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

张成12721617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分离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技术依据,并指出了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及前景。利用生物法分离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分离处理燃放气是新世纪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离;处理

Treatmentand Separationof Carbon Dioxidefrom Flue Gas

ZhangCheng 1272167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Abstract: Principl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a variety of processes for CO2recovery,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adaptabilities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reclaim carbon dioxide was offered, and application range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dioxide we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green-house effect”in the 21centery can be mainly biolog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fixing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combusted gases.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treatment

1.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扩大,大量的CO2气体排放到了大气环境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能源等构成严重威胁。2008年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92亿吨,中国达60亿吨。科学界一致认为,近100年来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剧增导致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CO2是全球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50%,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能源环境研究领域受关注最多的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

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据观测数据,1896年CO2的浓度为296×10-6ppmv,1960年达到320×10-6ppmv,目前已经达到380×10-6ppmv,预计21世纪末将会达到650×10-6-700×10-6ppmv。尽管这一预测浓度水平下CO2可能造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严重后果存在不确定性,但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和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

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逐渐令全球海洋变酸。美国科学家估计,到了本世纪末,过酸的海水会导致珊瑚灭绝、浮游生物减少,甚至令海洋食物链崩溃。目前发电厂、汽车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由海洋吸收。科学家过去普遍认为,海洋有助缓和温室效应,但这却令海洋酸性增加。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pH度已下降了0.1个单位,令海洋酸性升至数百万年的最高水平。到下一世纪,海洋pH度将再下跌0.3个单位,令海洋生物面临重大威胁[2]。

另外,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燃用化石燃料电站均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在世界范围内,燃用化石燃料的电站大约占51%(其中燃煤占36%,燃油占9%,燃气占6%)。能源结构上化石能源占全球总能源的85%[3],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还会继续利用化石燃料。我国1999年燃煤电站的发电量为10047亿kW?h,当年供电的标准煤耗为396g/(kW·h)[4],燃煤电站燃用了3198亿吨标准煤。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CO2排放国,目前每年生产和消费的矿物能源约占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10%,这相当于排放出全球CO2总排放量的10%。

但是,CO2气体还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化工合成方面,CO2可以合成尿素、生产碳酸盐、阿司匹林、制取脂肪酸和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利用CO2代替传统的农药作杀虫剂,也在研究之中;在农业方面,CO2可用于蔬菜、瓜果的保鲜贮藏,也能用于粮食的贮藏,它比通常所用的薰蒸剂效果更好,把CO2引入蔬菜温室,能增加蔬菜的生长速度,缩短其生长周期,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在工业方面上,CO2是很好的致冷剂,它不仅冷却速度快,操作性能好,不浸湿产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在石油工业上,CO2的应用已较成熟,这首先体现在提高石油的采油率上,CO2作为油田注入剂,可有效地驱油。而且CO2用作油田洗井用剂,效果也十分理想。所以,不管从环境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来看,通过对CO2气体分离回收利用可以收到双重效益。

2.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技术

电厂烟气中CO2的脱除也是气体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有很多技术都可以用于烟气中CO2的有效脱除,但没有哪种技术是普遍适用的。对于

不同的混合气体体系,应该选用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艺条件。目前工业上采用的CO2分离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离法、O2/CO2循环燃烧法和这些方法的组合应用等。以上这些方法在经济性、选择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目前在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碳方法主要是溶剂吸收法和变压吸附法[6]。

2.1 物理吸收法

溶剂吸收法是最古老,也是已经成熟应用的脱碳方法,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

2.1.1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的原理是利用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温度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处理二氧化碳的目的。在整个吸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消耗的能量要比化学吸收法要少,通常物理吸收法中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降低而增大,反之则减小[7]。该法关键是确定优良的吸收剂。所选的吸收剂必须对CO2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无腐蚀、无毒性、性能稳定[8]。

物理吸收法中常用的吸收剂有丙烯酸酯、N-甲基-2-D 吡咯烷酮、甲醇、二甲醚乙醇、聚乙二醇以及噻吩烷等高沸点溶剂[9]。典型的物理吸收法有Shell 公司的环丁砜法,Norton 公司的聚乙二醇二甲醚法、Lurgi公司的甲醇法[10],另外,还有N2甲基吡咯烷酮法、粉末溶剂法(所用溶剂为碳酸丙烯酯),三乙醇胺也可作为物理溶剂使用。南化集团研究院于80 年代初开发成功一种较为先进的脱碳技术—NHD法[11],它与国外的Selexol工艺类似,只是二者所用溶剂的组分不同。NHD 溶剂的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二甲醚的同系物,脱除二氧化碳效率在物理吸收法中较高。物理吸收法由于CO2在溶剂中的溶解服从亨利定律,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CO2分压较高的条件下。

典型的物理吸收工艺流程见图1[12]。图1中,原料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与塔顶喷下的吸收剂逆流接触, 净化气由塔顶引出。吸收气体后的富液经闪蒸器减压释放出闪蒸气(最高压力下闪蒸出来的气体大部分是溶解的非酸性气体),经低压闪蒸后的半富液送入再生塔顶部即降至常压,并放出大量CO2,即为所需的分离回收的CO2,可用于生产液体CO2或干冰。其余未解吸的CO2与再生塔底部送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逆流接触,靠汽提使溶剂再生后送往吸收塔顶部。

图1. 物理吸收法工艺流程[12]

Fig.1physical absorption process

2.1.2 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是使烟气和吸收液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反应,CO2被吸收至溶剂中形成富液,富液进入解析塔加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吸收与脱吸交替进行,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工艺流程见图2[8]。

图2.化学吸收法工艺流程[8]

Fig.2chemical absorption process

所用化学溶剂一般是K2CO3水溶液或乙醇胺类的水溶液。热K2CO3法常见方法有苯菲尔德法(吸收溶剂中K2CO3质量分数为25%~30%,二乙醇胺1%~6%,加适量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吸收剂和防腐蚀剂)、砷碱法(Vetro Cokes 法, K2CO3质量分数23% , As2O312% , 或用氨基乙酸和V2O5来代替As2O3)、卡苏尔法(Carsol 法, K2CO3、胺、V2O5)、改良热碳酸钾法(Cata Carb 法, K2CO3、乙醇胺盐、V2O5)。以乙醇胺类作吸收剂的方法有MEA法(所用溶剂为一乙醇胺)、DEA 法(二乙醇胺)、MDEA法(甲基二乙醇胺)、联合碳化公司的乙醇胺法(同时添加两种防腐蚀剂)、道化学公司的22烷氧基乙胺法(内添加防腐蚀剂)以及劳尔夫2巴逊斯法(所用溶剂为二乙醇胺)[8]。化学吸收法的关键是控制好吸收塔和解析塔的温

度与压力,以K2CO3作溶剂时,吸收和解吸过程可逆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配制K2CO3时浓度要以生成的溶解度小的KHCO3不析出为依据。

2.1.3 混合溶剂吸收法

这类溶剂是由特定组成的物理溶剂和化学溶剂混合而成。在常用的溶液中,以环丁矾最为著名,吸收过程一般采用吸收/再生系统[19]。这类工艺应用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气体分离方法。

总之,溶剂吸收法工艺需要复杂的预处理系统,操作比较繁琐,流体需要周期性升温、降温,溶剂再生必须消耗大量的外供热能,这些使得溶剂吸收法的能耗十分巨大,而且湿法操作过程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2.2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混合气中的CO2的选择性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CO2的。吸附法又分为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 ), 吸附剂在高温(或高压)时吸附CO2,降温(或降压)后将CO2解析出来, 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或压力)变化,从而使CO2分离出来。常用的吸附剂有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7]。采用吸附法时,一般需要多台吸附器并联使用,以保证整个过程能连续地输入原料混合气,连续取出CO2产品气和未吸附气体。无论变温吸附法还是变压吸附法都要在吸附和再生状态之间循环进行,前者循环的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而后者则只需几分钟[9]。

2.2.1 变压吸附法

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变压吸附工艺,它属于干法工艺,无腐蚀,整个过程由吸附、漂洗、降压、抽真空和加压五步组成,其运行系统压力在1126MPa~6166kPa 之间变化。工艺流程见图3。

这种吸附分离法是基于气体与吸附剂面上活性点之间的分子间引力来实现的,通过利用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气中CO2的选择性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CO2。按照CO2吸附、解吸的方法不同,吸附法又可分为变压吸附法(PSA)、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与变温相结合的吸附法(PTSA)。PSA法是基于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气中的CO2有选择性吸附作用,高压时吸附量较大,降压后被解吸出来而进行的,近十几年来广泛应用在脱除CO2工艺中。变压吸附这一概念是1942年H.kahle 在德国申请的专利中提出的[20]。TSA法则是通过改变吸附剂的温度来吸附和解吸CO2。PSA法的再生时间比TSA法短很多,且TSA法的能耗是PSA法的2~3倍[21]。

通常工业上较多采用变压吸附法,如图5所示。PSA法是干法体系,对原料气适应性广,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适应能力强,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系统,无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克服了流体周期性升温、降温的弊病,并且省去了

溶剂再生消耗的外供热能。但该法的吸附容量有限,CO2的回收率低,一般只有50%~60%[22],需要大量吸附剂,吸附解吸频繁,要求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应用PSA法回收烟道气中CO2的新技术[23]。HuCe等人[20]研究用PSA技术从烟道气中分离回收CO2,采用三塔装置,对于CO2体积分数分别为15%和25%的烟道气,回收率分别为20%和53%,CO2纯度均达到99%。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学者正在探索变温与变压相结合的吸附技术(PTSA法)[24]。该公司于1991年建造了1000m3/h的中型工厂,经连续2000h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由于加入变温吸附技术,使电力消耗降低11%。PTSA法是在常压下吸附CO2,随后吸附剂降压后被加热,放出CO2。由于加热可使CO2更容易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因而减少了真空泵的电力消耗。加热的热源可采用电厂未被利用的余热,这样运行更为经济。

2.2.2变温吸附分离法

变温吸附法(TemPeratureSwingAdsorption,简称为TSA)或变温变压吸附法(简称为PTSA)是根据混合气各组份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容量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利用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特性,采用常温吸附、升温脱附的操作方法。除吸附和脱附外,整个操作中还包括对脱附后的吸附剂进行干燥、冷却等辅助环节。变温吸附法可应用于常压气体及空气的减湿,空气中溶剂蒸气的回收等方面。如果吸附质是水,可用热气体加热吸附剂进行脱附;如果吸附质是有机溶剂,吸附量高时可用水蒸气加热脱附后冷凝回收;吸附量低时则可用热空气脱附后烧去,或再经二次吸附后回收[25]。由于常用吸附剂的比热容较大,而且过程时间长,还要配备相应的加热和冷却设施,变温吸附法的能耗和投资相对较高;此外,温度大幅度周期性变化也会影响吸附剂的寿命。因此,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微量杂质或难解吸杂质的的分离[26],目前工业上较多采用变压吸附法。

图3.变压吸附法工艺流程[25]

Fig. 3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2.3 膜分离法

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的驱动下出现气体渗透,由于各组分渗透的速率不同,从而实现混合气体各组分之间的分离。其工艺流程见图4[27]。膜分离又分为气体分离膜和气体吸收膜两类。分离膜技术是基于混合气体中CO2与其它组分透过膜材料的速度不同而实现CO2与其它组分的分离。吸收膜技术是在薄膜的另一侧有化学吸收液,并依靠吸收液来对分离气体进行选择,而微孔薄膜材料只起到隔离气体与吸收液的作用[27]。

膜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优点,是发展迅速的节能型气体分离技术。其缺点是提取的CO2纯度不高,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CO2气体,可与溶剂吸附法结合起来应用,前者作粗分离,后者作精分离。但在火电厂烟气中CO2分离方面,由于膜材料的选择性低、分离纯度不高等问题,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28]。

气体吸收膜法是一种将膜分离法和化学吸收法优点相结合的方法。吸收膜法中,在薄膜的一侧有化学吸收液存在,气体和吸收液不直接接触,二者分别在膜两侧流动。膜本身对气体没有选择性,只起到隔离气体和吸收液的作用,膜壁上的孔径足够大,气相组分在驱动力(浓度差)的作用下,从气相主体扩散通过气相边界层,到达膜壁,再通过膜孔扩散至液相边界层,通过吸收液的选择性吸收达到分离气体中某一组分的目的。

图4.膜分离法工艺流程[28]

Fig.4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工业上用于CO2分离的膜材质主要有: 醋酸纤维、乙基纤维素、聚苯醚及聚砜等。近年来一些性能优异的新型膜材质正不断涌现,如聚酰亚胺膜、聚苯氧改性膜、二胺基聚砜复合膜、含二胺的聚碳酸酯复合膜、丙烯酸酯的低分子含浸膜[30]等,均表现出优异的CO

渗透性。

2

2.4 低温分离法

低温分离法是通过低温冷凝分离CO2的一种物理过程,它利用CO2与其他气体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低温液化,然后蒸馏来实现CO2与其他气体的分离。对于CO2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采用此法较为经济合理,可直接采用压缩、冷凝、提纯的工艺而获得液体CO2产品。对CO2含量较低的混合气需经多次压缩和冷却,以引起CO2的相变,从而使CO2浓缩并从烟气等混合气体中分离出去[22]。

低温分离包括直接蒸馏、双塔蒸馏、加添加剂和控制冻结等方法。直接蒸馏会导致在蒸馏塔内形成CO2固体的麻烦,这种工艺主要用于提高原油回收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向油层注入CO2可提高采油率。据荷兰研究机构计算[16],未采用脱碳技术的燃煤电厂效率为38%,CO2排放量为0.95kg/(kW·h);采用低温分离法分离CO2后,电厂效率下降到26%,CO2排放量减至0.14kg/(kW·h)。美国DavyMckee公司设计了N2/CO2低温蒸馏分离方法,结合物理吸收可使90%以上的CO2被回收,其纯度达97%。但是该方法设备庞大、投资大、工艺复杂、能耗较高、分离效果较差,限制了其用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气中CO2的分离回收。目前,应用低温蒸馏法回收烟道气中的CO2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未来的IGCC 或者O2/CO2烟气循环系统中比较有前景[21]。

2.5 O2/CO2循环燃烧法

常规燃烧方式的烟气中回收CO2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烟气中的CO2含量一般为14~16%[31],使得在较低的压力下从以氮气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中分离较低浓度的CO2气体的难度很大,分离设备复杂,成本高。因此,如果能在燃烧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燃烧产物中CO2浓度,将会使回收成本降低。组织燃料在O2/CO2混合气体中燃烧的所谓O2/CO2燃烧方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O2/CO2循环燃烧技术是美国ANL开发的一种从锅炉排气中回收CO2的新方法[32],它是用空气分离获得的纯氧或近似纯氧和一部分锅炉排气构成的混合气代替空气作为矿物燃料燃烧时的氧化剂,由此获得的烟气经干燥脱水后得到浓度高达95%的CO2,排气经冷凝脱水后,其量的70%~75%循环使用,余下的排气中的CO2经压缩脱水后用管道输送[33]。其技术原理示意图见图5所示。

图5. O2/CO2循环燃烧原理示意图[33]

Fig.5 O2/CO2 cycle combustion schematic

此法对以CO2为主的烟气进行液化处理时,SO2同时也被液化回收,可省去烟气脱硫设备,NO X的生成将会减少,有可能不用或少用脱氮设备[28],如果在燃烧和传热等方面作进一步优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国外普遍就是这样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的途径来提高尾气中CO2的浓度,再用吸附、压缩的方法来回收CO2[34、35]。其主要问题是制氧设备和CO2压缩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电力、锅炉火焰和热传输的特征以及防止空气泄漏进入炉内等,而且用氧气代替空气燃烧,这可能需要重新设计锅炉,它具有更高火焰温度、改进总热循环效率等问题。

3.几种分离方法比较

上述几种CO2的分离回收方法各有特点,视原料气的不同和CO2产品气的纯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选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对CO2的吸收效果好,分离回收的CO2的纯度高达99.19% 以上,而且可有效脱除H2S(脱除率高达100% ),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吸附法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但吸附剂容量有限,需大量吸附剂,且吸附解吸频繁,要求自动化程度高。低温蒸馏法能耗高,分离效果较差,只适用于油田伴生气中CO2的回收。膜分离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投资费用低(成本比吸收法低25% 左右) , 是当今世界上发展迅速的一项节能型CO2分离回收技术, 但是膜分离法难以得到高纯度CO2。

4.结论与展望

无论是对现有电厂或炼厂进行改造,还是在设计新电厂时采用CO2回收技术,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由于回收CO2的能量消耗会导致电厂效率的下降,因此对电厂效率的影响是评价CO2回收措施的首要标准。由于采用现有技术回收CO2要消耗电厂近1 /3的电力, 因而, 开发高效节能的分离

回收技术是将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在上面介绍的几类分离CO2的工艺中, 化学吸收法是目前技术上已经成熟, 工业上用于烟道气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膜分离法在上述方法中能耗最低, 有潜在的发展前途, 但需要开发出有高选择性和渗

透系数的膜材质。膜分离法与化学吸收法的联合被认为是目前最具优势的烟气回收CO2 工艺技术。

综上所述,烟道气回收CO2工艺不算复杂,但是它既控制并减少污染,又从中回收了有用的CO2气,产生了效益。实践证明,此类项目投资较少,回收率高,成本低,CO2纯度高,效益好,操作稳定,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刘宝明,何家雄,夏斌,张树林. 国内外CO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天然气地球科

学.2004,15(4):413~414

[2]田牧,安恩科.燃煤电站锅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经济性分析[J].锅炉技,2009,

40(3):36-40.

[3]Workshop Material, CO2 Capture and Geologic Sequestration, Office of Fossil Energy of U.

S.DOE, Federal Energy Technology Center, pp. 11- 13, Houston, Sept. 28-30, 1999.

[4]电力生产年报. 1999 年电力工业统计之一、之二[J]. 中国电力, 2000(6): 100, 2000(7):

94.

[5]周锦霞. 脱除二氧化碳中微量笨的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6]陈道远. 变压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的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03.

[7]殷捷, 陈玉成. CO2的资源化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动态, 1999, 4: 20-23.

[8]周忠清. 开发新的膜反应系统—用于高功能分离膜的氧化脱氢反应[J]. 膜科学与技术,

1989(1): 34-38

[9]周燕. 浅谈石灰窖CO2的综合开发利用[J]. 衢化科技, 1993,8(4): 35-37.

[10]陈全福. 石油伴生气中CO2气体分离技术评析[J]. 国外油田工程, 1992(4):8-16

[11]王志峰. NHD脱碳工艺的先进性及应用前景[J]. 现代化工, 1999, 19(4):24-26.

[12]韩其森, 韩兆保. 低压碳酸丙烯酯法分离富含CO2的油田气[J]. 天然气化

工,1989,14(4):44-50

[13]李天成, 冯霞, 李鑫钢.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2,19(2): 191-196.

[14]曲平, 俞裕国. 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发展与评述[J].大氮肥, 1997, 20(2): 97-102.

[15]黎四芳, 任铮伟, 李盘生, 路琼华. MDEA-MEA混合有机胺水溶液吸收CO2[J]. 化工学

报,1994, 45(6): 698-703.

[16]张阿玲等. 温室气体CO2的控制和回收利用[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17]杨林军. 四川大学博士后工作报告. 成都: 2000.

[18]梁峰. 碳酸丙烯酯脱碳脱硫技术进展简介[J]. 气体净化, 2003, 3(5): 9-10.

[19]王震. 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离[D]. 天津:天津大学理学院,2005.

[20]梁其煜, 李式模, 邵皓平.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J]. 低温工程, 1997 (5): 7-11.

[21]IPCC.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2005.

[22]唐莉, 王宝林. 应用变压吸附法分离回收CO2[J]. 低温与特气,1998 (2): 47-51.

[23]车泰夫. 应用PSA脱碳技术回收锅炉烟气中CO2的可行性[J]. 辽宁化工, 1993, 22(3):

3-6.

[24]Chue, Kuck-jack, Kim, et al. A Parametric Study of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for the

Recovery of Carbon Dioxide from Flue Gas[J], FundamAdsorpt, 1996:193-201.

[25]Freund P.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pture,storage and utilization of

greenhousegases[J]. Waste Management. 1997,17(5):281-287.

[26]Yang.R.T.吸附法气体分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27]王雪松. CO2膜分离技术及其开发现状[J]. 化学世界, 1992 (1): 1-7.

[28]裴克毅. 火力发电厂CO2减排技术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

[29]万鸿斌.变压吸附装置的气体分离技术[J].化工科技动态,1992,8(4):33-36.

[30]张可达.二氧化碳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1,4(5):10-13.

[31]毛玉如, 张永刚, 张国胜等. 火电厂CO2的排放控制和分离回收技术研究[J]. 锅炉制

造,2003, 186 (1): 20-22.

[32]周泽兴. 火电厂排放CO2的分离和回收固定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J]. 环境科学进展,

2002,3.

[33]毛玉如, 方梦详, 王树荣等.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进展[J]. 锅炉技术,

2002,33(3): 5-9.

[34]FREUND P.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pture,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J]. Waste Management, 1997, 17 (5-6): 281-287.

[35]RAO A D, Fluor Daniel, Inc, et al. Mitig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gas turbine

powerplants [J]. Energy Convers Mgmt, 1996, 37 (6-8): 909-914.

[2] 田牧,安恩科.燃煤电站锅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经济性分析[J].锅炉技,2009, 40(3):36-40.

[3ral Energy Technology Center, pp. 11- 13, Houston, Sept. 28-30, 1999.

[4] 电力生产年报. 1999 年电力工业统计之一、之二[J]. 中国电力, 2000(6): 100, 2000(7): 94.

[6] 陈道远. 变压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的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03.

[7] 殷捷, 陈玉成. CO2的资源化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动态, 1999, 4: 20-23.

[8] 周忠清. 开发新的膜反应系统—用于高功能分离膜的氧化脱氢反应[J]. 膜科学与技术, 1989(1): 34-38

[9] 周燕. 浅谈石灰窖CO2的综合开发利用[J]. 衢化科技, 1993,8(4): 35-37.

[10] 陈全福. 石油伴生气中CO2气体分离技术评析[J]. 国外油田工程,

1992(4):8-16

[11] 王志峰. NHD脱碳工艺的先进性及应用前景[J]. 现代化工, 1999,

19(4):24-26.

[12] 韩其森, 韩兆保. 低压碳酸丙烯酯法分离富含CO2的油田气[J]. 天然气化工,1989,14(4):44-50

[19] 王震. 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离[D]. 天津:天津大学理学院,2005.

[20] 梁其煜, 李式模, 邵皓平.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J]. 低温工程, 1997 (5): 7-11.

[21] IPCC. Carbon dioxidecapture and storage [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2005.

[22] 唐莉, 王宝林. 应用变压吸附法分离回收CO2[J]. 低温与特气,1998 (2):

47-51.

[25] Freund P.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pture,storage and utilization of greenhousegases[J]. Waste Management. 1997,17(5):281-287.

[26] Yang.R.T.吸附法气体分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27] 王雪松. CO2膜分离技术及其开发现状[J]. 化学世界, 1992 (1): 1-7.

[28] 裴克毅. 火力发电厂CO2减排技术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

[30] 张可达.二氧化碳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1,4(5):10-13.

[31] 毛玉如, 张永刚, 张国胜等. 火电厂CO2的排放控制和分离回收技术研究[J]. 锅炉制造,2003, 186 (1): 20-22.

[33] 毛玉如, 方梦详, 王树荣等.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进展[J]. 锅炉技术, 2002,33(3): 5-9.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 张成12721617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分离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技术依据,并指出了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及前景。利用生物法分离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分离处理燃放气是新世纪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离;处理 Treatmentand Separationof Carbon Dioxidefrom Flue Gas ZhangCheng 1272167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Abstract: Principl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a variety of processes for CO2recovery,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adaptabilities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reclaim carbon dioxide was offered, and application range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dioxide we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green-house effect”in the 21centery can be mainly biolog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fixing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combusted gases.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treatment 1.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扩大,大量的CO2气体排放到了大气环境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能源等构成严重威胁。2008年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92亿吨,中国达60亿吨。科学界一致认为,近100年来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剧增导致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CO2是全球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50%,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能源环境研究领域受关注最多的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

冷凝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研究

冷凝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北京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燃气锅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燃气锅炉所排放的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烟气排放温度,并实现对烟气余热的有效回收,其不仅可以使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节能效果。本文将会以北京市某热源厂为例来对冷凝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冷凝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如今,随着燃气锅炉在供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与燃煤锅炉相比具有热效率更高、污染更小等特点。在锅炉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将会有大概92%左右能量转化为热量、7%左右为排烟热损失、1%左右表面散热损失掉。因此,做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很大一部分烟气中的余热存在于水蒸气中,在回收显热、降低烟气温度的同时,会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水蒸气潜热,从而实现烟气全热的正回收。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主要是以天然气为驱动源,借助回收型热泵机组,就能够使锅炉排烟从80℃降至30℃,从而使大量的水蒸气冷凝潜热被回收,这样既可以达到节省燃气锅炉燃气耗量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降低PM2.5雾霾形成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双重效果。 1 冷凝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1.1 利用换热器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中,换热器是比较常用的设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尤为关键,根据换热方式的差异,可以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划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型、间接接触式换热型[1]。 (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通常是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来实现两种介质相互传热传质的过程。通常情况可以根据接触结构的不同划分为折流盘型、多孔板鼓泡型和填料型如图1所示。因为我国供热供回水温度相对比较高,导致直接接触式换热型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2)间接接触式换热器。间接换热通常是指在被壁面分隔来的空间里冷热介质可以实现独立流动,并通过壁面来使实现冷热介质的换热。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中,常用的间接接触式换热器有热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 1.2 利用热泵回收烟气余热技术 在燃气锅炉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露点在55—65℃之间,在进行回收烟气冷凝余热阶段,一般要求供热回水温度在烟气露点温度范围以内。一旦供热回水温度超过了烟气露点温度,则需要借助热泵回收烟气冷凝余热来实现预热供热回水。目前,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过程中,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

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

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 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SK-600-CO2)是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有毒气体检测仪。标准配置为带点阵LCD液晶显示、三线制4~20mA模拟和RS485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开关量输出等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还支持输出信号微调等功能,方便系统组网及维护。可检测CO、CO2、CO2、CO2、CO2、DMF、CO2、CO2、CO2、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详情可咨询东日瀛能。同时我司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销往: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全国各地。 (注意: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SK-600-CO2)在不同的应用环境或行业有不同的别名,如烟气排放二氧化碳检测仪二氧化碳CO2变送器二氧化碳CO2探测器二氧化碳CO2探头便携式二氧化碳C 二氧化碳CO2气体浓度检测参数 ●工作电压DC5V±1%/DC24±1%波特率9600 ●测量气体二氧化碳CO2气体●检测原理电化学 ●采样精度±2%F.S●响应时间<30S ●重复性±1%F.S●工作湿度10-95%RH,(无冷凝) ●工作温度-30~50℃●长期漂移≤±1%(F.S/年) ●存储温度-40~70℃●预热时间30S ●工作电流≤50mA●工作气压86kpa-106kpa ●安装方式固定安装●质保期1年 ●输出接口多种●外壳材质铝合金 ●使用寿命2年●外型尺寸 ●183×143×107mm(L×W×H)1.5Kg(仪器净重) ●测量范围详见选型表 ●输出信号TTL(标配)RS485,(常规)/4-20mA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综述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综述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综述 ——工业脱硫技术姓名:李凯雷 学号: 20081400 班级:2008027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综述 高浓度SO2烟气脱硫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SO2含量高于3%的烟气,通常称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它可采用钒催化剂接触催化制硫酸等方法脱硫回收利用硫资源。目前,我国基本上都已采用催化转化脱硫制酸,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二氧化硫污染,而且使冶炼烟气二氧化硫成为重要的硫资源,补充了我国缺乏的硫资源。 低浓度SO2烟气脱硫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处于起步阶段,SO2含量低于3%的烟气,通常称为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我国2亿kW机组火电厂锅炉烟气及钢铁、有色、建材等部门50万台工业锅炉、18万台工业窑炉排放的主要是这类烟气。由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一般仅为0.1%~0.5%),采用传统的接触法脱硫制酸等方法,技术经济上难度大。 目前我国这类烟气的脱硫技术工业化应用程度还很低,已应用的主要是引进的国外烟气脱硫装置和中小锅炉简易除尘脱硫装置。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烟气脱硫装置,包括“氨-硫铵法”烟气脱硫装置、“碱式硫酸铝法”烟气脱硫装置、“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装置、“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装置和“电子束辐照法”装置。这些烟气脱硫装置的引进为

我国烟气脱硫吸收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奠定了基础。我国中小锅炉占全国燃煤锅炉的70%,为此我国探索中小型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多种途径,如低硫燃料、型煤固硫等技术的同时,针对中小锅炉特点,开发了一批简易烟气脱硫技术。目前这类技术申请的专利已达几十种,应用数百套。简易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一般是在各类除尘设备的基础上,采用石灰、冲渣水等碱性浆液为固硫剂,应用水膜除尘、文丘里除尘、旋风除尘的机理和旋流塔、筛板塔、鼓泡塔、喷雾塔吸收等机理相结合同时除尘脱硫。已形成冲激旋风除尘脱硫技术、湿式旋风除尘脱硫技术、麻石水膜除尘脱硫技术、脉冲供电除尘脱硫技术、多管喷雾除尘脱硫技术、喷射鼓泡除尘脱硫技术等在同一设备内进行除尘脱硫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共同特点是设备少、流程短、操作简便,一般除尘效率70%~90%,脱硫效率30%~80%。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烟气脱硫成套装置,但到目前为止,却仅有不到1%装机容量的火力电厂和少数中小型锅炉实施烟气脱硫。主要有脱硫成本问题、产物出路问题以及引进技术国产化的问题。 由国外引进的烟气脱硫装置,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如我国重庆珞璜电厂引进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装置,投资约4000万美元,每年还需运行费4000万元人民币,脱硫运行成本为每吨SO21100元,设备建设费用占到了电厂投资的16%。另一方面,国内外目前应用的主要烟气脱硫技术,无论是国外引进的“石

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的分析及运用

POWER SUPPLY TECHNLLOGIES AND APPLICATIONS 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的分析及运用 郭洪远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灵武750400) 【摘要】由于目前水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日益恶化等等状况,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厂的烟气余热,提高火电机组的效率,减少煤耗是节能的主要且重要的措施之一。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排烟余热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发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利用烟气余热来加热凝结水的系统。研究表明,设置烟气余热系统,可大大提高火力发电厂热效率,降低煤耗,增加发电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电厂优化设计中,合理有效的利用火电厂的烟气余热,提高机组运行效率,节约用水,减少煤耗,是节能的关键。 【关键词】烟气余热;优化设计;提高效率;节能 引言 由数据统计可知,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大约占锅炉热损失的70%,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增加,受热面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排烟温度要比设计温度高大约25℃,在我们国家,存在着很多锅炉投运时间较长、排烟温度较高甚至达到200℃的火电机组。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利用排出的烟气余热,将较大程度上降低火力发电厂的煤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烟气余热利用的状况 目前,国外已经把火电机组的排烟温度设计为大约100℃,比之前的排烟温度值大大降低,在近几年来国外建立火电厂的共同特点有: (1)烟气的最终排放并不是通过常见的专用烟囱,而是通过自然风冷却塔排人大气之中。 (2)增添了烟气热量回收的环节,即在烟气脱硫装置和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安装了烟气冷却器,回收的热量用于凝结水的加热。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烟气中CO2回收

附件智胜化工公司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一、工艺技术方案 1.1 工艺流程 锅炉烟道气副产的二氧化碳,在混合气中的浓度10%左右,属于低浓度二氧化碳范畴。智胜化工捕集其中的二氧化碳,生产98%纯度的气态产品,共后续单元使用。我们采用的方法首先是水洗脱硫,然后进入化学吸收塔,采用复合碱溶液作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解吸后二氧化碳为95%以上的气态,然后经过降温分水后,就可以得到98%纯度的气态二氧化碳产品。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由于烟道气有135~170℃的温度,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粉尘,所以在进入脱硫水洗塔时,首先在下部进行水洗除尘,洗涤水温度升高后,送到板式冷却器用冷却水降温循环使用。冷却水进入凉水塔排出热量后循环使用。 由于原料气中的硫化物比较多,以前采用石灰水、氨水湿法脱硫,腐蚀性较大,脱硫塔渗漏较为严重。同时因为石灰水和氨都属于碱性物质,对烟道气中的酸性二氧化碳都有一定的吸收性,所以在脱硫的同时也会损失一部分二氧化碳。我们推荐使用自己研发的保碳脱硫技术,采用一种碱性溶剂,使其最大限度地脱除二氧化硫,但不损失二氧化碳。脱出的二氧化硫中间产物,用碳酸钙中和生成硫酸钙,把固体硫酸钙分离出去作副产品,脱硫液本身被还原,重新循环回脱硫塔连续使用,脱硫液本身不消耗。只消耗碳酸钙一种添加剂。该技术可以使用智胜化工原有的硝石灰中和设备、固体分离设备和溶剂循环设备。 水洗除尘和中和脱硫工艺如下图所示:

1.2.技术特点: 1、独有的脱硫专利技术,保证只脱出二氧化硫,而不损失二氧化碳。 2、独有的吸收溶剂专利技术,比目前MEA技术装置投资和生产成本都减少1/3以上,并且溶剂不降解,稳定性好。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投资 2.1 设计参数 智胜化工公司有大量的烟道气可用,如果考虑投资、市场等因素,确定回收产量以5.0万吨/年为好。 处理原料气量:50000Nm3/h (标准立方米/小时) 含量:10.0%(按最低设计); 气源CO 2 二氧化碳产量:6250kg/小时; 日产量: 150000kg/天 二氧化碳纯度:98.0%,(气态); 年产量(8000小时):50000吨/年; 占地面积:40×30=1200m2.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2021年)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2021 年)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2021年)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的必要性和利用方向,当今国内外烟气回收装置的应用情况,从设计角度提出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冷却器)需要考虑的问题,并列举工程设计方案及其预期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烟气余热回收;低温腐蚀;节能 [作者简介]梁著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TM6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10-0111-0003 一、引言 在火电厂的运行中,煤炭燃烧及各种用能设备、热能换热设备产生了大量的余热,然而这些能量多数都被浪费了。近些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能源利用政策的大环境下,国内某些电厂成功地设计安装了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给电厂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火力发电厂讲,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是排烟热损失。对小型锅

燃煤型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富集工艺研究_徐燕

★煤炭科技?加工与转化★ 燃煤型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富集工艺研究徐 燕 李 超 刘建周 许红娟 高利平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8) 摘 要 阐述了采用DEA(二乙醇胺)为吸收剂,吸收燃煤烟气中CO2的工艺研究。 以CO2的吸收及解吸速率和吸收及解吸体积为指标,研究得出DEA对烟道气中CO2适宜 的吸收及解吸条件分别是:吸收温度为40℃,解吸温度为100℃,DEA溶液浓度为20%。 关键词 洁净煤技术 燃煤型烟气 二氧化碳 DEA 中图分类号 TQ5 文献标识码 A The R esearch on the Process for Separation and E nrichment of CO2in Flue G as Xu Yan,Li Chao,Xu Hongjuan,Gao Liping,Liu Jianzhou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 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 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008,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is paper,DEA is used as absorbent for absorbing CO2from coal derived flue gas1 The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and desorbing rates and volumes,the appropriate absorbing and desorbing conditions of DEA for CO2in flue gas are absorbing temperature:40℃,desorbing temperature:100℃and DEA solution con2 centration:20%,respectively1 K ey w ords clean coal technology,flue gas f rom coal burning,CO2,DEA 1 概述 我国CO2排放量已达30106亿t/a,仅次于美国,其中燃煤产生的CO2占到了CO2总排放量的85%。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给我国的环境治理背上了巨大的包袱。从另一方面看,CO2又是宝贵而有用的碳资源,对燃煤型烟气中CO2的捕收富集是实现CO2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燃煤烟气中CO2的浓度在13%~18%之间,对CO2富集的方法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低温蒸馏法、膜分离法等。上述几种CO2的分离回收方法各有特点,视原料气的不同和CO2产品气纯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选用一种方法,也可以2种方法联合使用。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对CO2的吸收效果好,分离回收的CO2的纯度高达9919%以上,而且可有效脱除H2S(脱除率高达100%),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吸附法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但吸附剂容量有限,需大量吸附剂,且吸附解吸频繁,要求自动化程度高。低温蒸馏法能耗高,分离效果较差,只适用于油田伴生气中CO2的回收。膜分离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投资费用低(成本比吸收法低25%左右),是当今世界上发展迅速的一项节能型CO2分离回收技术,但是膜分离法难以得到高纯度的CO2。 化学吸收法中采用有机胺为吸收剂可逆吸收CO2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法的优点是吸收能力强,特别适宜于从常压和低CO2含量的烟道气中回收CO2。利用有机胺可逆吸收CO2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燃煤烟气中含有的大量SO2等酸性气体与具有碱性的有机胺会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有机胺在吸收过程中产生降解作用,降低了吸收性能;有机胺具有较强的碱性,易腐蚀设备。在解决上述系列问题的研究中需要首先保证吸收过程中具有适宜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D EA(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分子式为N H(C H2C H2O H)2)作为有机胺中碱性较低,具有活化作用且反应速率较快的一类物质来回收CO2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可逆吸收反应体系中物料的停留时 58 燃煤型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对工业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号:AQ-Lw-04962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对工业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 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industrial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对工业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本文针对工业烟气的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进 行综合性分析。 关键词: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1前言 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控制工业烟气中 SO2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环保课题。 据国家环保统计,每年各种煤及各种资源冶炼产生二氧化硫 (SO2)达2158.7万t,高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工业来源排放量1800 万t,占总排放量的83%。其中我国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 76%,在今后若干年内还有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87% 的SO2来源于煤的直接燃烧。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SO2 的排放量也日渐增多。 2、烟气脱硫技术进展

目前,烟气脱硫技术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操作过程的物相不同,脱硫方法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1]。 2.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优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一般均高于90%,技术成熟,适用面广。湿法脱硫技术比较成熟,生产运行安全可靠,在众多的脱硫技术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占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2]。 缺点:生成物是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设备腐蚀性严重,洗涤后烟气需再热,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一般适用于大型电厂。 分类: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间接的石灰石-石膏法、柠檬吸收法等。 A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原理:是利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钙,经分离的亚硫酸钙(CaO3S)可以抛弃,也可以氧化为硫酸钙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郑曼琳 班级2班 学号3011207300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郑曼琳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2班 摘要目前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虽然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节能减排,但是CO2的排放量只增无减,由是,CO2的捕获技术营运而生,CCS技术将是现今各国研究重点。文本将重点介绍烟气中CO2的捕获技术与进展。 1. 产生背景 现今的地球环境逐渐恶劣,其中温室效应就是一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是由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而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饮用水的减少、海水的盐浓度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平均气温升高、洋流的变化与厄尔尼诺频发等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大气中增长的CO2四分之三归因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以煤炭、天然气、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占了世界能源结构的85%。1995年至2005年间,CO2平均浓度上升

1.9ppm/年,约为每年4GTc(IPCC,2007)在1970年至2004年间,CO2的排放增加了大约80%(在1990年-2004年间增加了28%),在2004年,CO2的排放占人为GHG总排放的77%。而我国07年我国CO2排放量为59.6亿吨,已位居世界第一。由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应运而生,CO2的捕获和固定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继续使用化石燃料而又不会遭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可靠选择。 2. CO2的捕获技术 CO2的分离成本占总的碳捕获和存储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约80%),所以首先要找到高效的CO2捕获方法。目前工业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O2捕集和分离技术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微生物固定法等。具体见下表 表1 CO2分离方法及其特点 2.1. 吸收法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与应用现状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与应用现状 我国烟气脱硫控制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继进行了干法、湿法和半干法等烟气脱硫研究。原国家科委“七五”、“八五”和“九五”的脱硫专项金费支持,使烟气脱硫研究取得一些进展。目前我国自行开发的烟气脱硫工程,尚处在小试、中试阶段,离工业化、产业化还有一些距离。 1.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中试 1983年,在四川白马电厂处理烟气量3500Nm3/h小型试验装置基础上,进行70000Nm3/h中试装置。经过近一年的调试和2000小时连续运转考查,使得以石灰为脱硫剂处理高硫煤(硫含量为3.5%)烟气,在钙硫比为1.4时脱硫率约为80%。该工艺过程是:脱硫剂喷入吸收塔,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反应,生成固体灰渣,固体灰渣在塔内下落时不断干燥,最终形成干燥固体粉尘,一部分在塔内分离排出,另一部分随烟气进入电除尘器除去。该工艺流程包括:吸收剂制备,吸收剂浆液雾化,接触混合反应,液滴蒸发与SO2吸收和废渣排出。该技术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高速旋转喷头磨损大、影响雾化质量、易形成结垢及浆液输送泵不耐久等。 2. 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试验研究 1987年在北京市橡胶六厂6.5t/h锅炉上引出部分烟气,建立处理2000Nm3/h烟气量的试验装置,开展工艺试验。 Ca(OH)2浆液的雾化后,与烟气充分混合反应。脱硫装置包括干燥吸收塔、高速离心喷雾机、气流分布器和产物收集器。干燥吸收塔的直径为2m、高5m,高速离心喷雾机转速为17000—27200r/min,浆液流率为50kg/h。Ca(0H)2由生石灰在消化槽制成,烟气入口温度为150℃.被处理的S02浓度为1000-2000ppm。当钙硫比为1.2—1.8时,脱琉率为66%-79%。 3.湖北松木坪电厂“烟气先水洗再用活性炭脱硫”的中试 用含碘O.5%的活性炭为脱硫剂,填装在并列的4座填充脱疏塔中,烟气通过脱硫塔时,SO2被活性炭吸附并催化氧化成硫酸。入口S02浓度大于3000PPm,出口S02浓度小于350Ppm,脱硫率为88%。该技术的缺点是:催化剂碘的流失量太大和稀硫酸浓缩太耗能。 4.四川豆坝电厂5000Nm3/h烟气磷铵肥料脱硫中试 1983年至1985年西安热工研究所与四川环保科研所合作进行3m3/h 小试,确定了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1986年磷铵肥法烟气脱琉被遴选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计划,并在四川豆坝电厂建成5000Nm3/h中试装置。在连续运行2000h后.经国家组织的成果验收确认,该工艺流程合理可行。中试时S02浓度为1600-2700Ppm的烟气,总脱硫效率为95%,磷矿粉萃取率为90%,获得副产品复合肥料数十吨。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对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详细大胆的预测,并就隐身技术做出一些总结。 一、隐身技术的概述 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F2117隐身战斗机后,隐身技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隐身兵器的精彩表演,尤其是F2117又一次的不凡战绩,令世界各强国对隐身技术刮目相看。海湾战争后,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对隐身技术的研究,隐身技术因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飞行器、舰船等作战装备的探测技术日益完善。现在,各个军事强国在本土都有强大的雷达网,空中有预警机,在太空还有战略预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链路构成一张强大的预警网络,对飞机,舰船甚至是导弹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已经成为考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隐身性的装备,既拥有了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法宝,又使得自己在进攻中处于主动的一方,加大了攻击的突然性。在讲究快速反应的现代战场,隐身技术已经成

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隐身技术按照战斗平台分,可以分为飞行器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 按照隐身的方式手段主要为雷达隐身,并辅之以红外、光学和声波隐身,其中雷达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中之重。红外隐身在导弹突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声波隐身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 若用一句话概括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减小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一下简称RCS)。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就是定量表征目标散射强弱的物理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雷达接收能量越小,因而使敌方侦察雷达难于对己方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RCS不是目标的几何截面积,而是一个与目标产生同等回波的金属圆球的等效截面积,几何截面积、材质和形状对雷达的反射率和反射的方向性都对雷达截面积有影响,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大,也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小,就好像在黑夜里手电照射下,一块小镜子可以远比一个蒙面黑衣大汉显眼。作为参照,美国的F-15 的RCS为405 平方米,B-1B 为1.02 平方米,SR-71 为0.014 平方米,F-22 为0.0065 平方米,F-117 为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新编版)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新 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2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新编版)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的必要性和利用方向,当今国内外烟气回收装置的应用情况,从设计角度提出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冷却器)需要考虑的问题,并列举工程设计方案及其预期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烟气余热回收;低温腐蚀;节能 [作者简介]梁著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TM6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10-0111-0003 一、引言 在火电厂的运行中,煤炭燃烧及各种用能设备、热能换热设备产生了大量的余热,然而这些能量多数都被浪费了。近些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能源利用政策的大环境下,国内某些电

厂成功地设计安装了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给电厂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火力发电厂讲,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是排烟热损失。对小型锅炉,燃用高硫分煤时,排烟温度比较高,可以达到180~220℃左右;中型锅炉排烟温度在110~180℃。一般来说,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锅炉热效率大约降低1.0%。因此,锅炉排烟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余热资源。 二、烟气余热的利用方向 烟气余热的利用方向主要可分为预热并干燥燃料、预热助燃空气、加热热网水、凝结水等。 1.用水水换热的暖风器替代常规蒸汽暖风器,即以一次循环水为热媒,将在烟气侧吸收的热量释放给一、二次冷风,将进入预热器前的冷风预加热,以减少常规蒸汽暖风器辅助蒸汽用量。 2.利用烟气余热干燥褐煤。其核心设备(干燥机滚筒)是稍微倾斜并可回转的圆筒体,湿物料从一端上部加入,干物料在另一端下部进行收集。约150℃的热烟气由进料端或出料端进入,从另一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