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阐释概念题

1、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指从微观角度讲,研究中学语文教法、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一切教法的规律,一切学法的规律的理论。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对语文教育现象做出历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的一门学科。

3、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使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市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5、语文课程规律

语文教学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和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性和飞跃式变化趋势。

6、国文教授法

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如1918年由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夏宇众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等。其历史意义在于,这种研究逐步使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学科。称“教授法”是因为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而很少涉及学生的“学”。

7、什么是课程

课程使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8. 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9、《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容量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在编列方面,采用三字一句,押韵成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10、《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11、《百家姓》

《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全书集姓氏5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隔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

12、《千字文》

《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全书对仗工整,押韵自然,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字均拓取王羲之手书。

13、“五经”、“四书”

“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合称“六经”。“五经”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对整个汉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什么叫语文?

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的合称,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5、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即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及教学顺序。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货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16、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它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个不同的概念,。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是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17、阅读感受力

阅读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了解文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要求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学低年级以培养阅读感受力为主,重点培养阅读兴趣。

18、阅读理解力

指在阅读感受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其意义的能力。既有对词、句的理解,又有对段、篇的理解,既要通过课文言语认识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认识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意,体会表达的精妙,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基本核心。

19、阅读欣赏力

指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观,要求驱遣想象,反复涵咏,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20、阅读评价力

指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得失进行理性的鉴别和评判,实现价值判断。要求读者跳出作品之外,与作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依靠作品内在的证据和外在准则,出入作品内外,反复对照权衡,客观公正地作出科学评价。

21、阅读迁移力

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辨和批判,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文本向实践的迁移,促进个性完美发展。最主要表现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任何有效的迁移,都是一种创造过程。

22、阅读创造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指在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提出或解答作品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公同完成的,完美的阅读过程绝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

二、简述说明题(20)

1,谈谈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2,谈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关系?

3,谈谈为什么教学与教学什么之间的关系?

答:“为什么教学”与“教学什么”,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畴。“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目标,目的是弄清为什么要教的问题,物化形式就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内容,弄清应该使用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上。

4,简述孔子的教育目的与教学内容?

答:孔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志道和宏道的君子。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的教育内容可以根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方面,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是孔子教学的主要教材。

5,简介《大教学论》?

答:《大教学论》是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里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设计教育制度。因此,确切的说,《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

6,谈谈“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的区别?

答:“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有人称之为应用技术。“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与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7,谈谈写作教学的注重基本功训练的经验?

答:蒙学写作教学,注重进行分解练习。基本功训练扎实,可谓古代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属队训练效果最为明显。属对训练不仅具有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的作用,还有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作用,是写作诗赋的基本功,也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在写作训练中,从单项训练开始,渐至整篇作文的训练,体现了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

8,谈谈“红领巾教学法”的特点?

答:1、启发式与谈话法,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A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B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C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写作特点。

9,于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答:教书育人的思想。她认为,心中不仅装书,还装下所有的教学对象,他们中每一个的语文基础、学习难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都牵动着教师的心。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10,谈谈钱梦龙“三主”教学理论的特色?

答:“三主”教学理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多的地位。以训练为主线,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才能有机的统一起来,这种和谐统一的师生双向活动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1,谈谈宁鸿彬语文教学的特点?

答:探索语文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突破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局限,不迷信教师、课本和名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敏捷性、周密想和广阔性等品质较好发展,而思维的创造性最难获得。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必须解决人生观、方法论问题。

12,谈谈魏书生语文教学的特色?

答:探究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主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化主要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构建语文知识树,使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在在结果图中的位置,用科学的方法把语文知识结构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通过深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通过语文教学来育人。

13,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答:语文教材具有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功能。

1,德智启迪。德,主要指思想品德修养。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反映着作者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智,主要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典范的语文作品,总要反映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推理的周密、想象的新奇、联想的丰富、表达的巧妙等。教学这样的语文作品,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开发,有助于磨砺其思维品质。

2,语文历练。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是反复的训练。语文教材的作用就是语文历练的凭借。

3,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和文章结构模式的积累。

4,知识扩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条是社会生活,一条是学科学习。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后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语文学科即使有关语文的知识,又是通过优秀作品传递出来的关于社会和自然个个领域的百科知识,往往更为鲜明、生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14,简述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答: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系统,助读系统。

1,范文系统。范文即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题,是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范文系统的作用是实力作用和凭借坐拥。把范文作文教科书的主题内容,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2,知识系统。语文知识即“语文修辞知识要点”,包括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常见修辞格等5项。

3,实践活动系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靠语文实践,学生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动口、动手、动脑。这种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相配合的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就是语文实践活动。

4,助读系统。助读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二是是教科书的采用者明白教学的统一要求,作为教学参考;三是助读材料中的某些重要提示往往体现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15,谈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答: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6,谈谈板书图示设计的功能、内容与形式?

答:1,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明、醒目的板书、图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

2,板书图示的主要内容有文章结构纲领,人物形象提纲,清洁发展提纲,写作方法提纲,景物描写提纲,知识讲解提纲,训练要求等。

3,板书图示的主要形式有书写、表解、图示等,表解和图示兼有形象美。

17,谈谈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答:1,硬笔书法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书写必须符合硬笔书法的基本规则。收逍遥做到字体规范化,工整、流利、醒目、美观等。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画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

3,版面设计的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难点、疑点等,来设计版面的形式、结构、顺序等。要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4,文明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动作文雅、不写怪字、不用手擦黑板等。还要具有一定的板书图示理论。

18,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有哪些?

答:1,简洁美。能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复杂课文的内容做高度概括,做到语约义丰,以简驭繁。

2,含蓄美。简练和概括,使一切板书形式中都具有很多“空白”,能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含蓄美。

3,缜密美。能够展示课文内容特别是繁杂课文内容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谨严、缜密的总体美。

4,映衬美。板书常用位置排列、色彩区别等方法,将具有对比或类比性质的内容显示出来,相映成趣。

5,流动美。有些课文故事性较强,情节生动,线条分明。教这类课文的板书宜采用鱼贯式进行的方法,使之呈现出一种流动美。

6,奇异美。别出心裁的板书,往往以某种奇异感而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

7,形象美。借助图表和简笔画,是教学内容形象化。

19,谈谈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

答:1、必要性:古汉语的书面体系与口头语言想脱离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必须集中识字。

2、可能性:汉字的形态变化很少,字的安排可以不受语法的限制完全按照识字的需求来办,这是集中识字具备了可能性。

3、优越性:汉语是孤立语,它不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而是通过语序和辅助词来表示形态。汉字的一小部分是单体字,绝大部分是合体字。偏旁部首,造字的规律,相当明显。运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完全可能成堆成批的认字。这又为集中识字提供了有利条件。

20,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1,简介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

答:1、19世纪前期,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创立了适应于各科教学的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

2、19世纪后期,赫尔巴特学派的莱茵把他们的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五阶段阅读教学法:(1)预备,即复习旧课,进行与新课有关联的事项问答,解释新字、难词;(2)提示,即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的学习重点;(3)比较,即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4)概括,即归纳原文的中心思想,得出结论;(5)应用,即指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练习造句或写短文。

22,简介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

答:1、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阅读教学吸收了凯洛夫的无话捏教学法,逐步形成一种模式。其要素有:(1)解题,(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3)朗读课文,(4)讲解生字新词,(5)分析课文,(6)概括中心思想,(7)总结写作特点,(8)课堂练习或布置作业。

23,谈谈语文教学的情景教学法?

答:1、情景教学法又称观察法、欣赏法、电化教学法等。

2、特点:利用生活场景、图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实验室、录音、录像、计算机、演课本剧、CAI课件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3、优点: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教学内容的情境化。

24,简述作文的审题能力?

答:审题就是分析研究文题,理解、把握文题的含义,明确文题要求的过程。

审题的内容包括:明确写作目的,确定选材范围、文体、人称、字数和写法等。

训练要求:

1、准确理解文题含义。首先,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准确理解文题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从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

2、弄清写作的要求。写作要求中有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有对写作方法的要求,有对写作角度的要求,有对体裁的要求,有的是对写作的禁忌加以规定,对篇幅长短加以限制等。学生如能认真审视这些“要求”,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25,简述作文的立意能力?

答: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往往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指导立意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要选择典型的教材,挖掘这些材料中所蕴涵的思想意义,并在文章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立意要做到以下要求:

1、正确。即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意义,契合题目的要求。

2、深刻。即能揭示生活的本质,给人以启示。力求深刻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3、新颖。即角度要新,能提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

26,谈谈作文修改注意的问题?

答:1、中心思想是否突出鲜明。

2、文章体裁是否相当得体。

3、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

4、语言是否准确,简洁,通顺,优美。

5、感情是否真挚,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6、命题作文的内容和题目是否相符,是否切题。

7、字词、标点、行款、格式等是否得当。

27,记叙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写清楚。首先要“看清楚”和“想清楚”。记叙文的描写一定要符合生活的实际,不能描摹失真或夸张失度。

2、写具体。首先要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训练用确切的语言代替抽象的语言,用修饰语、修辞手法等贴切地表现内容,,用恰当的细节描写充实自己要强调的思想或印象,就可以吧记叙文写得具体、生动了。

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运用得好,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说明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抓住事物的特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其次,要指导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2、掌握说明的顺序。明晰合理的顺序,能体现说明文的条理性,有助于人们理解文章。要教会学生从说明的目的出发去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和综合顺序等。

3、语言准确、平实。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不限于一般的用词妥帖、造句合乎语法等方面,也表现在内容的确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上。所谓平实,就是多说明的对象做客观的阐释,不追求场景的形象性、动作的生动性、情感的渗透性,也不追求内容的丰富、含蓄和深刻。

29,议论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指导学生立意。第一,立意准确。立意时,应从材料所体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意义入手,力求准确无误。第二,多向思考。指导学生立意时可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然后从众多的角度中,选取一个别人没写过,人们不易察觉到的新角度立意。

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1)阐释说明法。(2)归纳总结法。(3)对比分析法。(4)辩证分析法。可训练学生穿插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不但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

3、表达准确、严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学习议论文的语言,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伦理合乎逻辑,具有思辨的魅力。

30,作文批改的几点要求?

答:1、有针对性,讲求实效。作文批改应紧扣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突出一两个批改重点,增强针对性,讲求批改实效。

2、多批少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尽量保持原文,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对学生作文大删大改,使原文面目全非,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少改。

3、内容兼顾形式。“文质兼美”是衡量文章的标准。思想内容好,而文字表达拙劣,当然不可取;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形式再美也不是好文章。

31,谈谈命题作文?

答: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命题的最高艺术,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激起写作的欲望,开掘写作的源泉,把想要说的话引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并且知道该怎么写。在命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够明确解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让学生能从题目的词语中判断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材范围,适应体裁,基本方法等。

32,谈谈语文教师的审美自塑?

答:1、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道德美包括一切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其中主要是职业道德。哲理美包括一切学识和才能。其中主要是语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道德美和哲理美都是内在美,都要通过外在美——仪表美表现出来。

2、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外在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服饰加以装点,有仪表来体现,其中蕴含着内在美。内在美由道德、学识构成,由教学活动来展示,由外在美来体现。二者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就整体来说是统一的

一、阐释概念题

1、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指从微观角度讲,研究中学语文教法、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一切教法的规律,一切学法的规律的理论。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对语文教育现象做出历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的一门学科。

3、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使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市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5、语文课程规律

语文教学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和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性和飞跃式变化趋势。

6、国文教授法

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如1918年由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夏宇众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等。其历史意义在于,这种研究逐步使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学科。称“教授法”是因为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而很少涉及学生的“学”。

7、什么是课程

课程使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8. 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9、《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容量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在编列方面,采用三字一句,押韵成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10、《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11、《百家姓》

《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全书集姓氏5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隔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

12、《千字文》

《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全书对仗工整,押韵自然,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字均拓取王羲之手书。

13、“五经”、“四书”

“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合称“六经”。“五经”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对整个汉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什么叫语文?

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的合称,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5、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即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及教学顺序。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货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16、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它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个不同的概念,。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是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17、阅读感受力

阅读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了解文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要求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学低年级以培养阅读感受力为主,重点培养阅读兴趣。

18、阅读理解力

指在阅读感受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其意义的能力。既有对词、句的理解,又有对段、篇的理解,既要通过课文言语认识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认识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意,体会表达的精妙,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基本核心。

19、阅读欣赏力

指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观,要求驱遣想象,反复涵咏,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20、阅读评价力

指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得失进行理性的鉴别和评判,实现价值判断。要求读者跳出作品之外,与作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依靠作品内在的证据和外在准则,出入作品内外,反复对照权衡,客观公正地作出科学评价。

21、阅读迁移力

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辨和批判,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文本向实践的迁移,促进个性完美发展。最主要表现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任何有效的迁移,都是一种创造过程。

22、阅读创造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指在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提出或解答作品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公同完成的,完美的阅读过程绝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

二、简述说明题(20)

1,谈谈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2,谈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关系?

3,谈谈为什么教学与教学什么之间的关系?

答:“为什么教学”与“教学什么”,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畴。“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目标,目的是弄清为什么要教的问题,物化形式就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内容,弄清应该使用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上。

4,简述孔子的教育目的与教学内容?

答:孔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志道和宏道的君子。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的教育内容可以根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方面,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是孔子教学的主要教材。

5,简介《大教学论》?

答:《大教学论》是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里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设计教育制度。因此,确切的说,《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

6,谈谈“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的区别?

答:“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有人称之为应用技术。“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与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7,谈谈写作教学的注重基本功训练的经验?

答:蒙学写作教学,注重进行分解练习。基本功训练扎实,可谓古代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属队训练效果最为明显。属对训练不仅具有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的作用,还有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作用,是写作诗赋的基本功,也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在写作训练中,从单项训练开始,渐至整篇作文的训练,体现了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

8,谈谈“红领巾教学法”的特点?

答:1、启发式与谈话法,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A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B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C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写作特点。

9,于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答:教书育人的思想。她认为,心中不仅装书,还装下所有的教学对象,他们中每一个的语文基础、学习难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都牵动着教师的心。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10,谈谈钱梦龙“三主”教学理论的特色?

答:“三主”教学理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以教师为

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多的地位。以训练为主线,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才能有机的统一起来,这种和谐统一的师生双向活动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1,谈谈宁鸿彬语文教学的特点?

答:探索语文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突破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局限,不迷信教师、课本和名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敏捷性、周密想和广阔性等品质较好发展,而思维的创造性最难获得。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必须解决人生观、方法论问题。

12,谈谈魏书生语文教学的特色?

答:探究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主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化主要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构建语文知识树,使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在在结果图中的位置,用科学的方法把语文知识结构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通过深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通过语文教学来育人。

13,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答:语文教材具有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功能。

1,德智启迪。德,主要指思想品德修养。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反映着作者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智,主要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典范的语文作品,总要反映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推理的周密、想象的新奇、联想的丰富、表达的巧妙等。教学这样的语文作品,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开发,有助于磨砺其思维品质。

2,语文历练。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是反复的训练。语文教材的作用就是语文历练的凭借。

3,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和文章结构模式的积累。

4,知识扩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条是社会生活,一条是学科学习。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后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语文学科即使有关语文的知识,又是通过优秀作品传递出来的关于社会和自然个个领域的百科知识,往往更为鲜明、生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14,简述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答: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系统,助读系统。

1,范文系统。范文即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题,是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范文系统的作用是实力作用和凭借坐拥。把范文作文教科书的主题内容,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是语文教科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2,知识系统。语文知识即“语文修辞知识要点”,包括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常见修辞格等5项。

3,实践活动系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靠语文实践,学生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动口、动手、动脑。这种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相配合的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就是语文实践活动。

4,助读系统。助读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二是是教科书的采用者明白教学的统一要求,作为教学参考;三是助读材料中的某些重要提示往往体现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15,谈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答: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6,谈谈板书图示设计的功能、内容与形式?

答:1,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明、醒目的板书、图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

2,板书图示的主要内容有文章结构纲领,人物形象提纲,清洁发展提纲,写作方法提纲,景物描写提纲,知识讲解提纲,训练要求等。

3,板书图示的主要形式有书写、表解、图示等,表解和图示兼有形象美。

17,谈谈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答:1,硬笔书法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书写必须符合硬笔书法的基本规则。收逍遥做到字体规范化,工整、流利、醒目、美观等。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画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

3,版面设计的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难点、疑点等,来设计版面的形式、结构、顺序等。要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4,文明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动作文雅、不写怪字、不用手擦黑板等。还要具有一定的板书图示理论。

18,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有哪些?

答:1,简洁美。能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复杂课文的内容做高度概括,做到语约义丰,以简驭繁。

2,含蓄美。简练和概括,使一切板书形式中都具有很多“空白”,能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含蓄美。

3,缜密美。能够展示课文内容特别是繁杂课文内容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谨严、缜密的总体美。

4,映衬美。板书常用位置排列、色彩区别等方法,将具有对比或类比性质的内容显示出来,相映成趣。

5,流动美。有些课文故事性较强,情节生动,线条分明。教这类课文的板书宜采用鱼贯式进行的方法,使之呈现出一种流动美。

6,奇异美。别出心裁的板书,往往以某种奇异感而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

7,形象美。借助图表和简笔画,是教学内容形象化。

19,谈谈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

答:1、必要性:古汉语的书面体系与口头语言想脱离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必须集中识字。

2、可能性:汉字的形态变化很少,字的安排可以不受语法的限制完全按照识字的需求来办,这是集中识字具备了可能性。

3、优越性:汉语是孤立语,它不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而是通过语序和辅助词来表示形态。汉字的一小部分是单体字,绝大部分是合体字。偏旁部首,造字的规律,相当明显。运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完全可能成堆成批的认字。这又为集中识字提供了有利条件。

20,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1,简介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

答:1、19世纪前期,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创立了适应于各科教学的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

2、19世纪后期,赫尔巴特学派的莱茵把他们的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五阶段阅读教学法:(1)预备,即复习旧课,进行与新课有关联的事项问答,解释新字、难词;(2)提示,即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的学习重点;(3)比较,即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4)概括,即归纳原文的中心思想,得出结论;(5)应用,即指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练习造句或写短文。

22,简介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

答:1、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阅读教学吸收了凯洛夫的无话捏教学法,逐步形成一种模式。其要素有:(1)解题,(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3)朗读课文,(4)讲解生字新词,(5)分析课文,(6)概括中心思想,(7)总结写作特点,(8)课堂练习或布置作业。

23,谈谈语文教学的情景教学法?

答:1、情景教学法又称观察法、欣赏法、电化教学法等。

2、特点:利用生活场景、图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实验室、录音、录像、计算机、演课本剧、CAI课件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3、优点: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教学内容的情境化。

24,简述作文的审题能力?

答:审题就是分析研究文题,理解、把握文题的含义,明确文题要求的过程。

审题的内容包括:明确写作目的,确定选材范围、文体、人称、字数和写法等。

训练要求:

1、准确理解文题含义。首先,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准确理解文题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从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

2、弄清写作的要求。写作要求中有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有对写作方法的要求,有对写作角度的要求,有对体裁的要求,有的是对写作的禁忌加以规定,对篇幅长短加以限制等。学生如能认真审视这些“要求”,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25,简述作文的立意能力?

答: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往往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指导立意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要选择典型的教材,挖掘这些材料中所蕴涵的思想意义,并在文章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立意要做到以下要求:

1、正确。即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意义,契合题目的要求。

2、深刻。即能揭示生活的本质,给人以启示。力求深刻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3、新颖。即角度要新,能提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

26,谈谈作文修改注意的问题?

答:1、中心思想是否突出鲜明。

2、文章体裁是否相当得体。

3、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

4、语言是否准确,简洁,通顺,优美。

5、感情是否真挚,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6、命题作文的内容和题目是否相符,是否切题。

7、字词、标点、行款、格式等是否得当。

27,记叙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写清楚。首先要“看清楚”和“想清楚”。记叙文的描写一定要符合生活的实际,不能描摹失真或夸张失度。

2、写具体。首先要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训练用确切的语言代替抽象的语言,用修饰语、修辞手法等贴切地表现内容,,用恰当的细节描写充实自己要强调的思想或印象,就可以吧记叙文写得具体、生动了。

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运用得好,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说明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抓住事物的特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其次,要指导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2、掌握说明的顺序。明晰合理的顺序,能体现说明文的条理性,有助于人们理解文章。要教会学生从说明的目的出发去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和综合顺序等。

3、语言准确、平实。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不限于一般的用词妥帖、造句合乎语法等方面,也表现在内容的确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上。所谓平实,就是多说明的对象做客观的阐释,不追求场景的形象性、动作的生动性、情感的渗透性,也不追求内容的丰富、含蓄和深刻。

29,议论文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答:1、指导学生立意。第一,立意准确。立意时,应从材料所体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意义入手,力求准确无误。第二,多向思考。指导学生立意时可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然后从众多的角度中,选取一个别人没写过,人们不易察觉到的新角度立意。

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1)阐释说明法。(2)归纳总结法。(3)对比分析法。(4)辩证分析法。可训练学生穿插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不但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

3、表达准确、严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学习议论文的语言,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伦理合乎逻辑,具有思辨的魅力。

30,作文批改的几点要求?

答:1、有针对性,讲求实效。作文批改应紧扣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突出一两个批改重点,增强针对性,讲求批改实效。

2、多批少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尽量保持原文,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对学生作文大删大改,使原文面目全非,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少改。

3、内容兼顾形式。“文质兼美”是衡量文章的标准。思想内容好,而文字表达拙劣,当然不可取;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形式再美也不是好文章。

31,谈谈命题作文?

答: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命题的最高艺术,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激起写作的欲望,开掘写作的源泉,把想要说的话引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并且知道该怎么写。在命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够明确解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让学生能从题目的词语中判断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材范围,适应体裁,基本方法等。32,谈谈语文教师的审美自塑?

答:1、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道德美包括一切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其中主要是职业道德。哲理美包括一切学识和才能。其中主要是语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道德美和哲理美都是内在美,都要通过外在美——仪表美表现出来。

2、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外在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服饰加以装点,有仪表来体现,其中蕴含着内在美。内在美由道德、学识构成,由教学活动来展示,由外在美来体现。二者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就整体来说是统一的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1.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 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 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功能 “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 (二)能力培养功能。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 (四)文化教育功能。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 (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的能力。语文能力的结构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成。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运用成果。语言是社会性的,而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是潜在性的,而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重规则的,而言语是重运用的。 联系---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都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不断发展。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 2、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教学论读书笔记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教育认识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 在泰勒看来,对学习者本身信息的研究是获得行为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有利途径,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学习者的“需要”做调查研究。在此他提到“需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另一种则是心理学的概念,即把“需要”视作“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况,必须使这些张力恢复平衡,泰勒把课程的行为目标建立在第一种意义上的“需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集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己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阅读教学 2.语文教学原则 3.目标教学法 4.中学语文学科测试 5.语文 二、简答题(30分) 1.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2.作文批改的原则是什么? 3.新世纪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有哪些? 三、论述题(50分) 1.聊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取生涯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懂得. 2.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理想是什么?你如何对待这些理思和这次课程改造?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结释(20分) 1.语文 2.文路同一 3.阅读能力 4.语文自学能力 5.作文批语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大语文实践. 2.简述钱梦龙的"导读法". 3.语文教学手腕现代化有何意思? 三、论述题(50分) 1.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意见? 2.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你击算如何做让自己占有这些素质?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3)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语文 2.文以载道 3.阅读教学 4.作文批语 5.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新的《语文课程尺度》中语文教育的总目标. 2.语文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 3.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三、论述题(50分) 1.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2.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4)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课堂导入 2.阅读 3.问题教学法 4.思路教学法 5.启发式 二、简答题(30分)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模块. 4.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 5.作文教学中的育人. 三、论述题(50分) 6.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7."语文是民族之根"之我睹.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5)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 1.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7(科) 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 2、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分别为、、。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4、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 5、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 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7、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语文是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 8、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著作是。 9、“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下列不是“三百千”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B、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C、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D、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充分应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下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三个维度”的是() A、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阅读、综合性学习 D、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

5、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的两个突出特点是() A、综合性、实践性 B、实践性、情感性 C、综合性、情感性 D、情感性、应用性 6、下列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是()、 A、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发现与创新 B、阅读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 C、表达与交流、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D、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发现与创新 7、下面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的是()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C、重视规律法则的把握 D、适应社会需要 8、第一次把“语文”和“语文学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是() A、《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C、《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

*题型:1.背诵20’(诗、词。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着,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因为它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因为它是人群之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要把语文看作一种符号系统。肯定语文课程是工具性课程,还可以从它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而且还要学习他的形式这一角度来理解。 这一“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点。 2:人文性 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之一。实际上,语文课程是充满了人文性的课程。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既有思想感情色彩,它包括伦理道德内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还关系到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生存,这也是证明语文课程也是人文课程的根本理由。 3:语文素养 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4:新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索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5: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了实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它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它是为了适应课程的综合化趋势而产生的。其次也是语文课程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再次,是研究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课程论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 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 二、教学与教学论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 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 (二)教学论 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着:《利记。学记》 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

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 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 文选读本:《昭明文选》《古文观止》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彩试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 、 、 。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目标 2.阅读教学技能 3.情景作文训练 4.课文复述 三、判断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装 订 线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选择 (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 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 社会需要。 D 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 引入 B 介入 C 展开 D 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学习 B 选择 C 排名次 D 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 语法修辞知识 B 文学知识 C 文体知识 D 读写听说知识 5.《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 典型讲评 B 综合讲评 C 专题讲评 D 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8.语文课外活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装 订 线 装 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极端混合型的,是集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 2、1949年叶圣陶将”国语”和”国文”统称为”语文”. 3、语文的本质:语文是以言语为根本质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张志刚对语文的理解,一语多文凝结为文化) 4、语文的特征:①符号性②工具性(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信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③人文性(民族性,时代性,发展性,多元性,相对性)(论语中有一句话: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为人文?《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一种基于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以及承载这些信息和理念的人文学科。 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教育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复合性。 人文教育的内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一是借助语文本体的人文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的塑造,二是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选择与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应该交互作用,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为:①接受和理解语文本体所承载的各种民族历史文化信息。②体验和吸收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受。③开掘汉语汉字本身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④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意思。强调每个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⑤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总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人文教育的重点。 6、语文课程的功能细分起来包括:丰富科学文化和社会知识的功能;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功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及人文教育的功能,即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语文课程复合功能的内部结构有两大要素组成: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要素主要内涵是:听说读写,知识,方法思维等。 人文要素的主要内涵是: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等。 汉语文教育的复合功能的特点:多维性和开放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辐射性和延展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