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党校学习有感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党校学习有感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党校学习有感

通过坚定文化自信的模块学习,听老师讲授了《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坚持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我更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增强了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我省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南粤古驿道的建设,希望能结合课程所学,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魅力与人文精神,努力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一条具有XX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一、南粤古驿道工作实施推进情况

南粤古驿道,是古代XX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经初步摸查,目前已发现XX现存古道本体共计233条,现存古道本体长710.44公里,其中,秦汉时期古道遗存共32条,总长139.94公里,隋唐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30.204公里,宋元时期古道遗存共7条,总长5.329公里,明清时期古道遗存共187条,总长534.967公里。古驿道沿线现存古道本体、古亭、古桥、古关、指路石、古码头、碑刻、标语、古遗址、古建筑基址、古墓葬、古村落等文物古迹共906处,这些古道在历史上有的为两省通衢,或为兵家要道,或为通商往来,但都是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许多古道已有上千年历史。但令人惋惜的是,随着火车、高速、飞机等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建

立,这些当年繁盛的古驿道逐步走向落寞。2016年,XX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修复南粤古驿道”,XX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始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全力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挖局出南粤古驿道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唤醒、激活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让南粤古驿道这些散落在XX各地宝贵历史遗迹,再一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积极探寻南粤古驿道蕴含的文化内涵

南粤古驿道是跨越时空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南粤大地上各个历史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南粤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地域性,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多元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和由驿道线路产生的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经济文化往来,都是中国国家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老师在模块讲授的分类方式,通过分析挖掘,在南粤古驿道文化中可以找到以下6大类文化遗产:(一)军事文化。

驿道的产生是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驿道是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秦汉时期,古驿道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唐朝时期,南雄梅岭关是扼首南岭的关城,清远南天门古道是秦汉沟通五岭南北的第一条古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期,官府开始在驿道旁设置“堡”“营”类似的“卫所”设施,军事作用增强;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曾三次经过梅岭进入江西作战;1934年冬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项英率部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

赣粤边红色根据地,坚持在南雄北山、油山和梅岭等地艰苦卓绝地开展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写下《梅岭三章》。国家的统一需要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驿道包括关城、卫所等军事设施系列展示可以体现国家历史上版图完整的意志,将具有海防性质驿道、关城、炮台组合成线路,是体现国家统一军事历史的展示主题。还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邮驿文化。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将XX的龙眼、荔枝列为贡品。时陆路交通不便,因而从水路浮海而上。后因水路运输事故频发,因而在东汉时期,桂阳郡太守卫飒奏准朝廷,开凿出一条从浛洸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通往京都“西安”的道路。是为“西京古道”。有诗云:“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西京古道历经历史上数次重修,其中仅云梯祠遗址及梯云岭所在梯云岭段仍存东汉凿山而成的石梯,即是忧国之诗“一骑红尘妃子笑”典故所在。

(三)商贸文化。

明清时期,西片古道、麒麟岭古道一直是饶平至梅州大埔、福建平和等地的重要盐粮贸易通道,北上运盐和海产品,南下运输木材、山区特产等。走过古道的大小天梯、驿亭、古泉、避雨石等历史遗迹,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贸易往来的情景和民众肩挑手扛的艰辛。商贸往来的日益兴盛也极大带动了古道沿线圩镇的发展,如古代的圩市-茂芝圩,曾是饶平、大埔、平和等边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之一,至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