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加工剂,抗菌整理助剂,袜子抗菌剂,抗菌消臭整理剂,织物抗菌剂

抗菌加工剂,抗菌整理助剂,袜子抗菌剂,抗菌消臭整理剂,织物抗菌剂

抗菌加工剂,抗菌整理助剂,袜子抗菌剂,抗菌消臭整理剂,织物抗菌剂
抗菌加工剂,抗菌整理助剂,袜子抗菌剂,抗菌消臭整理剂,织物抗菌剂

纺织品抑菌整理技术进展的回顾

杨栋樑

资料来源: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

一、抑菌整理的由来

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微生物的足迹是无处不在的。土壤里、流水中、大气以及邻近地面的天空间,到处有它的亲朋好友,其种族有几千种之多,同时繁殖力尤为惊人(约20

分种可繁殖一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微生物打交道,享受它赋予的恩惠,同时,某些微生物会造成物质的霉变、腐烂、如侵入人体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纺织品上沾附的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形成菌丝或霉斑,以及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致使天然纤维(如棉)降解或产生恶臭味,造成服用性能的恶化。人们为防止微生物损害天然纤维的服用性能,很早(约1900年左右)就开发防霉整理。至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首先出现切断纺织品作为传播致病菌媒介链的卫生整理(Saniitized

Finishing)产品,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健康对微生物发起的新一轮绞杀。卫生整理产品一出现就受到酷爱清洁卫生的日本人的青睬,不久,日本人提出卫生整理不如抗菌防臭整

理更能表达产品的特征。随着市场上抗菌产品的开发,而抗菌一词的定义涉及内容的广泛性,1996年后,又将开发抗菌性能更好的称谓抑菌整理。卫生整理的出现是人们将纺织品作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来防御微生物的入侵肌体,而卫生整理先改为抗菌防臭整理,到现在的抑菌整理,充分反映了日本人在对待纺织品与微生物关系处理的几个阶段,也是抗菌整理技术进步的写照,本文拟对此进程和进一步的发展作些叙述;以就教诸同好。

二、人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1-5]

不仅在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着微生物,它们还在人们的体内蛰居、繁殖。真是人与微生物之间结下不解之缘。正常情况下,人体除器官内部、血管和淋巴系统外,其余对外"开放系统"的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胃肠以及生殖和泌尿系统都有微生物存在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菌种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或称"常态菌群"以致不会引起疾病而已。

有资料表明:在人的上半身皮肤上微生物数量约为100-5000个菌株/cm2,它们以汗水和分泌物为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和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汗水或分泌物中的脂肪酸、乳

酸也能杀死某些微生物。微生物之间也互有杀死或灭活作用,构成了自然界的协调平衡。微生物中对人们说来,可分成:有害的致病菌群和基本无害的常驻菌群或称常态菌群二类,今简介于后。

(一)有害菌群

在微生物中有少量的致病菌如:

1、侵害皮肤

有真菌类中的皮肤丝状菌(浅侵),在分泌较多的潮湿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其数量超过常态数量形成菌群失衡,侵害皮肤浅层,引起湿疹、脚癣、头癣等。

由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表皮引起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病症。而它的深部侵害能引起小儿鹅口疮,念珠菌肠炎、食道炎、支气管炎、肺炎、膀恍炎、肾盂肾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疾病;若深入内脏,还能引起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

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皮肤裂口或伤口、汗腺、毛囊障碍处,会引起疗、痈、新生儿天疱疮,急性乳腺炎,脓肿中耳炎等疾病、脓液呈黄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时能引起

败血症。

绿脓杆菌能使烧伤感染和侵入伤口形成坏死,脓液呈绿色。

寄生于皮肤表面的细菌大多数是接触性传播的,在条件适当时能形起外科疾病。

2、侵入呼吸道的

存在于鼻咽部位的草绿色链球菌,生存于扁桃体内的伊氏放线菌,还有肺炎支原菌,脑膜炎球菌和流行性感冒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它们从鼻涕、痰、喷嚏中带出,沾染在各种物体上进行传播。

3、侵入消化道的

伤寒菌和痢疾杆菌由苍蝇或灰尘等传递到食物上,再侵入消化道的。通常在一克粪便中约有4×1011个微生物,占粪便干重的40%。正常粪便中厌氧菌占99%以上,大肠杆菌1%以下,沤粪可杀死微生物。

大肠杆菌侵入泌尿系统会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4、侵入眼睛的

有砂眼衣原体、包涵体、结膜炎原体。

5、性传染的

枯草杆菌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

有害的致病菌的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健康的带菌人自已不发病,可以导致抵抗力弱的人群致病,其中纺织品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纺织品具有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功能,无疑是在第二层皮肤上建筑了一道无形的保障人体健康的防御线。

(二)基本无害的常驻菌群

在人的皮肤表面上有许多常驻微生物,它们也栖居在汗腺或毛孔中。这些微生物大部分属细菌类,其它是霉菌和酵母之类的真菌。细菌类中其数量多少的顺序如下:

Staphylococcus>Micrococcus>BacilIus>Enterobacter>Streptomyces;真菌类中其数量多

少的顺序为:Aspergitlus,Penicillium>yeasts。皮肤上的常驻细菌类对真菌类的异常繁殖有抑制作用,相互有协调平衡的共存关系,能共同防御其它致病性微生物入侵。此外,还会分解原来无臭的汗液产生汗臭味。汗臭或腋臭是皮肤的常驻菌群与吸附的外界微生物对人体外分泌汗腺,泌离汗腺皮脂腺作用后生成的低级脂肪酸与挥发性化合物。因此,任何削弱皮肤上常驻菌群的措施,将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信号,总的说来,常驻菌群的作用如下: l、生物拮抗

致病菌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皮肤和粘膜的生理屏障,其机制之一是与常驻菌群通过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物等方式抵抗致病菌,使之不能栖居或被杀死。实验证实:以鼠伤寒沙门菌攻击小鼠,需要10万个活菌才能使其致死;若先给予口服链霉素抑杀正常菌群,则口服10个活菌就能致死了。

2、营养作用

常驻菌群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过程。例如肠道中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K等,除供细菌自需外,尚有部分为人体吸收。

3,免疫作用

常驻菌能促进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物质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4、抗衰老作用

肠道内常驻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健康乳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成年后,这种菌数量大减,代之以其它菌群。进入老年后,产生H2S和吲哚的牙胞杆菌类增多。人体吸收这些有害物后,会加速机体的衰老过程。

此外,正常菌群可能有一定的抑癌作用,其机制是将某些致癌物质转化成非致癌物质,以及

激活巨噬细胞等免疫功能等。

(三)抗菌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抗菌剂对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Aureus IFO12372)的作用曲线来表示,如图1所示。图中0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曲线。在一般营养液中加入微生物,并不立刻开始增殖。这与培养基、温度等环境有关。经一定诱导期后,才慢慢开始增殖并进入对数增殖期,对数增殖期持续一段时间,由于营养成分减少代谢物增多,促使增殖速度下降,出现一定数量存活微生物的稳定期,之后存活微生物数量渐渐降低进入死亡期。

处于对数增殖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施加抗菌剂,则视抗菌剂的种类和施加浓度不同产生不同抗菌效果。施加抑制增殖作用的抗菌剂,曲线上升速度最小,形成由■表示抗增殖被抑制的曲线;施加静菌作用的制剂,增殖完全停止,存活的细菌维持一定数量,如●表示的曲线;如施加杀菌剂,则存活的细菌数会急速下降由△表示的杀菌曲线。对常用的杀菌制剂的抑制增殖,静菌和杀菌作用则取决所使用的浓度。

对纺织品的抗菌达到防止产生臭味为目的整理,且要控制在一定的增殖抑制范围内就可以了。而抑菌整理一般用途的纺织品,要控制在增殖抑制范围中接近静菌附近处,可是

抑菌整理特殊用途的纺织品必须控制细菌数低于原始细菌数(即静菌水平),但不是全部消灭。由于在医院里使用的纺织品有各种各样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量,同时接触的细菌种类及其数量也不定,因此,其抑菌效果要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才行。

此外关于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由于细菌数增殖而产生臭味的,从一些袜子的穿着试验表明:当细菌数达l05-I07菌株/cm2时就可明显觉察了。

三、抑菌整理技术发展过程

纺织品抑菌整理已走过60多个年头,其发展过程可以使用的整理剂品种,测试方法(含安全性)等方面来表征,其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可粗略划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一)卫生整理[6-7]

据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穿季铵盐处理军服的士兵,在受伤后的二次感染程度明显地减少。而纺织品的卫生整理(Sanitized Finishing)是由丹麦科学家L.O.克来门受

美国军队委托而研发的,首先研制一种对人和动物无毒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创立的。1945年美国纽约的Micheal Larsen获得生产权,产品以"Sanitized"为商标,这可能是卫生整理最早的商品。据称:1957年,美国有500多工厂用该法生产各种卫生整理制品。1958年,瑞士Sanitized公司取得对欧洲、非洲以及中近东的总代理商权。1955年左右偏爱清洁和卫生的日本人对卫生整理纺织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1965年左右由于当时开始使用毒性极高的杀菌剂(主要是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汞锡等)。尽管用量极小,在美国和日本都发生过多次消费者皮肤受损害事件和工厂排放污水严重影响环境事故。但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接纳卫生整理商

品是1975年才开始的。其间,1973年日本"关于家庭用品含有毒物质的规定"生效,整理制品的安全性检验(如日本产业皮肤卫生协会的皮肤伤害试验(河合法)和口服毒性安全性试验)的实施,为开创研制安全性和卫生效果都好的卫生整理剂指明了发展方向。

卫生整理商品能适应人们提高生活舒适和卫生性要求,由于各国风土人情文化的差异,美国卫生整理商品开始,以地毯为重点,特别是卫生间和室内用品为主;而日本首先开发卫生整理袜子为突破口,而后扩大到衣着用品。

(二)抗菌防臭整理[8-11]

1976年由美国道康宁化学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卫生整理剂——DC-5700,及其与Burlington纺织公司协作开发以Bioguard TM为商标纺织品卫生整理领域揭开了新的一页,DC-5700的活性成份是3(三甲氧基甲硅烷)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其结构式为:

商品是含有效成份42%的甲醇溶液,呈琥珀色。由结构式可知,它既能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化学结合,又能自身缩聚成膜。因此,它不仅在纤维素纤维纺织品上有良好的耐久性,在聚酯、聚酰胺等合纤及其混纺织品上也有良好的耐洗性。

DC-5700具有季铵类化合物的抑制微生物的功能,又有有机硅的耐洗性,而且又不溶于汗水和油脂,不会经皮肤进入人体,仅杀死接触纺织品的微生物,而常驻于皮肤上毛孔中的微生物仍可安全无悉。

DC-5700投放市场之前道康宁公司为证实DC-5700安全性曾化了10年时间和耗资600万美元,其后通过多达18项试验才获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许可证。并于1977年获得IR-100奖(划时代发明证)。

由此,DC-5700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l、是为纺织品量身定制而研发的第一个抑制微生物制剂。

2、开创纺织品非溶性抑菌的新方法,避免了传统溶出型制剂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

3、集抑菌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良好于一体,不仅耐家庭洗涤,又耐灭菌消毒,和商业上的溶剂洗涤。

4、适用于各种纤维的纺织品

5、其抗菌效果不能用Halo法(如AATCC试验法90)和细菌数减少法(如AATCC试验法l00)测定,需用振荡或摇瓶法(Shake Flask)测定。

道康宁公司DC-5700的投放市场,标志纺织品卫生整理剂的开发进入了以低毒和耐久性特征的新阶段开始。以后陆续进入纺织品抗菌剂市场的有:汽巴-嘉基公司Irgasan DP-300(Triclosan),卜内门公司的Reputter 2O(PHMA),以及日本三木里研开发的HPDE等一批溶出型卫生(或抗菌防臭)整理剂。它们中大多数仍是从医用抗(杀)菌剂的大本营中,经筛选移植用于纺织品的。

除了在1965年前作为纺织品抗菌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己禁止使用外,其次,对Triclosan(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与活性氯作用生成的衍生物,经加热(燃烧)或紫外线照射,会生成多氮恶英受到责难,无法用于服装面料,约在1985年左右禁止使用,此外尚有:因有催畸作用的2(4噻唑基)苯并咪唑(TBZ);由于高变异性的α-溴化肉桂醛;以及对皮肤过敏作用的2(3,5二甲基吡唑基)4羟基-6苯基嘧啶。

随着大量溶出型抗菌制剂整理的抗菌纺织品的推广应用,如同由于大量服用抗生素后出现耐

药性细菌MRSA(Mel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Owreus)的情况一样,欧美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医院里就出现"院内感染"事件,日本在90年也出现了"院内感染"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问题。其实,MRSA本身的毒性并不很大,对健康人群不会造成多大危害,只是对抵抗力差的易感染人群,如老人,幼儿等病人,一旦感染后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在医院、养老院,疗养院等相关部门频频发生"院内感染"事件,表明客观上需要开发适应改善医疗环境的抑菌整理产品。

当MRSA在医疗部门成为"院内感染"事件频频发生之际,抗菌纺织品倔起了一支抗菌新军——抗菌合成纤维的诞生;是抗MRSA的新生力量。如可乐丽、敷岛、帝人、东洋纺、钟纺、富士纺、日清纺等7家著名纤维生产企业在1993年6月17日的"抗MRSA纤维制品联席会"上提出:为强调抗MRSA效果,销售时可标出"抑制纤维上的MRSA增殖"字样,以提请用户注意。

抗菌纤维的抗菌成分是含银,铜、锌等离子固定在泡沸石、陶瓷和磷酸锆为载体的无机化合物,其耐温性可达500℃以上,一般有机抗菌剂的耐温性很难达到,且这些金属离

子的杀菌力极强,其MBC值(最小杀菌浓度Mini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如银离子对大肠菌为0.24ppb,而对黄色葡萄球菌7.8ppmb锌离子分别为3.9ppm和2.5ppm,

铜离子分别为>20OOppm和5OOppm。银离子极强的杀菌活性,主要是银离子极容易被还原和有机物(存在于微生物表面的硫醇基、羧、苯酚性羟基)的反应性高之故(注上述MB系在精制水中测定,初试菌数104菌落/ml,3O℃×3Omin)。在日本著名的抗菌聚酯纤维有:可乐丽公司的Saniter-30及Marsaclean,东洋纺公司的Terikato,钟纺公司的Backtekilletr;抗菌尼龙有东丽公司的Derica;抗菌醋纤有帝人的Sibaria;抗菌再生纤维素纤维有富士纺的Chitopoly(系添加壳聚糖)等等。

日本抗MRSA的抗菌纺织品是1993年开始投放市场的,是年在市场销售具有规模的6家企业(可乐丽、东洋纺、仑敷、富士纺、日清纺和帝人)的抗MRSA纺织品销售额达10-15亿日元左右,至于抗菌纤维在对付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中的地位,另可援引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1994年10月发表"抗菌、抗菌市场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有关资料作一注释,如表l所示。

三、抑菌整理[12-19]

1996年1l月,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JAFET(原名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议会,简称SEK)在原有抗菌防臭加工部外,增设了抑菌加工部,规划开发更高抗菌性能的抑菌整理产品,以满足防止"院内感染"以抑制MRSA繁殖为主要目标的新产品开发和探讨产品达到的防菌性能。在1998年2月制订抑菌整理产品通过SEK认证标准,同年6月在原有抗菌防臭整理产品外,开始了一般用途的抑菌整理产品SEK(橙色)认证,特殊用途抑菌整理产品SEK(红色)认证,则于同年9月才实施认证。

原有抗菌防臭整理目的是以抗菌防臭为诉求,提供抑制细菌在纤维上繁殖,防止产生臭味的纺织品。其合格产品的标志为兰色SEK,作为对消费者保证质量。而抑菌整理目的

是提高生活环境,与医护环境质量为诉求,提供抑制细菌在纤维上繁殖的纺织品,根据产品的用途,可分成二种:一般家庭用纺织品,其合格产品以橙色SEK标志表示,特殊用途,如医院以及相应的医疗、保健等机构用的纺织品,其合格产品以红色SEK标志表示。生产以上两类产品所用的抗菌整理剂及整理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标准是完全相同的,这里不再列出。但抗菌防臭整理产品与抑菌整理产品评估的标准是有区别的,今简单归纳如表2所示。表2 抗菌防臭整理与抑菌整理产品的SEK认证标准

菌剂的应用。

纳米抗菌材料中,以纳米级TiO2和或ZnO的光催化型抗菌剂,最受人注目。它们本身无毒、无味、无刺激性、对人体安全性高耐热稳定性好,不会燃烧,呈白色,以其优异的抗菌性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它们的结构属有氧空位的典型N型半导体,能吸收能量高于禁带宽度的短波光辐射,使价带电子跃到导带,同时形成空穴。一般情况下,电子处于价带中,受到晶体场的限制和禁锢,不能自由运动;如果受到外来可见光或紫外线照射,价带电子被激活到导带,形成空穴-电子对,它与吸附在其表面的H2O和02作用生成具有极强化学活泼性的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氧离子(-0-2);它能与细菌内有机物及其分泌毒素反应,从而将细菌、残骸和毒素一起杀灭或消除。纳米级TiO2或ZnO的光催化机理,可以下式表示: TiO2 +hv→ +h+

e-+ O →·O-2

h+ + H2O →·OH + H+

整理用的纳米抗菌剂是要将纳米微粒,需先用耐氧化的有机硅多孔膜进行包裹予处理,然后制备成均匀的分散体,目前仍是一个技术难题。因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需要有性能良好的粘合剂搭配应用,也是成败的关键。其次,锌离子游离出来能与蛋白酶结合,失去活性后,不再具有杀菌功能。

有人指出:光催化型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材料的抗菌效率不是太高,抗菌谱窄,又需要强光照射才能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尚需从杀菌机理研发高效的纳米抗菌材料。

天然抗菌剂来源于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中提取物。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应用天然抗菌化合物来生产抗菌纺织品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今将植物和动物中抗菌化合物的情况简介于后。

植物类天然抗菌剂:

罗汉柏的蒸馏物为桧油。其中酸性油中含桧醇(又称日柏醇),中性油中含斧柏烯,都具有一定抗菌性,日本三木理研发的OH Retine和Union化学工业的Unika MCAS-25均是桧柏油微胶囊产品。

艾篙萃取液主要成分有:1,8一氨树脑,2-守酮、乙酰胆碱、胆碱等,它们都有抗菌消炎,抗过敏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蕺莱(鱼腥草),由叶、茎、穗中萃取,含癸酰基乙醛、甲基壬基酮、月桂酸、黄酮系成分。栎苷、异栎苷等,有抗葡萄球菌、线状菌等作用。

芦荟萃取液中含酚类化合物,如芦荟素有抗菌防霉,中和虫咬的毒液和解毒作用。

动物类天然抗菌剂:

富士纺将适量(0.5-3%)壳聚糖微粉均匀混入强力粘胶纺丝液中,纺出Chitopoly抗菌强力粘胶纤维,三菱粘胶用壳聚糖混入聚丙烯腈纺丝原液中,制成抗菌腈纶纤维。

壳聚糖作为抗菌剂在织物上的应用,已在逐渐推广中,详见有关文献,不再一一介绍了。

昆虫的抗菌性蛋白质:

昆虫体内的抗菌蛋白质也是天然抗菌剂,此项工作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开始研究,已分离出15O种以上抗菌蛋白质,可分为防卫素(Defensin)型,杀菌素(Cecropin)型,攻击素(Atracin)型,含高脯氨酸(Proline)抗菌蛋白型,含高甘氨酸(Gliycin)抗菌蛋白型等。昆虫抗菌蛋白一般有耐热、抗菌谱广的特点,对MRSA有一定作用,还未见应用报导。

此外,原来胍类抗菌整理剂,新开发一种单胍齐聚物品种(PHMG),受到世界关注。

四、纺织品的抗菌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法的新动向[20-23]

随着抗菌整理技术的进步,抗菌性试验方法也有相应的修订,这些情况在"抗菌防臭整理的现状与展望"一文(刊于印染杂志1996,22(9);22(10);22(11);22(12))中己述及,这里不再赘述。之后,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JAFET)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先后反映在JIS L1092:1998及其以后各修订版上,而[JIS L1092:2002纤维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可称较完善的版本了。2000年,由JAFET向ISO TC38提出“纺织品抗菌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法”提案,经各国投票赞成后,已成立TC38/WG22/PTl进行审议,并于2001年4月在东京,2002年3月在京都,同年12月在里昂召开过三次有关抗菌加工纤维制品抗菌性评估试验法的ISO国际会议。这是抗菌整理纺织品建立国际抗菌性试验方法标准迈出的坚实的步伐,作者认为该提案体现出在抗菌技术上创新点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抗菌性的定量试验的试验条件与使用条件接近,分成二种方法:①是以静菌活性值或杀菌活性值为评估标准的菌液吸收法(这是传统的接种菌种方法),是高湿状态下增殖细菌的抗菌性的定量试验法。适用于消费过程中产生汗液和水分的制品,如紧身衣、衬衫、罩衫、睡衣、围裙等。②是以菌减少值为评估标准的细菌转印法(Printing method)以区别于法国提案中转移法Transfer method,这是新增加的接种菌种方法),是低湿状态下对非增殖性细菌的抗菌性的定量试验法,适用于消费过程中不产生汗液和水份的制品,如白大褂、护士服、护理服、窗帘、地毯等。二是精度高,三是缩短了试验时间又省力。今简介于后

(一)抗菌性定量试验法概要

(二)ATP (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数

纺织品上细菌含量,一直沿用100多年前开发的方法,即将试样上冲洗菌液,在琼脂上培养(37±1℃,24-48小时)后,再行测定数量,操作繁什且费时,精度也不高,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既省时又省力。ATP测定用于纺织品上细菌数是技术上一大进步。

利用萤火虫的萤光素酶进行高灵敏度ATP 测定的原理早在1950年左右已经发现了。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曾用它检证月球表面土壤中是否存在生物,可说是它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以后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问津。直至近年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完成了无性繁殖的微生物生产虫萤光素酶技术,解决了虫萤光素酶性能稳定性,并赋予它"耐热性"、"耐表面活性剂"等的基因改性问题;样本中游离ATP去除,由麻烦的膜过滤,改为酶分解技术解决游离ATP问题,以及采用具有低噪音级,感度达1013M级且性能稳定的光电倍增管光量测定仪,才使它成为许多领域中一项乐意采用的新技术。

由于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JAEET)不懈的工作,ATP测定法不但己作为日本纺织品的抗菌性试验法抗菌效果(JIS L1092:2002)中一个新的细菌数测定方法,同时也作为向ISO 推荐的内容之一。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内一种贮藏能源的化学物质,肌肉运动能源提供者,也是生物体产生各种物质的酶反应能源。因此,有生命活动的地方一

定有ATP存在;反之,存在ATP表示有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即ATP是生物存在的标志之一。细菌细胞中也含有固定的ATP 量,且同一种细菌处于对数繁殖期和稳定期其ATP含量是不同的。当细菌一旦死亡,ATP会被细胞内的分解酶立刻分解殆尽。由此求得测定样本中ATP 浓度,除以各菌种不同状态下每一个细菌的ATP数量,就可求得样本中的活菌数。利用此原理,可以方便测定制备试验菌液以及培养后的活菌数。

夏夜郊外萤火虫的发光,是虫尾部发光器中由ATP与酶反应而发光的。这是效率很高的ATP 生物化学发光反应,这种发光量与ATP量呈定量比例关系,是高灵敏度测定ATP的方法。反应时间很短,大约只需10秒钟即可。而采用一般的光学测定法很难进行μM级(1O6mol/ml)的测定,利用生物化学发光反应的测定发光量,1013M级(1017mol/ml)也不成问题。

ATP生物化学发光测定原理,可以图2所示,其操作概要是,(1)在ATP试验菌液(或接种菌液)以及冲洗的菌液中添加Apyrase酶(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与腺苷胱氨酶,利用酶分解将菌体外的游离ATP去除;(2)在去除游离ATP菌液中加入ATP萃取剂进行萃取;(3)萃取后,加入由虫萤光素酶和D-虫萤光素组成的发光试剂,然后用光电倍增管测定由ATP和发光试剂反应发出的萤光光量,其反应式如下:

由发光量可求得ATP浓度(mol/l),再由此ATP浓度除以如表3所示不同菌种在不同状态下每一个细菌的ATP量,就是样本中活菌浓度(个/ml)。

表3 各菌种每一细胞ATP量

(注)定量试验的菌转印法,ISO的提案(WD)称为Printing Method。

据称: ATP生物化学发光测定法操作所需时间为:游离ATP去除予处理15分钟,ATP萃取处理10秒,发光量测定10秒。而传统的琼脂平板培养测量菌落方法约需48小时。

(三)安全性试验方法的新建议

抗菌整理纺织品对人体皮肤刺激性试验,改由人体皮肤细胞培养生成再生皮肤模型上进行,以计算细胞存活率作为安全性中刺激性的定量评估,此提案内容量在2001年4月第一次东京ISO国际审议会议上,被认为不适合作为国际会议的审议题和没有皮肤专家出席为理由而被排斥,但作者还认为是一个创新意义的课题,在此仍简单介绍于后,供参改。

素。本法是在评估此种纤维制品所有的皮肤刺激性的试验方法,特色是将纤维制品直接贴附在皮肤模型上。

注②皮肤模型是人类皮肤细胞培养出的再生皮肤。

注③MTT系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m Bromide的缩写

注④0.04M盐酸/异丙醇

五、抗(抑)菌纺织品的市场情况[24-25]

尽管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始终未能走出危机阴影,日本经济也处于不景气中,由于抑菌纺织品特别适应日本人民酷爱清洁卫生,符合他们追求舒适而健康的生

活要求。据称:1998年这类功能性纺织品的销售额达4000亿日元,其中袜类约1800亿日元,内衣类1200亿日元,其它产品为1000亿日元,这与日本企业积极开发抑菌新产品有关,兹将一些著名企业开发此类产品达5种以上列于表3。

表3 日本企业开发的抗菌纺织品种数

抑菌纺织品生产的企业300家,获得SEK标志的品种达2000种。

进入21世纪以来,抗(抑)菌纺织品的市场情况,可引援2004年西欧D&K咨询S.A的报告来说明,该报告是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期间对西欧80多个与抗菌纺织品有关客户咨询工作的总结,是抗菌纺织品在西欧市场上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估量。

目前抗菌纺织品在欧洲市场上的估量

以最终用途的消费量以及其产品在市场推销速率估计:抗菌整理产品约为7万吨,抗菌纤维产品为0.7万吨。抗菌整理纺织品,其主要用途为床上用品约占总量的60%强,服装约占20%,17%为其它用途,少量用于铺地织物。而抗菌纤维纺织品主要用途床上用品约占44%,服装约占40%。

按2001年市场销售纺织品总数量计,抗菌纺织品的市场占有率低于2%;其中床上用品占有率>4%,(主要为床垫套等),产业用品占有率<3%(主要为过滤和鞋垫等)。服装占有率<1.5%。这类产品主要生产国为意大利,Benelux(即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及法国约占总量65-70%,其次为利比利亚和英国。

抗菌整理采用制剂品种为双胍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抗菌纤维以聚酯纤维为主。

未来的市场:

在充分考虑到抗菌纺织品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特别是不利因素中缺乏立法的支持,以及一些科学家和皮肤病专家担心,会影响皮肤上常驻菌群失衡和人们顾虑长时期应用后对人的健康

和环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等。

予计抗菌纺织品的增长率为8%以上,至2005年总产量将达12.5万吨。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其中抗菌整理产品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占有85%优势。最终产品床上用约为50%,而服装和产业用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六、结语

(一)如果以1935年作为现代抗菌整理开始的话,它己走过了60个春秋。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抗菌纺织品能切断有害微生物的传染路途之一,符合人们提高健康而舒适生活环境的要求,是具有良好开发的纺织产品之一。而抗菌整理与其它功能性整理的复合化,为拓宽抗菌纺织品用途创造了条件。目前抗菌整理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已从一般家庭用品,扩展至室(车)内装饰和医疗部门用品等方面。

(二)除道康宁的DC-5700外,目前抗菌整理使用的抗菌剂外大都是从其它领域中使用成熟的品种移植过来的,可认为是经过化学品安全性审定的。但是Oeko-tex Standard 100一开始就对抗菌整理纺织品不予受理认证的,直至2003版才对抗菌整理纺织品的认证出现解冻。指出:按人类生态观点充分评估后,对人体是无害的,认为这些纤维的使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可根据Oeko-tex Standard lO0,接受I到Ⅲ类纺织品的认证申请。而欧盟的生态标签(Oeko 确label)的新标准中规定,卫生整理中不允许含有超过0.1%的危险物质(即欧盟67/548/EC 指令、修订版)如下:R40(有致癌性而限用),R45(可致癌),R46(可引起遗传性损害)、R49(可引起吸入性致癌),R50(对水生物剧毒),R51(对水生物有毒),R52(对水生物有害),R53(对水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R60(可降低生育能力),R61(可对胎儿造成伤害),R62(可降低生育能力),R63(可能损害胎儿健康),R68(可能引起多种不可逆的危害)。这些为抗菌纺织品进入环保或生态纺织品指明了要求。

(三)DC-5700是目前纺织品抗菌整理中唯一量身定制的抗菌剂,其最大成就是在阳离子季铵盐中引入可缩聚的基团[-Si(OCH3)3]在整理加工过程中,通过甲氧基水解,缩聚成膜或与纤维上反应性基团(如-OH)反应,从而生成不溶于水的有机硅季铵盐高分子化合物,复盖在纤维表面形成生物活性层。

(四)单一的溶出型抗菌剂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以致影响其抗菌效果。采用定期改变复配不失为一个权宜措施。

(五)应用纳米光催化抗菌剂时,为避免纤维也受到光催化而损伤,其颗粒应用耐氧化多孔膜包裹予处理是必要的。为此,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也是关注的问题了。自然界中天然抗菌剂的发挖是值得开发的宝藏。

参考文献

[l]魏日义等,正常菌群与健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

[2]陆宗鲁,纺织品卫生整理(一),印染,1995(5):33

[3]华子昂,抗菌新概念-生物触媒的原理与应用,2004年全国服装用高新面料开发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上海)2004/3;91-101

[4]高丽宽纪,微生物制御,染色,1998,16(1);1

[5]中岛昭天,抗菌防臭加工纤维制品の最近の动向上と课题,纤维科学,1991(7);15

[6]杨栋梁,卫生整理,印染,1985(6);36

[7]杨栋梁,纺织品卫生整理近况(一)(二),染整科技,1995(2);66,(3);47

[8]Dow Coming,Information about Antimicrobial Aqent

[9]河合博,目前国际上抗菌防臭卫生加工整理概况,道康宁5700抗微生物处理剂,纺织品抗菌防臭卫生加工技术研讨会资料(上海)1996.4.16

[10]谢光裕,抗菌防臭加工药剂与加工方法,染化1997(6);23

[11]郑文雄,对应MRSA之现状与发履(一)(二)染化1997(4);69,(6);31

[12]林松筠,新制菌加工纤维制品-SEK标志认证标准,染化,1999(7);10

[13]染整顾问中心,新成立之"制菌加工"纤维制品之标识认证制度,染化,1991(1);22

[14]山下典男,光触媒の纤维入の应用,加工技术1999(9);551

[15]周环波等,纳米结构及其应用,孝感学院学报2001(6);24

[16]龚兴建等,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第四届功能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年;142-147

[17]杨栋梁,壳聚糖在织物功能性整理中的应用(一)(二)印染2003(4)、(5)

[18]杨栋梁,纤维用抗菌防臭整理剂,印染2001(3);47

[19]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昆虫の抗菌性夕ンパク质,加工技术,1998,33(9);566

[20]染整技术顾问中心,JAFET对ISO抗菌试验法与皮肤刺激法试验,染化2001(2);24

[21]染整技术顾问中心,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JAFET)最近的活动,染化2001(12);

15

[22]林献龙,制品的抗菌性试验方法与评估-ATP发光测定法,染化2003(10);27

[23]李肯定,纤维制品抗菌性评估的动向(下),染化2003(10);15

[24]大阪Chemical marketing center,健康、快适纤维の新技术上市场,Vo1.3,N0.205,2000年10月;176-183

[25]网上资料,2004 D&K Consulting S.A,Bio-Active Textiles,Westren Europe(2001-2005)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董红霞 (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摘要:本文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选择标准,着重分析了目前抗菌剂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压力,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安全环保压力的方向。 关键词:抗菌剂;环保;安全;法规;进展 随着对天然与健康产品的持续追求,人们更关注纺织品的健康及舒适性,尤其是抗菌防臭加工最受市场的青睐。在气候温暖而且雨量较多的地区,细菌(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而人体穿着纤维制品时,汗、皮脂、污垢等人体代谢物均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而间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源进行繁殖,在这过程中代谢所产生挥发性恶臭物质,也会引发其它相关的疾病。 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到生活的细节中。 开发抗菌功能性纺织品所需要的抗菌整理剂是一门牵涉甚广的技术科学。该技术使用在纺织品的抗菌上,可提供不同保护程度的功能。 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抗菌剂的种类以及抗菌剂选择远离等,着重分析了当前安全法规对抗菌整理剂的较高要求,并提出了环保型抗菌整理剂的发展方向。 1、抗菌防臭加工的必要性 纤维或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保护使用纺织品穿著者和使用者的人,如果抗菌纺织品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尿素分解菌等细菌和真菌,则能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菌的繁殖; 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提高老人和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 医院内预防交叉感染(即MRSA感染); (2):对纤维材料本身的保护,防止纤维受损,由于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结核杆菌和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 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2、纺织品上抗菌剂的作用模式和机理 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由多糖组成的最外层的细胞壁。这种细胞壁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保护细胞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紧接细胞壁下层的是半透性的细胞膜,这种细胞膜包括细胞内细胞器和多种酶和核酸。这些酶负责发生在细胞壁内的化学反应,核酸则储存这些微生物的基因信息。这些微生物的存活或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完整性、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和合适状态。 抗菌整理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静菌)或杀死微生物(杀菌)。几乎所有的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如银抗菌剂、三氯生、PHMB和季铵盐化合物等,均为杀菌剂。这些抗菌剂能损坏细胞壁,或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蛋白质中毒,抑制酶的活性,或抑制脂类的合成,而这些都是细胞存活的必需条件。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简介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简介以及在水处理中 的应用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污水处理PAM 应用展望 摘要: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 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是一种带有正性集团中和水中的带电集团。以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然后利用一些聚合的性质利用各种理化方法从中分离出来。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使用的药剂一般称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我国的无机絮凝剂品种开发较齐全,应用也很广泛,石化企业的炼厂污水处理中,目前普遍采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等无机絮凝剂。而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开发上不如国外齐全,国外研究了各种用途的系列高分子絮凝剂,而国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可供筛选的有机絮凝剂不多。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pH值及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少、并且容易处理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有待于加强开发、应用。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近年来,研制和应用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成为热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在我国已逐步形成系列:阳离子型的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P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等;阴离子型的有活化硅酸(AS)、聚合硅酸(PS);无机复合型的有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硅酸硫酸铁(PFSS)、聚硅酸硫酸铝(PASS)、聚合硅酸氯化铁(PFSC)、聚合氯硫酸铁(PFCS)、聚合硅酸铝(PASL)、聚合硅酸铁(PFSB、聚合磷酸铝铁(PAFP)、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铁(SCPAFC)等。⑽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始于50年代末。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比无机絮凝剂有用量小、絮凝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生废渣少易处理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新产品不断问世,产品类型、规格更加齐全;功能也逐步多样化。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聚胺型-低分子量阳离子型电解质;季铵型-分子量变化范围大,并具有较高的阳离子性;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分子量较高,根据含有不同的官能团离解后粒子的带电情况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3大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大分子中可以带-COO-、-NH-、-SO3、-OH等亲水基团,具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⑴ 加入絮凝剂就是使水与杂质快速、比较彻底的分离开来。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在近代水处理中,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电荷密度较小,分子量较低,但容易发生生物降解而失去其絮凝活性,所以很少直接应用。所以要对其进行改性七十年代以来,美、英、法、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的天然高分子资源,重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目前国外大的商品高分子絮凝剂公司近130家.约生产400种不同牌号的商品絮凝剂,其中20%为

高分子抗菌剂的应用

高分子抗菌剂的应用 摘要:综述了季铵盐类抗菌剂、季膦盐类抗菌剂、有机锡类抗菌剂、卤代胺类抗菌剂、胍盐类抗菌剂、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类抗菌剂等高分子抗菌剂的制备、抗菌性能、抗菌机理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高分子材料抗菌剂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抗菌剂;抗菌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季铵盐 引言 高分子抗菌剂也称抗菌高分子,人们根据天然高分子的抗菌机理开始模仿合成具有抗菌性能的高分子。高分子材料抗菌性能的获得,是通过向其中添加抗菌剂制成复合材料或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实现的。合成高分子抗菌剂可以克服天然抗菌剂耐热性差等缺点,通过熔融共混得到抗菌材料。抗菌剂指能够在一定时间,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是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物质或产品。抗菌剂作用在于影响微生物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各种籽实体的形成、细胞的透性、有丝分裂、呼吸作用、细胞膨胀、细胞原生质体的解体和细胞壁受损坏等,使微生物细胞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代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严重危害着人的自身健康、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过去发生的种种事件足以证明有害微生物已经危害到人类生存基地——地球,因此如何防止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加强抗菌知识和扩大应用领域显得极其迫切,并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2]。抗菌剂包括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等四大类。 本文主要讨论高分子抗菌剂的应用及其发展。

正文 一、高分子抗菌剂 高分子抗菌剂是近些年兴起的抗菌剂品种,目前研究和使用主要集中于高分子季铵盐、季鏻盐等。高分子抗菌剂主要是通过带官能团单体的聚合反应或以接枝的方式在高分子链上引入抗菌官能团而获得抗菌性能的。 高分子抗菌剂由于其高效杀菌、杀菌时效性长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和使用的高分子抗菌剂主要有季铵盐类、季膦盐类、吡啶盐类、有机锡类和胍盐类,它们都具有一定地杀菌效果[3]。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卫生用品、日用品、食品包装等耐用消费品的抗菌性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公共场所适当地使用抗菌产品,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感染。面对日益增长的对抗菌材料的需求,抗菌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更多安全、高效、廉价的抗菌剂和抗菌产品被开发出来。高分子抗菌材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于低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人们发现带有长链烷基的季铵盐基团就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但是低分子抗菌剂存在易挥发、不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带有抗菌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恰好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而且高分子抗菌剂不会渗透进人的皮肤,同时还具有比小分子抗菌剂更好的抗菌性能。因此高分子抗菌剂的合成和应用正成为当今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4]。按照抗菌基团的不同,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高分子抗菌剂有季铵盐、季膦盐、有机锡、卤代胺、胍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6种。 二、高分子抗菌剂的应用

无纺布抗菌剂,纺织抗菌整理剂,针织布抗菌剂,抗菌药水,面料抗菌消臭剂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滕志强1朱平2张建波王炳(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1滕志强(1978- )男,青岛大学在读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研究。 2 联系人:朱平(1957-),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助剂和功能纺织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用量,结果表明:2%(o.w.f.)的聚丙烯酸钠在pH值等于9时对3%(o.w.f.)的纳米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另外,还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纳米微粒ZnO/TiO2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好,证明了纳米协同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低聚丙烯酸钠分散性纳米ZnO/TiO2 抗菌整理协同效应 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已经向多功能化方面发展,纺织业亦是如此。在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主流的今天,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己扩展到众多领域,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种。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棉织物上存在时间延长,尤其是一些内衣、内裤的穿着环境易滋生细菌,并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为营养物质迅速繁殖,释放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另外,它们还会使棉制品变色、发霉,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某些无机材料做成纳米级后有优越的抗菌功能,同时纳米功能材料耐热、无毒、稳定性强,因此纳米材料便作为新型的抗菌整理剂首先被选用,来代替对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抗菌剂,成为开发绿色功能纺织品的一个重要方向[1]。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a)共混纺丝法(b)后整理法:吸尽法、涂层法和浸轧法(c)接枝法。然而,时至今日,纳米粉体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这是因为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很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固着,因而,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纺织品上,且实现纳米粒子与纤维的牢固结合,是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本文借助于粘合剂把纳米粉体TiO2和ZnO施加到棉织物上,并对它们的分散性、抗菌性以及它们复合物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 2. 2. 实验部分 2.1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2.1.1 原料及试剂 纳米ZnO和纳米TiO2(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低聚丙烯酸钠(上海长风化工厂);染色用粘合剂和渗透剂JFS(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 2.1.2 织物规格 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规格40*40,支数133*72

纳米银及其抗菌应用技术

纳米银及其抗菌应用技术 资讯与基础常识 厦门博正科技有限公司(制) 2009年10月29日

目录 第1章认识纳米银 (3) 第2章纳米银杀菌知多少? (3) 2.1广谱抗菌 (3) 2.2强效杀菌 (4) 2.3渗透性强 (4) 2.4修复再生 (4) 2.5抗菌持久 (5) 2.6安全无毒 (5) 2.7无耐药性 (5) 第3章纳米银和其它抗菌产品的区别 (5) 第4章纳米银的抗菌应用技术 (6) 第5章纳米银在鞋袜上的应用效果 (7) 第6章国内产业应用纳米银抗菌技术的现状 (7) 第7章哪些产品需要应用纳米银抗菌技术? (8) 第8章纳米银抗菌为什么这么烦人? (9) 8.1鞋业对纳米银抗菌的烦恼: (9) 8.2鞋业对纳米银抗菌认识的误区: (9) 第9章 TINAPH博正研发中心最新鞋业纳米银应用成果 (9) 第10章了解鞋业[QB/T2881标准] (10) 第11章记住我们的工作程序 (12) 第12章我们的使命 (13) 第13章我们的工作很光荣 (13)

第1章认识纳米银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银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经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细菌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物性。动物试验表明,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即使用量达到标准剂用量的几千倍,受试动物也无中毒表现。同时,它对受损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纳米银遇水抗菌效果愈发增强,更利于疾病的治疗。第2章纳米银杀菌知多少? 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的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纳米银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无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当今世界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神奇的纳米银有七大特点: 2.1广谱抗菌 纳米银颗粒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死的独特作用机制,可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霉菌、孢子等微生物。经国内八大权威机构研究发现:其对耐药病原菌如耐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马永生乔万昌 (黑龙江省造纸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综述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絮凝化学、影响其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分析、展望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化学;影响因素 絮凝剂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许多造纸单元过程的运行工况、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出水的水质, 絮凝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絮凝效果。造纸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深入开展絮凝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絮凝剂、优化絮凝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1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 1.1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利用高分子有机物分子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经化学合成的一类有机絮凝剂,具有产品性能稳定、容易根据需要控制合成产物分子量等特点。根据有机絮凝剂所带基团能否离解及离解后所带离子的电性,可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1.1阴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制开发较早,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受应用范围的限制,有关阴离子型有机高分

子絮凝剂新产品的研究报道较少。常见的有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共聚物、聚苯乙烯磺酸钠等。 1.1.2阳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一般通过阳离子基团与有机物接枝获得,常用的阳离子基团有季铵盐基、喹啉鎓离子基、吡啶鎓离子基。产品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的均聚物以及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与DADMAC的共聚物,VTMS与DADMAC和AM的三元共聚物、聚亚胺等。阳离子絮凝剂不仅可以通过电荷中和、架桥机理使微粒脱稳、絮凝,而且还可以与带负电荷的溶解物进行反应,生成不溶物,从而有利于沉降和过滤脱 水,pH值使用范围宽,用量少,毒性也小。近年来,我国对此类絮凝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烷基烯丙基卤化铵、环氧氯丙烷与胺的反应产物三大类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1.1.3非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这类絮凝剂不具电荷,在水溶液中借质子化作用产生暂时性电荷,其凝集作用是以弱氢键结合,形成的絮体小且易遭受破坏。产品有非离子型聚丙烯酸胺和聚氧化乙烯(PEO)等。其中,PEO是由环氧乙烷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开环聚合而成,高聚合度的PEO对水中悬浮的细小粒子具有絮凝作用,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该化合物在用量大时表现出分散性,只有用量小时才表现出絮凝性。 1.1.4两性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两性型有机絮凝剂兼有阴、阳离子基团的特点, 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其离子类型可能不同,适于处理带不同电荷的体系。同时,其适应范围广,酸性、碱性介质中均可使用,抗盐性也较好。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很多,其阴离子基团一般为羧

抗菌剂,织物抗菌剂,布料抗菌剂,纺织抗菌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织物的消臭整理 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 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 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 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

银抗菌的安全性

银抗菌的安全性 邢彦军1 ,2 , 宋阳3 , 吉友美1 , 戴瑾瑾1 (1)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1620 ; (2) 东华大学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3)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620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银抗菌剂的安全性、抗菌性能、抗菌机制、银系抗菌纤维和纺织品制备方法、国内外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1 银的抗菌性 微量的、相对无毒的金属具有杀灭病原体和防止它们增殖的“微量作用效应”。在所有金属中,银最具微量生物活性。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使用硝酸银治疗胃溃疡[1]。19世纪第1次确定了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到了20世纪20年代,胶体银由于可以有效地处理伤口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署(FDA)认可[2-3]。与其他抗菌剂相比,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性能高(见表1) ,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抗菌活性。同时,银系抗菌剂还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银系抗菌剂适合于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4-5]。 表1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对絮凝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分析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有关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絮凝化学,絮凝机理,污水处理, 1简介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但用量大、絮凝效果低,而且存在成本高、腐蚀性强的缺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废水处理剂。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能成倍的提高效能,且价格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加上产品质量稳定,有机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占絮凝剂总产量30%~60%。 某些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例如含羧基较多的多聚糖和含磷酸基较多的淀粉都有絮凝性能。用化学方法在大分子中引入活性基团可提高这种性能,如将一种天然多糖进行醚化反应引入羧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后,絮凝性能较好,可加速蔗汁沉降。 将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聚合物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或兼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国内研制的一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和污泥脱水。 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且合成用丙烯酰胺单体有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2絮凝机理 目前,认为絮凝作用机理是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过程的总和。在对高分子的絮凝

模式及作用机理进行大量研究后,主要提出了“架桥”絮凝模式并加以解释,但仅仅是定性地解释了高聚物的“架桥”絮凝机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从絮体的真实结构去研究絮凝过程。Attia,采用染色法、包埋法、投影法等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孔雀石在PAM作用下的絮团,由于浓度高,所得图像并不十分清晰和直观。宋少先等,采用沉降分析法,以Stoks直径来表征絮团的粒度,但所获得的粒度并不是絮团真正意义上的粒度。Ching等人,采用流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检测絮体颗粒瞬时增长状态及其变化,所获得的絮凝指数仅是个参数,不能表示絮团的真实粒度。郭玲香、胡明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煤泥“架桥”絮凝图像,并应用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理论,提取与煤泥絮凝过程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地研究了高聚物的絮凝作用机理。 2.1非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非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和聚氧化乙烯。通过分子链中 -CONH2官能团与悬浮物发生吸附架桥作用,增大絮体矾花的尺寸,有利于其快速沉降而除去,其絮凝效果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利于增大絮凝剂在水相的流体力学尺寸或体积,从而提高其絮凝网捕能力,有效降低絮凝剂的使用浓度,提高絮凝效率。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优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已达12×106。,游离丙烯酰胺含量低于0.05%,产品水溶性良好,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该类絮凝剂是一种无机物或悬浮物的絮凝助剂,具有明显的非选择性。 2.2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阴离子絮凝剂既可以是非离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水解产物,也可以是丙烯酰胺与乙烯类磺酸盐或丙烯酸盐、马来酸盐等的共聚产物。絮凝剂分子中存在适量的阴离子基团,有利于絮凝剂分子链的伸展,提高其网捕絮体的能力,增强其絮凝效果;该作用与絮凝剂对混凝絮体的吸附作用及方式相互制约,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阴离子基团含量存在最佳值。但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往往使其最佳用量增加。由于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带负电,所以仍主要用作无机混凝剂的絮凝助剂,且受介质的pH值、矿化度、高价金属离子含量影响较大;介质pH值下降、矿化度和高价金属盐含量增加,则其絮凝效果明显变差,甚至失效。所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选矿、冶金、洗煤、食品行业和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固液分离或其他中、碱性条件下高浊度水的处理。

高分子抗菌剂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分子抗菌剂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抗菌材料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除了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被广泛使用外,目前天然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根据高分子抗菌剂和小分子抗菌剂在作用方式上的区别,说明高分子抗菌剂具有抗菌活性和选择性强、效果持久、安全无毒等优点,而且合成高分子抗菌剂可以克服天然抗菌剂耐热性差等缺点,通过熔融共混得到抗菌材料,所以高分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分子抗菌剂;聚合物 抗菌材料就是杀菌和破坏微生物生存的一类材料[1]。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严重危害着人的自身健康、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过去发生的种种事件足以证明有害微生物已经危害到人类生存基地——地球,因此如何防止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加强抗菌知识和扩大应用领域显得极其迫切,并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致病性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细菌感染。近年来,O-157:H7致病性大肠杆菌、SARS病毒以及H5N1病毒的流行,也都曾引起世界性的恐慌。人们在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发现,研制抗菌制品能有效抵御致病性微生物的侵袭,保障人类健康。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灭菌法相比,抗菌制品具有卫生自洁作用,能直接杀死表面的病原性微生物,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抵御传染性疾病;抗菌效果更为长效、广谱、经济、方便;一般不会影响制品以外的空间及微生物环境,安全性能较好。抗菌材料现已成为材料科学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2]。 1.高分子抗菌剂的研究现状 1.1高分子抗菌剂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国际上以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抗菌剂。日本为最早研制抗菌剂的国家,有石冢硝子、东亚合成、品川燃料等知名度的公司。日本的抗菌剂生产厂家,除最初的材料厂家之外,化工公司、陶瓷公司、纤

毛巾抗菌剂,内衣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针织布抗菌剂,针织品抗菌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适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等对手感与白度要求不高的织物的抗菌整理。纳米银离子通过载体与织物结合,溶出的Ag+与细胞膜及膜蛋白结合,导致细胞立体结构损伤并产生机能障碍。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Nanometer silver Finishing Agent TEB9600 [Apply not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is suitable or padding, dipping, spraying .The usual dosage is 2-3% o.w.f. According to the kind of the fabric, final usage and another mistakes, please do some sample test first. 1. Padding process: 1 Technical recipe: TEB9600 30-50g/L Reactant AF6106 80g/L 2 Mixing operation: First put the 3/4 water into a clean barrel, add TEB9600 in stirring condition, then add AF6106 with stirring. Second add water to right quantity. Please use the mixed agent as soon as possible.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纳米银

纳米银(Nano Silver) 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动物试验表明,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即使用量达到标准剂量的几千倍,受试动物也无中毒表现。同时,它对受损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遇水抗菌效果愈发增强,更利于疾病的治疗。专家认为,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等领域. 应用领域: 纤维(织物、成品),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生态环境,日常生活用品。 细节应用: 棉、麻、丝、涤纶、晴纶、氨纶、粘胶纤维、蛋白纤维、成品布料、服装、床上用品、日用纺织品、玩具等、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焊接,电子浆料、水产养殖、园艺设施、土壤改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玻璃器皿、包装类纸制品、特殊行业用纸、除臭剂、医药外用抗菌凝胶、塑料制品。 产品特点:永久性抗菌洗涤不影响其功能;具有天然色彩,可调配颜色,应用后不影响染色、可完全替代铅系、锡系焊接、无毒害,无污染、永久性除菌,不伤害人体。 神奇的纳米银-----七大抗菌特点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纳米银,是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杀菌具有以下特点: 1.广谱抗菌 纳米银颗粒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死的独特作用机制,可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霉菌、孢子等微生物。经国内八大权威机构研究发现:其对耐药病原菌如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葡萄球菌、耐药绿脓杆菌、化脓链球菌、耐药肠球菌,厌氧菌等有全面的抗菌活性;对烧烫伤及创伤表面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G+、G-性致病菌都有杀菌作用;对沙眼衣原体、引起性传播性疾病的淋球菌也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一种抗生素能杀灭大约6种病原体,而纳米银可杀灭数百种致病微生物。杀灭细菌、真菌、滴虫、支/衣原体、淋球菌,杀菌作用强,对抗菌素耐药菌有同样杀灭作用! 2.强效杀菌 据研究发现,A g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纳米银颗粒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独特的杀菌机理,使得纳米银颗粒在低浓度就可迅速杀死致病菌。 3.渗透性强 纳米银颗粒具有超强的渗透性,可迅速渗入皮下2mm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较深处的组织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