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报17

简报17

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通化市第一中学薛彩云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蕴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可以说,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即除了文字系统以外,还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顺利的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势必会取得较好的地理成绩。所以,我们日常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我们备课组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识图的基本方法

1、看图名:明确本幅图主要表达的内容。

2、识图例和注记。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

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

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

3、确定方向。即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

的相对位置。定方向主要应解决地理事物“在哪里”?

4、建立比例概念。以所用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该图反映的空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

(二) 看图是读图的基础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分布在北斗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输出和输入,有哪些重要输出路线?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反复引导,不断强化,学生就养成了按顺序看图的习惯。

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哪些地形区,交通枢纽、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工农业基地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到它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再次,看图时要注意多变换几个不同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观察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应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图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区图上,可以沿回归线、赤道等有意义的线去找这些线经过

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沿北半球中续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

这种变换角度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进行图文转化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转换,找出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语言描述出来,以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

分析图上直接或间接显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动脑筋想,并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它主要解决“为什么”。以揭示地理特征、地理关系、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1、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如:看“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图”通过分析得知,高山地区由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2、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受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

3、数量分析。在不同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如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上,分析最冷月均温热带在15度以上,亚热带(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度以上,温带在0度以下,寒带最热月在10度以下。

4、过程分析。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序列变化图上,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如对“城市化的进程图”分析其扩散过程,说明城市在空间上的数目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

5、叠加分析。在同一地区,将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如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与“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相叠加,可说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大多数著名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就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

(四)填图、画图

我校文科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对于世界及中国一些重要的地理区域知之甚少,看图可以提高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给学生印制区域地理简图,由学生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或者画出重要地理事物。画图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可以说,画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能加强整幅地图中细微特征的认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这在教学中应是一个重点,是我们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会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示范学生描绘一些大陆、国家、地区的轮廓图,等高线、等压线图,气温、河流流量的曲线图,降水量的柱状图等,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既掌握了一些描制地图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事物的记忆。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趋势等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如用简单的线条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研究学生地理图表能力培养的意义

李广江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而要了解其分布情况,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要素落实到地图上,在这一点上,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研究地理图像的判断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不仅具有表述、显现地理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知识迁移的功能,还具有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强化空间思维模式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不仅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客观需要,而且利用地图进行地理学科极大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研究地理图像系统的判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图使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

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地理

事物所处的绝对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区域或其他相关

位置,准确定位地图表示的地理区域,有利于学生联系所学知识

分析地理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地图既遵循地图学的一般原则,又有自己的特

点,这就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地图在阅读时既要遵循地图阅读的

一般方法,又有一些独特技巧。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不仅让学生在教学图的阅读过程中事半功倍地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中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从以上方面指导、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生的地图技能必将有很大提高,而且教学质量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出学生的潜力,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退一步海阔天空

高中地理图表阅读能力培养

洮南市第一中学刘晶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也几乎是“无图(表)不成题”,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和图表信息获取能力是地理失分的重要原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图表教学一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地理图表阅读的障碍把握不准确,导致图表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高中地理教材中没有设置单独的地理图表阅读方法的内容,但是它是隐含在教材中的每一章节中,如果教师对图表重视不够,不作深入挖掘,那么学生图表分析能力无从谈起。

我认为现在这一部分的重要问题并不是教师不重视图表,而是教师将学生分析图表的机会给剥夺了,使学生根本就失去了训练机会。在讲授图表时,教师会将重要的部分全部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还分析什么?有一种比喻,认为这样的老师如同割草机一样,一直走在学生前面,扫清学生可能会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使学生思维懒惰,过度依靠老师,不会自已分析图表。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退一步,与学生并行,看看他们探索的过程,给他们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吉大附中李俊鹏

地理图表,是地理事实的骨架。它是地理知识的出发点,也是地理知识的归宿。一图一表,胜过千言万语。地理图表类型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各种图表常交替使用、相互配合,即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又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图表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让学生达到对图表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综合、分析,获取各种有用信息,判断、推理,最终解决地理问题,地理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图表解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用图表、图形的形

式表达出来,这种将文字信号转化为图像信号的过程是进行形

象思维培养的有效方法。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

生运用图表说明问题,理解地图语言,使学生能够做到图文转

换。例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分析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某区域的位置

图,分析区位因素。对这些综合型题目来说,除了需要掌握基

本的地理知识技能外,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图表的综合

思维能力。

二、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常常从地理区域人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区域进行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地理特征来解题。

1、根据区域的经纬度定位

地理区域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但不是盲目的去识记。教会学生画简单的区域图,并结合实际地图,逐步熟悉重要的经纬度位置及其相关的重要地理事物。

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黄河像个“几”字形;黑龙江像只天鹅;陕西像个跪佣等等。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眼明亮。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分布也好,就可让学生把相对位置背下来。比如,教师一边提问一边让学生回答,“亚洲的东边是什么”,“地中海的北边是什么”等。

4、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出地理位置。例如,根据整体性原理,江南丘陵酸性的红壤,可以推断出多雨的气候。

三、整合图表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图表进行归纳整合。

1、复合叠加图

把有关联的若干地理事物综合在某一图或表上,扩大图表的知识容量,保持知识的整体性。平时,要训练学生把知识点综合置于地图上分析,最好把各章节的能关联的地

理知识综合,形成整体认知。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2、专题捆绑图

把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若干图表,有重点的对某个问题或某个要素进行考查。如对“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特点的概括,需要结合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热量带分布图等分析;对某一地域区位因素的分析,要逐个从位置、自然和人文

3、地理变式图

对教材中的形态结构图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如:由侧视图改为俯视图;由立体图改为平面图;由直观图改为示意图;或将教材中的关联图赋予新形式出现。

4、抽象简化图

把课本插图中具体提示性质的内容进行适当删除和处理,使地图更抽象、简练,以增大读图的难度。

5、地域辨析图

对课本插图的形态、结构、功能进行变化、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图表在地理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图表能清楚地表达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或整体特征以及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地理试题多用丰富的图表资料来显现地理事实,揭示地理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按照图书结合,图文对照的原则,把图表读学活,用活。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地理事实和地理规律,而要经常读图、用图,增强空间概念的自我训练,将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像印在脑子里,形成心理地图,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高中地理图表能力培养

白城实验高中高海英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显著特点。从概念上我们明显能够认识到“区域空间的综合分析”是高中地理学科的重点。再结合历年高考的趋向,自然能够理解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载体。学会分析解读地理图表将成为学好地理学科的瓶颈,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图表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明确培养地理图表能力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如何构建空间概念,以及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进行空间思维的训练,并不断利用空间思维与空间想像深化巩固空间概念,特别要增强学生三维

空间思维的培养。

②如何提取图表上的有效信息,实现图与文、图与图、图

与表转化,建立地理理论与地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地理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③如何实施教材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将能力训练贯穿

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具备

应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该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图表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对教学实践的认识,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习惯养成与兴趣培养相结合

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对于基本地图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都不会看,因此,在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左书右图”是用图习惯的基本。

②利用每节课前或课后的几分钟,设置读图展示、读图交流、读图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利于观察地理事物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兴趣。

通过习惯的培养、活动的设置及教学手段的利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例如在讲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城市天气的比较中,可先采用动画,真实的再现该城市的天气变化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该知识要点。同时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图画的方式印在大脑中,形成“见文生图,胸中有图”。之后,再通过自己的记忆、理解去亲手绘制图示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文图转换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高境界:用图学习,用图记忆,用图思考。

2、绘图、填图能力培养

绘图是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当学生脑海中对某些图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接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绘图,进行相互比较,学生自己找出绘得不足之处,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对各种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比如在讲“三圈环流”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不同角度绘图,从而深刻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要想达到扎实的读图能力,还要经过刻苦的“看写填画”训练。

例如区域地理的学习,对区域图除了平时经常看,还要经常填、画,把

相关的知识点在图上或周围标、写,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佳。例如,对《中

国的地形》内容的自主预习部分学习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在中国空白图

上填出各主要山脉、走向及地形区的名称等,这样对中国地形地势的理

解将会更为深刻。

3、解读分析能力培养

无论是读图、绘图还是提取信息等能力,都是为图表分析、解读服务的。通过图表识读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从中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而理解影响地理事物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要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积累基础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理图表的辩读能力。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熟记一些基本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数据。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能达到这样能力的学生,在做试题和练习时能思考过程缩短、思考难度降低、解题速度加快。学习速度和能力都会发生质的飞跃,也会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图表能力的培养,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应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长春八中潘庆东

地理图表,已然成为地理的命脉,地理图表已成为地理命题不可缺失的元素,十题七考图,无图题不巧。

考查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中树立地图意识,养成用图习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布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做出判断。以图为境,知其工具使用程度,检查地理知识储备;以图为景,在其提供的资料中结合实际,判断地理背景;以图为境,开启思维、扩展视野,生成与处理信息,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知其地、析起因、究其理、明其法,在融合贯通中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处理光照图时,我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的:

第一先让学生去看,去观察光照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光照图的种类,接着我出示若干光照图让学生去识别,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说出,对于特殊的学生答不上来的,我在特殊点评;

第二来告诉学生判读的注意事项和特殊要领,要找三类点和三条线,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三条线分别是晨线、昏线和赤道。

第三明确光照图的解题思路,即确定南北极---确定晨昏线----确定时间或日期----结合题中的相关材料分析解答问题

第四让学生自己画出光照图,并标注关键点、线。

第五让学生从图中说出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王宏伟

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地图。离开地图的地理课,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故培养学生在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起来才会轻松自如,学习兴趣才会得以不断提高,学习信心得以不断树立,学习成绩才会不断地直线上升。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比如,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需要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交通图;进行越野、修路等活动,需查阅当地地形图;而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则需查阅政治地图……不同种类的地图,阅读和使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也有共性。现谈谈本学年,本人在指导学生读图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首先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 A阅读图名 B看清图例(含义) C带着图例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后, D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找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图名是一幅图的主题,先读图名即首先明确主题内容,地图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阅读图例是阅读地图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熟悉图例,懂得了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含义,实际上就初步完成了对地图符号的形象思维过程,为阅读地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打好了基础。

二、以地形图和气候图为例,介绍本人是如何培养学生在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地形图(以亚洲为例):大屏幕展示亚洲地形图:

A学生先朗读图的名称---亚洲地形图(师提醒:具体的类型是分层设色地形图),B 找到图例,明确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图中海拔0---200米之间用(绿色)表示,200---1000米之间用(黄色)表示,1000---3000米用(色)表示,3000---5000之间用(褐色)表示,5000米以上则用(粉色)表示。教师引导学生随即归纳:颜色越深褐或粉色的地方海拔越(高)?C带着图例读图。从图上看颜色最深的、粉色区域分布在亚洲的什么方位?(中部)?大约高度在(3000米以上)?浅亚洲的四周主要的颜色有哪些(浅绿色和淡黄色)?C据图中的颜色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D亚洲地势为什么有上述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地图,找出上述几种颜色所代表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区的位置和海拔高度,印证刚才的结论。

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当然,学生掌握了亚洲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其他的地形图也就轻而易举,无需老师多言。老师重在进行方法的引导。

2、气候图:气候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地图,如何正确地判读和使用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动手绘制图、再分析归纳气候特征,即手脑并用,学生真正掌握了读图技巧,万变不离其宗,类似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绘图时,教师强调2点:①绘制的准则:气温低于0度为冷,高于0度为温暖;气温高于20度为热;月降水量高于100毫米为多。②绘制顺序:先绘制气温曲线,据此线分析该地气温特点,再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据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量特点依据上述原则,绘制所学的所有气候类型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主要分析不同气候的区别,并探讨产生的原因……

每天的地理课,都是以地图为核心展开的,所有的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图中,我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地理课,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地图,而考试成绩最终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珍惜希望我的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用好、用活“地图”。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培养获取地理图表信息能力的途径

王春禹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1、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

(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

(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

(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

(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2、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掌握各类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地理高考题中图像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分布图、等值线图、地形图、景观图、数据统计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所以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相应判断和解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熟练掌握各类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例如等值线图的解读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

(1)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 0 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

(2)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低值,凸向低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3、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及各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高三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

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

4、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地图册,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建立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将密切相关的、同一区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的潜隐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总之,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5、要注意图像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

谈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崔亚利

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地图。离开地图的地理课,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故培养学生在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起来才会轻松自如,学习兴趣才会得以不断提高,学习信心得以不断树立,学习成绩才会不断地直线上升。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比如,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需要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交通图;进行越野、修路等活动,需查阅当地地形图;而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则需查阅政治地图……不同种类的地图,阅读和使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也有共性。现谈谈本学年,本人在指导学生读图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首先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A阅读图名B看清图例(含义) C带着图例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后, D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找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图名是一幅图的主题,先读图名即首先明确主题内容,地图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阅读图例是阅读地图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熟悉图例,懂得了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含义,实际上就初步完成了对地图符号的形象思维过程,为阅读地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打好了基础。

二、以地形图和气候图为例,介绍本人是如何培养学生在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地形图(以亚洲为例):大屏幕展示亚洲地形图:

A学生先朗读图的名称---亚洲地形图(师提醒:具体的类型是分层设色地形图),B找到图例,明确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图中海拔0---200米之间用(绿色)表示,200---1000米之间用(黄色)表示,1000---3000米用(色)表示,3000---5000之间用(褐

色)表示,5000米以上则用(粉色)表示。教师引导学生随即归纳:颜色越深褐或粉色的地方海拔越(高)?C带着图例读图。从图上看颜色最深的、粉色区域分布在亚洲的什么方位?(中部)?大约高度在(3000米以上)?浅亚洲的四周主要的颜色有哪些(浅绿色和淡黄色)?C据图中的颜色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D亚洲地势为什么有上述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地图,找出上述几种颜色所代表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区的位置和海拔高度,印证刚才的结论。

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当然,学生掌握了亚洲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其他的地形图也就轻而易举,无需老师多言。老师重在进行方法的引导。

2、气候图:气候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地图,如何正确地判读和使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动手绘制图、再分析归纳气候特征,即手脑并用,学生真正掌握了读图技巧,万变不离其宗,类似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绘图时,教师强调2点:①绘制的准则:气温低于0度为冷,高于0度为温暖;气温高于20度为热;月降水量高于100毫米为多。②绘制顺序:先绘制气温曲线,据此线分析该地气温特点,再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据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量特点依据上述原则,绘制所学的所有气候类型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主要分析不同气候的区别,并探讨产生的原因……

每天的地理课,都是以地图为核心展开的,所有的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图中,我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地理课,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地图,而考试成绩最终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珍惜希望我的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用好、用活“地图”。

谈一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图表能力培养的做法

长春市汽车区六中韩晓梅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要强化学生的读图、看图意识。

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上课时要有意识的强化地图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板图板画、地理教具模型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

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

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三、强化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可先辅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地理图示,由易到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四、强化应用地图的能力。

这是地图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具体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现象是教学中的难点。用地图简化结合语言描述,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注重图文图表转换,提升图表解题技能。

地图能力的核心是图表解题能力。“活用图表”,以图析题,灵活地进行图像信息和文字、数据信息的转换,再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可以提升自身的图表解题能力。图与图之间的转换首先主要表现为: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要学会图文转换。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换图形,叠加图形或改变提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要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多总结。以上便是我对地理教学中对图表能力培养的一些浅显看法。

主办:宋凡名师工作室宣传组主编:宋凡编辑:王爱忠

吉林省高中地理| 宋凡名师工作室(1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