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姓名:陶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指导教师:王曦

20061229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摘要

世界遗产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对各国历史遗存和自然胜地的最高认可和最高评价。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出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国际法依据,为世界遗产事务的开展设定了国际法框架。

中国1985年签署《世界遗产公约》,20多年来,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存在许多问题。从泰山的索道到张家界的电梯,从黄山顶的楼堂林立到三江源的花海尽毁,均反映了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不足。笔者通过分类列举代表性事例,挖掘出地方和部门利益扩张、管理体制不顺,保护意识淡薄、资金不足、法律缺位等主要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分析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综合立法必要性、阐述立法的理论基础为基垫,针对问题提出立法对策。

笔者建议立法首先应当构建新的管理体系,建立自然和文化遗产部,然后应当构建新的管理制度,建立“区内游、区外居”制度,“多重使命经营”制度,公益性低价门票制度,世界遗产教育制度、世界遗产基金制度。希望笔者的建议能够通过人大立法得到实现,改善我

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将世界遗产这一宝贵财富完好地传承给子孙后代。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立法对策,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STUDY ON MAJOR PROBLEMS IN CHI NA’S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IR LEGISLATION STRATEGIES

ABSTRACT

World Heritage is the great legacy from our ancestor and the tremendous treasure of the nature, and it’s the highest recognition of the world society to the ancient relics and natural resorts in every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and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oth issued by UNESCO constitute the international law framework of the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since it’s signing of the Convention in 1985. However, there does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is area. From the telpher on Mount Tai to the elevator in Zhang Jiajie, many examples show the deficiency in the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By raising several such cases in a classified way, the author digs out the problems, namely, local interests and departmental interests expansion, ill management system, lack o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short of financing aid and law. In addition, the author presents legislation strategies to the mentione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law and expatiating the ground of this law.

The author suggests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make new guidelines in the area of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including setting up a new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Department, establishing the guidelines of “tour on site, live out site”, “multiple mission to manage”, low ticket fee for the public interests,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and World Heritage Fund. The author really hopes all these will come true through the legislation by the NP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Chin a’s World Heritages and transfer them with their authentic and integrity to our descendants.

KEY WORDS: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Strateg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Guidelin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陶琳

日期:2006年12月29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陶琳指导教师签名:王曦

日期:2006年12月29日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引言

从埃及的阿布辛贝勒到柬埔寨的吴哥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很努力地用世界遗产证明他们自身。所有的人能推测出自己在过去五十年所走过的路,然而许多有纪念价值的遗迹,正面临着消失、甚至被遗忘的境地。现在重新修复和建造一部份遗产要感谢国际社团的帮助,另一部分则是他们自身的恢复与再生。人类这些杰出的作品,不管他们的地理领域如何,对于现存的我们就要担负起共同保护的责任。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

《文化遗产与合作·前言》1

近年来的“申遗”热潮高涨,使得“世界遗产”这一名词不再为众人所陌生。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世界遗产大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发生在国内许多遗产地的一些问题却突出显示了我国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引起笔者的思考。那么世界遗产是如何产生的?国际上对其进行怎样的保护?现阶段我国是怎样保护的,为什么说我国的保护是有缺陷的?问题又在哪里呢?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法律手段和法律依据又是什么?对于这些提问,本文将严格按照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表现——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解决的对策这一思维链条来一一解答。

1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1世界遗产概述

1.1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

世界遗产是具有国际法上的依据、有严格地批准程序的事物。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即《世界遗产公约》(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根据公约规定,1976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专门管辖世界遗产事物,1992年成立的世界遗产中心是其常设机构,管理与《世界遗产公约》有关的日常事务。到2006年6月为止,已经召开了30届世界遗产大会,产生了830项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达182个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3(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对《世界遗产公约》保护范围的扩充。

《世界遗产公约》是一个里程碑,它标示着保护世界遗产的全球化行动的开始,同时,世界遗产的概念也得到国际法上的确定。《世界遗产公约》之于世界遗产,当然是其根本大法。这个公约创造了一个事物,也构造出一个主题,使世界遗产成为了一个专有术语。由此,全世界才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准则。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则极好地补充了前一个公约30年间一直未能涵盖的部分,即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濒危的语言,世界传统音乐,活的人类财富等等。

这两个公约为世界遗产事务在全球的开展设定了国际法框架,在法律框架当中,各缔约国政府、相关组织、专业人员大规模、持续性地投入到世界遗产的事务中,为世界遗产事务的成功运作而努力。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及《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被遴选出的世界遗产收录在《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2以上统计数据来自世界遗产中心官方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3从广义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物质性的世界遗产,但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法律对策也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

4参见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5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诞生于1978年,2001年出现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人类非物质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1.2世界遗产的定义、遴选标准和程序

1.2.1定义

世界遗产从《世界遗产公约》开始具有了的国际法身份,可以说《世界遗产公约》创设了“世界遗产”这一法律概念。《公约》对世界遗产分别从文化和自然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定义。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6Ⅰ.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如下:

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3条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1 条和第2 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从定义可以看出,世界遗产必须是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财产,“突出”在于表明遗产项是某个领域最具代表性,不可替代的事物,“普遍价值”表明了遗产项的世界意义。定义本身便昭显了世界遗产的珍贵性。

1.2.2遴选标准

除了严格的定义之外,世界遗产还是具有严格的遴选标准的事物。

根据2005年最新版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7,世界遗产的遴选一共有10条标准。

II.D.77. 8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如果一项遗产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个或几个,那么这项遗产便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提名的遗产应:

(i)代表一项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

6该《世界遗产公约》为官方中文文本,来自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en/conventiontext/。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71997年版的《操作指南》里,遴选标准为文化遗产6条,自然遗产4条,后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决定将这些标准融合为一体。参见WHC Decision 6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 5.1。

8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ii)展示在一段时间内或一个世界文化时期内在建筑或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的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

(iii)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

(iv)是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建筑风格、科技组成或景观范例;

(v)是代表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其面临不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范例;

(vi)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时间、生活传统、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相关(委员会认为本条标准更适宜与其它标准联合使用)(vii)具有最显著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特殊的天然美景,在美学方面右重要意义;

(viii)是代表地球历史重要阶段,包括生命记录、地形演变过程中所进行的重要地质过程或具有地貌或地形特征的突出范例;

(ix)是代表进化过程中所进行的重要生态和生物多城、陆地、代税、沿海及海内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和动物种群发展的突出范例;

(x)包括有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栖息地,其中应生活着在科学和保存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9

此外,《保护指南》的II.D.78.还作了进一步说明:如果一项遗产被认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那么它必须符合真实性和/或完整性的条件,并且必须有充足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保证其被充分保护。新版《保护指南》将原本分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放在一起,意图在强调其统一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概念内涵是有联系的。“真实性是核心,是精髓;完整性是用来支持和强化真实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结合,意味着不仅要部分真实,同时要全部真实;不仅要总体真实,同时要细节真实;不仅要遗产本身真实,而且要遗产的环境及氛围真实。因此,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处理,应是整个遗产质量管理的关键。”10

以上十条标准和对真实性、完整性的补充说明,在定义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强调了世界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世界遗产的弥足珍贵。因此,可以认为,这样的事物一旦诞生,便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1.2.3遴选程序

世界遗产遴选的法定程序比较细致和复杂,概括地讲大致为:缔约国先建立国家级遗产名录或国家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完备的申报表格和相关文件;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专家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世界遗产大会认真审议后作出批准、延期审议或否决的决定,被批准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11

自1978年诞生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每年都有一批新的世界遗产出现,在2000年以前,世界遗产的申报是不限制数量的。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

9这一部分的译文参考了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编的《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中对1997年《操作指南》标准的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3页。

10徐嵩龄:《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中)》,载《旅游学刊》,2003年第2期,第47页。

1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限制遗产申报数量的《凯恩斯决定》12。其核心内容是:限制已有较多世界遗产的国家申报,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项,每年申报的总数不超过30个13;对没有世界遗产项目的缔约国的申报给予特别支持。这项决议的试行期为两年,2004年正值重新审核年。时隔4年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专家都认为,这一决定并不能有效解决世界遗产全球战略所期望的代表性和平衡性,它不利于更多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因此,在2004年于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14上中国代表团和阿根廷代表团等提出了修改建议。根据建议,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凯恩斯决定》的修改草案。

根据修改草案,主要的变动为:原定一国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的规定,改为可以申报两项,但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受理的新申报项目从此前的30个增加到45个,但同时包括原来不受限制的扩展项目、推迟项目、跨国项目、紧急列入项目和补充材料等在内。

《凯恩斯决定》的专家、世界遗产中心欧洲主管罗丝女士认为,这项政策的修改草案,对中国、加拿大、俄罗斯这样的遗产大国十分有利。她强调,在草案中,有关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内容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将加强该方面的国际合作。该草案仍然有2年的试行期,之后还将由大会重新审核。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副秘书长杜越指出,对于中国而言,该草案的通过是“多了一个机会”。目前中国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项目已经超过100项,即便重新审定后的清单,名额也要达到三四十个。15《凯恩斯决定》以来的变化,更凸显出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的珍贵。

上述定义、标准,特别是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和严格的程序不但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准则,更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准绳。各缔约国应当据此积极履行义务,承担起保护本国世界遗产的责任。缔约国有义务定期(每6年一次)就其应用本条约的立法和行政管理规定,包括在其领土上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报告。16世界遗产没有“终身制”,如果遗产国没有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对其境内的遗产项保护不力,便会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门评估和监测,甚至使该世界遗产进入《濒危世纪遗产清单》(World Heritage List in Danger),如果采取补救措施后保护依旧不力,该遗产就会被从《世界遗产名录》除名。

12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en/cairns/。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13参见World Heritage Center, World Heritage Newsletter 39, 2003,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en/newsletter/, p.1。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14参见World Heritage Center, World Heritage Newsletter 45, 2004,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en/newsletter/,

p.21。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15参见徐蕴梅,《〈凯恩斯决定〉修改草案昨通过》,载中国遗产网,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focus/28whc-0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16[挪] 弗里德约夫·南森研究所编:《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合作——绿色全球年鉴(1999/2000)》,中国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2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概况和问题

2.1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概况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大国。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努力是从1985年开始的。1985年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著名学者罗哲文、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向大会提交了第663号提案,建议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985年11月22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式作出决定:批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6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此,我国正式加入到《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

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余年,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遗产项从0发展到33个,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此外,中国还拥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史上创造了几项世界遗产之最: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遗产全部5个类别17的遗产,这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中是唯一的;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在《世界遗产公约》名列第一;中国拥有符合文化遗产全部标准的遗产数量最多,莫高窟和泰山符合所有的文化遗产标准;中国拥有符合世界遗产标准项最多的遗产,泰山符合不但符合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还符合自然遗产的一条标准;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达到6项。18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与国际接轨,专家队伍成熟壮大,保护手段和设施不断改进。世界遗产专家对中国世界遗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如黄山的保护经验,曾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2003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世界遗产所在的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世界遗产资源的监管走上了信息化道路。

在遗产保护理念方面,中国与国际社会实现了充分的交流与融合,在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监测过程中,逐渐沟通了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国际通行准则。同时,结合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传统,中国与国际同行合作,制定了在国际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积极参加与此相关的国际活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1年的第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1992年和1993年我国委员两度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副主席;1994年第18届世界

17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8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遗产大会,我国委员被选为报告员;1999年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我国再次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举办,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当选为大会主席,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重要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贡献。2005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了全面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西安宣言》,再一次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通过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在全世界正发挥着世界遗产大国的积极影响和建设性作用19。

2.2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成就卓著,但是,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仍旧面临许多问题。2002年我国有14项世界遗产受到了世界遗产中心的监测。这14处世界级遗产分别是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和布达拉宫。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中心将分地区对全球的世界遗产项目定期进行监测评估,按照每个地区6年一次的定期汇报制度,2002年轮到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委员会有权根据评定结果,把保护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世界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在中国的33处世界遗产中,还没有被列为濒危目录的项目。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这14处遗产中的多数都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某些问题。20笔者将分别举例说明这些问题。

2.2.1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扩张和体制不顺

前文曾经提到泰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也是符合世界遗产标准最多的世界遗产。泰山是五岳之首,是我国山岳文化的始祖,享有“世界遗产之尊”的美誉。然而,泰山上3条索道的建设却极大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泰山的价值打打折扣。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经过十几年的观察体验和对比国外国家公园的法规,深感索道对自然遗产的严重危害,主要有:

⑴破坏地形,如泰山索道光月观一站就炸掉月观峰峰面1/ 3,连同其倒石堆,破坏119万平方米,远在10~20 公里外都清晰看到破败景观,更何况近处,造成泰山有史以来最严重破坏,破坏了岱顶地形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⑵破坏植被与生态,沿索道线的地面,要砍伐宽20米左右的森林植被带,要占大片土地做站场,为此还要有公路接通下站,毁掉大批树木,尤其是原生植被将无法恢复。

⑶破坏景观的自然美,修索道不仅破坏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而且由于架空索道强加于自然景观之上的不协调性,成为山水审美中的刺眼物和

19参见叶晓楠:《中国世界遗产走过20年》,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3日第4版。

20参见孙玉波:《我国14处世界遗产面临被破坏,将受监测》,载《人民日报》,2002年08月20日,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视觉污染物。城里的电缆线都埋入地下,更何况天生丽质的美景都被铁索捆绑,破坏美感,而且给人以反感。

⑷加剧人流在山顶集中,遗产地要求控制游人量,不修索道自然减少那些对山水兴趣不大、没有动力登山的人。而缆车主为多获利则千方百计招徕游客。这就导致容量有限的山顶人满为患,进而诱使商家开店设铺,造成更可怕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环境严重恶化。山顶成了污染源,危及全山,根本改变了遗产原作面貌,改变了遗产的性质。21

修索道明明是毁景图利,却要强词夺理,编造“理由”,强行而上。例如:泰山在建第一条索道前,遭到著名专家的一致反对。但是索道照样建了,而且从泰山的“前额”开刀,挂在“鼻梁上”,造成泰山有史以来最大破坏。当他们又要修第二、第三条索道时,建设部派专家小组调查,结论是没有必要,不同意建。一位副市长说:“我们已决定了,一定要修,你们可以保留自己观点”。后来专家向中央首长反映,首长批示,尊重专家意见,不要修了。结果他们照样修了。他们的理由是,建索道“一是治虫,二是灭火,三是发展经济”“,还为后人留下文物”。22

同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黄山同样受到索道问题的困扰。黄山建索道的理由是“改变‘山上游,山上住’为‘山上游,山下住’。白天上山游览晚上下山过夜。最好办法就是架索道3 条,山上不仅可以不再增加服务设施……临时性建筑可拆除,山上连年搞基建的局面就能彻底制止”。现在3 条索道都已建成了,山上不仅没有减少床位,临时性建筑改建为永久性建筑,还增加了不少星级宾馆和大酒店、职工宿舍、各种商店,北海快成山城了。景观破坏,视觉污染加重。在当年索道讨论会上,与会的一位旅游局的处长说“缆车白天运人,晚上运货。现在农民运货上山,汗流浃背,反对修索道,还有阶级感情问题”。会后,谢凝高教授向民工调查,他们说:“这是我挣钱过日子的饭碗,什么阶级感情”。事实上,客运缆车,从来也没有运过货。23

黄山山顶楼堂馆所林立,城镇化明显。核心景区的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24根据《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年的床位不能超过4500张,但是2003年就已经达到5704张。25笔者曾经于2006年4月亲历黄山。在为黄山雄奇美景赞叹不已的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黄山上的拥挤,看到了黄山上一些建筑的追求奢华,这无疑违背了《总体规划》提出的:“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简洁不宜奢华”等原则。本来笔者此行可以领略到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但是从导游处得知,温泉已经承包给山外的一家公司,正在装修,试问,作为世界遗产的黄山身为国家财产,岂能随意对外承包。

1998年9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因“城市化倾向”而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尖锐批评,联合国专家考察武陵源后提出:“武陵源景区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地区”,“在峡谷入口处和天子山这样的

21参见谢凝高:《索道对自然遗产的威胁》,载《旅游学刊》,2000年第6期,第58页。

22同上注。

23同上注。

24参见陈向红:《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活动中外部不经济性及其解决途径》,载《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6期,第153页。

25参见徐嵩龄:《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中)》,载《旅游学刊》,2003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山顶上,城市化对自然界正在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后虽进行整改,但2002年,张家界又因“百龙电梯”问题备受关注。这台名为“百龙电梯”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是由北京两家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合资,于1999年10月开始动工。电梯全长326米,其中154米是在山体内的竖井,172米是地上钢结构井架,双层轿箱最大载客量50人。

“最高户外电梯”、“最高双层电梯”、“最大载重量最快速度”,这三项基尼斯记录让当地的官员和导游津津乐道。但它从动工起,就一直遭到抨击,总结起来有几点:其一,张家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宗旨是为保护其原貌,而在保护区内凿隧道、打竖井、立钢架,是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的;其二,张家界峰峦属石英砂岩,质地强度虽高,但仍不宜建这种伤筋动骨的工程;其三,张家界的游客量2000年的时候就超过500万人次,现在不是增加设施招徕游客的时候,而应考虑适当控制容量。但这些争论看来并没有能够阻止百龙电梯的最后建成营业。

2002年8月16日,北京,全国范围的关于遗产保护的学术会议(由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张家界的观光电梯成为学者们批评的对象。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尖锐地指出:“我每次去武陵源,都看到新玩意:开始是索道和电车,现在电梯都出来了。世界自然遗产,不能以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代价来满足少数‘懒得走’的人的需要。”26

后来由于没有通过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2002年10月到2003年8月的10个月期间,百龙电梯曾停止运行。2003年8月8日百龙电梯却又“恢复正常运行”。关于电梯重新运营的权威理由,应参考张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长于国鑫的话:“如同一个孩子生下来以后,他就应该受法律保护,就应该让他健康美丽地长大”也就是说,扭转既定事实的代价比承认既定事实的代价要大得多。27

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在2003年1月的一场大火中失去了重要庙观之一的遇真宫。消防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火灾原因是当地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一家私立的影视武术学校,员工用电不当所致。28

2003年一年间,南京明孝陵申请“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刚获成功仅一个月,当地媒体就披露了明孝陵的“下马坊”将因宁杭公路拓宽面临拆迁窘境;三江合流刚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便传来了在怒江和澜沧江上兴建多座梯级水电站和水库的消息;人们称赞都江堰整治环境成果显著的话音未落,在其上游不远处即将兴建大坝。

上述事例表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相互交织,牵扯广泛,利益的膨胀和扩张严重威胁世界遗产的保护,加之本来就有的体制不顺,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更是雪上加霜。

2.2.2保护意识淡薄

2006年发生的一个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在经历了2004年“怒江电站开发事件”和2005年“千湖山旅游开发事件”之后,

26参见张捷:《张家界调查》,载《南方周末》,2002年9月5日第1,2版。

27参见陈一鸣:《张家界天梯:“运行正常”》,载《南方周末》,2004年5月13日。

28参见全晓书,《世界遗产保护亟待加快法制进程》,载新华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newscenter/2004-06/15/content_1527122.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2006年又遭到《无级》剧组的破坏。影片《无极》中那片令人惊艳的高山杜鹃花海,取景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深山里的"圣湖"--碧沽天池。碧沽天池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但因为这次拍摄,已美丽了百年的花海盛景将难以再现。当剧组把美景定格到银屏上的同时,却给世外仙境般的碧沽天池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取得巨额票房的《无级》撤出后,其外景拍摄基地--海棠金舍却留在了当地。据悉,这座高13米,横跨梁46米的全钢架结构的庞然大物,是剧组请北京一家公司施工建造的。为了达到特殊的拍摄要求,除了造型奇特之外,海棠金舍所有的跨梁设计都需要承受88吨的承重。这座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和木料搭建成的“怪物”,孤零零地立在湖边显得格外刺眼。拨开积雪,下面能发现大量废弃的木料和水泥袋。更为甚者,原来浑然一体的天池则被一道几十米长的浮桥硬生生地截成两半,浮桥从海棠金舍正前方伸出并一直通向对岸,支撑的钢管插入天池深处,桥上的木板失落了不少,人们已经无法在桥上行走。

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29《无极》剧组的拍摄工作进展顺利,其所涉事宜几乎一路绿灯:为让剧组的大型车辆能直接开到碧沽天池附近,政府投资15万元加宽和加固了通往碧沽天池的22公里林区山路;为了在天池边上搭建外景建筑"海棠金舍"和横跨天池的木桥,政府专门协调了木材相关事宜。然而,一次“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2006年5月9日于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主题报告中对当前存在的破坏风景区和城镇水环境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302006年5月12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有关部门对“海棠金舍”的清理工作已结束,其残体已被彻底拆除。但是千百年自然形成的高山杜鹃花海已经不复存在。31

除了利益关系的存在,作为理论宣传导向的文化产业本应当向社会传播正确的观念,然而,其行为本身却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能不说其保护意识的淡薄。

2.2.3资金不足

在以上有损世界遗产的事件之外,世界遗产的修缮资金不足和门票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元月初,北京天坛祈年殿院建筑群主题修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按计划,天坛的斋宫、祈年殿等古建筑将进行彻底修缮、改造陈列景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也将改建,工程预计到2008年完工。投资5.8亿元。1月25日,天坛公园管理处一位负责人称,上述修缮资金并未落实。

2002年起,故宫实施大修,这是继1911年大修之后的首次大规模修缮。预计将在2020年结束,总投资19.52亿元,而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完工的一期

29参见秦晴:《〈无极〉慧眼景色之极,圣湖遭遇“劫色”之痛》,载新华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focus/2006-04/14/content_4406519.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30参见方益波:《建设部副部长批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环境》,载新浪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c/2006-05-09/21419812978.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31参见王研:《〈无极〉剧组香格里拉所建“海棠金舍”被彻底拆除》,载新华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newscenter/2006-05/12/content_4537626.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工程,包括武英殿、慈宁宫、养心殿、斋宫、东西六宫等30多项古建维修等,共需资金约7亿元。

除周口店猿人遗址外,包括天坛、故宫、颐和园、十三陵(含长陵和定陵)、长城等在京五大世界遗产单位,此前均提出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进行大规模保护修缮,而资金总缺口高达32亿元。

天坛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十三陵虽然于2003年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工作人员介绍,有些陵寝实际上已“破败不堪”。

官方资料显示,上述世界遗产单位现有收入平均八成以上来自门票,除用于日常管理、职工工资福利之外,真正用于保护与修缮的资金较少,部分单位还须上缴巨额费用。

北京市发改委《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情况介绍》显示,门票收入是各世界遗产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根据调查显示,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修缮需要。在各世界遗产单位依靠门票收入还不足以对遗产进行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还要向上级单位(地方政府)上缴门票收入,无疑是对各世界遗产单位釜底抽薪。32而此前北京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问题已经遭到多方质疑,除了京城之外其他地方的世界遗产近几年来也不同程度出现票价飞涨的现象。

资金缺口严重已经成为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大问题,由此产生诸如修缮不足、门票飞涨等等的问题,给世界遗产本身和世界遗产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以上各例,不一而足,充分体现了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3表象背后的原因

上述现象暴露了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剖析和细致的归类,挖掘出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进一步提出法律对策作以铺垫。

2.3.1地方和部门利益扩张

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协调、合作来完成。这些与世界遗产有关的利益主体拥有的资源不同,参与世界遗产管理和利用的动机、目标、方式、程度各异,共同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而在这张利益网络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实地的市县级地方政府因为掌握着人权、财权,支配着世界遗产的实际管理,因此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而形成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侵蚀。33

32参见刘炳路:《5大世遗修缮资金缺32亿靠门票提价游客埋单?》,载新华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newscenter/2005-01/28/content_2517585.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33参见宋瑞:《对中国世界遗产门票问题的思考》,载张广瑞等主编:《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和立法对策研究

世界遗产常常被置于旅游公司管理之下34,旅游公司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保护。35而遗产旅游业作为遗产地的支柱产业,进一步说是财政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必然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和维护,地方政府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过于重视通过开发世界遗产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政绩”,因此这种扶持和维护往往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利益,却不是遗产价值本身的保护。这些地方和部门片面看待世界遗产的价值,热衷于单一的经济目的,势必造成开发利用过度,或者错位利用、忽视保护,因而个别遗产地出现了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等种种问题。

同时在世界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各个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开发时一哄而上,出现问题后又彼此推诿。例如,在黄山上建的各种旅游宾馆中,据统计,其中旅游局、建设局、国土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都为盈利而参与其中,或者参股建立宾馆,或者直接建立宾馆等不一而足,但是景区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却没有一个部门愿意出来管,甚至在景区规划中,各部门动用各种力量在规划中进行博弈,以资获取更多的利益。36

2.3.2管理体制不顺

假设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有主有次,各司其职,便不会出现上述利益的博弈,我国的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条块分割又与地方政府利益、部门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⑴条条:多头的部门管理

世界遗产的保护涉及文化、文物、计划、财政、教育、建设、国土、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在实体组成上,散落于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等之间。其中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归口建设部门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他文物景区等文物保护单位归口文化部门管理;国家森林公园归口林业部门管理;国家自然保护区,归口环保部门管理;国家地质公园,归口国土资源部门管理。37条条上的多头管理导致世界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权力的战场,各个部门可以管、但各个部门都管不了,形成了责任的真空。而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国务院的九部委都有管理世界遗产的权利。

⑵块块:强势的地方政府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管理机构,分别主管世界遗产中属于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部分,属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归口国家建设部,但考虑实际情况对具体遗产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管理,相互协调。这两个国家部委负责对世界遗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然而,实际管理的责任被分解到每一个遗产地的政府或政府主管机构。遗产地的管理,有设立地方政府行使管理权的,如庐山、武陵源;也有直接设立专业机构管理,如故宫、敦煌。第一种情况地方政府就是遗产地的管理者,政府成为遗产保护、保存、展出、宣传工作的直接责

34参见郑孝燮:《世界遗产不是“摇钱树”》,载《华夏人文地理》,2004年第6期,第137页。

35参见曲冠杰:《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交到公司手中能放心吗?》,载新华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6926925.html,/newscenter/2004-06/30/content_155606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2月6日。

36参见黄德林:《当前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制缺陷及其完善建议》,载《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第129页。

37参见黄德林:《当前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制缺陷及其完善建议》,载《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任人和义务人;第二种情况由各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然而此类机构一般是设立在各级地方政府之下,由政府直接领导或间接指导监督。

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是遗产地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但在事实上成为世界遗产的管理主体,而且其行为——决策、措施、行动实际上极大地影响着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38而在地方政府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准市场主体”和对政府官员依然主要采取“经济化、数字化”的政绩考核方法的今天,地方利益超越甚至损害公共利益,成为难以避免的现实。对于那些实际掌握着世界遗产资源,同时又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和自身利益诉求的地方政府而言,往往会忽略自身作为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责,而直接参与对世界遗产的经营,导致监督者和使用受益者的角色重叠,破坏了游戏规则中的制衡性。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降低了世界遗产管理效能。这种分工管理格局,弊端多效率低。假如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某个庙里有一古碑需移动,这看似简单的事,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涉及许多部门,发生公章旅行的事并不稀奇。因而在对世界遗产进行管理时难以形成合力,这实际上也降低了行政效能。39

2.3.3保护意识淡薄

我们遗产管理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就地、非专业地任命的,因此遗产的高品位与遗产管理者的低素质之间很不相称,也就是说,管理者自己并不能完整和准确地认识遗产的“原真性”。40遗产区内的旅游往往被处理成“营利性的商业经营”,而不是“非营利性经营”。遗产周边的居民和游客破坏遗产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某些文化产业,诸如影视业,选取世界遗产地作为拍摄现场,为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美景,拍摄之后却一味追求“票房”,不计拍摄过程对世界遗产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文化产业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肩负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的任务,对经济利益的过分专注妨碍了其真正宗旨的实现,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现在游客对旅游的要求有时是庸俗化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对遗产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太在意,对于一些有害于遗产原真性的旅游设施和经营行为也能容忍和接受(如遗产地内的饭店、索道等);有些人甚至欢迎观光+娱乐的模式,这些现象都纵容了一些人将遗产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对遗产造成严重破坏,这种破坏有时是不可挽回的。41笔者去黄山时发现,常有有人将垃圾扔在离沿路设置的垃圾池很近的地方。黄山对垃圾的清理还是很重视的,如果垃圾乱投,特别是投到或者被风刮到山谷里,工作人员是要绑上绳子下到谷底去捡拾的,既危险又浪费人力物力。

2.3.4资金不足

38参见宋瑞:《对中国世界遗产门票问题的思考》,载张广瑞等主编:《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与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页。

39参见李华明:《制度创新:世界遗产法律保护的新思维》,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6期,第150页。

40原真性即上文提到的真实性,英文为authenticity。

4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目的 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对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的评价分析。 二、评价范围 我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法律法规所包含的所有领域。 三、评价依据 1、程序文件、管理手册、作业文件。 2、大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四、评价时间 2012年5月30日 五、评价组成员 评价组长:刘江 成员:汤晓东易万军 六、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综述 1、我项目部一直本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不断提升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为实施指导方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宣传、教育并贯彻实施,有针对性的落实检查,对三标管理体系的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公司办公室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网络、书店等获取收集涉及我 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将其融入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之中。 3、在建立了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首先考虑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我们通过学习法律法规, 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高了员工的环境保护、健康安全意识,并能够自觉地遵守本岗位有关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为了使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能定期评价,并得到及时更新的合规性评价,我们充分考虑到识别法律法规时的时效性,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结合国字标准、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等,注重评价的更新控制措施。 总之,我项目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发生违背体系运行、环境污染、职业健康与安全等风险及事故。我公司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已形成了一套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监督机制。 公司综合办 2012年5月30日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docx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北海老街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是北海古老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北海老街沿街的骑楼式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赞誉北海老街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一、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现状 20XX年以来,北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城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规定,对临街的骑楼建筑和历史价值较大的原址建筑实行一级保护,并建立了严格的修缮改造审批制度,投入巨资,分三期对北海老街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是重点对珠海路段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立面和视觉修复;二期是改造老城,重点是修复、开发与挖掘重点文物景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期是重点建设珠海路、中山路街区的配套设施与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北海市政F借鉴江浙古镇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老街两边的大清邮局旧址、宜仙酒楼、永济隆将军府等历史人文景点,都保持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修建后的北海老街集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重现了昔日百年商埠的繁华和老街特有的文化气息。北海市政F对北海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两者并重,举办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和百年老街摄影大赛,创建高校艺术教学创作基地。如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生来到北海老街写生、摄影、采风,让百年老街绽放出时尚的新绿。北海市政F在保护性开发北海老街中,将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活力,发展旅游经济,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

活力。 二、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与商户保护老街骑楼建筑意识淡漠北海老街被开发成旅游步行街之后,部分原居民将破旧的骑楼建筑或推倒重建,或重新装修,影响了骑楼建筑的本来面貌。北海老街的商户租借骑楼建筑经营酒吧、餐馆,他们在装修铺面时对骑楼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民俗技艺后继无人北海老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原住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就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向游客兜售珍珠、贝壳等旅游产品,“以船代轿”的疍家特色婚俗被“以车代轿”逐步取代,一些民间传统曲艺因年轻人不愿学唱而后继无人。 3.北海老街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偏差,旅游开发不合理北海老街在开发之初主打酒吧文化,后来的店铺又充满小资情调,老街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北海老街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步行街仍有车辆穿行并乱停乱放,休闲座椅、垃圾桶和指示牌等设置较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北海老街没有开发特色小吃,沿街店铺缺乏自身特色,影响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三、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1.提高民众保护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意识民众要加强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保护老街特色建筑的自觉性。特别是老街居民和商户,在改建或者装修时,不要破坏或影响骑楼建筑原貌,争取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1243

法律法规合规性和适宜性评价报告 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向依法管理要效益。 公司建立健全了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了环境管理知识和意识培训,为了减少和预防对环境造成污染、伤害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1、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能源资源控制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危险化学品制度》等程序; 2、对各岗位人员进行有关影响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控制程序培训,使每位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控制从事各自的工作; 3、严格按照公司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生产产生的噪音、污水排放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水电及原材料的使用,确保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4、对机械设备进行噪声防护及维修保养,对空压机、粉碎机等噪声大的设备隔离设置,减轻噪声对环境污染,经福山区环保局监测,噪声、废水排放均符合标准要求,未发生污染投诉事项。 5、按照废弃物管理要求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对有毒有害废弃物,各部门严格管理,使有毒有害废弃物得到有效收集。管理部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置合同。 6、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控制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达到要求。

通过对我公司环境管理体系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我公司在生产 及产品环保要求控制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范要求去 做,自实施体系以来,未发生违法、违规情况,在环境方面,未发生一起因违 犯法规而造成的环境安全事故。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部门应继续严格按照 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随时更新法律法规, 使我公司做到守法诚信、持续改进、保健康安全,保护环境、预防污染。 适宜性评价: 公司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与公司的环境因素相适应,经评价是适宜 性,后续严格执行控制。 评价人:各部门负责人审核:XXX 批准:XXX 日期:20XX.XX.XX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发展与挑战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发展与挑战 朱兵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在今天愈来愈成为一个浪潮。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就是说,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种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这种重要性除了体现在一般的文化意义上外,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国家文化主权等等方面。文化的问题、文化遗产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全球所关注。 第二个特点就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范围的认识在不断扩大,保护的程度在不断加深。用今天的观念看,在文化遗产的范畴中,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围绕着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来进行的。就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而言,保护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从我国来说,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从对重要的、单个的文物古迹的保护扩展到对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保护,又扩展到对以某个历史建筑群为主体的历史街区、村镇、城市的保护。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已经突破了传统范畴。

第三个特点是随着保护对象的多元化,保护对象的价值标准和保护方式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向。历史年代再也不是一个绝对尺度。“保护”一词的内涵不断扩充,它不再仅仅被理解为是对物质形态的“保存”,还包括研究、利用、宣传、传承与弘扬。其意义除了“保存”本身之外,更多地体现在与当代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等的相互关系之中,并成为国家、民族现实生活、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这些变化可以说既是全球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具体缩影。 一、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立法特点和构成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的形成和特点与我国的立法体制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既要保证国家权利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同时又照顾各地不同的需要,确立了我国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它包括了具有不同层次的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区条例、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对这种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为保证法制的统一,明确规定了不同层次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宪法的效力高于一切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同时,立法机关还实行立法监督制度,上级立法机关有权撤销不适当的法规规章。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建立在宪法和其他基本法所确立的原则之上的,这些原则包括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各民族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 朱晓英12号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要求和休闲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越来越流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要。但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申请完毕就没人管理。虎头蛇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没有人管理,使得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的因素,文化遗产被破坏。 2.宣传过大,导致游客众多,致使保护增加困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使得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素质又不相同,导致文化遗产的各类认为破环更为严重,管理和保护越为困难。 3.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开发。 文化遗产发现总会有或都或少的损坏,但是恢复和修理技术不没有很完善。还有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后续开发并不是非常有效。 4.管理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 许多文化遗产开发后就交给不同的人管理,而那些人并没有学习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产被破坏。 5.没有传承性,属于过了今天没明天那种,非常盲目 许多文化遗产被开发后,马上向大众人民开放,一时人流密集,使得文化被破坏而不能在传承下去,消失在历史之中。 6.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历史的气息。 现在的历史文化大都向大众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餐馆等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文化气息也越来越现代化。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科学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等。 (一)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这些保护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

2018年度合规性评价报告为了确认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保证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避法律风险,根据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特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一、评审时间:2018年6月1日。 二、参加人员: 三、评价目的: 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就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检查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对应法律法规遵循的符合性、自觉性、有效性;依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检查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状况。 四、评价范围: 公司管理和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 五、评价依据: 1、ISO14000&OHSAS18000 2、公司体系文件;

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综述: 在2018年6月1日,对我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结果如下: 1、EHS部门主持了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个人自学标准内容,集体学习安全部编制的2018年适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清单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学习,使员工对项目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所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针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员工能够用自己的自觉行动来保证我公司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符合性、有效性。 2、公司的重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因素包括:1)废水排放;2)噪声排放;3)固体废弃物排放;4)能(资)源使用;5)化学品管理;6)落后产能淘汰7)安全管理;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9)消防安全管理;10)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2)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安全。 3、适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重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 评价报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报 一、目的 依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评价程序》要求,对适用公司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判定符合情况。 二、适用范围 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各相关部门、各分(子)公司负责评价其合规性情况,市场技术部作总结。 三、评价情况 (一)公司现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情况 公司共收集了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33个,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45个。 (二)公司合规性情况 1、有关许可证的情况 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各分(子)公司: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GB1、GB2级,GC2级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D1、D2)、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按要求进行了年检。 2、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3、三废达标情况 废水:公司本部及各家分(子)公司驻地产生的废水均为生活污水,进入荆门市政污水管网,公司承建的工程90%在厂区内,且施工周期短,施工现场几乎不用水,固定场所的生产用水为精细化工分公司清洗反应釜的水,排放到边沟中,1-3季度检测达标排放。环保清洗分公司作业在指定清洗现场,产生的废水流入边沟,进入荆门石化总厂污水处理站。槽车清洁分公司产生的清洗污水经隔油池过滤后由专设的管道排放到荆门石化总厂污水处理站。 废气:公司无有组织的废气排放,(塑料有限公司的印刷,电、火焊的焊接)1-3季度空气监测,排放符合标准规定。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doc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1、折叠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 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折叠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

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折叠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折叠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龙岗坪山协力胶盒厂获取、识别和更新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客户行合规性评价,并在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的过程管理。 3 职责 3.1行政体系部是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主管部门。 3.1.1负责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和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客户要求的收集、识别、更新与传达; 3.1.2负责合同的法律审查及法律纠纷的处理; 3.1.3负责组织社会责任、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进行评价。 3.2 各部门负责收集、识别、更新本部门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并传达给员工遵照执行。负责业务范围内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4 程序内容 4.1 获取内容: 4.1.1 法律: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颁布的法律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 4.1.2 法规:国务院和各相关省、自治区、市、县人大颁布的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条例和实施细则; 4.1.3 规章:各部、委、局和各相关省、自治区、市、县政府颁布的

健康、安全与环境规章制度; 4.1.4 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布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标准; 4.1.5 国际公约:关于保护环境的公约、国际劳工公约、职业健康安全公约和建议书; 4.1.6 其他要求:各级政府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客户有关社会责任、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等。 4.2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 4.2.1 获取的渠道 4.2.1.1 行业的标准从行业协会和相关标准发布部门获取; 4.2.1.2 与咨询机构、安全等部门联系; 4.2.1.3 从互联网查询获取; 4.2.1.4 从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获取识别成型的法律法规清单。 4.2.2 获取方法: a) 各主管部门不定期通过上述渠道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达到保持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处于最新状态; b) 各主管还可以随时上网查询; c) 公司体系部通过上级法律部门获取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d) 所属部门获取的相关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由负责人员填写“法律、法规获取单”给予保管,并将法律文件传递到公司体系部。 4.3 判定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 4.3.1 根据以下依据进行判断: 4.3.1.1 针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4.3.1.2 针对行业的特点;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_倡议书.doc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_倡议书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XX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呵护,依法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 作为长期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民间志愿者,我们目睹了全国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责任在肩。为了唤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和年度贡献奖获得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对破坏文物的刑责惩处力度。 第二,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区的大拆大建。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去,对历史城区、街区实施成片保护。设立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以应对非法拆迁

对文物的破坏。 第三,对暂时不具备文物身份的历史建筑,采取谨慎处理、保护为主的方针。 第四,加大对文物日常维护的投入。对文物的修复,实行严格监督,杜绝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护精神行为。 第五,大力扶植各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唤醒全民文保意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设立私人博物馆,鼓励将私有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精髓的物质和精神!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山川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织就了锦绣中华。她的集中代表,就是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与文化遗存。这些自然珍萃、文化瑰宝,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面对这些自然与文化杰作,我们在惊叹自然造物之神奇,祖先创造力之伟大的同时,对祖国的挚爱会愈加深沉、博大。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docx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也伴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该局面的因素是多元化的,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为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起来,从起初的典籍、器物的保存,到现在的遗址、建筑物保存,内容越发广泛。而与此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Z性,需要对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才能够达到社会文化发展共识。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就开始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最先起源的是考古研究所的成立,于1922年XX大学成立;紧接着,我国在1929年成立了营造学社,对古代建筑采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于是1年后,我国开始出台了第一步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条文,在国民政F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17条以及《实施细则》中均有体现。经过了1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诞生,是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于1948年主持编写的,全篇共计450余条,是作为我国后续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依据存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国务院颁布,对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公布,将其作为“文明保护单位”,并制定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制度,目前,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超过1500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对24个历史文化名

城进行了首批,创立了历史古城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超过100于个。紧接着,我国相继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城市法规划》等,据初步统计,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均已经超过12个。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结合其固有属性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式,为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要分层次进行,从而全面落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首要层次,涵盖多方面内容,例如,古墓葬、文化遗址、石窟寺、壁画、石刻、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以及重要史迹等。《文物保护法》规划了保护内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保护的对象有着明显的差异,要根据文物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来确定。现阶段,损害文物价值多指破坏文物环境,《文物环境法》指出,除了保护文物,还要“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进行划定,继而通过城市规划,来控制该地带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对新建筑的建筑高度、色彩、功能、形式、体量等方面的控制。对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保障其观赏价值,还可以将其在建筑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人们对文物建筑的艺术效果和设计匠心做出一个准确的认识,帮助其更好的了解历史事件。保护文物的重要对象是对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早在20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