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与2015年中国环氧乙烷(分产品)消费结构--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表明

2011与2015年中国环氧乙烷(分产品)消费结构--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表明

2012-2014年中国环氧乙烷产业研究报告

环氧乙烷(EO)是一种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乙烯工业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聚羧酸

减水剂、乙醇胺等。

2011年,世界环氧乙烷产能约为2750万吨,主要分布在亚太、北美、中东等地区;其消费量约为2250万吨,其亚洲等地消费需求最大。2005-2011年,中国环氧

乙烷和商品环氧乙烷产能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至2011年底,产能分别达到

万吨并且以上的产能分布在华东地区这与原材料乙烯的404.3万吨和165.3万吨,并且50%以上的产能分布在华东地区,这与原材料乙烯的

供应分布特点相一致。2011年,中国乙烯产能的34.5%分布于华东地区,约为5282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633万吨。

当前国内环氧乙烷装置基本都联产乙二醇,2011年中国环氧乙烷消费量约260多万吨,其中乙二醇消耗环氧乙烷占68%左右,其次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比约8%

。随着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拓展,预计2015年中国环氧乙烷消费量可达500万吨,

2011-2015年均增速达17.5%。

图:2011与2015年中国环氧乙烷(分产品)消费结构

2011年,中国环氧乙烷前10名产能最大的企业变化不大,其当量产能最大的企业仍是镇海炼化,其产能是65万吨,占总产能的比例达到16.1%;其次是上海石化,产能占比为13.1%;其后分别是中沙天津、中海壳牌、扬子石化等。商品环氧乙烷产能排名略有变化,产能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三江化工、扬子石化和上海石化。三江化工其商品环氧乙烷产能由2010年排名第3上升至2011年的排名第1,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环氧乙烷生产商,同时也是最大的AEO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12-2014年中国环氧乙烷产业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全球及中国环氧乙烷行业供需分析、地区分布、进出口分析、市场价格、竞争格局等;

? 中国环氧乙烷上、下游(乙二醇、表面活性剂、高性能羧酸减水剂、多晶硅切割液、乙醇胺以及牛磺酸)产业发展现状、供需分析、竞争格局、市场价格、发展前景等;

?中国8家环氧乙烷生产企业和7家深加工企业的运营状况、环氧乙烷业务分析及发展前景等

报告目录

3.1.1

乙烯供给312第一章环氧乙烷概述1.1 定义1.2 生产技术 3.1.2

乙烯需求3.1.3 乙烯进出口3.2 乙醇3.2.1 乙醇供给1.3 产业链

第二章中国环氧乙烷行业发展概述21 3.2.2 乙醇需求3.2.3进出口分析

2.1

全球市场概况2.1.1 供给分析2.1.2 需求分析2.2第四章环氧乙烷下游深加工分析4.1 乙二醇4.1.1 供给分析2.2

中国市场供需2.2.1 供给分析2.2.2 需求分析2.3 中国进出口分析 4.1.2 需求分析4.1.3 进出口4.1.4 竞争格局422.4 中国企业竞争格局2.5 价格分析

4.2

表面活性剂4.2.1 供给分析4.2.2 需求分析4.2.34.2.3 进出口4.2.4 竞争格局

4.3 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及聚醚单体

4.3.1 供给分析

4.3.2 需求分析

5.2 上海石化5.2.1 公司简介4.3.3 价格分析4.3.4 竞争格局4.3.5 发展前景44 5.2.2 经营情况5.2.3 营收构成5.2.4 毛利率5254.4

多晶硅切割液4.4.1 发展概况4.4.2 供需分析443 5.2.5

客户和供应商5.2.6 研发与投资分析5.2.7 产品产销量5284.4.3 竞争格局4.5 乙醇胺4.5.1供给分析4.5.2 需求分析 5.2.8 中间石化产品业务5.2.9 发展前景

5.3 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3.1 公司简介4.6 牛磺酸

第五章环氧乙烷生产企业分析 5.3.2 发展情况

5.4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5 吉林石化5.1 中石化镇海炼化5.1.1 公司简介5.1.2 经营情况

5.5.1 公司简介5.5.2 环氧乙烷业务

5.6 杨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5.6.3

发展前景

5.7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6.2 沙索(中国)化学有限公司6.2.1 公司简介5.

7.1 公司简介5.7.2 发展前景5.7.3 华锦集团

574 6.2.2 经营情况6.2.3 发展前景

6.3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6315.

7.4

辽宁北方化学工业公司5.8 三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8.1 公司简介582 6.3.1 公司简介6.3.2 经营情况6.3.3 营收构成6345.8.2 经营情况5.8.3 营收构成5.8.4 毛利率分析5.8.5 客户和供应商分析 6.3.4 毛利率分析6.3.5 投资分析6.3.6 客户和供应商6.3.4 发展前景

5.8.6 环氧乙烷业务5.8.7 发展前景

6.4 辽宁科隆化工实业公司6.4.1 公司简介6.4.2 经营情况第六章环氧乙烷深加工企业分析6.1 辽宁华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1 公司简介

6.4.3 营收构成6.4.4 毛利率分析6.4.5 研发与投资分析

6.4.8

减水剂业务

6.4.9 发展前景

6.7.7 产销量6.7.8 发展前景

6.5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6.5.1 公司简介6.5.2 减水剂业务

666.6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1 公司简介6.6.2 经营情况6636.6.3

营收构成6.6.4 毛利率分析6.6.5 研发与投资分析6.6.6 减水剂业务6.6.7 发展前景

6.7 潜江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7.1 公司简介6.7.2 经营情况6.7.3 营收构成6.7.4 毛利率分析

图表目录

?图:环氧乙烷产业链

?图:2006-2012年全球环氧乙烷产能

?图:全球环氧乙烷(分地区)产能占比

?图:2007-2012年全球环氧乙烷需求量

?图:2011年全球环氧乙烷(分领域)消费占比

?图:20052012年中国环氧乙烷和商品环氧乙烷产能

2005-2012

?图:2011年中国(分地区)环氧乙烷和商品环氧乙烷产能占比?图:2011与2015年中国环氧乙烷(分产品)消费结构

?表:2006-2012年中国环氧乙烷进出口数量及金额

?图:2011年中国环氧乙烷(分企业)产能占比

?表:2011年中国环氧乙烷和商品环氧乙烷(分企业/分地区)产能?表:2012-2015年中国商品环氧乙烷新增加生产能力和投产日期表20122015

?图:2006-2012年中国环氧乙烷市场价格

?图:2006-2012年中国乙烯产量

图:2011年中国乙烯(分地区)产能占比

?图:2011年中国乙烯(分企业)产能占比

?表:2011年中国乙烯(分企业)产能和产量

?图:2006-2012年中国乙烯表观消费量

?表:2006-2011年中国乙烯进出口

?表:2011年中国乙烯(分国家)进口量及占比?表:2005-2011年中国乙醇(分地区)产能

?图:2005-2011年中国乙醇(分地区)产量

?表:2011年中国乙醇生产企业地区分布

?图:2011年中国乙醇(分产品)需求占比

?图:2011年中国乙醇(分税号)出口量

?图:2011年中国乙醇(分国家/地区)出口占比?图:2005-2012年中国乙二醇产量

?图:2011年中国乙二醇(分用途)消费量占比?图:2011年中国乙二醇(分国家和地区)进口量占比图:2011年中国乙醇(分企业)产能占比

?年中国乙二醇(分企业)产能占比

?表:2012-2015年中国乙二醇拟在建和在建项目?图:2006-2010年中国表面活性剂产量及同比增长?表:2009年中国表面活性剂细分产品产量及占比?图:2005-2010年中国AEO产量及其占比

?图:2006-2010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表观消费量及同比增长

?图:2006-2012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进出口量

?图:2006-2011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进出口单价

?图:2009年中国AEO主要生产商市场份额(按产量)

?图:2005-2012年中国聚羧酸减水剂产量

?表:2011年中国前10名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产能、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图:2011年中国减水剂用聚醚单体(分产品)市场份额

?图:2007-2012年中国聚羧酸减水剂消费量

?图:2007-2012年中国减水剂用聚醚单体消费量

?图:2009-2012年中国聚醚单体(分产品)市场价格

?图:2010年中国减水剂用聚醚单体企业市场份额

?表:2010-2015年中国聚羧酸减水剂产量

?图:晶硅切割液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位置

图:20072014年全球及中国硅片产量

?2007-2014

?图:2010年中国多晶硅切割液前5名企业市场份额

?表:2000-2011年中国乙醇胺产量和进出口量

表:20082013年中国乙醇胺(分企业)产能

?2008-2013

?图:2005-2012年中国乙醇胺消费量

?表:2007-2015年全球牛磺酸供需表

?图:2009年全球牛磺酸主要生产国产量占比

?表:2009年中国牛磺酸生产企业产量及占比

?表:2011年中国环氧乙烷及商品环氧乙烷前10名企业产能及占比?表:镇海炼化(分产品)产能

?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配套装置及产能

?表:2011年上海石化拥有50%以上权益的子公司分布

?图:2008-2012年上海石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2010-2012年上海石化(分产品)营业收入

?表:2010-2012年上海石化(分地区)营业收入

?表:2010-2012年上海石化(分产品)毛利率

?表:2011年上海石化前5名供应商和前5名客户名单

?表:2009-2011年上海石化研发支出及占比

?表:截止2011年底上海石化在建项目

?表:2011年上海石化(分产品)产能

?图:2009-2011年上海石化(分产品)销量

表:20102012年上海石化(分产品)产量

?2010-2012

?图:2007-2012年上海石化中间石化产品销售量和销售净额

?表:截止2012年6月杨子石化(分产品)产能

?表:2011年中海壳牌公司主要产品产能

?表:截止2012年6月扬子-巴斯夫公司(分产品)产能

?图:2007-2011年扬巴公司销售收入

?图:三江化工公司发展历程

?图:2007-2012年三江化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2007-2012年三江化工(分产品)营业收入构成

?图:2009-2012年三江化工(分产品)销量

?图:2009-2012年三江化工(分产品)毛利率

?表:2009-2011年三江化工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合计贡献占比和前5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占比?图:2007-2012年三江化工环氧乙烷产销量

?图:2010-2012年三江化工环氧乙烷毛利率

?表:2007-2014年三江化工环氧乙烷产能

?表:2011年华兴集团主要产品产能

?表:2008年华兴集团经营情况

?图:2007-2008年沙索(中国)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

?表:2011年沙索(中国)(分产品)产能

?表:2011年奥克股份子公司分布

?图:奥克股份业务定位图

?图:2008-2012年奥克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2007-2012年奥克股份(分产品)销量

?表:2008-2012年奥克股份(分产品)营业收入

?表:2011-2012年奥克股份(分地区)营业收入

?图:2008-2012年奥克股份(分产品)毛利率

?图:2012上半年奥克股份(分产品)毛利润构成

?表:截止2012年6月底奥克股份重大建设项目

?表:2009-2011年奥克股份研发费用及占比

?表:2009-2011年奥克股份前5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及前5客户营业收入合计贡献占比?表:2011年奥克股份公司前5名客户名称、营业收入贡献及占比

?表:2011年奥克股份环氧乙烷衍生物产品产能

?表:2010-2014年奥克股份(分产品)产能

图:20092011年科隆化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2009-2011

?图:2009-2011年科隆化工(分产品)营业收入

?表:2009-2011年科隆公司(分地区)营业收入及占比

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分产品)毛利和毛利率

?2009-2011

?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研发费用及占比

?表:截止2011年12月底科隆化工建设项目

?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前5名客户名称、营业收入贡献及占比?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前5名供应商名称、采购金额及占比

?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环氧乙烷衍生物产品产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图:2009-2011年科隆化工环氧乙烷衍生物(分产品)销量

?表:2009-2011年科隆化工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产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表:2009-2014年科隆化工(分产品)产能

?表:江苏苏博特高性能减水剂名称及型号

?表:苏博特公司(分产品)产能

?图:2008-2012年建研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2007-2012年建研集团(分产品)营业收入

?表:2011-2012年建研集团(分地区)营业收入

?图:2008-2012年建研集团(分产品)毛利率

表:20092011年建研集团研发费用及占比

?2009-2011

?图:2008-2012年建研集团外加剂产能及总产销量

?表:截止2012年7月建研集团(分地区/分类别)减水剂产能分布?表:2012年建研集团外加剂产品子公司分布及企业扩张进展

?图:2008-2012年永安药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表:2008-2012年永安药业(分产品)营业收入

?图:2008-2012年永安药业(分地区)营业收入

?图:2008-2012年永安药业(分产品)毛利率

?表:2009-2011年永安药业研发投入及占比

?表:截止2012年6月底,永安药业重大项目建设

?表:2007-2011年永安药业前5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及前5名客户合计营业收入占比?图:2007-2012年永安药业牛磺酸产销量

?表:2007-2014年永安药业牛磺酸产品产能

?表:2010-2014年永安药业(分产品)产能

中国高端酒店市场分析-精华版

截至2017年9月,我国各类酒店合计已接近40万家。如此庞大的市场内,中高端酒店仍存在结构性不足问题,其市场份额尚不足20%。 引言 2017年7月,万达集团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成为今年高端酒店市场最大的交易项目。交易背后,除了万达本身的运营状况掀起巨大热议外,今后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引起业内广泛思考。高端酒店作为酒店集团重资产的典型代表,在过去的十年中,几乎渗透到了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虽然整体规模尚不及中低档酒店,但今年前三个季度,高端酒店的数量同比上年增长了34.3%。其中受国家发展政策导向影响,西北、华东等地区更是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高端酒店市场全面回暖的背后,是高端酒店消费的愈加年轻化。以80、90后消费者为代表的高端酒店消费人群,在过去一年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喜好。市场中主流高端酒店品牌在面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场景下,应当如何调整战略定位,进行有效营销运营? 在此背景下,2017年底,迈点研究院(MTA)再度携手TalkingData,针对过去一年中中国住宿业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客群消费状况,将陆续发布高端、精品、客栈民宿、服务式公寓、长租公寓系列行业白皮书,旨在透过对年度大数据的整合分析,深度解读住宿业市场,为住宿业经营者、业主提供投资与经营发展的参考。

注:本篇内容为《2017年度中国高端酒店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的精华版,如需阅读完整版报告,可点击此链接,填写相关信息,由迈点研究院(MTA)审核后统一发送PDF版。 市场规模和投资热点 据迈点研究院(MTA)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我国各类酒店合计已接近40万家。然而如此庞大的市场内,中高端酒店仍存在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国内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尚不足20%,而在美国酒店市场,这一数据达到50%以上。具体来看我国高端酒店市场规模和投资情况: 市场规模分析 2017年国内酒店市场全面回暖,国际酒店集团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并热衷于推出跨界及软品牌产品。国内酒店及地产集团则开始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借助特色小镇等IP产品,提升旗下高端酒店品牌的影响力。截至9月底,中国酒店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世界和中国石油分布及消费

1 世界石油分布及消费 1.1世界石油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现在产油国家和地区已有150多个,发现油气田四万多个。中东的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特的加沃尔油田,可采油量达104亿吨。[1] 1.1.1世界石油储量及产量[2] 根据国土资源情报的信息快报,2005年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约为1770.79亿吨,2004年实际总产量约为35.62亿吨。各地区的大致情况为: 1.1.1.1各地区(2005年)的储量情况 亚太地区总储量约为49.23亿吨,中国居该地区第一位,储量25.00亿吨,印度居第二位,储量8.01亿吨;中东地区总储量为1018.47亿吨,其中阿联酋为133.99亿吨,伊朗181.47亿吨,伊拉克157.55亿吨,科威特139.06亿吨,沙特362.10亿吨,分别位居第五、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位;非洲总储量为140.54亿吨,前三位分别是阿尔及利亚15.55亿吨,利比亚53.60亿吨,尼日利亚49.15亿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总储量约为108.74亿吨,其中俄罗斯、哈沙克斯坦、阿塞拜疆为前三位,储量分别为82.20亿吨、12.33亿吨、9.59亿吨; 西半球(即北美和南美)总储量为433.48亿吨,前三是加拿大244.95亿吨,委内瑞拉109.23亿吨,美国29.28亿吨;西欧总储量较少,约为20.33亿吨,挪威和英国分别以10.56亿吨和5.52亿吨位居第一、第二。 综上可知,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其中中东地区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7%左右。2005年石油储量位居全球前十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尼日利亚。

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动力

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动力 ——中产阶层、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摘要) 王月魂 汇丰银行之中国中产阶层、现代女性、丁克家庭系列研究报告揭示,他们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发展动力,因此进一步了解其消费模式及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成功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中产阶层、现代女性和丁克家庭 中产阶层定义为年收入介于7500美元至25000美元。据估计,2006年中国中产阶层家庭大约3500万,预计2016年将超过1亿。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占中产阶层几近半数。现代女性,即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专职工作、单身或已婚城市女性。2006年符合该标准的女性有1740万,预计2016年将达到3150万。丁克家庭定义为拥有中产阶层收入,已婚但无子女。2006年丁克家庭数量约60万,2016年攀升到75万,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二、中产阶层、现代女性、丁克家庭的消费模式及生活特征 1. 购买奢侈品。绝大多数人都曾购买过奢侈品,其中以现代女性的倾向最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的高品质,其次为自我奖励,社会地位的象征名列第三位。 2. 拥有房产。77%中产阶层拥有个人住房,现代女性为85%,丁克家庭为73%。 3. 休闲活动。每周用于休闲的时间,中产阶层家庭平均为27小时,现代女性为28小时,丁克家庭无相关数据。休闲活动中最普及的是羽毛球、慢跑/散步、游泳、爬山、有氧运动及跳舞。瑜伽在现代女性中十分流行。 4. 旅游。中产阶层中28%的人在过去两年中出国一次,14%的人出国两次,11%的人出国三次或三次以上。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状况与之相似。旅游目的地中香港高居榜首。 5.外出就餐。中产阶层、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每周平均外出就餐三次。 6. 个人投资。三大主要投资手段为购房、定期存款及购买国内股票。7%的中产阶层、10%的现代女性及7%的丁克家庭签约投资顾问。半数中产阶层、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拥有寿险及意外保险,约半数有重大疾病保险,另外不足半数拥有车险。 中产阶层家庭资产的37%为房产,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的比例分别为39%和35%。不足1/3的资产为银行存款。仅有15%~16%的资产用于炒股及购买有价证券。 7. 媒体。除了日常报纸外,杂志是城市中产阶层最爱。约2/3的人每天上网查看信息。 8. 网络购物。超过1/3的中产阶层、35%的现代女性,32%的丁克家庭在过去半年中有过两到三次网上购物行为。 结论是:尽管三大族群的特征各异,但是他们已成为推动中国消费模式及生活方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原文标题: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动力——中产阶层、现代女性及丁克家庭 作者简介:王月魂(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博士) 出版物:女性生活蓝皮书《2008-2009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3)》 出版时间:2009年5月社科文献出版社 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作者: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截至11日上午9点52分,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突破500亿,无线占比72.93%。据了解,去年天猫“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节点是21时12分。这也意味着,今年“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整整比去年缩短了一半。 网购从小众走向大众 虽然早就预料到今年的“双11”会比去年更疯狂,但是,当阶段性结果公布以后,还是感到十分惊讶、十分难以令人置信,广大居民购物的狂欢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甚至有人怀疑,这会不会是最后的疯狂。 疯狂之后,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无疑还是物流,亦即消费者能否准时拿到所购的商品。不过,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双11”的狂欢到平时网购业务的不断扩大,已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尤其重要的是,新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网购和互联网消费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大量的农村人也开始学会利用网络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而网购之所以为各类人群所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高、中、低档商品,都可以通过网购买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要,且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与观念。 居民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改变 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意识是非常强的、观念也是超前的。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的故事,也一直为中国人所多乐道。正是因为消费意识强、消费观念超前,因此,消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力也非常的强。严格地讲,消费已成为决定美国经济走向的最主要力量。美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也是居民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居民消费的启动,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与加快,带动了就业,就业的好转,又进一步拉动消费,形成消费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中国一线城市高端消费人群全方位分析

消费名牌包中国人一定趋之若骛吗?购买名牌车中国人一定扎堆吗?显眼的LOGO中国人就一定买单吗?大品牌就一定能在中国赚到大把外快吗?“No!”慧聪邓白氏最新调研成果“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报告”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复。该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端人群可分为八类人群,其中文化知识型人群比重最大为%,明显大于品牌热衷型人群(该人群的比重为16%),更远大于广告导向型的人群(该人群的比重为%)。这显示了中国一线城市高端人群消费已经走向理性和成熟。 一、调查背景及价值 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是慧聪邓白氏研究长期连续性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高端人群对高档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意在填补我国研究市场对高档品/奢侈品长期跟踪研究的空缺。该项目利用了慧聪网500万企业主数据库、邓白氏商业库中100万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慧聪邓白氏研究10多年积累的消费调研样本库。在对目标群体进行大样本详尽调查后,建立起了“ChineseLuxusDatebase”(中国高端人群消费数据库)。本次是首次数据发布,也是慧聪邓白氏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产品,调查内容不仅包括汽车、时尚消费品、酒类、服务、媒体,还涉及到高端人群的生活形态。首次调查采用预约面访和预约网络调查的方式,选取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初次调查的试点,共收集到648份有效样本。 二、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高端人群可细分为八类人群 我们知道,人的活动基本可以概括为工作和生活,并且这些活动都是受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支配。为此,慧聪邓白氏高端人群消费研究的调查中设置了心理特征、行为状态描述的语句,并请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评价打分。 利用高端人群的回答,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找出中国高端消费者在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因子,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完成以生活形态为依据的中国高端人群的细分。在八类细分人群中,文化知识型、追求创新型、生活严谨型、品牌热衷型和成就彰显型人群所占比例较高,生活享受型和消费理性型人群所占比例较低。 将符合各类人群的描述语句进行理性-感性、奋斗与进取-享受与消费两个维度的归类,然后统计每类细分人群中语句类别的数量,从而判定每类人群在两个维度的位置。 各细分人群相对较为平均地分布在感性-理性维度的两侧,而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大部分细分人群集中在享受与消费的一侧,较少的集中在奋斗与进取一侧。 总体来看,各细分人群的思维模式、行动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体现在矩阵图上就是各类人群的位置均不重叠。例如追求创新型人群偏于理性,同时奋斗与进取的倾向较强,其他七类人群在两个维度上的表现详见图2。 三、不同细分人群特征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 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

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 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中国现代消费观念

绿色健康深入人心,休闲生活便捷多彩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居民脱离了追求简单物质满足的层次,对健康、舒适、便捷、丰富等情感元素更加关注。 目前城市居民提倡的生活观念中,86.1%的人把健康的重要性提到首位(数据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编制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健康指数报告》)。很多人在坐着上下班、坐着工作、坐着休闲的“坐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主动健身、缓解压力、增进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除了锻炼身体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买单:每月在购买各类营养保健品的花费,城市居民人均达62.42元;而用于健身的花费,人均达到148.4元。 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更加便捷多样。《2006年城市居民生活变迁报告》显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呆在电视和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一天24小时中通过手指的运动就可以随时获得信息和娱乐。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单调和沉闷,《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人们的休闲活动表现出趣味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泡吧、上网聊天、参加派对等新兴休闲娱乐方式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中有一定的流行度。 消费求新求变,流行周期缩短 经济实力的提升,在释放消费欲望的同时,使得人们的消费更加趋于自由,能够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来选择消费的机会增多。城市居民在消费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注重个性和求新求变的特点。 人们对个性的重视从本质上来说是彰显对差异化的内在心理需求。《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发现,74.5%的人希望“自己的服饰、用品和别人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化需求使得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内在的竞争力,产品选择趋于多样化,居民消费空间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消费的求新求变促使消费更迭频率加快。以快速消费品中的服装为例,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添置了4.6件衣物。80年代的年轻人追新求异的特点更加明显,衣物添置频率最高,为6.4件。从前那些被人们认为可以长期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也变成了可以快速更换的消费品。中高收入城市居民中,16.5%的消费者不到1年就会更换手机;26.1%的人不到2年就会更换MP3;数码相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私家轿车等高价位产品也出现了快速更新的趋势。高更换频率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物品实际利用率降低,流行周期不断地缩短。一个新品推出后会更快地在短时间内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但很快其所受关注程度便会降低,然后被更新的产品超越。 时尚消费时代来临,“跨位消费”崭露头角 中国的传统消费是以单纯追求需求满足为主,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则增添了很多时尚化的色彩,从对以使用功能为主的耐用产品逐步演变为对体现个人风格和独特品味的符号化产品的消费。《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人均用于时尚产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超过万元,约占人均总支出的两成。时尚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时尚在自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中国汽车消费者群像 九大人群4个阶层分析

中国汽车消费者群像九大人群4个阶层分析 2009年05月14日 08:13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作者:屈志超 字号:大中小打印 当下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呈现出多种景象,我们将之区分为9大人群4 个阶层,他们对于汽车各有所好。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消费者主要以首次购车为主,有车族为少数,有车就更有面子,而车也是攀比、显示身份、赢得生意的工具。未来随着私家车 的普及、二次购车者逐渐增多,同时伴随汽车知识的普及,人们购车将更加理性。 当下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呈现出多种景象。一线城市现在主流强调个性,未来更看重性价比,因而在一线城市讲“精彩”、讲“自在追求”、讲“畅意畅行”、讲“卓越”、讲“当红”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线城市,更为感性,在意身份地位的体现;三四线城市更看重社会归属,买什么档次的车,无疑贴上一道什么档次的标签。汽车营销在三四线城市,应该说发掘当地较权威的意见领袖开展BTL活动效果更好。 总体看来,中国消费者可分为四大类别,富人阶层(新贵人士+传统成功 人士)、中产阶层(内敛型中产者+张扬型中产者)、小资阶层(价值乐 趣者+感性主义者)、大众阶层(传统主义者+个人效率者+节俭主义者)。 富人阶层(新贵人士+传统成功人士) 人口学特征:占中国总体人群2%左右。家庭年收入200万元以上。主要 是房产投资商、公司CEO及合伙人、MBO企业主、矿主等,他们不一定有高学历、但一定有重大的机遇。新贵人士一般为40岁以下,较年轻,传 统成功人士一般较年长。 价值观:他们自信、有胆有识,相信机遇、目光敏锐。较之新贵人士,传统成功人士更崇尚仁、义、信,追求更大的成功,崇尚“成功,无非是新 的起点”。 家庭及朋友观:懂得最大化利用资源,与人为善,注重家庭团聚,注重企 业接班人培养。 购物观:购车以C+、D级车为主。传统成功人士购车要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且要庄重,以奔驰S、奔驰E、宝马7L、宝马5、奥迪A8、奥迪A6L、雷克萨斯LX等为主。新贵人士奉行较为极端的享乐主义,较为张扬,购 车以保时捷cayman或卡宴、宝马Z4或X5、奔驰SL、奥迪Q7、VOLVO XC90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炼油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

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转变研究论文

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转变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着眼于我国金融危机后的居民消费状况,从我国居民当前的消费观念入手,介绍了当前居民的消费观念,并结合目前的环境对其成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通过转变消费观念以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关键词】消费观念扩大内需金融危机 2009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实现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投资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居民当前的消费状况与其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消费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 二、现阶段消费观念的成因 1.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价值对国内居民消费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使我们的先人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进而形成了以节俭为核心的消费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习惯转化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倾向,如重勤俭、轻生活;重储蓄,轻消费,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供给,轻视甚或羞于精神消费等。此外,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也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父母认为自己对子女将来的幸福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努力保证子女过上最好的生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大多中国父母的消费心态。因此,国内居民在子女的生活、教育甚至婚嫁等方面的消费上往往不惜血本。这种对伦理亲情的崇尚,也使国人十分注重为子孙积累财富。 2.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是形成当前居民消费观念的主因。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职业的“铁饭碗”被打破、公费医疗制度消失、住房商品化提速等现实问题又唤醒了人们的风险意识,特别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及房价的居高不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未来的不确定。虽然信贷消费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接受,但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更认同量力而行、有计划甚至略有盈余的消费方式。 3.受教育程度、收入高低、地域差异等个人因素也在消费观念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居民个人消费观念的因素包括收入、年龄、性别、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接受新鲜事务的速度越快,在消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