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促进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促进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祁云霞祁玉山

(肃南一中肃南县教体局 734400)

摘要:肃南县是一个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高寒山区牧业县,由裕固、汉、藏、蒙古、回等11个民族构成。县内区域经济条件,教育条件差距大,学校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大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本文是对肃南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的系统化概括与总结。主要突出了二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从“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成共识,民族教育加大投入助动力,民族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谋发展,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促和谐,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促活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高谱新篇”等六方面阐述肃南县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肃南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城乡教育质量差别较大,农牧村学校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农牧村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不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的不协调发展,农牧村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问题。二是论述了未来肃南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即提出“稳步推进布局调整,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办特色学校。”的观点。并从“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等方面表明了具体措施,以增强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肃南民族教育的现状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

宽120—200公里,与甘青两省十五个市、县(区)接壤,有裕固、汉、藏、蒙古、回等11个民族,是一个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高寒山区牧业县。全县原有58所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与闲臵和浪费的现象并存,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大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点多面广,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差距较大。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等方面存在相对较弱学校,农牧村初中教育质量“腰软”和幼儿教育发展“短腿”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

(二)、城乡学校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差距大。城乡教师在学历、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现代技术水平和新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大。

(三)、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大。农牧村学校校舍条件、硬件设施配臵和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落后于县城学校。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行为的转变,师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距。

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协调、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因区位因素导致的城乡差距,改变城乡学校教学条件的差距,改变城乡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管理的差异,缩短城乡教师素质的差距,改变城乡学校学生学习的方法、习惯以及评价的差距,切实建立起符合肃南县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和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我们于2008年在全县各学校率先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开始了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促进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成果

(一)、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成共识。

“没有民族教育的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的振兴;没有民族教育事业的兴旺,就没有民族地区的团结与进步”。这是肃南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个科学共识。一是领导上优先重视教育。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

教育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并逐步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二是在投入上优先安排教育。切实履行地方政府的职责,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县“三免两补”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制度上优先保障教育。坚持党政一把手抓教育、两会(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教育、县乡两级分工负责办教育、四大班子领导包乡联校抓教育的机制不变。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开展基础教育“四项督导”的要求,会同物价、财政部门每年对“两基”成果的巩固、教育经费的落实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三个优先”落实到位。

(二)、民族教育加大投入助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肃南县2005年将全县教师工资全部收归县财政统一发放,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初步实现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2006年,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承担了全县各学校采暖费;2007年,县财政安排资金,将高中生纳入“两免一补”范围,走在了全省前列;2008年,为全县所有寄宿生落实了交通补助,实现了“两免两补”;2009年,将幼儿教育纳入免费范围,免除学前幼儿保育费、杂支费、取暖费并补助生活费,实现了县内十五年免费教育。同时,制定并实施《贫困大学生政府救助办法》和《考入重点本科院校学生奖励办法》。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三免两补”资金2144.18万元,自筹资金36.7万元,奖励救助大学生78人。2010年,全县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6017.56元,是2004年2007.19元的3倍;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6050.57元,是2004年2136.08元的2.8倍。小学生均公用经费2071.56元,是2004年39.23元的52.8倍;初中生均公用经费1721.85元,是2004年87.03元的19.8倍。

(三)、民族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谋发展。

2004年以前,肃南学校布点分散,学校办学效益低,办学水平差。怎样实现民族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肃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苦苦思索

的问题。2007年肃南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路决定出路。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到一条既符合肃南县情、教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教育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下学校、进课堂、入村社,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全面了解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和农牧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会议讨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渐渐的清晰起来:未来五年肃南民族教育要以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强化初中,提升高中、优化小学、发展幼职为总体思路,以“1234”为工作重点,即突出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强化督导教研“两轮驱动”,落实人、财、物“三个保障”,实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四项工程”,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思路的提出,充分考虑了肃南的县情和肃南教育发展的实际,引领民族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找准了定位,明确了航向。2007年,县教体局提出了“高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幼儿园向乡镇集中,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学校布局调整新思路,并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小集镇建设和农牧民集中定居等工作,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以兴建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为龙头,大力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稳步进行学校布局调整。5

年来,全县累计投资4311.7万元,化解“普九”债务1328万元,新建教学楼、寄宿楼18幢,新增校园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初步完成了各乡镇九年制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餐厅食堂建设任务,大大改善了我县学校的办学条件。至目前,全县学校数由2004年的43所调整为现在的15所,撤并率达65.1%,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臵,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肃南民族教育走上了一条集中办学、规模办学的新路子。

(四)、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促和谐。

2007年,肃南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二期工程,建成了“肃南教育信息网”和各学校校园网,实现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图书室建设工程相继实施,使肃南县

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时至今日,全县已建成中小学标准图书室13个,拥有各类图书76944 册,达到小学生均 15 册、初中生均 20册。各学校共有计算机576台,生机比7:1,师机比3:1,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100%。2009年以来,先后投资137.2万元,建成标准理化生实验室 19 个,建成电子白板教室30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普及,为边远山区的教师和学子打开了更为广阔绚丽的视窗,引发了又一次教育创新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个增长点,为肃南民族教育的腾飞插上了坚强有力的翅膀。

(五)、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促活力。

创新涌现活力,改革产生动力。2007年,肃南县启动实施了以“校长选聘负责制、中层领导竞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绩效工资制”等“五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将教师绩效工资整体划拔学校,根据工作实绩进行二次分配。在取得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在全县各学校全面推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并畅通进出口渠道,实行“凡进必考”和末位轮岗制度,初步形成了“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待遇有高有低,人员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分配新机制,有效调动了全县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以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为根本,以实施县城教师对口支援乡镇学校和选派青年教师长期驻校培训为两翼,以研讨交流、实践反思和结对培养为途径的“一根两翼三径”培训休系,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至2011年,全县新补充教师76名,新增教师合格率100%,培养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62名,省级青年教学能手9人,省级陇原名师1人,县级名师11人,市县拔尖人才12名。累计完成67人次的校长培训和762人次的教师培训任务。全县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奖59人次,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论文475篇,45项科研优秀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少数民族校本课程《裕固家园》获全省社科奖三等奖、全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六)、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高谱新篇。

2008年—2010年,肃南县先后开展了“教育质量年”、“学校管理效益年”和“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构建学校精细管理长效机制。经不懈努力,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校改革和管理初见成效,2010年全县高考录取率89.1%,较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54.7%,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高考录取率95.02%,比去年提高5.9个百分点。2008-2010学年度,全县小学毕业会考合格率分别为99.6%、94.6%和93.4%,初中毕业会考达标率分别为91%、96.8%和92.5%。肃南民族教育真正走上了均衡、全面、科学发展的道路。

三、促进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影响:

肃南民族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是肃南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初步实现了教育公平,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过大的差距,使全县各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党政高度重视,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完善投入机制,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优化学校布局,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配臵保障。优化师资队伍,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2008年、2009年、2010年肃南县教体局连续三年被市教育局考核为目标责任完成一等奖。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县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

四、目前肃南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教育质量差别较大。主要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班额小,没有平行班级,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性。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农牧村学校学生存在信息接触量少、综合素质不强、眼界不够开阔等问题,学校办学水

平和质量不高,特别是初中质量不稳定,与县城学校难以形成平等竞争趋势,形成了落差明显的“两个阶梯”。

2010年全县城乡初中教育质量分析对比

(二)、农牧村学校师资队伍比较薄弱,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小学师生比1∶11.3,初中师生比1∶12.5,远高于全国小学1:20,初中1:18的标准,说明教师总量富余;农牧村小学师生比1∶10,初中师生比1∶11.3,说明办学成本较高。但从部分学科专业课教师配备情况看,农牧村部分学校史地生专业、音乐、美术专业教师紧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牧村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不高。县城有全托制幼儿园1所,幼儿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为100%;而农牧村学校幼儿只能接受一至两年学前教育,入园率为85.6%,农牧村幼儿教育薄弱。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4%。

(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的不协调发展。在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县教育的重心是基础教育,全县仅有职教中心1所,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了民族艺术和旅游两个骨干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但由于我县职业教育底子薄、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困境。

(五)、农牧村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当前,全县各九年制以上学校教学楼、住宿楼建设基本完成,学校教学、生活用房等方面基本有了保障,但教职工住宿紧张,全县各学校活动场地简陋,没有一个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制约了学生的体质锻炼和健康成长。

五、对策与建议

1、稳步推进布局调整。根据未来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全县小集镇建设的要求,按照“高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幼儿园向乡镇集中,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总体思路和“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方便入学,适当集中;优化资源,提高质量”的原则进行调整、建设和发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各乡镇中心学校为辐射的学校布局。重点办好县城“三校一园”和5所乡镇中心学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根据我县学校辐射半径较大的实际,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做好基础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的工作。县幼儿园扎实开展好学前三年教育,各乡镇中心校附设学前三年简托制幼儿园,使幼儿教育逐步走上规范科学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园舍标准、师资合格、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城乡幼教体系。到2015年,全县城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

3、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要利用五年时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15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5、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在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主要任务,切实保障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抓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寄宿制学校,改善农牧村学校寄宿条件,寄宿制学校体育卫生设施、生活用房满足

要求,室外活动场所充足,拥有装备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建立培训基地,通过对口支援、校长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不断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到2015年,全县城乡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技能型教师达到配备标准。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全县小学教师中大专学历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中本科学历达到80%以上;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研究生学历达到10%以上。

7、努力创办特色学校。促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大的难点是缺乏一批示范、名牌的窗口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集中优质师资、硬件资源,着力在内涵发展上出实招、求实效,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办出一批“办学理念先进,设备设施配套,队伍素质精良,管理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上乘”的窗口示范学校,提高农牧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8、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乡镇幼儿园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卫生厕所建设、学校图书实验综合楼建设、图书仪器及音体美器材配备、幼儿园玩具器材配备、校园文化广场建设及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增强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祁云霞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肃南一中

联系电话:0936---6126102

祁玉山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肃南县教育

体育局联系电话: 152******** 0936---61211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