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姓名:谭文婧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葛兆富

20090611

青岛城市规划发展史

1.1城市发展历程 1.1.1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1.2城市建设历程 1、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空间演化(1887-1914) 青岛城市发展是188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从最南 端的港口开始。自1898年始德国人将原沿海一带 的中国居民迁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 继建成小港码头、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四方 机车厂,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雏形。1910年

青岛涨潮落潮时间表

青岛涨潮落潮时间表 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湖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移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几天。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和廿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方法一 1、农历日期小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 = 农历日期×0.8 退潮时间 = 农历日期×0.8-6 2、农历日期大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 =(农历日期-15)×0.8; 退潮时间 =(农历日期-15)×0.8-6 计算出的时间是12小时制的。 适用于青岛各沿海地区,包括开发区、胶南等沿海

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00 潮位涨到最高,中午12:00和 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 时间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一、十六) 0:48 7:00 13:12 9:24 (初二、十七) 1:36 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 2:24 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 3:12 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 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 4:48 11:00 17:12 23:24 (初七、二十二) 5:36 11:48 18:00 0:12 (初八、二十三) 6:24 12:36 18:48 1:00 (初九、二十四) 7:12 13:24 19:36 1:48 (初十、二十五) 8:00 14:12 20:24 2:36 (十一、二十六) 8:48 15:00 21:12 3:24 (十二、二十七) 9:36 15:48 22:00 4:12 (十三、二十八) 10:24 16:36 22:48 5:00 (十四、二十九) 11:12 17:24 23:36 5:48 (十五、三十) 12:00 18:12 0:24 6:36 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00潮位涨到最高,中午12:00和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 青岛是半日潮区域,每天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每两次高潮之间相隔大约12小时。 如果您真的要看的话,由于引起潮汐的月亮的位置每天都不一样的,所以涨潮时间每天都不一样。 涨潮时间每天不同,14天轮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 小时(51分钟),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满潮时间大致 计算公式如下: 阴历16以前:阴历日期乘0.8+3 阴历16以后:(阴历日期-15)乘0.8+3

德占时期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

德占时期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 孙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中国海洋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03) [摘 要] 在青岛近现代社会中,中国商人无疑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们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 同的生活习惯,但大都表现出了卓越的经营能力,在同外来殖民者发生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灵活多样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主要通过这一群体的努力,青岛在德占时期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商业城市而不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商业城市。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充分表明中国民众即使在强权政治的不平等条件下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外来殖民者原定目标的改变。 [关键词] 青岛 中国商人 德国 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K8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08)03—0071—06 收稿日期:2008202228 作者简介:孙立新,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导,中国海洋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在新近有关殖民主义和殖民地问题的历史研究中,“相互作用理论”脱颖而出,大有取代单维度、直线式的“西方中心论”模式(如“侵略-反侵略”模式、 “冲击-反应”模式等)之势。① 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殖民地视为单方面的强权政治构造,把被殖民者整体地视为被动的、接受的客体,而是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被旧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理论所遮蔽的维度,致力于把“殖民形势”当作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把殖民地当作一个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接触、相互重叠和相互交融中产生出来的、复合的社会构造来描述,强调被殖民者即使在不平等的条件下也能够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理论建构颇具说服力,堪称殖民地历史编纂的新“范式”。 1897年德意志帝国侵占胶州湾之后,除了外国商人,中国商人也在青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在这个德国殖民地站稳了脚跟,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势能的社会群体,成为青岛中国人社会的中坚力量。那么,在德意志帝国的殖民统治下,他们的经营和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他们与德国殖民当局、德国商人和其他外国商人发生 过什么样的接触和交往?接触和交往在多大程度上 导致了中国商人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在青岛是否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商人不同的新型中国商人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他们在青岛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多大作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随着“相互作用理论”的提出而提出的,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 德占时期,青岛的中国商人群体主要由来自山东各地和来自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天津、宁波诸省市的商人组成,他们按照传统习惯分属于各 个地域性帮派。 ② 人数最多、经营最早和地位最重要的还是胶州湾土著的和来自山东省内地的商人。在《胶澳租界条约》的第五款中明确规定:“租地界内华民,如能安分并不犯法,仍可随意居住,德国自应一体保护;倘 德国需用地土,应给地主地价。”[1](P31)[2](P739) 这样,原先居住在胶州湾地区的中国商人基本都留了下来,成为德占时期青岛最早的商业活动经营者,其中胡存约最为著名。胡存约青年时就弃文从商,经理 1 7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青岛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分析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其对青岛现在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一、引言 青岛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建设初期基本完全由德国人进行规划,基于青岛的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后期的改造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因此,有必要对青岛殖民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现今的影响做一下研究 二、殖民地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及分析 2.1青岛德占时期的历史简介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经在远东有了属于自己的舰队基地并且有了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尤其在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爵游历了山东之后对山东青岛地区的地理经济资源深为注意,从此之后德国政府便不断对青岛深入调查,于1897年11月爆发了“巨野教案”,从此之后的99年里,青岛一直被德国人所占领。 2.2德占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早期建造的一些建筑类型大多是军事设施和应急建筑,德国人除了在必要的土地上进行勘察调查之外,还强行收购土地,拆除一些民用建筑,使得当时的青岛村仅有天后宫和老衙门得以保留下来,由于属于建设初期,德国人面临着材料和专业工人不足的两大难题,这使得他们前三年的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材料上也多为中国式的青砖灰瓦,装饰上也较为简朴,外形上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问题慢慢的都被德国人一一解决。当局政府于1900年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该尝试把青岛建成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该方案的市区选址在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为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两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着湾口;西北面为内海胶州湾,为天然良港之地,东部有群山为屏障。选址从交通技术、环境卫生以及军事上的要求都是极为有利的。沿市区的西边缘和胶州湾的东岸布置铁路线,市区北侧沿铁路设置大、小港码头,使水路交通连成一体。市区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和街区中心向外设置成放射形道路,如当时的提督府前设为中心广场,现在的北京路、天津路等六条街道交汇处设置为火车下车站的集散广场。规划在区域上将华人与欧洲人分开,欧洲人所在的区域成为青岛区,属于最佳地段。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当时是想把青岛建设成一个它仅有的两块殖民地之一的一个典范。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青岛市在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创城已经成为青岛市一直以来的目标。青岛市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发展 前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岛城市的规划 1、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在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发展崂山及黄岛。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规划。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也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 2、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3、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轴向辐射

青岛史话--古韵悠长

《古韵悠长》 语音导览说明 1、观众朋友:您好! 这里是我馆举办的《青岛史话》大型历史陈列 青岛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和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域内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青岛史话》大型历史陈列分为“古韵悠长”和“岁月回眸”两大部分,展示了青岛上起新石器时期,下迄1949年建国前这段漫长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印记青岛七千年身影的历史陈列,聆听先民们的进步足音,加深对青岛历史的了解。 下面请参观《青岛史话》第一部分——“古韵悠长”的陈列内容。 《古韵悠长》,分为“东夷文明溯源”、“齐国经济重镇”、“秦皇汉武巡疆”、“北方千载古港”、“道教鼎盛崂山”、“明清海防要地”六个单元。勤劳勇敢的青岛先民,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发展长河中,为炎黄子孙的文脉延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振兴,谱写的辉煌篇章。 2、第一单元东夷文明溯源 据古籍记载,上古东方民族称东夷,青岛地区为莱夷之地。生活在青岛地区的东夷先民,以勤劳智慧及海洋地利优势,创造了具有滨海特色的东夷文化,与祖国各地的原始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史前文明。 青岛地区目前已知最久远的人类文明遗址是即墨的北阡贝丘遗址。 2007年3—7月,山东大学考古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即墨北阡贝丘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前北辛文化时期的

文物标本及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各种文物,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址20多座、墓葬51座.是青岛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这是发掘出土的陶片和贝壳。 这个遗址之所以被称为贝丘遗址,是因为先民们取其海利之便大量食用海贝,文化堆积中包涵丰富的废弃贝壳遗存,因而称为贝丘遗址。 3、青岛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整个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它是一处首次被认识的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叠压遗址,出土文物2000余件,发现墓葬160余座。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青岛地区先民已进入稳定的定居生活,与内陆同时期史前文化有所不同,除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外,家畜饲养业颇具规模,渔业仍为传统的重要经济生活来源。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制作精致的薄胎高柄杯(蛋壳陶)及黄铜冶炼技术,它是当时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 。 4、这件白陶鬶是陶鬶中的一件珍品,距今已有约四、五千年的历史。它的颈部细高,口部捏出一个上翘的“冲天流”,腹部与空足连接处捏有一圈绳纽状的纹饰,把手上刻有三道弦纹。鬶腹的一侧,附着一个绳纽状鬶手。这件器物形态独特,制作规整,体表光洁,风格素朴,其造型宛如一只昂首挺胸、举止高贵的白天鹅,充分体现了制作者的巧妙构思。 鬶:是古代的一种陶制炊器。用于盛水、酒,或煮水。鬶的底部是三个空袋足。既增加了鬶的容量,又扩大了受热面,缩短了烧煮的时间。 5、这件黑陶镂空高足杯出土于胶州三里河遗址,因器体薄如蛋壳,又有“蛋壳陶”之称。由于器体薄、杯身无法饰纹,所以只在杯足上部锥刺几圈小孔。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青岛德占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

青岛德占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 摘要: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所以青岛是在中国大地上的欧洲特别是德国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的缩影;是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又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体现。这些建筑使青岛后来的城市建筑发展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岛;德占时期;建筑风格 Abstract:DuringGermanoccupationperiod,theformandstyleofQingda oarchitecturesreflectedtheinfluencesofEuropeanandGer manarchitecturalschoolatthattime.ThereforeQingdaoism iniaturesabouturbanplanningandthearchitecturalstyleo fEuropespeciallytheGermanmoderntimesinChina;iscontin uingaboutthewesternmoderntimesarchitectureinChina;al soismanifestingonacollisionandamalgamationbetweenChi naandtheWestculture.Sincethen,thecity's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ofQingdaohasbeencausedtoinfluenceunderthe westernconstructionculturebythesearchitectures,andth esearchitectureshavebeenimportantmeaningintheChinese moderntimeshistoryofarchitecture.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社会实践报告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班级:环艺一班 姓名:陆传坤 学号:20091004207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调查报告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调查目的: 掌握青岛城市规划目的法,以及青岛市规划后的新城所带来的利弊影响 一、调查对象: 青岛市公职人员,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属,学生等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市区,青岛李沧区,市南区等。共发出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公职人员10人。农民10人,农民工及其家属10份,学生10份。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2日 五、调查内容: (1)青岛市规划后的的交通问题 (2)青岛市规划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现状及其环境等问题 (3)青岛规划能否结局用工荒,缓解就业压力

六、结果: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情况看来,青岛新城建设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不被政府重视,并且他们存在着不负责现象严重,施工设计质量低下等问题。社会及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青岛新城改造问题来自政府和施工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失职,使新城面临一个错误的决定市;另一方面,黑心的施工设计者错误的设计,会导致交通一塌糊涂,社会问题暴漏,环境急速恶化。 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青岛的新城建设仍然存在着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看法:青岛市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新城布局,加大政府及其民众监管质量,政府决策尽量透明化,让市民完全了解政府的意图。 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城建设意见征求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当地市民为主体的市民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外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工农帮护网络等,对青岛的新城建设提供对口的帮助。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的特色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的特色 【摘要】德占时期是青岛发展史上重要阶段,殖民者先后颁布实施1900年《青岛城市规划》和1910年《青岛市扩张规划》,完整体现了从规划的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并在规划的指导下实现了从渔村到现代城市的转变,从而启动了青岛现代化的进程。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塑造了青岛独有的城市印象。 【关键词】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特色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将胶州湾和整个山东省置于其势力范围内。从此,整个青岛租借地区作为德国的殖民地被称为“德领胶州保护地”,青岛作为商贸自由港正式成为一个开埠城市。 从1898到1914年,德国对青岛进行了两次城市规划。德国占领青岛初期,把青岛定位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和商贸交通口岸,军事占领和经济、文化上的侵略成为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的1900年城市规划,是青岛城市建设史上的首次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岛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 1 1900年《青岛城市规划》 1.1 强烈的殖民特色 在新规划未推出之前,德国殖民者就提出:青岛的建设要强调德意志的民族特性,要注重与中国传统城市的差别,整个城市建设要体现现代化的风格特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整个规划就不得不打上殖民主义的烙印。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限定在约十几平方公里以内,容纳约5万人左右。华欧分区的规定,将原来的村庄从规划的欧洲人区中迁出;为了满足在团岛建设炮台和兵营的需要,也规划搬迁已经存在的村落。[1]这本身就是一种侵略和掠夺。德国殖民者对这种规定,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声称这样有利于对城市居民管辖,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如若聚居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出于这种理由而分区设置,暴露出殖民者的种族歧视。而且中国人居住区与欧洲人城区的规划建设标准存在巨大差异,小到连道路的名称,也有明显的区别。欧洲人区的道路都以德国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例如:今太平路称威廉大街、今广西路称亨利亲王大街、今青岛路称维里恩街、今曲阜路称柏林大街等等;而中国人区则以中国的地名命名,例如:今北京路称北京街、今中山路北段称山东街、今天津路称天津街等等。这一切完全暴露了殖民主义规划的本质。 此外,规划中对警察署的修建也体现出浓厚的殖民特色。1905年修建的警察署,其所在的区域为华人区,为了方便管理,警察署周边的街道设置成八角形,这种设置无疑是为了加强殖民统治的。 1.2 以欧人区为中心的城市布局 欧洲人所在的青岛区包括今中山路、德县路、信号山、青岛山一带到海边的区域。就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而言,这一区域是整个城市的最佳地段。区域内有明显的功能分区设置,学校、邮局、银行、商店、教堂、医院、影院等服务性设施齐全,道路的密度、建筑的密度、地下排水网、绿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规划。此后多次对于规划的调整和修改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欧人区上。以今天的德县路为界,往南是德占时期的欧洲人区,房屋排列整齐,道路宽敞而有条理,上下水管道齐全且很少出问题;往北是华人居住区,房屋杂乱而矮小,道路狭窄而杂乱,经常需要施工翻建上下水管道。由此可见,在德国殖民者规划中,欧洲人区的规划是居于首要地位的。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德占青岛时期法制的特点其影响

德占青岛时期法制的特点其影响 陆静 今年是青岛建置120周年。回顾青岛100多年的沧桑,有一段历史是绝对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德占时期。从1897年到1914年的17年间,德国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殖民地经营能力,不惜代价采用最新科学技术,运用国家干预机制,仿效军队模式,力图把胶澳1建设成一个“模范殖民地”。他们在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土地政策、市政规划、路港建设、工商业经营、办学活动、卫生保健、植树造林和赋税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青岛城市的形成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1]这一时期青岛的立法、司法和法学教育等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对青岛的城市管理、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究,以期更好地挖掘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德占青岛时期法制的特点 德占青岛的17年间,德国殖民者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行政管理、经济贸易、军事劳动法律规范,建立了司法制度、引进了法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创办了法学教育,在青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法制框架。一套西方殖民者设计的法律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运行于青岛这样的东方传统社会,并对后世产生影响,并非易事,考察其17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特别重视建章立制、特别重视立法的务实性、特别重视严格施法是德占时期法制运行的突出特点。 1.重视建章立制 德国作为近代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有着崇尚规则、法律至上的传统,非常重视规则、法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德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六法体系,依靠完备的规则体系来调整社会成员的行为,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是其重要的治理经验。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后,同样十分重视建章立制,强调有“法”可依。在15年的时间里,他们密集地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平均每年12-13个法律文件),几乎将所有事关公共利益的事务都纳入了法令范畴。仅规范警察职权的法令就有:《关于青岛警察制度的法令》(1900)、《关于必须报告传染病的警察局法令》(1900)、《铁路警察条例》(1901)、《警察局关于车辆行驶以及酒店和旅馆、中国戏院和说书场、当铺等经营的管理法令》(1902)、《关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培育先进法律文化,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批准号:08DFXJ04,负责人:陆静)。 [作者简介]陆静,女,青岛行政学院副教授, 11898年德占之前,青岛是指以天后宫为文化中心、包括了上青岛村、下青岛村等村落的前海一带的有限区域。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随后中德又签订了《胶澳租地合同》、《潮平合同》和《边界合同》,明确划定了胶澳租界地的范围:包括了今天青岛市区全部及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黄岛区的部分土地,海路总面积为1128.253平方公里。因此,胶澳租借地的范围远远大于当时“青岛”的范围。据《胶洲湾》一书记载,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范围也只有现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当时的青岛也只是整个胶澳租界地中的一个区。为表述方便,本文所指“德占青岛”等同于“德占胶澳”。(笔者注)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历史文化建筑

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一个城市的文脉。而能够书写城市名片,荷载城市精神、灵魂和文脉的,正是那些沿着历史轨迹从远处走来,至今依然在老街小巷旁对人们诉说着昔日文化和故事的老建筑。旧日的建筑,却在展示着不旧的精神,同时也在为新的时代精神铺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但现在的推土机常常不经意地推倒了一栋栋老建筑,似乎没有觉察到,推倒的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文脉。而每当拆除一座这样的建筑,也就埋葬了一段历史文化,埋葬了一个故事。 现在城市发展中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第一是认为保护与发展有矛盾,保护就妨碍了发展。其实不然,保护与发展是可以相协调的,而且常常保护也就是发展。第二是认为旧建筑街区改造,只要将再建的新房屋模仿周边原有的风格就可以了。忽略了被拆掉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而且也拆掉了曾经的历史,掐断了原本应该延续的文脉和故事。第三是把造假古董、重建古迹、迁移古迹也称为“保护”,造出的“古迹”是地道的赝品,而赝品的价值怎能与真迹相提并论。 青岛城市历史虽不及中国大地上许多古都那么久远,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殖民地城市的代表和范例,却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城市中开始的东部新区建设,甩开旧城建新城的做法,基本上完整的保存了大部分的老街区。这为今天青岛的城市风貌保护和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留驻城市的历史根基,居功至伟。也让今天面对这许多的历史遗留建筑,完整的街巷,可以较为平静的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与开发的思考。 一、清楚了解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是搞好保护的前提,也是能够认真解读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基础。 在讨论历史文化建筑价值前,首先分析一下什么是历史文化建筑。过去,在探讨老建筑的保护问题时,往往是谈历史优秀建筑或文物建筑,再者是历史建筑,若提出历史文化建筑,或许会被理解为文化类的历史建筑。其实,这里谈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历史优秀建筑常常是指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技巧精湛或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文物建筑则是已经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历史建筑是泛指具有一定历史年限的老建筑。而历史文化建筑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特定时期曾经围绕其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代表特定阶层居住或使用过的建筑及街区。这些建筑或街区不一定高大宽敞或设计精湛,但其有一定社会影响,甚至对城市的历史以及城市精神都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如青岛市区中曾经作为中西文化结合的特殊产物“里院”;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技术出现后最早在青岛使用建造的平顶建筑;作为青岛工人运动历史见证的纺织工厂厂房和宿舍;德国人最早规划中曾经作为华欧分界线的中山路、德县路等街道。这些建筑和街道或许并不醒目,但对青岛城市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果这些建筑或街道,因为它的平凡,因为它的不高大、不宽敞或不经典,就很快被淘汰或推掉,那推掉的就不仅是简单老楼或老街,而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毁灭了。 谈到这里,或许可以对历史文化建筑有了粗略的了解,也对这些建筑为什么应该保护有了简单的理由。但这并不全面,因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还有许多。 首先,历史文化建筑不仅是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展现,还是对当时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的驾驭和理解的体现。 其次,特定时期的建筑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缩影,也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和社会的认知与解读的记录。 第三,那些围绕历史文化建筑本身或周围所发生的人或事,不仅是旧日的故事,更是城市历史的家谱,是城市河流上游潺潺不断的溪水,若轻易推掉则使得城市变成无源的死水。 第四,城市每个阶段都按自己合理的容量发展,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体量与尺度,以及地下的市政配套能力都已经趋于饱和和稳定,若轻易改变或扩充容量,则将破坏原有的平衡。 第五,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造就了城市特有的风貌和性格特质,展现的不仅是表面的形象,更蕴涵了城市的精、气、神,甚至是城市灵魂的所在。 第六,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考虑,维护历史文化建筑依然存在的物质价值,比推倒重建的投入要少,另外可以减少房屋拆除带来的建筑垃圾,对环境和资源都是保护。

自己收集的资料 关于青岛知识

青岛历史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至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口,标志着青岛市建制的开始。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修筑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岛山炮台遗址。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纪念该运动,青岛修建了五四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了青岛的新标志。 1922年12月,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同年12月10日,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抗战胜利后,青岛被国民党政府接管并成为我国的海军基地,现已建成为海军博物馆。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