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查理芒格——价值投资王冠上的明珠——基础技能

查理芒格——价值投资王冠上的明珠——基础技能

查理芒格——价值投资王冠上的明珠——基础技能
查理芒格——价值投资王冠上的明珠——基础技能

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人类处世智慧的最基本分支: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1994年4月14日南加州大学商学院

今天我想和你们开个小玩笑——把选股技术这一主题归纳在处世智慧的分支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处世智慧——我对这个宽泛的话题很有兴趣,因为在现代教育系统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即使有,成效也不是很突出。

这次报告我讲遵循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祖母定律(Grandma’s Law)”——祖母对孙子说:吃完胡萝卜,就给你吃甜点——这就是祖母的智慧。

本次演讲中胡萝卜的部分是一门关于处世智慧的基础学科,这事此次报告的好开端。毕竟,现代教育的理论就是在你学有专长之前必须接受基础教育。我觉得,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在你成为一个伟大的选股人之前,必须学习基础知识。

好了,为了推荐我时常强调的“补救式处世智慧”,我打算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开始。什么是基本的处世智慧?第一个规则是:只靠记忆中分散的事实的积累,并试着反馈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若不把这些事实利用网格状的理论组织起来,就起不到实在的作用。

你必须在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型,把你的生活经历——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这种网格状的模型中排列起来。可能你曾注意到,一些学生只试图反馈出脑中记忆过的内容,所以常成为学校或生活中不幸的失败者。记住:必须用头脑中的网格状模型(Latticework of Models)把自己的经验组织起来。

什么是模型?首先,你必须尽量掌握各种模型——如果手边仅有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两个模型,根据人的心理特征,你将试图拉伸事实来符合你的模型,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实跟你的模型非常贴近,这种思维就像脊椎按摩师一样愚蠢。

古谚云:“在手握锤子的眼里,每个问题都像一个钉子。”脊椎按摩师就是这样行医的。这种思维方式和做法具有毁灭性,因此,你们的头脑中必须形成多种模式。

模型产生于各种学科——因为生活的智慧并不局限于某一学术领域,这也是从世俗角度看那些诗歌教授行事略显笨拙的缘故,他们头脑中缺乏大量的模型,所以掌握多重学科和领域的模型至关重要。

你兴许会感慨说:“天!这也太难了。”令人欣慰的是,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因为90%或80%的重要模型就能让你的处世本领增长90%,而这80%-90%的模型中,重量级别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成为小学科——比如选股高手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基础知识中有什么样的模型和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大家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数量问题——即基本算术。

)之外,最有用的模型还包括基础数学知识中的排列与组合(Permutation & Combination)。高中二年级时,我学到了这些知识,今天,在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可能从八年级就开始讲授这些内容。

这些基础代数知识非常简单,费马和帕斯卡在长达一年的切磋中,基于排列组合方法,研究了一些复杂的概率问题,这些无意中往来的信函结出了智慧的果实。

这些都不难掌握,难得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运用它。帕斯卡/费马理论系统与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相一致,是基本的常识,所以应该掌握这种技巧。

许多教育机构——虽然寥寥无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哈佛商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定量实施了一个内容就是学习“决策树理论”,即学着用中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非常喜欢,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学的代数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很明显,芒格在这个地方提到了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1.基本算术

2.复利

3.排列组合

4.概率——高斯分布等

5.决策树

虽然它的作用显著,但我们并不能自然和自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用基本的心理学原因解释,即脑部神经中枢网络历经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步的相互作用,安插的并非是帕斯卡/费马的系统,只是粗略的“近似值”。虽然脑子中有帕斯卡/费马系统的元素,但灵活运用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你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学习基础数学,然后时不时地在生活中运用它——就如同你想成为一个高尔夫球选手,在挥杆时当然不能采用天生的自然摇摆式(Natural swing),而须采用与先天完全不同的摇摆方式,发挥你作为高尔夫选手的全部潜质。

如果不能把这种后天需强化的基础概率知识纳入你的技能系统,你就会像一个凄惨的跛子一样,在这种劣势中比拼,当然让别人占了先机,处处不讨好。

巴菲特肯定是这场比赛中占据先机的一员,他是我多年共事的朋友,思考时能自动运

说,它最初是在威尼斯诞生的,当时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引擎。复式记账法同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会计学并不难掌握。

但你也必须了解会计学的局限性——会计学是一个起步点,但它仅能反映近似值。理解它的局限性并不难,比如说,你大体可以猜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使用寿命等,虽然能准确地说出折旧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具体了解多少。

谈起会计学的局限,我想提一下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主角是优秀企业家Carl Braun,他创建了C. F. Braun工程公司,主营设计和建立炼油设备——非常棘手的工作。Braun却能按时而又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它的设备效率很高。这就是他的本事所在。

Braun是一个地道的日耳曼人,有许多怪癖,比方说,他瞄了瞄标准会计学中关于原油精炼设施的适用理论后说了一句:“全是狗屁!”

然后,他把所有的会计师都打发走了,找来自己公司的工程师说:“我们现在自己设计一套会计系统处理流程。”此后,Braun的观点被会计学大量采用。Braun的独立特行和杰出才干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既向我们展现了会计学的重要性,又向我们展现了了解其中不足之处的重要性。

他还有一套规则,从心理学上来说,如果你对增长智慧感兴趣,这一点应该进入你的技能系统——就像排列和组合的基础数学知识一样。

Braun为公司人员的交流制定了一套法则,即“5个W”——你们肯定知道这5个W分别代表什么,谁(who)在做什么(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和原因(why)。Braun公司的员工写信或者发出指示时必须阐明其中原因(why),否则就“可能”被解雇。如果犯了两次这样的错误,那就“真的”被解雇了。

或许你会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还要归功于心理学法则。如果你的思考基于一系列解释原因的模型进行,得出的答案可能更为清晰。同理,如果你想别人阐明原因,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你,也更能充分了解它的重要性,这样执行度会更高。即使他们不能理解,也偏向于认可你。

如果想增长处世智慧,就必须掌握这一刚性规则——与人交往时,不断询问原因(WHY)。即使内中原因不点就明,聪明的人也能一如既往地遵守这一“why”原则。

6.会计学

7.5W

学上的质量管理——至少对你我或者非专业工程师来说,容易理解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以帕斯卡/费马的基础数学理论作为铺垫的。

它代价不菲,在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后,突破的可能性却不大。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中学学过的基础数学知识,而戴明带往日本的那一套质量管理的玩意儿,其实就是该理论的具体化。

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必要在统计学上钻研得过于精深。比方说,虽然我不能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但我知道它分布的形状和原理,所以能够粗略地估算。如果你让我利用高斯分布计算出小数点后十分位,我立即就可以运算出来。正如一个打扑克的人,虽然对帕斯卡一无所知,打起牌来却得心应手。这样也挺管用。但你至少应该像我一样,对高斯的钟形区县(Bell Shaped Curve)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工程学中的后备系统(backup system)是非常实用的观点,工程学的断点(breakpoint)理论和物理学中的临界(critical mass)的知识同样都是行之有效的模型。

以上各个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使用价值,而有关成本效益的优化——该死的,只不过是中学基础代数罢了。但它们一经行话点缀,就漂亮了许多。

8

别忽视了这门学科。原因如下:人脑的感觉器官容易出错,思维并不是永远运行流畅,因此一些人利用大脑的这个缺点让你看到压根不存在的东西。

与感知功能相异的是认知功能,你同样可能或更容易被误导。于是,思维发展紊乱,自然而然地翻了各种认知小错误。

如果以上因素产生综合作用——或者更常见的是,你周围的人像一位魔术师,让你的认知出错,从而达到故意操纵你的目的——无疑,你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

利用工具的时候必须理解它的缺陷,所以在我们运用认知器官的时候也要知道它的局限性。这个道理可以用来掌控和鼓励别人。

这是心理学最有实用价值的一点——我个人认为聪明的人一周内就能学会——非常重要。可是这个道理从没有人教给我,所以我不得不从生活中费尽周折才明白,它是如此简单,时过境迁,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傻瓜。

对了,我还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哈佛法学院学习过呢,所以,这些高等学府误导了你我这样的人。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认为是误判心理学——非常重要的学习点。里面大概有相互作用的20个小原则,稍微有点复杂,但其中的内容至关重要。忽略了这一点,一些绝顶聪明的人都曾犯下荒唐的错误。其实在过去的两三年间,我也不止一次犯过这种严重的错误,这这些愚蠢的错误面前,似乎人人难免。我觉得帕斯卡有句名言对思维发展史最准确的描述,他说:“人类的心智对万物来说,既是荣耀又是耻辱。”

他一语道破其中的玄妙,心智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在导致错误结论时又有章可循,它使得我们处于其他人的掌控之下。阿道夫·希特勒手下的士兵一半是天主教徒,如果人类处于灵巧的心理掌控之下,行事会发人深思。

我也是如此,所以我运用双轨分析。第一,从理性角度考虑,支配兴趣的因素是哪些?第二,人脑在下意识行动时——这些行动大多数是有用的,但常常是误动作——潜意识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9.心理学——双轨分析(理性角度和潜意识的影响),其中潜意识的影响也称之为误判心理学

或者部分自由市场经济视为某种生态系统,非常有道理。这种观点显然已经落伍了,早在达尔文时代,适者生存的理论横空出世后,一些如强盗式的资本家认为他们被赋予了应有的权利——他们想:“我是富有的,所以我也是优秀的。上帝还远在天边呢。”

这种言论激怒了人民群众,而我现在把经济视为生态系统显然是老生常谈,但经济跟生态系统确实有很多的共同点,包括一些结果也是雷同的。在生态系统中,拥有特殊的一技之长的人在捕获机遇上异常敏捷,就像某些动物在机遇前繁衍下来,同理,专攻商界的人——因为专业化,所以更杰出——经常能找到好的经济学原理——然后遵循此路前进。

在这个地方,其实芒格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优秀的企业都是规模优势方面的优势。当然,这里是广义的规模优势。

如果讨论微观经济学,我们必须涉及一下规模优势(advantage of scale)这一概念,在考察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它的作用至关重要。比方说,在全球所有的大学教材中有关规模优势的理论是:在经验曲线下成本的降低。在成批量的复杂生产中,受改革和资本主义的鼓励,人们将尝试提高效率。它的本质是:你经手的量越多,技法就更精通。这是不可估量的优势,与企业的成败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上的定义是,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因为你经受的量越多,技法就更精通。而我的理解是,一个企业假设生产更多的产品,那么他可以接受的单位产品的利润率就是更加的低。

我们从各方面来阐述规模优势——尽管欠缺完整性。用几何学来说,如果你建造了一个圆形池,很显然,随着池子越筑越大,表面所需铁的面积和池子的体积均会相应增加,所以,在你进一步扩大尺寸后,单位面积的铁能构成更多的体积。

芒格从几何学的角度解释了规模效应,他把一个公司的市场份额比喻成为一个池子,而构成这个池子的表面是铁壁,铁壁就相当于是公司的实体的组织,当实体组织增加百分之四百的时候,池子的理想的容积将增加百分之八百。

我们认为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是怎样的,但是,我们也明显的注意到,还是有一些缺陷的,就是很明显,单位面积占有的体积增加了,这对应于组织中的每一个实体的能力应该比原来更加出色,但是很明显,这不是自然实现的,需要很多的条件。也就是说,理想上,他是不漏水的,但是在实际上,这个池子是不断的漏水,另外,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铁池子是有许多铁板组成的,这些铁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最后这个池子能够容下多少水,是由对低的一块铁板决定的。

综上所述,最后这个池子能够装下多少水,是有单位面积的体积,构成池子的最短的铁板和单位面积的漏水率决定的。理想的单位面积的体积占有量是正面的,池子的最短的铁板和单位面积的漏水率是负面的。

简单的几何学,简单的事实就解释了规模优势,世间的事情大多如此。

此外,还可以从电视广告的角度来了解规模优势。电视广告风靡之初——即表情丰富的色彩片走进了我们的起居室——拥有无法比拟的魔力,早些时候,我们仅有三个有线电视网,它们的受众面达到90%。

如果你是宝洁公司,用这种时髦的方式打广告,资金不成问题。电视广告成本浩大,但你甩卖了大量的瓶瓶罐罐,财大气粗。那些小人物就不成,他们被关在电视广告的大门之外。实际上,如果手里没有大量产品,就不要轻易使用电视广告——它的广告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随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一些初具规模的知名公司开始搭了一个便车,它们不

断地壮大和发展,知道一些公司开始变得臃肿和愚蠢,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经常容易犯这种错误——至少有些人如此。

规模效应的另外一个解释可以从电视广告的角度解释:假设一个行业中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了,这就是相反与电视广告风靡之初,我们只有两三个有线电视网,他们的受众达到百分之九十,他们的平均的受众是百分之三十;假设一个行业中的规模效应没有形成的话,我们可以认为他与现在的有线电视中的情况非常的现实,电视频道已经有一百多个,也就是说他们平均的受众为百分之一,这就是规模效应的一种解释。

规模优势还和信息竞争优势(informational advantage)相伴相形。如果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箭牌口香糖和格洛茨口香糖并排放在一起。之前人们知道箭牌口香糖是让人放心的产品,对格洛茨口香糖却一无所知。如果一个标价40美分,一个30美分,我会把一无所知的品牌塞进嘴里吗?况且这是一个非常私人的地方——仅仅为了那恶心的一毛钱?实际上,箭牌受惠于其知名度,就具备了规模优势——也可以称作“信息竞争优势”。

品牌代表了一种安全,代表了一种品位和能力,品牌是规模效应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

规模优势还有心理学的渊源,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交证明(social proof)”。我们有意无意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喜欢和行为影响。如果大家都蜂拥去买同一个东西,我们就会认为它质量更好,于是亦步亦趋。这种心理可能是无意或有意的的,有时候我们有意识地作出多了理性分析:“唉,我对这了解不深。他们知道的比我多,为什么不跟着做呢?”

这种社交证明现象造就了规模优势——在大范围内经销并不容易,可口可乐的一大优势就是,它在全球范围内都能买到。假设你有少量的软饮料,请问你如何在全球各地经销?全球范围的经销机构是一家大企业慢慢苦心经营的结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想一下,如果某天你也能拥有这样的优势,别人想排挤你将是非常困难的。

规模效应为什么会像复利一样出现,是因为社会证明这种情况的出现

还有一种规模优势。一些企业的本质是通过阶梯式逐步爬到垄断的顶层,最明显的就是日报。在美国,除了一些超级大城市之外,基本上每个城市都只有一家日报。

这个道理同样和规模概念有关,如果我有很大的发行量,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广告。一旦广告和发行量都尽收囊内,哪个读者还愿意看那些薄薄的、信息量更少的报纸?所以,这就是阶梯式的“赢家通吃(winner-take-all situation)”,是规模优势现象的另一种形式。

赢者通吃——就是指的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这类似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

同样,因为这种明显的规模优势,企业可以进一步地专门化,每个人在本职工作中创造佳绩。

这种规模优势的影响非常突出,比方说,在杰克·韦尔奇一到通用电器公司就放言:“加油干!我们必须拿到行业第一或第二,不然就准备出局。”

虽然这显得有些“世故”,但如果想让股东财富最快增长,这事非常正确的决策。对一个文明的社会来说,这也不是坏事,我觉得通用电器正因为有了杰克·韦尔奇而日益强大。

上面的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是为了解释规模效应的原理,其实解释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强者愈强——这就是规模效应的精髓。但是上面的这一结论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他的实现是有非常多的前提条件的。在下面的部分中,仔细的说了以下哪些方面会使这一理想的——强者愈强——变得遥不可及。

当然,大规模同样存在弊端,就拿我来说——我是指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最大的股东。我们的商业杂志创刊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手有一个厉害的杀手锏——“进一步专业化”。

规模化是能够产生很多的合奏效果,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但是规模的过大也会产生产出了人的掌控的能力范围,因为人的聪明才智是有限的,过度的规模会分散有限的经历,大大增加代理成本的。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公司能够在坚持专业化的基础上产生规模化,那么这个公司就是非常完美的一个公司。

我们为商务旅行创办了一份旅游杂志,但我们的对手特地针对商务旅行部门也创办了一份杂志。就像生态系统一样,你必须不断地专业化和细化。我们的对手更有效率,那些商务旅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更有效率的系统,他们狠狠地挫败了我们这些依赖广域化杂志的家伙。

《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 Evening Po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报纸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手边的是《越野摩托》(Motorcross),其读者是那些喜欢在比赛时开着摩托车翻跟头的傻瓜,但他们热衷于此,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意义所在。这本叫《越野摩托》的杂志完全满足了这类人的需要,它的利润率说出来可能让你垂涎三尺。

这些出版物的受众面之窄可想而知,有时候,缩小规模、进一步专业化给你带来了有力的地位,所以并不总是越大越好。

这种比赛的看点是,大规模最大的的弊端——大人物并不是无往不胜的原因——就像官越做越大,官僚作风就越容易侵袭。一旦滋生出这种风气,就会深深扎根在人类的本性里。

这种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会失灵,打个比方,如果回到我那个时代,你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作为一个大型官僚机构,谁还会真正在乎股东的利益?在官僚机构中,一旦任务从你手中的文件篮转到别人的文件篮中,你自以为已经有人解决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直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明确发出指令,这个任务才会落实。所以,它将逐步演变成臃肿、麻木和动力不足的官僚机构。

我认为,这主要是来自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当一个系统的规模过于庞大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单独的完成这个系统的众多的功能,而是需要很多人来合作完成,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组织相对于个人来说太强大了,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个人目标额消失,因为我们都感觉到,企业的兴旺其实都与我们个体没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关心企业是不是兴旺,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关系怎样把事情做好。这一功能是由系统或程序的功能设计完成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组织变得原来越大,在规模效应上占有优势的时候,他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就是演变得臃肿、麻木和动力不足而根据我的经验,应对这一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和采用分公司制度,同时对每一个分公司采用差别考评制度。

这些企业开始走向腐败,换句话说,如果我有一个部门,你也有一个部门,我们都有共通管理权,这时就产生了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和气生财。”这时各种管理层产生了,成本较其他企业相应增高。在调整所有的管理层利益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无止境的时间,他们决策速度迟钝,一些谙于此道的人经常从中钻空子。

大规模企业经常面对的一大风险就是容易变成大而无能的官僚机构,如果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将流于形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管理,但这些大型官僚机构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头痛。

各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不愿意提高效率。因为毕竟不努力工作的日子是逍遥自在的,公司的利益毕竟太远,部门的利益就是眼前看得到的利益。

为此,人们开始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立了更为分散的部门,学会有效激励,同时增加培训课程。像通用电器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对抗官僚作风的过程中成效显著,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天才和狂热结合一体的管理人才,这个人就是杰克·韦尔奇。

为了解决各自为政的这样一种现象,韦尔奇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就是学会有效的激烈,同时增加培训课程。很明显,一个企业中对于公司的总体的利益的淡化是因为,慢慢的,职员心中淡化了这一概念。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提醒职员,公司利益才是最应该被关心的利益,而不是部门的利益。

为了消除每一个部门的中的低效率,我们必须强化每一个部门的总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这是非常的重要的,只有这样,部门的总的负责人才有动力提高部门的效率,对于设计到部门之前的利益的时候,总部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通过仅仅依靠自觉和本能。

官僚作风非常可怕,企业日益壮大,影响力也在逐步上升,但却患上了功能性紊乱。看看西屋电器公司的所作所为:砸下十几亿贷款来搞房地产,他们怠慢了通过职业通道爬上来的人,他突然宣布贷款给房地产商开发旅馆,导致企业从此陷入不公平的竞赛中。果不其然,那些成百上千亿元的贷款蒸发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例子印证了另外一条心理原则——巴甫洛夫情结,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而这些事你并不想听——因为它让你不痛快,一般都会产生抵触情绪。你应该训练自己避免成为这种人,并不是说你会养成这种习惯,如果你不把它当回事的话,真可能会变成这样。

在这个地方提到了保持前后一致和坚守承诺导致的偏见,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出现这一问题的本身是因为,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本来就不知道他的对错,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以前的一些经验,知道,不当的操作一定会带来错误。

所以我认为前后一致和坚守承诺导致的偏见本身的原因可能是感觉,感知,记忆和知识有限导致的错误。

同时,领导者的偏向一般来说,一定会影响到下层的人员的举动,我们可以认为,作为最高的领导者最难于听到的是坏消息。因为,下面的人会隐藏这些消息。

电视曾经是一个巨头的天下——CBS——当然是在若干年前。Paley是很不错的,只是他不愿虚心听取意见,不久大家都摸透了它的脾气,只挑Paley爱听的话说。渐渐地,他就固步自封在脱离现实的壳内,于是,腐败滋生了——监管CBS曾经如此显赫。

在这股风气的带动下,愚蠢的行为渐渐在企业系统中安家落户,Bill Paley领导的10年岁月,热闹程度不亚于爱丽丝疯狂帽子午茶派对。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企业的高管可能会犯严重的错误,当然,换作你是投资人,情况会大大不同。如果你在CBS被收购后,去收购当年Paley听那些愚蠢的咨询师收购的所有企业——Paley手下的投资银行家、管理咨询师等都是他高薪供养的人——就太可拍了。

所以,生活就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方面是取得规模化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踩着美国农业部的脚后跟行事——美国农业部整天无所事事,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工作,但我知道他们没干几件有用的事。

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避免的是规模化带来的官僚化——臃肿,麻木,各自为政,报喜不报忧和缺乏动力。

臃肿:冗员过多

麻木:目标不明——理性中应该有的目标都被现实的问题和谐了

各自为政:集团利益至上,企业总体利益的空洞化

报喜不报忧:投其所好——不能改变就去适应

缺乏动力:干好干坏一个样

说起规模优势这个话题,我觉得连锁店值得一提,连锁店这个概念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作为顾客,在商品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购买力就会有所增强。

如果受旅行商的鼓动,让你在24种不同的商品种类中挑选,你很可能会作出愚蠢的决定。但如果你在种类齐全的商品超市购物,旁边有精明的冰箱专家给你提供参考意见,购买的过程无疑将变得更为顺利。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小店里只有一个人负责买卖,很容易造成缺货的状况,就像一个老故事中说的,有一个小店里放满了盐,一个陌生人进来问店主:“你肯定卖掉了不少盐。”店主回答:“没有,但你应该看到那个卖盐给我的人了。”

连锁店具有巨大的购买优势,在这个流畅的系统中,每个店员都恪守本位,做好本职工作。所以连锁店无疑是奇妙的企业。

沃尔玛的创建非常有意思,当时西尔斯·罗巴克零售公司(Sears Roebuck)声名鹊起,受人欢迎且财大气粗,沃尔玛首家商店在阿肯色州的本维顿落户,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如何跟西尔斯·罗巴克零售公司相抗衡呢?他毕生致力于此——准确地说他晚年一直致力于此。沃尔顿开始第一家小店时已届不惑之年。

在这场连锁店的角逐中,他比任何人玩得都要艰苦,也比任何人玩得更优秀。其实,山姆·沃尔顿并没有发明什么新花样,只是在拷贝其他人聪明的做法——但他注入更多的激情和运用更有效的员工管理方法。所以,对手一个个地落败了。

沃尔玛成立初期运用了非常独特的竞争策略,好像一个立志创下良好比赛记录的职业拳击手,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进入决赛,成为电视热门人物。这事怎么做的呢?他出场跟42位蹩脚的对手对决,对决的结果是赢、赢、赢——连续42次胜利。

头脑精明的沃尔顿在创业之初击败了其他小型批发商,企业系统效率提高后,虽然他不敢直接叫板那些巨头,但随着系统的改进,他对于自己打败小型城镇批发商的能力深信不疑,他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开始了他的毁灭“大人物”之旅。

哈哈,这是非常狡猾的策略。

你或许会问:“这样做合适吗?”我个人认为,沃尔玛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亮色,但我的体会是,对那些败在沃尔玛手下的企业,你别犯过分唯心主义的错误。

此外,沃尔玛有许多精英分子,他们生性乐观,有可爱的儿女。对于低级文化战胜优秀文化这种说法,我不置可否,我认为这不过是怀旧的情绪和幻觉在作祟罢了。不管怎么说,规模和激情能缔造出如此强势的企业,这是一个生动的典型。

另外,还有一个反面的典型——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在坐拥种种优势的情况下却深受官僚机制之害,人员累赘,官僚气息浓厚,且墨守成规,如果你灵机一动,提出新点子,弄不会就会成为这个系统的敌人。

说实在的,它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但它不及沃尔玛精干、灵活、有效率。终于有一天,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规模优势也阻止不了迅速沦为沃尔玛手下败将的命运。

这儿有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可能你们能更好地解决。不少市场最终会沦为两三家五至六家大的竞争者的天下。这些市场中,没有一家企业能赚到可观的钱,而在另外一些市场中,每家企业都经营的有声有色。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从理性投资的角度出发,一些市场的股东如鱼得水;而在另外一些市场上破坏性的竞争却毁灭了股东的财富。

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像“仓位控制”一样的纯商品,可能更有助于你的理解。不妨思考一下,航空公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安全的理性、更美妙的经历、与你的所爱共同度过的时光,举不胜举,但自Kitty Hawk航空公司出现后,这些航空股股东所赚的利润却是负数——巨额负数。一旦激烈的竞争导致各种反常举动被释放出来,无疑将更多地剥夺航空业股东的利润。

在其他领域,如麦片制造行业,几乎所有的大型生产商都在赚钱,如果你是中型生产商,你的利润可能会达到15%。出色一点的能达到40%。为什么生产麦片这么有利可图呢?

我认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进销售行为并采取派发优惠券等措施,至于其他原因,有些让我无法理解。

很显然,麦片业有一种航空业所没有的独特的东西,这种东西必然是造成悬殊的主要因素。可能这些麦片制造商已经学会了在抢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不过分玩命,也不必与他人争得头破血流——如果其中出了一个千方百计争夺市场份额的人,情况可能就不同了。打个比方,如果现在我是家乐氏(Kellogg,美国麦片公司),不惜千方百计地霸占市场60%的份额,我对占领行业利润的大半壁江山志在必得。如果这样的话,无疑是亲手把家乐氏推上了毁灭之路——我可能真的会这么做。

在一些商业领域中,一些成员就像人格分裂后的家乐氏,而在其他领域情况却截然相反。很遗憾,对于这种行为的后果,我也不能提供完美的预测模型。

举例说,如果环顾一下美国的瓶装商市场,你会发现,在一些市场上,即使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同台竞争,他们的利润都相当可观,但在其他一些市场上,两家特许经营商分庭抗礼,利润寥寥无几。这可以归咎于人类的劣根性在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体现,或许哪些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心知肚明。

对于提到的有的竞争激烈的行业能够赚到钱,有的竞争激烈的行业每一个人都赚不到钱,芒格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行业中有一些疯子,他们总是想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采取了一些看上去能够损人利己的措施,但是其实到了最后,他们自己也承受了损失,而原来预料中的利益却永远也没有出现。

1,知识和理论框架不适用与当前形势导致的混乱

2,感觉,感知,记忆和知识有限导致的偏见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接触了专利权、商标和特许经营权等概念。专利权非常有意思,年轻时,我觉得有专利权的公司花钱比赚钱多,律师们轻视专利权——就哪些是发明或者哪些是克隆的技术争论上显得非常模糊。

但一切都改变了,改变的不是法律,只是管理——所有的争论将在专利法庭解决,而且法庭更倾向于“亲专利”政策,所以我一改以往的认识,认识到拥有专利权就意味着财富的增长。

当然,商标有史以来就给人带来丰厚的回报,一个商标系统对一个知名的企业大有裨益。

特许经营权同样也很不错,如果一个大城市仅有三个电视频道,而你手中就有一个,那你好长时间都能赚钱,在有线电视还没诞生的时代,自然而然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如果你在机场附近获得了唯一的食品摊位专营权,随着客户潮涌而至,你就处于垄断地位。

微观经济学中最精深的课程就是区分什么是有益于你的科技,什么是害死你的科技。对此大多数人头脑并不清楚,巴菲特这个家伙却非常明白。

举例说,过去我们曾经营纺织行业——恐怖的商品企业,当时我制造低端纺织品——实实在在的商品。有一天,一个人跑来对沃伦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织布机,效率可能会是我们那些旧玩意的两倍。”沃伦说:“伙计,我希望这不是真的——否则,我就要关门大吉了。”他言之有理。

巴菲特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是想:“纺织业并不景气,我们的盈利低于标准,没有歇业关门只是为了照顾那些老工人。但我们不会把大量的新资本投资这个日渐衰落的行业。”他知道,改进机器将会促进使商品生产率大幅提高,但这些好处都会一一落在纺织业的客户身上,而厂家捞不着一丁点好处。

这个概念非常明确——众多卓越的新发明给你这个业主带来的无非是一个花钱的机会,而且这些行业将日益没落,花费的成本最后也不会捞回来,技术大幅改进的好处只会流

向客户。与之相反,如果你在奥什科什拥有唯一一家报社,有人发明了更有效率的报纸排版技术,你使用上新发明出来的神奇的计算机,所花费的成本都会悉数返还。

不管怎样,推销机器的人——甚至是建议你购买设备的那些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者——将向你展示采用新科技后在目前价位水平省下来的钱,但他们欠缺第二个分析步骤——告诉你什么钱能留在你的手里,什么将流向客户。从来没有人在向我推销的过程中连带第二个步骤也一一分析,这种事屡见不鲜。于是你持续不断地买入那些将在3年内给你提供回报的东西。20年后,你每年的回馈仅为4%。这就是纺织行业的情况。

并不是机器不好,而是那些节约的资金并没流入你的腰包。成本降低没错,但成本的消减对购买机器的人没好处。这个观点很简单,却容易被人抛到脑后。

商标,专利权和特许经营在就是一个公司在不断的经营中,除掉一般的规模效应因素之后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其实巴菲特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我以前的内容中,经常会提到差异化,也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在这个地方,芒格进一步的解释了他的具体的含义——规模效应,专利权,商标和特殊经营。

突然间发明了电动的“马车”,你的马车厂奄奄一息,要么重新进入不同的行业,要么任其自灭——在此过程中,你彻底沦落了。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在新行业涌现之际,那些早期的鸟儿总是获益匪浅,如果你也是早起的鸟儿,就听听下面我谈到的一个模型:“冲浪”——弄潮儿早起后就开始冲浪,置于其间,长久起舞,但一旦他离开了水,就有可能在浅滩中限于泥潭。

如果这些弄潮儿能始终处于浪尖,他们一定能长久不衰,如微软、英特尔等,包括早起的美国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NCR)。

收款机的诞生是对文明社会的贡献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John H. Patterson 曾是一个小小的零售商,挣不到几个钱。一天,某人卖给他一台粗糙的收款机,他便应用在销售中,没想到,它的使用让他扭亏为盈,因为收款机的使用使职员的偷盗行为难以得逞。Patterson并没有像一般人所想:“哦,收款机促进了我的销售。”相反,他思索:“我准备进军收款机行业。”于是他趁热打铁,创建了美国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他开始“冲浪”了。最好的经销系统,最多的专利中心,一切都力求尽善尽美。我的档案中有一份NVR的早起报告,Patterson专门讲了他的谋略和目标,即使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猩猩根据自己对收款机行业的判断也能意识到,那个时候与Patterson合股经营是百分之一百的良机。

当然,这也是投资者应该追求的东西。如果你具备了这种智慧和抓住这些机遇的决心,至少能把握住这些机遇中的几个,就能大幅获利。无论如何,“冲浪”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型。但是,伯克夏哈撒韦不会对这些复杂科技中的弄潮儿进行投资,毕竟,我们特立独行且是与众不同的——这些可能你们早已有所闻。

沃伦和我认为,在高科技领域我们欠缺优势。实际上我认为,对于理解软件、计算机芯片或其他科技方面,我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根据自身的不足,我们采取了“逃避”。

很明显,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不涉足高科技行业,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于这一行业不了解,不了解他的一些属性和运作的模式,也不了解他们这一行业面临的风险,而不是因为这些行业本身上有什么劣势,很明显,高科技行业有高成长性的特点,但是他们也有产品在一夜之间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风险。

芒格将高科技行业比喻成冲浪,这是比较贴切,在这一行业,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所应用的是势,他们并没有什么脚踏实地的东西。

所以说,巴菲特之所以不涉足高科技行业,不是因为这些行业本身有什么不好的属性,而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懂其中的运行的规律。

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型,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想扩展这种领域是非常困难的。假设我必须以音乐来谋生……如果音乐是衡量文明的标准,不知道要把这种标准降低到何种程度,我才能有机会登场表演。

由此可见,你应该了解自己的强项。在一场高手如云的游戏中,如果唯独你是外行,那是必输无疑的。对自己的优势要心中有数,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竞技。

如果你想成为世界顶级网球选手,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希望仍然渺茫——因为其他人水平都远在你之上。但成为伯米吉(Bemidji)最优秀的水管承包商,对你来说却有2/3的成功几率,它需要决心和聪慧。渐渐地,你了解伯米吉所有业务并掌握了这门技术,加以训练,目标就近在眼前。对于哪些从未赢得国际象棋锦标赛或者从未置身于大型网球赛场中央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生活中成就自我——这种结果部分源于他们的天赋,部分源于他们的日积月累。

有些优势是可以学的的,对芸芸众生来说,生活的游戏正如不断尝试成为伯米吉优秀的水管承包商一样,毕竟,能成为国际象棋世锦赛的获胜者只有很少一些人。

或许你们中有一些人在高科技“冲浪”中发现了机遇——如英特尔、微软等等。我们自认为不能胜于此道,所以才选择置身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潜入其中就是不理智的。

好了,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就阐述到此,有点心理学,有点数学,组合成我所谓的处世智慧的分支。现在如果你们想在吃完罗布后进点甜点,我讲转向“选股”——并试着用这些基础的处世智慧加以分析。

10.在微观的经济学中,芒格一共提到了以下一些概念:

1,规模效应

2,专利,商标和特许经营

3,高科技冲浪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时,这里所谓的冲浪,指的的是公司通过不断的科技的革新,而从中发现的增长点,研发新的产品走在市场的前列,也就是说,之所以给他们的行业以高的评价,是因为他们的表现在过去的几年中表现优异,同时,根据这种相近似的原则,预计他们的产品在未来的几年里也很有可能将表现优异。

也就是说,这里的着眼点是公司的业绩,而不是一种心理学层面上的所谓的热度。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在任何时候,公司的业绩都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方式有别于现实市场上所崇尚的炒概念这样的一种方法。

我想谈的不是新兴市场、证券套利等,单单讲选股这个话题。它很复杂,我要讨论的是关于普通股的选择。

第一个问题是:“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这可能让你立即联想到“有效市场理论”,在我跨出商学院大门后,它就一直是风靡一时的理论。

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师之一是伯克夏·哈撒韦的股东,他在教科书上写道,股市非常有效,没有人能战胜它。但他自己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进伯克夏,然后就开始不断增长。所以,正如著名的“帕斯卡的赌注”一样,巴菲特对冲了他的赌注。

股市果真如此有效,任何人都不能战胜它吗?有效市场理论大体上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聪明而又循规蹈矩的选股人来说,市场是非常有效的,要战胜市场是相当困难的。

实际上,平均成果仅仅是平均成果,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不能战胜市场。正如我常说的那样,生活中的一个“铁律”(Iron Rule)是:只有20%的人才能跻身于前15%。这就是事物运行的法则。

对那些走入有效市场理论极端的人,我给他们起了一个绰号——“精神错乱”。这种理论与人的智力有交叉点,有些人可以利用它玩弄数学本领,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对那些富有数学才能的人充满希望的原因。问题是基本的设想与事实不一定合拍。

同样,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每个问题看起来都像一只钉子。如果你习惯于利用高等数学,为什么不利用你的数学工具来进行推测呢?

我喜欢的模型是“普通股市场”这一概念的简化,就是赛马场中的彩池投注系统,一个彩池投注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市场,每个人都进来投注,赔率则根据赌资变化。这显然是股市的运行模式。

甚至一个傻瓜都可以看出,一匹体重较轻、有不错的盈率和占据有利位置的马,比起那些比赛记录糟糕和体重超标的马来说,获胜的几率更大。但是看看赔率,前者为3:2,后者为100:1。运用帕斯卡和费马的数学理论统计一下,什么是最明智的投注方式仍不明朗。股价也像这样在变化,所以战胜系统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庄家在收集到的总赌资中抽取17%的佣金,这样你需要智取其他赌客,即从自己所有的赌资中抽取17%教给庄家,然后让剩下的钱活动起来。

一个人能在数学基础上运用聪明才智成为赛马的赢家吗?才智可以带来一些优势,因为许多人对赌马一无所知,知识对着幸运的数字下注。所以,如果一个人参考各种参赛马的表现,同时精于数字且头脑灵活,在没有庄家收取摩擦成本的情况下,他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不幸的是,在许多情况下,一个聪明的、占有优势的赌客只是力求把一赛季的平均损失从17%降至10%。无论如何,很少有人在支付了17%的费用后还能赢得比赛。

年轻时我是一个扑克手,那是还有一个同伴,他什么事都不做,只参加轻驾车赛马(harness racing),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这个同伴所做的就是把轻驾车赛马当做自己的主要职业,但他只有在看到一些可实用的、价格偏高的赌注时才偶尔下注。这样,在支付了庄家所有的佣金后——我推测为17%左右——他的日子过得很殷实。

你可能会说,这种例子并不常见。但是,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如果不是因为这17%的高额佣金,很多人都有获胜的机会。它是有效的,但又不是完全有效,辅以足够的精明和激情,一些人天生就会获得比别人更好的结果。

股市同样如此——只是庄家的佣金要少得多。如果你拿走交易成本——买卖点差以及佣金等——此外,如果你交易不是过分活跃的话——交易成本是相当低的。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激情和足够的训练,一些精明的人讲能获得好于平均的结果。这个并不容易做到,大部分人的投资结果都是差强人意。但一些人很有天分,在交易成本较低的操作中,他们在选股方面可能会得到好于平均的结果。

在这里提到的一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机构投资者基本上是根据政策的层面在操作,而不是基本面的层面,这应该是我们非常注意的地方。

那你如何成为这些成功人士中的一员——在相对意义上,而不是一个输家呢?还是看看彩池投注系统吧,昨晚我恰好与Santa Anita赛马场主席共餐,他说,有两三个赌客在教给赌马场一些押金后进行场外投注(off-track betting)。赛马场在收取了所有的管理费用后开始派发彩金——许多是送往拉斯维加斯的——派发给哪些缴纳佣金后取得净利润的人。即使在如此难以预测的赌马中,这些人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具备了通晓万事万物的才能,但上天赐予哪些孜孜不倦的人一项才能——他们在观察并寻找世界上错价的赌注,偶尔会发现一个。既然上天赐给他们这个良机,聪明的人就重金下注,但在其他时候却按兵不动。这事非常简单的概念,我很认同这一点——根据彩池投注系统的经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

应该来说,我明白这样的操作方式,但是,问题的根源是,假设我们的钱留在自己的手上,我们基本上没有收益,所以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将钱投出去,也就是巴菲特提到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秀的公司。

我一直遵照这样的一种投资的策略,都是很明显,我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的一种模拟操作的结果比我现实的操作要好,这包括,当我注意到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的打压以及房地产在可预计的未来会降价这样的一种预期之下,房地产的股票的跌幅比较大。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股市,政府的号召力是空前的大,这与西方的市场完全不同。

但在投资管理方面很少有人这样操作,而我们是例外——我是指巴菲特和芒格。虽然我们并不是特有的一类人,但许多人头脑中有一些疯狂的念头,他们想通过加倍的努力,雇佣更多的商学院学生,逐渐知道一切事物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等待一次机遇大力出击。我觉得这是极度愚蠢的做法。

你需要哪些远见呢?我认为不需要太多,如果你联想一下伯克夏哈撒韦以及它聚集起来的上百亿美元的财富,十大远见能解决大多数问题。这也是在如此才气纵横的人——才略远在我之上、非常自律的沃伦——终身奋斗后才取得的不俗佳绩。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只有这十大远见,而是大多数盈利都源于这十大远见。

如果你的思维贴近彩池投注系统的赢家,投资业绩讲非常显著。就把市场当做一场赔率很高的无意义的比赛,偶尔会有一些价格错估的东西。或许你才智有限,一生中不会寻觅到许多这样的机遇,但如果你真的觅到了几个,就应当全力以赴。

沃伦在商学院作演讲时说:“给你们一张印20个细孔的票,你们有20次打孔的机会,我可以提高你们终身的金融财富——这20个孔代表你一生中所有的投资。一旦你把这张卡片所有的孔都穿遍了,你表明你的投资生涯到此为止。”

他说:“根据这种规则,你必须慎重考虑你的行为,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胜人一筹。”

对我和沃伦来说,这事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但在美国的商务课程中,这种观点却很少有人提及,因为它是超越传统的智慧。

对我来说,赢家必须有选择性地下注,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却如此难以参透。

我们之所以在投资管理犯这种愚蠢的错误,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解释:我曾经遇到一个卖鱼钩的人,我问他:“天哪,鱼钩有紫的,还有绿的,鱼真的会上钩吗?”他说:“先生,我又不是卖给鱼的。”投资管理人的处境就像这个卖鱼钩的,他们也像那些像别人推销盐的人,无视别人并不缺盐这一事实,只要对方买盐,他们就会销售盐。但这对于那些购买投资建议的客户来说并不适用。

作为一名投资经理人,如果你投资伯克夏哈撒韦这样的企业,薪水很难达到目前这样高的水平——因为你手里有的是沃尔玛、可口可乐等这样类型的股票,不用动什么脑筋,就会让客户越来越富。用不了多久,客户就会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我要给那个家伙一年50%的费用,拿着这个漂亮的股票什么都不做?”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有意义的事并不一定对经理人有意义,而在人际事务中,决定行为的是哪些决策者的激励机制。

为什么机构投资者会采用哪种高流动性的操作,其基本的原因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取得高的薪水,他们需要把资金管理这一行业弄得玄乎其玄,深不可测,这样投资者才会愿意付管理费。其实他们什么有利的事情都没有做,反而使投资者的资金受到了损失。这就是资金管理行业的现状——他们关心最关心的不是资金是否有回报,他们最关心的资金需要在不停的买入,卖出。

众多企业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激励的案例是联邦快递。它的运行系统核心——也就是能使得它的产品一体化的关键——就是在午夜时分聚集所有的飞机,把所有的包裹从一架飞

机转到另一架飞机上。如果稍有延迟,整个系统就无法顺利地把产品送到联邦快递的客户手中。

但联邦快递的员工总是搞砸,从来没有准时完成过任务,管理者尝试了一切方法——道德劝说、威胁等等,可是并不奏效。最后,有人想出了一个好方法,降低小时薪资,但提高每个班次的薪水——一旦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他们就可以回家。哈,一个晚上就把老问题解决了。所以,正确的激励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联邦快递曾苦思不得其解,或许从现在开始,这个道理对你来说已经了然在胸。好了,我们已经意识到,市场的有效性正如彩池投注系统——赛马时根据自己的喜欢投注比风险投注更有收获,但并不定就具有赌注优势。

股市中,铁路板块表现颓废,但在其价格达到1/3的账面价值时是一个买进的好机会。与之相反,IBM在其鼎盛时期以6倍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抛售。正如彩池投注系统一样,任何一个傻瓜都可以看出,IBM的商业前景好于铁路板块,但如果你把双方的价格用概率计算,在两者中选择谁最划算,答案似乎变得有些迷离。股市与彩池投注系统非常相像,很难战胜它。

作为挑选普通股的投资者,在试图战胜市场的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方式?即长期内如何能达到好于平均的结果?一个让许多人着迷的标准技法就是所谓的“板块轮转”。你在心中推测原油股超越零售商股的时间表等,然后满场转悠,往市场最热门的板块中钻,作出比别人高明的决策。长此以往,可能你就跑到前头了。但我不认识哪些真正靠板块轮转致富的人,并不排除这个可能。只是我认识的那些有钱人——他们并不是靠这个发财的。

第二个基本的方法就是本·格雷厄姆使用的方法——我跟巴菲特都非常喜欢。作为一个要点,格雷厄姆把这个价值概念推荐给私人投资者——如果想买一家企业应该如何要价。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运用这个公式计算。你可以把股票价格乘以股票数量,得出的数字如果不大于抛售价值的1/3,你就具备了许多优势。即使是一个老酒鬼经营者一个无趣的行业,每股实际超额价值(excess value)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是大好事。在拥有这种大量超额价值的情况下,你就拥有了巨大的安全边际。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在20世纪30年代时全球限于“炮弹休克”时运行的这个理论——当时是英语国家经历的600年来最糟糕的一次经济紧缩,在英国利物浦,小麦价格跌入了600年来的谷底,当时各国笼罩着“炮弹休克”情绪。格雷厄姆从那时起就用他的盖格计数器在废墟间探测,发现有些东西是以低于其每股营运资本的价格来销售的。

那时候,营运资本基本上属于股东,如果员工派不上用场,解雇他们就成了,然后业主将营运资本塞进自己的口袋。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

但现在这种计算方式不管用了——因为一旦企业开始紧缩,这些重要的资产讲不复存在。一些文明社会的规定和法律条文表明,许多资产归员工所有,一旦企业进入衰退夹断,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资产讲不复存在。

假使你是汽车代理经销商,以上情况并不成立,你的经营可能没有周密计划或存在其他种种弊端,按照你的经营方式,企业可能会越来越萧条,末了,你完全可以把你的营运资本打包带走。但是IBM却不能,IBM曾经宣布,因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其每况愈下的市场地位,他们决定改变自己的规模。不知道有没有人观察过IBM资产负债表上都消失了什么。IBM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经营者都是聪明守纪的人,但科技变化给他们带来了混乱,导致IBM在成功“冲浪”6年后从浪面上离开。这是某种程度的衰落——是科技陷入窘境的一堂生动的课,这也是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不喜欢科技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强项,无法对付其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格雷厄姆理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渐渐地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一规则,而那些一眼就看得出的廉价股没有了,你拿起盖格计数器在橡胶上探测,可惜它并没有发出“嘀嗒”的鸣声。这就是那些拿着锤子的人的本性——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他们

眼里的每个问题都像钉子——格雷厄姆的信徒是通过改变盖格计数器上的刻度来回应的。事实上,他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定义廉价股,不断地更新定义,从而能够把格雷厄姆的哲学延续下去,效果也不赖。格雷厄姆的思维系统有效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格雷厄姆系统中最好的部分就是“市场先生”(Mr. Market)的理论。格雷厄姆不赞同市场的有效性,相反,他觉得它是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每天都来造访。市场先生有时候数据哦:“我将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卖给你。”有时候它又说:“我将以高于起价值的价格买进。”所以你可以选择是否决定跟进、卖出部分股票或是静观其变。

对格雷厄姆来说,同这位狂乱的市场先生做生意,真是福气,因为他一直会给你提供这么多选择。格雷厄姆这种思维模式非常重要,深深地影响着巴菲特——他不时运用到自己的投资中。无论如何,如果一味追随格雷厄姆的经典技法,或许我们的投资业绩远远不如现在,这是因为巴菲特并没有死守教条。

格雷厄姆甚至不愿意谈管理。他的理由是,就想最好的教授教学是面向普通大众一样,他尝试发明一种人人都可以利用的系统,他认为,不时街上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东奔西跑大谈特谈管理和学习的。他还有个理论:管理中的信息常常被扭曲,容易误导大众。

如果我们像格雷厄姆的信徒一样行事,我们渐渐地就会获得所谓的“更好的远见”。

我们意识到,一些公司以2-3倍于其账面价值的价格卖出后,还是远远低于其内含价值,因为其内在的动能无限,而一些管理人员或者系统展现出来的管理技能也非同寻常。

一旦我们在量化基础上,计算出它的便宜程度可能会令格雷厄姆吃惊,我们就开始考虑进入该企业。顺便说一下,伯克夏哈撒韦大部分的资金都是从这些好企业中流来的。我们的第一个2亿美元或者3亿美元是利用盖格计数器在不断探索中得到的,但其他大部分资金还是源于好的企业。比如说,巴菲特合伙公司曾在美国运通公司和迪士尼股价暴跌时大举买入他们的股票。

大多数投资管理人都置身于他们谙熟的各种投资之道的游戏中,在伯克夏哈撒韦,没有一个客户可以炒我们,所以我们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我们找到廉价的赌注且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我们就立即行动。

但说句实在的,我认为,(许多资金管理人)利用现有的系统,恐怕不能让客户满意。但你既然决定在养老金基金上投资40年,投资过程中出现一些波折或投资道路跟别人不太一致,那又能怎么样?只要它能圆满结束就行。所以出现一些小的波动并不能说明什么。

不过在今天的投资管理中,大家不仅想成为赢家,还想通过中规中矩的方法获胜。这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疯狂的想法,这种做法就像中国女人裹脚的习俗一样,是尼采批评的那些以瘸脚为荣的人。这种方式确实会让你成为跛子,资金管理人或许会回应说:“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大家就是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如果企业已建成,那么他们这么做情有可原。但从一个理性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整个系统就是“精神错乱”,还使得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卷入了无谓的社交活动中。伯克夏的系统完全正常,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上,聪明人在同其他一些勤恳的智者对抗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非常具有价值的观点。

酝酿好远见后,整装出发才有意义,认为自己何时何地都是全能人才的想法有害无益。如果从一个可行的方案着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你们中有那些人产生了56个真知灼见并对此充满信心?请举手。又有那些人有2-3个好的想法?好,陈词完毕。

我们要从那些运行高效的企业赚钱,有时候我们就买下整个企业,但有时仅仅买下这些企业的大部分股票。回顾一下,我们大量的钱都是从优秀的企业中赚到的。从长期说,一只股票的回报率跟企业的发展环境环环相扣,如果一家企业40年来的盈利一直为它资本的6%,那么在长期持有40年后,你的收益与6%没有什么区别——即使你当初买的时候捡到的是一个便宜货。如果该企业在二三十年间盈利为资本的18%,即使当初出价较高,回报却更让人满意。所以其中的诀窍就是进军业绩更好的企业,这涉及规模优势,比如说动量效应(又

称惯性效应,一般指在过去较短时间内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一段较短的时间内收益仍然会相对较高,反之亦然。)

究竟如何实施呢?一种方法就是我所谓的“在他们成长的时候就慧眼识珠”,瞄准后进入。比方说,在山姆·沃尔顿首次将沃尔玛公开上市后就跟进。许多人都采用这种方法,乐趣多多。如果我还年轻,也可能这么做。但对于巨额资金的伯克夏哈撒韦来说,这个方法并不奏效,因为找不到符合我们规模参数的投资对象,所以我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但我认为,“在他们成长的时候就慧眼识珠”对于那些尝试通过训练来运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明智的方式,只是我没有采用罢了。

因为竞争因素,“在他们壮大的时候找到他们”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伯克夏走的就是这种路线,但我们能继续下去吗?对我们来说,谁是下一个可口可乐?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越来越难。幸运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收获颇多——在进入一家卓越的企业后,发现还有出色的管理人,因为管理至关重要。比如通用电器来的是杰克·韦尔奇,而不是西屋电器公司的管理人,这就造成了大的区别——而且是天壤之别。所以,管理的作用不可小视。

有些东西是可以预见的。我认为,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意识到,克·韦尔奇较其他企业的同行来说更具真知灼见,管理也更为得力。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迪士尼更有发展的动能,Eisner以及Wells都不是一般的管理人。

所以,如果你进入一家优秀的企业后有碰巧遇到了一位能干的经理人,这是难得的大好事。如果你在机遇叩门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你偶尔会发觉一些能人的确能做其他普通的技术人员所不能做到的事。我推荐西蒙·马克思——英国百年老牌玛莎(Marks & Spencer)的第二代掌门人,还有美国国立现金出纳公司和萨姆·沃尔顿,他们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些人的出现——往往并不难辨认。他们有合符情理的特征——有激情,有智慧,就像他们时常在社交场合流露出来的品质一样。但一般说来,对企业的质量投注结果将好于对管理质量的投注。换句话说,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那就对企业的潜力投注而非对管理人的才智。有些非常时候,你会发现管理人卓尔不群,光芒四射,甚至愿意追随他进入一家看似普通无华的企业。

他们有符合情理的特征——有激情,有智慧,就像他们市场在社交场合流漏出来的品质一样。当一般说来,对企业的质量投资结果将好于对管理者的投注。换句话说,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那就对企业的潜力投注而非对管理人的才智。

对于这一点,以前在巴菲特的表述中提到过这件事情,就是当夕阳产业碰到卓越的管理人的时候,通常是夕阳产业占优势,也就是说,通常来说,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潜质,接着就是管理人的优劣。

还有一个简单的的效应,即一些投资管理人很少重视的税收效应。如果你买进一只年复利为15%的股票,30年后,在上缴35%的税收后,你每年的收益率将达到13.3%。相反,同样的投资,知识每年必须在15%的年复利基础上缴纳35%的税收,你每年的复合收益率即为9.75%。两者的收益率之差大于3.5%。对于持股30年的投资者来所,3.5%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如果你长期投资一些出色的企业,仅仅坐享收入税运行方式不同的成果,就会让你多赚不少钱。即使每年投资收益率降至10%,投资结束后缴纳35%的税收,你在30年后也将获得8.3%的年复合利率。相反,如果你每年缴纳35%的税收,平均下来,每年复合收益率讲跌至6.5%。所以,即使是在派息比例较低的公司投资普通股,在历史标准的平均回报水平上,每年税后收益也相对增加约2%。

根据我对企业失误的经验总结,可以认为避税极端化是导致愚蠢错误的通病,由于过分考虑税收,有些人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我跟沃伦两个人不钻油井,我们缴税。目前为止我们做得还不错。从现在起,任何时候有人向你推销那些避税的措施,我的建议是千万别听。事实上,任何人想你推荐一个有

200页的说明书的玩意,还需要支付一大笔佣金的时候,千万别上当。如果你采用这种“芒格规则”,可能偶尔会出错,但从长远看,一生中你将远远走在别人的前头——同时你会少了些不愉快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会磨损你对周围人的爱。

如果一个人能够作出几个英明的投资决策,然后坐着等待收益,他就不必把大把资金支付给经纪人,也不会听到那么多的废话。同样,如果这种投资有效,政府税收系统也将为你的年复合收益额外增加1至2个或更多的百分点。

许多人认为,可以通过聘用投资顾问,给他们开1%的工资,让他们四处寻找避税的方法,就可以取得投资优势。这果真管用吗?这种哲学有危险吗?当然。既然大家都知道投资优秀的企业是可行的方法,有时就会步入极端。在“亮丽50”的年代,每个人对优异企业都如数家珍,因此这些企业的市盈率就开始向50、60甚至70倍的方向发展。随着IBM衰落,其他企业也相继落马。过高的价格导致出现严重的投资灾难,所以你必须时刻警惕这些危险。风险时刻存在,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和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你能找到估价公平而又出色的企业,瞄准时机后买进并等待,这种操作将卓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个人投资者。

在股市投资增长模型中还有一个分支:你可能在生活中发现了几家这样的企业,只要管理人员提高价格,就能大幅提高回报——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因此他们拥有重新定价的能力。迪士尼这样做了。带着孙子去迪士尼是非常独特的体验,虽然你只是偶尔为之,但许多美国人喜欢去迪士尼。当迪士尼发现了可以大幅提价的机会,他们立马就采取了行动。

Eisner和Wells为迪士尼抒写的精彩记录是他们过人智慧的体现,余下的就得归功于迪士尼世界和迪士尼乐园提价的措施,同时还应归功于经典动画片录像带的火爆销量。

在伯克夏哈撒韦,我跟沃伦也提升了See’s Candies的价格,当然,我们还投资可口可乐——它也拥有定价权和卓越的管理。所以,它的总裁Coizueta和Keough可做的远远超过提高价格。这太棒了。

如果发现一些公司价格被低估,你就遇到了几个获利的好机会,有一些公司定价低于大众所能承受的标准,如果你洞悉这些,就像在大街上捡到钱——前提是你对自己的想法有勇气。如果你想从伯克夏的成果累累的投资模型中学习和借鉴,你可以看到,我们两次买入两家报纸,这两家报纸最后合并成为一家报纸。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赌了一把。

我们买进的两家报纸中的一家——《华盛顿邮报》——当时以其20%的价值买进。是遵照格雷厄姆的经典方法,在价格达到其价值的1/5时购入——当时的背景是,这家报纸既有一场比赛中的顶级高手(显然将成为群雄逐鹿的最后赢家),同时又具备诚实和聪明的管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梦,他们是精英的人群——凯瑟琳·格雷厄姆家族。它是一个梦——像梦一样令人难以置信。这事得回溯到1973-1974年,似乎是1932年投资热潮的再现,可能是40年难得一遇的市场机遇。投资的回报是当初我们成本的50倍,要是唤作旁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能获得像1973年和1974年《华盛顿邮报》这么丰厚的投资回报。

我还想说说另一个模型。吉列和可口可乐一些项目价格偏低,同时全球的营销优势明显。拿吉列来说,他们一直在新科技的领域中“冲浪”,显然,相对于复杂的微芯片标准来说,他们的科技相对简单。但在对手的眼中,它的地位高高在上,难以匹敌。吉列一直在剃须刀的改进方面遥遥领先,在许多国家中,它的市场份额占了90%多。

拿吉列来说,他们一直在新科技的领域中“冲浪”显然,相对于复杂的微芯片标准来说,他们的科技相对简单,但在对手的眼中,他们的地位高高在上,难以匹敌。吉列一直在剃须刀的改进方面遥遥领先,在许多国家中,他们的市场份额占了90%多。

很明显,我对于科技的理解有一个误区,就是巴菲特之所以只是经营简单的行业,不是因为在这些企业中没有科技,而是他们即使涉足科技,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科技,这些科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巴菲特和芒格能够很好的理解。

所以说,简单科技与研发费用的关系,很明显,简单的科技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研发费用的支出,也就是说,在研发费用上,如果支出较大,则很有可能这个行业的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一般的常人将非常难于理解。

GEICO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也是你在头脑中必须牢记的100个模型之一。我有许多朋友,他们的一生都在这些濒临倒闭的企业中不断博弈,几乎运用了一下所有的规则——我称之为“癌症疗法规则”。

他们看着混乱的一切,盘算能否砍掉其他所有的东西,只留下健康的玩意儿,并让他们起死回生。如果确实能找到,他们就把无用的东西都扔掉。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他们就清算企业资产。GEICO曾有一些非常出色的业务,由于被成功冲昏了头脑,GEICO做了一些傻事。因为业绩出色,他们曾经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经历了严重的挫败。他们要做的就是砍掉那些瘫痪的业务,然后重返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屡试不爽。

GEICO为我们赚了不少钱,虽然其内容有些良莠不齐,但总体来说,它是一家不错的企业,GEICO引进了一些气质非凡和才智过人的人才,他们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这就是你们要寻找的模型。

最后,我将说说投资管理。这是一个有趣的行业——因为从净值来说,整个投资管理业并没有给客户带来任何价值的提升,这是它运行的本质。当然,水管制造业不是这样,医疗行业也不是。如果你想进入投资管理业,你将面对这样特殊的情况,大多数投资管理人都利用“心理否认”行事——就像脊椎按摩师一样,这是应付投资管理人局限性的一种标准方法。但如果你想成为人上人,我建议避免这种“心理否认”模式。

芒格提到的,解决投资人的方法的最好的方法是“癌症疗法规则”,就是需要剔除那些已经已经变坏的部分,保留好的部分,这样才能使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

我觉得,投资管理人中需要一小部分的精英分子才能够提升价值,但光有聪明才智仍不够,还必须接受一些行动的训练——利用一切机会,为你的客户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率。

以上我指的是那些致力于挑选普通股的投资管理人,并非指望别的领域,肯定有好多人精于货币等领域,他们能够在规模操作上取得良好的操作记录。但我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讨论的范围仅是针对美国股票的挑选。

我认为,为投资管理的客户提升价值是非常困难的,但并不是不能做到的事。

在芒格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主要是投资者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

1.基本算术

2.复利

3.排列组合

4.概率

5.决策树

在后买了的部分中,有关于决策树的知识,一般来说,这个方法是比较有逻辑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一件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我们是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发生的概率,已经这件事情会带来多少的收益的,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地方。

6.会计学

7.5W原则:谁,什么,时间,地点,为什么

8.工程学——后备系统,断点理论和临界等等知识

9.心理学——双轨分析(理性角度和潜意识的影响),其中潜意识的影响也称之为误判心理学

10.在微观的经济学中,芒格一共提到了以下一些概念:

(1)规模效应

对于规模效应,我的印象深刻,我原来没有想到规模效应的真实的能量,在这个地方,芒格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这非常难得,也主要的知道了芒格经常提到的自我催化的典范是什么意思。

可以说,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应该说,理想的规模效应应该是规模越大,倾向于成长的作用就是越是强烈,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也颠覆了中国人对与企业的基本的认识,在中国的商业氛围中,好像一个企业不可能做得非常之大,当一个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的时候,他的成长性就会遇到问题。仔细的回想一下中国的大企业,的确有很多是这样的,当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企业就失去了成长。

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的特殊的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素质决定的,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企业在成长性上应该会有越来越好的表现。规模效应在中国企业的成长中将会越来越明显。

(2)专利,商标和特许经营

(3)高科技冲浪

11.选股的原则

附录:

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

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

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

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

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编辑]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

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如图所示:

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编辑]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

2)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

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

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

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

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

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编辑]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

投资理财经典语句

投资理财经典语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投资理财经典语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不一定要按自己拥有的实际现金去决定投资规模,而要在认定安全稳健的前提下,需要投资多少钱就想办法去借多少钱。 2、投资是长期与短期的平衡,也是自己与市场间的平衡,还是预期与现实的平衡。从微观一点讲,投资亦是数据与感知的平衡,是绝对和相对的平衡。当然,投资还是多头与空头的平衡,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更是坚守与放弃之间的平衡。投资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懂得了权衡与取舍,才算成熟,才不为固执所累。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名家指路不如名家带路。 4、看起来能找到5年5倍或10年10倍股,固然很好,但是找不到也不必烦恼。还是小斯尔必说得好,既然你能走楼梯,为什么还要冒险撑杆跳呢? 5、买房要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要么是为了作为投资手段赚更多的钱。但如果为了买房而终生成为“房奴”,不管房子怎么升值对你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6、诚信第一,你值得很多人信赖和有很多人值得你信赖是两笔巨大的财富。 7、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

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8、发现被错误定价的股票,要比准确地预测它们在何时被纠正更为容易。在股票被市场错误定价时,很少能看到刺激股价上涨的因素(这比股票被错误定价更稀有)。如果刺激股价上涨的因素很明显,那么股票就不会被错误定价了。 9、学习巴菲特其实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便宜的时候买入好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只要确认做到了前面这一条,那么剩下的就是持有,只要不发生高估、基本面变坏或有性价比更好的股票的情况下,就要坚决持有。 10、我们投资时不应该做什么?就是他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不应该做。 11、投资成功的关键词希望经常在我们耳边回荡和长久铭记于心:能否精确估值不是决定因素,而在于街上血流成河时,你敢不敢踏着前人的血迹买进;当所有人都在憧憬股市就是款机时,你舍不舍得激流勇退。 12、赌博是有可能赢钱的,但永远不要羡慕一个赌徒赢了钱。 13、科学合理地消费就等于收入的增加,省钱就等于赚钱。 14、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 15、市场从来不是一台根据证券的内在品质而精确地客观地记录其价值的计量器,而是汇集了无数人部分出于理性(事实)部分出于感性(理念和观点)的选择的投票器。这就是市场波动的由来。

查理芒格智慧的精华

从达尔文到芒格(附录三、四) 附录三 概率 从1654年开始,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和皮埃尔·费马(Pierre Fermat)在相互来往的信件中发展了概率论中的基本原理。 定义 试验是进行观察的过程。例如:连续掷两次同一枚硬币,观察结果如何。 可能的结果是指试验可能产生的结果。某个试验中所有可能产生的结果被称之为“样本空间”。连续掷两次同一枚硬币的试验会产生4种可能的结果:两次都是正面朝上,两次都是背面朝上,第一次正面朝上、第二次反面朝上,以及第一次反面朝上、第二次正面朝上。 事件是指某个试验中一系列可能产生的结果。简单事件指:观察至少出现一次正面朝上的结果。这一事件由两次正面都朝上,第一次正面朝上、第二次反面朝上,以及第一次反面朝上、第二次正面朝上这三种可能的结果所组成。复合事件指由两个或更多个别事件所组成的事件。 独立事件——如果B 事件发生与否皆不影响A 事件发生的概率,称A 事件与B 事件为独立事件。A事件:观察投掷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情况。B事件:观察投掷另外一枚硬币时背面朝上的情况。掷每个硬币都属于独立事件,因为第一个硬币的投掷结果不会影响到投掷第二个硬币的结果,第一个硬币的投掷结果也不会告诉我们投掷第二个硬币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互斥事件——A事件和B事件属于互斥事件,则意味着A、B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这两个事件之间沒有共同的元素。只投掷一枚硬币。会有两个事件:正面朝上,以及背面朝上。看到了正面朝上意味着排除了看到背面朝上的可能性。如果两个事件之间至少存在一个相同的结果,则这两个事件为非互斥事件。掷出一颗骰子。A事件:看到掷出四点。B事件:看到掷出了偶数。因为偶数包括了2、4、6,因此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一个结果是相同的。 概率——介于0-1之间的数值,用来衡量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若概率为1,则表明这一事件肯定会发生。若概率为零,则意味着这一事件肯定不会发生。 算术平均数——一系列结果的算术平均数通常被称之为这些结果的平均值。为了获得1、8、6、4、7这几个数值的平均数,我们先把这些数字加总,得到26,然后除以5,得到5.2。 变异性(Variability)显示了结果与算术平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 期望是指,如果我们进行大量的试验,我们所希望观察到的结果的平均数。也被称之为期望值,指经过概率加权之后所有可能的结果的总和。 总体——结果、目标、事件等的总数。这是一个由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特征的样本所组成的群体。

查理芒格的经典语录

查理·芒格的经典语录 1、我认识一位制造钓钩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绿色和紫色鱼饵。我问:“鱼会喜欢这些鱼饵吗?”“查理”,他说,“我可并不是把鱼饵卖给鱼的呀”。 2、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是更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而不喜欢仍在人世的老师。 3、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4、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 5、我喜欢资本家的独立。我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我喜欢构思计划然后下赌注,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泰然处之。 6、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作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 7、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8、我从不为股票而支付内在价值,除非像沃伦·巴菲特那种人所掌管的股票,只有很少人值得为了长期利益投资一点,投资游戏总是蕴含考虑质量与价格,技巧就是从你付出的价格中获得更好的质量,很简单。 9、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10、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11、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个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12、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查理·芒格: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在一次毕业典礼的演讲中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人生道理和态度。他表示,这些态度不一定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 坚持终身学习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再拿沃伦·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细观察的话,沃伦很像个学究,虽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所以我这辈子不断地实践跨学科的方法。这种习惯帮了我很多忙,它让生活更有乐趣,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让我变得更有建设性,让我变得非常富有,而这无法用天分来解释。我的思维习惯只要得到正确的实践,真的很有帮助。 我想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在这里,我想引用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图鲁斯·西塞罗的一个重要思想。西塞罗有句话很着名,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 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我认为你们应该这么做——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郑重地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你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会觉得奇怪:这么老还能来演讲(听众大笑)。嗯,答案很明显:他还没有死(听众大笑)。为什么要请这个人来演讲呢?我也不知道,我希望学校的发展部跟这没什么关系。 好啦,我已经把今天演讲的几个要点写了下来,下面就来介绍那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我并不认为它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 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帮助了我呢?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再拿沃伦?巴菲特来说,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

查理芒格的12个思维模型

做决策、定战略、带团队:查理·芒格的12个思维模型作者l 異端Heresy “养成一个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的习惯是你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投资家、巴菲特的黄金拍档查理·芒格认为:“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与您分享查理·芒格的12种思维模型,对做决策、定战略以及领导团队都将有所启发。 一 做决策 1、沃伦·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系统 Mike Flint 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十年之久,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但他在事业上依然有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讨他的职业生涯目标时,巴菲特让他去做这么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让Flint 写下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 个目标。于是Flint 花了一些时间把这些目标写了下来。然后,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这个清单,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 5 个。Flint 也照做了。Flint 现在有了 2 个清单:一个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5 个目标;另一个是另外20 个他也觉得比较重要的目标。 巴菲特问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Flint 回答道:“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 5 个目标。至于另外20 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 巴菲特听完后说到:“不,Flint,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这让我想到了三件事: (1)有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当有了具体的目标,你才能反复地推演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才能在每天早上睁眼之后明白自己应该围绕什么东西优化和努力。我听过的另外的一个很好的表述方法是:将开放式的问题变成封闭式的问题。而“什么都能做”或者“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是最可怕的,对于个人或是企业都是如此。 (2)专注很有力量。 在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如果有太多目标,那么很可能哪个都无法完成。尽管“专注”和“聚焦”的概念已经被现代人提及得太多,但真正能做到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欲念,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人,还是少数的。

论人类误判心理(查理芒格)

论人类误判心理(查理·芒格) 我对人类误判这个主题很感兴趣——上帝知道,我在误判方面已经小有创造——但我不认为已经把我这辈子的误判都“创造”完了。我想,谈这个的原因之一是,我试图解决一下这个我在哈佛法学院毕业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我意识到人类的非理性已有既定模式,但这种非理性如此极端,我毫无任何理论可以解释和解决,不过我看到了它如何极端,也看到它具有一定模式。我刚开始创建我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小部分靠随性阅读,大部分则来自于个人经历,我运用这个模式帮助自己安度此生。后来,我偶然读到《影响力》一书,作者是一位名叫鲍勃·查尔蒂尼的心理学家。这本书现在已经卖出30多万本,确实不同凡响。这是一本针对普通读者的理论书,它填补了我粗糙体系中的很多漏洞。在这些被它填补的漏洞中,我想我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该系统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我愿与你们分享。 1.低估心理学家称之为“强化”或经济学家称之为“激励”的威力 你可以说这个东西“众人皆知”,但我也认为在与我同龄的人群中,我这一生都位于最能理解“激励”威力的前5%之列。每一年,我都会惊讶地发现,我对此的认知都在不断增加。 联邦快递的例子是我最欣赏的有关“激励”效果的案例之一。该公司的内部系统有效运作的核心是:每晚,所有的包裹都必须从同一个中央位置快速运送出去,而且,如果整个运送过程不够迅速的话,系统也就出问题了。但是在正常运转之前,联邦快递经历了一段糟糕的时期,他们试图进行道德规劝,尝试了世上一切手段。最后,一些人想出了妙招:他们按小时给夜班工人计酬。如果按照不同的轮班情况支付报酬的话,系统会运行得更加良好。你看,这个办法生效了。 在哈佛,b·f·斯金纳是一个真正将“强化”视为一个强大工具的人。他的实验很有创造性,实验结果是“反直觉”的,但这些结论都很重要。搞坏斯金纳名声的是一种我称之为“拿锤综合症”的东西: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都看起来像一个钉子。而斯金纳是学术史上的一个极端。一些聪明人也会患上这种综合症。稍后我们会探讨一下为什么人们会患上这种综合症。 2.简单心理否定 第一次给我极大触动的事情,是我家一个朋友,她那有着超级健将体格、超好学习成绩的儿子,从北大西洋的一艘航空母舰上驾机起飞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的母亲,一位心智健全的女子,从不相信他已经死了。当然,如果你打开电视机,就会发现,那些罪行显而易见的犯罪分子的母亲们,也从来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无辜的。这就是心理否定。有时,真相太残酷了,让人难以承受。所以,你就扭曲它,将之变得可以承受。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这么做。这是一种造成可怕问题的常见心理误判。 3.由激励导致的偏见,既存在于自己和其所信赖的顾问的脑海中,它创造了经济学家所谓的“代理成本”

查理·芒格名言

查理·芒格名言 1.另外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 2.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 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3.如果你看清了这个世界,必定因为它的荒诞而变得幽默。 4.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5.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说服一个人,从这个人的利益出发最有效。 6.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7.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8.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 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9.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0.我始终相信从别人那里学到现成精华的道理,不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空想。因为还没有 人能聪明到那种程度。 11.永远不要低估利益捆绑和激励机制的威力。 12.伟大与平庸的区别是对大多数事说不。 13.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所有智者,没有不爱看书的。我和巴菲特看书之多都能吓着你。我的 孩子取笑我说我就是一本伸出两条腿的书。 14.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15.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智慧的人不是每天都读书,一个都没有。巴菲特和我的阅读 量可能会让你惊讶。 16.我们都爱大量阅读,聪明人都这样,但这还不够,你还应该有一种批判接受、合理应用 的态度。大部分人看书都没有抓到正确的重点,看完了又不会学以致用。 17.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问起(你是否超出了能 力圈),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子之外了。 18.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 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19.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 力去抓住他们。 20.如果你让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去做,生活就会更容易,也会更美好。 21.在发布命令之前要想清楚原因,而且还应该把这些原因告诉命令的接受者,没有比这更 明智的做法了。 22.若是受到足够高明的心理操控,人类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23.对世界的伤害更多的来自认知缺陷,而不是恶意。 24.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别为你不尊敬和敬佩的人工作。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25.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 机会。 26.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查理芒格——价值投资王冠上的明珠——论偏见

(六):世事洞明说“误判” 读了芒格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体会到了芒格在价值投资领域中的地位,他应该是将价值投资的理论上升到最高境界的一个人物,就是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了价值投资中的很多原理是多么的合理,同时,其他的投资方式在心理学上存在的一些缺陷。这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是他——芒格给了价值投资真正的灵魂,他也很好的解释了其他投资方式的肤浅。 提要: 1.低估心理学家称之为“强化”或经济学家称之为“激励”的威力 2.简单心理否定 3.由激励导致的偏见,既存在于自己和其所信赖的顾问的脑海中,它创造了经济学家所谓的“代理成本” 在这个地方,提到了激励导致的偏见的问题,在后面的部分中,又提到了前后一致性和坚守承诺导致的偏见,他们两者之间的根本的区别在于,激励导致的成本是因为激励,也就是一种正方向的加强这样的一种事件导致了偏见的发生,而前后一致性和坚守承诺导致的偏见是因为在发生的事件的过程中,主观意志对于前后不一致现实事件的忽视,或者说是主观性的消除不一致现实事件,从而导致主观上的前后一致性实现。 从本质上来说,激烈导致的偏见和前后一致性和坚守承诺导致的偏见都是时头脑中现有的意志得到保留或者是加强。 4.由错误导致的心理倾向所具备的超级力量:偏见来自于人们对前后一致和坚守承诺的倾向,包括对避免或迅速解决认知不和谐的倾向,以及对所有结论——尤其是对已公开表达或者来之不易的结论——自我确认的倾向。 其实就就是指的以自己的现有的意愿为主体,忽视与主体的意愿向违背的现实事件,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采用一些手段消除与意愿相违背的现实事件。 5. 6.从“回报倾向”中产生的偏见。包括一个人会按照其他人对他的期望来行动的倾向 7.由社会证明(即他人的结论,尤其是在天生的不确定性和重压条件之下产生的结论)的过度影响所产生的偏见 8.经济学家爱上有效市场理论,是因为数学太美观了 9.反差致使感觉、感受和感知被扭曲后导致的偏见 10.权威人物的过度影响所造成的偏见 11.“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deprival super-reaction syndrome)导致的偏见。包括由 当下的或潜在的匮乏造成的偏见,包括可能发生的对几乎已经拥有或从未曾拥有的东西被剥夺 12.羡慕/嫉妒导致的偏见 13.药物依赖导致的偏见 14.“错误的赌博强制”导致的偏见 15.喜好扭曲所导致的偏见,包括特别喜欢自己、自己这类人、自己的知识架构,还以及极 度容易被自己喜欢的人误导的倾向,以及不会从你不喜欢的人那里正确学习的倾向 16.来自于人类头脑中非数学性质的偏见 17.被额外鲜活的证据过度影响所导致的偏见 18.由于知识和理论架构无法处理当前信息而引发的思维混乱。 19.感觉、记忆、感知和知识的限制,所导致的偏见 20.由压力导致的精神变化(有大有小,有暂时性的有永久性的)

芒格:避免灾难而并非成功之道的多元化

芒格:避免灾难而并非成功之道的多元化 查理·芒格(董事长兼CEO):我的计划是先跟去年一样走完会议流程,然后谈谈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发现那么多的人去了奥马哈后又赶来帕萨迪纳,芒格感到很吃惊。他认为自己的观点人们听得很多了,但很显然,有人已经对他的话语“上瘾”了。威斯科现在的市值是20亿美元,当年他们开始回购股票的时候,市值仅2,000万美元。跟伯克希尔·哈撒韦相比,威斯科算是一家失败的公司,但和其他公司相比,威斯科看起来还行吧)。 储蓄和信贷业的破产率很高,威斯科是少数几家幸存下来的公司之一。为什么加利福尼亚州储蓄和信贷业的伤亡如此惨重?这些机构依靠贷款和债务成本之间细微的息差生存。对于一家有点雄心的机构来说,依靠很细小的息差生存是非常艰难的。如果一家机构决心每年使资产和利润都有10%-20%的增长,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的努力将会使这家机构走向毁灭。竞争对手降低放贷的标准,你要么裁掉冗员(因为业务被抢而导致人员过剩),要么也降低放贷的标准。这场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走向毁灭。这就是所谓的希腊悲剧——虽然你预见到悲剧的来临,却怎么也逃不掉。如果不是政府出手拯救,整条华尔街都会灰飞烟灭。这场竞争导致资产质量恶化并使整个系统走向毁灭,这是一目了然的趋势。 必须对公众的看法持怀疑态度 为什么人类没能发展出一套体系来防止这场悲剧呢?事实上,在这场恶性竞争中,胆大的人变得富裕而强大,从而能买通政治家站在自己这一边,审计机构也站到了他们这一边。若深入思考这场危机,你会发现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曾处于某种状况的边缘,整个文明几乎陷入严重的困境中。二战后,我们放弃了过去愚蠢的做法。我们向我们的敌国投资,帮助敌国复苏。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决策,效果非常出色。一战后,我们没有帮助敌国,导致希特勒掌权。一战后所采取的政策显然是失败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金融上也采取像马歇尔计划那样聪明的行动呢?如果我们所有的精英,特别是那些学术界的精英全都辜负了我们,会怎么样?商学院课程中设有缺陷风险控制,最后连法学院也接受了这种理念——所有的东西都符合高斯分布。但这种理念是错的,尽管不少高智商的人在分析金融市场,为什么有的人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其他的聪明人则是昏招不断呢?有些昏招的根源来自我们社会的内在激励机制——大家都希望出名,希望能有支配权。怎样在众人皆醉的时候坚持当独醒的少数派呢?你必须对公众的看法持怀疑态度,在别人都失去自己的想法时,让自己不受影响。 还有谁让我们失望了?学术界认为多元化就是成功的秘诀。多元化可能是避免灾难的方法,但并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果一个人的本领只限于避免灾难发生,此人称不上是个合格的导师。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将其称为de-worsification(这是将diversification(多元化)戏称为发音类似的de-worsification(避免恶化),嘲笑多元化只能防守,不能进取——译者注)的原因所在。伯克希尔持有自己非常了解的东西,而不是盲目地购买。贝塔系数或波动性的概念是愚蠢的,并非仅仅是坏的点子带来坏的结果,有时候好的点子若过度了,也会带来坏的结果。很显然,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波动性很高,你每天的回报相应地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只有知道什么东西行得通、什么行不通以及为什么,你才能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漫长一生,我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好文,强烈推荐)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漫长一生,我都在期待麻 烦的到来(好文,强烈推荐) 解读企业DNA,点击关注强基茵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出生,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本文选自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下面就来介绍那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我并不认为它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帮助了我呢?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 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

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获得智慧是一种道 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我非常幸运。我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

芒格震撼演讲

芒格震撼演讲:看不清这个趋势,会错过一大波机会2月,95岁的查理·芒格参加了DailyJournal公司年会,发表了演讲,金句迭出,现场笑声不断。芒格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他说:“中国的水可以,有些聪明人已经蹚进去了,时候到了,更多人会进场,中国的好公司比美国的好公司便宜。” Daily Journal有两条业务线:一个是日渐衰落的法律报刊业务,现在每年税前能赚100万美元左右,但一年不如一年;另一个是电脑软件业务,主要是帮助法院、司法部门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实现自动化。 无论是从前景、客户,还是员工等方面来看,电脑软件业务都比法律报刊业务强。 IT巨头们最喜欢研发完成后,只要不断刻录光盘,现金就源源不断地涌入,用不着再做其他工作。我们这完全不一样,我们要和全国各地众多的司法部门、法院打交道,它们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顾问,而且我们还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个生意就是这样,快不起来,还很磨人。我们倒是一直很喜欢这生意,因为能做这个生意的公司必须有钱、有决心、能坚持下去。Daily Journal一直在坚持。 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我亲眼看到了这项业务的成长。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个生意太难、太复杂,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来自杰里·萨尔兹曼在过去10年所做的工作。 杰里做的工作,别人谁都做不来。今年杰里已经80岁了,我们俩有个共同点:我们都拄拐杖。我不坐轮椅的时候,拄拐杖走路。一家公司,95岁的董事会主席,89岁的副主席,80岁的首席执行官拄着拐承担所有工作重任,却仍然志在占领全球市场,多奇葩。 1 在投资领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你主动选股,并且妄想无所不知,你仍然跑不赢指数。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在DailyJournal,我们一直比平均水平做得好。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追求做得更少。

查理.芒格人文推荐及陶博士推荐投资书单

查理·芒格人文推荐书单和陶博士29本投资经典书籍名单 第一部分:查理·芒格的推荐书单(查理芒格是谁不用多说吧,这个书单是长期推荐,其中5本左右基本我看过,感觉收获很大,对开拓视野帮助很大,对于我们这种中国传统教育下的人很有帮助):共19本书,只有4本目前尚无中译本,而其他15本都有了中译本,并且有的书还有多种版本。以下就是芒格荐书的清单: 1、《深奥的简洁:让混沌和复杂归于有序》(Deep Simplicity:Bringing Order to Chaos and Complexity),作者约翰·葛瑞宾(John Gribbin)。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宪润译。这是一本涵盖了蝴蝶效应、盖娅理论,以及各种关于混沌与复杂概念的图书。在这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书中,作者向我们说明: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是看来完全随机的行为深处,也只是遵从简单的因果规律。 2、《泥鸽靶:华尔街高等金融实录》(FIASCO:The Inside Story of a Wall Street Trader),中译本书名为《诚信的背后》,弗兰克·帕特诺伊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出版,邵琰译。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的故事。 3、《冰河世纪》(Ice Age),作者约翰·葛瑞宾和玛丽·葛瑞宾(John & Mary Gribbin),目前尚无中译本。 4、《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How the Scots Invented theModern World :The True Story of How Western Europe’s Poorest Nation Created Our World and everything in It),作者亚瑟·赫尔曼(Arthur Herman),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出版,韩文正译。这本书解说了苏格兰奇迹:十七世纪末的苏格兰还是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但却在十八世纪中期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出现了休谟、亚当·斯密、史考特爵士以及瓦特等大师巨匠。这不仅使苏格兰人成为大不列颠的中流砥柱,而且其文明成就远飚欧洲之外,启动了世界朝现代文明的转向。 5、《我的生活方式》(Models of My Life),作者郝柏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目前尚无中译本。 6、《温度,决定一切》(A Matter of Degree:What Temperature Reveals About the Past and Future of Our Species, Planet, and Universe),作者基诺·沙格瑞(Gino Segre)。台湾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出版,田静如译。这本书提供了我们所能想像得到“关于温度的一切”。作者认为,温度决定一切。在本书中,他“借助温度的测量,来探访科学的多面性”。而我们读到最后一章时,确也真能体会到他“希望能夠用温度当做指引,探索一些过去与现在伟大科学观念”的企图。 7、《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作者约瑟夫·弗雷泽·沃(Joseph Frazier Wall),目前尚无中译本。 8、《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Germs, 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作者贾德·M·戴蒙(Jared M Diamond)。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谢延光译。作者运用他在生物学及人类学多年基础研究的认知,对地球七百万年人类的进化,和过去一万三千年来社会的演进,企图把全球各地区、各族群纳入回溯性的推想,来研析人类史的轨迹并探讨社会的命运。作者还著有《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The Third Chimpanzee by Jared Diamond),海南出版社 2004年出版; 王道还译。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部人类的自然史,那么这本书则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它以生物地理的人文后果,重新回答卢梭的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作者视野壮阔、引人入胜。两书合辑堪称为“人类大历史”。 9、《影响力》(Influence: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 )。目前有两个版本,一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一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但却有所不同。社科版所翻译的是2001年出的《影响力》第4版,而人大版所翻译的是1998年出的第3版。与第3版相比,作者在第4版《影响力》中补充了一些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加入了来自政界、娱乐界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最新案例和图片,使内容更加新颖丰富;又对文字作了一些删改和润色,使语言更加精炼流畅。此外,作者还在第4版中将每一章分成了更多小节,每一节加上了醒目的标题,使全书结构更加清晰明朗,进一步提高了该书的可读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六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作者拆解他们的招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这六大秘笈为我们所用。 10、《本·.富兰克林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Ben Franklin),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国内有多种中文版本。作者于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这本书叙述了富兰克林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详尽地介绍了他创业、奋斗、成功的历程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作为美国青少年的必读书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11、《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Living within Limits:Ecology Economics and Population Taboos),作者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戴星翼译。作者在本书中集中讨论了人口过剩问发展的观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我们的地球只有有限的承载力。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控制人口数量。 12、《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有两个版本,一是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科学出版社。作者以娴熟的技巧描述了进化理论的全新发展。它以独特的视角将公众毫无阻碍地带到全新的、有时却让人误解的生物学领域。 13、《巨人:洛克菲勒传》(Titan: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作者罗恩·彻诺(Ron Chernow )。中译本书名为《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海南出版社2005年出版,王恩冕译。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的创建人。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这位富豪的故事,展示了这位实业巨子的全貌。 14、《国家的穷与富》(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作者大卫·兰德斯(David Landes)。中译本书名为《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门洪华等译。这本书从经济、文化、制度、自然资源、历史传统等方面对国家的兴衰贫富演变作了精湛而深刻的分析,旁征博引,见解精辟,甫经问世就被西

查理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查理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人类处世智慧的最基本分支:芒格论投资管理专长 1994年4月14日南加州大学商学院 今天我想和你们开个小玩笑——把选股技术这一主题归纳在处世智慧的分支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处世智慧——我对这个宽泛的话题很有兴趣,因为在现代教育系统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即使有,成效也不是很突出。 这次报告我讲遵循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祖母定律(Grandma’s Law)”——祖母对孙子说:吃完胡萝卜,就给你吃甜点——这就是祖母的智慧。 本次演讲中胡萝卜的部分是一门关于处世智慧的基础学科,这事此次报告的好开端。毕竟,现代教育的理论就是在你学有专长之前必须接受基础教育。我觉得,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在你成为一个伟大的选股人之前,必须学习基础知识。 好了,为了推荐我时常强调的“补救式处世智慧”,我打算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开始。什么是基本的处世智慧?第一个规则是:只靠记忆中分

大量的模型,所以掌握多重学科和领域的模型至关重要。 你兴许会感慨说:“天!这也太难了。”令人欣慰的是,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因为90%或80%的重要模型就能让你的处世本领增长9 0%,而这80%-90%的模型中,重量级别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成为小学科——比如选股高手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基础知识中有什么样的模型和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 ************************************** 首先是数学,大家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数量问题——即基本算术。 除复利(Compound Interest)之外,最有用的模型还包括基础数学知识中的排列与组合(Per mutation & Combination)。高中二年级时,我学到了这些知识,今天,在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可能从八年级就开始讲授这些内容。 这些基础代数知识非常简单,费马和帕斯卡在长达一年的切磋中,基于排列组合方法,研究了一些复杂的概率问题,这些无意中往来的信函结出

查理·芒格荐书清单

备注二:查理 芒格荐书清单 查理 芒格说,在他的一生中,他认识的各个领域的智者都在不停地阅读——没有不看书的智者。沃伦 巴菲特的阅读量会让我们吃惊,而他的阅读量也会让我们吃惊。因此有些年轻人嘲笑芒格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芒格经常有着一种奇异的想法,同已故的伟人交朋友,比如一个人能同亚当 斯密交朋友,那么他就能把经济学学得更好。按照芒格的思路,既然我们同已故伟人都能交上朋友,那么我们更应该与我们同在的伟人交上朋友,它肯定将比课堂教育更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芒格深信,这种方法远比仅仅传授基本概念出色。芒格先生一生读书无数,但是他却只给我们推荐了19本,可见这19本非常重要,可以说这些书都是无价之宝,是科学和人性的珍珠,是构造思维格栅模式的初步。幸运的是,这19本书,只有4本目前尚无中译本,而其他15本都有了中译本,并且有的书还有多种版本。以下就是芒格荐书的清单: 1、《深奥的简洁 让混沌和复杂归于有序》》(Deep Simplicity:Bringing Order 深奥的简洁::让混沌和复杂归于有序 to Chaos and Complexity),作者约翰 葛瑞宾(John Gribbin)。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宪润译。这是一本涵盖了蝴蝶效应、盖娅理论,以及各种关于混沌与复杂概念的图书。在这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书中,作者向我们说明: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是看来完全随机的行为深处,也只是遵从简单的因果规律。 2、《泥鸽靶:华尔街高等金融实录》(FIASCO:The Inside Story of a Wall 诚信的背后》》,弗兰克 帕特诺伊著。当代中Street Trader),中译本书名为《《诚信的背后 国出版社2005年出版,邵琰译。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的故事。 3、《冰河世纪》(Ice Age),作者约翰 葛瑞宾和玛丽 葛瑞宾(John & Mary Gribbin),目前尚无中译本。 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How 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 4、《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 the Scots Invented theModern World:The True Story of How Western Europe’s Poorest Nation Created Our World and everything in It),作者亚瑟 赫尔曼(Arthur Herman),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出版,韩文正译。这本书解说了苏格兰奇迹:十七世纪末的苏格兰还是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但却在十八世纪中期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出现了休谟、亚当 斯密、史考特爵士以及瓦特等大师巨匠。这不仅使苏格兰人成为大不列颠的中流砥柱,而且其文明成就远飚欧洲之外,启动了世界朝现代文明的转向。 5、《我的生活方式》(Models of My Life),作者郝柏特 A 西蒙(Herbert A. Simon),目前尚无中译本。 决定一切》》(A Matter of Degree:What Temperature Reveals About 温度,,决定一切 6、《温度 the Past and Future of Our Species, Planet, and Universe),作者基诺 沙格瑞(Gino Segre)。台湾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出版,田静如译。这本书提供了我们所能想像得到“关于温度的一切”。作者认为,温度决定一切。在本书中,他“借助温度的测量,来探访科学的多面性”。而我们读到最后一章时,确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