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 三 化 学
考生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共四道大题,35个小题,满分80分。 须知 2.考试时间 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Zn 65
Mg 24
S 32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5分)
1.第Ⅰ卷共一道大题,25个小题。 考生 2.各题要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小题号要对应,填涂要规范。考试结束后, 须知 将机读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5个小题,每小题1 个小题 25分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迹 2.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 B.锌 C.氧 D.磷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放置会晾干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
3.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A.
B.
C.
D.
4.2008 年 5 月 17 日,在“5?12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 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一种“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 。 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A.元素 A. 铜 B.原子 B. 氧气 C.分子 C.金刚石 D.离子 D. 氯化钠 5.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6.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硫粉 B.木炭 C.白磷 .D.铁丝 8.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溴酸钠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 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4 C.+3 D.+1 9.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上,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C.
D.
10.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B.工业废水若无色澄清就可以直接排入河中 D.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是
11.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及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闻气体气味
1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沉淀 B. 吸附 C.过滤 D.蒸馏 13.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倒入石蕊溶液 B.闻气体的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插入燃着的木条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点燃 点燃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P + 5O2 ===== P2O5 C.铁和硫酸反应:2Fe+3H2SO4==== Fe2 (SO4)3+3H2↑
点燃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
15.今年 4 月 22 日是第 39 个“世界地球日” ,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 做起”,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塑料袋 C.回收废旧电池 D.节约用水
16.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原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1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C.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中大多表现出可燃性 B.通常状况下密度略大于空气 D.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18.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是很纯的铁 C.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19.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 水和 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 C.在 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 30g 过氧化氢和 70g 水 D.1.2g 碳与 3.2g 氧气反应可生成 4.4g 二氧化碳 20.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 20 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 98 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 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 118 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6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 B.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 D.炼铁的过程是把金属铁变成氧化铁
2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 4 种分子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2.如右图,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 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 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 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C.伏低身子逃出 B.成站立姿势跑出 D.淋湿衣服爬出
23.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 关于爆炸灭火原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溶液的蒸馏水,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24.A、B、C 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

25.已知某物质中含有元素 M(注:M 代表一种金属元素) ,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MSO4,相 对原子质量为 160。则 M 的元素符号及 MSO4 中 M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Fe 65% B.Fe 35% C.Cu 60% D.Cu 60%
第II卷 II卷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9 分。 填空题( )
(非选择题
共55分)
26.(6 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1)请你按照物质组成标准分类的方法,模仿示例,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化学式。 ..
(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 是___ 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__。(均填字母)
__,属于混合物的
27. 分) (5 (1)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色, 此 实 验 主 要 说 明 分 子 的 性 质 是 。 将所得溶液
通过右图 A 的简易净水器处理后,可得到无色 溶液, 由此说明活性炭可以吸附 物质。
(2)利用右图 B 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试 管 b 中收集的气体是 方程式为 ,反应的化学 , 图A 图B
由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8. 分)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5 (1)煤是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 名称或化学式)气体,该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2)我国农村常用沼气来替代化石燃料和柴禾,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3)人类目前所使用的最清洁的燃料是 。 ,由于其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 (填一种气体的

为燃料还不能广泛应用。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 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为:硼(B)和水在 高 温 下 反 应 , 生 成 氢 氧 化 硼 [B(OH)3] 和 氢 气 。 其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 29. 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7 (1)在地壳里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 (2)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 (填字母) 。 反应。
A.铜火锅
B.铜导线
C.铜钟
D.铜钱
(3)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 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填字母)关系最大。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
(4)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 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 Mn 显+2 价) ,请回答: 金属 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结论 铁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锰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金属活动性:铁__________(填“>”或“<” )锰
除了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 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 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将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 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_____的一边。 30. 分)A、B、C、X、Y 均为初中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生成 (6 物已略去)
(1)若 X、Y 为同种物质,且为氧气,A 是
(写化学式) 。
(2)若 A、C 为同种物质,则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3)若 A、B、C 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 X 和 Y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 生化学反应,则 C 的化学式为 为 。 ,A 与 X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 A 与 Y 在一定条件可以直接转化为 C,且 A、B、C 均为化合物,B、A、C 的相对 分子质量依次递增,则 A、B、C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共 1 分)。 三、实验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9 分。 实验题(除特殊注明外, ) 31. 分) (8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①量取 8mL 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的量筒。 A.5mL B.10mL C.100mL 、 、
②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通常使用_________(填字母) 。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
(2)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 ②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上图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与___________(填字母)组装一套 制取氧气的装置。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 你所组
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2. 分)如下图 A 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 1/2 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 (5 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 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 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 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 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按下列各步 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CO2
图A
图B
图C
(1)如图 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 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字母) ;
A.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B.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C.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2 分) 。 (2)如图 B 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 (3)如图 C 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根据此现象 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3.(6 分)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 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 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图1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1)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图2
图3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1) 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 。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 四、计算题(共 7 分) 计算题( 34. 分)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若制取 0.2g 氢气,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 (4 ,理由是 。
35. 分)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 (3 下图) 并产生疑问: , 这包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否如说明所标注的一样, 不小于 98% 呢? 回到学校,小强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 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 5.5 g 样 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 反应(忽略 CO2 溶于水) ,共用去稀盐酸 25 g, 得到溶液质量为 28.3 g(注:杂质溶于水,且 与盐酸不反应。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 求: (1)生成 CO2 的质量; (2) 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计算结果精确 到 0.1%)

崇文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练习 初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批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2009.1
个小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C 14 D 2 B 15 B 3 C 16 A 4 A 17 C 5 B 18 B 6 C 19 D 7 D 20 B 8 A 21 A 9 B 22 B 10 D 23 C 11 C 24 A 12 D 25 D 13 D
二、填空题(共 29 分,每空 1 分) 填空题( 26. 分) (6 (1)A:N2 (2)A B:CO2 C:CH4 B、C、E D 有色
27. 分) (5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通电 (2)O2(或氧气) 2H2O ===== 2H2↑ + O2↑ 氢、氧(或 H、O)
28. 分) (5 (1)二氧化硫[或 SO2、或二氧化氮(NO2)] (2)CH4 + 2O2 ===== CO2 + 2H2O (3)H2
高温 2B + 6H2O ===== 2B(OH)3 + 3H2↑ 置换 点燃
29. 分) (7 (1)铁(或 Fe) (5)①盐酸 30. 分) (6 (1)C ②铁
(2)B (3)C (4)< 金属锰和硫酸亚铁溶液
(2)①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②CO2 + Ca(OH)2 == CaCO3 ↓+ H2O 或:①CO2 + Ca(OH)2 == CaCO3 ↓+ H2O ②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3)Fe3O4 Fe2O3 + 3CO ====== 2Fe + 3CO2
高温
(4)CuSO4、FeSO4、ZnSO4 注:此题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 三、实验题(共 19 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 ) 31. 分) (8 (1)①B ②C
MnO
2 (2)①试管 ② 2H2O2 =====2H2O + O2↑ B C
③ 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注:此题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 32. 分) (5 (1)C 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答出前后两点得 2 分,只答出一点得 1 分) (3)低蜡烛先熄灭,随后高处的蜡烛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33. 分)[改进与实验](1)没有接触到氧气 (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6 [反思与评价] (1)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B、C [拓展与迁移] 1/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四、计算题(共 7 分) 34. 分)6.5g (4 35. 分) (3 (1)2.2g (2)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96.4%,与包装说明不符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 考生注意:本卷包括I卷和II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8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Fe 56 Zn 65 Ⅰ卷分)30(选择题共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机读卡。每小题1分,共30个小题。)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葡萄酿酒.蛋糕发霉D.炸药爆炸B.干冰升华CA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铁B.铝C.氧D.硅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瓶属于 .有害垃圾.其它垃圾D.厨余垃圾A B.可回收垃圾C 所运送的气体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西气东输”5.“.CHH C.CO D.AO B.422BaSO,“X”.光透视常用钡餐作造影剂。钡餐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其化学式是BaSO644属于.氧化物 D .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A不属于合金的是7.下列物质....青铜.不锈钢D.生铁A.氧化铁 B C8.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等,这些应用所利用的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 D.C.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1 / 10

9.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固体颗粒D.读取液体体积 10.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其现象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的体积很小 11.北京是一座缺水城市。作为北京市民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不仅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止水被污染。下列做法应该摒弃的是..A.用盆接水洗菜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更换节水型马桶D.使用透水砖铺设人行便道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氮气做食品保鲜剂C.点燃方法鉴别纯毛织物D.天然气作清洁燃料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O B.HO C.H D.HSO4 2222214.下列反应或作用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是...A.蜡烛燃烧B.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C.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D.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2 / 10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16.表示2个镁元素A.2Mg 表示2个一氧化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化学与安全 D 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 .A B .B C .C D .D 2.在反应X + 2Y → M + 2N 中,已知M 和N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 和N 的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期中检测题一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烧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2、“分子足球”C60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D.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氧气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7、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做干电池电极 B.氧气供给呼吸 C.厨房用的铝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9、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10、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分别取等质量的这两 种物质制取氧气,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A.高锰酸钾多于氯酸钾 B.氯酸钾多于高锰酸钾 C.两种物质放出氧气的质量相等 D.无法比较 11、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1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液态氢气是蓝色的 C.氢气难溶于水 D.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约是氧气密度的1/14 14、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1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银 Hg B.氖气 Ne2 C.氧化铝 Al2O3 D.氯化铁 FeCl2 16、下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1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与习题

期中复习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2O 2点燃 CO 2+H 2O+CO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 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氧气验满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6.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23% 4567891011\ 12 13141516171819| 20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 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② ③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期中检测题一 本检测题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烧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2、“分子足球”C60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D.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氧气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7、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 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做干电池电极 B.氧气供给呼吸 C.厨房用的铝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9、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10、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5%,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2%,分别取等质量的这两种物 质制取氧气,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A.高锰酸钾多于氯酸钾 B.氯酸钾多于高锰酸钾 C.两种物质放出氧气的质量相等 D.无法比较 11、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H3 B.NO C.NO2 D.HNO3 1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液态氢气是蓝色的 C.氢气难溶于水 D.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约是氧气密度的1/14 14、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糖水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 C.CO D. 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 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 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 D氧气炼钢可燃性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D.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013年下学期初三第四次月考 化学试卷 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命题人:陈琼林审题人:周天喜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C--12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铁丝生锈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称量氯化钠固体D.加热固体 4.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B.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出现红热现象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制备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C.掏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结束实验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停止加热 6.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7.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