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期末总结

公共管理学期末总结

1. 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2.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3.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4.公共物品的特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2)自然垄断性(3)收费困难

(4)规模效益大(5)初始投资量大

5.准公共物品: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它具有两个特性:一是消费中的竞争性。即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二是消费中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

6.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1)目标不同。前者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后者则以利润为导向,其目的是实现私人利益。(2)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和权威性。(3)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民主性。(4)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而企业管理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5)前者需要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而后者以效率与利益为导向,只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

7.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区别(表格形式):

公共管理: 强调取得成果和实现目标。注重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注重公众的意愿和要求。注重与社会各方互动和合力以进行有效的治理。注重竞争和责任。强调来自体制外的监督。传统公共行政: 重视实现过程。关注组织内的管理运行。强调规则和程序。依靠政府自身的权威和运行规则。关注行政运作方式和层级关系。主要依赖自身的监督机制和官员的自我约束。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 B途径)。

(1)P途径: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但P途径的公共管理对政策分析所强调的计量分析和经济学的应用的思路不满,而是更看重政治和管理的层面。

P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2)B途径:B途径的公共管理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

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比较,目前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3)P途径与B途径的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

1.公共管理理论渊源:(填空题)古典学派理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古典学派的鼎盛时期。它关注的焦点是“效率”和“经济”,注意的重心是管理程序、组织结构和管理原理,以及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等管理功能。在这一学派中,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影响最大。

科学管理主义:第一,管理就是要通过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用一种修改过的计件工作方法支付工资。

2.行为学派理论:行为学派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梅奥的著名霍桑实验,用“社会人”的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学。在管理发展史上,霍桑实验开创了对人及其行为研究的新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3.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面临巨变的外部环境,整个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终生学习、不断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五要素: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4.公共选择理论(不需要描述,重点):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三个规定性:集体性、规则性、非市场性

5.(论述题)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原因:

-1、公共决策失效。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2)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的内在缺陷(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4)选民的“短见效应”(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

(1)缺乏竞争性压力。(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缺乏监督信息。

-3、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4、政府的寻租活动: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

8.公共管理主要是力图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

第二,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

第三,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9.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

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第三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概念: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2、公共管理改革的政府主要模式

表格:(要求会描述四种模式)

四种模式的总结:

市场式政府(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参与式政府(主张对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参与)、弹性化政府(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解制型政府(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

市场模式趋向于重视垄断所带来的负面结果,参与模式强调的是层级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弹性模式关注组织永久性所引起的负面后果,而解制模式则强调公共组织的内部管制是造成公共组织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

3、非盈利组织概念: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有关定义很多,如“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免税组织”等等。

4、尖型结构和扁平结构的利弊(了解)

5、公共组织变革动力:

(1)经济体制转轨推动公共组织变革(2)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变革(4)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

(1)公共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改造力

(2)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

1)理顺公共组织自身的工作秩序

2)理顺组织与个人的关系

公共组织变革主要内容:

(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1)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

2)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3)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4)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

(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而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 的出现,使政府许多微观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从而精简、撤并了相应的部门,与此相应,增强了政府对社会尤其是对经济宏观管理的部门。

因此,使政府的横向部门结构发生了由“微观管理部门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的变革”。这点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3)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在对一般事务的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

1)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

2)横向分权

3)在纵向权力分配上

6、学习型组织概念、内容以及三条建议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

其涵义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化,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认为,它可用于诊治传统组织固有的三个基本毛病:条块分割、不合理竞争以及治标不治本。

(斯蒂芬·P·罗宾斯的三条建议)

第一,制定一个战略方案。

第二,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第三,重建组织文化。

第五章

1、SWOT分析

概念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Andrews)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想问题,提出了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分析框架。

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行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这一分析通常被称之为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战略乃是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

SWOT分析乃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Strength)与弱势(weaknes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ts),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SWOT分析的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战略

优势——机会(SO)战略

SO是一种发挥组织内部的优势而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所有的组织及管理者都期望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并抓住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组织往往通过采用WO、ST或WT战略而达到能够采用SO战略的状况。

弱点——机会(WO)战略

WO战略的目标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点。运用于这一战略的情况是:组织存在着外部机会,但内部存在着弱点,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优势——威胁(ST)战略

ST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

弱点——威胁(WT)战略

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战略,一个面对大量外部威胁和具有许多内部弱点的组织的确处于不安全或不确定的境地。

P.S.此外课件里还提及了公共部门的八种战略类型,但是老师提及了无须记忆很细的战略类型而且战略类型记在SWOT后面而这八种在SWOT前面,所以没有整理在内。

2、战略管理概念

所谓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

欧文·休斯(Owen·E·Hughes)总结了目前比较普遍的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问题的批评,包括对战略管理本身的问题和对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批评。概括起来,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存在着七种主要的批评意见:

1)描述失实

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被描述得比它的实际情况或所能做到的更具逻辑性和分析性。它的设计过于抽象,因此对在任何人类组织中起作用的社会、政治的动态现象未予考虑。

2)过程过于呆板

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迅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过于迟钝。

3)正式的过程与创造性和革新相违背

虽然战略计划过程自身是改革和创新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与创造性和改革观念相对抗的倾向。

4)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一系列问题

公私部门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在将企业战略管理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战略管理在私营部门中取得的成绩足以表明它是有相当效果的一种模式,但是把它完全照搬到公共部门就会产生问题。如目标问题,公共部门发现很难给自己的行动确定清晰的目标。5)责任问题

如果战略是组织制定的,其内容若损害了政治官员的利益,就会造成追究责任的问题。这种观点主张,当战略是政治过程总体的组成部分时,它是或应该是排斥政治的,不应将责任问题与战略问题挂钩。

6)目标设定的困难

公共部门由于自身的公共性,因而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又经常是相互冲突或矛盾的。组织目标的含糊不清使得公共部门组织在设计战略目标时困难重重。

7)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

公共部门行政人员频繁的调动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矛盾,既影响了战略管理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也影响了决策者对实行战略管理的积极性。

第六章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概念(选、填)

1)以威尔逊、伊斯顿为代表的以“管理职能”为其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组织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实施的管理手段,是政府等公共组织从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进行的具体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由各种利益个体与群体参与的管理活动。

2)以拉斯维尔、安德森为代表的以“活动过程”为其中心内容的界定。这类观点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有明确目标的活动;是政府动用大量资源,通过相关的规定、措施来实施决定的活动过程;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程。

3)我国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其中心内容的界定。这类观点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是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是保证社会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或方案。

综合以上所说,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

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在广泛的参与下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明确指出了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部门及其他参与者;公共政策的目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行动;公共政策的对象——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

(1)制约功能

(2)导向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3、当代政策问题的性质特征

邓恩(Dunn威廉·N·邓恩)系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教授,国际知名政策分析专家。《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是经典著作之一。

他认为当代政策问题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互赖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

(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罗伯特·梅耶(Robert Mayer)九个步骤:

1、决定目标

2、估计需要

3、确定目的

4、设计方案

5、评定结果

6、选定方案

7、设计执行 8、评估 9、回馈

4、公共政策执行的两种模式、利弊

1)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古典行政理论,古典行政理论认为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和金字塔型的,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政策制定,行政则负责政策执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明显的缺点:

强调了从中央政策决定开始,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许多政府没有支配性的机关,而是由多元政府机关共同执行的;忽视低层的各种策略;执行与规划

的区分不必要,无意义。

2)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中央的政策决定者,其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能够采取适当的权宜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政策学者爱尔默(Elmore,1979,1985)将这种执行方式称为后推进的策略(Backward Mapping),以别于自上而下的向前推进策略(Forward Mapping)。

该模式的优点是:

它促使我们能够正视执行过程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裁量权。政策执行往往涉及许多单位与人员,而每个单位与人员对于政策实施皆有其立场、利益与看法,所以沟通协调在所难免,自下而上的执行方式,促使我们重视彼此意见与利益的沟通交流。正如自上而下模式过分重视中心而忽略边陲下而上模式的缺点则是过分重视边睡而忽略中心。

第十二章

1、企业型政府的概念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又称“企业家政府”、“企业性政府”和“企业家精神政府”,是新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企业型政府指的是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

2、5C策略

1)核心策略(Core Strategy)(政府角色定位)

2)结果策略(Consequences Strategy)(引入市场和竞争理念,在政府内部实行企业型管理、竞争管理、绩效管理)

3)顾客策略(Customers Strategy)(改善组织和顾客的关系,也就是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

4)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将重大决策权下放到社区)

5)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y)(改变习惯、感情承诺、建立必胜的心理模式)

3、民营化的概念

民营化(Privatization),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萨瓦斯的著作内容

美国学者萨瓦斯,《民营化:改善政府的要径》1987年问世,被翻译成13种语言出版。他列举了绩效不佳的政府服务的种种表现,认为“不论政府机构、政府活动、国有企业还是政府资产,只要具备下列任一特点,都将是实行民营化的对象”。

这些表现包括:无效率,人浮于事,生产率低下;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营利性政府企业持续亏损和债务增加;缺乏管理技能或足够的管理权限;对公众缺乏回应性;设备维护质量低下;资本投入不足;过度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方法或产品过时,缺乏营销能力;目标多样化且相互矛盾;机构使命缺乏相关性甚至误导;资产未充分利用或使用效益不佳;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存在盗窃和腐败现象。

萨瓦斯分析上述弊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活动是由垄断者实施的,它们缺乏有效利用资源和节约的动力,且不会因绩效不佳受到惩罚”。

5、民营化的优点

(1)降低成本

(2)提高服务质量

(3)增加选择机会

(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

(5)示范效果

6、民营化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萨瓦斯的研究,民营化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一)委托授权(Delegation)

1.契约外包

2.特许权

3.补贴

4.抵用券

5.强制

(二)撤资(Divestment)

或可称作“移转型民营化”。它这意味着政府放弃某一企业、某一职能或某一资产,公营事业或资产转移向民间。

撤资通常有三种方式:①出售;②赠与。③清理结算。

(三)替代(Displacement)

也可称作“政府淡出”。当大众认为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民间私营部门则意识到此种需求时,私营部门就可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与要求政府积极行动的委托授权和撤资不同,淡出是一个消极和间接的过程,即政府以消损的形式逐渐被民营部门取代。替代的形式有:

1.功能不足之替代

2.政府撤退之替代

3.放松管制之替代

7、顾客导向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指组织及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具体而言,顾客导向的内涵包括:

(一)站在顾客本位进行思考

组织关心的是顾客而非自身,重视的是问题而非产出。顾客导向的政府管理,是一种“倒流程”的政府管理方式。

(二)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

组织真正的资产是顾客,而非收支平衡、盈利增加或其他。组织一旦失去顾客,也就失去了它全部的资产。顾客导向的政府把顾客视为组织的主要资产,政府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顾客进行管理。

(三)以顾客满意作为组织目标

组织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顾客满意,组织的工作重点在于达到顾客的合理期待和愿望。顾客导向的政府必须做到顾客至上,民众优先,针对顾客的需求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价值作为行政措施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利益和价值。

(四)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组织不仅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与服务,而且重视与顾客的直接互动,随时了解顾客的期望,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

在顾客导向的社会中,公共服务系统是以市民的需要为中心来设计的,同时也要具备积极主动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灵活应变、满足需求的服务策略,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这样的公共服务系统如图:

8、美国学者萨瓦斯,《民营化:改善政府的要径》1987年问世,被翻译成13种语言出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简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管理过程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且,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具体联系表现如下: (1)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4)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3.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内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5.简述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考试答案

[试题分类]: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_ [题型]: 单选 [分数]:2 1.()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整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A.公共事务 B.公共政策 C.政策分析 D.公共分析 答案:B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B.重视自身的改革、方式创新与制度创新 C.与时俱进,不断为公民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D.强调公平与效率、自主与责任的统一 答案:A 3.1979年,()开展了著名的“雷纳评审”,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经济和效率水平。 A.克林顿政府

B.撒切尔政府 C.xx政府 D.xx政府 答案:B 4.在公共管理中,政府管理职能的最终发展方向是()。 A.社会管理职能 B.经济管理职能 C.xx管理职能 D.政治管理职能 答案:C 5.()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个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和服从关系。 A.矩形结构 B.直线职能结构 C.直线结构 D.职能结构 答案:C 6.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共同的理论基础是()。 A.科层制理论与民主主义理论 B.公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C.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 D.自由民主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D 7.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准公共组织和企业 B.社会 C.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 D.公共组织和准公共组织 答案:D 8.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A.职能式结构 B.扁平式结构 C.直线式结构 D.直线——职能式结构 答案:D 9.1887年,发表著名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xx B.W·威尔逊 C.xx因 D.威洛比 答案:B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为(A ) A.公共行政式 B.新公共管理式 C.公共服务式 D.公共责任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公共治理的主体是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组织和个人。 2.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摸索三个时期。 3.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是非政府性、( 公益性)、(正规性)和专门性。 4.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 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与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执行情形)、执行结果的估量与评判。 5.公共政策的执行能够分为政策宣传、(政策分解 )、物质和组织预备、 (政府实验)和全面实施这五个要紧环节。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除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等一样人力资源特性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和(道德性)两方面专门性质。 7.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差不多职能的社会组织。 8.公共财政的要紧内涵一是指公共财政是“(市场)”的财政,二是指公共财政是“公共”的财政。

9.信息是一种经加工处理后以特定形式存在的(数据),它对信息接收者有意义。 10公共部门招募的渠道有两个:一是(内部招募),一是(外部招募)。 11. “新公共治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 )的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12.一样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治理职能)。 13.公共财政的差不多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固经济)职能。 14. 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 )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5.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行政组织的治理层次与治理幅度呈(反比)关系。 16. 国家预算治理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国家决算)三个时期。 17.公民有权明白他们应该明白的情况,这种权益被称为公民的(知情权)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 公共管理: 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 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 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 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 理、公用事业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 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 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 (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行政 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P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即公共政策的途径 B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即企业管理途径 公共管理的特征: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采用企业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整个公共事务。 2、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将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未改变公共 部门的主体性。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 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 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 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 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 结构。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 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 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 ①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 ②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 ③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像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④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 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⑤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2 ①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不仅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的范 围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和个人。 ) 5. 公共政策的执行可以分为政策宣传、( 政策分解 ( 政府实验 )和全面实施这五个主要环节。 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除具有能动性、 社会性、再生 性等一般人力资源特性以外, 治性 )和( 道德性 )两方 面特殊性质。 7.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 公共利益 )为目的,以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 织。 8. 公共财政的主要内涵一是指公共财政是“( 市场 )”的财政,二是指公共财政是 “公共”的财 政。 9. 信息是一种经加工处理后以特定形式存在的( 数据 ),它对信息接收者有意义。 10 公共部门招募的渠道有两个:一是(内部招募),一是(外部招募 )。 11. “新公共管理学”,在( 20 世纪 80 年代 )的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 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12. 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 政治职能 )和( 管理职能 )。 13.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14. 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 政治实体 )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 预 期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或行动准则。 15. 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 行政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 ( 反比 )关系。 16. 国家预算管理过程包括 (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国 家决算 )三个阶段。 17. 公民有权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 这种权利被称为公民的( 知情权 ) 18. 公共部门绩效, 尤其是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 ( 社会绩效 )、( 政 治绩效 )三个方面。 19. 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 ( 公共管理活动 ) 规律的学科,它是在 ( 公共 行政学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 行使公共权力 )的组织和个人。 二、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 2. 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 (限制政府干预、 个阶段。 3.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 和专 门性。 4. 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 术 与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 执行情况 主张政府干预) 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 公益性 )、( 正规性 ) 价值标准 ),运用科学的评估技 、执行结果的估计与评价。 )、物质和组织准备、 还具有( 政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2011年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省政府 C、省政协 D、省委 2.西方行政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等比例 D、没关系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也称为()。 A、传统时期 B、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分化时期 5.管理具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这是管理的()。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管理属性 D、经济属性 6.机关事务管理局属于()。 A、辅助机关 B、职能机关 C、咨询参谋机关 D、监督机关 7.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的问题界定方法是()。 A、类别分析法 B、类比分析法 C、假设分析法 D、层次分析法 8.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是()。 A、界定问题 B、目标确立 C、方案设计 D、后果预测 9.容易造成相对多数而实际“少数”的投票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规则 C、过半数规则 D、孔尔塞标准 10.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和职权的关系是()。 A、职位决定职权设置 B、职权决定职位 C、职权和职务无关 D、职权和职务互为决定 11.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领导制度是()。 A、集体领导制度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分工负责制度 12.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中心而国家元首成为“虚位”的决策体制是()。 A、,议会一总统制 B、议会一内阁制 C、议会一委员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3.行政沟通把行政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是其“神经”。 A、信息沟通 B、命令传递 C、感情交流 D、行政权力 14.从行政协调的方式上看,行政协调可以分为() A、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 B、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 C、会议协调和非会议协调 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5.实行职务常任制的人员一般是()。 A、所有的公务员 B、政务类公务员 C、业务类公务员 D、某些特权官员 16.我国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时不宜规定得极体,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的活动属于()。 A、地方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殊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17.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特征不包括() A、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 B、治理税务腐败 C、实行新的税种组合 D、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的复习重点 1,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实践基础,以探究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以顾客为向导,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计划变为掌舵。3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效率追求,改革公务员制度,创建有事业心与有预见的政府) 2、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特有的公共组织,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而出现,有对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作用。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举办或其她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4,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与私人部门之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非营利性资源性的合法组织。 5、公共政策:国家机关与党政组织及其她获得授权的社会政治团体,个人等政策主题,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实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目标的行为准则,就是一系列法规,措施,条例等的总称。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就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与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 7、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与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利,公共政策与公共资源紧急应对与处理的危险与非常事态。 8、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或其她社会公共组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预防警戒危机发生的征兆,及时处置已发生的危机,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伤害,甚至将其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动。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的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与。 10:公共财政管理:指公共组织为保证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采用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技术与管理工具,对公共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公共财政收支状况所进行的分配,决策,管理与监督等一系列技术行为的总与。 1,公共财政:政府为实现职能并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与财产权利,在公共领域进行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2,绩效管理:围绕组织的目标开展,以绩效评估为核心内容,在绩效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与调整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管理方式。 3,复式预算:把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预算表中,各项收支之间建立明确的对应关系,以便促进公共组织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准确的反映财政收支状况与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与控制调节。 4、大部制:也叫大部门体制。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5、战略管理:就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制定与实施关于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目标与行动方案的规划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与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公民满意为直接目标,运用绩效评估的方法来反馈与修正管理过程的方法与机制 一:公共组织的功能特征:1,以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不以盈利为目的。3

2014年秋季《公共管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管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 政府职能模式:政府职能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2. 绩效评估,是确定并与员工沟通其工作进行的情况,且确定改进计划的过程。绩效评估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励员工和改进绩效,并且作为公平的分配收入工资和晋升等组织激励的依据,同时可增强组织沟通、促进员工发展职业生涯,以及依法监督员工。 3. 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4.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5. 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有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委托代理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2.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 (1)建立科学的、适合国情的职位分类制度。 (2)建立激励的、市场导向的人才保障制度。

(3)建立创新的、持续学习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度。 (4)建立严格的、赏罚分明的公共问责机制 3.简述电子政务与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政务与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管理将获取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发现和使用。同时,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管理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共享,也就是把政府行政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均纳入计算机管理,使之成为一种可供网络化查询利用(共享)的资源。 4.简述目标管理在政府部门的运用中所遇到一些问题。 从以下五个方面解答: (1) 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较易管理,但对于变动而且难以预测的动荡环境则不易使用。因为此时日标往往难以设定。 (2) 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传统行政组织中。目标往往是高层领导制定的,一般人员很少有参与机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人员也少有裁量权,目标管理要打破这种状况,也是不容易的。 (3) 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4)公共目标的制定过程,并非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治过程,往往充满了多元目标的冲突。 (5)目标管理的实施通常以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可能忽视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