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毕业论文正文(new)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毕业论文正文(new)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多年来民营企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民营企业面临的形势也是严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其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的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管理方面的问题。本论文以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为基础和起点,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

INTERNAL AUDIT OF NON-STATE ENTERPRISE OF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 th t he c onstantlyd eepeningo ft heR eformationa ndO pen,th ed evelopmento fn on-stateenterprise of China appears the situation with rapid change, which has an irreplaceable status andfunction in strengthening national economy, improving economic structure ,keeping nationaleconomy steadily fast increasing.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non-state enterprise has gainedenormous achievement, but the situation that non-state enterprise faces is still severe. The mostoutstanding is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including the internal audit that is caused by its specialequity structure.

Among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internal audit for the foundation and starting point, to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two internal audit. And then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need for internal audit. Then analysis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rnal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the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Key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rnal Audit ; 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前言 (1)

1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1.1民营企业的概念 (1)

1.2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2内部审计概述 (2)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要性 (3)

3.1发展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 (3)

3.2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客观上促使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 (3)

4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3)

4.1企业家缺乏长远的眼光,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4)

4.2企业机构设置混乱,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4)

4.3专业内审人员不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4)

4.4企业利益至上,国家观念淡薄 (5)

4.5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 (5)

4.6民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 (6)

5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7)

5.1提高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7)

5.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 (7)

5.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8)

5.4增加企业内部审计人才储备 (8)

5.5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要调整好心态 (9)

5.6审计手段和技术水平要更新 (10)

6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言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产权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停滞不前,无力继续做大做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缺陷被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因此,人们开始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日益关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其中,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民营企业的概念

在中国提到民营企业,一般指的是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而从广义上讲,民营企业是指与国有企业相对,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的企业。一言以蔽之,即非国有独资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而在西方,民营即为民间经营,就是非官方的组织经营活动。在大部分国家,因为体制的问题,并没有特别的关于民营企业的界定,他们的国民经济其实就是民营经济。笔者认为在划分中国的民营企业时应该从实质重于形式出发,即任何由民营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都应该算民营企业。这在范围上是介于上面提到的两种概念之间的。因为“民营”中的“民”意思是国民,就是非官方;而“营”指的是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就是由老百姓自己占支配地位经营管理的企业。如果是国有和民间共同持股的,应该看占支配地位的是谁,如果国有资本控股,应划为国有企业,而有民间资本控股的,就划入民营企业。

1.2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民营企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成长后,正在扮演着中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在庞大的国有企业因为种种的弊病而纷纷轰然倒下的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却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他们在优化所有制结构,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就业岗位,进行技术革新以及更新管理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2006年l1月09日表示,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份额已经超过五成。而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三卷(2 00 5—2 0 0 6)》中也对民营经济“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形势表示乐观,预计未来5年,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达3/4,私营企业数量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蓝皮书还对“十五”期间的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统计,过去5年城镇民营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净增5700万人,与此同时国有单位减少了l 5 0 0万个岗位;同时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长率5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私营企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民营经济还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2000年私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比例仅为0.8%,2005年这一比例则提高到l1. 7%,进出口总额已达l662.1亿美元。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内部审计概述

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制定的《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这样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从而向管理当局提供防护性和建设性的独立评价活动。”1957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做了第一次修改:“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197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专业事物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所建立的独立评价职能,它以评价和审查各类活动的形式为该组织机构服务。”198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中,进一步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所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它的职责是检查和评价其他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从1983年开始建立,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可谓刚刚起步。1985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1995

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2003年审计署又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要性

3.1发展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把民营企业推向了市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设分支机构,生产经营跨度大,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资产流动日益频繁。企业要保护投资者、股东的权益,确保资本保值增值,就必须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实施科学管理。企业为了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就必须在投资、成本、质量、利益分配等方面实行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独特的内向服务性质,其目标就应是为本企业服务,可以根据企业所有者的意图与思路,安排审计内容,实施审计活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避免资产流失,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最终达到企业合法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客观上促使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开放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发生很大变化。国外跨国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产品在竞争中的明显优势对民营企业来说,挑战是严峻的,压力不言而喻。面对压力与挑战,努力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刚刚站稳脚跟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面对新形势,民营企业必须实施对外、对内“两手硬”,加强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决策管理等方面工作。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注重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独立、客观地介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有说服力的资料;通过效益审计、预算审计,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卫

士”、“医士”和“谋士”的作用。

4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的民营企业毕竟起步很晚,而民营企业的内审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更是存在许多局限性。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企业家缺乏长远的眼光,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部分民营企业家内部审计的概念模糊,认知程度不够,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清。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管理层大都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或亲友,他们依靠亲情或友情维持信任度,再者内部审计部门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作用不明显,导致管理层忽视内部审计工作,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甚至有些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尚不知内部审计是怎么回事,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即财务审计,其职能仅限于“查账”,是对财务的监督、复核而已。还有的认为企业每年均会聘请专业的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合法性、公允性的鉴证,再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没有必要,并且设置内部审计还需要增加机构和人员的费用支出,经济效益上不划算。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内审人员地位不高,未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内审机构变成摆设。

4.2企业机构设置混乱,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还认识不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或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充分,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使企业在设立内审机构时做得不那么规范。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为企业家自己或少数的几个“亲密战友”,企业的决策由这少数几个人做出。由于缺乏类似的经验和对社会信息的不了解,使企业在设立内审机构的时候,未能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照搬照套国内其他企业或国外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方法,结果使企业在管理上出现混乱。有些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甚至到了把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的地步。内审人员有时还受总经理的领导,使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了其内部审计,无论其机构设置还是人员安排都受制于企业家。企业权利的高度集中弊病在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完全由企业家做

出,所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4.3专业内审人员不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尽管我国的民营企业业绩在节节上升,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却远远赶不上业绩的上升速度,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以及企业虽然有足够的内审人员,但其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有些拥有几千员工的大型民营企业,年产值数十亿,利润超亿元,却只配备了几名内审人员,内审人员即使水平再高,专业再精,也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也配备了足够的内审人员,但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落后,这不但不利于企业的内审工作发展,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家对内审工作失去信心,影响内审工作在民营企业的推广。有的单位由于资金以及人员等原因,没有设立企业自己的内审部门,而是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履行内部审计职责。这虽然有利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我国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大部分的内审人员只具有财会方面的知识,但掌握的审计知识较少,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操作有难度;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连起码的财务知识也相当贫乏,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受教育水平看: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尤其缺少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这样,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

4.4企业利益至上,国家观念淡薄

如果说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那么审计人员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就是不可或缺。但要真正做到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又谈何容易,而要求民营企业的内审工作做到完全公平公正,至少在现在的中国,似乎是天方夜谈。众所周知的原因,民营企业的权利完全集中在企业手里,这种颇受中国人“欢迎”的集权制与审计工作一贯标榜的公平公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民营企业的内审人员也因此完全受制于企业主,这种缺少独立性的审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要为企业主“鞠躬尽粹”的,内审人员即使获得了一点点哪怕是已经小的可怜的空间和权限来开展自己的工作,一旦他们的工作偏离了企业主希望看到

的结果,这种空间和权限会立即被无情地剥夺。于是,“正直”的内审人员在民营企业学会了妥协,甚至甘愿与之同流合污。

4.5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是由企业家带着一批亲信创立而来,在长久的同甘共苦中,企业家与这帮子弟兵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帮人只愿意服从企业家的指令,而企业家对这批老弟兄也是格外信任,当企业作大作强之后,企业的领导层基本是以这帮老兄弟为班底组建的,包括内审部门在内的许多重要部门也都由他们把持着。这时问题就出来了,这帮“骨干分子”大都是从财务亦或别的专业改行而来,没有经过正规的内部审计专业培训,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更谈不上精通。在企业创立之初,民营企业或者因为规模小没有组建内审部门或者是因为业务量小原有的人员足以应付,使得企业家的这些老兄弟还能应付自如,而且因为民营企业的性质问题,企业家更愿意让“自己人”掌管内审部门,一来交给“自己人”更放心,二来自己人“听话”也更容易掌控。现在企业经过快速的发展,业务量越来越大,业务面也越来越广,内审部门所要承受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原有的内审班底已经越来越起到内审部门应该起到的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必定选择引进新的更专业的内审人员充实到企业的内审部门中去。但是这种做法必然引起内审部门中“元老人员”的反对,他们会把新加入的人员视为威胁。虽然不至于当面反对企业家的这种举措,但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为难新成员,使他们难以顺利开展内审工作,最终将其排挤出内审部门。就像人体的器官移植,原有的器官坏了,怎么办呢?只能从别处选一个类似的换上去。可换上去之后,人体内原先的器官与旧的器官总是难以协调,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最终结束人的生命。虽然内审部门中新旧两派人员的矛盾不至于毁掉整个企业,但其导致的内审部门混乱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内审工作进程,影响企业的效益。

4.6民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

进入2l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知识经济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

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5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逐步地融入国际社会,更多的外国企业将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更多的外国商品将涌入中国市场,这将带给中国企业非常大的机遇,也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挑战。而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虽说这些年经过发展壮大,有些企业已具备相当的实力,但民营企业因为起步晚,底子薄的弱点,其所面临的挑战甚至要大于机遇。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就更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5.1提高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前文中,笔者对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从民营企业内审工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可以发现,这许许多多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民营企业的最终决策者——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要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种种问题,或者说要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提高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努力与被审计对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伙伴般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方案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此,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5.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审的实质性作用,使内审真正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内部人”的约束机制,只有保持其充分

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实施工作,有效发挥职能。内审机构的领导级别越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有保障。因此,民营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性,在确保内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确定内审机构的领导级别和工作模式。现今选择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这种组织模式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审真正走出地位低下和工作难的困境。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政府及相关审计部门要引导民营企业根据独立性、权威性的原则科学设置。

5.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把握,笔者建议应同时从挑选聘用阶段和后续管理阶段着手。在挑选聘用内部审计人员时,企业首先应注意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其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其次,招聘的人员知识结构不要单一,学习国外内部审计经验,广泛招收会计及财务、审计、行为科学、信息传递、计算机系统及设备、经济学、经营法规、数量方法、系统和程序等方面的人才:第三,招收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四是招收的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要有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在后续管理阶段,民营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促进和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鼓励大家参加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资格考试,订购专业杂志、图书、资料等,为内部审计人员自学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后续管理,不断将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成为了解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懂得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内部审计及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增加企业价值的得力助手。

5.4增加企业内部审计人才储备

首先企业应该对内审人员的素质严格把关,企业在对外招收内审人员时尽量选择学历高的有过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把招聘会办到各高校里面,现在我国的高校普及率上去了,每年有大量内审专业的人才走出校门。民营企业切不可错过这么好的招揽人才的时机,因为从高校出来的内审人才在专业方面是经过四年的培养的,虽然也有些许不成器的,但是瑕不掩瑜,从

其他专业转道进入内审行业的人是绝对无法与正规院校出身的大学生相比的。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就是成本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薪水普遍较低,在江城武汉,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200——1500元人民币,而一些技工的月平均工资则达到1500——2000元人民币。可见民营企业如果招收应届毕业生进入内审部门不仅可以提高内审部门的整体素质,而且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专业人员。此外从人才的引进战略上来讲,引进应届毕业生予以培养,虽然要经过若干年才能成为内审部门挑大梁的人物,但比起直接从外部引进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内审人员或是从财务部门调一些人员进入内审部门都要先进得多。国外的著名企业都是很注重人才的培养的,据说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将其任期的一半时间用在了对后继者的观察培养上。如此注重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是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吧。相反,如果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得过且过,纵使企业家有“雄才大略”,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5.5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要调整好心态

内审部门切忌不要以民营企业“经济警察”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地监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这样单纯的以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内审部门已经“过时”了。内审部门如果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自己最终也摆脱不了被裁撤的危机。2003年审计署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现代的内审机构,不但是起着监督的作用,为其他部门进行咨询,帮助提高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形之机,内审人员越是能够快速转变思想,就越是容易得到生存。这就要求内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为本企业提供服务的本质属性,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要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转型是适应整个经济格局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自我完善、向更高层次提升的需要。以往的审计经验告诉我们,有了被审计部门的大力配合,往往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审计部门必须处理好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他们在审计过程中能支持内审人员的工作,及时提供内审人员需要的信息。在提高了内审部门的服务性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忘

了内部审计的原始职能——监督。讲服务,并不是一切要顺着被审计部门,那等于是放弃监督,而没有了监督,就不叫内部审计了。我们提出的服务,应该是在监督的基础上建立的。

5.6审计手段和技术水平要更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提高审计手段和技术水平。一是注重预防型的事前审计。要将传统的被动式的事后审计转向参与式的事前控制为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经营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或重大风险区域,并采取预防式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潜在损失和降低相关风险,为民营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风险控制和管理咨询等其它相关服务,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二是建立伙伴型的“参与式”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尝试与被审计部门或单位建立伙伴型的合作关系,以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依托,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一起合作,发现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其现实或潜在的影响,探讨可改进的程序或政策和可采取的相关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着眼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为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塑造合理高效的流程提供参谋和辅助。三是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在审计方式方法上作出重大调整,改变单纯依靠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详细审计局面,提倡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导向型和以控制风险为中心的风险基础导向审计,广泛利用抽样审计技术方法、计算机审计技术等,并根据需要结合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等手段来有效开展工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可以实现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的转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和网络等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手段。

6结束语

从前文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占GDP的比重,还是对解决就业问题所起的贡献,民营企业已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民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21世纪,我国的民营企业注定要接受更大的考验。对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讲,是否有效地开展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将决定它们能否继续生存在21世纪。本文虽对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几点浅见,

但具体到每个企业,还是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为上。

参考文献

[1]李明.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3,10(15)

[2]冯燕.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缺失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1);66-67

[3]龚小云.民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J].当代经济,2006,(8):8-9

[4]何云芳.浅谈如何加强与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0-11

[5]黄怡芝.浅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月,2006,(4):8-10

[6]李燕婕.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2006,(10):5-6

[7]刘天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8):6-7

[8]马志娟.家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2):9-10

[9]司金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3-24

[10]邵小安,周红刚.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J].财会之家,2006,(4):33-34

[11]徐太文.浅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6,(4):5-6

[12]俞立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之我见[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36-37

[13]万建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45-46

[14]王成忠.浅析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珠坛,2006,(5):23-24

[15]吴军.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6,(1):23-24

[16]周灿,龄张勇.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J].1995,(1)17-18

[17]George R Aldhizer III&James D Cashell& Dale R Martin.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J].New

York,2003(8):38

[18]Parthasarathi, K.Inbreeding doesn't help internal audit[J]. Businessline. Chennai,200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