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日期:2006-04-24 点击: 作者:中调网来源:中调网~我要投稿!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

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定性研究访谈组织连结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

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

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

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领域

的十位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互联网与创造力关系的看法。因此,我们的讨论将以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为主。

一、定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特点

对于数万甚至数十万字的访谈原始资料,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整理”是将资料“打散”、“重组”的过程,有的学者也称之为“组织”;而“分析”则需要寻找不同资料之间的关系,并将资料“聚焦”、“浓缩”,因此又被称为“连结”。组织和连结的译法更体现了整理和分析的本质。

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检验和报告等过程是循环前进的。因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同步性

整理和分析常常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同时又受研究中其他部分的制约。一方面,整理资料看似机械、单调,但实际上其本身便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通过对资料的梳理,研究者往往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和顿悟。另一方面,整理也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任何一个整理行为都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

2、及时性

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料的收集过程也是相互交叉、不断循环的。因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积累了很多资料以后才进行。

及时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已收集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并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从而使资料收集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提高整个研究的效率,避免因担心收集的资料不够而沉迷于不断收集之中。

在我们的课题中,经过几位专家的访谈,发现多数专家建议将课题的研究对象集中于青少年,因此,我们后续的访谈便主要了解互联网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关系。

3、完整性

录音整理的完整性:整理录音材料通常要求将资料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因为在整理时看似不重要的东西可能在分析时会非常有价值,而如果当初不记录下来,可能就永远被遗漏了。

分析的完整性:对访谈逐字稿的分析同样要求完整。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将资料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提取出来。有些信息可能与本课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今后其它课题的研究或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也应予以分析,以备参考。

例如,我们访谈的有些专家不但谈及网络对创造力的影响,还谈及网络对青少年的个性、政治态度、人际关系等的影响。这些信息与本课题没有直接联系,但使我们对于网络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将来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也进行了分析。

保存的完整性:资料整理通常要将原始资料进行剪贴,而在分析一些被挑选出来的资料片段时,研究者可能需要参照其上下文来理解。因此,完整地保存原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为便于查找,研究者还可以对备份资料进行编号,对其中的每一页编上页码。

二、组织——分析性的剪贴

为了对访谈逐字稿进行解释和分析,首先要将其“打散”、“重组”,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组织”。在进行组织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组织类型。

一、组织类型:

William L. Miller和Benjamin F.Crabtree认为对于原始资料有三种理想化的组织类型:样版的、编辑的、融入/结晶化。

样版的组织类型类似于内容分析方法。在开始阅读文本资料以前,首先界定思考单位、设计编码表。编码表的设计可以依据文献分析、课题组的讨论、先前的研究、或者使用其他组织

类型分析时所得的结论。之后,依据编码表对资料进行登录。该方法易于理解和操作,也更容易对原始资料进行聚焦。因此较适合初学者,尤其可作为习惯于定量分析的研究者跨出定性研究的第一步。

此外,笔者认为访谈提纲如果是按一定主题设计的,结构比较清楚,不妨作为制作编码表的样版。因为访谈提纲体现了研究者的访谈目的,而且已经融入了研究者文献分析、知识储备的结果。

编辑的组织类型则类似编辑的工作方式。事先没有编码表,而直接进入文本,逐字逐行进行开放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最贴近研究主题、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概念化、设立码号,在此过程中逐渐建构出编码表。该类型往往被崇尚民族志、扎根理论及诠释学等传统的研究者所采用。

融入/结晶化的组织类型强调研究者的直觉与反省。它要求研究者完全浸入文本之中,在不断反省之后,“出现对于资料的一种直觉式的结晶输出”,并通过融入与结晶化的反复循环,达到诠释的目的。而最后可能发展出的编码表,只是作为验证结论时的参考。采用该类型往往使组织与连结浑然一体,对研究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这三种组织类型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情形。图表1对此进行了归纳:

图表1、样版的、编辑的与融入/结晶化三种组织类型的比较

组织类型

比较标准样版的编辑的融入/结晶化

利弊优点更容易聚焦、更具时间效率更具开放性更具开放性;更能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和互动缺点编码表的设计可能不全面,因而容易遗漏新的、事先未预料到的信息编码过程需要不断调整、难以计划;

更依赖于研究者的直觉更依赖于研究者的直觉和经验

适用情形研究者特征擅长于结果或推论的逻辑擅长于结构或推论的逻辑擅长于直观地分析研究目的检验理论或假设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经验,需要更具开放性的研究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经验,需要更具开放性的研究

先备知识丰富少少

可能的观众客观的第三方研究的参与者(如访谈中的被访者)研究的参与者(如访谈中的被访者)

注:①先备知识指已经存在的文献资料或理论、前人的研究、自己先前的研究结论等,是制作编码表的重要依据。②可能的观众指可能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的人。

二、资料的登录

使用样版的或编辑的组织类型时,都需要对文本进行登录,或者说编码。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熟悉文本。在开始登录以前,需要仔细阅读原始资料,熟悉文本内容。资料分析需要在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反复循环论证,熟悉文本可以对文本有全面的了解和整体把握,从而有助于准确理解局部片段。这在编辑的组织类型中尤为重要。

第二,确定思考单位。思考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段落、文本等,是登录时的最小单位。思考单位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但首次登录时一般要求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越详细越好,然后随着分析的深入逐步扩大分析范围。

第三,登录。登录时,可以将码号写在相应片段的页边空白处。在编辑的组织类型中,还需对所设立的码号进行命名,并将码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整理成编码表,以便查找。图表2是我们对专家访谈资料进行登录后的片段。

最后是资料的归类过程,即对登录后的资料采用“剪刀+糨糊”的方式将相同码号的片段剪

贴在一起,或者放入相应的档案袋中,建立档案袋系统,以便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档案袋系统也应编上号,以便查找。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码号进行命名时特别强调使用“本土概念”,尤其在第一轮开放式登录时。“本土概念”就是要求研究者尽量使用被访者自己的语言以保持资料的原汁原味,从而更加真切地表现他们的思想。

例如,我们访谈的一位专家在谈及“创造力”时特别强调“举一反三”能力。初看起来这似乎与“发散思维能力”相类似,但实际上,他所谓的“举一反三”是与“举一反一”、“举零反一千”相联系的概念,是针对中国学生而言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他反对“举一反一”,反对中国学生死记硬背、依样画葫芦,提倡创新、挑战传统;另一方面,他也反对“举零反一千”,反对现代年轻人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盲目挑战。他认为“举一反三”一定要有个“一”,即现成的知识基础。因此,“举一反三”的内涵远比“发散思维”丰富,于是我们在命名时就用了“举一反三”这一“本土概念”。

三、组织类型的使用

在实际处理访谈资料时,上述三种组织方式常常结合使用。William L. Miller和Benjamin F. Crabtree指出了组织类型的四种使用方式:

1、单一的类型:即使用单一的组织类型组织原始资料;

2、阶段的类型:随着时间的先后,在分析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组织类型;

3、流动的类型: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类型以动态的交互作用来回进行,且通常同时进行;

4、分层的类型:比较适合个案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如访谈逐字稿、田野观察笔记等)采用不同的组织类型。

我们的资料分析过程分阶段使用了这三种组织类型:由于访谈提纲是在前期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体现了前期工作的成果,因此我们首先根据访谈提纲设计出初步的编码表。如图表3左边部分所示,编码表的每一个主题(如19、20等)下面又有几个小主题(如19.1、19.2等)。我们先按照大主题将访谈资料分割成块,对那些不能归入某一主题的片段则归入其他项,或采用编辑的组织类型另行设码。

初次编码后,我们主要采用编辑的组织方式进行第二次登录。对每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逐字逐行地解读,除了根据编码表中的小主题登录外,还就资料中新浮现的概念、主题另行设码。最后,编码表不断得到调整,形成如图表3右边部分的形式。

经过两次编码,我们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归档,将各位专家关于同一主题的观点集在一起。接着我们采用融入/结晶化的方法,融入文本之中,寻找各个资料片段之间的关联。于是我们进入了下面要探讨的连结过程。

三、连结——意义的产生

当每一个码号的资料片段集合在一起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寻找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归类和浓缩,以得出精练的结论。研究者可以通过资料的比较和归纳,设定不同的类属,把相同属性的资料归入同一类别,同时考查这些类属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类属和码号的设定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分类系统中是码号的概念可能在另外一个系统中成为类属,而在某一分类系统中是类属的概念也可能在更大的分类系统中成为码号。

此外,如果先前的资料整理采用了样版的组织类型,那么归类就相对容易了,因为在进行样版的组织过程中已经按一定主题对资料进行了归类,而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每一类中资料片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类主题之间的关系。正如图表4所示,通过类属分析,概念、主题得到了逐步浓缩。

“连结”过程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直觉和灵感,因而常常难以表述。但在实际过程中,仍有一些具体的分析手段可以借鉴,主要有:

1、写备忘录

“备忘录”是一种记录(同时也是思考)研究者自己的发现、想法和初步结论的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思考。

例如,对于前面提到的“举一反三”概念,由于我们往往忽视其中的含义,与“发散思维”相混淆,因此笔者将自己对该“本土概念”的理解写成备忘录,附于总结报告的最后,以便课题组其他成员参阅。

2、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

写日记不仅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且可以利用记日记的机会有意识地反省自己当天的活动。而写总结和内容摘要的目的是对资料内容进行简化,以浓缩的方式呈现资料的精髓。

总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围绕某些主题进行,也可以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可以就一篇资料的内容进行汇总,也可以就分散在数篇资料中、但在内容上有相似性的资料进行汇编。

中调网认为,这些总结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而且还可以结合备忘录等其他手段。在我们的课题中,总结报告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分专家总结,即针对各位专家的访谈资料进行总结,由每一位访问员各自完成,并由课题组组长进行检查。这些总结一般按照访谈提纲的主题进行,有时还与备忘录结合在一起:针对专家的观点作适当评论,批注在旁边,或在总结报告的最后分析本次访谈的得失,提出下一步访谈的建议;第二部分为整合总结,即将所有的分专家总结报告整合起来,这主要由课题组组长完成,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修正。

3、画图表

图表是对线性文字资料进行的一种立体浓缩,可以通过三维直观的方式比较集中地、生动地展现资料中蕴涵的各种意义关系。通常使用的图表有矩阵图、曲线图、等级分类图、报表、网络图、认知图、模型、本地人分类图、决策模式、因果关系图等。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图表,从而使分析结果更简洁、直观。

在我们的研究中,就互联网与创造力之间复杂的关系绘制了图表,这将为以后建立数学模型提供有效的依据。

4、与外界交流

当研究者的分析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与善解人意、善于倾听的朋友交谈,往往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启迪。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阅读有关的研究文献,从中了解本领域内前人的分析方法,借鉴其研究的经验与教训。

四、回溯重组——效率与质量的权衡

对原始资料的处理通常从资料的组织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分析、通过连结产生意义。这样的程序能使我们在接触文本时保持阅读的开放性,防止因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无法准确理解原始资料的意义。

但是,访谈逐字稿的整理、资料的组织、连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研究者常常陷入这样的矛盾:既希望高效地处理原始资料,及早获得研究结论,提出下一步访谈的建议,又希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获得一个比较严谨的结论。在质量与效率之间研究者常常难以权衡。

中调网认为,恰当的使用“回溯觉察之重组”(reconstruction in re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尽管这不是主要的分析方法。简单地说,回溯觉察之重组就是研究者已经对资料有了自己的理解后,采取回溯的方式,回想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结论的,自己有哪些资料可以支撑这些结论。

我们在本课题的访谈资料分析中就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为及时得到每一次访谈的结论,为下一步访谈提出建议,我们在访谈结束后、资料整理出来以前,先进行初步总结。而且往往在

返回的途中及时回忆、思考,归纳出访谈过程中最引起访问员注意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回来后把这些要点写成总结,访谈提纲有时也常常成为总结时的参考,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分专家总结的来源。接着,待整理出逐字稿后,进行严格的登录、归类和深入的分析,并对第一次总结(跳跃式总结)的结果进行修正。在此过程中,中调网发现前后两次总结报告在对要点的把握上基本没有区别,只是在具体细节的表述或措辞上有所出入。

例如,中调网在一次访谈后,对于专家介绍的研究中三种控制变量的方式印象深刻,并认为它有一个重要的参考价值,试图将其列为总结报告的一个要点。但是当时只能回忆起三种方式的名字,以及适用于本课题的方式,而对每种方式的具体含义、特点只有模糊的印象。于是笔者在第二次总结时对这些具体细节进行了补充,使总结更为完整。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回溯重组的方法有以下两个优点:

(1)有助于提高访谈分析的效率。研究者在获得访谈逐字稿之前,以跳跃式总结的方式呈现相对可靠的初步分析报告,可以大大提高资料分析效率,对下一步访谈提出及时的建议。从而加速资料分析和收集的循环,避免陷入盲目收集资料的困境,提高访谈活动的整体效率。(2)有助于提高访谈分析的质量。访谈结束后,访问员对访谈过程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在回忆起被访者的语言时能自然联想起当时说话的情境,包括表情、语气等,这有助于对被访者语言的准确理解。同时,由于访谈过程本身就是访谈双方“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的过程,访问员在访谈的同时已经对对方进行了直接的解读,因此对信息的重要程度更加敏感,这使访谈结束后的总结更能把握重点。相反,如果在访谈结束后进行长时间的录音整理、登录等工作,不但使人筋疲力尽,无法及时分析、总结,又使访问员在时间的推移中淡忘访谈中的直接印象,影响对资料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跳跃式总结往往给后面的组织和连结工作带来先入为主的偏见,产生证实的倾向,从而影响阅读开放式性,不利于发现文本中新浮现的概念。

为此,中调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适当加以克服:一方面,在第一次总结以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实际情形也往往如此),这时对初步总结的结论可能已经淡忘了,对开放式阅读的影响会自然减小;另一方面,在第二次总结时,可以请课题组的其他人员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从而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并可进行交叉检验。

因此,研究者在使用回溯重组方法时,应注意扬长避短,从而真正地达到质量与效率的平衡。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求研究者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文本互动,同时需要细致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也离不开直觉与灵感的突现。因此,访谈的结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还需更为艰辛的努力

村级访谈材料

苗丰村村级访谈材料 一、村基本情况 苗丰村位于马力镇北部,距镇区5公里。本村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345户1949人,耕地面积1997亩,人均1.02亩。全村有党员33名,其中女党员2名。 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户145人,贫困发生率7.44%。2014年—2018年底新识别纳入3户21人。截止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7户66人,贫困发生率3.39%。2018年脱贫16户67人,截止2018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户1人,贫困发生率0.05%。 2018年底有低保户52户223人,其中一类低保1户1人,二类低保18户69人,三、四类低保33户153人,残疾人口26人,其中一级残疾4人,二级残疾11人。 2018年通过政府引导,扩大中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经济产业,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50亩以上,形成了全镇最大的蔬菜种植示范点,2019年将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以产业促脱贫。 截止目前全村有专业合作社3个,分别为苗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武山县苗丰村东辉药材专业合作社,武山县苗丰村福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个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42户。 全村三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村内主巷道全部硬化,动力电全覆盖,自来水全覆盖,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二、2013年-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 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户145人,贫困发生率7.44%。2014年新识别纳入1户5人(包跟茂),2015年新识别纳入1户6人(李二娃),2016年新识别纳入1户10人(苗永红)。截止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7户66人,贫困发生率3.39%。2018年脱贫16户67人,截止2018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户1人,贫困发生率0.05%。 三、脱贫攻坚帮扶举措及成效 经过近几年来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苗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日期:2006-04-24 点击: 作者:中调网来源:中调网~我要投稿!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 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定性研究访谈组织连结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 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 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 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访谈材料

访谈材料 一、被采访者:陈京台身份:下山村村委书记年龄: 53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书记,我想问一下30年来下山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 陈: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0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问:那您对30年来百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百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二、被采访者:陈凤娇身份:村民年龄:62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大妈,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很穷,吃穿都成问题。吃的是白米饭,配菜只有腌制的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冻得不行。可不像现在有什么棉衣棉裤之类的,那时候一条布裤就得挨过。豆腐干你倒可以想想,一顿饱餐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奢侈一两回,那时才吃的上鱼、鸡肉、鸭肉这些东西。回想起来,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吃饱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完整word版)公务员资料分析总结,推荐文档

资料分析 精算基础是理解知悉每一个问题的信息和问法。 列式子是直接舍入的抄(第一次就抄整数) 做题标记法: 提干注意1.2017年城镇消费品零售比农村消费品零售多多少倍? 2017年全国平均每位网民月均使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约为多少M(注意1024M=1G、平均、月均记得直接在试卷写上12) 一、陷阱 1.(时间):给2014年,求2013年;求增长率跨度两年;给1-7月,求7月;给年均,求月均 2.(单位):民航区别万吨和亿吨;人口增长单位区别百分号和千分号----结合现实生活 3.(概念):六大行业中,全国中的东、中、西 4.选项:问下面哪一年增长率最快? 先看选项(在对应的题目年份标注:用打勾、画圆圈...) 5. 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注意:产量后的单位的不同;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做题时标上升降图标;还有主题词的变化;注意时间段*(题目给出1-12个月,还有12月的,问1-11个月的)

陷阱:主题词、单位、时间,范围:“累计”问其中一个时间段、特殊表述 2012年末,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2012年末,0-14岁(不含15周岁)人口为22287人。问:2012年,中国1-14岁(不含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多少?() 利润(和我们数量关系不一样) 6.营业利润率= 营业收入 7.增长率:可正可负,且负的小于正的 8.变化幅度:直接比较增长率的绝对值。例如a增长率为-10%,为8%,则a的变化幅度大于b 9.增长(了)n倍=是原来的n+1倍、增长到n倍=原来的n倍。例子:2014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超过2012年的1.8倍(即为间隔增长率为80%) 10、比例:比重: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资料分析:利润率=利润÷收入 成数:几成=十分之几 翻番:翻n番=2的n次方 11.选项首位不同截取两位,首位不同截取三位。(结合具体选项) 12.增长率

人物访谈节目采访稿

“捕风者”陈显金 片头: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种追逐 饱含热情永不倦怠 事业中总有这样一种向往 大气磅礴改变未来 在所有的人生际遇中 善于“捕风”的人总能在起伏的情节中 捕获属于自己的隽秀与永恒 在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一个温商的闯荡故事 一段成长蜕变的难忘记忆 一路走来 他的脚下正是微风起舞绿色遍地 本期《商悟人生》带您走进“捕风者”陈显金的世界倾听他的声音 开场白:聆听成功之密,体味百态人生。欢迎走进《商悟人生》。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出生在美丽的江南却热爱辽阔的草原;他曾经是政府公务员却毅然弃政从商,如今他用智慧与勤劳不断的捕捉着风的力量。在他身上有股闯劲儿,他就是本期嘉宾内蒙古工大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显金先生。

陈总,您好! 1、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味的,您出生在文革初期,又成长在 一个军人家庭,童年对您来说有着哪些不一样的味道? (贫苦的童年记忆,看见邻居孩子捡粽子皮吃,想摆脱贫苦) 2、您是浙江温州人,我听说很多温州人从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外出 做生意,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考上重点大学的四人之一,县里敲锣打鼓祝贺以及3000元高额奖励) 3、在这一段充满掌声和荣耀的升学经历背后,您有着怎样的辛苦 付出? (学习刻苦等艰辛努力) 4、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间,从大学教师到国家公务员,再到商人, 经历这样的职场辗转之路,您的思路是什么? 解说一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企业界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弃政从商的人生转轨,陈显金由此走上温州人大都精通的商人之路,也正式开启了走南闯北的寻梦之旅,这一次的选择被他赋予了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5、投身商界的第一步为什么选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报喜鸟集团 呢?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本章内容要点】 ·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 ·资料的整理方法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概念 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完整性 (2)统一性 (3)合格性 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 (1)编码步骤 ·对回答进行分类; ·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 ·预编码 ·后编码 ·边缘编码 【预编码范例】 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 口1、文科 口2、外语 口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

口4、音乐、体育、美术口5、军事院校 口6、未决定(不知道)【边缘编码范例】 【登录卡范例】 【数据文件范例】

【编码簿范例(部分)】 【编码簿的主要项目】 1、问题号码 2、变量号码 3、项目名称 4、编码的内容说明 5、序列号 3、资料的登录 (1)个案登录 (2)总体登录 【个案登录卡片实例】

4、资料的汇总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概念 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真实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2、资料的分类 (1)有效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完备性原则 (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1)完整 (2)系统 (3)简明 (4)集中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篇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 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

性,浓缩性。 二.整理 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人物访谈提纲详细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人物访谈提纲 一、采访对象 1、高层领导:老板、创始人、公司总经理; 2、中层干部: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行政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3、基层市场人员:市场部工作人员、区域经理、销售代表等。 二、访谈内容 1、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 2、市场运作和品牌管理 3、渠道建设和营销执行 4、组织管理与营销支持 注:根据各部门情况进行选择性提问 (一)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 一、企业背景 1、公司成立的背景及原始动因? 2、公司股本构成及主要股东背景简介 3、公司目前可生产的产品种类、产品线、饱和产能等相关情况

4、公司现有品牌、品牌来源及演变说明? 5、自成立以来公司产品主销产品销量、销售额、全国及区域市场占有率、利润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 6、请您谈谈今年公司营销策略、市场投入、销售情况及与去年同期的比较 7、我们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什么?我们将来想要在中国家纺业内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8、请谈谈您对我们现有品牌名称、品牌标示、产品名称的感性认识。 9、要实现企业的目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们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二、战略思路 1、以公司组建初期规划看,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产业定位? 2、公司高层领导对所处行业的市场前景预估? 3、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 4、公司在产品、渠道、传播方面的基本策略提出及演变? 5、以公司目前的市场经验看来,“”主要面对(或锁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请简要陈述主要竞品的概况——企业背景、综合实力、产品概况、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模式、宣传与促销

手段、营销管理等。 6、您对本行业近期市场表现较为突出的其它同行企业的基本看法与评价? 三、企业内部管理 1、公司目前营销组织架构、营销体系人数、分工、薪资、绩效考评方法,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简介? 2、公司现行产品分销模式、分销渠道、主要行销区域等情况 3、公司主要经销商客户基本概况简介? 4、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有哪些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 (二)市场运作和品牌管理: 一、基本情况 1、您和您所在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是什么? 2、您和您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年、季、月?) 3、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怎样?您是如何达成这些工作目标的? 二、产品情况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 一、统计术语 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翻n番是变为原来的2n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 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 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 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 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细讲解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目录 1、历史分析法 2、全店框架分析法 3、价格带分析法 4、三维分析法 5、增长率分析法 6、销售预测方法 1、历史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 历史分析法指将与分析期间相对应的历史同期或上期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比,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共性查找目前问题并确定将来变化的趋势。 *同期比较法: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上期比较法:时段比较、日别对比、周间比较、 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历史分析法的指标 *指标名称: 销售数量、销售额、销售毛利、毛利率、贡献度、交叉比率、销售占比、客单价、客流量、经营品数动销率、无销售单品数、库存数量、库存金额、人效、坪效 *指标分类: 时间分类 ——时段、单日、周间、月度、季度、年度、任意 多个时段期间 性质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单品 图例 2框架分析法 又叫全店诊断分析法 销量排序后,如出现50/50、40/60等情况,就是什么都能卖一点但什么都不 好卖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对品类设置进行增加或删减,因为你的门店缺少 重点,缺少吸引顾客的东西。 如果达到10/90,也是品类出了问题。 如果是20/80或30/70、30/80,则需要改变的是商品的单品。 *单品ABC分析(PSI值的概念) 销售额权重(0.4)×单品销售额占类别比+销售数量权重(0.3) × 单品销售数量占类别比+毛利额权重(0.3)单品毛利额占类别比 *类别占比分析(大类、中类、小类) 类别销售额占比、类别毛利额占比、 类别库存数量占比、类别库存金额占比、

类别来客数占比、类别货架列占比 表格例 3价格带及销售二维分析法 首先对分析的商品按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 *指标类型:单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毛利额 *价格带曲线分布图 *价格带与销售对数图 价格带及销售数据表格 价格带分析法 4商品结构三维分析法 *一种分析商品结构是否健康、平衡的方法叫做三维分析图。在三维空间坐标上以X、Y、Z 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品类销售占有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每个坐标又分为高、低两段,这样就得到了8种可能的位置。 *如果卖场大多数商品处于1、2、3、4的位置上,就可以认为商品结构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以为任何一个商品的品类销售占比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随着其商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有一个由低到高又转低的过程,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商品同时达到最好的状态,即使达到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卖场要求的商品结构必然包括:目前虽不能获利但具有发展潜力以后将成为销售主力的新商品、目前已经达到高占有率、高成长率及高利润率的商品、目前虽保持较高利润率但成长率、占有率趋于下降的维持性商品,以及已经决定淘汰、逐步收缩的衰退型商品。 *指标值高低的分界可以用平均值或者计划值。 图例 5商品周期增长率分析法 就是将一段时期的销售增长率与时间增长率的比值来判断商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不同比值下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示) 如何利用商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营运(图示) 6销售预测方法[/hide] 1.jpg (67.5 KB) 1、历史分析法

领导访谈材料

领导访谈材料: 企业大学:培训战略化的必然趋势 当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给中国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模式后,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大学,同时,本土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也渐渐高涨,纷纷准备成立或已经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和商学院。究竟什么是企业大学,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大学在国内国际发展的状况如何,企业大学和传统的企业培训中心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 1、什么叫企业大学?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目前企业大学在国内发展的状况如何? 3、企业大学建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企业大学建立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5、企业大学的效果如何来评估? 6、 7、资料分享:(1p 铺个底) 8、 9、国外企业大学发展状况 10、“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就会产生30美元的产值。”这只是摩托罗拉公司一 个简单的经济帐。然而,创建于1980年,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在全球24个国家设有分校的摩托罗拉大学带给企业的凝聚力和品牌价值则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11、以摩托罗拉创建企业大学为标志,现代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在全球 迅速崛起,从制造业很快发展到技术咨询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业、运输业以及农业等各个行业,成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发达国家继续教育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它的数量从20 世纪80 年代时的400 所增加到现在的2,400 多所,仅在美国注册的企业大学就已超过了2000所,其数量仍在增长中。根据相关预测,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达到3700所。著名的《财富》杂志年度排行的世界500强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2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 ?考点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 ?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现期值/1+1/n)x1/n=现期值/n+1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 ?特殊题型:增长量比大小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1)大大则大:现期值大,增长率达,则增长量一定大; 2)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值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 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5倍关系,增长率是3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在刚才那个例子中就是现期值)增长量大。 (注意:口诀适用于增长率小于50%的题目) 3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 4 年均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次数(年份差) 5 年均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开根号下年份差次方 -1 (年均增长率约等于 (a/b-1)/n) 6 隔年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7 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x基期增长率 比重:A(部分)占B(整体)的比重 比重=部分/整体x100%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x(1+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x(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部分增长率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7章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资料的整理 调查资料的分析 第一节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 所谓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是对调查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统一性;简明性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1、资料的审核 2、资料的编码 3、资料的分组 4、资料的汇总 5、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二节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一、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 1、真实性:来源的客观性;本身的真实性 2、准确性:检查含糊不清、相互矛盾; 3、完整性:资料总体的完整性;每份调查资料的完整性 二、资料审核的方法 逻辑审核;计算审核 调查当天结束时,需要进行初步的整理,重点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资料的编码 将问卷或调查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 举例:山东农村养老状况与需求调查 四、资料的分类和汇总 1)对量化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1)分类标志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而定 (2)使用的间隔要使最常出现的答案在中间 (3)分类间隔多比分类间隔少好 (4)学会使用复合分类,在不知道要做何种分析时,应该使用复合分类 2)对定性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1) 在分类前,看是否有一定量的回答存在 (2) 使用的分类标准与其他的资料相适应,以利于比较 (3) 分类是简洁互斥的,每个回答只能放在一个间隔里 (4) 包容所有可能的回答。通常用“其他”来包括所有没有指出的答案选择

深度访谈参考资料(11.15)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深度访谈参考资料 一、深度访谈简介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固定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谈法,评估专家通常会采用追问的形式来掌握其需要了解的问题。访谈中评估专家常常根据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自评报告”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的薄弱环节,以学校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和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为被访谈对象,通过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 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学校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二、如何准备深度访谈 评估中,由于不同学校的问题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自然不同。一般而言,评估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一般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话题。有时评估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内容。 虽然评估专家访谈的问题不可预见,但是如有所准备还是可以比较好地回答专家的提问的。而被访谈者要能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需注意做好如下准备: (一)认真学习“评估新方案”以及“高教三十条”等文件,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尤其应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各观测点的基本要求要十分熟悉,并能理解其核心内容。 (二)掌握学院基本情况,特别是与办学条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及其相应的内容,例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在校生、图书册数等,尤其对与自己工作、学习相关的内容要相当熟悉。 (三)了解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 (四)应对自己所分管或承担的工作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相当熟悉。 (五)熟悉自己分管或从事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调研访谈材料

二、谈谈你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看法。 当前,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正在全面纵深推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做法,成为干部选拔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个别人选适岗性欠强等,困扰公开选拔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这使我认识到,公开选拔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对于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我有以下看法: 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引起社会关注是一件好事。选人用人,事关干部个人发展,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始终是热点、焦点。一次普通的公开选拔工作,因为涉及到“80后”等敏感字眼,一经在网上出现就引发了上万网友关注、热议,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有关注,就有参与、有支持、有批评、有监督,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更好地发扬民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的更好。 二是对网络信息要正确地、积极地对待,保持健康心态。通过网上搜索,看到一些如公开考选公告、考察公示、任前公示等信息,个人认为组织公开考选,主要是从干部长远结构方面考虑的,公开考选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最公开、公平、公正的,是一条年轻干部成长的“捷径”,但考出来的干部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干部还是要靠扎实的工作、突出的业绩来赢得进步的机会。

换句话说,考选出的干部不一定比其他干部优秀。没有考选机会或者考选失败的干部也不要气馁,大量的机会正在前面等着你,更不应该怨天尤人甚至造谣中伤,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行。 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组织部门任重道远。组织部门是党委选人用人的参谋部,责任重大。党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满意不满意,主要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网上对公开选拔工作之所以反响比较强烈,深层次的原因,是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高度关注。近年来,中组部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抓得很紧,从连续两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看,对干部任用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各级组织部门任重道远,尚需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力度加大,干部工作必将越来越公开透明,最终真正实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 三、你认为公开选拔的干部自身应注意到哪些问题?对用人单位和干部管理部门有哪些建议和要求? 公选干部自身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恃才傲物。公选作为一种干部选拔制度,毕竟只是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干部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走上领导岗位的。公选干部决不能从自己的书生意气出发,自认为高人一等,此为公选干部的最大忌。二是要搞好同正职的关系,协调好同级关系。关系好才能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