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二、单选题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14.寻租是指:

(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C.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公平分配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三、多选题

1.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

A.自由竞争

B.完备的信息

C.存在外部效应

D.政府干预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公共产品

D.社会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波动

3.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 )

A.路灯照明

B.煤汽管道泄漏

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

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

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

( )

A.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

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

( )

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

B.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用

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

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产品

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

( )

A.官员受贿

B.决策失误

C.以权谋私

D.办事效率低

E.权钱交易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

( )

A.提供公共产品

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

C.弥补市场缺陷

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

E.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 )

A.公共性

B.国有性

C.强制性

D.非直接偿还性

E.阶级性

10.财政的职能有:

( )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稳定发展

D.效率最大化

E.增加财政收入

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

(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E.完全竞争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对)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错)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错)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 )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 )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

财政措施是: ( )

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 )

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 )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 )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 )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边际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 )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C.混合物品

D.剩余物品

E.计划物品

2.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

( )

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提供)

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

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

3.对国有企业改革,可供选择的合理模式有:

( )

A.完全采用市场化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对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用国有国营模式

C.对垄断性国有企业,采用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模式

D.对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采用公司制模式

E.对小型国有企业,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模式

4.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

( )

A.成本-效益选择法

B.最低费用法

C.公共定价法

D.量本利分析法

E.成本比价法

5.公共定价法包括:

(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边际成本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E.投资分配定价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

A.瓦格纳

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

三、多选题

1.按财政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 )

A.经济建设费

B.社会文教费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其他支出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3.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 ( )

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购买支出

E.转移支出

5.从不同角度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有:

( )

A.瓦格纳法则

B.皮科克的"替代效应"

C.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D.拉弗曲线

E.相机决择

6.影响财政收支规模变动的因素有: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体制

C.政治稳定与否

D.人口状况

E.自然地理条件

四、判断题

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

(错)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 对)

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 (错)

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

(错)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 错( )

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

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教育需求是:

( )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

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 )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D.乘数作用

8.加速原理是指:

()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 )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

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

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

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

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不变

D.与GDP增长相一致

11.财政投融资属于:

( )

A.商业性投融资

B.风险性投融资

C.政策性投融资

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 )

A.高科技产业

B.基础产业

C.农业

D.增加银行资本金

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 )

A价格波动大 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

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

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

三、多项选择题

3.文教科卫支出属于:

( )

A.投资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E.生产性支出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国防支出

E.外交支出

5.研究和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是:

( )

A.投资规模要适度

B.投资时机要适当

C.投资结构要合理

D.投资观念要更新

E.要讲求投资效益

6.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有:

( )

A.投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

B.广泛介入竞争性行业

C.财力雄厚,可投向于大型长期项目

D.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E.投资方式为按计划无偿调拔

7.狭义的基础设施包括:

( )

A.交通运输设施

B.供电供水设施

C.通讯设施

D.港口,桥梁

E.科教卫生设施

8.狭义上的基础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 )

A.交通运输业

B.电力,能源工业

C.通讯产业

D.石油,钢材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E.科教卫生事业

9.财政投融资的特征有:

( )

A.属于风险投资,追求高盈利高风险

B.完全不追求盈利,只执行国家政策

C.既按照商业银行模式运作,又不完全以追求盈利为目标

D.使用范围主要是为基础产业融资

E.资金来源渠道比商业性融资广泛

四、判断题

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 (错)

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 (错)

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 对)

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 (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 (错)

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可以增加供给。(对)

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 (对)

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

(对)

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更好满足公共需要.(错)

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 (错)

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对)

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v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

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 )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 )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11税收支出是指:

( )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 )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三、多项选择题

1.转移性支出包括:

( )

A.固定资产投资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捐赠支出

2.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财产保险

D.灾民救济

E.财政补贴

3.财政补贴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 )

A.物价补贴

B.企业经营亏损补贴

C.政策性企业亏损补贴

D.财政贴息

E.社会福利与救济

4.不在"财政补贴"统计科目中列示的,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有: ( )

A.企业亏损补贴

B.财政贴息

C.税前还贷

D.税收支出

E.价格补贴

5.下列表述符合"税收支出"含义的有:

( )

A.税收支出是将税收取得的收入用于特殊项目的支出

B.税收支出是特殊的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

D.税收支出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困难企业和居民的补助

E.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

6.税收支出的形式有:

( )

A.减免

B.退税

C.抵免

D.投资

E.加速折旧

四、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

( )

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 ( )

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

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 )

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 ( )

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 ( )

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 ( )

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 )

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 ( )

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单项选择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 )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

三.多项选择

1.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

( )

A.税收收入

B.国债收入

C.企业收入

D.规费收入

E.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2.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断下降的基本表现有:

( )

A财政收入总额逐年下降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D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

E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

( )

A.经济发展水平

B.技术水平

C.价格水平

D.分配制度和政策

E.经济体制

4.下列能正确反映价格变动与财政收入相互关系的表述有: ( )

A.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使名义财政收入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也增加

B.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减少

C.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增加

D.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减少

E.价格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5.从财政收入的形式上划分,我国财政收入来自于:

( )

A.税收

B.企业收入

C.国债

D.其他收入

E.股分制企业收入

6.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分别来自于: (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股份制经济

7.从经济部门构成上看,我国财政收入分别来自于:

(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E.信息产业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 ( )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

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 )

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 ( )

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 )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

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 )

第七章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2.税收客体是指: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

)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 )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 )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三.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特征是: (

)

A.强制性

B.公平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简便性

2.税率的表现形式有: (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E.超额累退税率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 (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E.共享税

4.衡量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有: (

)

A.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C.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企业所得税占企业实现利润的比重

E.企业纳税额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5.拉弗曲线说明的经济含义包括: (

)

A.高税率会有效增加财政收入

B.高税率会损害经济发展

C.高税率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D.高税率取得的税收可能与低税率取得的税收相等

E.低税率是税制设计的最佳选择

6.下列情况下,哪些更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

A.对商品征收的交易税

B.对收益征收的所得税

C.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商品

D.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商品

E.竞争性大于垄断性的商品

7.税收转嫁的方式有: (

)

A.顺转

B.逆转

C.中转

D.混转

E.周转

8.政府征税给纳税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效应有: (

)

A.收入效应

B.支出效应

C.挤出效应

D.替代效应

E.紧缩效应

四.判断题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

(对)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

(对)

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 (错)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错)

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

(错)

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

(对)

第八章税收制度

二.单项选择

1.税收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 )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

)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D.C+M部分

4.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5.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 )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D.级差收入

6.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7.农业税属于:

( )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类型是:

(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9.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10.遗产税的首要功能是:

( )

A.防止贫富分化

B.防止不劳而获

C.增加财政收入

D.鼓励慈善捐助

三.多项选择

1.属于商品税的具体税种有:

(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财产税

2.收益税的主要税种有:

( )

A.企业所得税

B.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E.农业税

3.我国实行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 )

A增值税 B.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4增值税的类型有:

( )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积累型

E.累进型

5.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曾出现过:

( )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D.扣额法

E.扣税法

四.判断题

1.税收活动是与人类活动同时产生的.

( )

2.税收的主体是企业.

( )

3.生产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抑制投资.( )

第九章国债和国债管理

二.单选题

1.国债最早产生于:

(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3.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 )

A.国库券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 )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余

D.压缩财政支出

5.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6.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 )

A.国债的负担能力

B.国债的偿还能力

C.新增国债的限度

D.国债余额状态

7.国债发行作为国债运行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 (

)

A.发行时间的选择

B.应债主体的选择

C.发行方式的选择

D.发行规模的选择

8.在国债发行方式中,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9.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 )

A.偿还成本低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10对国债认购者较为有利的付息方式是:

( )

A.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B.期限一半时支付一次,到期全部付清

C.每年支付一次利息

D.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1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 )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12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影响国债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13.我国的国债利率主要以( )为基础来制定: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政府的信誉水平

14.与其他金融资产利率相比,国债利率应该:

( )

A.等于市场利率

B.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其他证券利率

C.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低于股票收益率

D.低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公司债利率

15.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 ( )

A.国债发行

B.国债流通

C.国债期货

D.国债回购

三.多选题

1.国债属于:

( )

A.财政范畴

B.税收范畴

C.信用范畴

D.财务范畴

E.流通范畴

2.国债规模包括:

( )

A.历年累积的国债总额

B.历年已清偿的债务总额

C当年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E.按计划准备发行的国债总额

3.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

(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发行率

D.还本付息率

E.国债换手率

4.按国债的流动性不同,国债可分为:

( )

A.自由国债

B.强制国债

C.可转让国债

D.不可转让国债

E.无息国债

5.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 )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E.综合方式

6.国债的偿还方式有:

( )

A.分期逐步偿还

B.抽签偿还

C.到期一次偿还

D.市场购销偿还

E.以新换旧偿还

7.制定国债利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为:

( )

A国债利率通常不能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B.政府信誉程度越高则国债利率也越高

C社会闲置资金减少则国债利率应该降低

D.国债期限越长则国债利率应越高

E.国债利率要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不能偏离过大.

8.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渠道有:

( )

A.政府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

B.开设专门用于还债的税收

C.采用专项行政性收费用于偿债

D.举借新债

E.在预算中专门列出偿债支出项目

四.判断题

3.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 ()

4.国债的使用主要是大型,长期项目,因此国债的期限结构应以中长期国债为主. ()

5.国债利息分次偿还适用于短期国债;利息到期一次偿还适用于长期国债. ()

6.政府利用国债调节宏观经济波动时,主要手段是通

过国债利率的升降进行. ()

7.当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

()

8.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

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

9.国债一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承销机构之间的国

债交易;而二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最终认购者之间的国

债交易.(×)

10发行国债使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到国家手

中,一般还会带来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

一.填空题

1.按形式划分,国家预算可分为预算和

预算

2.按内容划分.国家预算可分为预算和

预算.

3.国家预算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一级政府,一

级 .

4.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是由

和组成的.

二单选题

1.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

况的预算称作: (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2.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限为:

( )

A.元月1日-12月31日

B.4月1日-次

年3月31日

C.7月1日-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

次年9月30日

3.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状况,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预

测来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称作:( )

A.行动预算

B.效绩预算

C.增量预算

D.

零基预算

4.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最低设在:

( )

A.州政府

B.县,市政府

C.乡,镇政府

D.村政府

5.动用预备费的决定权由下列哪种机构行使: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各级政府D各级财政部门

6.财政预算收支经由国库办理,我国预算法规定,基

层国库可以设在:( )

A.市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

7.国家预算的审批权由哪一机构行使: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

政府D.财政部

8.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是: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三.多选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 )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E绩效预算

2.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级次具体包括: (

)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预算

C.市(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E.村级预算

4.目前,已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项目有:

( )

A.国有企业提取的专用基金

B.地方政府收取的税收附加

C.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D.国家统一规定收取的专项建设基金

E.乡政府统筹收取的资金

四.判断题

1.国家预算作为财政收支计划,与其他国民经济计划一样,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2.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预算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

3.我国预算的组成分为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市县级预算、乡级预算和村级预算五级。(×)

4.根据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可列必要的赤字,地方预算坚持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5.各级预算都必须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后,才能生效,执行. (√)

第十二章预算管理体制

二.单选题

1.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

)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

)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3.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4.我国现行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

)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三.多选题

1.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实行过的预算管理体制有: (

)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E.分权制

2.分级包干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

)

A.加剧地方投资,导致经济过热

B.加重重复建设

C.加剧中央干预

D.加重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E.扩大地区间贫富分化

3.我国分税制中的共享税是:

(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4.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是:

( )

A.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

B.宏观经济存在波动性

C.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有层次性

D.国家计划的缺陷性

E.国家政权有级次性

四判断题

1.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制度.(√)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

3.预算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国家与企业的收支范围划分.( ×)

4.集权型财政体制要求中央政府占较多比例的财政收入,而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占有大部分财政收入. ( )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

二.单项选择

1.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2.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的正确方法是:

( )

A.(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B.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C.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D.(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

3.所谓"硬赤字"是指:

( )

A.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赤字

B.通过向国外借款弥补的赤字

C.通过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弥补的赤字

D.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的赤字

4.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

( )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货币收支平衡

C.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5.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 )

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出口>进口

C.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D.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6.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中介与中枢是:

( )

A.财政

B.银行

C.企业

D.行政事业单位

三.多项选择

1.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现为:

( )

A.扩张需求

B.促进经济增长

C.形成通货膨胀

D.增加收入

E.形成收入再分配

2.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不会引起总需求扩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

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C.出口>进口

D.出口<进口

E.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3.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看,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存在于:( )

A.财政扩大支出,企业与个人减少支出

B.财政扩大支出,银行减少贷款√

C.财政扩大支出,银行扩大贷款

D.财政扩大支出,私人扩大投资和消费

E.财政扩大支出,私人增加储蓄

四.判断题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完全等于财政支出.

(×)

2.形成虚假性财政收入的根源的统计数字弄虚作假.

( )

3.硬赤字是经常收入(不含债务收入)不抵经常支出(不含债务支出). ( ×)

4.供给形成收入,支出形成需求.

( )

5.财政赤字增加,不一定会增加总需求引起通货膨胀.

( √)

6.财政收支平衡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总供求平衡的手段. ( √)

7.总需求不足意味着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

8.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主要取决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

9.利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最可靠的途径.

(√)

10.企业和个人购买国债,不仅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还会改变货币供给结构.( ×)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

二.单项选择

1.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 )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2.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 )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D.财政工具

3.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 )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4.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 )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5.公共支出与财政投资同属于财政支出,二者的区别在于: ( )

A.公共支出是无偿的,而财政投资是有偿的

B.公共支出既包括购买支出也包括转移支出,而财政投资完全是购买支出

C.公共支出是政府消费支出,而财政投资是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

D.公共支出对经济不起扩张作用,而财政投资对经济起扩张作用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是:

( )

A.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D.减少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7.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经济条件是:

( )

A.总供给>总需求

B.总供给<总需求

C.经济增长减缓D失业增多

8.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D利率

9.当国民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并且物价上涨较快时,应选择的财政政策是:( )

A.扩张政策

B.紧缩政策

C.中性政策

D.轻税政策

10财政政策乘数说明:

( )

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产生倍数扩张效应B.增加税收对需求成倍缩减

C.财政收支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

D.以上都对

三.多顶选择

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

( )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增加就业

E.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2.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 )

A.税收

B.公债

C.投资

D.补贴

E.公开市场业务

3.公债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 )

A.排挤效应

B.替代效应

C.货币效应

D.收入效应

E.支出效应

4.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有:

( )

A.行政国防支出

B.文化科教支出

C.社会公益事业支出

D.财政投资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5.从财政政策乘数原理分析可以得出的政策指导意义有: ( )

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有成倍扩张

B.增加税收使需求成倍缩减

C.减少税收使需求成倍扩张

D.平衡的财政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

E.增税的同时也增加等额的支出,同样有扩张效应

四.判断题

1.中性财政政策是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

( ×)

2.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通货膨胀时期.

(×)

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大供给.

(×)

4.相机决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自动稳定政策所起的调控作用更大.( √ )

5.汲水政策作用范围小而补偿政策作用范围大.

(√)

6.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是调节总需求,间接调节总供给. ( √)

7.中性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 √)

8.公共支出(经常项目支出)不产生扩张效应,而财政投资(资本项目支出)具有较强的扩张效应. (×)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选择题(有答案)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一,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C) 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 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 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 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 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 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BC) 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素(ABCD)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 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 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 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选题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 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 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 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 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 A 降低政府开支 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 C 降低税收成本 D 加快资金循环 二,多选题 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 ) 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 A 外部效应B 外部作用C 经济作用D 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 )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 ) 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 ) 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 ) 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 ) 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素(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 ) 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 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 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 三,简答 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 3,阐述财政的内涵. 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选题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 )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 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 )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 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 ) 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 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二、填空 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10、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特殊的。 三、判断 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四、不定项选择 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概念题 1.财政投资性支出 答: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包括: ①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基础设施 答: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基础设施的内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

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⑤BOT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3.BOT投资方式 答: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它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为该特许权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待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在收回项目建设成本和取得合理利润后,将特许权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BOT方式大多用在基础设施项目上,如电厂、机场、公路、隧道、港口水处理厂等公共项目上。 4.财政投融资 答:财政投融资是指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财政投融资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性很强,范围严格限制于需要政府扶持或保护的基础产业等部门;(3)财政投融资并不脱离市场,而是对市场的资金配置起补充调节作用;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篇一: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仅 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 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 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 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 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 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决谁 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支不 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预算 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 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 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 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 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 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 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一 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

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

》 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 【篇一:陈共八版财政第一章课后习题】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 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 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 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 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 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 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 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 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 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篇二: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 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 仅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 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 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 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

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 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 决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 支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 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 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 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 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 一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 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 可以有所不同;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 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比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 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对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看法和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理想的模式应 是实行综合课征制。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多数 人的收入达不到税制设置的征税标准,采用综合课征制则缺乏必要 的纳税人基础。同时,由于收入分配方式多样,现金流通领域较广,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 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 财政职能 (8) 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 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 购买性支出 (22) 转移性支出 (27) 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 税收原理 (36) 税收制度 (44) 国有资产收益 (49) 第| 一章国债 (54) 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 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A) 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 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 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 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 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 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BC) 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索(ABCD)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

精品文档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 A. 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 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 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 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 D)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 )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 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 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陈共财政学(第六版)课后答案(省纸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关键词 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陷阱,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政府干预:虽然市场机制和一体化方式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外部性,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多的积极干预。 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人以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为零。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在土地私有的条件下)等生产要素,并通过提供生产要素获取收入,而后用家庭收入到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或从事投资,家庭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的最大化。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它从家庭那里买进生产要素,通过加工转换为商品或劳务,而后将商品或劳务又卖给家庭并获取企业收入和利润,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从日常生活来看,市场就是商品(包括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如百货商场、汽车市场、证券市场等等;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不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求大于供,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的不断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去实现社会福利。马克思同样赞叹市场机制的效率,并将价格规律提升为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调节生产和流通,并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马克思同时也指出了市场波动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素。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一个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和学习财政学时经常提到的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又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还论证了达到帕累托最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首先是把“蛋糕”做大,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3.参考图1—1,思考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 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 -市场观,认为现代经 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 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 A. 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 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 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 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 D)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 )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 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 A. 社会消费性支出 B. 积累性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生产性支出 12.(A )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 前转 B. 后转 C. 消转 D. 税收资本化

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简述预算内与预算外收入的区别: 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仅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 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决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支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一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 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比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对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看法和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理想的模式应是实行综合课征制。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多数人的收入达不到税制设置的征税标准,采用综合课征制则缺乏必要的纳税人基础。同时,由于收入分配方式多样,现金流通领域较广,仍然存在隐性收入且较为普遍,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采用综合课征制也缺乏必要的征管基础,因此,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征模式。所谓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就是将一部分有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项目实行综合征收,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这类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同时对其余所得,包括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以及偶然所得等,仍按现行的比例税率分项课征。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收入占50%左右,重视工薪所得税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若确实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还必须重视对那些高收入者所得项目的征管,特别是通过信息共享,追踪高收入者的动态,切实掌握税源资料,以便确实体现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 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合理性:①我过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政府是国有土地的代表者兼经营者,有权转让使用权,因而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国库,构成一项收入天经地义。②政府向房地产也提供土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