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分复习总结

刑分复习总结

刑分复习总结
刑分复习总结

刑分复习总结

题型:10个单选、1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论述题、2个案例分析

第二十章

刑法法律条文=罪状+法定刑

罪状的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

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选择的一罪

法定刑的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劫持航空器罪判死刑。“··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非法拘禁罪中的转化情节: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第二十一章

叛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时空条件特定: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逃往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

军人叛逃罪:主体是军人。犯叛逃罪而偷越国境、边境的,属于吸收犯,不实行数罪并罚。

间谍罪的客观方面的间谍行为具体包括三种法定形式:

(1)参加间谍组织

(2)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注意:构成该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明知是间谍组织。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服务对象是境外的非间谍性质的组织、机构、人员。(这是本罪与间谍罪的区别)仅仅从主观方面来看,如果行为人不明知,即使是境外的间谍组织,也不构成间谍罪,只能构成本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区别的要点为是否为境外实施犯罪行为。

情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处以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情节严重的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案例一某甲高级编辑,其向香港提供国家重要对台文件。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案例二驻华大使馆一案,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第二十二章

公共安全罪的特征:财产的重大性和生命、健康的不特定性。

特殊主体的犯罪: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主体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行为犯)和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结果犯,已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主体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而且必须是因枪支失控已造成严重后果。

危险犯既遂的标准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而不是是否已经造成现实的严重后

果。

本章中危险犯有很多,比如说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决水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如果行为已构成现实的严重后果,则属于基本犯的加重构成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与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等发生竞合时,择一重罪处罚。因为危害公共安全本身是重罪,所以一般选择本类罪。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只对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这三种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决水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在同一条款,但不是选择性罪名,应数罪并罚。

放火罪既遂的标准:独立燃烧说。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一个过失犯罪,而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个故意犯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五种大型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做扩大解释把大型拖拉机包括在内。

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择一重罪处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定最高刑是15年。

盗窃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最高刑有死刑。

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航空器包括民用、军用、海关、边防、消防、公安使用的航空器。

非法储存枪支弹药是指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的枪支、弹药、危险物质而为他人存放的行为。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法定最低刑是10年。其中爆炸物和危险物质是并列关系。

而在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中,危险物质包含爆炸物。

非法储存、持有、私藏枪支罪中:

非法储存是指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的枪支、弹药、爆炸物而为其存放的行为。

非法持有是指不具备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管理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

非法私藏是指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在依法配备、配置的条件消除后,违反规定,私自隐匿原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而拒不交出的行为。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1)以非法销售为目的,超过限额或者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配售枪支的;

(2)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重号、假号的枪支的;

(3)非法销售枪支或者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的。

在某一些厂矿、学校、单位内部开车肇事的一般不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交通肇事罪发生的时空范围要求是在公共交通运输活动中,那么如果与公共交通运输活动没有联系,则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能定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如果是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同时又有严重情形,即酒后驾车、吸食毒品后驾车的、无照驾驶的、严重超载的、明知机动车辆机件失灵、明知机动车辆配置不全、明知是报废的车辆而驾驶的以及肇事后逃逸的等等,有这些情况之一的,即使是造成一人以上重伤,也构成交通肇事罪。

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肇事的,均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构成。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注意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是一个例外。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要件包括:

A、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受伤当场未死。

B、行为人有逃逸行为,即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不履行救助责任和躲避事故责任。

C、逃逸行为延误救治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D、行为人至少有过失。

如果肇事者在肇事后逃逸之际又采取了积极地措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构成

新的罪名。

案例三

分析:

1、被告人李某应构成交通肇事罪。

2、被告人李某应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此时李某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4、此时对刘某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5、此时对李某应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本类罪单位犯罪较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满足以下俩点:(数额犯)

(1)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销售额)

(2)如果尚未销售,但货值达3倍(15万元)以上的,可定未遂。

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十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一条实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第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罚。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最高刑罚是死刑。

生产、销售假药罪已由危险犯变成行为犯,降低该罪的入罪门槛。

医疗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药而使用或者销售,以销售假药罪追究刑事责任。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等犯罪的共犯论处:

(一)提供资金、贷款、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的;

(二)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设备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的;(三)提供生产技术,或者提供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

(四)提供广告等宣传的。

生产销售劣药罪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指造成轻伤以上伤害,或者轻度残疾、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或者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情形。生产销售劣药罪是结果犯。

劣药包括(1)药品成分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就构成本罪的既遂。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属于危险犯。

法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实施本节之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如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构成要件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行为方式:

(1)瞒关(隐瞒不报的方式)

(2)绕关,从非海关关口进出

(3)闯关

(4)变相走私,也称后续走私。

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5)间接走私,包括直接收购和推定走私。

走私管制刀具、仿真枪支构成犯罪的,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不属于走私武器、弹药罪。

走私武器弹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最高刑为死刑。

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文物罪,仅指走私出境的行为,将这两类物品走私入境的,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定罪。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走私废物罪,仅指走私入境的行为,如走私出境,可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走私淫秽物品罪必须以牟利和传播为目的。

淫秽是一种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走私的是一般人所指的不能公开的黄色物品即可。

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与妨害公务罪并罚。

与此相反,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毒的,刑法规定不并罚。

经许可,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但偷逃应缴税额的,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

既未经许可,又偷逃应缴税额,同时构成走私废物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妨害公务罪的暴力仅限于轻微暴力,也就是没有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

如果使用暴力手段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死亡的,应当按照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走私假币罪中的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境外货币。伪造的货币,指依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颜色、面额和质地制造的假货币,包括伪造的人民币、香港币、澳门币、台湾币以及外国的货币。

走私假币罪的定义:运输、携带、邮寄伪造的货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注意间接走私行为。

虚报注册资本罪:行为只能发生在申请公司登记时。

抽逃出资罪:行为只能发生在公司成立后。

虚假破产罪,实行单罚制。仅仅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受贿罪的特例,特在主体上。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概念: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处罚。这是一种相对特别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牟取不正当利益

对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以“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为目的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客观方面必须是利用职务便利,特殊主体:不但是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而且必须是其中的董事、经理。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特殊主体: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

(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

(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按本罪定罪处罚。)

主体分为两类:(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故意犯罪

伪造货币罪:本罪对象是人民币(含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港元、澳门

元、新台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

客观方面:伪造货币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或者币量在200张(枚)以上的,构成本罪。

行为人制造货币的版样或者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按本罪处罚。

仿照真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非法制造假币,冒充真币的行为,是“伪造货币”。

对真货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移位、重印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真币形态、价值的行为,是“变造货币”。

同时采用伪造和变造手段,制造真伪拼凑货币的,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

注意: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使用假币,以出售、运输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使用假币与出售假币的区别:

使用假币是以假充真进行“等价”交换,行为人具有欺骗交易对方的意图。

出售假币则不具有欺骗购买假币一方的意图,“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是假币这一客观事实均无认识上的错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注意)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

有、运输,数量较大的(10-100张);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5-50张);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洗钱罪的概念: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式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行为方式,表现为下列各种行为之一即可:

1.提供资金帐户的;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贷款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都已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如果行为人为了利用金融票证进行诈骗活动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通常认定为牵连犯,择一重罪论处(原则上金融诈骗犯罪为重罪),而不数罪并罚。

诈骗罪的本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金融诈骗罪比较特殊,有5个犯罪(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既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单位构成,有3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则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贷款诈骗罪中,如果是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则可按合同诈骗罪处理。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犯罪主体不同,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信用卡诈骗罪:

(一)四种行为方式: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修正案(五)》增加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4.恶意透支的。

盗窃、抢劫信用卡(真实的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盗窃、抢劫罪,不定信用卡诈骗罪。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骗取出口退税罪和纳税罪的区别:骗回本人或本单位已缴纳的税款、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是逃税;

空手套白狼的、一毛不拔,自己根本没有交税,从国家骗税的构成本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废除最高刑死刑。

金融凭证诈骗罪:只能是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不包括冒用他人金融凭证以及使用作废的金融凭证。

冒用他人的金融凭证,使用作废的金融凭证:对人使用的定普通诈骗罪;对机器

使用的定盗窃罪。

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保险机构工作人员骗取本单位资金归自己所有的,构成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根据主犯的身份定性。

除以上之外的其他人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则定一般的诈骗罪。

逃税罪必须双条件具备:数额(5万元以上)加比例(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逃税罪中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本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限于轻伤,否则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处理。这一点同妨害公务罪一样。

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分别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假冒注册商标罪:一罪与数罪的问题。卖自己的商品定一罪。卖别人的商品定两罪。这一点同侵犯著作权罪。

合同诈骗罪,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注意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买卖、交易、服务为幌子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悬殊的钱物的,以抢劫罪定罪处刑。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特殊主体。

第二十四章

本章只有强迫职工劳动罪和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对本章罪应详细分析其犯罪构成。

行为人误将尸体当作活人杀害的,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转化犯集锦: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抢劫致人死亡、强奸致人死亡、劫持航空器致人死亡、绑架致人死亡中的故意杀人情节被吸收,不再单独论罪。

为了灭口、逃避侦查等原因杀人灭口的应数罪并罚。

绑架罪比较特别,绑架并杀害人质的,仍只定绑架罪。

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逼迫、诱骗、教唆或帮助他人自杀的,一律按照故意杀人罪论处。

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主要有:当场基于义愤的杀人、因长期受被害人迫害的杀人、基于被害人请求的杀人、以及“大义灭亲”的杀人等。

如果行为人主观内容是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即间接故意的罪过,则定罪取决于结果。

强奸罪: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发生非法的性关系。

“强行”是强奸罪的手段特征,具体体现为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违背妇女意志、致使被害妇女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状态之一的,也属于强奸罪的强行手段。

主体:已满14周岁以上的男子。

奸淫有女的行为:只能是未满14周岁的幼女,不论该幼女是否同意,即不以“违

背其意志”为要件。

强奸罪是行为犯。

强奸罪被包容的情况:拐卖妇女罪中强奸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一罪论处。

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

绑架罪是目的犯,其目的是勒索财物以及实现其他非法利益。

绑架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如果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绑架过程中,又杀害、伤害被绑架人的,则应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负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绑架过程中,强奸被绑架的妇女,应数罪并罚。

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构成非法拘禁罪。

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

如果以出卖为目的的,对婴幼儿只需采取偷盗的方式即可构成拐卖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又出卖的,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法定加重情节:

(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2)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3)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4)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6)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7)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依照相关罪名数罪并罚。如与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等数罪并罚。

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及虐待被监管人罪行的转化问题:

如果导致被害人伤残、死亡的或导致被监管人伤残、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非法搜查罪和非法侵入住宅罪:这里“搜查”的对象仅限于人身和住宅,非法搜查车辆、办公室等非供人居住的场所,不构成本罪。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

①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②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③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侮辱罪、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所谓的“亲告罪”。当情节严重时,不受告诉才处理的限制。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一个关键点:邮政工作人员从中窃取财物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也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如果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受“告诉才处理”的限制。

干涉婚姻自由,既包括他人结婚的自由,也包括他人离婚的自由。

重婚罪的概念:关于重婚罪,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重婚行为的几种类型:(1)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构成重婚罪。

(2)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构成重婚罪。

(3)两个事实婚的重婚。不构成重婚罪。

(4)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不构成重婚罪。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构成重婚罪。

虐待罪:犯罪对象特定,即是与行为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对非家庭成员的虐待行为,不构成本罪,

虐待行为的两个基本特点:(1)残酷性(2)经常性,往往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甚至导致死亡。

虐待罪也属于“亲告罪”,但因虐待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情形时,不受此限制。遗弃罪的对象是具有法定抚养或赡养义务而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不管是否为同一家庭的生活成员。

拐骗儿童罪:主观上有为自己或他人收养的意图,犯罪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偷盗婴幼儿”行为的三种犯罪鉴定:

⑴如果是出于出卖的目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⑵如果是出于勒索财物或者作为人质以满足其不法要求,则构成绑架罪。

⑶如果不是出于上述目的,而是为了收养、奴役、使唤等目的,则构成拐骗儿童罪。

第二十五章

抢劫罪的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14岁以上的自然人。

抢劫罪中的八种法定加重情节:

?1)入户抢劫的

不包括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商店等,这一些地方不是供人生活起居的场所。

转化犯问题: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在户内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将小型出租车和机关单位内部的班车排除在外。

?3)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

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交通工具(运钞车除外)、办公用品之类的物资并不属于“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之外的从事货币资金融通和信用的机构,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较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一般认为,“冒充军警人员”是指冒充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警察、司法警察等身份,包括有此种军警人员身份的冒充另一种军警人员身份,如士兵冒充警察。

?7)持枪抢劫的:含向被害人显示这一种情形。

这里指的是持真枪,如果持的是假枪,不属于加重的抢劫,它只是属于普通的抢劫。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劫罪中暴力所打击的对象:一般是被害人本人。如果当其面暴力打击其利害关系人,也以抢劫罪论。

关于抢劫中胁迫方式(即精神强制)的两个特点:(1)暴力性,即必须以要对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杀害、伤害等)相恐吓、以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为基本内容。(2)当场性,即胁迫的目的是为了当场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抢劫罪的“其他方法”:典型的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等。

转化型的抢劫罪(准抢劫罪)的认定:指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聚众“打砸抢”、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对首要分子,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即使毁坏财物不能占有的,也定抢劫罪。

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论处。需要注意,这里不需要对被害人显示出凶器或者实际使用凶器为必要。

关于抢劫罪的既遂问题:一般情况下以行为人是否实际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

对于具有刑法典第263条规定的八种法定加重情节之一的抢劫罪,属于结果加

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法理——基础阶段——补充笔记 备注1:(XX)表示在书本的位置备注2:空白地方授课时手写备注3:最后两题我印好 一、法学三大流派(书上无) 法与道德→分离——实证主义→权威性——分析实证主义 →社会实效——社会法 →历史——历史法(法和语言风俗建筑一样都 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民族历史中自发形成,起源于人们的习惯) A柏拉图理念中的法才是本质上的法律,其他的法律都必须与理念的自然法保持一致 B托马斯把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由人之物理的和心里的特性组成)、神法(圣经)、人 法(一种不正义的、理性的而且与自然法相矛盾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 C洛克则把它说成是“和平、自由、平等”和个人拥有自己财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天 生地享有自由、平等和对财产的占有等“自然权利”,“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不存 在从属或受制关系 D德国法学家耶林认为:保护个人自由并不是法律的唯一目的,法律的目的是在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之间 行程的一种平衡。 E边沁和耶林的学说中,就已经隐含有法律实质上是国家的命令或规范性声明这种分析实证主义观点。 F英国的奥斯丁是分析法学派的奠基人,实在法最为本质的特征乃是它的强制性或命令性。并非每一种命 令都是法律,只有一般性的命令——强制某个人或某些人必须为某类行为或不为某类行为——才具有法律 的性质。 G德国法学家科勒指出:法乃是通过确使现存价值得到保护并使新的H价值得到增进而在人类文化生活的 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奥地利思想家埃利希认为,“现在以及别的任何时候,法律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律科学和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 二、概念区分(整本书) 1.法学——知识体系法律科目——学科 2.法学体系=法学分科体系——各个分支学科的构成法学理论体系——理论观 点思想和学说体系法学课程体系——课程设计 A一个国家的法学体系大致统一,可以并存不同法学理论体系 B法学课程体系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分支学科(法学体系的核心是给分支学科的划

2017司考刑诉81个核心知识点汇总

2017年司考刑诉81个知识点 1.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庭前审查处理结果: 管辖错、人不在,无新证,再起诉,15条2到6 1)属于亲告罪,应退回检院并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 2)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检院; 3)需要补充材料的,通知检院3日补送; 4)符合15条法定不诉条件的(时特告死),裁定终止审理或退回检院;5)裁定准许撤回起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检院。 2.公诉一审期限:2+1+3+X 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以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附民的案件以及交集流广的案件,经上一级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特殊情况,报最高院批准。 3.A.自诉案件审限: 1)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公诉一审期限; 2)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6个月以宣判。 B.侦查羁押仅2月,上一级批准延1月。交流广集,重大复杂,省检决定,再延2月。2+1+2+2(10年以上,省检决定) C.二审期限:2+2+X (2个月审结,死附交集流广重大复杂省级法院批延长2月。) 4.决定延期审理的情形:新证补侦和回避,跑了病了要中止,时特告死要终止(结束)。

5.中止审理情形:疾病脱逃不可抗拒 例外:鉴定人不能抗拒原因未到,延期 6.公诉和解:民间纠纷四五3,7年以下过失犯,5年故意渎职难。 刑法分则四五章,3年以下有期徒刑,5年以故意犯罪的,渎职犯罪不适用。 犯罪记录封存:不满18就犯罪,5年以下给机会。 对不起诉决定,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对附条件不起诉,需要等起诉期满后如果不起诉,再封存记录。 7.审判期间现新罪,建议补充或变更。 简易程序可简化,讯问发问可简省。 8.管缓假外(监外执行),社区矫正。3月以下,看守代执。 9.管3拘1有35,数罪最高25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超1年,有期总和刑期超过35年的,数罪并罚不能超25年) 10.违法侦查的救济(二级申控): 不放人,不退钱,乱扣乱用不解除 11.拘传:公检法都能定,且都能执行 取保和监居:公检法都能定,只能公安执行 (刑事)拘留:公检可决定,法不行,公安执行 逮捕:检法可决定,公不行,公安执行 12.指定居所监居条件:没有家,国恐特,碍侦查,经批准。 指定居所监居24小时通知,仅无法通知例外。 会见通信:会见最难国恐特,侦查机关先许可。

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6、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7、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9、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刑诉主要法定期间归纳总结

1、强制措施期间: A、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C、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D、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 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E、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F、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 G、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H、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不需要逮捕的, 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2、侦查羁押期间: A、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B、下列案件在前款规定的3个月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C、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前款规定的5个月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D、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E、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F、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

刑诉知识点总结之刑事证据

刑诉知识点总结之刑事证据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1.下列哪一证据规则属于调整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2017年卷二第26题—单选) A.传闻证据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关联性规则 D.意见证据规则 【答案】C 【解析】从内容来看,证据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调整证据能力的证据规则,如传闻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证据规则等。一种是调整证明力的证据规则,包括关联性规则、补强证据规则等。 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也就是证据对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本身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格,即允许证据在诉讼中使用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刑事证据规则是指在证据制度中,控辩双方收集和出示证据,法庭采纳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传闻证据规则,也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即法律排除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的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如无法定理由,任何人在庭审期间以外及庭审准备期间以外的陈述,不得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陈述自己亲

身感受和经历的事实,而不得陈述对该事实的意见或结论。传闻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意见证据规则都是排除某一类材料作为证据的资格,调整的都是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关联性规则,一方面是指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另一方面,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也属于关联性规则的内容。一般来说,如果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紧密,则该证据的证明力较强,在诉讼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大。《高法解释》第104条第2款规定:“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因此我国的关联性规则首先从是否具有关联性的角度调整了证据的证据能力,同时也从关联程度大小的角度调整了证据的证明力。因此C选项正确。 2.甲涉嫌利用木马程序盗取Q币并转卖他人,公安机关搜查其住处时,发现一个U盘内存储了用于盗取账号密码的木马程序。关于该U盘的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卷二第69题—多选) A.应扣押U盘并制作笔录 B.检查U盘内的电子数据时,应将U盘拆分过程进行录像 C.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对U盘内提取的木马程序,应附有该木马程序如何盗取账号密码的说明 D.如U盘未予封存,且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U盘内提取的木马程序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答案】ABCD 【解析】《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第1款规定:“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能够扣押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当扣押、封存原始存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刑诉知识点

刑事诉讼法 1.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有哪个机关负责? 公安机关 2.制定刑诉法的法律根据是什么? 宪法 3.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刑诉法规定实行什么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4.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案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外交途径 5.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几种? 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6.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哪些人到场?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7.依照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分为哪两类? 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8.什么是立案管辖? 就是公、检、法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9。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由哪个机关立案管辖? 国家安全机关 10.立案的条件是什么?

一是有犯罪事实;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11.什么是自首?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12.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13.任何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都必须经过哪个阶段? 立案 14.什么是侦查 就是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15.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多少人? 两人 16侦查人员在什么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被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17.对妇女身体的检查应当有哪些人进行? 女工作人员或医师进行 18.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时,经谁的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公安局长 19.在进行侦查实验时,要禁止什么行为? 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20.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什么?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1、法的外延:(1)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3)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不成文法);(4)其她执行国 法职能的法(教会法)。 法的特征:(1)法就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即法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勿为与应为三种);(2)法就是由国家制定(即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或认可(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她社会规范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包括明示与默示两种)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就是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 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5)法就是有严格的程 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1)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可为模式);(2)人们不得怎样行为(勿为模式);(3)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应为模式)。 3、判决书、公证书、委任书、结婚证书等就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书,不具有普遍的效力,而仅对特定的人有效。 4、法的认可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2)默示认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 5、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而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6、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2)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与教育作用。指引作用又分为确定的指引与有选择的指引。预测分为对如何行为的预测与对行为后果的预测。法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两方面:维护阶级统治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7、法的作用的有限性:(1)法只就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2)法作用的范围不就是无限的;(3)法自身特点产生的有限性(它就是规范不就是规律总体现着人的意志;它就是概括性的规范;它具有稳定性与保守性;其作用的实际发挥还有赖于物质与

最新刑诉期间总结表

辩护与代理 ▲委托辩护人的时间: ?公诉案件——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辩护人; ?自诉案件——随时可以委托辩护人。 ▲公检法告知辩护权的时间: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辩护权的行使时间: ?辩护人提供帮助——侦查期间可以行使 ?辩护人的阅卷权——自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 ?辩护人的会见权——侦查阶段可以会见,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 ?辩护人核实证据——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时间 ?公诉案件——自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委托代理人(区别辩护人); ?自诉案件——随时可以委托代理人。 强制措施的期间 ▲传唤、拘传: ?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两次拘传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同一阶段连续计算,不同阶段重新计算) ?被取保候审的人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应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指定居所监视的,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1日折抵刑期1日; ?指定居所监视的,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2日折抵刑期1日。 ?指定居所监视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刑诉知识点

刑诉知识点口诀: 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告它时,轻赦死(其中“告”:侮辱诽谤加虐待,暴力干涉加侵占) 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形式案件:贪贿渎职人民权,其它职权需省检。(其中:人民权”: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报复陷害、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破坏选举) 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亲告罪、公兼自(轻伤、重婚、遗弃、四五章判三以下)被害人一定要有证据、公转自(公检不做主,直接找法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公检不做主 中级法院直接管辖的刑事案件:国恐无死没(“死”:死刑和死缓)可以申请回避的人:辩诉当法 回避使用对象:审检侦,书鉴翻 辩护律师的的诉讼权利:阅调会通(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会见通信权) 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人:检亲法害 技术侦查使用范围:国恐黑毒侵人权,贪污贿赂人保全 审判原则:审理不断,人员不换(审理一定要一气呵成,不定案不罢休) 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事实清、证据足,同意简易和认罪

不得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盲聋哑,精神病;不认罪来又异议;辩无罪,影响大 监外执行对象:有病不理,孕婴妇女(无期徒刑的监外执行:怀孕、育婴) 减刑假释公开审理范围:重大立功报减刑,一般规定不得行,公示期间有异议,职务黑金要开庭 附条件不起诉的范围:四五六章未成年,一年起诉好表现,听取三方的意见(考验期:6月—12月) 当事人可以和解的公诉案件:民间纠纷四五三,七年以下过失犯,五年故意渎职难 没收程序适用范围:贪恐重大逃一载,死亡没收不义财 强制医疗程序适用范围:暴力危害公民权,鉴定有病仍危险 刑法分则: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金融诈骗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等)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司考宪法重点知识点

宪法记忆重点 全国人大会议的临时召集: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2、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的预备会议: 召集人和主持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每一届的第一次预备会议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 会议目的:1、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2、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它事项的决定。 全国人大会议:召集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人――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时间――本届选举完成后的 两个月内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人员: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 经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的人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其它组成人员(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经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行政区域的建制和区域化分: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由全国人大批准,区域划分由国务院批准;2、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 3、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 宪法的修改: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2、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它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和法律案由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紧急状态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消、合并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最新刑诉复习总结

刑诉复习总结

刑事诉讼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2.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 的目标,是立法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基于对刑事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 3.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司法机关以外的所有依法参加刑事诉讼活动并且享有一 定权力和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8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4.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执行控诉职能或辩护职能,并且与案件结局具有 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根据我国刑法第82条第2项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有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5.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 限划分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案例分析) 6.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 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的,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 迹。 8.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 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9.鉴定结论: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 具有这方面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进行鉴定后所作的书面结论。 10.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 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的强制方法。 11.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剥夺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进行审查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方法。其严厉性变现为强行剥夺人身自由,羁押审查。 12.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 自首等方面的材料,依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以判明是否确有犯罪事实存在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3.侦查实验:是指侦查人员为了确定和判明与案件有关的某些事实或行为 在某种情况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而按照原有条件实验性的重演该行为的一种侦查活动。 14.通缉:是指公安机关以发布通缉令的方式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 人,通报缉拿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 15.侦查终结:是指侦查机关对于其立案侦查的案件,经过一系列的侦查活

刑事诉讼考点笔记整理

一、概述 1.审判组织(考选择) 审判组织,指法院审判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 独任庭,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案件的审判组织。(简易程序、三年以下) 合议庭,由审判人员数人根据合议原则建立的审判组织,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合议庭是一般,独任是例外)人数:单数。表决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人员:(1)审判长:主持和组织合议庭的活动并指挥法庭审判的进行。 (2)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享有同等权利,但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为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该原则的内容之一就是法庭成员不可更换。对于法庭成员因故不能继续审理的,应当由始终在场的候补法官、候补陪审员替换之。如果没有足够的法官、陪审员可以替换,则应重新审判。 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是由其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想基层人民法院推荐,非从成年公民中随机选审判委员会 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 职能: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处理其它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会议,发表意见,但不参加表决。 审理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议庭成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对法律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二)因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三)因新的证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四)因法律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五)因裁判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六)其他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二、基本原则 1.无罪推定 (1)含义任何被怀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控告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推定其无罪。 与无罪推定理念相关的制度内容—— (1)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2)控方举证、证明标准高(3)一审疑罪从无 2.刑诉#15;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诉讼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受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管辖 1.立案管辖(选择题,和其他知识点结合) (1)公安机关立案受理的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刑事案件一般由公安机关立案受理。(2)检察机关立案受理的案件:(1)贪污贿赂案件。→检察院下辖反贪局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下辖反渎职侵权局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

最强考试整理——法理学知识点

立法的概念: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立法的特征:(一)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二)立法是根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三)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四)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五)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多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构成要素:一是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的归属,性质,种类,构成,范围,限制,各种立法权之间的关系,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立法权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运行原则,运行过程,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三是立法权的载体体系和制度。主要包括行使立法权的立法主体或机构的设置,组织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一)中国的立法权不是由一个机关行使的,因为不是单一的立法体制。(二)中国的立法权由两个以上的机关行使,是指中国存在多种立法权,行政法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等,他们分别由不同机关行使,而不是同一个立法权由几个机关行使,因而不是复合立法体制。其三,中国的立法体制不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因而也不是制衡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立法过程:(一)立法准备:一般是指在提出法案前进行的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条件或奠定基础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宏观上进行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范,形成立法创议,作出立法决策。中观上包括:确定立法目标,目的和指导思想,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微观上包括:确定立法意图,拟出法案提纲,起草法案草稿,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等。(二)由法案到立法。主要内容包括:意识提出法案,二是审议法案,三是表决法案,四是公布法案。(三)立法完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立法程序:是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法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一)提出提案:提案应遵循的法定程序是,第一,应就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的事项提案,应提出属于接受法案的主体的职权范围内的法案。第二,应向自己能够提案的机关提案。第三,应符合法定人数才能提案。第四,应采取一定方式,向一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提案。(二)审议法案。审议法案就是在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由有权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的活动。(三)表决和通过法案。(四)公布法 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一)1.人民利益至上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3.少数利益保护原则4.利益最大化原则5.利益配置公平原则(二)权利本位原则(三)权利制约原则(四)合宪原则(五)实事求是原则(六)民主立法原则(七)适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八)原则性灵活性的结合的原则(九)稳定性与适时变动性相结合原则 守法的概念: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守法的构成要素:1.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我国守法主体分为以下几类:(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的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3.守法内容。(1)履行法律义务(2)行使法律权利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一)守法是法的要求(二)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三)守法是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四)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五)守法是出于心理是上的惯性(六)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守法的主观条件:是指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通常人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 守法的客观条件: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的的社会环境,如法制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国际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守法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执法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法律的活动。 执法的特征: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2.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的活动具有单方性4.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5.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执法体系:根据法律的规定,执法体系是由行政机关的执法,根据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以及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三类构成。行政机关的执法:1.政府的执法2.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1.一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执法2.企事业组织的执法3.基层民众自治组织的执法。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条件是(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执法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包括:1.执法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可超越法律而为。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2.执法的内容要合法。执法必须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没有法律规定,执法主体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合义务的决定。3.执法程序必须合法。执法主体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必须按照各自不同的执法内容来决定所使用的程序,不能任意简化,改变,调换,省略程序。4.执法主体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相统一。(二)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特别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客观,适度,合乎理性。(三)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 司法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征:(一)专属性,我国司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二)程序性。我国现行司法的种类分为三类,刑事司法,民事司法,行政司法。因此有三大法定诉讼程序,即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三)专业性(四)权威性(五)结果合法性。

2017年司考考前三分钟之刑诉口诀(向高甲总结)

2017年司考刑诉通关口诀之向 高甲总结 1. 显著轻、过时效、特赦、告诉和死掉 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掉的; 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 有异议、有影响、有必要 证人出庭的条件: ①对证人证言有异议; ②该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 ③法院认为有必要。 3. 有病太远在国外 证人出庭的例外: ①身患重病或行动不便; ②远离开庭地点且交通极为不便的; ③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的; ④有其他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4. 有异议、有必要 鉴定人应当出庭的条件:①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法庭通知证人、 鉴定人出庭作证;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 5. 贪污贿赂和渎职、职权人民和其他 检察自侦案件的范围: ①贪污贿赂案件(仅指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罪)。 ②渎职案件(刑法第九章渎职罪)。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七种:a.非法拘禁案;b.非法 搜查案; c.破坏选举案;d.暴力取证案;e.虐待被监管人案;f.报复陷害案;g.刑讯逼供案)。 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的。6. 亲告、轻微、公转自 法院自诉案件: ①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诽、暴、虐、侵; ②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⑴故意伤害案(轻伤);⑵重婚案;⑶遗弃案;⑷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 ⑸妨害通信自由案;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⑺侵犯知识产权案(严 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⑻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对被告人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③公诉转自诉案件: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对被告人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且 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7. 侮诽暴虐侵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亲告罪): ①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 ③虐待案(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 ④侵占案(绝对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8. 该谁给谁,再看主罪 公安检察院交叉: 该谁给谁:涉及到对方管辖的案件时,将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移送给对方。 主罪原则:主罪属于该机关,则由该侦查机关主侦查,另一侦查机关予以配合。 9. 危恐无死没 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①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②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③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10. 上可审下、下不可审上、就高不就低 上下级法院的关系:①上级法院必要时,可以审判下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②应当由上级法院管辖的,不 能再指定下级法院管辖;③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案件,只要一人或一罪属于上级法院管辖,全案由上级法 院管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