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为扎实有效地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回顾

我县地处皖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边区、山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并具有54.4万多人口的皖南农业大县。2001年,省扶贫办批准确认原高山乡、汪坡乡、花园里乡、木塔乡为省定重点贫困乡镇,是全省16个重点贫困乡镇县之一。十年来,以四个重点贫困乡镇为重点展开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

经过十年的扶贫开发,主要是四个重点乡镇深受惠及,成效良好。全县贫困人口由2001年12832人降至2009年底的8700人;硬化村组公路10.65公里,增加修建或改扩建村组砂石公路168.3公里,山塘水库翻修8座,土石方量达25000多立方米;清淤河道25.9公里,清淤量20.2万立方;加固整修河堤5.85公里;土石方量达1万多方。修建灌溉渠道13公里,绝大部分都是水泥修砌或U型槽;修建农村沼气池1300口,建设沼气服务网点4个;修建桥梁9座,修堰3座,建水塔水厂3座,铺设管道23000多米;建垃圾场1座;改造危房20户;垦复或改造茶园1000多亩,建新

式茶园50亩,垦复竹园2.5万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建立互助基金组织2个等。

尽管以四个重点乡镇为主的十年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境内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加之连年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病因灾导致的返贫率很不稳定。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0386元,人均财政收入827.4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线1200元的贫困人口8700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我县“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要以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放在首位,抑制返贫,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县“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条基本措施。

1、坚持立足发展、开发式扶贫的措施。引导贫困乡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拓宽流通渠道,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开发、自我发展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扶贫扶志,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计划生育相结合,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先,努力实现资源、人

口、环境的良性循环。着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贫困乡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措施。把扶贫开发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贫困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科教为先导,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措施。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完成扶贫任务;要集中一定的扶贫资源,对深度贫困人口和主要贫困村组给予重点扶持,全面实现扶贫目标。

5、坚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措施。充分发挥贫困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争取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6、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措施。扶贫开发主要是政府行为,应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动。同时,积极动员和组织县直单位和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乡村以及贫困人口。

三、对象、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扶贫开发的对象

“十二五”时期,我县扶贫开发的对象主要是贫困标准线1200元以下的8700人口(2009年底统计局数字)。上述

对象均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其中以原四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及山区库区乡镇偏多,大体呈零星插花分布。

(二)扶贫开发范围及目标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扶贫标准的逐步提高,扶贫开发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拓展。扶贫范围由重点地区向非重点地区延伸,扶贫对象由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扶贫任务由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转变,扶贫方法由地区瞄准向家庭瞄准聚焦。

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不是国家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脱贫与返贫交织发生,特别是山区农村的贫困现象仍然突出。因此,对我县来说,扶贫开发工作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阶段扶贫开发承担着提高能力、脱贫致富、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在省未做调整的情况下,应以原省定四个重点乡镇区域为重点,向全县贫困人口地域覆盖。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收入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开发式扶贫,力求应扶尽扶,力争五年实现3000扶贫对象脱贫。同时做好抑制返贫工作。

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1、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导产业。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可靠途径。从选择项目开始,引导贫困农户按市场经济要求,选准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家禽家畜、水产、林茶桑果、蔬菜、中药材等进行种植养殖,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2、把贫困山区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扶贫开发扶持的优先方向。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改造贫困乡村中低产田,搞好水土流域治理,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贫困地区的村组道路交通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贫困地区村组通公路的任务。加快饮水工程的实施,解决贫困乡村人畜饮用水的困难。此外,通过电力、通讯、信息网络项目的补助投入,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

4、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易地扶贫开发和进行草危房改造,切实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环境。深山区贫困农户长期分散居住在环境容量小、交通不便、条件差的状况中,依照省扶贫安排,逐步稳妥地搬迁一部分农户到适宜的地方,使留下的人口资源占有量得到增加,使搬出的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十二五”期间,应计划逐年对一部分贫困农户的草危房进行改造,改善基本居住条件。

5、实施科技文卫扶贫。通过安排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建立示范基地,推广适用技术和成果。注重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应用,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展扶贫助学,促使贫困农民适龄儿童完成九年

义务教育。通过与卫生部分密切配合,建立或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解决贫困乡村就医难的矛盾,减少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

6、认真组织劳务输出。当前劳务输出是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对需要和能够外出的贫困户劳动力建档造册,落实到村、到户,并组织好输出前的技能培训,帮助联系外出门路,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主要政策措施

1、按照省统一部署,每个贫困村应逐村制定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对象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农户,做到县有档、乡有册、村有帐、户有卡。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库。今后扶贫项目的选用,应从项目库提取,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2、改革扶贫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十二五”期间,四乡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突出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开发”的方式,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扶贫规划的制定、扶贫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的参与权、发言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的作用,扶贫济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要坚持和完善各级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制度,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国有或私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为我县扶贫事业做贡献。有条件的应积极引进外来扶贫项目和资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发展扶贫公益事业,逐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的投入。扶贫开发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应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同时,要做好扶贫资金投向,坚持瞄准贫困、进村到户、生产优先、突出实效的原则,完善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管理制度,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对违规使用者要严肃处理。

5、逐年度做好贫困统计监测工作。

上海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发展成效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8) (一)“十二五”发展环境 (8)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8)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9)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0)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强化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12) (二)扎实推进能源审计,切实挖掘节能潜力 (12) (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 (12) (四)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专项 (12)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13) (六)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再制造 (13) (七)协调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促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13) (八)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推进低碳示范工业区建设 (14) (九)积极营造社会节能氛围,组织节能宣传展示培训 (14)

五、“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14) (一)建立健全能效监控体系 (14) (二)深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5) (三)推进落实“批项目、核能耗”制度 (15) (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15) (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5)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16)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

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处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特色构建、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在学校全面深化特色大学建设进程中,医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大学的目标,特制定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学院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定位与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加强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定向农村社区医学)专科专业,在校生1900余名。 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3人,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生9名。另有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5人。 学科和科研建设成果显著。护理学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是省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的口腔修复学科是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率先开展面向农村社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并被确立为全省三个培养基地之一。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获得市厅级以上课题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新世纪教改课题4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教学条件建设得到改善。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约1200万元,形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与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并立的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推动出台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结合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求,印发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宣贯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标准制修定方面,制修订了400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初步形成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基础。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通过加强标准宣贯,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推动企业淘汰低效设备,采用高

效节能、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节水标杆企业,规范再生资源利用,不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在标准宣贯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通过实施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转型,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覆盖面不够、更新不及时、制定与实施脱节、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国务院标准化改革也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好未来几年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决定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扶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县扶贫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田头村实际,特制定田头村2011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规划,现予上报。 田头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贫困状况原因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项目内容和重点工程 五、资金概算和项目分析 六、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表1、基本情况汇总表 2、项目建设一览表 3、资金需求一览表 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表 5、项目分布图 6、各项目建议书

田头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主管部门“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我村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贫开发行政村。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村两委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针对自然条件与村情及征求群众意见,特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一)自然条件 地处田头乡政府所在地,于2004年7月由平河、田头、岭后三村合拼,东与五河镇河南村、西与菖蒲镇长岭村、南与本乡方边村、北与本乡土库、泥潭村接壤,距县城50公里,村内平均海拔550米,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辖域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413.3公顷,其中山场1290.8公顷,村内原有耕地面积122.5公顷,其中水田77.15公顷,旱地45.35公顷,村内茶园150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80亩,桑园700余亩,高山蔬菜、生姜60亩,五谷米50亩,香菇20万棒,旱地已分部退耕还林或间作茶、桑、栗等。 (二)经济状况 田头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总人口2032人,劳动力1296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贫困村九江市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 2011年---2015年 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规划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扶贫开发规划小组编制 二〇一一年五月

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2011—2015年贫困村扶贫 开发整体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纱笼村位于修水县港口镇西北部,与湖北通山相邻,是一个边缘的偏僻山村,全村拥有版图面积40多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45个自然村,合计935户3705人。耕地面积2120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地990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山林面积30000多亩,果园450亩。各类社会保障户64户133人,贫困户153户574人,一般户718户2998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贫困边缘地带人口占我村40%左右。全村劳动力1350人,其中小学文化700余人,初中文化800人,高中文化120人,综合文化素质偏低。在这穷乡僻壤,有丰富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但由于我村地处偏低,村级基础设施薄弱,造成了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传统耕作模式依旧是我村主要谋生方式,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矿业经济仍未起步,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全县下游水平。近年来,农副产品市场效益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转岗劳动技能,外出务工增收效益不明显。2010年全村粮食仅为410吨,人均口粮220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1790元。 二、贫困农户基本情况

三、村级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统筹规划、促进我村全面、协调、文明发展。 2、目标和任务: (一)通过扶贫开发的实施,使我村的主要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自然村建设规划合理,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治安稳定,群众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增强,农民增产增收,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调高。 (二)主要任务: 在5年内大力加强农村村级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全面完成本村组级主干道硬化,完善全村公路9.9公里;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新农村精品示范点1-3个,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万寿宫等地区安全饮水工程。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养农村养殖专业户30户,新增集体工业1个;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组建龙灯队、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积极抓好农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林政管理各项工作,构筑农村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 四、村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纱笼由于地处偏僻,居住分散,32个村民小组有5个生活在深山高岭之中,居住人口高达194户800多人。最边缘山区组距村部多达4公里,交通始终是发展重要瓶颈。 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房偏老偏旧,农村生存环境迫切需要改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完整版)

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全文) 时间:2012-02-28 09:40来源:工信部作者:工信部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1 前言 “十二五”(2011–2015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节能的指导性文件。 2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十一五”期间,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05 年的41.8%降至2010 年的40.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 “十一五”期间,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以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全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 年的2.59 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 年的1.91 吨标准煤,5 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 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持续降低。2010 年同2005 年相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吨钢、铜冶炼、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35.9%、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 万吨、10700 万吨、37000 万吨和1130 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任务。 工业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发布了一批能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范文

xx村“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北部,地形低洼,三面环水,多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大部分水利设施、防洪堤、农田损毁严重,交通不便,是xx 确定的扶贫重点村之一,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小组,有13个自然村、总户数1200户,4040人,劳动力2222人,耕地面积1861亩,山岭面积496亩,水面面积58亩,有效灌溉面积560亩,全村有果园96亩,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面积)1457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764.19吨,人均产粮17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全村贫困人口606人174户。有村小学1所,医疗卫生点2个。xx村是全市确定贫困村之一。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条件差,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具有贫困村的共性特征,广大群众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迫切,村干部廉洁公正,工作兢兢业业,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具有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 二、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和问题 ①交通条件差:由于交通条件差,影响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增加生产成本。 ②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存在放水难,难放水,农田灌溉基本靠水井用抽水机来灌溉,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地抗旱保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增收。 ③农民耕种的综合素质偏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落后,直接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不便,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等是造成村级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综合治穷、开发致富路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增产增收和基础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时,优先解决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 2、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户相结合,项目建设以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同时兼顾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重点扶持。 3、村民广泛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实施和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在用好国家扶持资金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使国家的有限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 5、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4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20亩;新开发果园面积200亩。进一步提高种养殖业产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化效益,使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村人均产粮达到430公斤,人均纯收入4200元,实现整村稳定解决温饱。 四、村级项目规划内容及资金 1、主要建设开发项目(见附表1) (1)柒棚下至寨下公路,全长1.1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柒棚下、岺下、庙下、寨下4个自然村。 (2)村组公路硬化,全程总长6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9个自然村。 (3)荒唐背三滴涵闸门工程长20米,宽5米,高8米 (4)农田灌溉,新建机电排灌站4座,容量每座17千瓦,主要配套设施,电动机、水泵、机房、8英寸钢质水管100米,打机井40口,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8000米。 (5)供电设施改善,新增变压器9台区,低压输电线路改造9000米。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加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我部根据当前康复医疗工作实际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将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和《指南》,下同)要求,康复医院应达到《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基本康复医疗服务和残疾预防、康复相关健康教育。 (二)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制度,开展在岗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培训工作。 (三)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四)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五)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康复医疗资源。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围绕相关疾病与残疾承担相应医疗与康复工作任务。三、主要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