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重要题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重要题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重要题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重要题型

全等三角形重要题型

要点一:手拉手模型

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的模型。 模型如下:

例1.如图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证明: (1)DBC ABE ???

(2)DC AE =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

60 (4)DFB AGB ??? (5)CFB EGB ??? (6)BH 平分AHC ∠ (7)AC GF //

变式精练1: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 证明(1)DBC ABE ??? (2)DC AE =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

60

(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 ∠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

证明(1)DBC ABE ??? (2)DC AE =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

(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 ∠

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

CE AG ,,二者相交于点H

问:(1)CDE ADG ???是否成立? (2)AG 是否与CE 相等?

(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 是否平分AHE ∠?

要点二:截长补短法

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1、截长法: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

2、补短法: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

段,或延长一条较短线段等于较长线段,然后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 1.如图2-1,AD ∥BC ,点E 在线段AB 上,∠ADE=∠CDE ,∠DCE=∠ECB.

求证:(1)CD=AD+BC. (2)AE = BE

2.如图,在△ABC 中,∠BAC=60°,AD 是∠BAC=60°的平分线,且AC=AB+BD, 求∠ABC 的度数。

3.已知,如图3-1,∠1=∠2,P 为BN 上一点,且PD ⊥BC 于点D ,

A B C

D E D

C

A

B

AB + BC = 2 BD . 求证:∠BAP +∠BCP =180°.

4.如图,AB =2AC ,AD =BD ,AD 平分∠BAC ,求证:AC ⊥CD.

5.已知:在△ABC 中,AB =AC ,∠BAC =90°,∠ABD =∠CBD ,CE ⊥B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 =2CE .

6.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

第 14 题图

D

F C

B

E

A

N D C B

A P

2

1 B C A

E D A

B D

C

7.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8.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要点二:中线倍长法

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线有关的线段),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已知:ABC ?中,AM 是中线.求证:1

()2

AM AB AC <+.

M

C

B

A

【练1】在△ABC 中,59AB AC ==,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练2】如图所示,在ABC ?的AB 边上取两点E 、F ,使AE BF =,连接CE 、CF ,求证:

E D

A

B C

F

E A

B C D

AC BC +>EC FC +.

F E C

B

A

【例2】 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

求证:AC BE =.

F

E

D

C B

A

【练1】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

F ,求证:AF EF =

F

E

D

C

B

A

【练2】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G

F

E

D

C

B

A

【练3】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 CD =,EF AC =.

求证:EF ∥AB

F

A C

D E B

【例3】 已知AM 为ABC ?的中线,AMB ∠,AM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

BE CF EF +>.

F

E

M

C

B

A

【练1】在Rt ABC ?中,F 是斜边AB 的中点,D 、E 分别在边CA 、CB 上,满足90DFE ∠=?.若3AD =,4BE =,则线段DE 的长度为_________.

F

E

D

C

B

A

【例4】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延长AB 到D ,使B D A B =,E 为AB 的中点,

连接CE 、CD ,求证2CD EC =.

E

D

C

B A

【练1】已知ABC ?中,AB AC =,BD 为AB 的延长线,且BD AB =,CE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2CD CE =

E

D

C

B A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教学目标检测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计算2的结果是( ) A . 2 B .2± C . 4 D . 4± 2. 分式2 2+-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 2x ≠± B .2x = C .2x ≠- D . 2x ≠ 3.不等式226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 4. 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 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 A . 20? B . 40? C . 90? D . 120? 5.在实数0, ,3 2-,|-2|中,最小的是 ( ) B D A C

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车费19元,那么甲地到乙地路 程的最大值是( ) A.5千米 B.7千米 C.8千米 D.15千米 10.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 进制数(只有数码0和1),它们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换算,如将(101)2,(1011)2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 5104212021)101(0122=++=?+?+?=; 32102(1011)12021212802111 =?+?+?+?=+++=. 按此方式,将二进制(1001)2换算成十进制数和将十 进制数13转化为二进制的结果分别为 ( ) A.9,2(1101) B.9,2(1110) C.17,2 (1101) D.17, 2 (1110)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使2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12. 5-与x 的差不小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13.计算:24-18×13 =________. 14.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 是 . 15. 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学生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提纲 一、本章的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 知识点3 角平分线的性质: 符号语言: 知识点4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符号语言: 知识点5 证明文字命题的一般步骤: 证明文字命题,第一是要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图形;第二要根据题意和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第三是写出证明过程。 二、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①找已知条件,做标记; ②找隐藏条件,如对顶角、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公共边、公共角等; ③对照定理,看看还是否需要构造条件。 2、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三、解题技巧: 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1)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5)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3)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中点定义;(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 4)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对顶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4)角的平分线定义; (5)等式的性质;(6)垂直的定义;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5)证垂直的常用方法 (1)证明两直线的夹角等于90°;(2)证明邻补角相等; (3)若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4)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也必须垂直另一条。(5)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6)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四、全等三角形习题精选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5年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AD ⊥BC ,D 为BC 的中点,则△ABD ≌_________. 2.如图2,若AB =DE ,BE =CF ,要证△ABF ≌△DEC ,需补充条件_______或_______. 3.如图3,AB=DC ,AD=BC ,E.F 是DB 上两点且BE=DF ,若∠AEB=100°,∠ADB=?30,则∠BCF= . 图3 图4 4. 如图4,△ABC ≌△AED ,若AE AB =,?=∠271,则=∠2 . 5.如图5,已知AB ∥CD ,AD ∥BC ,E.F 是BD 上两点,且BF =DE ,则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6.如图6,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点,且有AB ∥DC ,AD ∥BC ,则图中有___对全等三角形.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 A .0个 B .1个 C.2个 D .3个 8.已知∠A :∠B :∠C=1:2:2,则△AB C 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 A .40o、 80o、 80o B .35o 、70o 、70o C .30o、 60o、 60o D .36o、 72o、 72o A B C D 图1 A D B E F C 图2 A D B C E F 图5 A B C D O 图6 A B C D E F A B C E D 1 2

A B C D E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o”,应先假设( ) A.两个锐角都小于45 o B.两个锐角都大于45 o C.一个锐角小于45 o D.一个锐角小于或等于45 o 10.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能判定△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A=∠E ,A B = EF ,∠B =∠D ; B .AB=DE ,B C = EF ,∠C=∠F ; C .AB=DE ,BC = EF ,∠A=∠E ; D .∠A =∠D ,AB = D E ,∠B=∠E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9,△ABC ≌△BAD ,A 和B.C 和D 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 =6cm ,AC =4cm ,BC =5cm ,则AD 的长为 ( ) A.4cm B.5cm C.6cm D.以上都不对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 A.∠A B.∠B C.∠C D.∠B 或∠C 1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AB =DE ,BC =ED ,∠A =∠D B.∠A =∠D ,∠C =∠F ,AC =EF C.∠B =∠E ,∠A =∠D ,AC =EF D.∠B =∠E ,∠A =∠D ,AB =DE 15.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若AB =4,AC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 A.AD >1 B.AD <5 C.1<AD <5 D.2<AD <10 15. 把命题“同旁内角互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16.撑上支撑后的自行车能稳稳地停在地上,是因为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____性. 17.命题: “如果 ,那么”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命题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8.如图,已知,DAB CAE ∠=∠, AC=AD. 给出下列条件: ① AB=AE ;② BC=ED ;③ D C ∠=∠;④ E B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为 ______ .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共46分) 19. (8分)如图,△ABN ≌△ACM,∠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其 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三 一 二 总 分 评卷人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计算 ( 2) 2 的结果是( ) A . 2 B . 2 C . 4 D . 4 2. 分式 x 2 有意义 , 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 x 2 A . 3.不等式 x 2 B . x 2 C . x 2 D . x 2 2x 2 6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 -10123 -10123 -10123 -10123 A B C D 4. 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 2︰ 3︰ 4,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 ) A . 20 B. 40 C. 90 D. 120 5.在实数 0, - 3 , 2 ( ) , |- 2|中 , 最小的是 3 2 A .0 B .- 3 D .|- 2| C . 6.如图 , AB AC ,要说明 ADC 3 可能是 ( ) AEB ,需添加的条件不... A . B C B. AD AE A C . ADC AEB D. DC BE D E 1 1 1 , 则 ab F 7. 已知 的值是( ) B C a b 2 a b A . 1 B.- 1 C.2 D. -2 2 2 8. 如图 ,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 ,现要在草坪上 A 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 ,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 边的距离相等 ,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 A. △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 B △ C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 学生版

第九讲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 补短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 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例题精讲 板块一、截长补短 【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D O E C B A 4321 F D O E C B A 【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 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N E B M A D 【例3】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为CD 的中点,E 为MC 上一点,且∠BAE =2 ∠DAM .求证:AE =BC +CE . M E D C B A 【例4】 (“希望杯”竞赛试题)如图,AD ⊥AB ,CB ⊥AB ,DM =CM =a ,AD =h ,CB =k , ∠AMD =75°,∠BMC =45°,则AB 的长为 (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案

2.5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会确定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重点)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 一、情境导入 请欣赏下列图片,如果把每组中的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全等图形 下列四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 A.(1)和(3) B.(2)和(3) C.(2)和(4) D.(3)和(4) 解析:由图可知,(2)、(3)、(4)图中的圆在等腰三角形中,(1)图中的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排除(1);考虑(2)、(3)、(4)图中的圆,很明显(3)图中的圆小于(2)、(4)中的圆;所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2)、(4).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全等形的判断,要明确全等形的意义,即完全重合的图形,做题时要紧扣此点. 探究点二: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按顺序找即可. 解:∵△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 ∴对应边:AN与AM,BN与CM; 对应角:∠BAN=∠CAM,∠ANB=∠AMC. 方法总结: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①重叠法:将两个三角形重叠,能够重合的点就是对应点,能够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能够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②对应法:根据具体的表达式确定对应关系.③推理法:通过说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从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如图,△ABC≌△DEF,BF=3,EF=2.求FC的长.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知EF=BC,又FC=BF-BC,代入计算即可.解:∵△ABC≌△DEF,∴BC=EF=2. 又∵FC=BF-BC,BF=3,∴FC=3-2=1.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观察图形,找出已知与要求的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ABC≌△DEC,∠A:∠ABC:∠BCA=3:5:10, (1)求∠D的度数; (2)求∠EBC的度数.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再根据比值求出△ABC的各内角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D的度数; (2)先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E=∠ABC=5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 解:(1)∵∠A+∠ABC+∠BCA=180°,∠A:∠ABC:∠BCA=3:5:10, ∴∠A=180°× 3 3+5+10 =30°,∠ABC=180°× 5 3+5+10 =50°,∠BCA=180°× 10 3+5+10 =100°. 又∵△ABC≌△DEC,∴∠D=∠A=30°.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 章:分式: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第2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命题与证明;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反射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作法。 第3章:实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方根与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在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后,引进了无理数,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为学习函数及通过直角坐标系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研究工具。本章包含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第5章: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课时安排 章节时间 第1章分式约22课时 1.1分式 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整数指数幂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第2章三角形约27课时 2.1三角形 2.2命题与证明 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全等三角形 2.6用尺规作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实数约9课时 3.1平方根 3.2立方根 3.3实数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 4.1不等式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第5章二次根式约14课时 5.1二次根式 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2013-9-1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学生版

第九讲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 及判 定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 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 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 的 性质和判定解决 有关 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 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 (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 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 补短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 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 而证明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1 教案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会确定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重点)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欣赏下列图片,如果把每组中的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全等图形 下列四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 A.(1)和(3) B.(2)和(3) C.(2)和(4) D.(3)和(4) 解析:由图可知,(2)、(3)、(4)图中的圆在等腰三角形中,(1)图中的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排除(1);考虑(2)、(3)、(4)图中的圆,很明显(3)图中的圆小于(2)、(4)中的圆;所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2)、(4).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全等形的判断,要明确全等形的意义,即完全重合的图形,做题时要紧扣此点. 探究点二: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按顺序找即可. 解:∵△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 ∴对应边:AN与AM,BN与CM; 对应角:∠BAN=∠CAM,∠ANB=∠AMC. 方法总结: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①重叠法:将两个三角形重叠,能够重合的点就是对应点,能够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能够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②对应法:根据具体的表达式确定对应关系.③推理法:通过说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从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如图,△ABC≌△DEF,BF=3,EF=2.求FC的长.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知EF=BC,又FC=BF-BC,代入计算即可.解:∵△ABC≌△DEF,∴BC=EF=2. 又∵FC=BF-BC,BF=3,∴FC=3-2=1.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观察图形,找出已知与要求的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ABC≌△DEC,∠A:∠ABC:∠BCA=3:5:10, (1)求∠D的度数; (2)求∠EBC的度数.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请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填入 下面表格中) 题号 答案 1. 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2.在实数 ? B. ?2 C.4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 0 , 3 4 , ? , 9 中,无理数有 (★) 3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4. 如图, △ABC 与 △ A′B′C′ 关 于 直线 l 对称, 则∠B 的度数为 (★)
A.
B.
C.
D.
A.30o
B.50o
C.90o
D.100ob5E2RGbCAP
A
50o
l
A′ B′
30o
B C
C′
(第 4 题)
5.如果实数 x、 y 满足 y= x ? 1 ? 1 ? x ? 1 , 那么 x ? 3 y 的值是(★) A.0 B.1 C.2 D.-2 6.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 1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边中线的交点 B A 2 C.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7.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 第7题图 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 △ABC≌△AED 的条件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8.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针旋转,使 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点 A 处,则点 A 表示的数是(★)p1EanqFDPw
E C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学生版)1he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 知识点睛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例题精讲 板块一、截长补短 【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 .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 明. D O E C B A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4、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探究:把一块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从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尺寸相同的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传授新知 在图(1)中,把△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 在图(2)中,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180°,得到△DBC . 在图(3)中,把△ABC 旋转后得到△ADE .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两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观察下图, 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北师大版初二(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 1.全等形 (1)定义:能够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理解要点:图形的全等与他们的位置无关,只要满足能够完全重合即可;而完全重合包含两层意思: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全等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但周长或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全等。 (2)几种常用全等变换的方式:平移、翻折、旋转。 2. 全等三角形及相关的概念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①对应顶点:重合的顶点; ②对应边:重合的边;③对应角:重合的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如图所示△ABC≌△DEF。 符号“≌”的含义:“∽”表示_______,“=”表示________,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就是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书写:①字母顺序确定法:根据书写规范,按照对应顶点确定对应边,对应角,如△CAB≌FDE,则AB与__、AC与__、BC与__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时对应角;②图形位置确定法: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③图形大小确定法: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边(角)是________,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 (5)对应边(角)与对边(角)的区别: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________。对边是与对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易错提示: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字母顺序不能随意书写。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还具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示: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相等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 2.5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1

2.5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会确定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重点)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 一、情境导入 请欣赏下列图片,如果把每组中的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全等图形 下列四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 A.(1)和(3) B.(2)和(3) C.(2)和(4) D.(3)和(4) 解析:由图可知,(2)、(3)、(4)图中的圆在等腰三角形中,(1)图中的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排除(1);考虑(2)、(3)、(4)图中的圆,很明显(3)图中的圆小于(2)、(4)中的圆;所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2)、(4).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全等形的判断,要明确全等形的意义,即完全重合的图形,做题时要紧扣此点.

探究点二: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按顺序找即可. 解:∵△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 ∴对应边:AN与AM,BN与CM; 对应角:∠BAN=∠CAM,∠ANB=∠AMC. 方法总结: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①重叠法:将两个三角形重叠,能够重合的点就是对应点,能够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能够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②对应法:根据具体的表达式确定对应关系.③推理法:通过说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从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如图,△ABC≌△DEF,BF=3,EF=2.求FC的长.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知EF=BC,又FC=BF-BC,代入计算即可. 解:∵△ABC≌△DEF,∴BC=EF=2. 又∵FC=BF-BC,BF=3,∴FC=3-2=1.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观察图形,找出已知与要求的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ABC≌△DEC,∠A:∠ABC:∠BCA=3:5:10, (1)求∠D的度数; (2)求∠EBC的度数.

(完整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数 1。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 概念:如果x 2 a ,那么x 是a 的平方根,记作: Ji ;其中 而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2) 性质:①当a >0时,Ji > 0 ;当a v o 时,ja 无意义; ② 4a = a ;③ Va2 a 。 2。 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 概念:若x 3 a ,那么x 是a 的立方根,记作:3a ; 一 .3 _ _ (2) 性质:①§a a ;②湿 a ;③^~a ^a 3。 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 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 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 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 小数称为分数。(书上有图) 4。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 x 的平方等于a,即x 2 a 那么这个非负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石,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a 0 正数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 0 负数没有平方根 2. 无理数的表示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即x 2 a,那么这个数就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为 焰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立方根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即x 3 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为 3 a. 5。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 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 -------------------------------------- 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 数填满。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有理数, 分类十 苗皿或 无理数 绝对值、相反数、 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对应 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运算规律相同。 正数 0 负数 3.实数及其相关概念

MSDC.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C级.第01讲.学生版

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 全等三角形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 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 间的关系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或证明经过图形变换后得 到 的图形与原图形对 应元素间的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 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它们具有互逆性. 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 A B O P P O B A A B O P 例题精讲 中考要求 全等三角形

【例1】 AD 是ABC ?的中线,F 是AD 的中点,BF 的延长线交AC 于E .求证:1 3 AE AC =. F A D E C B 【例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延长AB 到D ,使BD AB =,E 为AB 的中点,连接CE 、CD , 求证2CD EC =. E C B A 【例3】 在ABC ?中,90ACB ∠=?,1 2 AC BC =,以BC 为底作等腰直角BCD ?,E 是CD 的中点,求证: AE EB ⊥且AE BE =. E D C B A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