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第37卷第2期2015年6月

地震工程学报

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J O U R N A L V o l.37 N o.2

J u n e,2015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①

石双虎,李培明,白光宇,贺涌,李红星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1)

摘要:在复杂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施工设计包括海陆观测系统设计二从属线束设计二偏点设计等,其优化对于提高地震数据采集效率二保证资料品质二减少空炮二废炮和重炮,实现资料无缝连接至关重要三这就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工区特点提前合理设计特殊观测系统二优化炮点布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覆盖次数均匀的需要三通过自动优化设计施工方式,可以减少人工误差,使采集结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效率二节约成本三

关键词:过渡带;自动优化;设计;微观设计;障碍物

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844(2015)02-0001-06

D O I:10.3969/j.i s s n.1000-0844.2015.02.0563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u t o-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 t o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S e i s m i c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

S H I S h u a n g-h u,L IP e i-m i n g,B A IG u a n g-y u,H EY o n g,L IH o n g-x i n g

(B u r e a u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C.,C N P C,Z h u o z h o u,H e b e i07275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a n s i t i o nz o n e i n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3D)o p e r a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i sm a d e b y s p l i t t i n g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l a r e a i n t o t w o p a r t s(l a n da n do c e a n)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 t h e b a s i c p a-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c o n t r a c t a f t e r s c o u t i n g t h e p r a c t i c a lw a t e rd e p t h,o b s t a c l e s,a n d t e r r a i n.T h e nt h e a c q u i s i t i o nc a nb em a d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w o k i n d s o f g e o m e t r y.o f c o u r s e,t h e k i n d s o f s o u r c e s a r e d i f-f e r e n t d u e t o w a t e rd e p t ha n dl a n dt e r r a i n s;t h e r ea r ed i f f e r e n t g u n s,e x p l o s i v e s,a n dv i b r o s e i s.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o f d e s i g n,t h e d e s i g no f o f f s e t p o i n t s i s f i n i s h e db y u s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o f t w a r e, s u c ha s g r e e nm o u n t a i no rK L s e i s.W h e n a c q u i s i t i o n i s c o m p l e t e d,t h e o f f s e t p o i n t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i sm a d e.T h e r ea r e t h r e e p r o b l e m s i nt h ea c t u a l o p e r a t i o n.F i r s t l y,t h e p r o g r e s so f t h e p r o j e c t i s l i m i t e d t o p e r m i t p r o g r e s s,a n d p e r m i t sa r ev e r y d i f f i c u l t t o g e t i ns o m e p l a c e s,w h i c ha f f e c t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s c h e d u l e.S e c o n d l y,t h e d e s i g n p e r i o d i s l o n g e r d u e t o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e s i g nm e t h o d s. T h i r d l y,f o r t h e c o m p l e x r e g i o n,t h e l a t eo f f s e t p o i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m a k e s i t v e r y d i f f i c u l t t om 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 d e s i g n,w h i c h r e s u l t s i nv o i do r i n v a l i d s h o t s a n d a f f e c t s t h e e c o-n o m i cb e n e f i t s.B e c a u s eo f 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i t i su r g e n t t o f i n dam e t h o dt o m a k ed e s i g nf l e x i b l e a n d f a s t.T h i s d e s i g n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d e s i g n p e r i o d,i m p r o v e t h e d e s i g ne f f i c i e n c y,a n dm e e t t h e r e-q u i r e m e n t o f u n i f o r mf o l d t o t h em a x i m u me x t e n t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I t i s e v e n 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i nc o m p l e xt r a n s i t i o nz o n e3Ds e i s m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O u ro p e r a t i o n a ld e-s i g n s i n c l u d e o c e a n g e o m e t r y,l a n d g e o m e t r y,s u b-s w a t h,a n d o f f s e t p o i n t d e s i g n s.I t i s v i t a l f o r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t h e o p e r a t i o nd e s i g nm e t h o d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e i s m i c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e n-

①收稿日期:2014-07-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4004)

作者简介:石双虎(1980-),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方面的研究.E-m a i l:d g t g h a@ 126.c o m

s u r e t h e d a t a q u a l i t y,r e d u c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h o o t i n g,a n d r e a l i z e a s e a m l e s s c o n n e c t i o n o f t h e d a t a. T h i s r e q u i r e s t h a t t h e t e c h n i c i a n d e s i g n s s p e c i a lm i c r o-g e o m e t r y a n d o p t i m i z e s s h o t l a y o u t i n v i e w o f p r o j e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m e e t t h en e e d s o fm a x i m u mu n i f o r mf o l d.T h i s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s a na u-t o m a t i c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m e t h o d,t h a t i s t o s a y,u s i n g a p r o g r a mt o o p t i m i z e r e d u c e s t h em a n u-a l e r r o r s,m a k e s t h ea c q u i s i t i o nr e s u l t sr e a l i z ed e s i g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t h e ni m p r o v e s t h ee f f i-c i e n c y.T h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ad e t a i l e de x a m p l ea n d g i v e s t h ed e t a i l e df l o w so fd e s i g na n do f f s e t p o i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u t o m a t i c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i nc o m p l e x3Dt r a n s i t i o nz o n e p r o j e c t s h a s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a d v a n t a g e s:(1)F l e x i b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m i c r o-d e s i g no r s u b-s w a t hd e-s i g n c a nd e a l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s c h e d u l e sa n do p e r a t i o n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v e r y w e l l.(2)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o f f s e t p o i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v o i ds h o t s,i n-v a l i d s h o t s,a n dd u p l i c a t e d s h o t s,w h i c hw i l l e f f e c t i v e l y d e c r e a s e p r o d u c t i o n c o s t s,s h o r t e n t h ed e-s i g n p e r i o d,a n d i m p r o v e p r o d u c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3)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 t h eo f f s e t p o i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c o m b i n e dw i t h 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o u t t h ew a t e rd e p t ha n do t h e ro b s t a c l e s,l a n d a n do c e a na c q u i s i t i o n g e o m e t r i e s c a nb e d i v i d e d,t h e e x c i t a t i o n r e g i o n c a n a l s ob e e a s i l y a c h i e v e d, a n d t h e e x c i t a t i o n s o u r c e s i n c l u d e v i b r o s e i s,e x p l o s i v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a i r g u n s.(4)T h e c o-o r d i n a t e s o f o b s t a c l e sw h i c h t h e s u r v e y d e p a r t m e n t p r o v i d e s c a nb e d i r e c t l y u s e d t o o f f s e t o p t i m i-z a t i o nd e s i g n,w h i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i m p l i f i e s t h e c o m p u t a t i o n s t e p s a n d s a v e s d e s i g n t i m e.(5)A u t o-m a t i c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a n d i t s f l o wt h a t t h e p a p e r g i v e s p r o v i d e ab a s i s f o r c o m p l e x t r a n s i t i o n z o n e o p e r a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a u t o m a t i c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m i c r o-d e s i g n;o b s t a c l e

0引言

常规的过渡带三维施工设计是按照合同确定的

基本参数,在实际踏勘了解水深二障碍物二地形情况

的基础上将工区分成海上部分和陆上部分,然后利

用两种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三期间借助专业软

件,比如绿山或者K L s e i s进行偏点设计[1-2]三当野外采集完成后,再进行偏点优化三在实际操作中存

在三个问题:(1)工程进度受限于许可进度,有些地方的许可很难办理,影响生产进度;(2)受常规设计方式的影响,设计周期较长;(3)对于复杂区,后期偏点优化难以满足设计初衷的要求,从而产生废炮和空炮,影响经济效益三

鉴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方法进行灵活二快

速的设计,从而减少设计周期二提高设计效率,并在

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覆盖次数均匀的

需求[1,3-5]三

1常规的过渡带施工设计

常规的过渡带野外设计是基于水深对海陆过渡

带边界区的炮点进行设计,在测得水深的基础上划

分海二陆观测系统边界,再根据设备条件及海陆施工

难易程度设计两套观测系统[6]三根据地表条件和水域施工条件,陆上部分采取可控振源与井炮激发,海上根据水深情况分别采用深水气枪二浅水气枪或小气枪进行激发三

观测系统和激发方式一旦决定,设计人员就需要利用绿山二K l s e i s等软件,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在底图上加载障碍物及理论炮点,并进行 开-关 炮点编辑三

这种施工设计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观测系统变通性较差三

在复杂三维过渡带施工区域中常常有许多大型的企业,有些区域因为重复放炮需办理多次许可,如果一味地按照海陆两套观测系统设计,则工程进度势必受到许可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在原来海陆观测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再行细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7]三

(2) 开-关 炮点编辑法受如下因素制约:

①耗时长三一束线的偏点有时能达到两千炮,对炮点进行编辑设计需要几天时间三如果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则需要更长时间,偏点设计的滞后很容易造成生产的停滞[8-9]三

②容易出错三由于人工操作,很容易因疲劳造成偏差误差,产生废炮二影响覆盖次数及造成产量损失[10-13]三

③没有后台痕迹三这种设计方式不能在后台产

2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

生文本形式的痕迹,即设计的痕迹存在图片与文本的断层,或者图片与文本的失真,这将影响后期的偏点归位三偏点应该是与无法按照理论位置放炮的正点一一对应,否则要么产生空炮二要么产生废炮,势必影响生产效率三

2 优化施工方案

针对常规设计方式的缺陷,我们尝试了多种优

化方案三

2.1 微观设计法

表1是东方公司某海外三维项目的海陆两套观测系统参数三其中陆地与过渡带采用重复排列的放炮模式,浅水和深水采用重复炮点的模式三

表1 某过渡带施工参数

T a b l e 1

采集区域陆地/过渡带

浅水/深水

测线方向西南-东北(方位角51?

)西南-东北(方位角51?

)观测系统16线?240道?48炮?正交?中间放炮

8线?240道?96炮?正交?中间放炮

接收间距300m (线距)?50m (

点距)300m (线距)?50m (

点距)激发间距100m (线距)?50m (点距)100m (线距)?50m (点距)最大偏移5975m (沿线)?3425m (

垂直)5975m (沿线)?3425m (

垂直)面元尺寸25m?25m 25m?25m 覆盖次数

8?60=480

8?60=480

所谓微观设计法即在受限制的海上部分采用气

枪激发,陆地排列接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产效益,兼顾生产进度与产量,选择适当的微观系统进行生产三实际生产中,通常只有在受限制的水域采取从属线束(S u b S WA T H )进行放炮,所谓从属线束指的是在整条线束里 抠出 一些区域,兼顾覆盖次数均匀的基础上采用不同于当前线束的激发源和观测系统放炮三比如在受限制水域采用小气枪激发陆地排列接收(图1)三但在一些地区,由于许可难以办理,为提高效率,采用大气枪激发二陆地排列接收的从属线束放炮的模式,即重复排列不重复炮点三这种方式既满足了覆盖次数,又减少了风险三虽然因炮数减少一半,影响了经济效益,但节省了时间,推动整体项目的进程

图1 从属线束示意图

F i g .1 S k e t c hm a p o

f S u b s w a t h 2.2

移动 点进行偏点设计 开-关 编辑炮点法是在绿山软件中简单的 开-关 炮点,要求关掉无法激发的理论炮点,打开偏移后的新点,两者一一对应(图2)三只开不关造成废炮,只关不开造成空炮,这种方法进行炮点偏移时没有痕迹,后期难以归位三

为了产生与过程相匹配数据,利用绿山 移动 炮点时只改变桩号而坐标不变(在一个网格内的差别)的原理,偏移完炮点后输出炮点文件,利用程序通过坐标寻找匹配的炮点,从而解决了 开关 编辑有时不能归位的弊端,图3(a )是移动前的炮点显示,图3(b )是移动进行中,图3(c )是移动后的炮点显示三这种方法对于少量的相对复杂的炮点偏移可

收到预期效果,但对于大批量的炮点偏移,由于采用手工操作,效率很低三相较于 开-关 编辑炮点法,更耗时且更易造成空炮和废炮,因此适用范围较小

三图2 开-

关 炮点偏移法示意图F i g

.2 O f f s e tm e t h o do f o n -o f f s o u r c e p o i n t s 2.3 加密多放炮后期匹配法

即在复杂施工区域或许可较难办理的区域,为防止空点的产生,采用加密多放炮的方法,放炮完成后进行偏点归位三

这种方法可解决覆盖次数均匀,但由于甲方要求偏点和正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废炮三如图4(a )是未加密的炮点,即3个蓝点黑心处及原点都未放炮,也就是造成了空炮;图4(b )

为3第37卷第2期 石双虎,

等: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图3 移动炮点偏移法示意图

F i g .3 O f f s e tm e t h o do fm o v e i n g s

o u r c e p o i n t s 针对原点有3个蓝点红心的加密点,实际生产中只能用到其中的一个点作为原点的偏点,另外两个点则只能作为废炮进行处理三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生产冗余

图4 加密放炮法

F i g .4 S h o o t i n g m e t h o do f i n c r e a s i n g s o u r c e p o i n t s d e n s i t y

2.4 自动优化设计法(

包括炮点偏移)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须找到一种平衡的施工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得野外设计省时二且准确率较高三在完成了相当量的线束后,发现造成空炮二废炮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在于手工操作三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自动优化的方式完成设计三

野外施工设计方案确定以后,主要工作就是偏点设计三

对于过渡带三维项目而言,自动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第二,偏点优化设计三

自动优化设计的原理如下:通过输入水深二潮差文件划分海陆边界,进而通过船体尺寸二设备二许可情况等文件确定微观系统和激发源类型三一旦观测系统和边界确定,输入线束边界二障碍物边界二炮点偏移规则及安全距离,障碍物边界经过安全距离约束后,利用障碍物边界剔除理论边界中需要偏移的炮点和加密点三此时将产生剔除障碍物后的炮点

(包括加密点)和被剔除的炮点(不包括加密点)三根据合同中确定的偏移规则,建立偏点的一一对应关图5 过渡带自动优化设计流程图

F i g .5 F l o w c h a r to fa u t o m a t i c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i n T Z p o r j

e c t s 系三详细流程见图5三

这种方法不需要通过绿山将障碍物或水深的边

界转化成炮点的边界,可以直接输入障碍物或水深

的坐标进行优化设计三实现坐标与炮点二水深与炮点的互通三从而简化了过程,加快了设计速度三

偏点的具体步骤如图6,将去除障碍物等文件

的炮点文件中的加密点分离出来,产生加密点文件,再将障碍物范围内的炮点分离出来,形成暂时的空点文件三计算在加密点文件中符合偏移规则的偏点个数,然后按照最少匹配原则进行匹配三不符合匹配规则的或符合匹配规则却无点匹配(被其它点占用)就是最终的空点三而加密点中参与匹配的点就是最终的偏移炮点

图6 偏点优化流程图

F i g .5 F l o wc h a r t o f o f f s e t p o i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工区,

利用常规的炮点偏移4 地 震 工 程 学 报 2015年

方法很难,即使可行也耗时较大,且容易出现废炮二空炮三利用自动优化设计方案,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三

3效果分析

众所周知,过渡带项目施工,由于船只的租赁费极高,缩短工期意味着提升效率二节约成本三

东方公司承担的海外某过渡带三维项目,工区内陆地部分分布着沙漠二机场二生活居住区二钻井平台二管线二油区管线设施等;过渡带地区,航道二海上油田及区域频繁活动的船只三障碍物种类繁多,勘探难度相当大三

项目采用海二陆两套仪器二四种震源(可控震源二炸药二大气枪和小气枪)激发和三种检波器(陆检二沼泽以及双检)接收的方式进行施工,要求实现从陆地跨越过渡带至近岸浅海区的地震资料无缝采集,且工期限制在3年内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设计过程的优化,节省了时间二提高了效率,效果明显三

3.1微观系统的灵活应用

此过渡带三维项目陆上因较易放线,采取重复排列放炮,而海上因为生产进度较快,使用重复炮点放炮三但在水深受限制区域,浅水气枪与钻井船无法使用,采用小气枪放炮,重复排列或重复炮点接收的原则三而对于一些许可难办理的区域区域和船驶入驶出有危险的区域,采用浅水气枪激发,重复排列接收的原则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炮点,使生产进度和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提高了效益三

3.2偏点优化设计方案

利用自动优化程序,摒弃手工偏点易造成空炮或废炮的弊端,在最大程度满足覆盖次数均匀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减少空点和因偏移造成的废炮三图7是某线束常规设计和自动优化设计的覆盖次数图三从图上圈出的部分可以看到,应用自动优化法其炮点(图中红点部分)部署更为合理二覆盖次数也较为均匀;另外常规设计耗时1.4天,产生偏点1178炮,空点345个三通过自动优化设计,实现程序化的偏点,耗时0.5小时(包括数据准备),偏点个数为1149炮,比常规设计少29炮,空点为326个,减少19个三由于产生过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影响,因此不存在后期因找不到对应关系而产生废炮二空炮,造成质量二资源双重损失的情况三

通过偏点优化和微观系统等的应用,

野外解释

图7覆盖次数图

F i g.7

组较快的提供了设计方案,保证了项目的高速运行和资料的完整性,项目提前183天完成施工三

4结论和问题

自动优化设计在复杂三维过渡带项目中的应用,有着如下的优点:

(1)灵活的应用微观设计可因地制宜地处理生产进度与效益的关系;

(2)应用偏点优化设计可有效地减少空炮二废炮二重炮的产生,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根据偏点优化设计原理,结合水深和其他障碍物的信息可以划分海陆采集线束,也可以细分震源二井炮和不同类型气枪的激发区域;

(4)可直接利用测量获得的障碍物坐标进行偏点优化设计,明显简化运算步骤,节省设计时间;

(5)制定的过渡带自动优化设计为复杂过渡带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三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伊万顺,徐海,都小芳.复杂地区炮点偏点优化设计方法讨论及

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4):403-407.

Y IW a n-s h u n,X U H a i,D O U X i a o-f a n g,e ta l.D i s c u s s i o na n d U s eo f S h o t P o i n tO f f s e t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i nC o m p l e x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2012,39,4:403-407.(i nC h i n e s)

5

第37卷第2期石双虎,等: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2]冯凯,和冠慧.一种优化的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J].石油物探,

2008,47(5):511-518.

F E N

G K a i,

H E G u a n-h u i.A n O p t i m i z e d3D G e o m e t r y f o r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S e i s m i cS u r v e y[J].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08,47(5):511-518.(i nC h i n e s e)

[3]岳英,薛广建.滩海过渡带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及应用[J].天然

气工业,2007,27(增刊A):209-212.

Y U E Y i n g,X U E G u a n g-j i a n.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T h e i r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O f f s h o r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J].S e i s m i c N a t u r a lG a sI n d u s t r y,2007,27(S u p p l A): 209-212.(i nC h i n e s e)

[4]印峰.水陆过渡带改进地震施工方法初探[J].上海地质,2008,

107:8-10.

Y I NF e n g.T h eD i s c u s s e sA b o u t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Q u a l i-t y o fS e i s m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sZ o n eo f W a t e r

a n dG r o u n d[J].S h a n g h a iG e o l o g y,2008,107:8-10.(i n C h i-

n e s e)

[5]全海燕,刘仁武,何文华,等.浅海过渡带地区气枪阵列的设计

与优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4):371-374.

Q U A N H a i-y a n,L I U R e n-w u,H E W e n-h u a,e t a l.D e s i g na n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A i r g u n A r r a y i n T r a n s i e n tZ o n eo fS h a l l o w S e a[J].O G P,2008,43(4):371-374.(i nC h i n e s)

[6]杨善钦,徐锦玺,任福新,等.垦东地区海陆过渡带地震采集技

术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5,29(2):163-166.

Y A N GS h a n-q i n,X UJ i n-x i,R E N F u-x i n,e t a l.S e i s m i cE x p l o-r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 o fK e n d o n g A r e a[J].G e o p h y s i c a l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E x p l o r a-t i o n,2005,29(2):163-166.(i nC h i n e s e)

[7]石双虎,邓志文,等.高效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智能化质控技术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增刊1):7-11,46.

S H I S h u a n g-h u,D E N GZ h i-w e n,D U A N Y i n g-j i e,e t a l.I n t e l l i-

g e n t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i n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 S e i s m i c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J].O G P,2013,48(S u p p1):7-11,46.(i nC h i n e s e)[8]许建明,丁冠东,徐海.三维过渡带地震勘探采集设计难点与对

策地质科技情报,2010,29(3):119-123.

X UJ i a n-m i n,D I N GG u a n-d o n g,X U H a i[J].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2010,29(3):119-123.(i n C h i-

n e s e)

[9]许建明,都小芳,徐海.三维过渡带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与对策

[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245-248.

X UJ i a n-m i n g,D O UX i a o-f a n g,X U H a i.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S e i s m i cD a t aP r o c e s s i n g i n3D T r a n s i t i o n a lZ o n e[J].

J o u r n a l o fO i l a n dG a sT e c h n o l o g y,2010,32(2):245-248.(i n

C h i n e s e)

[10]赵学武,罗新勇,罗敏学.复杂过渡带三维项目S P S文件数据

的简化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增刊2):108-

111.

Z H A O X u e-w u,L U O X i n-y o n g,L U O m i n-x u e.S i m p l y P r o-

c e s s i n g o fS P S D a t ai n C o m p l e x3D T Z p r o j e c t[J].O G P,

2008,43(S u p p2):108-111.(i nC h i n e s e)

[11] A n d r e a sC,M i k eG,J o h nP.P l a n n i n g l a n d3DS e i s m i c S u r v e y s

[J].S o c i e t y o fE x p l o r a t i o n G e o p h y s i c i s t sG e o p h y s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S e r i e s,2000(9):125-120.

[12]强正阳,卢育霞,陈永明,等.浅层弯线地震勘探采集与处理技

术[J].地震工程学报,2013,35(1):139-144.

Q I A N G Z h e n g-y a n g,L U Y u-x i a,C H E N G Y o n g-m i n g,e ta l.

S h a l l o wS e i s m i cP r o s p e c t i n g 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C r o o k e d-l i n e M e a s u r e m e n t[J].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2013,35(1):139-144.(i n C h i-

n e s e)

[13]蒋连斌,侯成福,刘仁武,等.沙特复杂过渡带地震资料采集中

的难点及对策[J].石油物探,2009,48(2):157-167.

J I A N GL i a n-b i n,H O U C h e n-f u,L I U R e n-w u,e ta l.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S t r a t e g i e sf o rS e i s m i c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i nC o m p l e x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S a u d iA r a b i a[J].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09,48(2):157-167.(i nC h i n e s)

6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

三维地震勘探.

摘要 本文是介绍在山西省屯留县郭庄煤矿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工程设计。本次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郭庄煤矿矿区的地质构造、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断层、褶曲、陷落柱发育特征,查明工作区内3#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采空区范围、无煤区和煤层冲刷变薄区。本次野外三维数据采集的基本观测系统为8线8炮制束状规则观测系统。通过三维地震勘探获得工区地表面以下的信息数字化成果,为矿区后继生产、优化矿井采掘设计方案、提高生产效率提供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关键字:三维地震勘探; 工程设计; 断层; 褶曲; 陷落柱; 观测系统 Summary This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earthquake explored will be carried on in the colliery of the Guo 's of Tunliu county of Shanxi. The three-dimensional purpose that earthquake explore to understand and know Guo village geological structure , to is it deposit shape , fault and pleat song , subsid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st to compose coal seam , colliery of mining area, find out the undulating shape of baseplate of coal seam No. 3 in the workspace , quarry the empty district range , there are no coal district and coal seam to erode and turn into the thin district. Field this three-dimensional basic observation system that data gather concoct for 8 Line 8 bunches of form rule observe the system. Explore person who obtain work area surfac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igitized achievement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earthquake, is it produce , optimize mine not to excavate design plan , raise for mining area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fer full and accurate foundation geological materials to carry on. Keyword: The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survey l; Engineering design ; Fault; Pleat song ; Subside the post; Observe the system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地震勘探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 一、工区概况 (2) 二、完成工作量 (2) 三、成果(资料)解释 (3) 四、成果分析 (5) 五、收获与建议 (5)

一、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震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灯,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而地震资料的解释是三者里面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工作站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操作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先进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Landmark来进行地震书籍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情况和构造运动作出必要的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报告。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Landmark的使用,让学生对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T06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06层位反射:相当于嫩二段顶面反射,T06反射波为3个同相轴组成,南部反射能量相对弱,北部反射能量相对较强,但其连续性都较好,全区可容易连续追踪对比,采用第一相位成图。 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第6章 三维地震勘探

第六章三维地震勘探 6.1 引言 在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地下地质特征在性质上都是三维的。例如盐岩刺穿、逆掩和褶皱带、大的不整合、礁和三角洲砂体沉积等。二维地震剖面是三维地震响应的断面。尽管二维剖面包含来自所有方向,包括该剖面平面以外方向传来的信号,二维偏移一般还是假定所有信号均来自该剖面自身所在平面内。虽然有经验的地震解释人员往往可以识别出平面以外(侧面)的反射,这种信号往往还是会引起二维偏移剖面的不闭合。这些不闭合是由于使用二维而不是三维偏移导致了不适当的地下成像所引起的。另一方面,三维数据的三维偏移提供了适当的和详细的三维地下图像,使解释更为真实。 必须对三维测量设计和采集给予特别注意。典型的海上三维测量是用比较密集的平行线完成的。一种典型的陆上或浅水三维测量是由布设大量相互平行的接收测线,并在垂直方向上布设炮点(线束采集)完成的。 在海上三维测量中,放炮的方向(航迹)叫做纵测线方向;对于陆上三维测量,检波器的电缆是纵测线方向。三维测量中与纵测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叫做横测线方向。与二维测量测线间距可达1km不同,三维测量的测线间隔可以是50m甚至更密些。这种密度的覆盖要求精确地测出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 测量区域的大小是由地下目标层段的区域分布范围和该目标层段能充分成像所需的孔径大小所决定的、这种成像要求意味着三维测量的区域范围差不多总是大于目标的区域范围。三维测量过程中一般要采集几十万至几百万个地震道,因为三维测量成本高,大部分都用于已发现的油气田的细测。 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仍适用于三维处理。二维地震数据处理中,把道抽成共中心点(CMP)道集。三维数据中按共面元抽道集。这些道集用于速度分析并产生共面元叠加。在线束采集中,共面元道集与CMP道集是一致的。一般陆上测量面元为25m×25m,海上测量为12.5m×37.5m。 常规的三维观测系统往往使共面元道集中数据叠加的方式变得很复杂。海上三维测量拖缆的羽状偏离可以导致共面元道集内的旅行时不再有简单的双曲时差。对于陆上三维测量,共面无道集内与方位有关的时差是一个问题。 叠加之后,对三维数据体往往(但并非总是)作两步偏移。第一步,沿纵测线方向做二维偏移;然后对数据分类,并沿横测线方向做第二步的二维偏移。在第二步偏移之前,有时需沿横测线方向做道内插,以防止出现空间假频。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前言 石油天然气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质状况,认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摸清油气藏情况和产出能力。地震勘探原理在油气田勘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勘探原理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掌握好地震勘探原理,将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和此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有利于我们初步学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的地震课设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不仅加深掌握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以后实际工作能力。 一、工区概况 1.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选文档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1) 一、工区概况 (1) 1、工区位置 (1)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2)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2)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2) 5、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2) 二、完成工作量 (3) 三、成果(资料)解释 (4) 1、层位标定 (4) 2、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对比解释 (4) 3、断层识别解释 (5) 4、上数据 (5) 5、断层平面组合 (5)

6、勾绘T0等值线 (6) 7、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6) 8、解释两张图并作报告 (6) 四、成果分析 (7) 五、体会和建议 (8)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如何降低三维地震勘探成本

如何降低三维地震勘探成本 时间:2010-11-23 14:32:07.0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转摘 一、物探工程造价与工程设计的关系 三维地震勘探工程费用由直接工程费、HSE费用、科技进步发展费、企业管理费、不可预见费、资料处理费、资料解释费、计划利润、税金等构成。 直接工程费包括动迁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 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专用工具摊销费、设备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包括运输费、施工准备费、施工补偿费。 现场经费包括办公费、差旅交通费、住宿费、临时设施费。 以上费用都是由施工中所需人员、设备、材料、施工距离等决定,施工中所需人员、设备、材料的多少取决于施工参数,物探工程造价就是根据量价分离的原则,由施工中所需的人、材、料来确定,也就是由施工参数来决定。物探工程造价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日定额,日定额由测量、钻井、排列收放、激发、数据采集、表层调查、现场资料整理、现场与营地建设等8个方面组成。 三维工程设计主要就是参数论证,根据地质任务所要求的主要目的层深度、分辨率、反演后的分辨率,构造类型、油气分布关系、断层组合以及各反射层所要达到的主频等来确定面元、道距、炮检距、接收线距、炮线距、排列长度、观测系统类型等施工参数,也就是确定施工方法。 工程设计确定施工方法、施工参数,施工方法、施工参数决定工程造价,所以如何确定施工参数,不仅是工程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这就要求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地质任务的完成,又要考虑成本的降低,在满足地质任务的情况下,尽量优化方案,反复套算,既要从技术角度,又要从经济角度优化设计、优选参数,将定额与施工参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源头控制住三维地震勘探成本,实现勘探资金、技术、勘探对象的合理优化配置。 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对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找大构造、大断层逐渐变为找小幅度构造、小断层、岩性圈闭等,这就要求地震分辨率、信噪比越来越高,在野外施工上采用小面元、小道距、大排列、大炮检距、高覆盖次数。这无疑提高了人员、设备、材料的消耗,从满足地质任务角度来说,面元越小越好、道距越小越好、排列越大越好、炮检距越大越好、覆盖次数越高越好。然而,以上任何一个参数变化,都会对造价有很大影响,面元缩小一倍,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就会提高一倍。同样,排列和炮检距的增加、覆盖次数的提高都会增加成本。这就要求对施工参数的确定要恰到好处,既能完成地质任务,又能节约成本。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长江大学(武汉)地震课程设计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汪昊 班级:勘工(卓越)21301班 学号: 201300550

目录....................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软件介绍.................... ................4、主要步骤及软件操作.............. ....................5、成果分析.................... ......................6、体会...................... 1、实验目的: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应用物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 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及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加强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加载方式;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流程和方法; (4)熟悉同相轴的追踪和断层的识别; (5)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成果。 2、实验内容: (1)学习discovery软件的功能特色,掌握discovery软件的基本操作; 图1 GeoGraphix Discovery软件 (2)建立工区,完成地震、测井等数据的加载; (3)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4)层位标定与追踪对比,着重学习层位、断层的解释与追踪及速度场、等T0图、深度构造图的绘制; (5)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6)掌握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的方法与能力。 3、软件介绍: 本次地震解释使用软件为GeoGraphix Discovery - GESXplorer、PRIZE、SeisVision、Data Manager、GMAplus。 (1)Discovery是微机系统上集数据管理、地震解释、测井研究以及地质分析为一体化的油藏描述平台; (2)GESXplorer为一体化地质解释系统,包括绘图(GeoAtlas和LandNet)、网格制作和曲线制作(IsoMap)、矢量和光栅测井曲线的解释性剖面(X剖面); (3) PRIZM是多井测井曲线分析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和操作测井数据,确定油藏模型。PRIZM包括完整的分析性剖面和地质绘图能力。作为Discovery 的一部分,PRIZM 具有紧密联系地质解释、绘图和地震解释的能力; (4)SeisVision为地震解释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已有和潜在油气藏的构造和地层,具有将地质解释、测井数据管理、作图、作曲线和可视化紧密一体化的能力; (5)Data Manager是通过ProjectExplorer、CoordinateSystemManager、QueryBuilder、SeisBase、WellBase、和 ZoneManager 等模块将所有组件访问和操作数据联系起来。

第九章 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第九章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1.二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a.不能满足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 b.t0时间不闭合 c.复杂地区成像不准确 d.不能满足地层岩性圈闭解释的需要 2.三维地震勘探:在平面上采集随时间变化的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进行处理和解释的一整套工作过程和相应的方法或者技术。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a、地下的构造形态只在一个垂直于深度的方向上变化;b、震源是线性的 3.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 射线理论与波动理论 4.面积观测法的时距曲线、折曲测线观测系统时距曲线、共反射面元共反射面元叠加:共反射面元道集内各反射信号的叠加。 5.三维地震勘探的优越性 (1)观测灵活,适用地形地物多变的复杂地区 (2)三维测网密集,采集地震信息丰富,可以有效压制噪音 (3)在侧面反射波比较发育的地区,有有效的消除侧面波引起的地质假象 (4)三维采集的数据按三维空间成像处理,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适应日趋复杂的油气勘探的需要

(5)灵活多变的显示方式 (6)拓宽了地震勘探的应用领域 6.三维地震勘探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 (1)多数三维地震勘探用于老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可以加快油田勘探开发的步伐,提高钻井成功率,减少开发费用; (2)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滚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能够准确、显著的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储量; (3)在油气目标区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越早,就可越早查清地下地质情况,也越有利于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拟的开展,达到既快又经济的目的; (4)三维地震勘探特别适用于时间推移地震。 7. 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三维工区的确定 (2)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3)合理选择三维地震观测的各种参数 (4)进行必要的试验、分析工作,考虑适量的正演模拟 (5)在三维采集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8.三维地震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1)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分布均匀 (2)共中心点或共反射点覆盖次数分布均匀 (3)静校正耦合较好 (4)复杂地表条件下,可根据踏勘情况,确定出既适合工区地表条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第九章 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第九章三维地震勘探要点 1、二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a、不能满足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 b、t0时间不闭合 c、复杂地区成像不准确 d、不能满足地层岩性圈闭解释的需要 2.三维地震勘探:在平面上采集随时间变化的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进行处理与解释的一整套工作过程与相应的方法或者技术。 二维地震勘探的假设条件:a、地下的构造形态只在一个垂直于深度的方向上变化;b、震源就是线性的 3、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 射线理论与波动理论 4、面积观测法的时距曲线、折曲测线观测系统时距曲线、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叠加:共反射面元道集内各反射信号的叠加。 5.三维地震勘探的优越性 (1)观测灵活,适用地形地物多变的复杂地区 (2)三维测网密集,采集地震信息丰富,可以有效压制噪音 (3)在侧面反射波比较发育的地区,有有效的消除侧面波引起的地质假象 (4)三维采集的数据按三维空间成像处理,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适应日趋复杂的油气勘探的需要

(5)灵活多变的显示方式 (6)拓宽了地震勘探的应用领域 6、三维地震勘探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 (1)多数三维地震勘探用于老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可以加快油田勘探开发的步伐,提高钻井成功率,减少开发费用; (2)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滚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能够准确、显著的增加石油与天然气的地质储量; (3)在油气目标区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越早,就可越早查清地下地质情况,也越有利于油藏描述与油藏模拟的开展,达到既快又经济的目的; (4)三维地震勘探特别适用于时间推移地震。 7、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三维工区的确定 (2)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与地质任务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3)合理选择三维地震观测的各种参数 (4)进行必要的试验、分析工作,考虑适量的正演模拟 (5)在三维采集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8.三维地震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1)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分布均匀 (2)共中心点或共反射点覆盖次数分布均匀 (3)静校正耦合较好 (4)复杂地表条件下,可根据踏勘情况,确定出既适合工区地表条件,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 告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北至,西起,东至,工区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层位反射: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3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作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测线的175 CDP点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样本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 (1) 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 (1) 第二节地质任务 (1)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一节地质概况 (2)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3)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3) 第二节试验工作 (3) 第三节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 (4) 第四节设计工作量 (7) 第五节施工技术措施 (8) 第四章资料处理 (10) 第五章资料解释 (12) 第六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七章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预测及成果 (16)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第二节地质任务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煤层 三、构造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一、地表条件 二、浅层条件 三、深层条件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通过收集测区水井、机井水位等资料初步估算测区潜水位情况,并辅以小折射法或微测井进行低降速带调查,为资料处理提供依据。本区设计低速带调查物理点8个,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作量。 第二节试验工作 为了保证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质量,必须进行系统详细的试验工作。 一、试验点选取 3个试验点,全区均匀布设,主要试验激发、接收效果。 二、激发因素试验 主要试验不同激发井深、激发药量、不同组合个数激发效果。 三、接收因素试验 采用主频为60Hz检波器接收,为了压制高频干扰,采用2串2并检波器串组合,组合形式:小基距面积组合,组内距0.5米 影响检波器埋置的为第四系松散耕植土,加上风吹会引起检波器产生高频谐震,所以埋置检波器时必须挖坑并清除浮土,坑的深度取决于当地的耕作深度,并通过试验确定,坑深:30cm。 四、仪器参数 仪器使用法国sercel公司新型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根据所勘探的目的层深度和精度要求,所选用仪器参数如下: 采样间隔:1ms 记录长度:1s,因煤层埋深位于300~400m之间,双程反射时间200~

浅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717547754.html, 浅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作者:刘鹏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 摘要: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是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比二维地震勘探得到的数据更精准,更具有空间立体性,但是对于勘探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论述了三维勘探技术的采集流程,采集环境要求和数据分析方法,并根据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优点提出三维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应用于油田煤矿的基础上延伸应用到学术性的地震勘探领域,为三维勘探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关键词:三维技术,地震勘探,地震技术 前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是指预测地震的发生的技术,而是利用地震波的波长和波形特点对于地下地质和岩层的情况进行数字化分析。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油田的开采地点确定和开采环境分析。本研究根据三维地震勘测技术应用的基本要素提出三维地震勘测技术的其他应用,为三维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要素 1.1勘测地点的地势环境要求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勘测地形有着严格的要求,才能得到更精准的数据,野外地势环境对于勘测过程和勘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勘测地点要远离附近有其他磁场或者地震波的区域,保证实验收集的数据没有其他误差的干扰。三维地震勘测的原理就是利用爆破后产生的声波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如果周围还有其他声波的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到数据的准确。在其他误差排除之后还要保证地质条件符合要求,施工地点通常地形环境复杂,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但一般分为岩石区和黄土区。三维地震勘测需要在勘测区域钻孔,方便埋线和声波收集设备,对于不同的地形要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岩石区采用风钻将岩石震碎,坚硬的岩石层变成粉末之后就可以继续打孔进行填埋工作。黄土区地表松软不需要处理岩石直接打钻即可进行填埋工作。除了钻孔工具还可以人工钻孔,利用钢柱对地表进行钻孔处理。三维地震勘测对于地势环境要求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次都遇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地形,因此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和处理方法改善不同的环境。 1.2实施三维勘探技术的流程 对环境处理保证在野外环境符合要求之后,就可以进行三维地震勘测了。三维地震勘测技术的的实施流程包括确定勘测地点,选择合适的勘测仪器和数据收集方法,建立地震勘探面的特点网格,根据不同地表层确定炮检距。勘测地点钻孔处理中后先埋检测仪器在埋电源线,然后再合适的距离以外钻浅井埋炸药作为声源,利用声波收集仪器采集数据并记录。选择地震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