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腧穴定位

经络腧穴定位

经络腧穴定位
经络腧穴定位

经络腧穴定位

头部

头维足阳明胃经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眉冲足太阳膀胱经额切迹直上入发际0.5寸

曲差足太阳膀胱经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内1/3 本神足少阳胆经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与中1/3交点上)

头临泣足少阳胆经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神庭督脉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上星督脉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五处足太阳膀胱经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旁开1.5寸

目窗足少阳胆经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

囟会督脉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承光足太阳膀胱经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正营足少阳胆经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

前顶督脉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通天足太阳膀胱经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承灵足少阳胆经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

百会督脉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四神聪经外奇穴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寸,共四穴

络却足太阳膀胱经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玉枕足太阳膀胱经横平枕外隆凸上缘, 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瘛脉手少阳三焦经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颅息手少阳三焦经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其弧

度与耳廓弧度相应)

角孙手少阳三焦经耳尖正对发际处

耳和髎手少阳三焦经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颔厌足少阳胆经头维与曲鬓的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颅足少阳胆经头维与曲鬓的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厘足少阳胆经头维与曲鬓的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处

曲鬓足少阳胆经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牵正经外奇穴耳垂前0.5~1寸的压痛处

率谷足少阳胆经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天冲足少阳胆经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浮白足少阳胆经耳后乳突后上方,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头窍阴足少阳胆经耳后乳突后上方,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上2/3与下1/3交点处完骨足少阳胆经耳后乳突后上方凹陷处,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交点处脑空足少阳胆经横平枕外隆凸上缘,风池直上

脑户督脉枕外隆突的上缘凹陷中

强间督脉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后顶督脉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面部

口禾髎手阳明大肠经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直下

水沟督脉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上迎香经外奇穴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内迎香经外奇穴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的黏膜处

阳白足少阳胆经眉上直上1寸,瞳孔直上

鱼腰经外奇穴瞳孔直上,眉毛中

印堂督脉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承泣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眉头凹陷,额切迹处

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眉梢凹陷中

太阳经外奇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球后经外奇穴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四白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巨髎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横平鼻翼下缘

地仓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

大迎足阳明胃经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足阳明胃经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上关足少阳胆经颧弓上缘中央凹陷中

下关足阳明胃经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颧髎足太阳小肠经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听宫足太阳小肠经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足少阳胆经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内侧眶内侧壁凹陷中

瞳子髎足少阳胆经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处

素髎督脉面部,鼻尖正中

兑端督脉上唇结节的中点

龈交督脉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金津经外奇穴口腔内,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玉液经外奇穴口腔内,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承浆任脉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前正中线上

夹承浆经外奇穴承浆穴左右各旁开1寸

颈部

天柱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即后发际直上

0.5寸,旁开1.3寸

翳明经外奇穴翳风后1寸

翳风手少阳三焦经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风池足少阳胆经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安眠经外奇穴在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

颈外侧

缺盆足阳明胃经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颈前区

天突任脉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廉泉任脉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

胸锁乳突肌

扶突手阳明大肠经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与后缘中间

天鼎手阳明大肠经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

人迎足阳明胃经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出

水突足阳明胃经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

气舍足阳明胃经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凹陷

天窗足太阳小肠经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后缘

天容足太阳小肠经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

天牖手少阳三焦经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

肩胛区

巨骨手阳明大肠经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中

肩贞足太阳小肠经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

臑俞足太阳小肠经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上缘凹陷中

天宗足太阳小肠经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秉风足太阳小肠经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曲垣足太阳小肠经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天髎手少阳三焦经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

三角肌区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肩峰外侧缘前端与巩固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

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肩髎手少阳三焦经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凹陷中肩前经外奇穴肩前区,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连线的中点

胸部

璇玑任脉胸骨上窝上1寸,前正中线上

云门手太阴肺经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 前正中线旁开6寸

气户足阳明胃经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俞府足少阴肾经锁骨下缘 ,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府手太阴肺经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 前正中线旁开6寸

库房足阳明胃经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彧中足少阴肾经第1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任脉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屋翳足阳明胃经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周荣足太阴脾经第2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6寸

神藏足少阴肾经第2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2寸紫宫任脉横平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膺窗足阳明胃经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胸乡足太阴脾经第3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6寸灵墟足少阴肾经第3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2寸玉堂任脉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乳中足阳明胃经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天溪足太阴脾经第4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6寸神封足少阴肾经第4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2寸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渊腋足少阳胆经第4肋间隙,腋中线上

辄筋足少阳胆经第4肋间隙,腋中线前1寸

膻中任脉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乳根足阳明胃经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食窦足太阴脾经第5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6寸步廊足少阴肾经第5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包足太阴脾经第6肋间隙,腋中线上

期门足厥阴肝经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日月足少阳胆经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腋部)极泉手少阴心经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中庭任脉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上腹部

巨阙任脉脐中上6寸, 前正中线上

幽门足少阴肾经脐中上6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不容足阳明胃经脐中上6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上脘任脉脐中上5寸, 前正中线上

腹通谷足少阴肾经脐中上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承满足阳明胃经脐中上5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脘任脉脐中上4寸, 前正中线上

阴都足少阴肾经脐中上4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梁门足阳明胃经脐中上4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建里任脉脐中上3寸, 前正中线上

关门足阳明胃经脐中上3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石关足少阴肾经脐中上3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哀足太阴脾经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下脘任脉脐中上2寸, 前正中线上

商曲足少阴肾经脐中上2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太乙足阳明胃经脐中上2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滑肉门足阳明胃经脐中上1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水分任脉脐中上1寸, 前正中线上

京门足少阳胆经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带脉足少阳胆经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章门足厥阴肝经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鸠尾任脉胸剑结合下1寸, 前正中线上

腹部

天枢足阳明胃经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大横足太阴脾经脐中旁开2寸

肓俞足少阴肾经脐中旁开0.5寸

神阙任脉脐区,脐中央,前正中线上

三角灸经外奇穴在下腹部,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

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取穴

下腹部

外陵足阳明胃经脐中下1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注足少阴肾经脐中下1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阴交任脉脐中下1寸, 前正中线上

腹结足太阴脾经脐中下1.3寸, 前正中线旁开4寸

气海任脉脐中下1.5寸, 前正中线上

大巨足阳明胃经脐中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四满足少阴肾经脐中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石门任脉脐中下2寸, 前正中线上

五枢足少阳胆经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

气穴足少阴肾经脐中下3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水道足阳明胃经脐中下3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关元任脉脐中下3寸, 前正中线上

归来足阳明胃经脐中下4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大赫足少阴肾经脐中下4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中极任脉脐中下4寸, 前正中线上

子宫经外奇穴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府舍足太阴脾经脐中下4.3寸, 前正中线旁开4寸

横骨足少阴肾经脐中下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维道足少阳胆经髂前上棘内下0.5寸处

曲骨任脉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

腹股沟区

气冲足阳明胃经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急脉足厥阴肝经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后正中线旁开2寸

脊柱

风府督脉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哑门督脉第2颈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颈百劳经外奇穴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大椎督脉第7颈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定喘经外奇穴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肩中俞手太阳小肠经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

肩井足少阳胆经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肩外俞手太阳小肠经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大杼足太阳膀胱经第1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陶道督脉第1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风门足太阳膀胱经第2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附分足太阳膀胱经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肺俞足太阳膀胱经第3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魄户足太阳膀胱经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身柱督脉第3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厥阴俞足太阳膀胱经第4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5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神堂足太阳膀胱经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神道督脉第5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督俞足太阳膀胱经第6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譩譆足太阳膀胱经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灵台督脉第6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第7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脘下俞经外奇穴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膈关足太阳膀胱经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至阳督脉第7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肝俞足太阳膀胱经第9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魂门足太阳膀胱经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筋缩督脉第9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胆俞足太阳膀胱经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阳冈足太阳膀胱经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中枢督脉第10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脾俞足太阳膀胱经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意舍足太阳膀胱经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脊中督脉第11胸椎棘突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仓足太阳膀胱经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悬枢督脉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三焦俞足太阳膀胱经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肓门足太阳膀胱经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痞根经外奇穴横平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凹陷中命门督脉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后正中线上

志室足太阳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气海俞足太阳膀胱经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腰阳关督脉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腰眼经外奇穴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关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夹脊经外奇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

骶部

小肠俞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上髎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1骶后孔

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次髎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2骶后孔

胞肓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中膂俞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中髎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3骶后孔

百环俞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下髎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4骶后孔

秩边足太阳膀胱经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腰奇经外奇穴在骶区,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的凹陷中

会阳足太阳膀胱经尾骨端旁开1.5寸

居髎足少阳胆经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足少阳胆经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腰俞督脉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

上臂

天府手太阴肺经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侠白手太阴肺经

腋前纹头下4寸上臂前区

青灵手少阴心经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清冷渊手少阳三焦经肘尖上2寸

消泺手少阳三焦经肘尖上5寸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

臑会手少阳三焦经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手五里手阳明大肠经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臂臑手阳明大肠经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肘部

小海足太阳小肠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中

少海手少阴心经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侧髁连线的中点处

肘尖经外奇穴在肘后区,尺骨鹰嘴的尖端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尺泽手太阴肺经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凹陷中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肘髎手阳明大肠经曲肘成直角,曲池外上1寸,当肱骨边缘处

天井手少阳三焦经肘尖上1寸凹陷中

前臂

偏历手阳明大肠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

温溜手阳明大肠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

下廉手阳明大肠经肘横纹下4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上廉手阳明大肠经肘横纹下3寸

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前臂前区

孔最手太阴肺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列缺手太阴肺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

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凹陷中

经渠手太阴肺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灵道手少阴心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通里手少阴心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

阴郄手少阴心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侧缘

郄门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二百经外奇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

肢两穴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前臂后区

养老手太阳小肠经在前臂后区,腕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支正手太阳小肠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三阳络手少阳三焦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 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支沟手少阳三焦经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会宗手少阳三焦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 尺骨的桡侧缘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四渎手少阳三焦经在前臂后区,肘尖下5寸, 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股前区

阴包足厥阴肝经髌底上4寸

足五里足厥阴肝经气冲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

阴廉足厥阴肝经气冲直下2寸

髀关足阳明胃经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坐位时平会阴

伏兔足阳明胃经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

阴市足阳明胃经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健外侧缘

梁丘足阳明胃经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百虫窝经外奇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

血海足太阴脾经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箕门足太阴脾经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

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冲门足太阴脾经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股后区

承扶足太阳膀胱经臀沟中点(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殷门足太阳膀胱经臀沟下6寸,肱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

风市足少阳胆经髌底上7寸,髂胫束后缘

中渎足少阳胆经腘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

小腿外侧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犊鼻下6寸

条口足阳明胃经犊鼻下8寸

下巨虚足阳明胃经犊鼻下9寸

丰隆足阳明胃经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侧,条口旁开1寸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胆囊经外奇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

阑尾经外奇穴髌韧带外侧凹陷下5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阳交足少阳胆经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外丘足少阳胆经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光明足少阳胆经外踝尖上5寸

阳辅足少阳胆经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

悬钟足少阳胆经外踝尖上3寸

小腿内侧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3寸

漏谷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地机足太阴脾经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复溜足少阴肾经内踝尖上2寸

交信足少阴肾经内踝尖上2寸

筑宾足少阴肾经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蠡沟足厥阴肝经内踝尖上5寸

中都足厥阴肝经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小腿后区

合阳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承筋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

承山足太阳膀胱经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跗阳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复溜

前0.5寸

飞扬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当承山下方1寸

跟腱前缘

腕部

腕骨足太阳小肠经第5掌骨底与钩骨之间凹陷中

阳谷足太阳小肠经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太渊手太阴肺经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腕背侧远端横纹

阳池手少阳三焦经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神门手少阴心经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阳溪手阳明大肠经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指向上翘起时,当坶长

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腘横纹

曲泉足厥阴肝经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侧缘凹陷中

阴谷足少阴肾经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膝部

浮郄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委阳足太阳膀胱经股二头肌内侧缘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中点

膝阳关足少阳胆经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阳陵泉

上3寸

膝关足厥阴肝经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

膝前区

犊鼻足阳明胃经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内膝眼经外奇穴在膝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的中央

鹤顶经外奇穴在膝前区,髌底中点的上方凹陷中

踝区

内踝尖经外奇穴在踝区,外踝的最凹起处

外踝尖经外奇穴在踝区,内踝的最凹起处

解溪足阳明胃经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商丘足太阴脾经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太溪足少阴肾经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申脉足太阳膀胱经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的凹陷中

丘墟足少阳胆经外踝前上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端

中封足厥阴肝经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

跟区

仆參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手指

少商手太阴肺经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大骨空经外奇穴拇指背面,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二间手阳明大肠经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三间手阳明大肠经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赤白肉际处

少泽足太阳小肠经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小骨空经外奇穴小指背面,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前谷足太阳小肠经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后溪足太阳小肠经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中指末端最高点

中魁经外奇穴中指背面,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八邪经外奇穴在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四缝经外奇穴在手指,第2~5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4穴十宣经外奇穴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手部

鱼际手太阴肺经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液门手少阳三焦经第4、5掌骨间,指蹼上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中渚手少阳三焦经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手掌

少府手少阴心经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指处)少冲手少阴心经手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外劳宫经外奇穴在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

腰痛点经外奇穴在手背,第2、3掌骨间及4、5掌骨间,腕背侧远端横纹与掌指

关节的中点处,一手两穴

足部

公孙足太阴脾经第1跖骨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京骨足太阳膀胱经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下处

行间足厥阴肝经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足厥阴肝经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冲阳足阳明胃经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其褉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陷谷足阳明胃经第2.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内庭足阳明胃经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涌泉足少阴肾经第2.3趾蹼缘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处

独阴经外奇穴在足底,第2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

足临泣足少阳胆经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地五会足少阳胆经第4、5跖骨间,第4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侠溪足少阳胆经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金门足太阳膀胱经外踝前缘直下,第5跖骨粗隆后方,骨下缘凹陷中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然谷足少阴肾经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大钟足少阴肾经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水泉足少阴肾经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照海足少阴肾经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足趾

厉兑足阳明胃经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隐白足太阴脾经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大都足太阴脾经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太白足太阴脾经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束骨足太阳膀胱经第5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处

足通谷足太阳膀胱经第5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处

足窍阴足少阳胆经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大敦足厥阴肝经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八风经外奇穴在足背,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会阴区

长强督脉在会阴区,尾骨下端,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会阴任脉在会阴区,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

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经络腧穴学_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渡舟 B、继洲 C、思邈 D、《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思邈 B、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经络腧穴考试重点

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太阴阳明行在前,厥阴少阳行中间,太阳少阴行在后,肝脾中都交叉变 (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

人体经络穴位走向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 7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一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 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一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 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 — 20 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一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 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 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 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 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经络腧穴学考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五输穴 2.一源三歧 3.经络 4.一夫法 5.募穴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叙述前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乳中穴在乳头正中央,可以针灸。 ()2.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痛的有效常用穴。 ()3.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脉各有1个郄穴,人体共有16郄穴。 ()4.任脉从曲骨至神阙每隔1寸都有1个穴位。 ()5.原穴在阳经排列在输穴之后,在阴经是以输为原。 ()6.外踝直上3寸,腓骨后缘取悬钟。 ()7.针刺至阴穴可治疗胎位不正。 ()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

之会”。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______,联络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贯穿__________的经络。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______,手三阳经从__________,足三阳经从__________,足三阴经从__________。 3、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腘横纹到外踝尖为_____寸。 5、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_寸。 6、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_寸,平_____间隙。 7、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_寸。 8、治汗要穴是_____,止痛要穴是______,转胎要穴是_____,强壮保健要穴是______。 四、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1、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肺经 B、心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刘渡舟 B、杨继洲 C、孙思邈 D、《内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孙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杨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单项选择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E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A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D 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

一.A型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正经是指:A.十二经筋 B.十二经别 C.任脉和督脉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脉 2.内踝上8寸以下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 E.足阳明胃经 3.手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足 4.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以上均非 5.足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足走胸腹 6.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足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手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8.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腹部 C.上肢末端 D.下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 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10.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1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以上都不对 12.手三阳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以上都不对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4.上肢内侧面,经脉从前到后分布的顺序依次是: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C.肺经、心经、心包经 D.心经、肺经、心包经E.心经、心包经、肺经 15.十二经脉中属正确表里配对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 B.手太阳与手太阴 C.足太阳与足太阴D.足少阴与足少阳 E.手少阴与手太阳16.十二经脉中属正确属络关系的是:A.足太阴经属脾络肾 B.手少阴经属肺络大肠 C.足阳明经属脾络胃D.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 E.手心包经属心包络心 17.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A.手小指端 B.手中指端 C.手无名指端 D.头面部 E.胸腹部 1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A.鼻旁 B.手小指端 C.目内眦 D.足小趾端 E.目外眦19.符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的是:A.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B.手阳明、足太阴、足阳明、手少阴 C.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阳、手厥阴 D.手太阳、手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以上都不对 20.下列经脉表里络属关系错误的是: A.手少阴与手太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手太阴D.手少阳与手少阴 E.足太阳与足少阴2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手阳明与足阳明在鼻旁交接 B.足阳明与足太阴在足大趾内端交接 C.足少阳与足厥阴在足小趾次趾端交接 D.手太阴与手阳明在手食指端交接E.足少阴与手厥阴在胸中交接 22.能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 C、足太阳经 D、督脉 E、阳跷脉23.能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 B.足太阴经 C.任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24.有“阳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阳跷脉 D.阳维脉 E.冲脉 25.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阴跷脉 D.阴维脉 E.冲脉 26.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任脉 D.督脉 E.冲脉

经络及作用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 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 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 障作用。 (四)接受刺激,调整虚实 在皮部的腧穴或经脉线上施以针灸、推拿、激光、电脉冲等皆可通过经络内外联系,调整内在脏腑经络的虚实,达到通经 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一)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 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即会产生一些病理变化。实证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而致,多见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痛,即“血伤为肿”,“不通则痛”,如手阳明经病的齿痛,上肢外侧前肿痛;虚证多为经气虚陷,气血不足而成,往往局部会出现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即气血不能荣于经脉,如痿废,大指次指不用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变动失常往往还能循以厥逆而上出现“厥”证,如《灵枢·经脉》记载的“臂厥”、“踝厥”、“珮厥”、“阳厥”、 “骨厥” 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衰竭时,经脉所联系的器官功能也必然呈现衰竭。如《灵枢·经脉》所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说明了当经络功能失常时,则循行所过之处与其所联器官即会出现 病理变化。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病邪可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传变。它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 理变化。 (二)指导临床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属络的脏腑,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临床上亦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俯,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 关。 (三)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结合。如《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典范。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手三阳经从____,足三阳经____,足三阴经从____。 3、胃经脾经循体____,肝胆经循体__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__,任脉循体____,督脉循体__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 9、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1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 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 A、上肢屈侧前线 B、上肢屈侧中线

C、上肢伸侧中线 D、上肢伸侧后线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 A、内属脏腑 B、运行气血主干 C、外络支节 D、走行浅而易见 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 D、三焦、胆、肝 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C、从头走足 D、从手走胸 8、“阴脉之海”是指:() A、督脉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手太阴腧穴 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定位: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郄穴) 定位: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5.经渠(经穴) 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6.太渊*(输穴&原穴&八汇穴<脉会>) 定位:桡动脉搏动处 7.鱼际(荥穴)

定位: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8.少商*(井穴) 定位:手拇指本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阳明腧穴 1.商阳*(井穴) 定位: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二间(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3.三间(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处)后桡侧凹陷处 4.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5.阳溪*(经穴) 定位: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6.偏历(络穴) 定位: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7.温溜(郄穴) 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8.手三里* 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9.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0.臂臑* 定位: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11.肩髃*(手阳明&阳硚交会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2.迎香*(手足阳明交会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足阳明输穴 1.承泣*(足阳明,阳硚,任脉交会穴) 定位: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0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经络腧穴学 试题八

<<经络腧穴学>> 试题八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缺盆 2、髃骨 3、目系 4、阿是穴 5、“骨度”折量定位法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____走手;手之三阳,从____走头;足之三阳,从____走足;足之三阴,从____走腹。” 2、足太阴脾经与____交接于心中,足少阳肾经与______交接于胸中。 3、《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______之端,循指______,出____两骨____间,上入____之中,循臂______入时____廉,上臑外__廉,上____,出____之前廉,上出于____之会上,下入____,络____,下____,属____。

4、腧穴的作用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方面。 5、足三阳经的腧穴共同主治______病和 ______病。 6、五输穴中,荥穴多位于______,经穴多位于______合穴多位于______。 7、骨度分寸法中,天突至脐中是______寸,季胁以下至髀枢是______寸。 8、手少阳三焦经起于______穴,止于 ______,左右各______个穴位。 9、手太阴肺的募穴是______穴,又属特定穴中的______穴。 10、血之会是______穴,属于______经,定位在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具有离、入、出,合循行分布特点的是() A、十二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2、任脉的别络从何处分出() A、气海 B、膻中 C、巨阙 D、鸠尾 3、足三阴经筋结于()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经络腧穴学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经络腧穴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五输穴 2.一源三歧 3.经络 4.一夫法 5.募穴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叙述前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乳中穴在乳头正中央,可以针灸。 ()2.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痛的有效常用穴。 ()3.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脉各有1个郄穴,人体共有16郄穴。 ()4.任脉从曲骨至神阙每隔1寸都有1个穴位。 ()5.原穴在阳经排列在输穴之后,在阴经是以输为原。 ()6.外踝直上3寸,腓骨后缘取悬钟。 ()7.针刺至阴穴可治疗胎位不正。 ()8、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

阳之会”。 ()9、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 精品文档 表里相合关系。 ()10、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______,联络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贯穿__________的经络。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______,手三阳经从 __________,足三阳经从__________,足三阴经从__________。 3、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腘横纹到外踝尖为_____寸。 5、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_寸。 6、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_寸,平_____间隙。 7、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_寸。 8、治汗要穴是_____,止痛要穴是______,转胎要穴是_____,强壮保健要穴是______。 四、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1、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肺经 B、心经 C、肝经 D、肾经 E、脾经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奇经八脉 2. 募穴 3. 气街 4. 一夫法 5. 经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经,原意是“纵丝”,就是_____的意思,络则是_____的意思。 2、十二经脉者,内____,外_____,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 3、十二经脉之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______,手足三阳都联系_____故称头为______,足三阴则联系______. 4、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部的_______, _______及______总为十五络脉。 5、胃足阳明之脉,起于____,交__

__,旁约____,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____. 6、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___,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____抵腰中,入循__,络___,属膀胱. 7、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____和_____的说法.8、腧穴是人体_____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又是_____反应点和_____刺激点。 9、任脉有_____个经穴,起穴_____,止穴_____。 10、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_____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_____椎棘突之间的缝隙。 11、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_____,郗穴是_____。 12、足少阳经的络穴是_____,原穴是_____。 13、丰隆为人体祛_____要穴,足少阴肾经即能止汗,又能发汗的穴位是_____。

14、肩平伸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15、五输穴配五行,阴经井穴属_____,阳经井穴属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的是() A、足厥阴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以上都不是 2、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的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厥阴肝 C、手阳明大肠 D、手少阳三焦 3、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方法,是结合()理论运用的。 A、经筋 B、十五络脉 C、皮部 D、十二经别 4、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此为()经病候。 A、手太阳小肠 B、手阳明大肠 C、足阳明胃 D、足少阳胆 5、不入耳中的经脉是()

经络与穴位

经络与穴位(头部) 一、横纹外端筋络和穴位的概念 1.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内联脏腑,外通全身 体表,在体表分布有许多腧穴。 经脉贯通身体的上下,沟通身体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呈干状分布。络 脉是别出的分支,比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呈网状分布。经络沟 通了脏腑与体表,把人体各部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运行气血,协调各部 功能,保持相对平衡。 2.腧穴的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脏腑和经络功能在体表的特 定反应点。它与身体内部的组织、器官有一定联系。 ※平时做穴位按摩可以调整气血,起到保健防病、美容养颜的作用。 二、头部的经络与穴位 1.头部的经络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以下几条: (1)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在头部的循行分布为:从鼻旁迎香穴开始,向上到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沿鼻旁向下进入上齿龈,回出来,环绕口唇,沿下颌 后下方,过耳前,沿发际至前额。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循行为: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 下齿龈,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部,至对侧鼻旁。 (3)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循行为:起于目内角,上过额部,交会于巅顶, 从巅顶入里络脑,回出而更下行颈部。 (4)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在面部的循行为:沿颈部上面颊,至眼外角,转入耳内。(5)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在头部的循行为:起于眼外角,上行到头角,下至耳后, 沿颈至肩。其支脉从耳后入耳内,出走耳前,至眼外角后方。 (6)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面部循行为:由颈部连耳后,直上耳上角,以屈下 颊至颧。支脉从耳后入中耳,出耳前至外眼角。 (7)督脉督脉在头部循行为:由项部沿头部正中线上行巅顶,经额、鼻下行, 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交处。 (8)任脉任脉在面部循行为:沿头部前正中线,由咽喉上行,到下颏承浆穴。 ※做头部的循经按摩,可以疏通气血,调节相关脏器的功能,使皮肤细腻滑润。按摩胃经、大肠穴位可以消除粉刺、痤疮。按摩胆经穴位有消斑作用。按摩膀胱经、三焦经穴位可以消除水肿。 2.头部的穴位 (1)太阳穴 定位:外眼角后1寸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分布有三叉神经和面神经。 归经:经外奇穴。 主治:头痛、眼病。 (2)印堂穴 定位:两眉头连续的中点。

经络腧穴试题2套

经络腧穴试题(A卷) 一、A型题 1.是主“筋”所生病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阳明大肠经 2.足太阳膀胱经与以下除……外的脏腑器官相联系() A.膀胱 B.肺 C.脑 D.肾 E.目 3.与目内眦和目外眦相联系的经脉()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阳明胃经 4.十二经脉中,支脉最多的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厥阴肝经 5.足太阴脾经循行经过以下除……外的部位() A.足大趾内侧端 B.第一跖骨小头后 C.内踝后 D.小腿内侧E膝股内侧前廉 6.“别入跟中”的经脉是() A.足少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阳胆经 7.与癫、狂、痫病候关系最大的奇经是() A.任脉 B.冲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无关 8.八脉交会穴中通任脉的是() A.列缺 B.内关 C.后溪 D.公孙 E.申脉 9.背部两肩胛内缘之间的距离为() A.6寸 B.3寸 C.1.5寸 D.8寸 E.4寸 10.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1.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A.灵台 B.督俞 C.膈俞 D.筋缩 E.至阳 12.郄门是() A.心包经的郄穴 B.心经的郄穴 C.三焦经的郄穴 D.心包经的经穴 E.心经的经穴 13.治疗心动过速或过缓的穴位首选() A.郄门 B.神门 C.天池 D.内关 E.心俞 14.位于三焦经的穴位是() A.天池B天宗C.天枢D.天突E.天井

经络腧穴学整理版

经络腧穴学 1.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概念、名称、命名、体表分布规律、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环流注顺 表里关系及与脏腑器官的络属关系。 3.掌握经络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分布概况及其特点和功能。 5.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概况、特点和功能 6.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与四海的意义。 7,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8,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9,厂解经络气街的意义。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现将经 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列表(表1—1)并分别论述如下。 1.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属络关系。 2.掌握十四经脉138个常用经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和*作;掌握12个奇穴的定位、 主治和*作。 3.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及主治概要。 4.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病候及意义。 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一定的循行、分布和功能意义及病候。其中经 脉的循行路线及其脏腑官窍的属络规律与该经腧穴主治作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掌握 各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脏腑络属,对于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腧穴主治范围与肘膝关节以下腧穴 的远治作用有重要意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合称“十四经穴”;冲、 带、矫、维六脉的腧穴均交会、附寄于十二经。腧穴是针灸治病的特定部位,必须熟练掌握 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作,才能为针灸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 体,故又称“正经”。 (一)命名依据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都用 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 名称。如将其中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称为阳经,隶属于五脏和心包、循行于四肢 内侧的称为阴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分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三阳(阳明、少 阳、太阳)。其中行于上肢(手)内侧前缘(太阴)而与肺相属的经脉即称手太阴肺经;行 于下肢(足)外侧前缘(阳明)与胃相属的经脉即称足阳明胃经。其他各经名称(见表1-1)也是以这个原则命名的。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阳经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四肢的外侧,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足三阳经在下肢外侧,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 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六阳经经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手三阴经在上肢内侧,其排列 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经在下肢内侧,其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但在内踝上8寸以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三)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也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 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 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 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

经络所属穴位定位及功效

1手太阴肺经所属穴位 名称:中府 位置:在胸前壁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现代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 名称:云门 位置:在胸前壁上方,肩胛骨缘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哮喘、肩周炎、胸中烦满、四肢热或四肢阙冷 名称: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丹毒,扁桃体炎咳喘,吐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名称:列缺 位置:在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侧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荨麻疹,面神经麻痹,腕关节炎,头痛,咳嗽,咽肿,半身不遂,口噤,风疹,尿血,颈项强痛 名称: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支气管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哮喘,肺结核,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名称:少商 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肺炎,小儿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发热 2手阳明大肠经 名称:商阳 位置:在食指桡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脑血管意外,哮喘,视神经萎缩,热病无汗,耳聋,耳鸣,牙痛, 名称: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感冒,五官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麻痹,精神衰弱,疟疾,疥疮 名称:阳溪 位置: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当拇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眼、耳疾患,小儿消化不良,扁桃体炎 名称:手三里 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肠胃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颈淋巴结核,半身不遂 名称:曲池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高血压,偏瘫,麻疹,贫血,过敏性疾病,甲状腺肿大,皮肤病 名称:臂臑 位置:在臂外侧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主治:上肢瘫痪,眼病,颈淋巴结结核 名称:肩髃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偏瘫,高血压,肩周炎,瘟疹,甲状腺肿大 3足大阴脾经 名称:隐白 位置:足拇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主治: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精神病 名称: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疾患,偏瘫,神经衰弱,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 名称:地机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疝,痔病 名称:阴陵泉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水水肿,尿路感染,肾炎,脚气,肠炎,痢疾,性功能障碍 名称: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妇科疾患,荨麻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贫血名称:冲门 位置:在腹股沟外侧,距趾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骼外动脉搏动的外侧 主治:尿潴留,妊娠期痫症,子宫内膜炎,睾丸炎 4足阳明胃经 名称:髀关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屁股时平会阴,巨缝匠肌外侧凹陷中 主治:腹股沟淋巴结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麻痹 名称:伏兔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下肢瘫痪,麻痹,膝关节炎,荨麻疹,脚气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