“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神通之艺也。…近世有下汤运勺,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鱼虫鸟花草之属,纤巧如画。…”

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纷如bai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陆游:“矮纸行斜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4)宫廷绣茶:宫女用金箔剪成龙凤、花草图案贴在茶上。

5)漏影春:玩茶艺术。宋.陶谷《清异录》:“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6)宫廷茶宴:以茶事为主的宴会。

二、元代茶文化的发展

元代茶饮,贡茶沿用团饼茶,民间散茶继续发展,且大多研为末茶使用。

饮茶方式:汉人多清饮,其他多加辅料。

元代茶饮种类举例:

第六节明清茶文化

1、散茶的兴起

元朝时,团茶、饼茶主要用作贡茶,民间散茶和未茶有较大发展。但时人仍以团、饼为“天下第一茶”。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团饼茶太“重劳民力”,下令“罢造龙团”,改造芽茶以进。促进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各地名茶纷纷出现。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中所辑录的“今茶名”就有(雅州)雷鸣茶、仙人掌茶、虎丘茶、天池茶、罗茶、阳羡茶、六安茶、日铸茶、含膏茶(邕湖)等97种之多。

2、制茶的革新

在制茶上,普遍改蒸青为炒青,同时,使炒青等一类制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明代罗廪《茶解》(1609年)的炒青技术要点载,采茶“须晴昼采;当时焙”,否则,就“色味香俱减”。炒制时,“炒茶,铛宜热;焙,铛宜温。”具体工序是:“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乎,置茶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挼(ruo),再略炒,入文火铛焙干。”

3、茶品类的多样化

明清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得到全面发展。除绿茶外,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方面,也相继出现。

4、品饮方式的艺术性

明代散茶的流行兴起了饮茶的冲泡法。冲泡法冲饮方便,芽叶完整,极大地增加了饮茶的艺术性。

景美:追求环境美:包括饮茶人和自然环境。“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自然环境:清静的山林、简朴的柴房、青溪、松涛等。罗禀《茶解》:“山堂夜坐,吸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分满怀,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也。”

茶美:“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反对茶中窨花,认为花有损茶之真味。

水美:饮茶重水的选择。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许次纾《茶疏》:“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矣”

具美: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具亦随之而改变。白瓷、青花瓷、彩瓷、紫砂茶具相继兴起。

5、茶馆的普及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茶馆作为一种平民的饮茶场所,得到迅速发展。清代是我国茶馆鼎盛时期,据记载,当时,北京有名的茶馆达30多个,上海达66家之多,江浙一带更多,一个小镇就达上百家。

清代茶馆的主要特色:

饮茶场所

点心饮食兼饮茶

听书饮茶

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

第七节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一、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1、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始于唐朝,成于宋朝。宋初,内地用铜钱交换边疆少数民族的马,少数民族则用铜钱铸造兵器。宋考虑国家的安全,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与之换马,还专门成立茶马司。茶马互市政策确立后,宋在今晋、陕、甘、川广开马市换取吐蕃、回纥、党向等族的优良马匹。元代不缺马,主要用银两和土货交易。明代恢复,直至清中期。

2、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最早记载在唐代。吐蕃直接影响唐朝丝绸之路、长安到西域之路、四川至云南及境外之路。唐朝非常重视与吐蕃的关系,并采取多种措施安边。唐文成公主进藏出于此意,进藏时代去多种茶叶,饮茶风俗随之而得到推广的发展。此外,其他边疆地区的饮茶风俗也是内地通过多种渠道传过去的。

二、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

1、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为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时代,后来新罗在唐朝帮助下统一全国。

使节传播: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百济、新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通使往来上百次。新罗使节大连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种于智异山华岩寺,开始了朝鲜的种茶史。宋代,新罗人来华学习烹茶技艺,并形成自己的茶礼。

僧人传播:唐时,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法,并带回中国茶叶和饮茶习俗。

2、茶入日本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影响尤为深刻,与日本茶道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中国茶与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传播为途径实现的。浙江是唐、宋、元代重要的进出口岸,同时有许多名刹大寺: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发源地)、天目山径山寺(临济宗发源地)、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引来许多日本遣使和学问僧前来求学,回归时带回茶籽、种植及烹茶技艺、茶道精神。

与茶文化传播及日本茶道形成关系密切的僧人:

都永忠:公元777年到中国,在唐朝生活了20多年,公元805年回国为梵释寺大僧。其平生好茶,日本嵯峨天皇驾临此寺时,都永忠用唐时法煮茶进献,茶于是在宫廷渐行。最澄:公元804年到浙江天台学密宗,公元805年回国,带去茶籽并将茶饮引入宫廷。荣西禅师:南宋时期,荣西两次来华,先后到天台山、阿育王山等地求学,回去带回茶籽种植,大力宣传禅教和茶饮,并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该书极力颂茶,对日本茶饮的普及及茶道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后日本僧人传去径山茶宴的点茶法,宋代茶具精品—天目茶碗、青瓷茶碗,逐渐形成了规范的饮茶程式。村田珠光:将平民聚合饮茶的集会“茶寄合”与贵族茶会“茶数寄”合并形成禅宗点茶法。千利休:日本茶道创始人,天下茶匠。继续发扬光大,提炼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成为日本茶道精神。以后出现各种茶道流派。如日本里千家茶道、日本丹月流茶道。

3、茶入俄国

公元六世纪,中国茶叶由回族人运销至俄.元代,蒙古人远征俄国,中华文明随之传入。明清,中国茶叶大量进入俄国。

1883年,俄国运去茶籽及茶苗种植。1888年,俄人波波夫访华,聘去刘俊州等茶

技工10名,先后30余年,为俄建茶园200多公顷,并建起了茶叶加工厂。为俄茶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4、茶入印度

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运去茶籽,种于加尔各答。

1793年,又购回茶籽,在加尔各答喝皇家植物园种植。

1834年,成立茶叶委员会,购回茶籽,聘请中国专家、技师大规模发展茶叶。

5、茶入欧洲

荷兰: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华进行茶叶贸易。

英国:最早见之于1598年的《林孝登旅行记》。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饮茶皇后)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在英国兴起了饮茶热潮。

6、茶入美洲

美国:前第属荷兰、英国。美独立后,1784年,第一次来广州运茶。

巴西:1812年,从中国引种茶。

阿根廷:1824从中国年输入茶籽。

7、茶入非洲摩洛哥:14世纪从中国输入

第三章现代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

主要内容:

一、茶区分布

二、茶叶生产与贸易

重点及难点:

中国茶区的划分及特点;中国茶叶产销现状

一、茶区分布

1、种茶区域

中国茶区分布:北纬18~37°,东经94~122°。

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重庆、上海等21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地跨6个气候带: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

垂直分布:海拔2600米至几十米或百米。形成不同地域特征的高山茶园、丘陵茶园、平地茶园。

中国茶区地图

2.茶区划分

茶区是按自然、经济条件基本一致,茶树品种、栽培、茶叶加工特点以及今后茶叶生产发展任务相似,按一定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

国家茶区分为4个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中国茶区分布图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C以下,因此,茶树冻害严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降水量偏少。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产绿茶。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和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等,都是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整个茶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以上。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各地气候变化大,水热条件较好,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多,有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整个茶区高温多湿,年平均温度在20°C以上,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华南茶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茶树,适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二、茶叶生产与贸易

1、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就运销国外,清朝(约公元1684年),先后与中东、南亚、西欧、东欧、北非、西亚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1842年清政府实行五口通商后,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据史料记载,1843年出口0.81万吨,1860年5.5l万吨,1870年为10.00万吨,1886年13.41万吨,达历史最高纪录。之后,由于内受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外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新兴产茶国争夺市场的影响,中国茶叶产销每况愈下,1949年产量4.1万吨,出口0.9万吨。

三、世界茶叶生产概况

1、世界茶区分布

490N 俄罗斯外喀尔巴阡地区

220S 南非纳塔尔

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其中亚洲面积最大。

2、生产情况:

3、茶叶贸易与消费情况

1)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及出口量

2)世界茶叶消费

第四章茶树生物学特性

主要内容:

茶树生长特性

一、茶树在植物学上的命名

茶树属山茶科、茶属。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Kuntze山茶科有23个属,380个种,茶属50余种。

二、茶树形态特征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

1、植株

树型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长状态下,其树高通常达3~5米以上,野生茶树可高达10米以上。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小乔木型茶树属于乔木、灌木间的中间类型。

2、根

茶树的根为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根系按其发根的部位和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称为定根。而从茎、叶上产生的根称为不定根。生产中利用这种特性进行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

功能:固定、吸收营养、运输、贮藏、合成等。

根系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分布,随土壤条件、品种、繁殖方式、树龄、生态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而有显著的差异。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展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

2、茎

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茶树枝干上的芽按其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分顶芽和腋芽。根据芽的生理状态,分越冬芽(或休眠芽)、活动芽和休止芽。根据芽的性质,可分叶芽和花芽。

4、叶

叶片是茶树营养器官,是供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茶树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茶树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在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寿命只有一年左右。

茶树叶片为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侧脉间又分出几条细脉。侧脉伸展至边缘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一个鉴别性特征。叶缘上有锯齿,锯齿的腺细胞脱落以后,叶缘上留下褐色的疤痕,这也是茶树叶片的特征之一。

5、花

茶花为两性花,微有芳香,色白,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5.5厘米,小的直径2~2.5厘米。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五个部分组成,故属完全花。

6、果茶树果实属于宿萼蒴果类型,果实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它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

三、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

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

茶树的生命周期很长,经历数十年到数百年。茶树一生的生命周期又称为总生育周期。

1)幼年期:茶籽萌发茶苗出土至植株定型投产,历时3~4年。

特点:茶树生理机能活跃的时期,根系和地上部迅速扩大,营养生长十分旺盛。直根系,单轴分枝,抗性差。

农业措施:保证壮苗、全苗。防寒、旱;定型修剪;N\P\K配合使用。

2)成年期

茶树自定型后至第一次出现自然更新为止。

特点:茶树生长极为旺盛,开花结果达到高峰。树冠分枝密集,芽多而密,花果增多,生长发育旺盛。

农业措施:特别强调肥培(N)管理,轻修剪,深修剪;防止病虫危害。

3)衰老期

茶树最后衰老死亡。

特点: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对夹叶” 、“鸡爪枝”与枯枝大量出现,“地蕻枝”相继生长,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地下部根系亦开始萎缩、更新。这阶段茶树外貌逐渐呈现衰老状态,如枝干灰白光滑,着叶稀小,落花、落蕾增多,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农业措施:重肥培,病虫害防治;重剪、台刈。

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的生长特性,称季节生长周期。

1)新梢的轮性生长

年生育过程:越冬芽分化、膨大→鳞片展→鱼叶展→真叶展→驻芽。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全年有3次生长和休止,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3月下旬~5月上旬)→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6月上旬~7月上旬)→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7月中旬~10月上旬)→冬季休眠。在人工采摘条件下,全年可萌发5~6轮。在华南茶区,休止期并不明显。

2)根系生长

根系在年生育周期内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节律,会出现多次的高峰与低峰,并与地上部的生长呈现交错现象。

3)花果生长

茶树花果的生长发育,大部分茶区5~6月份开始出现花芽分化,9~12开花期,雌蕊在10~11月受精后,开始休眠越冬,次年10月果实成熟。6~12月既是当年茶花孕蕾、开花和授粉的时期,又是上一年花果发育成熟的时期,这种“带子怀胎”现象是茶树的特征之一

四、茶树适生条件

1、喜酸怕碱:茶树喜酸性土壤,PH4.5~6.5,土壤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土壤指示植物:铁芒箕、杜鹃、马尾松、蕨箕、油茶、杉木等等。

2、喜光怕晒:漫射光下生长良好,高山出好茶、遮荫。

3、喜暖怕寒:生长起点温度:100C;最适温度:20~300C;最低:-60C(大叶种),-12~-150C(中小叶种)。

4、喜湿怕涝:年降雨量:1000~1500mm,月降雨量100mm以上。

第五章各类茶叶品质形成

一、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类之多是世界之最,众多的茶类归纳起来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黄茶

乌龙茶

红茶

中国茶类黑茶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速溶茶、罐装茶水等)

再加工茶类果味茶

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等)

含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等)

二、鲜叶成分

水分

(75~78%)蛋白质(20~30%)

氨基酸(1~4%)

生物碱(3~5%)

鲜叶酶

茶多酚(20~35%)

有机化合物糖类(20~25%)

有机酸(3%)

脂肪(8%)

干物质色素(1%)

(22~25%)芳香物质(0.005~0.03%)

维生素(0.6~1.0%)

无机化合物水溶性部分(2~4%)

(4~7%)水不溶性部分(1.5~3%)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 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 B. 错误 6. (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 B. 错误 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其中云 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10. (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 圣。 A. 正确 B. 错误 11.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 B. 错误 12.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中国茶文化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中国茶文化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 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 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完整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茶文化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茶文化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茶文化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 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 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 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 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 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已经知道了茶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茶是一 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必须进行 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同学们,你们想当一回茶博士吗?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茶的知识。(板书课题:茶文化) 师: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茶的精美 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且准备了茶具,根据自己所收集的

资料内容,组成了四个小组,下面就请每个小组的负责 人说一说,你们小组调查研究的是茶的哪方面知识?课 前每个小组都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和方案,用了很多办 方法,以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了有关茶的资料。今天, 我们就从茶的起源、十大名茶、茶与健康和茶艺这四方 面来研究茶。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茶起源,欢迎茶起 源小组来告诉我们茶是如何起源? 1、茶的起源小组 生: 茶,是中国第一国饮,想了解这几千年历史的国饮, 您来对了地方! ( ) 茶叶由植物而成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各地的种茶、 饮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 茶叶已经发展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日用品,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宁停三日饭,不停一日茶”的 生活必需品。唐代陆羽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这样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盛于周朝。”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品尝百草,遇到七十二毒,用茶而解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的味道很苦,却最

茶文化教案

《茶文化》教案 【授课班级】 08春旅游班 【授课时间】 本节内容为2课时 【授课内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节“茶文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 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 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 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 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 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 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 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 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 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游行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 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 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2、难点与关键: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影视图片展示法 2、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用具(茶及相关品茶工具等) 【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插我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2、预习与茶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教师活动 ①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

北航茶文化选修课考试题

《古今茶文化课》知识抢答题 1、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先民约从何时利用茶的?西晋 2、我国古代对茶的称谓有哪些?茶字何时统一启用?唐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 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3、我国食饮茶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茶的饮用历史可大致分为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 在千年的茶叶利用史上,三者之间既有先后的顺序关系,同时又难以截然分开,药、食、饮相互渗透,相互兼容。 4、唐代、宋代、明清的饮茶方式是什么?煮水投茶、煮水点茶、泡茶法 5、为何佛门把饮茶称为“和尚家风”?佛教认为茶是一种养身正心之物,于是,饮茶便成 了"和尚家风"。 6、何谓三前摘绿?有三个节气前可以采茶 7、儒家的中庸思想对茶道的影响有哪些?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学独创茶道以“清”为美意识 升华了中国茶道的美学意境;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与“适度”;茶诗中也蕴含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8、饮茶和道教的关系?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 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神相通的重要基础。 9、我国第一部茶著?茶圣?茶道的始基?唐朝陆羽的《茶经》、陆羽、 10、我国哪位皇帝是著茶书第一人?书名?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1、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分别源于我国哪个朝代?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唐宋时期——煎茶道煎茶道 12、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含义?“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天性,达到“全性保真”。 13、我国有哪些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14、六大茶类分别指什么?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 15、从制作工艺上绿茶分几类?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16、“喝茶一定喝新茶”对否?错 17、什么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 18、“绿叶红镶边”是何种茶的特征?铁观音 19、红茶鼻祖的名称?正山小种红茶 20、茶马古道是如何形成的?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

茶文化课教案设计(1)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茶叶的分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联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 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画 茶艺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 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 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 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 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 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 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 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 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 的茶叶为碧螺春,(屈老师)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 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 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 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 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 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 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选修课机考题库(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茶文化)

《中国文化地理》 1.我们所说的中国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四五千年 2.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清朝末年 3.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黄河流域 4 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多少种?三千到五千 5.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黄河流域 6.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 2次 7.我国在什么时候统一了文字?秦朝 8.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小米 9.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都城 10.周朝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是?青铜器 11.五帝是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 12.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霸 13.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东半球 14.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人皇 15. 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哪个朝代?清朝 16.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春秋战国时期 17.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农业的起源 18.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闽语 19.以下不属于文明四大标志的是?粮食 20.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什么学说呢?递层演进说 21.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唐朝 22.世界语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是?阿拉伯语 23.我国哪一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字?中部地区 24.四大文明中哪一个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在同一纬度上呢?中国 25.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公元前1600年 26.中国的早期畜牧业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种动物?羊 27.汉语属于哪个语系?汉藏语系 28.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小米生产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

29. 《世界文化地理》 1.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最大不同是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2.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小米 3.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黄色人种 4.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古埃及 5.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小麦文明 6.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 7.人类最早的城市的出现与以下哪个选项最为密切?三次社会大分工 8.由于玛雅文明的所在地平原多为石灰岩地区,很容易被水侵蚀,所以玛雅人很重视哪一方面的建设?水利建设 9.下列属于“市”在“城”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并在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草物资北运水陆码头的是?天津 10.下列哪个城市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始祖?雅典 11.一般认为,人类是由那一之进化而来的呢?南方古猿 12.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城市 13.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联邦制度 14.“人口过渡理论”是哪位著名人口学家提出的呢?诺特斯特 15.现代西方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运动运动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其大方向是试图通过采用什么样的建筑设计形式达到建筑物低造价、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为整个社会服务?简单 16.在哪一时期,农业与畜牧业进行了分离?新石器时代中期 17.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学 18.中国的新时期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稻谷与下列哪一选项的出现是其标志?陶器 19.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农业的出现 20.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

《中国茶文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确立主题:《中国茶文化》 提问引入: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柴米油盐酱醋茶。引出茶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播放中国茶艺视频,体验中国茶文化,熏陶涵养,体会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从而确立主题。 2、确立子课题 针对主题提出问题、归纳问题、形成子课题 (1)、茶的历史(2)、茶的种类 (3)、茶艺与礼仪(4)、浅说“茶道” (5)、饮茶与健康(6)、茶的再利用 3、制定活动方案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课题,每小组5人,每组选一名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组长及时明确活动进度,及时与老师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一)、学生搜集资料: 1、调查走访:学生走进家庭调查平常人家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查找资料:分小组针对子课题利用网络、书籍等手段查找中国茶文化的相关资料。 3、观察实践:动手实践,选一选,冲一冲,泡一泡,品一品,想一想。(二)、学生整理资料: 小组成员一起把收集到的资料集中,进行信息筛选,形成体系。(三)、学生创编,进行汇报前准备 1、组内成员共同进行创编,进行组内汇报交流,提建议,形成组内汇报展示内容及形式。 2、进行小组内汇报演练。 三、汇报交流阶段 同学们经过资料搜集、整理、创编等过程,活动已进入汇报交流阶段,今天让我们一起展示成果,畅言感受。 1、第一小组汇报:茶的历史 汇报形式:小文欣赏及课件展示: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茶文化 来源:淄博市张店区傅佳镇中心幼儿园张燕 【设计意图】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冰糖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 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 的茶叶为碧螺春,(屈老师)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 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 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 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 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 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 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 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 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 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 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 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 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 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 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 印象也会更深刻。

五年级茶文化课教案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第课时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第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米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可把茶叶分为: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三、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北等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 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 黑茶以边消为主。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 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 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 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作业 1、茶叶有哪些类型? 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教研组 检 查签章 检杳签章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教导处

茶文化电子课程教案(王)

2017年3月日星期总第1课时年级高一学科茶文化课型新课课题第一讲:中国茶文化课时1课时 主备人王莉萍 参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2、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 2、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学法指导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优秀民族,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我们把丝绸、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人了解中华文明。今天,我 们就把“中国茶”的探究学习结果作一个总结。(出示课题:茶文化。) 二、学习新知 1、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是怎样的呢?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结果呢? 个性化修改:

2017年3月日星期总第2课时

课题第二讲:华夏茶史课时1课时主备人 参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 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 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卢工《茶歌》。 个性化修改:

悠久的茶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修订稿

悠久的茶文化主题教育 活动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中国茶文化 一、活动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早已进入百姓家。在茶发展的悠久历史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叶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益智、传情的特点。力弘扬传统的茶文化,成功地将这一中华文化奇葩深入人心、弘扬光大,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二、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介绍茶文化的资料,组织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2.通过了解茶的历史,增进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 中国是茶叶之乡,很早就开始对茶叶进行研究。以茶待客,以茶助兴,以茶消遣,以茶娱乐,以茶治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从茶叶的种植、品尝、贸易、茶楼、茶联,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名人和茶等方面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说明学习的目标与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络资源。

(2)学生准备 按照学习内容,确定两个研究板块:茶文化史话、茶文化与生活。按照两个板块的内容,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拟出草案并交给老师审核指导。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发挥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确定研究的方式:网络搜索、报纸杂志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亲友访谈等。 四、活动内容: 内容:茶叶的发展、中国名茶、相关的茶联、采茶歌、中国茶艺及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溧阳茶叶的栽培、溧阳名茶等。 板块一:茶文化史话 (1)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关于茶的传说 (3)茶与宗教 (4)关于茶的着作(如陆羽《茶经》等) (5)茶与民俗 板块二:茶文化与生活 (6)咏茶文学作品欣赏

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课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茶文化探究课学习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探究学习的本领,会根据探究课题选择探究方法。 学生会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各种茶。同时,加强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学习兴趣: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茶文化、热爱家乡茶的感情。 3、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茶与健康、科学饮茶、中国茶的分布、茶叶用途等等)。 2:情感与态度: (1)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2)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三: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简析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我选择了茶文化中的几个很小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点,以点及面,由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中国的茶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茶文化,热爱中国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课件。

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结果。 1/饮茶习惯调查。 2/茶艺与礼仪。 3/饮茶与健康。4/中华茶道。 5/茶叶的用途。 6/茶叶的储藏。四:媒体内容 电脑课件。 五:板书设计 电脑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七:设计说明 在教学安排上,我将《中国茶文化》分成各个学习单元,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研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中国茶文化”这一主线展开。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的古老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产生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教后反思 1:教学时间不够,以后要精炼一点。 2:生生互动不够强,师生互动多了一点。 3:学生小组探究面不广,个别学生还是做听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茶文化》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悠久的茶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教案

中国茶文化 一、活动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早已进入百姓家。在茶发展的悠久历史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叶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益智、传情的特点。力弘扬传统的茶文化,成功地将这一中华文化奇葩深入人心、弘扬光大,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二、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介绍茶文化的资料,组织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2.通过了解茶的历史,增进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 中国是茶叶之乡,很早就开始对茶叶进行研究。以茶待客,以茶助兴,以茶消遣,以茶娱乐,以茶治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从茶叶的种植、品尝、贸易、茶楼、茶联,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名人和茶等方面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说明学习的目标与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络资源。 (2)学生准备 按照学习内容,确定两个研究板块:茶文化史话、茶文化与生活。按照两个板块的内容,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拟出草案并交给老师审核指导。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发挥个人特长,进行

组内分工。确定研究的方式:网络搜索、报纸杂志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亲友访谈等。 四、活动内容: 内容:茶叶的发展、中国名茶、相关的茶联、采茶歌、中国茶艺及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溧阳茶叶的栽培、溧阳名茶等。 板块一:茶文化史话 (1)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关于茶的传说 (3)茶与宗教 (4)关于茶的著作(如陆羽《茶经》等) (5)茶与民俗 板块二:茶文化与生活 (6)咏茶文学作品欣赏 (7)茶馆雕刻建筑 (8)茶叶包装及其独特的人文特色 (9)品茶音乐 (10)茶壶的实用及装饰功能 (11)茶文化展望 (12)茶学教育 (13)茶书画 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交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子,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今天,我们以“中国的茶文化”为研究主题,进行一次调查。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这门课程,首先让我学到的不是茶,而是礼。老师课前课后那真诚的鞠躬礼,让我深感讶异和震憾,这礼仿佛弥合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鸿沟,表明了我们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师的这份恭敬之心,使我学会了恭敬与谦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能作为您的其中一名学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荣幸! 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并也不认为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只是在修学分。但它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方面的知识,还满足并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学习之后对茶文化的认识,及体会。 中国是茶的故乡。“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当我们吟诵这样优美的诗句是,不禁也感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悠久历史。茶叶在我们中国按原料和采摘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与冬茶;按成品茶叶的聚合状态可以分为散茶、砖茶、末茶等;按成品干茶具体形状可以分为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圆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树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分为高山茶、平地茶、有机茶等;按产地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树品种可以分为如青茶中的“仙”、“乌龙”、“肉桂”、“大红袍”、“奇兰”、“铁观音”;按销路可以分为内销、边销、外销茶、出口茶、侨销茶;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袋泡茶”、“小包装茶”“罐装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不同类型的茶叶的加工方式又不尽相同。如我们最熟悉的绿茶,是经过先让鲜叶处理(摊放),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然后是杀青,杀青是利用在高温条件下,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点。杀青要点是叶温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丧失活性)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手捏成团,清香显露。目前杀青多采用锅式、槽式、滚筒式杀青机三种。再经过揉捻,揉捻是利用机械作用力使杀青叶受到推、压、扭、拉和摩擦等多种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紧结的条索。揉捻还使叶片细胞损伤和组织破碎,使少量茶汁挤出,使干茶外观色泽柔润有光泽。揉捻是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成条的重要工序。除了名优茶采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机揉。最后是干燥,干燥是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加工的最后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固定品质、便于贮藏;同时也有继续做形和发展香气的作用。而红茶的加工却是在绿茶加工的程序上,插入发酵工序。黄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序也是同中有异,异种有同。 也许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异,对茶的品质评定以及茶的品饮艺术也稍有差别,但对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等,都是茶人将中庸、和谐引入茶文化的前提准备。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实现中庸之道,高度的个人修养才能导致社会的完美和谐。中国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虽然能给人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它对人总体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茗饮最终能使人心静,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过饮茶,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空间,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一种尊卑有序、上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环境。而且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的标准,以及对“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静、怡然、寂寞、无为,仿佛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