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含答案)

考纲展示

热点视角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3.矢量和标量 Ⅰ

4.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5.共点力的平衡 Ⅱ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处理物体在粗糙面上的问题,只限于

知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

1.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

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高考对

本章知识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2.高考对本章考查频率较高的是摩擦力和物

体的平衡两知识点,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动

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有时还与电

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题目难

度中等.

3.本章知识还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背

景,或以高科技为背景考查一些综合性问题,

这类问题是今后高考出题的方向.

第一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一、力

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01______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两类效果{ 使物体发生□

02 . 改变物体的□03 .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mg .

3.方向:总是□

04________. 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特别提示:(1)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2)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05_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

06________;②发生□07________. (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

08____. 特别提示:产生弹力的两个物体一定接触,但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2.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

09______.

(2)表达式:F =kx .

①k 是弹簧的□

10________,单位为N/m ;k 的大小由弹簧□11________决定. ②x 是弹簧长度的□

12________,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四、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

13________或□14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

15________或□16__________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

17______;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18________或□19______________.

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

20______,静摩擦力:0≤F f ≤F fmax . 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21______.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

22__________或□23____________.,1.(单选)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受到两个施力物体的作用力

B .保持静止不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 .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2.(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B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水平面向下

C .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静止物体,对绳的拉力就是其重力

D .把物体由赤道移到北极,若用天平称量,则示数在两地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称量,则示数在北极略微增大

3-1.(单选)在下图中,a 、b (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3-2.(单选)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 的物体时,长度为L 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 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 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A.G L 1

B.G L 2

C.G L 1-L 2

D.2G L 1-L 2

4.(单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托盘和砝码总质量为0.6 kg ,弹簧秤读数为2 N ,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为0.4 kg ,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 =10 m/s 2)( )

A .A 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B .A 所受合力增大

C .A 仍静止不动

D .弹簧秤的读数减小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常见的弹力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轻绳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2014·潍坊模拟)如图甲所示,轻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OA拉住,固定在左侧墙壁上,质量为m的重物用细绳OC悬挂在轻杆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BOA=30°.乙图中水平轻杆O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O装有小滑轮,用一根绳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图中∠BOA=30°,求:

(1)甲、乙两图的细绳OA拉力各是多大?

(2)甲图中轻杆受到的弹力是多大?

(3)乙图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是多大?

[审题突破](1)甲图中的O点是死结还是活结?乙图中的呢?

(2)甲图中杆受到的力一定沿杆吗?乙图中呢?

[课堂笔记]

[总结提升]一般情况下,插入墙中的杆属于固定杆(如钉子),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而用铰链相连的杆属于活动杆,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1.(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墙角,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于图示位置,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一定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B.球可能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C.球一定受斜面通过铁球的重心的弹力

D.球可能受斜面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弹力

2.(单选)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计算摩擦力时首先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μF N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2.静摩擦力的计算

(1)它的大小和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密切相关,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 N无直接关系,因此它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加速等),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2)最大静摩擦力F max: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 N成正比,在F N不变的情况下,F max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认为二者相等,而静摩擦力可在0~F max间变化.

如图所示,人重600 N,木块A重400 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人对绳的拉力大小;

(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审题突破]人和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受力时能不能视为一个整体?求人脚

对A的摩擦力时二者还能视为一个整体吗?

[课堂笔记]

[规律总结](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

(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多选)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

B.三个物体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C.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多选) (原创题)如图所示,斜面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斜劈形物体B放在斜面上,小物块A放在斜劈形物体B的水平面上,在不为零的水平力F作用下,物体A与B均保持静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B.斜面对物体B可能没有摩擦力

C.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D.物体B可能受到三个力

轻弹簧模型

[规范解答]————————————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位于A 点和B 点时物体受力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设弹簧原长为L 0.

在A 点时:k (L 1-L 0)=mg sin θ+μmg cos θ(4分) 在B 点时:k (L 0-L 2)=μmg cos θ-mg sin θ(4分) 两式相加得k (L 1-L 2)=2μmg cos θ 代入数据得μ=0.14.(2分) [答案] 0.14

[建模感悟]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胡克定律F =kx 中的x 是指弹簧的形变量.

(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可视为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弹簧的弹力大小处处相等.

(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受压力. (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

5.(单选)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l +μ

k m 1g

B .l +μ

k

(m 1+m 2)g

C .l +μ

k m 2g

D .l +μk ???

?m 1m 2

m 1+m 2g

对摩擦力认识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F f 滑与接触面积有关 范例

(单选)如图所示,人向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 ) A .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

B .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

C .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将减小

D .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

[误区警示] 认为木板露出桌面后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错选B ;认为接触面积变小摩擦力变小,错选C ,进而错选A.

[解析] 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由其竖直方向受力分析可知,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所以木板所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又因为长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不变.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

[答案] D

[真知灼见] (1)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2)公式F f =μF N 中,μ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但与接触面

积无关.

2.不能正确分析摩擦力的突变而产生错误

范例

(单选)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误区警示]①误认为物体受的摩擦力始终是滑动摩擦力,F f=μF=μkt,而错选A.②误认为当摩擦力等于重力时,物体静止而错选D.

[解析]开始时F fG,做减速运动,直到静止.物体静止后,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F f=G,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一高考题组

1.(多选)(2013·高考广东卷)如图,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2.(多选)(2012·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

3.(单选)(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F 2-F 1l 2-l 1

B.F 2+F 1l 2+l 1

C.F 2+F 1l 2-l 1

D.F 2-F 1l 2+l 1

二 模拟题组

4.(多选)(2014·唐山模拟)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3M

4

,用细绳

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为α=30°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 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A .绳子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3

4

Mg

B .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A 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5.(2014·德州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 ,一端固定于质量m =2 kg 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 =10 m/s 2 )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2 cm 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温馨提示日积月累,提高自我请做课后达标检测4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01___________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02______,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03______.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04________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05______,或作用线的□06________交于一点的力.

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07______的过程.

4.力的运算法则

(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08______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

(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09________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10__________,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11______和□12____.

二、力的分解

1.概念:求一个力的□13____的过程.

2.遵循的法则:□14__________定则或□15________定则.

3.分解的方法

(1)按力产生的□16________进行分解.

(2)□17______分解.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18______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19______定则.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20______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1-1.(多选)(2013·高考上海卷)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

1-2.(单选)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2.(单选)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3.(单选)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速度、加速度、力

B.位移、长度、速度、电流

C.力、位移、速率、加速度

D.速度、加速度、力、电流

力的合成方法及合力范围的确定

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

2.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面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F1+F2+F3.

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如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和的绝对值,F 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特别提醒:(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的大小.

(单选)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的边长表示1 N大小的力),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 N

B.乙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2 N

C.丙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0

D.丁图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各分力之间关系特殊的,可直接根据特殊关系求合力.

(2)各分力之间关系不明显的,可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尝试解答]________

1.(单选)如图,用相同的弹簧秤将同一个重物m,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读数分别是F1、F2、F3、F4,已知θ=30°,则有()

A.F4最大B.F3=F2

C.F2最大D.F1比其他各读数都小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1.力的效果分解法

(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

(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

x 轴上的合力:

F x =F x 1+F x 2+F x 3+…

y 轴上的合力:F y =F y 1+F y 2+F y 3+…

合力大小:F =F 2x +F 2

y

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则

tan θ=F y

F x

.

如图所示,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100 N 的物体,两绳AC 、BC 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 和BC 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思路点拨] 用实际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均可. [课堂笔记]

[题后感悟] 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F AC 和F 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以坐标轴选取了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2.(单选)(2014·郑州模拟)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

A.1

2 B.

32

C.33

D. 3

辅助图法求解力的合成、分解问题

范例 (单选)(2012·高考上海卷)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 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 N .则(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解析] 作合力的图示如图,然后以合力F 的末端为圆心、以F 2的大小(30 N)为半径画圆弧,因为F 2=30 N>F sin 30°,所以圆弧与分力F 1的作用线有两个交点,所以F 2的方向和F 1的大小就有两种可能,因此C 正确.

[答案] C

[总结提升] 对力分解的唯一性判断、分力最小值的计算以及合力与分力夹角最大值的计算,当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通常采取作图法,优点是直观、简捷.

3.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 1=10 N ,F 2=5 N ,两力方向夹角可在0°~180°连续变化,求:合力与F 1的最大夹角和此时合力的大小.

对称法解决非共面力问题

范例

(单选)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

A.13mg

B.23mg

C.36mg

D.239

mg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此题中所研究的对象“照相机”受四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三根轻质支架”的作用力与“重力”的作用线方向的夹角均为30°,即三力等大对称,所

以由等大力的合成规律可得3F cos 30°=mg ,解得F =23

9

mg ,故D 选项正确.

[答案] D

[总结提升] 本题考查的是力的合成,实际是合成特例的延伸,此类问题的求解一定要

注意结构对称特点和合成特例的

综合应用.此类考题还会进一步在结构对称上进行衍生.衍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即由平面等大二力合成衍生到平面多个对称力合成,或衍生到空间多个对称力合成.

4.(单选)跳伞运动员打开伞后经过一段时间,将在空中保持匀速降落.已知运动员和他身上装备的总重力为G 1,圆顶形降落伞伞面的重力为G 2,8条相同的拉线(拉线重量不计)均匀分布在伞面边缘上,每根拉线和竖直方向都成30°角.那么每根拉线上的张力大小为( )

A.3G 1

12 B.3(G 1+G 2)12

C.G 1+G 28

D.G 14

一 高考题组

1.(单选)(2012·高考广东卷)

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

A .G 和G B.22G 和2

2

G

C.12G 和32G

D.12G 和12G 2.(单选)(2009·高考浙江卷)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32mg 和1

2mg B.12mg 和3

2mg C.12mg 和1

2μmg D.32mg 和32

μmg

二 模拟题组 3.(单选)(2014·北京东城区模拟)射箭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甲为我国著名选手张娟娟的射箭场景.已知弓的顶部跨度为l ,弦均匀且弹性良好,其自由长度为l .发射时弦和箭可等效为图乙的情景,假设弓的跨度保持不变,即箭在弦的正中间,弦夹在类似动滑轮

的附加装置上,将箭发射出去.已知弦的劲度系数为k ,发射箭时弦的最大长度为5

3

l (弹性限

度内),则箭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为(设弦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

A .kl B.1615kl C.3kl D .2kl

4.(单选)(2014·唐山模拟)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A.3mg

B.3

2

mg

C.12mg

D.33mg

三 选做题

5.(单选)(2014·昆明质检)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三边中点分别是D 、E 、F ,在三角形内任意取一点O ,如果OE 、DO 、OF 三个矢量代表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 .OA

B .OB

C .OC

D .DO

温馨提示 日积月累,提高自我 请做课后达标检测5

第三节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一、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01________,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02______(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03______或□04____________的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5________或者{Fx合=0 Fy合=0

三、平衡条件的几条重要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06 ______,方向□07______.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08____,方向□09______.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10 ______,方向□11______.,1.(多选)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可能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A.2个和4个B.3个和4个

C.4个和4个D.4个和5个

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1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正确的是()

A.N=m1g+m2g-F sin θ

B.N=m1g+m2g-F cos θ

C.f=F cos θ

D.f=F sin θ

3.(单选)

(2013·高考重庆卷)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 B.G sin θ

C.G cos θD.G tan θ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

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和隔离法

①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②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单选)

(2014·东营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 A.3个、4个B.4个、4个

C.4个、5个D.4个、6个

[尝试解答]________

[总结提升](1)物体的受力情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

(2)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灵活交叉使用.

1.(单选)(2013·高考上海卷)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内容

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

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

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

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所示.仪器中一根轻质金属丝下悬挂着一个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风力越大,偏角越大.通过传感器,就可以根据偏角的大小测出风力的大小.求风力大小F跟金属球的质量m、偏角θ之间的关系.[思路点拨]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求解:

[课堂笔记]

2.(多选)两个相同的粗糙斜面上,放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用沿斜面向下的力F1(如图甲)和沿斜面向上的力F2(如图乙)推物块,结果物块都能沿斜面匀速运动,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的质量为m,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关于推力F1、F2的说法正确的是() A.F2-F1=2mg sin θ

B.F2-F1=2μmg cos θ

C.F2+F1=2mg sin θ

D.F2+F1=2μmg cos θ

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

2018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全真模拟试题精编(十)

2018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十) 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库仑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B.欧姆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 C.楞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有一斜劈A,A的上表面水平且放有一斜劈B,B的上表面上有一物块C,A、B、C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摩擦力为零 B.C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C.A加速度大小为g cos θ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3.如图所示,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0)和-q以相同角速度绕O点在纸面中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O点离+q较近,则() A.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始终垂直纸面向外 B.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始终垂直纸面向里 C.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4.如图甲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线框abc的直角边ab的长是AB长的一半,线框abc在纸面内,线框的cb 边与磁场边界BC在同一直线上,现在让线框匀速地向右通过磁场区域,速度始终平行于BC边,则在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是(设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正)()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2021-2022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高考大题专项练6 文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专项练6 文 1.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试估计40min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min和50min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2.(xx天津,文15)某校夏令营有3名男同学A,B,C和3名女同学X,Y,Z,其年级情况如下表: 现从这6名同学中随机选出2人参加知识竞赛(每人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 (1)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设M为事件“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1名男同学和1名女同学”,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

3.(xx东北三校二模)某个团购网站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对在其网站发布的团购产品展开了用户调查,每个用户在使用了团购产品后可以对该产品进行打分,最高分是10分.上个月该网站共卖出了100份团购产品,所有用户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产品的参考分值,将这些产品按照得分分成以下几组:第一组[0,2),第二组[2,4),第三组[4,6),第四组[6,8),第五组[8,10],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分别求第三、四、五组的频率; (2)该网站在得分较高的第三、四、五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个产品作为下个月团购的特惠产品,某人决定在这6个产品中随机抽取2个购买,求他抽到的2个产品均来自第三组的概率.

4.某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搞好对外宣传工作,会务组选聘了16名男记者和14名女记者担任对外翻译工作,调查发现,男、女记者中分别有10人和6人会俄语. (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以下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在犯错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会俄语有关? 参考公式:K2=,其中n=a+b+c+d. 参考数据: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2020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全册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1讲集合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性质:、、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①属于,记为;②不属于,记为.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 (4)常见数集及记法 数集 自然 数集正整 数集 整数 集 有理 数集 实数集 符号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记法 基本关系子集 集合A中的 都是集合B中 的元素 x∈A?x ∈B A?B或 集合A是集合 B的子集,但集 合B中有 一个元素不属 于A A?B,?x0 ∈ B,x0?A A B或 B?A 相等 集合A,B的元 素完全 A?B,B? A 空集 任何元素 的集合,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 子集 ?x,x? ?, ??A ?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示 运算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记法 交集属于 A 属于B的 元素组成 的集合 {x|x∈A, x∈ B} 并集属于A 属于B的 元素组成 的集合 {x|x∈A, x∈ B} 补集全集U中 属于A的 元素组成 的集合 {x|x∈U, x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并集的性质:A∪?=A;A∪A=A;A∪B= ;A∪B= ?B?A.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 B. (3)补集的性质:A∪(?U A)=U;A∩(?U A)= ; ?U(?U A)= ;?U(A∪B)=(?U A)(?U B);?U(A∩B)= ∪. 常用结论 (1)非常规性表示常用数集:如{x|x=2(n-1),n∈Z}为偶数集,{x|x=4n±1,n∈Z}为奇数集等. (2)①一个集合的真子集必是其子集,一个集合的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 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③对于集合A,B,C,若A?B,B?C,则A?C(真子集也满足); ④若A?B,则有A=?和A≠?两种可能. (3)集合子集的个数: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集合元素个数:card(A∪B)=card(A)+card(B)-card(A∩B)(常用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章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要 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720182019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Ⅰ 卷Ⅰ·T22: 实验:水滴 计时器、瞬 时速度、加 速度 卷Ⅱ·T22: 实验:平均 速度、速度 公式、v-t 图象卷Ⅱ·T19: 根据v-t图 象分析追 及相遇问 题 卷Ⅲ·T18: x-t图象的 理解及应 用 T22:自由 落体运动 及相关的 知识点 卷Ⅰ·T18:以扣 篮为背景的竖 直上抛运动 卷Ⅱ·T22:实 验:求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卷Ⅲ·T22:实 验:测重力加 速度 1.高考命题 以选择题和 实验题为 主,以计算 题副。 2.命题热点 为运动学基 本规律的应 用和图象问 题,实验题 以测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为主。 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 Ⅱ匀变速直线 运动及其公 式、图象 Ⅱ 实验一:研究 匀变速直线 运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问题(如2018全国卷Ⅱ·T19、Ⅲ·T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Ⅰ卷·T22 , 2019Ⅱ卷·T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2019全国Ⅰ卷·T18)。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 Δt,其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 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天津专用)202x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8.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精练

8.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 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向关联考点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 面位置关系的定义, 并了解四个公理及 推论 2.会用平面的基本性 质证明点共线、线共 点以及点线共面等 问题 3.理解空间两直线的 位置关系及判定,了 解等角定理和推论 2013天津,17 证明异面直 线垂直 求二面角的正 弦值 ★★☆ 2012天津,17 求异面直线 所成角的正 切值 证面面垂直、求 线面角的正弦 值 2008天津,5 直线、平面位 置关系的判 定 充分条件 分析解读 1.会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问题;会用反证法证明异面或共面问题.2.会证明两条直线异面;会应用三线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及推论解决有关问题,会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了解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3.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常以棱柱、棱锥为载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分值约为5分,属于中档题.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α是一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A是一个点,若m?α,n?α,且A∈m,A∈α,则m,n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 ) A.垂直 B.相交 C.异面 D.平行 答案 D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1是异面直线的条数为( ) A.4 B.5 C.6 D.7

答案 C 3.如图,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4.已知四棱锥P-ABCD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点E是P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P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 3B.√2 3 C.√3 3 D.2 3 答案 C 5.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2,直线PA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60°,E为P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A与BE所成角的大小为. 答案45° 炼技法 【方法集训】 方法1 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1.(2014辽宁,4,5分)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答案 B 2.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在AB、BC、CD上,且满足 AE∶EB=CF∶FB=2∶1,CG∶GD=3∶1,过E、F、G的平面交AD于H,连接EH. (1)求AH∶HD; (2)求证:EH、FG、BD三线共点.

高考物理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一) 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x-t图象如图M1-1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M1-1 A.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 C.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D.0~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2.某实验小组打算制作一个火箭.甲同学设计了一个火箭质量为m,可提供恒定的推动力,大小为F=2mg,持续时间为t.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采用二级推进的方式,即当质量为m的火箭飞行经过时,火箭丢弃掉的质量,剩余时间,火箭推动剩余的继续飞行.若采用甲同学的方法火箭最高可上升的高度为h,则采用乙同学的方案火箭最高可上升的高度为(重力加速度取g,不考虑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变化)( ) A.1.5h B.2h C.2.75h D.3.25h 3.如图M1-2a,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与副线圈相连的两个灯泡完全相同、电表都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上如图b 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路正常工作.闭合开关后( ) a b 图M1-2 A.电压表示数增大 B.电流表示数增大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D.经过灯泡的电流频率为25 Hz 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仅14光年的“另一个地球”—沃尔夫(Wolf)1061c.沃尔夫1061c的质量为地球的4倍,围绕红矮星沃尔夫1061c运行的周期为5天,它是迄今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原子物理作业手册

第12单元原子物理 课时作业(三十) 第30讲波粒二象性氢原子能级结构 时间 / 40分钟 基础巩固 1.[2017·湖南岳阳二模]关于原子物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定的 D.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2.(多选)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 B.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 C.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D.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 3.[2017·安徽黄山模拟]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30-1 A.增大照射光的频率,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增大照射光的强度,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C.延长照射光照射时间,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D.若照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则能发生光电效应 4.(多选)[2017·成都二诊]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来工作的.目前,人类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从而改变产生光电效应的光谱宽度;二是改变被照射金属材料的成分,从而改变其逸出功.下列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途径正确的是() A.减小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 B.增大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 C.增大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D.减小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5.氢光谱在可见光的区域内有4条谱线,按照在真空中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这4条谱线分别是Hα、 Hβ、Hγ和Hδ,它们都是氢原子的电子从量子数大于2的可能轨道上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轨道时所发出的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电子处于激发态时,Hα所对应的轨道量子数大 B.Hγ的光子能量大于Hβ的光子能量 C.对于同一种玻璃,4种光的折射率以Hα为最小 D.对同一种金属,若Hα能使它发生光电效应,则Hβ、Hγ、Hδ都可以使它发生光电效应 6.(多选)[2017·太原模拟]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中,照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B.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大照射光频率,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金考卷:电磁感应(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九) (教师用书独具) 本卷测试内容:电磁感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2、4、5、7、8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6、9、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8·济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 A. 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 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简单应用.磁铁插向左环,横杆不发生移动,因为左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移动,因为右环闭合,能产生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本题难度易. 答案:B 2. 如图所示,在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已知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 B. 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低 C.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D.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解析: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误;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正确.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一、选择题 1.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B.C.D.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5.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 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6.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高考物理学史的知识点集锦

高考必备——高考物理学史知识点 鉴于每年高考中都会考到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为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战2016年高考,本资料从教科书及历次模拟考试试卷中把有关物理学史的内容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总结成文,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伽利略还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量(是否为库伦测得有争议)出了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5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选修3-5阶段示 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3、7、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4、5、6、8、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 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错误.答案:C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之间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12.09 eV、10.20 eV三种,选项A错误、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从而从n=1的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共可发射 出C24=4×3 2 =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最新推荐】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

[高考导航]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A对另一个物体B施加了力,物体B一定也同时对物体A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 (2)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 (3)物体运动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两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5)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其合力为零。(×) 2.(人教版必修1P70T1改编)(多选)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A.飞机投弹时,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 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发生危险 D.有的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BC[飞机在目标正上方投弹时,由于惯性,炸弹会落在目标的前方,A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还会落在原地,B正确;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的前冲,C正确;物体被向上抛出后,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D错误。] 3.(粤教版必修1P71T1)沼泽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表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若人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B.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4.(人教版必修1P70·科学漫步)(多选)小华坐在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学史 高考真题含答案

物理学史 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5.(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14)下列有关电磁学的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训练附答案(4)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训练附答案(4)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来万有引力常量 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等于零下的一个特例 2.下列有关物理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 B.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 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 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 3.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4.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 D.洛伦兹研究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规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D.光照在金属板上时,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磁场综合检测

《磁场》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1.地磁场安培定则 2 2.磁感应强度及叠加1,3 3.安培力左手定则4,15 4.回旋加速器9 5.霍尔元件10 6.实验13,14 7.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5,6,7,11,16 8.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8,12,17,18 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有多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2016·广东中山联考)关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可知,当r趋近于零时,其电场强度趋近于无限大 B.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适用于任何电场 C.由安培力公式F=ILB可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不受安培力,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洛伦磁力的方向和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解析:公式E=k是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决定式,E与Q成正比,与r2成反比,但是当r→0时,带电体不能视为点电荷,A错误;公式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但是电场中 某点的电场强度与F,q无关,B正确;通电导线受力为零的地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不一定为零,这可能是电流方向与B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造成的,C错误;洛伦兹力方向垂直于B与v决定的平面,但B与v不一定垂直,D错误. 2.(2016·广西河池模拟)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B ) 解析: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根据安培定则,让拇指与四指垂直,而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电流流动的方向,故B正确. 3.(2016·河南百校质检)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处分别有垂直 于三角形平面的无限长直导线,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