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锋科教职业培训平面设计非难事

先锋科教职业培训平面设计非难事

设计非难事

第二章设计的进化史

第二节古文明设计史诗——古西亚设计文化篇(续)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再一次统一两河流域,重建雄伟的巴比伦城,包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

后世艺术家所作的新巴比伦“空中花园”设想图。其几乎成为巴比伦文化的代名词,和金字塔并列古文明世界七大建筑奇观。

这座神话般的建筑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一个妃子修建的,大约120米见方,高出地面20多米。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

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第一幅图有很多的希腊式元素,第二图应该更接近史实。

受巴比伦启发,当代高层住宅设计中的“空中花园”法国设计师让·努维尔设计的现代版“空中花园“造价为2亿美元

以上图组是各种版本的“通天塔”(巴别塔)设想图,其遗迹和空中花园一样早已在战火中消亡。其实它从来就未曾真正完工,有史学家认为巴别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物。

占地100平方公里的新巴比伦城雄冠当时的中东。《圣经》中称之为“人类的天堂”,在19世纪末,一群德国探险家循着《圣经》的指引终于在现今的伊拉克境内发现了它的遗迹,此后的挖掘工作足足长达15年。从废墟上看内城墙周长8公里,厚7米多,用土砖砌筑。有些地方还有第三道墙,厚达3米。内城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共有300多座。此外,护城河环绕在内城周围。“巴比伦”在阿卡德语中的意思是“神之门”。百余个青铜城门都以神的名字命名。其

中最著名的是富丽堂皇的北门——伊丝塔尔门。

德国人复原的伊丝塔尔门及其浮雕伊拉克建于公元837年“玛勒维亚”塔,灵感无疑来自古巴比伦公元前2000年,两河中上游的民族已经使用石英砂炼成的玻璃和釉。还常常采用印纹装饰,在陶坯未干的时候,用一种圆筒形的印模,在上面滚压出浮雕纹样。最典型的就是新巴比伦的高大的琉璃砖砌成的城门。釉面采用的色彩主要为蓝、绿、土红和黄,很接近中国的“唐三彩”。由此产生了釉面砖镶嵌的壁面装饰,俗称马赛克(马赛克面砖装饰手法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西亚式风格)。其后,在波斯波利斯的大琉士王宫殿中,也有大量用釉面砖

组成美丽图案的墙面。

在整个两河流域设计文化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而且起源最早的,便是金、银、黄铜、青铜的加工工艺品。古西亚是最早发明冶铜、冶铁技术的地区,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青铜器和铁器的制造经验,镶嵌技术、金属工艺尤为发达。两河流域人有制作金、银制品的技术传统,在巴比伦时期他们就对凸纹制作、镂雕、雕刻、金丝装饰及锻造工艺等技术驾轻就熟,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多为具象化的动物、人物,并配以装饰性的几何图形纹样。加工精细,纹饰严整,使中东一带形成金属文明的特殊繁荣地区。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在居鲁士大帝的率领下南下入侵并征服这一地区。巴比伦覆灭了。波斯帝国起源于伊朗平原的雅利安人,伊朗是和中国、印度一样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1935年以后才更名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故乡)。

战乱不断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居鲁士大帝手里,有了一段接近完美的“中场休息时间”。巴比伦和中东的其他国家,最后都并入波斯,其中很多小国家都是主动归顺的。原因在于居鲁士对待其他民族极为宽仁,给人民安定的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奴隶制,尊重所有国家的不同信仰和宗教,很像今天美国各联邦州的“大统一,小自治”。居鲁士不是征服其他文明,而是尊重和保护了所有两河流域的文明。正是因为考虑到居鲁士一世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其简陋的衣冠冢,被后世人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为什么居鲁士只有衣冠冢呢?人性总是多面的,黑暗嗜血的一面最终造成其身首异处的悲催下场——其头盖骨最终被设计制成了一尊酒壶,供一个女人使用。那是一个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人尽皆知的、类似我们中国“霸王别姬”般的故事,笔者就不在此赘述了。为什么我们要在介绍设计史的读物中具体谈到一个君王的

事迹呢?因为这和我们接下来要展示的波斯设计造物风格有直接的关联。

波斯风格——当代西方设计师对居鲁士大帝的调侃之作衣冠冢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遗迹的全景图。

与其他风格不同的是,波斯设计艺术很难以一种鲜明的思想或模式来概括。因为它完全是多面化的,原因正是居鲁士所开创的多民族、多文化的兼容并蓄的统治制度。它不但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而且还汲取了埃及、伊斯兰、犹太、希腊等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营养。因此它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从专业角度来讲,这叫做“折衷主义”,其史料资源浩如烟海,笔者也只能蜻蜓点水般地略述一二了。

早期的波斯建筑设计

建筑是一种大艺术,可以说是某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文化符号,其它如室内设计、器具陈设、平面设计等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波斯帝国的早期建筑设计是相对比较雄浑、粗犷的,在其高原游牧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亚述、巴比伦、埃及等地的多种元素。

上图组前两张图片是两位波斯君主的陵墓,都是依山凿洞而建,此手法与古埃及的金字塔形式大为不同。两位皇帝一位是居鲁士的女婿——大流士一世,他曾发动了首次亚洲对欧洲的战争,就是著名的希腊马拉松战役。第二位就是声名显赫的薛西斯一世,其巅峰时期他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他再次统领40万大军攻打希腊,结果在温泉关被300斯巴达勇士阻截,波斯再次战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晚期的波斯风格中有大量的希腊元素存在。

依山凿洞而居的习俗可能源于波斯人最早来源于伊朗高原的多山地区,其早期的建筑式样并不明确,譬如最后一图就带有明显的亚述印记,不过翅膀的形态是向上翘起的。中间数图严格讲并不能算是波斯风格,只不过它们也位于早期波斯的版图之内(后纳入罗马帝国)。它们就是著名的峡谷城市“佩特拉”(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斯氏大片《夺宝奇兵》中将其描述成“圣杯”的藏宝地,此后各地游客趋之若鹜),“新月峡谷”的佩特拉是由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设计建造的。

设计非难事

第二章设计的进化史

第二节古文明设计史诗——古西亚设计文化篇(续二)

鼎盛期的波斯建筑设计

波斯人尊重并擅长借鉴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习俗,这一点在其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上展露无遗。譬如拱门建筑和壁雕是典型亚述时期的风格(据传说“直拱”、“叠涩拱”结构均为亚述人首创),凸起的平台和阶梯状结构以及彩色马赛克壁砖是巴比伦的特征,“圆顶”结构是拜占庭的创造,而圆柱和柱廊结构又是典型的埃及式元素,这些特征在波斯建筑上被巧妙地揉捏到了一起,构成了一种兼收并蓄、绚丽多彩的风貌。

晚期的波斯建筑设计

晚期的波斯帝国,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受到东欧罗马建筑的影响,其造物设计的装饰性因素越来越繁复,到处都体现出一种“不加节制的炫耀”,加之受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早于伊斯兰教和佛教,被大流士定为波斯国教)的影响,波斯建筑和室内外装饰的图腾性意味越发强烈,处处都散发着一种“令人炫目的美”。

波斯帝国在后来被希腊王亚历山大彻底击败,成为希腊的一个行省,当时连埃及、整个西欧、印度的一部分地区都是希腊的“行省”,年仅30多岁的亚历山大使希腊的版图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他死后,各“省”又被其原来的部将分治为若干个新的小王朝,直到古罗马帝国的崛起,将它们悉数吞并。

波斯帝国最后的归宿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还将会继续主导中东地区的未来。他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先知和“上帝使者”——莫哈默德。《古兰经》所传播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将整个西亚地区的阿拉伯民众团结起来,形成了一种任何势力都无法使其屈服的信仰——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在伊斯兰教的感召下,原来愚昧、未开化的底层民众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团。阿拉伯铁骑征服古罗马统治下的波斯并实行了彻底的伊斯兰化政策,大多数波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拜火教从此日渐消亡。代表公正、和平、光明与正义的伊斯兰教在很短暂的时间内摧垮了伊朗的拜火教、摧毁了中亚和南亚的佛教、摧毁了当时的古埃及文明(科普特)……阿拉伯人可谓历史上最成功的殖民征服者之一,在其大部分征服地中,包括今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原住民的原始信仰都基本上被废弃,这些地方如今全成了阿拉伯之地。而这一系列的征服中,阿拉伯人都几乎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如今的伊朗人98%都忠诚信仰伊斯兰教,成了穆斯林的忠实卫道士……

但是,虽然波斯的信仰最终被穆斯林所同化,但笔者认为在设计风格上可能是相反的。因为阿拉伯人本是游牧族,并无建筑传承(一族人如果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也就无从谈及其他陈设器具及平面化的设计风格)。在最初建立伊斯兰帝国倭玛亚王朝的大马士革,教民们热切希望把这个城市建成属于他们的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他们任用拜占庭和叙利亚的建筑师为他们建造

清真寺。倭玛亚王朝之后,再慢慢融入了原来波斯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穆斯

林进一步强化了原波斯艺术对拜占庭(也叫东罗马帝国,在欧洲篇会有重点介绍)等设计文化的吸收。

因此下面这些图片,你可以称之为波斯风格,也可以称之为伊斯兰风格,甚至也可以称其具有拜占庭血统。因为它们本身就已经是相互混合与折衷的产物了。

上组图中最后2张是当代建筑,一座是迪拜的博物馆,一座是德黑兰广场的自由纪念塔。前者是全面继承式的复古式手法,

后者则是片段剪辑式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后文会有详细介绍)。

上图可谓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伊斯兰(波斯风格)建筑了——印度的“泰姬陵”。它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被诗人泰

戈尔称作“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当然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它是拜占庭风格的建筑。不是只有中东才有波斯风情,别忘了印

度人和波斯曾是同宗同源的。

伊斯兰强大的思想文化能量,最终使其反客为主,将波斯艺术纳入自己的麾下。后来许多人干脆把“波斯风格”纳入到伊斯兰派下的一个分支(波斯风格、北非柏柏尔风格、土耳其风格、阿拉伯风格统称为伊斯兰风格)。

泰姬陵因为是一座陵墓建筑,所以通体素白。但绝大数伊斯兰建筑都是比较绚丽的。在西亚和伊朗高原,自然景色单调荒芜,所以人们偏爱浓烈色彩,反映在建筑上,也就偏爱大面积的彩色装饰。波斯曾喜爱用琉璃砖作为建筑材料,后来,伊斯兰世界里,琉璃砖的花样也愈发多样,甚至一度形成外墙独有的镶嵌工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

室内设计多用华丽的壁毯和地毯进行“软装饰”,波斯手织毯的发展也是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开始突飞猛进的。波斯地毯设计和工艺水准和其建筑风格一样驰名全球,就如同中国的瓷器、日本人的漆器、瑞士的手表一样,手织艺术毯至今仍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标志性产品。甚至于连阿拉伯的神话传说中,地毯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千零一夜》中的飞毯)。因此在当代的室内设计文化中,如果想要通过最洗练的手法营造出富丽的波斯风情,壁毯和地毯都是设计师的不二之选。

多彩马赛克壁砖装饰因为其耐潮湿、易擦洗的特点,当代设计中常常将其用于厨卫中的功能性装修。但千万不要遗忘了其最早的起源和初衷,如果将其用在其他空间的装饰性设计上,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别样的异域风味,这也可以算是当代设计中对巴比伦、波斯风格的一种传承吧。

古代伊斯兰的平面装饰设计深受伊斯兰教规、教义的限制与影响(如: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具象的、斜视以及纯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均属限制之列,而繁复唯美的几何纹样、文字纹样的装饰风格极受推崇)。纵向上吸收了古埃及、古波斯等地的优秀传统,横向上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甚至古代中国的精华(准确地说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与中国互相影响,中国将其统称为“西

域风格”)。可以说伊斯兰派是比波斯更为“兼收并蓄”的集大成者。

此后伊斯兰教派所控制的西亚地区,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后再次回到了战火不断的纷争时期。先是西方罗马教廷组织基督徒国家对穆斯林发动的跨度二百余年多达十一次的“十字军东征”,而后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极为残暴的“西征”(一度与晚期的十字军东征同时发生,令伊斯兰两面受敌)。使一度曾在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西亚轮番遭受劫掠、杀戮和摧残(现代部分穆斯林国家的女性

出门要蒙头遮面的传统就是从那个黑暗时代传袭下来的)。

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的是,由于古代伊斯兰地区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保护和继承(阿拉伯翻译运动),才使得后来的欧洲人得以全面了解其先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正是后来欧洲大陆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后来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运动,而“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正是我们今天“设计学”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观。

先锋科教—锋课在线独家原创辅助设计学习读物(双轨制学习教材),谢绝转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