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实保障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切实保障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切实保障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劳动报酬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重要劳动权利之一,这一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劳动者实现劳动报酬权的重要形式是工资,虽然我国宪法和劳动法对工资支付的形式、工资保障制度做了明文规定,但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任意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事件时有发生,且有上升趋势。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字,2000年全国

克扣拖欠工资数额达366. 9亿元,2001年上升到400多个亿元。近2年来,对

农民工工资的克扣及拖欠尤为严重,每至春节前夕,在城市打工的农民由于拿不到工资而采取激烈手段讨要工资的事件层出不穷,给政府形象及社会治安管理均带来了影响,以上情况说明我国劳动报酬权的保障机制尚存缺陷,如何完善劳动报酬权的保障立法,切实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本文做一探讨。

一、劳动报酬权的概念和性质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自己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应得工资收入的权

利。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有切实的内容,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各种工资收入(在我国,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的保障工资等),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女职工有权要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作为用人单位和国家有义务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劳动报酬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权即为人的权利或作为人类的权利,是人作为人的属性所享有的,不可剥夺的不可转让的基本权利,它是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保障人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价值的重要权利。相关的世界人权文件中都规定有劳动报酬权,如《世界人权宣言》第23条规定有工作权、同工

同酬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我国2001 年2月28日人大批准)第7条关于劳动报酬权规定: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

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最低限度给予所有人公平的工资和同值工作同酬而没有任何歧视,保证休息、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限制,定期给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报酬。

劳动报酬权是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确认的核心劳工标准之一。核心劳工标准特别对男女同工同酬做出规定,其中的国际劳工公约第100号《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规定:“各会员国应当以符合现行决定报酬率等办法的适当手段,保证在一切工人中实行男女工人同工同酬的原则。”这一公约的批准国已有150个左右,我国1990年已批准加入这一公约。同时劳动报酬权也是国际劳

工组织高度重视的权利,在《国际劳动宪章》中将其列为国际劳工组织要实行的九项原则之一,明确规定“工人应该得到足以维持适当生活程度的工资”;

在著名的《费城宣言》中将其作为国际劳工组织要达到的十项目标之一,明确规定“工资、收入、工作时间和其他劳动条件方面的政策,应能保证将进步成果公平的分配给一切人,维持就业者的最低生活费”。

劳动报酬权是宪法权利,世界各国均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权的相关内容,属于政治权利之一。我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确认劳动报酬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规定“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同时第48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劳动报酬权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之一,《劳动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我国《劳动法》第50条、51条对工资支付作了原则规定。《劳动法》第50条规

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第51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此外,国家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为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也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如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以及《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对工资支付的办法、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对工资支付的监督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劳动报酬权作为人权和公民权,具有私权和公权的双重性质。其私权性质在于,反映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分配关系。对劳动者而言,有劳就应有得,工资是其获取生活资料来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通过用人单位参与社会分配的形式。对企业而言,有义务通过支付工资对劳动者的劳动力消耗进行补偿,有义务向劳动者分配社会经济成果,同时丄资分配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企业有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从劳动报酬权的私权性质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遵守国家工资保障立法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就工资标准、数额及支付日等内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协商,并在劳动合同中予以约定。

劳动报酬权的公权性质在于:劳动报酬权在任何国家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作为政治国家和经济国家必须干预劳动分配关系。原因在于:

1. 劳动报酬权的能否实现关系到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劳动关系的协调。工资在现阶段仍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关系到劳动者生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利的实现和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劳动者衣食无着,是社会动荡的因素,工资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而引发的大规模冲突、罢工在世界各国都时有发生,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也不例外的发生过此类事件。

2. 工资标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由于工资是参与社会分配

的形式,如何分配、按何种标准分配,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劳动者利益,关系到国家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3. 工资标准的高低关系到公平竞争。工资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手段之一,由于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尤其在我国廉价劳动力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工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国家如不对工资问题进行强行干预,必将导致不公平竞争。

由于劳动报酬权的公权性质,国家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关系必须予以重视,予以干预,不能放任。干预方式应包括行政、法律、政策等综合手段。国家须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弱者利益,维护公正分配关系。

二、现有工资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工资保障立法是中国劳动立法的重耍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设专章规定工资法律制度,并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动规章加以配套实施。地方政府也享有一定的工资立法权,尤其是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及工资指导线、宏观调控上,地方政府有立法权。中国目前的工资立法形式主要是管理型立法与工资保障立法相结合。1993年起中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 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一切的做法,工资立法中工资保障立法内容大大增加,有向保障型工资立法发展的趋势。

中国目前工资法律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工资的规定,197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的通知》,1979年

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工资类别的几项规定》,1980年国家计委、劳动

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丁?试行国有企业计件工资暂行办法》,1990年1月国务院

批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3年劳动部发布的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5年

劳动部印发的《对〈工资支付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国务院颁发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2000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

虽然工资保障立法内容已较多,但仍有缺陷,应予以完善,以切实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笔者就其缺陷及应如何完善提出如下观点:

1.对恶意拖欠无有力的法律制裁手段,建议增加刑事责任规定,加大行政处罚及赔偿力度。

我国现有法律对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虽有追究法律责任的规定,但只限丁?

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无刑事责任规定。鉴于有些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甚

至于拒绝支付工资的行为,无异于侵吞他人财产,危害及影响恶劣,国家应加

大对其的惩罚力度,在刑法上应增加侵犯公民劳动报酬权的罪名,对情节严重,主观恶性大,拖欠、克扣、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达到一定数额的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应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现有立法对恶意克扣、拖欠工资的行政处罚过于轻微,不能起到惩戒作用。原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18条规定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对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

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低于当地最低工

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这一规定并无行政罚款内容,建议增加行政罚款规定。

应加大民事赔偿责任。现有立法对用人单位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按

照劳动者的工资数额以及加付25%的经济补偿金来确定的。劳动者的工资数额

是其本身即应获得的,本应予以保护,而经济补偿金的名称不当及比例过低,未能体现对违法、违约的用人单位的惩戒作用,建议应改为经济赔偿金,并根

据情节轻重及危害大小,加大经济赔偿的比例。

2. 赔偿范围规定不合理,会侵蚀劳动者劳动报酬权。

实践中用人单位借口劳动者过错或违约而克扣工资的现象相当普遍,极大

地侵蚀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16条规定:“因劳动

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

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

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

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虽然这一立法对工资扣除数额做

出限制性规定,但没有对赔偿原则及数额限定,有可能会造成用人单位“按照

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劳动者赔偿较大数额经济损失的状况。原劳动部《关于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关于赔偿范围规定也不尽合理,如其第4条

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中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

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上述所列赔偿范围,笔者认为过于宽泛,应予适当限制。在确定赔偿范围

时应考虑劳动者的弱者地位、劳动者实际获得工资的数额(因工资是其得以生

存的主要来源),以及劳动者并不是企业利润的享受者等因素,确定合理、公平、考虑劳动者实际偿付能力的赔偿原则。同时直接经济损失不应由其全部承担,应认清劳动法与民法之区别,不能有多少损失赔偿多少损失,不应默许转

嫁经营风险。

3. 应修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缩短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时间。

劳动争议处理时间过长。现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法律程序为一裁两审,即使在处理时限内,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如果走完所

有程序,也有可能会将近1年时间,非常不利于劳动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劳动

报酬权的及时保护,建议改革现有处理程序,参照国际惯例及我国国情,改为

或裁或审,以免程序处理时间过长。

仲裁申请时效过短,限制了劳动者通过法律程序保护其劳动报酬权。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为60日,客观上为劳动者权利行使设置了障碍,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就有可能失去请求保护的权利,过短的申请时效使劳动报酬权保护出现真空,也为用人单位通过拖延规避法律提供了便利。仲裁申请时效应延长,不应为60日,可参考民事法律关于1年时效的规定。

4.行政监管不力。

在我国政府部门尚有漠视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现象,行政监管措施少,监

管不力。建议建立各种行政制度,发挥政府作用,切实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

的实现。如广东省、江苏省、深圳市等欠薪保障制度、预警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定期检查等都是极好的行政监管措施,应大力推广。

5.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在社会监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公

开恶意拖欠企业的行径,形成社会舆论,社会压力,使违法者丧失社会声誉、

信誉,必将使其生产经营受到损失,警醒其行为。这种社会警示作用不容忽视。

总之,在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实现这一课题上,不仅要采用法律手段,还应综合行政、经济、社会手段,我国在加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更应保障劳

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真正做到尊重劳动,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树立我国良好

的国际形象。

关于催收劳动报酬的律师函

关于催收劳动报酬的律师函 律师函 **市*****公司: ****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龙华祖的委托,并指派***、***律师全权处理贵公司与****合同纠纷一案。受我方当事人委托,现将贵公司于20XX年3月27日与***签订的**县s310****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施工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的相关事宜提出如下法律意见。 一、关于合同定性问题。原合同名为劳务承包合同,实为非法转包合同。 二、关于合同中止问题。原合同约定,M7.5浆砌片石边沟和C15片石砼路肩两项属***承包工程内容,你方未经承包人***同意,也未达成变更合同的协议,单方另请他人施工,属于严重违约行为,同时,M7.5浆砌片石边沟和C15片石砼路肩两项工程,与其它工程内容相比,施工难度小、施工进度快、工程利润高。因而,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关于工程进度款问题。原合同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有明确约定。但到目前为止分文未付,这也属于你方严重违约。还让承包人事前支付保证金10万元,给承包人带来了资金运行的困难及由此造成的相应损失。为此,你方和承包人必须尽快做好工程结算,并及时支付应付款项。如久拖不决,我所将根据当事人的委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16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规定,提请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贵公司的行政、经济和刑事责任。

四、关于双方争议焦点问题。原合同约定,旧路基换填片石的单价为每立方米100元。对新路基清淤换填片石的单价,双方意见产生分歧。我所认为,应该按照旧路基换填片石单价,每立方米100元结算。其理由如下:第一、旧路基与新路基换填同样为片石换填; 第二、新路基为清淤换填,工作难度大于旧路基换填; 第三、新路基清淤换填片石属于新增工程,双方在合同及工程实施过程中无明确约定,现工程已完工并验收合格,应该按照原合同的相关精神,比照旧路基换填片石的单价,按每立方米100元的价格执行。 特专此来函表达委托人的以上建议和合理的请求,请贵公司在收到此函之日起七日内作出书面回复,未作书面答复则视为贵公司认可本次函告内容和诉求。 望贵公司慎重考虑,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诉累及法律责任。我所不希望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采取其它法律措施。 ****律师事务所 律师:*** *** 20XX年10月3日

一次性劳务报酬协议

一次性劳务报酬协议 甲方: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乙方: 性别: 出生年月: 证件号码(居民身份证/护照): 居住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劳务报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协议期限 第一条本协议期限为两年,于2017年月日生效,至2019年月日终止。 二、协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条乙方承担的劳务内容为:_ ; 第三条乙方提供劳务的方式为:临时 第四条乙方认为,根据乙方目前的健康状况及从业能力,能依

据本协议第二条、第三条约定的劳务内容、要求和方式为甲方提供劳务,乙方也愿意承担所约定劳务义务。 第五条乙方明确了解签署本协议的有关法律意义及责任。双方不具有劳动关系。乙方对上述事项已完全知晓,并理解。 三、劳务报酬的支付 第六条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每周工作5日,每日工作8小时(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 第七条甲方支付乙方劳务报酬的标准、方式、时间: 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方式确定劳务报酬的支付方式:甲方以银行转账的方式向乙方支付劳务报酬,劳务报酬于协议履行完毕后一次性给付,共计15000元(人民币壹万伍仟元整,税前)。 甲乙双方约定以下账户作为劳务报酬汇入指定账号: 账户名: 开户行: 账号: 乙方应当按照本协议第六条约定的工作时间为甲方提供劳务服务,乙方未按照本协议第六条约定履行的,甲方有权按照乙方实际工作时间向乙方支付劳务报酬。 第八条乙方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甲方有权依法代为扣缴。 第九条如需调整劳务报酬,甲乙双方另行约定。 第十条甲乙双方约定,甲方只负责按本协议规定支付乙方劳务报酬,不负担乙方任何医疗、意外伤害、养老保险、农保、工伤、失业、生育、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保险费用。乙方无权对此向甲方主张任何的经济责任。 第十一条乙方同意医疗费用自理,医疗期内甲方不支付乙方劳务报酬,并有权解除本协议。如乙方怀孕的,乙方在甲方处不享有任

破产中的税收债权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18869811.html, 破产中的税收债权问题 作者:王天天孔红 来源:《财会学习》2019年第17期 摘要:《破产法》和《税收征管法》和其他法规在很多方面规定不尽一致,破产管理人在实务操作中无所适从。立法应当在税收债权申报、债权审核、债权确认方面给以确定性意见。 关键词:破产法;债权审核;立法建议 目前,在我国破产案件司法实践中,对于税收债权申报和审核《破产法》和《税收征管法》和其他很多方面规定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破产税收债权应该从税款债权的界定关于附加税收的认定,关于罚款的认定以及、税款滞纳金与税款本金的比例问题、税款债权滞纳金计算的截止时间问题、担保债权与税款债权的优先权问题方面进行系统化地规定。 一、关于滞纳金优先权的认定 税收债权分为“税款”“滞纳金”和“罚款”三部分。国家税务总局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滞纳金的优先权认定分歧较大,税务部门根据国税函[2008]108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含滞纳金问题的批复》中规定,认定税收滞纳金在征管时视同税款管理,另外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四十五条中税收优先权执行时包括税款及其滞纳金的规定,认定税收滞纳金等同于税款也享有优先权,在债务清偿时可以优先清偿。税务局的上述规定与最高法院发布的法释[2012]9 号规定有冲突,破产法规定破产企业在破产案件受理前,产生的税收滞纳金属于普通破产债权,不属于优先债权。笔者认定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规定执行,即因欠缴税款产生的滞纳金认定为属于普通破产债权,没有优先权。 二、关于附加税收的认定 关于附加税收国家税务总局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分歧也很大。税务部门视同税款认定有优先权。另外深圳中院2017年颁布的《破产案件债权审核认定指引》将欠税款对应的各类附加都归于税款债权优先清偿。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规定税务机关除了负责征收税款收入外,还要征收两类非税收入:一类为本应该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包括征税的附加及文化事业建设费;另一类是税务机关代其他政府部门征收的各项非税收入。这个规定认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征收的税金的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不属于税款征收的范围,故税收附加应属于破产债权中的普通债权,不享有优先权。 笔者认为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将征收的税金的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列入税款征收的范围外,据此规定附加税收应视为普通债权清偿,不享受优先权。 三、关于罚款的认定

论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保障

论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保障 摘要: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关心并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民工劳动报酬拖欠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多从社会稳定、农民工生存状况、城乡二元结构冲突、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社会学角度出发,而从法律角度对农民工劳动报酬保障分析不多并且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法律性质,并且通过剖析农民工劳动报酬拖欠的现状以及成因,指出现有法律保障机制的缺陷,为加强农民工劳动报酬保障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报酬权法律保障,和谐社会 早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即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是突出的不和谐现象,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是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的核心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要完善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报酬权即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在我国的《劳动法》和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规定劳动报酬权的内容有:(1)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同工同酬权。(3)劳动者获得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4)劳动者按月及时取得工资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5)劳动者加班加点取得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权利。(6)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7)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依法取得经济补偿的权利。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1]。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中国农民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作为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农民工,他们更是这弱势群体中庞大的组成部分,农民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以及城市中固有的制度、思想观念等的影响,还没有真正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和认同,还不能与城镇居

企业破产清算的税务问题.doc

企业破产清算的税务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确立和巩固,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或麻烦势必难免。特别是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的情况下,企业自身或者债权人等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申请破产,这也是它们命运发展的必然。而在企业破产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由于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一、破产、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重组的关系 (一)破产和破产清算 破产是指对丧失清偿能力的债务人,经法院审理并在法院监督之下,强制清算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从狭义上理解,破产一般是指对债务人的破产清算程序,但从广义上理解,破产不仅包括破产清算制度,而且包括以挽救债务人、避免其破产为主要目的的破产重整、和解等法律制度。 具体到破产清算问题,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对企业破产清算有明确的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的规定,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此时,企业应按照破产清算程序,注销税务登记,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的顺序清偿,并依法进行税收清算。 (二)破产重整和重组 破产重整是《企业破产法》中的概念,税法中则只有破产重组的概念。

破产重整是指已经或可能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挽救希望与价值的企业,通过对各方利害关系人进行利益协调,借助法律强制进行股权、经营、资产重组与债务清理,以避免破产、使企业获得重生的法律制度。 而税法中对破产重组的规定体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中,该文件对企业重组的规定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为企业重组。 由此可见,当企业经营具备破产重整的基本条件时,可以将企业重组六种形式,作为破产保护或者破产重整的主要手段。 二、税收债权的申报、确认和处理 (一)税收债权的申报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债权人未依照本法规定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由此可见,税收债权并不属于“不必申报”的债权行列,其必须经过申报,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也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也就是说,当企业发生破产情形时,应主动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且申报时间限定在清

税收优先权初探(一)

税收优先权初探(一) 优先权是民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其种类而言,包括优先受偿权、优先购买权、优先承租权、优先承包权等等。税收优先权的规定出现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税收优先权制度与企业破产清算相关法律、《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的规定都存在矛盾冲突和不合理之处。因此,对当前中国税收优先权制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优先权立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之间存在冲突。在破产清算程序中,通过法律赋予某些无担保的私法之债以特殊地位优先于税收之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了税收之债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的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规定,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该条规定以欠缴税款发生时间与担保物权产生时间的先后为依据确立了优先顺序。只要纳税人欠缴税款是在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被留置之前,税收都享有优先权。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企业破产法》第109条明确规定,“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也就是说,一旦企业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依照破产法的规定,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设定的担保权将优先于其他所有债权得以实现,这当然包括优先于税收债权。在《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中并没有区分该担保权的设定时间是否先于或后于欠缴税款发生的时间。成立于担保权之前的税收之债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应当就担保物优先受偿,然而《企业破产法》则赋予有担保的债权对担保物行使别除权,从而就特定物优先于所有其他债权得到清偿,这就使得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税收之债与有担保债权就担保物谁优先受偿的问题产生了冲突。 其次,税收优先权欠缺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定。例如当担保物权人通过法院实现其担保物权时,法院并没有法定义务通知税务机关,也没有义务查明该债务人是否欠缴税款,从而确保税收就担保物的价值优先受偿。 再次,在我国民法学界对优先权理论研究尚不深入,相关立法也不成熟的情况下,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了税收一般优先权,这无疑加剧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所幸,由于立法上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税务机关对税收优先权认识不足,且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使用,故在实践中并没有引起大的问题。 二、税收优先权的相对性 税收优先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它的绝对性。在公共财政理论的支持下,税收的公益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而公益在各种法益中的一般优先性依然是成立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公益的一般优先性是有条件和有限制的,它并不是一种任何场合的绝对优先性,而应当受制于一系列的公法原则,如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比例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等等。因而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税收优先权同样不是绝对的,其优先效力的强度和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历史性”和“政策性”。 税收优先权的“历史性”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税收优先权的效力是不一样的;“政策性”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不同因素的考虑可以赋予税收优先权不同的效力。税收之债与私法之债的优先劣后顺序并不都是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而往往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历史阶段以及政策选择相关联的。考察相关国家的立法演变,我们会发现税收之债与私法之债的关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日本1897年的旧国税征收法中规定,国税劣后于其法定缴纳期限1年前设定的质权或抵押权所保护的债权,但优先于此外所有的公租、公课及私债权。而在1959年修订其国税征收法时,则以税收法定缴纳期限为基准来决定税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社会学家郑行生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也就是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方都能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则是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的”。【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异化 目前,这个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贫富悬殊严重不公平的主要根源是在GDP分配中劳动者收入偏低,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偏高的分配格局造成的。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已经出现重大失衡,劳动者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事造成中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用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遏制分配不公平、纠正社会不公平现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而且是危及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以及国际证券合法性稳定的政治问题。所以说,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2】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取决于劳动分配率和每个小时劳动成本(包括工资和福利)。劳动者分配率是指一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越公平。【4】因此,提高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1、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最低工资制度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的制度。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企业分配自主权的扩大,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突出,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采取了压低劳动者的工资降低人工成本的手段,使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尤其是沿海地区不断发生个体或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侵害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现象,使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产生生存危机。在劳动者群体中,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者、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劳动力、新生劳动力、妇女劳动者等都是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群体。【5】 在这个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个格局下,政府、法律不维护他们的合理权利,不规定一个保护价,放入劳动力价格听从市场的摆布,劳动者的劳动就会越来越不值钱以致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劲儿会影响社会稳定。[6] 为了保障劳动者取得合法劳动报酬的权益,1989年广东省珠海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率先试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东莞元劳动部于1993奶奶发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劳部发[1993]333号),对最低工资的内涵、确定调整的办法、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做了详细规定。这是中国最低工资制度方面的第一个规章,后经过反复调研、征求各方的意见,修改后的《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保障部21号令)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

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遇到公司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5f18869811.html, 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破产清算企业破产清算中应关注的税收问题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中提到,企业应进行清算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而各种类型的企业清算中,企业破产清算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 我们先来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财税[2009]60号提到企业清算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情况包括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但是,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企业破产清算需要在被清算的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吗?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破产清算中的一个核心要件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资产的清偿顺序中,债权人是优先于企业投资者受偿的。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权人了,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投资者已经无法得到任何清偿了。因此,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其该项投资已经全部发生了损失。此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应依据下列相关证据认定损失,其中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这就是说,在企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者无需等到破产企业进行完企业层面的所得税清算业务后再进行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清算。 因此,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投资者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非常简单。企业投资者只需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被投资方企业的破产公告,即可向税务机关进行该项投资资产损失的报批手续,确认资产损失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对于个人投资者,该项投资无所得,也就不涉及任何所得税处理。 下面,我们来关注企业破产清算中企业层面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劳动报酬法律规定解读(精)

劳动报酬法律规定解读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解读】本条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问题的规定。 本条是对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再用其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来购买自己和家人所需要的消费,从而才能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供养自己的家人,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它不仅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对其劳动的承认和评价。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报酬。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一是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三是社会保险,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其中,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奖金是指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或者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变化影响支

【理论】企业破产清算涉税问题在税法与破产法上的差异

【理论】企业破产清算涉税问题在税法与破产法上的 差异 清理“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环节,对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大支持国有企业解决历史包袱,大力挖潜增效,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据统计,2016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由此可见,破产清算作为“僵尸企业”的“出清”措施之一,推行力度之大。 为规范企业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2016年12月20日,财政部专门制定印发了《企业破产清算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从发布之日起实行。由于历史原因,“僵尸企业”主要属于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大。同时,这些“僵尸企业”大多还是欠税大户,普遍存在欠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其它各项税费的问题。因此,对“僵尸企业”的破产清算,必然涉及的欠税的清缴问题。 一、企业破产清算的涉税问题 (一)欠缴税款的债权申报 税收是一种公法之债,国家是债权人,纳税人是债务人。在欠税企业破产清算中,税务机关是一种特殊的债权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欠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66号)中规定:“(九)参与企业清偿债务。欠税人申请破产,税务机关应代表国家行使债权人权利,参与清算,按照法定偿债程序将税款征缴入库。” 欠税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时,应通知主管税务机关。 一是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的规定,纳税人或管理人应清算前报告税务机关。

关于劳动报酬条款的约定

关于劳动报酬条款的约定 劳动报酬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绝大部分劳资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劳动合同中就劳动报酬作出合理约定,不但可以避免员工心存疑虑,而且可以降低公司法律风险,则第二次续签时可以延长期限。 (一)工资数额约定 在工资数额方面,公司还可以约定月薪或者年薪,部分特殊的岗位也可以采用计时或者计件方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约定应当明确,同时需要明确是税后还是税前工资,如果公司还有其他补贴,也可以明确约定补贴的数额。但是对于奖金、绩效津贴,还是不建议将确定的数额写入劳动合同,而是应当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在进行评估后支付,因此,公司在劳动合同中应当保留一定的主导权,即奖金、绩效津贴的支付与否、支付数额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来确定。 (二)工资支付时间 在支付时间方面,公司至少每月发放一次工资,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定支付周期不得长于十五天。公司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发放周期和时间。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为了避免因公司疏导而延迟支付工资产生不利后果,建议支付日期方面使用弹性用语,例如每月25日左右支付本月工资。 (三)加班工资 在加班费计算方面,公司应当在劳动合同中就加班费计算而定基数进行明确的约定,以免双方发生争议。但是如果公司故意规避法律,将加班费计算基数约定得比实际工资低,则该条款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而以员工的实际月平均公司作为计算基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在加班计算基数方面,各地方性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建议公司应详细的了解公司所在地或者员工实际工作地的规定,并根据当地的规定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

劳务报酬协议

劳务报酬协议 甲方: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手机: 合伙人:身份证:手机: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经充分协商同意后,达成如下协议: 一、劳务事项 甲乙双方为促进各方资源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乙方现有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位于XXXX房屋拆除土石方工程施工承包业务。现施工总承包为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但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将此房屋拆除工程转包出来,甲方为了顺利承包到“本工程”施工业务,经双方充分协商同意后,甲方诚请乙方为“本工程”施工承包事宜作相关劳务服务工作。甲方房屋拆除工程承包价以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房屋拆除为准(以下简称“本工程”)。 二、劳务报酬支付比例、方式和支付时间 一)甲乙双方约定,乙方完成以上劳务服务事项后,甲方承诺:每平方2元作为报酬,按月进度80%支付给乙方作为劳务服务费的报酬(税后价); 二)甲乙双方约定劳务报酬的支付时间:1.在甲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后,甲方支付乙方劳务报酬万大写:万(其后在乙方应得的劳务报酬总额中扣除);2. 在甲方进场施工3天后,甲方再支付乙方劳务报酬20万大写:贰拾万(其后在乙方应得的劳务报酬总额中扣除),甲方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现金的方式支付乙方报酬。

三、违约责任 一)乙方为甲方完成“本工程”业务承揽后,若甲方不按双方约定的时间、方式和金额支付乙方劳务报酬,则视为甲方违约。如违约:甲方除全额支付乙方劳务服务费报酬外,还承诺按照总额的2倍赔偿乙方的损失,并且以劳务服务费报酬总额的5‰每日,作为违约金支付给乙方(另有约定的条款除外)。同时,乙方也可在工程发包人处扣除甲方约定的支付乙方的劳务报酬。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否则视为甲方违约。 二)若甲方违约,乙方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由甲方承担仲裁和执行中的一切费用(含律师费)。 四、其他约定事项 一)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 甲方承诺:甲方在签订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前已经将该项目的情况调查清楚, 甲方盈亏与乙方无关,安全责任事故与乙方无关,无条件执行本协议。 三)本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自甲方履行完约定报酬后届满。 四)本协议手写部分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乙方: (签字): (签字): 签订时间:二○一六年月日签订地点:

论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债权_田学伟

·主题研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论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债权 田学伟徐阳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我国《企业破产法》明确了税收债权作为破产债权的属性,并确认其优先受偿的地位,但是税收债权人如何行使权利,以及纳税担保在破产程序中如何适用等问题,依然需要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进一步规定。《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税收债权的优先性已有淡化,税收债权应当与其他债权一样在法院确定的破产债权申报期限内申报,其申报主体以市级国家税务机关为妥;破产税收债权应以破产申请受理之前发生的"所欠税款"为限;破产法中的撤销权规定不适用于纳税担保,而有关别除权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应适用于纳税担保。 关键词:税收债权;破产债权;税收优先权;纳税担保 中图分类号:DF41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512(2008)09-0016-06 如何处理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债权与税收优先权,是我国《企业破产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涉及《企业破产法》和《税收征管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尽管我国新破产法将“税款”列入破产债权的范畴,但关于税收债权的地位、申报,税收优先权的适用以及纳税担保权如何处理等问题,仍然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探讨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的地位、税收债权的申报以及纳税担保的适用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探求破产法与税法的衔接与协调适用。 一、税收债权在破产债权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在提及“债权债务”的概念时,都是指“私法之债”。但随着债权理论的发展和“公法之债”也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其中,税收之债即是典型的公法之债。根据观念的更新, 税法学者的理论, “税是把私有性部门所产生的财富的一部分为了筹集公共服务资金而被强制性地转移到国家手中的手段”, “税的法律关系的中心是国家和纳税义务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债务关系”,但是, “税法上的这种债务关系同私法上的债务关系具有种种不同性质。第一,税债务是法定债务,而诸如私法上的债务是由当事者的合意来决定的。第二,在现行法的框架中,税债务是公法上的法律关系,围绕税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上的诉讼均作为行政案件而适用行政案件诉讼法。第三,税是作为筹集公共服务资金的手段,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其确定和征收反映出必须公平、确实、迅速的原则。因此,在税债权者—— —国家手中掌握着在私法上的债权者那里所见不到的种种特权”。1 由此可见,税收之债作为“公法之债”,符合债的形式属性,与私法之债具有相通之处。在法“税收和私法之债的作用领域不同,相安无事地遵循各自的逻辑”2。但是,一旦进入破律实践中, 产程序,税收之债就和普通债权人的私法之债发生了冲突,破产法与税收征管法的适用出现了竞合,由此引发了税收债权在破产债权中的地位问题。对此,各国法律的规定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也因不同历史时期而有所区别。有的国家将其列为共益债权,如日本破产法第47条规 作者简介:田学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地税局稽查局立案科副科长;徐阳光,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法学博士。 16

支付劳动合同报酬

支付劳动合同报酬 关于《支付劳动合同报酬》,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解读】本条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问题的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其中,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奖金是指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或者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变化影响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之外超时劳动所获得的额外的劳动报酬,即加班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病假、事假和一些特殊休假期间及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者社会义务时支付的工资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将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问题,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首先,结合各种灵活多变的用工形式,本法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劳动报酬的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进行平等协调,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种对当事人而言更切合实际的劳动报酬制度。同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劳动报酬还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主要有: 1、最低工资制度。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了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此外,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者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者建立劳动关系后,试用、熟练、见习期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

破产企业人身损害侵权之债清偿顺序的优先性探讨

破产企业人身损害侵权之债清偿顺序的优先性探讨

————————————————————————————————作者:————————————————————————————————日期:

遇到污染防治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破产企业人身损害侵权之债清偿顺序的优先性探讨 从三鹿破产结石病患儿零清偿谈起 一、(一)三聚氰胺事件显示企业明显缺乏社会责任 有关注者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对比《经济日报》与《华尔街时报》对该事件的报道所着力讨论的问题:《经济日报》评论所着力讨论的问题为企业的道德与信誉、企业的道德建设、奶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奶业振兴、扶持奶农与奶企工作、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华尔街时报》着重探讨投资中国的风险、中国贫富悬殊与财富分配的正义性、中国企业事故的承责与产品质量监督、民事伤害赔偿的司法机制、中国新闻管制的后果、中国的食品安全恐慌、中国的新闻监督与司法赔偿机制、中国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中国食品监管部门的责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较之于《经济日报》着重关注的宏观方面,《华尔街时报》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正义性、中国企业事故的承责与产品质量监督、民事伤害赔偿的司法机制等微观问题的探讨更为值得

我们关注。 (二)三鹿企业破产结石病患儿零清偿 尽管三聚氰胺事件促成了《食品安全法》的迅速出台,但是关于三鹿奶粉的侵权行为尚未进入尾声。三鹿人身侵权中的患儿能否在破产清偿中得到补偿成为了大家唯一关注的焦点。 我国现行《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如此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三鹿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属于一百一十三条第三款,普通破产债权。可知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三鹿企业破产清偿中侵权责任之债是被列为普通破产债权来清偿的。 2009年11月29日,全国各大报纸均刊载了这样的文章,《三鹿破产已裁定终结, 30万结石患儿无望获得赔偿》,细节内容如下:石家庄中院日前作出裁定,终结已无财产可支配的三鹿破产程序。裁定中显示,三鹿对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为零。按照法律,企业宣告破产

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的办理思路和要点

劳动报酬即工资,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因履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由用人单位以货币方式支付的对价,包括加班工资、奖金、提成等。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比较大,与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类案件涉及对劳动者报酬请求权和用人单位工资分配权的平衡保护,且存在劳动报酬与福利待遇区分难、加班工资基数计算难、年终奖支付条件认定难、提成发放条件确定难等问题。 一、典型案例 案例一:涉及劳动报酬及适用时效的确定 严某在A公司工作,于2015年提出辞职,并要求A公司支付2005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A公司辩称,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属于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享受年休假而未安排的福利待遇,并非劳动报酬;严某于2015年11月5日方申请劳动仲裁,2014年之前的年休假工资已超过仲裁时效。 案例二:涉及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认定 李某在B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约定正常出勤月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岗位津贴及绩效浮动奖金等组成,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为基本工资。后李某以B公司长期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B公司以正常出勤月工资为基数,支付平时延时、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差额。B公司辩称根据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应以基本工资为准。 案例三:涉及年终奖应否支付的审查 张某在C公司工作,C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如劳动者严重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或在发放奖金时已离职,则无任何奖金。2016年和2017年,C公司分别支付张某相应年终奖。2019年初C公司以张某存在辱骂同事、旷工等严重违纪行为为由,解除张某的劳动合同。张某认为其行为未构成严重违纪,公司解除行为违法,要求C公司支付2018年年终奖。C公司辩称其与张某之间并不存在年终奖的约定,且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张某属严重违纪被解除劳动

破产案件中工程款优先权问题

破产案件中工程款优先权问题 一、破产案中有关工程款优先权是否适用的观点及理由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是《合同法》对工程款优先权的特别创设,虽然对这工程款优先权的定性不同,比如有人将该权利定性为特殊留置1,有人该权利定性为法定抵押权2,也有人将该权利定性为法定优先权3,但是他们有其共同之处,就是承认了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具有法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的相关规定,其在房地产纠纷案件和办理执行案件中建筑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由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这一优先权是可以得到普遍适用。问题在于其能否在破产案件中适用呢?以下笔者将总结出正反两方面比较典型的观点,并对其理由进行简要介绍。 (一)支持破产案件中工程款应该享有优先权的观点及理由 支持破产法中工程款优先权应该适用的观点和理由比较多,以下笔者例举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观点供参考: 1、工程款优先权属于执行案件的范畴。比如梁慧星教授4认为《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条规定“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这里规定的不是提起诉讼而是申请法院依法拍卖,立法意图是改变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权行使方式,由“对人诉讼”改为“对物诉讼”即向法院申请执行抵押权。在民诉法专门规定抵押权执行之前,应当准用民诉法第三编规定的执行程序。”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71条中下列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四)依照法律规定存在优先权的财产……”规定。原最高法院李国光副院长认为5工程款优先权是法定优先权,依法产生,不依当事人的法律行为产生,但权利人依法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与设定的担保物权相似的基础上,参照破产法关于担保物不属于破产财产的规定,存在法定优先权的财产也不列入破产财产。此处的法定优先权应包括286条规定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 3、根据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二庭6认为合同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就业权、聘用权、经济报酬与福利权、职务权益、权利救济(上、中、下)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就业权、聘用权、经济报酬与福利权、职务权益、权利救济(上、中、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达到()。 A.百分之五 B.百分之六 C.百分之七 D.百分之八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是维护专业技术人员权益的基础和法律保障。 A.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 B.职业资格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宪法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在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借助行业协会等组织维护个人权益,是()的责任。 A.国家 B.社会 C.单位 D.个人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聘用合同分为哪些类型?() A.短期合同 B.中长期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D.终身合同 E.临时合同 正确答案:ABC;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责任主体包括()。 A.国家责任 B.单位责任 C.社会责任 D.个人责任 E.党组织责任 正确答案:ABC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主要包括()。 A.薪酬协商决定权 B.同工同酬权 C.工资支付保障权 D.最低工资保障权 E.五险一金权 正确答案:ABC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三.判断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权益保障不仅要依法合规,同时还要依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精神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去改革那些不适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地方。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