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2006年,语文中考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1.注重考查综合语文素养

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考查,不少实验区的试卷,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设计了包括对识字、写字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的考查;优秀古代诗文积累的考查;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考查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等。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考查,则侧重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上,试题不仅呈现出对不同积累水平测试的要求,而且着意于引导学生尊重、热爱祖国语言,重视文化积累。朝闻天下

在创新方面,河北的第4题也是典型的例子。它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试题。这道试题出了两道小题:

①填写《名人传》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一个人物;

②概述《名人传》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该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突出灵活性和基础性

连续几年的中考改革,连续几年的课程改革,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无论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试题更为灵活,但在灵活的同时,也较以往注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所谓“灵活性”,指的是根据试题的需要,灵活设置开放性考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谓“基础性”,指的是结合语境设置语文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如扬州中考试卷语言积累题强调基础性:前三题是语言积累题,具体考查字词的正确读写以及古诗文名句的记诵。涉及的字词都是常用字词,要求默写的语句也都是名家名句。第2题改正错别字的形式较去年有所变化,将错别字隐含在具体语境中,凸现了字词积累与运用的内在联系。语言运用题体现灵活性:试卷第4、5题是语言运用题。第4题要求考生为“临河的小街”起一个街名,并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保护好身边的小河”的提醒语,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实际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与委婉。设题灵活,很有创意。第5题是常见的图表题,要求考生“对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这似乎与数学统计有关,但考查的是比较、分析、归纳、表述等语文综合能力。这两道语言运用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既有实践味,又有语文味。

当然,试题的灵活性和基础性也体现在作文题中。不少地区作文题的设计也注重了选材的灵活性,拟题的灵活性,选择试题(不少地区的作文不只一题,以供考生根据需要自选)的灵活性。

3.注重文化性和地方性

所谓“文化性”和“地方性”指试题的选材而言:以往的试题多把“文化性”放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的记叙文阅读或散文阅读上,忽视了其他文体的文化性,对地方性也不太重视。而2006年的考题,在注意了试题的文化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性的特点。如厦门市中考试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试卷的四大板块中,每个板块都有涉及到厦门地方特色的试题。第一部分中,第2、10题,分别提及厦门的地理、天气和景观等。第二部分中,探究性学习

采用了“厦门国际马拉松”为材料,《海上花园的生态杀手》一文,更是直接关注厦门的生态环境,第一个作文题目以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引入话题。对于考生来说,浓郁的地方特色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现实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再如宜昌市中考试卷展现了宜昌的“城市和乡村、山水和风物、历史和民风、文化和精神……”表现了宜昌语文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宏大气魄,体现了命题者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把语文从教室的一隅中解放了出来,走向了生活,亲近了文化。当然除了试题体现的文化性、地方性特点之外,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亦即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关于试题的人文性特点,则体现在整个试题的设置中,比如对考生答题时容易忽略处的提醒,题干上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提示,作文题设计两道到三道供考生自主选择等。有的试题甚至还采用了“帮帮你”的方法,为考生顺利答题、进行深入正确的思考提供了恰当的帮助。这种方法比之运用直接的、指令性的语言效果要好得多,是对考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4.体现综合性和创新性

这里的“综合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试题的综合性考查方式,二是综合性学习内容。语言积累与运用考查的综合。许多考卷不再孤立地考查语音、汉字、书写、词语辨析等考点,而是将其融入语段综合考查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动态而综合地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如黄冈市实验区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敝日,浩(hàn)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艰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A 、黑黝黝的(yōu)深的峡谷。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B 的山岭,穿过了C 的石洞。D 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E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的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2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叠词。

选项高高森森袅袅长长

我会选:A. B. C. D.

(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只选序号)

A.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B.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C.你遭受了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D.你遭受了多么大的不幸,以致使你沉人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啊?

三道小题依次考查了“拼音识记和汉字”、“叠词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三个知识点。命题创造性地将字词句相关的语法知识与课文内容结合进行考查,如果语感不强,这道题是很容易失分的。又如湖北恩施课改卷“走进唐诗宋词,让人流连忘返。请将你认为最精美的两句(五言)工整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将书写与积累、赏析巧妙地融为一体。命题者在限制中追求开放,答卷人于书写时调动积累。创新,存乎一心,别具一格。河南省中考试卷“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内续写一句话。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将语言的运用与书写融为一体。内容与形式的双重考查颇具创意。

“综合性学习”考查力度在加大。各地的试卷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综合实践”的

考查,其中将其单列一个板块的考区比之以往大幅增加。从考查内容来看,“综合性学习”体现出其丰富多元的特点:各地中考命题人为了突出地方特色,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出题内容主要侧重于本地区发生的大事,本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有风俗,以及学校活动。除此以外:不少地方的命题人也将目光投注到新闻时事、国际风云等公众热点之上,体现出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从形式来看,题目虽然都围绕“实践”命制,但是手法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表现,包括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展开讨论,表达交流,呈现学习成果等等。呈现方式也很丰富,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均在试卷中露面。如扬州市中考试题:

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一则广告。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此题考查紧扣“课标”,一题多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体现了课改的总方向,带给了我们诸多的新气息,新思考:

一、“活”。第(1)小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积累——与“鸟”有关的唐诗,又是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单纯考默写技高一筹;同时,这又是仿例造句的变形题。

二、“实”。第(2)小题融广告知识的考查和楹联知识的考查于一体,还考查了学生评点鉴赏的能力,这实际是诗歌鉴赏题的变形,学生如果能够想到古诗和楹联中常用的双关来作答,就能准确理解出卷老师的良苦用心,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落实,抓到位,决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新”。第(3)小题答题的灵活性更大,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定,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最新信息,要重视专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5.力求时代性和全面性

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命题材料,设计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或富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试题,将时事材料引入试卷。这些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理念,试题的所有考查内容都力求体现时代性和全面性。如北京市课标A卷:

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设计人员选用了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青花蓝、国槐绿等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用色彩,他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体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凸现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请参考下面的示例,从中国虹、琉璃黄、长城灰中选择一种色彩,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以上设计理念的。(50—100字) [示例]

青花蓝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一种历史的美感。它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的色彩,表现了淳朴敦厚的民俗民风,洋溢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国槐绿充满生机的“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伞与环境的象征,寄寓着华夏儿女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表达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本题选用了一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考查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试题材料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题目设计综合性较强,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特别是作文试题的设计。这里的“时代性”指作文题目的设计新颖而有个性,与时代联系密切;“全面性”指全面考查写作能力,也指题目要求的写作内容能够兼顾考生中的大多数,让所有考生能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论。

另外,作文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是全面的,有好的标题,有感人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还要有足够的字数、恰当的标点、工整的卷面。因此,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和全面性。

6.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多数实验区所选材料都注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选文的典范性,强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导向。如浙江金华试卷唱响了爱之歌:如第1题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寄语、第6题“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那枝康乃馨》,分别抒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深厚感情;试卷蕴含着哲理之思和向上之志:如第12题要求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第16题赞美花草树木的美好品格,从《登飞来峰》中领悟人生哲理(第19题),阅读古文时重温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的事迹(第23题),从董永身上感受知恩图报、恪守承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第26题)……深圳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品德修养,注重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如《运动的新发现》一文,针对重智力发展、轻体育锻炼的现象,说明了体育锻炼对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特别是第12题,要求学生阐述学习与锻炼之间的辩证关系。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要求填入“善良”“勇敢”“感恩”“崇高的精神”等词语之后写作,体现了正确、高尚的的价值取向。

现代文阅读选文内容更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例如《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那枝康乃馨》、《人生的标点》、《珍惜弱点》、《宽容是一种爱》、《善读可医愚》、《学会拒绝》、《读“磨脑子”的书》《科学是美丽的》《不该遗忘的“自省”》《发现自己》等,鲜明地体现了文章思想内容的导向性。

7.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今年的试卷充分体现这一课改理念。如2006年泰州中考语文试卷第9题(1)小题,考查学生诗歌欣赏能力时,要求学生“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这样的词语在诗中不下七八处,但试题只要学生“任选两个”,又如第12题(2)小题,试卷出示3个句子,让学生任选一个,写下“你的读后所感”这都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再如第23题仿写,旨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对“仰望”的理解,亦是便于学生有个性的表达。此类考题还有第19题、第24题,它们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历来重视能力和情感的评价,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向个性表达和美的感知方面延伸。个性表达的题目有:第4题对中国人过洋节的评价,12题对标点的想象,综合性学习题中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肯定自我感受,张扬独立个性。审美感悟方面的考查比重增大,表现在:一是有一道诗歌阅读大题(3道小题,共7分),这在全国中考试题中不多见;二是其他阅读题和基础题中也处处见语言美感品析的小题(如7、14、15、20题,综合性学习等);三是作文题的提示文字中处处显示一种美。命题人在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美感方面的训练,启发学生对语言有美的感受和美的表达。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李建华王惠荣今年是我省首次在中考命题中实行命审分开制度,有效地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善的制约机制。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的整体结构上沿袭了近几年传统命题的试卷形式,仍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但与传统的试题相比较,其考查的内容、命题的角度和形式等方面,都依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紧跟课改的步伐,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这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下面就结合试卷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一、第一部分突出综合性学习

本套试卷的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主要针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中的古诗文内容,考查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运用能力;《新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其中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沿袭了以往试卷的形式,以初中三年所学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了考查重点。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李白的《行路难》,这些都是古诗文名篇中的重点语句,难度较小。难度较大的“名句造句”的新题型出现仅仅是在05年昙花一现。因此这一部分分值减少,由去年的9分,减至今年的6分。但06年试卷第一部分的整体分值却是呈上升趋势的。由去年的12分,增加至近年的15分。

其中的4个分值给了“名著阅读”,值得一提的是有2分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知和体会,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与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有一定的突破。

第一部分最大的亮点当数第3题:“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2分)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2分)三个小题共有5个分值,占据了第一部分15分的三分之一。这道题十分突出的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改和新教材中的重要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课改区语文教学与非课改区语文教学的区别之一。这道题首先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特点,贴近生活。《新闻联播》是妇孺皆知的栏目,又正值晚饭时播出,考生在家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这个信息。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其次体现了学科的渗透和整合思想。语文能力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接收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也是本题的第三个特点。它走出了常见的假设情境,“请君入瓮”的考查形式,也不是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的语文现象的分析和整理,而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事件的分析、理解、感悟。第四,本题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目的,历史英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题的这一变化必然会引领今后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听和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水平。

二、第二部分,突出自主鉴赏能力和信息整合表达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本框定在文学常识、解词、译句、默写、理解文意这一窠臼中。今年我省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文学常识、译句、理解文意的考查占了7分,这一点体现了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更大一部分分值(9分),给了自主鉴赏和信息整合表

达能力的考查。第9题,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这种命题形式打破了以往由命题者规定内容,考生被动“欣赏”的局面,给了考生阅读的自主权。第10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的阅读,写一则“小石潭简介”的文字。答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对文段总体把握,归纳主要信息,然后整合表达,这个题目新就新在它既考查了考生读的水平,又考查了考生写的能力。把读和写有机融合,集于一题,这在我省近年来文言文命题中是比较少见的。另外还有2分给了朗读能力的考查:第5题,要求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在文言文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文言文这些靠题的变化,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鉴赏、整合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一定要改变过去“朗读课文——翻译文章——分析文章”的老套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在文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锻炼其能力的提高。

现代文阅读最大的变化是突破了“老三篇”。2000年以来每年考查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篇文章改为考查说明文、记叙文两篇文章。说明文阅读,选取了事物性说明文《二维条形码》。这篇文章其语言通俗自然,不枯燥,解说明白晓畅,不深奥,有现实生活的事例可供联想,有学习生活的影子可作参照。1000字左右的文章,把“二维条形码”的发展、特点说得很透彻,能启迪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因为选文条理清楚,语言精要,有一定的文采,所以学生解答时不至于有枯燥乏味的情绪冲撞。记叙文阅读部分,选取了一篇记事的《我看到了一条河》。这篇文章语言通俗顺畅,事件典型有力,主旨明确集中,词句规范,题点丰富,篇幅适当(1300字左右)。文章表现了“我”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寻找挑战的品质,也表现了“我”永不服输、独立进取的“无畏”精神,特别是父母所运用的教育方式有点独特新奇,有点冒险极端,更使得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自我”与文“我”的比照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感受到中西子女教育的差异,从而促进“自我”进一步成长成熟,引导学生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增强对意识形态内容的客观认识,提高了辩证分析和个性评价的能力。两种文体、两篇文章的选择,减少了学生考场上的阅读量,增加了思维空间,更能集中注意力更全面地回答问题,也就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教学中,我们是不能甩下议论文阅读不用专题训练的。在今后的试题中,三种文体还会不确定出现。

从试题的设计上来看,06年的试题兼顾了基础性与发展性、旧题式与新题式的结合。试题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如常用到的字(形、意),日常容易出现的语病,捕捉比较浅显的选文信息,理解分析比较浅层次的选文内容,这些是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分数的试题,也是以往题点所涉及的常规性试题,如:说明文阅读的第11题,是给汉字加注拼音;记叙文阅读的第19题,是写出相应的汉字;第12题考查用词不当的语病,也可以说是变相考查词语搭配习惯的问题。选文里“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与“改进”一词经常搭配的是“方法”、“工作”,与“改善”一词经常搭配的则是“生活”、“环境”。这样考是在引导平时教学要注重基础,要注意平时语言表达在同义、近义上的辨析,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再如第14题,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如果学生阅读时稍加注意,便可发现选文中的提示性语句:(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这样的题属于浅显的低层次的内容解析,也是简单的题干与答案的直接对应,学生很容易得分。同时试卷中出现了具有发展性的新题型:如第23题,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两个句子,表面上达意比较一致,但效果却差异明显,①句写学会游泳的喜悦心情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同时在语言上显得委婉,朗读上感到舒缓。这样的理由恐怕并不是学业差等的学生能够说出来的。除了这类自主鉴赏评析类的题型,还出现了结合平时写作教学,人物评价鉴赏等,关注文章思路构想、事件发展脉络的题。如第13题,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一维条形码?学生大部分会答二维条形码以一维条形码为基础,而答出“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二维条形码”的,则不会是大多数。又如第25题,

评价文章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学生大部分会答出“可取”或“不可取”的理由,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的,则是少数学生。这样的话,通过测试,语文素养厚重的学生能够凸显出来,成绩中等的学生正常发挥也能取得分数,而学业差等的学生则由此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数距离。这样的题,较好地体现了试题在难易比例上的把握。同时提示了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基础字词积累、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分析鉴赏能力,提高其语言的感知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效。但无论文体如何选择,试题形式怎样变化,淡化文体特色、注重基础字词、内容理解、鉴赏评析、整合表达是阅读考查的方向。

三、第三部分,作文真正淡化文体

2004年以来,河北省的中考作文试题采用了与高考一致的“材料作文”。这一改革,无疑增加了作文的难度。材料作文考查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而首先是对材料的阅读感知能力。阅读试题中所给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主旨,然后才能根据材料的主旨进行构思写作。在近两年的中考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文采飞扬、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就是由于对材料的把握有些偏颇,最终无缘一类文。而今年的试题真正做到了不设置阅读障碍,以“财富”为话题,在“提示”上从物质到精神列举了“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等九个方面,且以省略号代替其他可为财富的内容,为学生开阔思路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在“要求”上我省第一次取消了对诗歌、戏剧的限制。这样,今年的作文真正落实了“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的作文命题原则,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学创作的空间,可以尽情挥洒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无疑给热爱文学写作的学生搭建了较为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

总之,今年的语文试卷是我省自2000年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要求上均有了突破式的发展,这将无形中推动课改在评价功能上更趋公平公正,在教学引领上,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一.根据近年来中考试题特征,2007年的命题趋向,制定本学期复习方案.

2005、06连续两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卷都根据课改的需要,出了大纲版和新课程标准版两套甚至三套试卷,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大纲版和课程标准版两套试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除了部分考试题目、分值相同,两套试题中虽然考查的文章不一样,但细细看来,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是大部分一致的。例如河北省课改区和非课改区考查的文言文,分别为《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但都涉及到了文学常识、语感划分、解词译句和内容理解、地方介绍。现代文阅读中,都舍去了议论文而选择了说明文和记叙文两种文体,而且所考知识点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大纲版和课程标准版两套试卷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融合,将来甚至成为一套试卷。

研究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中考语文试卷与前些年相比较,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动,命题内容已实现了由考查知识到检测能力的全面转变。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尤其近五、六年试题大结构没有太大变化,都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构成。在分数的分配上基本为12分、58分、50分,题数保持在27个左右,这些都突出了我省语文试卷简约明快,以考核读写能力为特点的出题宗旨。

下面将按照试卷的内容顺序,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

主要针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中的古诗文内容,考查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运用能力;《新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1、古诗文积累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沿袭了以往试卷的形式,以初中三年所学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了考查重点。主要有三种形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接式默写。这种纯粹识记型的默写题将会越来越少。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理解性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专题式默写。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考生答题的空间是很广阔的。山东临沂课改实验区要求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四个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2、课外名著阅读的知识积累

这类题型自出世以来,分值一路攀升,由开始的1、2分,增加到现在的4、5分。值得一提的是考题更注重了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知和体会,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也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类题型在07年的中考中必定会站稳脚跟。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虽然没有时间细读文章,但起码应注意对每册书后面的名著导读部分要熟悉,领悟和理解。在答题时,注意抓住主要情节,对人物性格、感情的整体概括,语言通顺畅达即可。

3、综合性学习和探究

这类题在06年的各地市中考试题中普遍出现,即使是在非课改区的试卷中也在尝试探究式的语文活动试题,分值大都在2——5分,可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与探究在新课改和新教材中的重要位置。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目的之一: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涉题题材丰富多样,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时事、地域文化为主。

因此在07年的中考中,这一部分仍有很高的期待值。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用心体验生活、关注地域特色文化。

第二部分:阅读

阅读和理解一直是语文考查的重头戏,本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这种形式已有五、六年历史,估计07年不会改变。

1、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本框定在文学常识、解词、译句、默写、理解文意这一窠臼中。2006年河北省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文学常识、译句、理解文意的考查占了7分,这一点体现了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更大一部分分值(9分),给了自主鉴赏和信息整合表达能力的考查。第9题,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这种命题形式打破了以往由命题者规定内容,考生被动“欣赏”的局面,给了考生阅读的自主权。第10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的阅读,写一则“小石潭简介”的文字。答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对文段总体把握,归纳主要信息,然后整合表达,这个题目新就新在它既考查了考生读的水平,又考查了考生写的能力。把读和写有机融合,集于一题,这在我省近年来文言文命题中是比较少见的。另外还有2分给了朗读能力的考查:第5题,要求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在文言文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文言文这些考题的变化,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鉴赏、整合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一定要改变过去“朗读课文——翻译文章——分析文章”的老套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预计在07年的中考中将继续延续06年的考题思路,(1)从考查角度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一篇(段)为主,选择段落以两段居多,分值在12—16分之间。

(2)从选取材料看: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内文段,因此在(3)从题型设置看,文学常识,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是必考题,分析鉴赏理解探究性开放题将日趋走红。

在文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多的考查学生自主鉴赏和信息整合表达能力,搭建学生各种能力展示的平台。

2、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材料题材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

河北省课改区和非课改区都考查的是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阅读能力,而没有选入议论文阅读篇目。因此,这一试题趋势将在07年的中考中保持。但需要提醒的是,两种文体并不一定是说明文和记叙文,也可能变成议论文和记叙文。因此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依然要抓住三种文体,进行专项阅读训练。

(一)说明文阅读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各省市的中考名题有如下特点:

1、说明文阅读材料都来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类文章。

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阅读试题一般为7道小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

4、说明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都是必考内容。但考查不再停留在仅仅知道文章的相关技

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

6、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

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根据2002年——2006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

1、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字词的积累,重点词语的理解,重要句子的表达作用,把握文意,概括要点等等。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1)说明顺序。(2)说明层次。(3)说明结构。(4)说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5)说明语言。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将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亮点。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这一趋势将在07年的中考中继续。

(二)议论文阅读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近几年各省市议论文阅读命题特点如下:

1、选文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2、侧重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理解。

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及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技法的掌握。

4、议论文阅读试题一般为5个小题。题型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分值增加。例如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或者对文中观点给予评判并说明理由。

根据近几年议论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议论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我们对2007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走向作以下预测与分析:

1、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仍会考察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

2、论证方法的考查将比以前更灵活,不会单独只问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会重点考察论证的特点及作用。

3、考查文中某一段落或词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认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4、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将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如: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

(三)记叙文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有:“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

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记叙文阅读是初中生阅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记叙文的阅读应是中考阅读的必考文体。

近几年来各省市记叙文阅读选文及命题方向与特点:

1、选文大部分选自课外。选文内容思想性很强,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作品还往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具有审美情趣,文笔优美,语言富有文采且风格别致,既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上的收益,又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字词书写及拼音为每年必考内容。

3、注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既考察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有创意的回答此类问题。

4、考察学生对文中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5、让学生理解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6、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

7、开放性试题,包括对文中人物行为的评判以及观点、建议等等。

根据以上特点,预计2007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走向与分析:

1、选文仍应该突出思想性、人文性、时效性、教育性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四年考察的都是写人记事类文章,今年的选文是否会在文体上有所变动值得考虑。例如,类似前几年的托物言志类散文“访兰”“会飞的蒲公英”一类的文章应该多加关注。

2、字词书写注音等基础知识的考察题仍会出现。

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如:景物描写的作用、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

4、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会和把握。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5、散文类文章可能会考察相关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例如: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6、写人记事类文章仍会考察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

7、修辞类试题可能会由过去考查修辞格的掌握变为考查运用修辞的能力水平。如近年来常见的依据语境仿写、续写、补写等形式的题目,很多均是从表达的角度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

8、开放性试题仍会出现。(包括仿写句子,结合文章中心给文章补写有创意的结尾等类试题)

开放题增加是一个趋势。《大纲》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答案不惟一、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第三部分:写作

从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等。

无论那种形式的考题,都尽量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为考生提供最大的写作空间。根据这一原则,材料作文无疑是难度最大的。它要求首先是对材料的阅读感知能力。阅读试题中所给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主旨,然后才能根据材料的主旨进行构思写作。在近两年的中考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构思巧妙、文采飞扬、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就是由于对材料的把握有些偏颇,最终无缘一类文。因此在06年的中考作文中大部分省市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个话题作文,这样使考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提

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很对省市在“要求”上取消了对诗歌、戏剧的限制。这样,今年的作文真正落实了“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的作文命题原则,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学创作的空间,可以尽情挥洒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无疑给热爱文学写作的学生搭建了较为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因此“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的这一作文命题原则将在07年的中考中进一步贯彻,预计以半命题、话题作文为主,或者出现两个文题,对文章体裁不加限制。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写作,抓住所给题目或者话题的启发,进行富有个性的激情写作,即使写材料作文,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也需要进行创造性地选择角度和题材进行写作。

2007年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㈠试卷结构

试题内容仍然包括三大块:语文积累及综合运用、阅读(现代文、文言文)、写作。语文积累及综合运用在近年来各地考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新课标》对语文积累有明确要求。但纯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已受到明显限制。基础知识题考查形式已有不少改变,其主要特点是更注重灵活性与应用性。阅读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

文言文阅读整体趋势是分量逐年增加,难度逐年加大,这是因为《新课标》对文言文提出了“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结合自己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文的内容”的要求,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句子的理解翻译、基本内容的理解领悟。文言文阅读材料一般课内与课外并重,课内材料的考查以理解领悟为主,课外材料考查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是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领悟能力。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文体有说明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运用。考查内容有词句理解、结构分析、文意把握、作品鉴赏、内容探究、个人感受、联系实际等。除简答、分析题、概括题、赏析、阐述题、等传统题型外,年几年出现的图表题、材料链接题等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将继续受到关注。

写作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生活实际,从命题内容上讲,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美德、体现理性思考和人文特色。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从文体上说“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并不是不要文体,如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讲不清道理,又写不清故事,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则是不可取的。此外,书面工整也很重要,从中考评分来看,书写往往占4—5分,对字迹潦草、无法看清的作文,评分都是同类中最低的。

㈡热点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推广普通话、采访等。

2.文学名著。对名著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是读一下名著导读,已经远远不够了。

3.口语交际。《新课标》指出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按情境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写出人物语言的内涵。

4.传统文化。《新课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关注传统节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5.新闻时报、台湾问题、海峡、奥运会、感动中国人物等,这类题写出《新课标》“关心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的要求相一致,考查形式灵活多变。

6.图画表格。近两年来,读图画表格类也成了一个热点,表格一般表现出某种规律,这

类试题解法往往具有探究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㈢题型特点:

1.探究性、综合性

试题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倡,对美好感情的体味。有的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考查,但大多数是融合在阅读中,让考生从阅读材料延伸到现实生活。

2.开放性、创新性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就在于多方向的解题思路和多元化的正确答案。要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可以发表自己独到的、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的解答和表述。

3.运用性、实践性

语文与时代生活联系紧密。将会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给全体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广阔舞台。

2007年中考复习方案

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3月3-----4月22共51天)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4月23------6月3 共42天)

第三阶段:梳理问题阶段(6月4----15共12天)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

下面将按照试卷的内容顺序,谈谈我们的复习方案.

一.认真进行语言积累

复习中,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要做到默写时不增、删、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会写出诗文的篇目和作者姓名,大纲中古文十六篇,古诗三十四篇.

古文16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古诗34首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具体操作方法: 1,课内诗文主抓背、默两项。充分利用课堂,早读.采用多种形式,总结,自查,同学互查,老师随机抽查,家长检查签字等。还要配以篇子。篇子短小一些,利于段时间抽查。

2、课内外名句积累,理解运用。

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还能运用归类的方法,将积累的名句进行梳理,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

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做到:愿意是什么?寓意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又有什么新的含义?

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时难题,教给学生创设情境,把诗文运用到语句中。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意登顶,寓意不畏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气概。

天生我才必有用。体质弱,体育不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在集体活动中不怕累,不怕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能正确理解,又能很好运用。

3、古诗背,默教学中,做到以新带旧。

(1)同一作者的诗: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提《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

(2)同样思想感情的诗:

纵向:文化传承《曹刿论战》“小大之狱,”

“民本思想”<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与民同乐”.

横向:同思想感情:爱国,思想,山水田风光 .

同内容:马,鹤,燕,大海等

同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4,名著阅读,积累

还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并有意识地进行资料卡片的制作和名言名句以及词语的收集。

整理名著内容概述,主要人物事迹性格,故事主要章节概述.作家,作品地位,阅读收获.

初三时间紧,利用每天课前演讲,放学1----2分钟提问.每周规定一部名著,每天提2---4个小问题,让2名同学出好题。

关于课外读物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的考查,范围涉及很广,包括语音、汉字、语法、修辞、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语音的考查,一般是结合语境要求给易读错的字准确地注音,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在方言中分不清前后鼻韵母和部分声母的字,常用字是考查的范围;汉字的考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修改错别字,二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语法和修辞从运用的角度考查,如修改病句;修辞的考查更为普遍,如句子的仿写、续写和填写,一般考查的修辞格为排比、对偶、比喻等,还有消极修辞中的简明、连贯、得体。

常见的语言运用题还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广告语,结合表格复述其内容,给报纸设计相关栏目,对有关生活现象进行评点,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可能会让设计活动方案,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分析等:这些题型都非常灵活,训练时不得偏废。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推广普通话、采访等。

2、口语交际:按情境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写出人物语言的内涵。

3、传统文化。《新课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关注传统节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河北的传统文化。赵县雪花梨保定驴肉火烧沧州小枣河北历史名人

赞皇嶂石岩赵州桥河北梆子评戏等

4、新闻时报、台湾问题、海峡、奥运会、感动中国人物、2007春暖、等,这类题写出《新课标》“关心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的要求相一致,考查形式灵活多变。

5、图画表格。近两年来,读图画表格类也成了一个热点,表格一般表现出某种规律,这类试题解法往往具有探究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心本地事务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几则探究发现题。

1、徐州丰县范家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烧制木炭,已成为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木炭供应基地。范家村烧制木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客户来此拉货,销售十分红火,利润相当可观。

走到范家村头,大量的白色烟雾就会扑面而来,令人呼吸困难,浓烟最为严重的时候是早上和晚上,方圆10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焦碳味。村民说,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扬子晚报》记者对范家村的情况作了报道,丰县环保局也将对范家村予以查处。(《扬子晚报》2004.6.5)

2、美国、德国、日本在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高职教育均进入了稳定期,招生比例一般高达40%左右。

目前我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仅占5%,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无锡已计划

把高级技师列入高层次人才,每月享受国家津贴。

苏州工业园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为园区输送了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一次就业率为97.1%,82%在园区工作。(《扬子晚报》2004.6.5)

某中学对该校初二的学生就“焦点访谈”和“非常6+1”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焦点访谈非常6+1

喜欢不太关注喜欢不太关注

29% 71% 80.5% 19.5%

①概括地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

4、石家庄市有条民心河,河边许多处立着告示牌,上书:禁止游泳。但是,到了夏天,仍有一些人不顾生命安全,下河游泳。下面请你重新写一条提示语,让人乐于接受,避免危险。

白洋淀污染,煤矿事故,曹妃店钢厂的利与弊。

三.根据课标精神,提升阅读素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内,但也有不少地区考查课内外结合,或只考查课外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浅易的,好理解的。考查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的设计不仅有文言文考查特有的通假字、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与现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因为,注重了古诗文积累.学生的理解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文言文阅读难度加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还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将两篇有某些共同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其同异,总结其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对新课标和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篇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这可以说是“拓展性阅读”的范围: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近年来考题较多,既有通过选择题考查的,也有用简答题让直接欣赏的,还有运用比较阅读方法与文言散文一起欣赏的。这类题难度不大,但平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会对答题产生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

教育部中考文件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是以课外材料为主,很明显,现代文阅读应该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在复习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即既有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还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诗歌和戏剧在试题中出现不多),内容自然要选好的,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文化内涵深,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篇幅也要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之间、内容和语言俱佳的名篇,字数也可以突破,不能任意进行删改。

2要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

3是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藻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4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候,

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但只要认真思考,却发现其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句子之后。因此,复习中,要努力锻炼我们发现和理解这类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5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采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也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说服力。这也是近年来用得最多的题型。

6是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拓展。从近年的中考题看,有不少阅读题有适当的拓展,比如从说明文所讲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的现象,要求进行知识迁移;从记叙文的内容出发,要求对文章进行归纳梳理,制作卡片,根据内容进行迁移式的图画欣赏等。这类试题相当灵活,也很有价值,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四.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中考作文,是占有分值最高的一道主观性试题,由于教学中方法不当,阅卷中随意性倾向明显,导致我们对作文训练重视程度不够,也影响了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复习中,一要把握作文命题特点,二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根据这些年的中考作文,大致有四种题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命题,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写作的范围。一般来说,话题作文没有选材的限制,只要不超出话题范围就行;没有文体的限制,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文体。

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与文中所写的人物同喜同乐、同哭同悲、同忧同哀,而且要淋漓尽致地宜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写记叙文不能不记事,记事时,不仅要描写细腻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要写出此种事情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双会发现的有着独特视角的眼睛,有一个会积极思考进行探究创新的脑子。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出新,有创意,有见解,立意新。写议论文,要确立正确的观点,即论点,并选用恰当的事理和事实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道理立得起,有说服力:写散文,就要采用抒情的笔触,或歌颂美好的事物,或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和态度。如果选好角度,巧妙构思,还可以运用呕歌的形式。

考场作文的包装技巧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包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而考场作文作为学生生产的一种精神“产品”,要推销给阅卷老师,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在这种情况下,不讲究点包装技巧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记住:机会稍纵即逝,在这儿埋没金子是很可能的事,那么如何包装打造你的“产品”呢?

一、提炼标题——美目顾盼能传情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文如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瞬间便能吸引读者,出奇制胜。提炼作文的标题,是完成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用以下几种方法给作文拟题,都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1、巧用了数学符号:《成绩≠素质》2、套用流行语:《都是课外书惹的祸》3、反弹琵琶:《真想做个

后进生》4、借用歌词或名句:《一千零一个愿望》、《勿以善小而不为》5、巧用修辞:《树的“叹息”》、《我是谁?》。

二、锻造开头——语不惊人死不休

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一定要先让自己激动起来,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行文时要么巧用修辞使语句生动,要么精心提炼警句发人深省,达到喧声夺人的效果。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两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2003年江西《今夜星光灿烂》)巧用了设问,发人深思。

再如:“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2003年荆州《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则采用“题记”的形式以警句开篇。

三、创新结构——巧持彩练当空舞

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裁,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高分。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四、优化语言——蝶影蹁跹惹人醉

好的语言在文字中犹如空中蹁跹的蝶影,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没有文采的文章,难以传播。由此看来,优化作文语言,对于考场作文来说,俨然是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优化作文的语言呢?首先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长短句的变化,做到文从字顺,气势贯通。其次就要巧用修辞格,来增添文章的文采,使语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一篇考场作文至少要有两三处闪光的句子或段落,才能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美化文面——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改卷中,文面占了5分,很多同学却不能得到。虽说字要写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考场上把字写得端正清楚,只要有认真的态度不难办到。至于行文格式、标点、删改符号,正确运用也非难事,这两点恰如人整洁的穿戴。一篇作文如果字迹潦草,随意涂改,就像一个人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惹人生厌。改卷中,考卷成叠,时间有限,眼看手批,紧张而疲累,如遇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语言流畅,结构有特色的作文,阅卷老师定然眼睛一亮,疲累顿消,一类卷,高分,乃至满分,都有可能。而那些书写随便,乱写乱画的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