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宁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2007年宁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2007年宁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Programming in Advanced Languages (4)

高等数学D1 Advanced Mathematics(D1) (4)

高等数学D2 Advanced Mathematics(D2) (4)

线性代数D Linear Algebra (D) (4)

概率统计D Probability Statistics (4)

无机及分析化学A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A (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A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A (4)

有机化学A Organic Chemistry A (4)

有机化学实验A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 (4)

大学物理D1 College Physics (4)

大学物理实验D1 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 (4)

海洋生物工程类学科导论Snbject Introduction to Marine biota Engineering (4)

专业教育平台 (4)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 (4)

生物化学实验Biochemistry Experiment实验教学大纲 (8)

基础生物学General 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 (10)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Descriptur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Design (12)

工程设计基础Fundam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 (12)

化工原理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教学大纲 (13)

化工原理实验Lab of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实验教学大纲 (14)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17)

★生化分离工程Bio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19)

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Bio-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20)

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综合实验Specialty Basic Experiment of Bioengineering (20)

生物工程设备Bioengineering Equipment课程教学大纲 (20)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 (21)

微生物学实验Microbiology Experiment实验教学大纲 (24)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26)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 (28)

工业微生物育种Industrial Microbe Breeding课程教学大纲 (28)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Food Nutrition & Hygiene课程教学大纲 (29)

试验设计Experimentation Design课程教学大纲 (32)

电子电工学Electronics and Eletrotechincs (34)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Scientific Thesis Writing and Documentation Retrieval 课程教学大纲 (34)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课程教学大纲 (34)

◆食品安全学Food safety课程教学大纲 (34)

发酵工程模块 (35)

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ation Food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35)

酿造酒工艺学Brewing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36)

◆氨基酸工艺学Amino Acid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38)

有机酸发酵工艺学Organic Aci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38)

发酵食品感官评定Fermented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40)

发酵工程专业综合实验Experiment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实验教学大纲 (40)

生产实习Industrial Internship实习教学大纲 (41)

毕业实习Major Internship实习教学大纲 (42)

毕业论文与设计Major Paper & Course Design实习教学大纲 (42)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43)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44)

风味化学Flavor 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 (46)

保健食品Functional Food课程教学大纲 (48)

饮料工艺学Drink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48)

海洋药物Marine Medication (49)

发酵工厂设计基础Foundation of Fermentation Factory Design课程教学大纲 (49)

焙烤工艺学Bakery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51)

发酵调味品工艺学Fermented Seasoning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51)

市场营销marketing 课程教学大纲 (52)

专业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课程教学大纲 (54)

生物制药模块 (54)

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 (54)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教学大纲 (57)

药理学Pharmacology课程教学大纲 (58)

◆微生物制药工艺学Microbi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59)

毒理学Toxicology (60)

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Experim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Specialty实验教学大纲 (60)

生产实习Industrial Internship实习教学大纲 (62)

毕业实习Major Internship实习教学大纲 (63)

毕业论文与设计Major Paper & Course Design实习教学大纲 (63)

免疫学Immu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64)

生物制药学Biological Pharmacy课程教学大纲 (64)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64)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64)

海洋药物Marine Medication课程教学大纲 (64)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Utilization of Marine Living Resource课程教学大纲 (64)

发酵工厂设计基础Foundation of Fermentation Factory Design课程教学大纲 (64)

饮料工艺学Drink Tech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65)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课程教学大纲 (65)

市场营销marketing 课程教学大纲 (68)

专业英语Specialty English课程教学大纲 (68)

基因工程模块 (69)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Microbial Genetics and Breeding课程教学大纲 (69)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 (70)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72)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72)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72)

基因工程专业综合实验Experiment of gene engineering Specialty (73)

生产实习Industrial Internship实习教学大纲 (73)

毕业实习Gradua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 (73)

毕业论文Graduation Thesis实习教学大纲 (73)

免疫学Immunology课程教学大纲 (73)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课程教学大纲 (74)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 for Bio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74)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75)

微生物工程Microbiological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75)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 (75)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课程教学大纲 (75)

海洋药物Marine Medication课程教学大纲 (76)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Utilization of Marine Living Resource课程教学大纲 (77)

专业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课程教学大纲 (77)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见各开课学院大纲)

本学科大类必修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Programming in Advanced Languages 高等数学D1 Advanced Mathematics(D1)

高等数学D2 Advanced Mathematics(D2)

线性代数D Linear Algebra (D)

概率统计D Probability Statistics

无机及分析化学A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A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A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A

有机化学A Organic Chemistry A

有机化学实验A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

大学物理D1 College Physics

大学物理实验D1 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

海洋生物工程类学科导论Snbject Introduction to Marine biota

Engineering

专业教育平台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1A03Y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1学时学时分配:(讲课34学时+自主学习17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二、教学方法

讲课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从基本结构、基本概念、代谢基本过程出发,理解结构和功

能的统一性,代谢的本质与调控机制,同时辅以一定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自主学习采用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本学院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两方面内容:(1)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维生素和激素的结构、性质及其功能;(2)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体的化学本质,掌握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生化分析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共2学时,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了解生化的含义、研究的内容、生化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各领域的应用,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共9学时,7学时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

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20种基本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理化性质。

(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的概念、肽键、肽、二肽、寡肽、多肽、氨基酸残基、N-末端、C-末端的概念,测定一级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蛋白质的构象和维持构象的作用力,二级结构的概念,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概念,亚基、单体蛋白、寡聚蛋白的概念。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4学时讲授)

蛋白质的性质,两性性质、等电点与电泳,,蛋白质紫外吸收性质,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盐析与盐溶,变性的概念、变性蛋白的特点,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和纯化基本原则,常用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2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第二章核酸化学(共4学时,2学时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了解核酸的组成与类别。

脱氧核糖核酸DNA,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的内容、生物学意义。

(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核糖核酸RNA:掌握RNA尤其是tRNA的结构,理解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核酸的性质,紫外吸收,变性复性,掌握Tm 及影响因素。

(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第三章酶学(共7学时,5学时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

酶的概述,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搞清酶的化学本质。

酶活性中心、酶原激活、同工酶、中间产物学说、诱导锲合学说等一些基本概念,使酶具有高效催化性的因素。

(2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酶促反应动力学,米式方程,了解米式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 Km的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了解温度、pH、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不

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其特点。

酶的分离提纯和活力测定,理解酶活力单位和比活力概念,掌握酶的制备与酶活力测定的原理。

(3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第四章维生素(共2学时,2学时自主学习)

了解各种维生素NAD和NADP、FMN和FAD、焦磷酸硫胺素、磷酸吡哆醛、辅酶A、生物素、四氢叶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维生素C、硫辛酸的结构、性质,重点掌握常见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与辅酶(辅基)之间的关系,了解维生素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第五章激素化学(共1学时,1学时自主学习)

激素概念、作用方式,与代谢密切相关的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化学本质、对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生物氧化(共4学时,2学时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物质氧化方式,高能磷酸化合物。(1学时自主学习)

CO2、H2O、ATP 的生成方式,掌握呼吸链及其组成成分,线粒体氧化体系类型、特点、组成及功能,掌握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理解ATP是体内能量利用、转移、贮存中心。了解两种穿梭机制,解释线粒体外NADH氧化磷酸化的意义。

(2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第七章糖代谢(共5学时,4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糖的消化、吸收、转运及贮存,掌握糖的分类、构型和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熟记糖(糖原)的无氧分解概念及其反应过程,产能部位和主要调控步骤。

(2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糖的有氧氧化,掌握反应过程、部位、酶和ATP生成,理解多酶体系的概念,了解反应过程,掌握该途径的特点、关键酶及其催化反应,生理意义。

糖的异生作用,掌握糖异生概念,反应过程及其与糖的无氧分解关系;了解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关键酶及其调节方式。

(2学时讲授)

第八章脂类代谢(共5学时,4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三酰甘油类,磷酸甘油酯类,萜类的结构特点,常见磷脂的分类,必需脂肪酸和胆固醇的结构等。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贮存。

(1学时自主学习)

脂的细胞内代谢,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有关酶。解释酮体概念、酮体代谢、生理意义、实践意义。脂代谢与糖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时讲授)

脂肪的合成代谢,了解脂肪合成过程,结合软脂酸合成途径,熟记脂肪酸合成部位、原料(包括来源)及辅助因子,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系的特点及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脂肪的合成和β-氧化之间主要差别。

(2学时讲授)

第九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共2学时,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蛋白质的水解,消化道蛋白酶种类。了解氮平衡、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熟记必

需氨基酸的名称。

(1学时自主学习)

氨基酸的代谢,掌握氨基酸代谢概况,血氨来源与去路,描述尿素合成详尽过程及其调节,结

合 -酮酸去路解释生糖、生酮和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将糖、脂、蛋白质代谢有机联系。

(1学时讲授)

第十章核酸分解代谢(共1学时,1学时讲授)

核酸的细胞内代谢,嘌呤与嘧啶的分解,了解嘌呤分解代谢终产物尿酸生成过程,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特点。

(1学时讲授)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4学时讲授)

生物学中心法则。

DNA(生物)合成:DNA的复制概念、特点、原核生物复制过程及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点,参与复制的酶和因子,DNA的修复;逆转录特点。

(2学时讲授)

RNA转录与复制,解释转录的概念及特点、RNA转录过程及RNA转录后加工过程。

(2学时讲授)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2学时,2学时讲授)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三种RNA,遗传密码特点。

多肽链合成过程的要点。

(2学时讲授)

第十三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共2学时,1学时讲授,1学时自主学习)

体内物质代谢特点和代谢途径间的相互联系,以糖、脂类、氨基酸代谢途径为核心,描述体内各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调节机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酶水平的调节:酶活性和生成的调节,了解乳糖操纵子概念、结构及调节原理。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十四章生物化学进展(共1学时,1学时自主学习)

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化学研究进展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相关,教学时将理论与实验内容相结合。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平时测验等组成。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总评成绩:按学校相关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普通生物化学》(第4版),郑集,陈钧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上下册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Trudy Mckee,James R.Mckee.Biochemistry:An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周爱儒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教程,张洪渊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生物学通报、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工程进展、Journal of Biol.Chem 等撰写人:杨文鸽钱云霞审核人:

生物化学实验Biochemistry Experiment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1A03Z 学分:1

周学时:2 总学时:34学时学时分配:(实验34)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养殖、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要点,学生预习、动手操作、书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介绍常用生化实验技术及原理,动手操作实验,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加深对实验内容及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4学时

2.总N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5学时

3.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4学时

4.醋酸纤维薄膜分离血清蛋白 4学时

5.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4学时

6.酵母核酸的制备及成份鉴定 4学时

7.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4学时

8.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 5学时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课程密切相关,教学时将理论与实验内容相结合。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内容: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

考核办法:根据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实验项目均按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内容综合考核学生。在所有实验项目结束后,根据每个实验项目考核

的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的成绩。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

考核标准: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实验考核内容各单项所占分数比例为:实验态度10%,实验理论占15%,操作技能占50%,实验报告(作业或作品)占25%。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2版) 王秀奇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1.《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张龙翔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赵永芳. 武汉大学出版社

3.《生物化学实验》.李如亮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厉朝龙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5.Trudy Mckee,James R.Mckee.Biochemistry:An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

6.《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实践环节教学要求

撰写人:杨文鸽钱云霞陈海敏审核人:

基础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L05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17+自主学习17)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必修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辅助、课堂讨论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揽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生物学,生物的多样性,到生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等方面的完整知识体系。本课程是为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方向)的学生开设,旨在介绍有关生物学的全貌和普遍规律的知识,以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为主线展开讨论,介绍了生命的特征和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代表、细胞的组成与结构、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能量与代谢、细胞呼吸、遗传和变异、基因的本质、基因表达和调控、重组DNA技术、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动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生态学基础。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基本内容)。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本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更多地增添一些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使人们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发生了变化,工科专业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而应该是培养在一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且具有更为积极的应付挑战的能力和更高的整体素质的人才。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1、什么是生命

2、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3、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代表3学时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公约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4、生物分类学

5、五界分类系统

6、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

7、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

8、灿烂多姿的动物世界

第三章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

1、显微镜的发明

2、细胞的基本概念

3、细胞的类别

4、细胞的结构

5、生物膜

6、细胞成分或结构的分离

第四章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2学时

1、原子和分子——生命的化学基础

2、糖类化合物

3、脂类化合物

4、蛋白质

5、核酸

第五章能量与代谢2学时

1、生物体的能量

2、热力学定律

3、ATP

4、酶促反应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6、生物代谢

第六章细胞呼吸2学时

1、细胞呼吸与产生能量

2、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4、其他营养物质的转化

第七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4学时

1、细胞的繁殖

2、遗传的基本法则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4、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5、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第八章生命的秘密——DNA 4学时

1、基因的本质

2、DNA的半保留复制

3、RNA的组成和作用

4、转录

5、遗传密码的破译

6、蛋白质的合成

7、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九章基因表达和调控2学时

1、基因突变

2、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3、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4、基因与人类疾病

5、HIV的结构与分子遗传机理

第十章重组DNA技术2学时

1、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

2、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

3、构建重组质粒和基因克隆

4、转化受体细胞和转化子的筛选

5、转化子的分析——Southern杂交

第十一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学时

1、生命的起源

2、Darwin与进化论

3、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十二章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3学时

1、植物的结构与生长

2、植物的营养与体内运输

3、植物的繁殖

4、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第十三章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4学时

1、动物体的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

2、消化、呼吸、循环与排泄系统

3、化学信号、神经系统、感觉与运动

4、免疫系统与疾病防御

5、繁殖与胚胎发育

第十四章生态学基础2学时

1、生物与环境

2、种群生态

3、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人口、资源与生态平衡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平时考查;期末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考查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吴庆余编著,《基础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撰写人:谢志浩审核人:(系主任或主管院领导)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Descriptur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Design 工程设计基础Fundam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原理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E04B 学分数:3

周学时: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4+自主学习17)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二、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讲授为主、自主学习为辅。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工科学科,是生物工程、食品工程、食品工艺以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领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推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由单元操作组成的物理过程及其设备,主要介绍单元操作有: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传热。重点为单元操作的原理、过程计算及设备选型。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讲授2学时)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及其重要性,介绍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掌握化工计算中的单位及单位换算,掌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运用。

2、流体流动(讲授10课时+自主学习5课时)

2.1 流体静力学方程

理解密度、压力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掌握流体的静力平衡。了解多种液柱压差计, 学会使

用计算U型压差计、双液体U型压差计。

2.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理解流量、流速、稳定流动、不稳定流动及总衡算的概念,以及柏努利方程的意义,学会应用连

续性方程、总能量衡算方程计算解决流体输送问题。

2.3 流体流动形态

了解牛顿粘性定律,理解粘度的概念、雷诺数的意义、边界层的概念。学会计算及应用, 熟练分

析管内流动型态,。

2.4 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

了解因次分析法,熟练计算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

2.5 管路计算

能运用柏努利方程熟练计算简单管路与复杂管路。

2.6 流量测量

理解测速管、孔板、文丘量、转子流量计的原理,学会计算及使用上述流量计。

3、流体输送机械(讲授6课时+自主学习4课时)

3.1 离心泵

了解离心泵的操作原理、构造与类型, 熟练计算离心泵的压头、安装高度。掌握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正确选用、安装、操作离心泵。

3.2 其它类型泵

了解其它类型泵的结构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3 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

了解上述机械的结构,通过计算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进行选型。理解往复压缩机的操作原理、理想循环的计算。

4、沉降与过滤(讲授6课时+自主学习4课时)

4.1 流体与单个固体颗粒的相对运动、沉降速度

理解流体与单个固体颗粒的相对运动,掌握沉降速度的计算方法。

4.2 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原理与设备

掌握重力沉降室的沉降条件及生产能力;旋风除尘器分离能力的估算

4.3 过滤、过滤速率及其在恒压条件下的应用

理解过滤基本原理,过滤速率、过滤推动力的意义,掌握恒压过滤的工艺计算方法

4.4 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了解过滤设备,掌握板框压滤机生产能力的工艺计算方法。

5、传热(讲授10课时+自主学习4课时)

5.1 概述

理解三种传热的基本方式的概念。了解换热器的分类及典型换热器的构造。

5.2 热传导

理解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掌握: 平壁和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5.3 两流体间的热传递

理解间壁两侧流体交换过程, 了解对流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等概念,熟练建立热平衡方程,掌握换热器单元操作的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法的工艺计算方法。学会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步骤、计算。

5.4 对流与对流传系数

了解影响对流传系数的因素, 因次分析法在对流传热中的应用。掌握流体作自然对流、蒸汽冷凝及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对流传系数计算。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教学结束后,进入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环节。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内容读书报告)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方式:1. 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50% 2. 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谭天恩等编著

参考书目:《化工原理》陈敏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出版社

撰写人:陆茵、桑卫国审核人:

化工原理实验Lab of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实验教

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L06A 学分数: 1

周学时: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4+实验3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每个实验包含预习实验,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4个环节,其中实验前预习教材,包括了解实验内容与要求,在现场对照实验装置熟悉流程和设备等部分。本实验课设置5个仿真实验(2*5课时),4个操作实验,每个实验6-8学时,每6-8人一组。实验结束后根据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加深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整洁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化工原理仿真实验

(二)化工原理实验

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实验考核以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各单项所占分数比例为:实验态度10%左右、实验理论占15%左右;操作技能占50%左右;实验报告占25%左右。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1]化工原理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史贤林等主编)

[2]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系统(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书:

[1]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版)

[2]化工原理实验(天大版)

撰写人:陆茵、桑卫国审核人:(系主任或主管院领导):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L07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 34学时分配:(讲课17+自主学习17)

课程类别:必修(双语)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

二、教学方法

授课与讨论。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发酵工程是研究利用由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原理的科学,发酵工程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为先修课程学习基础,通过对工业微生物菌种来源、保藏,微生物菌种改造技术,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培养基制备、生物反应器设计及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的学习,初步掌握工业发酵的机制和理论基础,并掌握发酵产

物的提取与精制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将基础微生物学理论与工业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与运用外文来表达、及专业写作等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Part 1 Review 6h

Improvement of microbial strain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AMB 2000,(54):287-301

Part 2 Microbial process kinetics 6h

1.1 Introduction 127

1.2 Kinetic modeling of cell growth

1.3 Mass balances for ideal bioreactor

1.4 Further reading

Part 3 Bioreactor design 6h

2.1 Introduction 152

2.2 Bioreactor configurations

2.3 Bioreactor design features

2.4 Design for sterile operation

2.5 Photobioreactors

2.6 Heat transfer

2.7 Shear effects in culture

2.8 Further reading 171

Part 4 Practical application 6h 253

4.1 Production of enzymes 391

4.1.1 Introduction 391

4.1.2 Sources of enzyme

4.1.3 Large-scale production 396

4.1.4 Enzyme purification 406

4.1.5 Immobilized enzymes

4.2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349

4.2.1 Introduction 349

4.2.2 Biosynthesis 349

4.2.3 Strain improvement 351

4.2.4 Fermentation 356

4.2.5 Penicillins 361

Part 5 Down stream processing in biotechnology 6h

5.1 Introduction 187

5.2 Downstream processing: a multistage operation

5.3 Solid-liquid separation

5.4 Release of intracellular components

5.5 Concentra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5.6 Purification by chromatography

5.7 Product formation

5.8 Monitoring of downstream procesing

Discussion 2h

Examination 2h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成绩评定依据:平时学习,课堂讨论,综述报告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Basic Biotechnology》 Edited by: Colin Ratledge 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

主要参考文献: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姚汝华编.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撰写人:吴祖芳审核人:

★生化分离工程 Bio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

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L01C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侧重于准确理解生物活性物质分离过程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通过讲授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各种杂质的去除、分离、纯化和精制技术,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要求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公式进行生物分离过程的计算,并学会正确选择各种分离设备的型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第一部分不溶物的去除(共8学时)

第一章过滤(3学时)

过滤的基本概念、连续旋转式真空抽滤机的操作原理、过滤的设备及其结构

第二章离心与沉降(3学时)

颗粒的沉降、重力沉降式液固分离设备、离心式沉降分离设备及其原理、离心分离过程的放大、离心过滤分离过程分析及其设备

第三章细胞破碎(2学时)

细胞壁、化学破碎法、机械破碎、其他破碎方法

第二部分生化、微生物产品的分离(共10学时)

第四章萃取(5学时)

萃取分离原理、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过程、微分萃取操作、液-液萃取设备与流程、固体浸取、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反微团萃取

第五章吸附及离子交换(5学时)

吸附的有关概念、亲和吸附、间歇吸附与连续搅拌吸附、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离子交换

第三部分生化、微生物产品的纯化(共9学时)

第六章色谱分离(3学时)

色谱分离基本概念、基本色谱法、其他常用色谱法

第七章沉析(3学时)

盐析、2 有机溶剂沉析、3 等电点沉析法、其他沉析法、大规模沉析

第八章膜分离和电泳(3学时)

基本概念、膜分离和电泳过程的传质动力学、超滤、电泳、电渗析过程及装置

第四部分生化、微生物产品的精制(共4学时)

第九章结晶(2学时)

结晶过程的分析、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形成及晶体的生长、晶体的纯度及大小分布、间歇结晶过程分析、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第十章干燥(2学时)

基本概念、干燥过程分析、干燥过程基本计算、干燥设备的分类与选择原则

复习:2学时

总计:34学时

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以教师讲授及示范教学为主,结合1/3课时的课堂讨论,文献查询和读书报告撰写等交互式教学形式。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内容包括卷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等组成。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或小论文。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生物分离工程, 孙彦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参考书目:生化分离技术, 于文国、卞进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毛忠贵主编. 轻工出版社. 1999.

新生物工艺学(下),俞俊棠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国诠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撰写人:欧昌荣审核人:

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Bio-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综合实验Specialty Basic Experiment of

Bioengineering

生物工程设备Bioengineering Equipment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L10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发酵工程

二、教学方法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非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006A1340 实验学时:18 一、课程教学对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等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信息学院教学平台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各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共有9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占用2学时,共18学时。它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法规则上,而是要运用学到的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该语言。通过上机调试程序,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提高实际编程能力。基本调试技术是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也是取得实际编程能力的前提。因此实验应以调试技术、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结构和综合编程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基本调试技术和实际编程能力为目的。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导论》,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的学习,应达到如下水平: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熟练掌握常用操作系统、文字编辑软件的使用。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后,应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测试数据和预期结果(必要时应准备多组数据) (5)算法分析和流程图 (6)源程序(应加适当的注释,可读性好) (7)程序运行结果 (8)小结(出错及解决方法,上机调试的结果和体会)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发酵工程试卷(1)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学生考试用) 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学分: 4 教学大纲编号: 试卷编号:考试方式:满分分值:考试时间:分钟组卷日期:年月日组卷教师(签字):审定人(签字):2.发酵过程中合理的微量使用的促进剂和抑制剂的共同作用是(2')。 3.为了保证纯种生产,稳定生产和提高产量,通常要把在出现退化现象群体中的少量变异细胞除掉,以保持群体的纯正,这种操作叫做。(2') 4.若右图为酵母菌从摇瓶对数期接种到发酵罐后测得的生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曲线AB形成的最可能原因(2'),试举一基 因表达调控的例子(2')。 (2)衰亡期对应图中的(1')段,其主要特点是 (3')。 (3)在生产上,要想扩大培养需选用BC段菌体;如要获得 较多的产物,则应该注意缩短BC段时间,延长CD段时 间,延长方法是进行(1')(填发酵培养方式)培养, 采取的主要措 施。(2') (4)假定测得酵母菌消耗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用于 (2')。 三.简答题(25分) 1.比较一般情况下孢子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成分及其C/N的区别。(5') 2.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10') 3.分批发酵中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有什么影响,染菌如何控制?(10') 四.计算题(35分) 1.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符合Monod方程,测定实验数据如下: S(mg/L)100 120 153 170 220 μ(h-1)0.667 0.706 0.754 0.773 0.815 (1)计算在该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饱和常数K S (2)比生长速率为μMAX时的倍增时间τd。 (3)说明Ks值的大小与该菌种对培养基营养物质的亲和力的关系。(15') 2.以葡萄糖为碳源,NH3为氮源进行酵母厌氧培养。培养中分析结果表明,消耗100 mol葡萄糖和12 molNH3生成了57 mol菌体、43 mol甘油、13 mol乙醇、154 molCO2和 3.6mol H20。 (1)求此培养条件下酵母的经验分子式。 (2)求Y X/S。(10') 3.在理想条件下用CSTR反应器串联进行酶反应S→S1→P。假设当有底物流入反应器便会有产物流出,且进入反应器的底物都会完全反应为产物。底物S的进料浓度随时间变化恒定,料液的体积流速为F,两个反应器的体积均为V,设t为反应时间。 试求:(1)先用示踪剂对反应器进行测试,在dt时间内加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其他条件同上,试求单个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2)当开始进料后F=0.5 m3/min,V=1m3,物料浓度恒定为c0=1mol/L,求第二个反应器终产物的浓度变化函数。(10分) 一.选择题(2×10=20) 1.放线菌作为工业生产常用菌种的最重要价值在于() A.作为真核表达载体 B.产生抗生素 C.作为食用菌 D.酒精发酵 2.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 所以应选择在它的(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3.农副产品在发酵工业培养基中广泛使用,下列对于农副产品的作用说法错误() A.提供生长因子 B.作为氮源 C.作为磷源 D.为一般菌种提供微量元素 4.分批发酵的优点不包括() A.菌种不易变异 B.不易染菌 C.设备成本要求低 D.劳动强度大 5.流加补料是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通过补料维持发酵液中高含糖量的目的是(B) A.增加目标代谢产物 B.菌体数目迅速增加 C.抑制杂菌生长 D.有利于溶氧 6.发酵法生产酵母菌时,正确的措施是() A、密闭隔绝空气 B、用萃取、离子交换获得产品 C、在稳定期获得菌种 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7.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 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 8.发酵接种量最大的是哪一种菌体() A.大肠杆菌 B.酿酒酵母 C.产抗生素放线菌 D.黄青霉菌 9.酿酒过程中,要使产量提高,必须要有足量的酵母菌。在扩大培养阶段,相应的条件及酵母菌 所处的生长期是() A.无氧条件,调整期 B.无氧条件,对数期 C.有氧条件,调整期 D.有氧条件,对数期 1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 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 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 样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32 56 127 234 762 821 819 824 pH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尽 二.填空题(20分) 1.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1'),其原因是 (2')。 第 1 页共 1 页 时 间细菌数目对 数 A B C D E

《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GDOU-B-11-213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软件构造是软件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以软件复用为目的学习和构造软 件构件,不仅仅限于源代码,而是将软件构件技术扩充到需求分析、需求规 约、构架、文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数据等 主要内容包括:构件表示、构件模型、构件库的设计与检索、构件适配技术、构件组装技术、软件服用、模式与框架、网格计算与Web Service、移 动Agent等。 修读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先修课程: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 教材: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软件构造的基本原理,在传统软件工程的 基础上,掌握软件嘎欧造的基本原理、软件过程、开发方法、硬功技术以及 系统框架等。从而全面掌握软件构造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设计模式和代码级设计掌握软件构造,并掌握目前主流的构件技术,通过实验环节了解主流设计模式和组件等。 三、修读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Java语言,软件工程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 Java、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软件构件技术及其演变 软件构件的认知过程(A);构件技术的发展(A)。 第二节: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CBSE的特点(A);CBSE的意义(A);CBSE与OO技术的联系和区别(A);CBSE 的生命周期(A);CBSE的主要设计原理(B) 第三节:构件的定义与特性 构件的定义(A);构件基本特征(A) 第四节:构件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目标(A) 第五节:本书的组织(A) 第二章:构件表示(2学时) 第一节:构件特征表述 信息描述(B);外部特征(B) 第二节:构件接口 构件交互作用建模(B);构件接口定义模型(B) 第三节:构件规约 构件接口(B);构件协议(B);构件实现(B);青鸟构件模型对构件的规约(B) 第四节:构件交互操作的形式化描述 自动机的概念及其扩展(B);调用接口(B)、应用接口(B) 第五节:基于软Petri的构件框架描述 P/T网(B);构件网(B);双向模拟分支(B);框架(B);组合(B)第六节:小结(A) 第三章:构件模型(4学时) 第一节:COM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工业发酵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发酵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工业发酵分析 3.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发酵工程、发酵食品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 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2. 课程目标:工业发酵分析为工业发酵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应用物理的和化学的分析方法,对工业发酵中有关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副产物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初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新型的、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应用到工业发酵中以及工业分析的发展方向。 工业发酵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部分是体现其实践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也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工业发酵分析的应用及发展动向,通过介绍我国发酵工业分析的方法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概述 2. 工业发酵分析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 我国工业发酵分析方法的改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发酵分析方法的改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第二章化学分析(6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熟悉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了解相关化学物的作用和测定意义,了解相关试剂的制备,掌握相关化学物测定的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计算方法和公式。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水分的测定 3.糖类的测定 4.含氮量的测定 5.酸的测定 6.白酒中总酯的测定 7.白酒中总醛的测定 8.原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9.原料中粗纤维素的测定 10.啤酒花中单宁的测定 11.酒石酸的测定 12.原料中磷的测定 13.酿造用水的硬度测定 14.废糖蜜中总胶体的测定 15.废糖蜜灰分的测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分,糖类,含N量,酸,醛,酯等含量的测定,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分、糖类、含氮量、酸等的测定方法。 (四)思考题 1.水分、糖类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章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5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了解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化学物测定的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比色分析与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 2.紫外光分光光度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Soft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工程监理、信息系统测评技术、软件工程实训 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 开课部门:专业数学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软件工程》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把工程化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于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程标准。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软件生产工程化的具体思想、要求和方法均有较全面的了解, 为今后独立从事软件系统的开发打下相应的工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单元软件工程学概述(3学时) [知识点] 软件的发展过程、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及开发方法。 [重点]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和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难点] 软件过程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 2、领会: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的定义及其特点; 3、简单应用:软件危机的产生原因; 4、综合应用:解释软件工程产生的原因,结合不同的软件特点对其开发应

当采用的软件过程模型。 [考核要求] 1、软件工程的定义; 2、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及其各个开发阶段的任务; 3、软件工程方法学定义及经典软件过程模型。 第2单元可行性研究(5学时) [知识点]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及研究过程,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重点] 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的画法。 [难点] 可行性研究中的上层数据流图的构成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 2、领会:如何画出所需的系统流程图; 3、简单应用:分析所需的数据字典并根据数据字典定义方法定义相关词条; 4、综合应用: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分析系统流程图,总结其数据字典,画出上层的数据流图。 [考核要求] 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 2、数据流图的定义及画法,能够分析并画出可行性研究中的上层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的组成及其符号定义方法。 第3单元需求分析(5学时) [知识点]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其他图形工具、数据规范化。 [重点] 实体-联系图的概念及画法、状态转换图的定义及画法和常用图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1)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药-0801-X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一、前言 《药学概论》是概要地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以及药学领域未来发展前沿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绪论;2.药物化学;3.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4.药理学;5.药物分析学;6.药剂学;7.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8.药事管理学等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应用领域及其学科关联。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了解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所属各学科的地位、研究内容及其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阔眼界,明确专业方向,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学时为32。学分2.0。 教材选用吴春福主编《药学概论》(第四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 药和药学的概念与范畴。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的发展简史、药学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药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和药学的概念;药学的主要任务。 熟悉:药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各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 了解: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在自然科学中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药物化学(4学时) [基本内容] 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 了解: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 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涂绍勇)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执笔人:程爱芳 审定人:黄芳一 一、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实验课程作为发酵工程教学的重要部分,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建立一整套的实验管理体系,形成了我们学校实验教学的特色。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且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掌握扎实,熟悉发酵工程实验技术方法,了解发酵工艺生产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实验准备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的基本内容,掌握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的基本操作。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移液管、平皿、接种环、烧瓶、涂棒、棉花 掌握要点 几种棉塞的制作和基本的发酵工程实验室技术操作。 实验内容

1、观看30分钟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录像。 2、几种棉塞的制作 (1)试管棉塞的制作 (2)锥形瓶棉塞的制作 (3)发酵瓶棉塞的制作 3、几种器皿和用具的包扎 (1)培养皿的包扎 (2)移液管的包扎 (3)其它用品的包扎:试管口、锥形瓶口、发酵瓶口 4、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基本操作 (1)平板操作:到平板、划线、涂布 (2)斜面操作:斜面制作、划线、接块、穿刺 (3)摇瓶操作:接块、接菌苔、接斜面孢子、移液等 5、几种接种用具的制作 (1)接种环的制作 (2)涂棒的制作 (3)接种铲的制作 (4)接种针的制作 (5)酒精灯的制作 6、实验室10L小型发酵罐的系统组成及其使用讲解。 实验二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从自然界分离目的菌种的基本方法。 2、从土壤中取样分离产植酸酶黑曲霉菌株。 方法原理 植酸即肌醇六磷酸酯。植酸及其盐类是植物中磷的主要贮存形式,其贮存着植物总磷的60%~90%。在营养研究中,发现植酸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营养作用,且不被人和单胃动物所利用,最终绝大部分从粪尿中排出体外,造成环境的磷污染。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的一类水解酶的总称。植酸酶可将饲料或食品中的植酸及其盐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增加可利用磷的含量,抑制植酸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亲和力,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等植物的种子中,但含量较低。细菌、酵母和丝状真菌等也是植酸酶的重要来源。 本实验利用选择培养基(透明圈法),从土样中筛选分离植酸酶的黑曲霉菌种。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土壤样品 采集自稻米加工厂堆积米糠或谷壳处的土壤,或将少量谷壳和麸皮埋入土壤中2个月后取土样。 2、培养基 (1)1%脱氧胆酸钠溶液。 (2)氯霉素注射液或氯霉素眼药水。 (3)筛选培养基0.2%植酸钙(没有植酸钙,可用0.14%植酸代替,用氢氧化钙溶液调pH5.5即可)、3%葡萄糖、0.5%NH4NO3、0.05%KCl、0.05%MgSO4·7H2O、0.003%MnSO4·4H2O、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11209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6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大学数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4课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如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定义、等),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软件的生存期,几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