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9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32个研究方向,实施周期从2019年—2021年。 根据指南方向研究内容体量,建议支持经费总计5.3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

1.1.1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评估方法与推广应用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评价方法,建立传承机制与管理平台;以收集15种以上临床基础好、确有疗效的民间实用诊疗技术为载体,在对其名称、源流、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其中3~5种技术,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建立民间医药特色技术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相关的收集、评估、筛选、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15种以上民间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收集与整理,按照名称、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等要素,形成研究报告,提供操作方法视频资料;完成其中至少3种特色诊疗技术、每种至少300例以上的临床评价,形成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报告,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编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方法与评价指南》;建立民间医药特色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可以有效运行的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评估、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2.1重大疾病中医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中医药治疗确有疗效的重大病证,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以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通过审证求因、审证求机、—2—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 [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 [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 一、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 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2019年已围绕上述6大任务发布了三批指南。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结合专项整体实施部署情况,2020年拟在任务“中药资源保障”的“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方向部署项目,实施周期2020年—2021年。根据指南方向研究内容体量, —1—

拟支持经费约0.5亿元。 中药资源保障 1.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 1.1基于土壤特征的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及产地溯源研究 研究内容:以10种代表性常用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围绕道地药材形成过程中土壤特征与道地药材独特品质因子的形成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道地产区土壤特征的本底调查及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结合多谱学技术获取的道地药材品质因子,集成建立多元标准化的道地药材品质因子及产区土壤特征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分析提取变量特征并建模,结合全局优化的方法构建土壤与道地药材品质因子的关系图谱,揭示基于土壤特征的中药道地性形成科学内涵。同时,基于同位素分馏原理、土壤特征—药材品质转化规律和地球大数据系统等信息关联分析,建设现代技术的道地药材溯源检测技术集成,构建道地药材产地真实性溯源平台。 考核指标:挖掘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土壤特征,建立多维标准化的土壤特征可实际应用的大数据平台1个;构建示范性土壤特征与道地药材品质因子形成的关系图谱不少于10套;基于稳定同位素和元素指纹土壤特征与大数据关联分析建立道地药材产地溯源数据集不少于10种;构建道地药材产地真实性溯源平台1个,实际判别、验证准确率不低于80%。 支持年限:2020年—2021年 —2—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中医为什么能现代化?中医学目前的当务之急并非大跃进式的科学化,而是继承与发扬。在中医现代化这个问题上,有一点一定要明确,现代化的前提不是抛弃,而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必须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进行。如果先哲们留下来的经典理论仍能够指导现在的临床实践,如果中医的理论尚未真正落后,我们为什么非要不惜破坏其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而不去继承呢?!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问题;对策 1 中医现代化的含义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循人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自然)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融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1]。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工具,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张伯礼院士的定义,中医现代化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2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2.1 认识方面模糊不清 有人把中医看成是一个古老封闭的体系,不敢变革创新,认为创新就要走样,走样就不是中医。思想僵化,以偏概全,讲特色必言辨证论治,而忽略疾病的特异,讲处方必言君臣佐使,而忽略病有专治,其思维定式和理论框架使新的研究成果难以吸纳。研究思路不清,对如何着眼于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发展提高,如何处理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保持中医特色的关系等缺乏清晰的研究思路。 2.2 缺少对中医基础理论内在固有规律的深入探索 缺少哲学层次的理性提炼,理论内涵出现萎缩,诸如病机学只剩几条筋,病因学不外七情与六淫,有些丰满的论述,未能系统准确而被割裂肢解,或压缩异变。 2.3 缺乏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统一规划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9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3个研究方向,实施周期从2019年-2021年。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 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1.1 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与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与评价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收集15种以上临床基础好、确有疗效的民间实用诊疗技术,对其名称、源流、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系统研究;选择其中3-5种技术,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15种以上民间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收集与整理,按照名称、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等要素,形成研究报告,提供操作方法视频资料;完成其中至少3种特色诊疗技术、每项至少300例以上的临床评价,形成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报告;编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方法与评价指南》。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附件10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8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5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6亿元。 1. 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1.1名老中医特色方法技术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 —1—

研究内容:对100名以上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国家评选公布的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批全国师承指导导师)临床诊疗案例进行系统的收集,在统一规范术语、统一数据采集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循证医学以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与技术,对每位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现代难治病对不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治疗方法、方药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100位名老中医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传承要点、疗效评价的系统研究,提交每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研究报告;系统采集每位名老中医不少于500份的完整诊疗病例。每份病历包括最少3个诊次以上诊疗记录以及疗效评估与离院随访的记录;每位名老中医形成系统研究报告一份,并提炼不少于一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有效方药或特色诊疗技术,录制成可推广应用的视频资料;建立网络化的开放式的现代传承服务平台,并在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不少于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不少于1000名中医医务人员进行推广使用;完成10种以上疾病不同名老中医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支持年限:2018—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申报单位应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组织和实施—2—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简述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摘要101 邝荣初5801310012 摘要:本文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依次讲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途径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意义途径创新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规律及历代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经加工成的剂型。由于它确有疗效,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费用越来越高,一些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始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目前中药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 一、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制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换言之,中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和使用的,并非把膏、丹、丸、散改成片剂、胶囊就是中药现代化了。有人把传统中药膏、丹、丸、散的剂型变成片剂、胶囊等新剂型说成是中药西制 这完全是误解。片剂、胶囊只是制药技术和剂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药或西药的内涵无关。西药可以制成的剂型中药同样可以做。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制。 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以下含义: 1.保持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征、特色和优势,体现继承、移植、创新相结合的思想,实现对传统的超越;2.进行现代语言的表述和现代科学的阐述,具有时代特征;3.具有现代科学品格,形成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开放系统,实现多学科兼容,在确定自我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宏观和微观、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互补,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中医药;4.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整合、更新,构建严谨的方法学体系,形成科学模式,建立中医学自身标准系统;5.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认知系统与理论事实;6.走向世界的“双相接轨”能力增强;7.能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改善自我, 使之成为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 具有明确的自身学科前沿;8.中医药研究开发与产业现代化,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体系。总之 中药现代化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把具有疗效的中草药用科学

中医药的现代意义

中医药的现代意义 【摘要】从文化进步的角度对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从尊重科学的角度对中医药符合保罗?萨迦德提出的多元科学划界标准;从维 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中医中药在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化领域起着重要 作用;从人道的角度:中医药提倡“仁”术,人性化治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 理由证明中医中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文化;中医药发展;中医基础 Abstract: TCM is closely related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cultural improvement; multi-science standard put forward by Polo. Sajade is defined to TCM from the angle of respecting science; TCM functions importantly to keep ecological balance and prevent land sand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preserving multi-biology; TCM sponsors “beneficiary” for humane treatment; thus we are fully convinced to prove TCM' s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meaning. Key words: TCM culture; TCM development; TCM basis 近日,拜读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其内容着实不 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 在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祝味菊、曹颖甫、陆渊雷等名医。1920年,主张废医的胡适被诊断为“糖尿病”,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未见起色。后由当时上海的名医陆仲安的一番诊治,竟得治愈。胡适曾在陆仲安的《秋室研经图》上题词:“……如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学药的真正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无独有偶,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曾患阴道炎症,四处医治无效后经服乌鸡白凤丸而愈。可见,中医中药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如此尔等从文化、科学、生物、人道四方面来论述中医中药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是会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1以文化进步的名义 1.1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基础 要全面、深刻认识中医学,必然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理解、透彻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疗经验、临床思维,也才能做好学术继承、 理论教学工作。中国文化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从勤劳耕作出发建立了一整套 精神原则……这是一种似浅实深、似散实精的文化遗产。如果认为割裂中国传 统文化与中医学的联系,仅仅用现代科技、现代哲学、现代思维方式认识中医, 将大大影响中医学的传承质量。因此我们也应当深刻看到,出现这种“反对中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13 前进论坛 / 2016.10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专栏 中医利用一些富含哲理的策略治疗重大疾病,如“扶正祛邪”与“以毒攻毒”。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就是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理论及现代诱导分化概念取得的成功。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 可取得良好疗效,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CR)达90%。而在全反式维甲酸/化疗耐药的病人,典型的“毒”性药物三氧化二砷可以诱导再次缓解。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的研究显示,APL 是由一种名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 PML)-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RARA)的融合基因所引起,这一融合基因编码PML-RARα融合蛋白,后者扰乱正常的基因转录和细胞核结构。重 去年,屠呦呦研究员应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证实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也掀起了了解中医药、研究中医药、利用中医药的热潮。 历经20年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平台,研究平台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许多研究机构通过了GLP,GCP,CNAS,ISO 等国内外认证,并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20年间,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成功了一批中药新药,完成了一批老药二次开发,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一批中成药启动国际注册研究,有5个中成药完成了美国FDA 要的是,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都可以和PML-RARα融合蛋白结合,即三氧化二砷可以结合PML 部分,而全反式维甲酸可以结合RARα部位,进而促进PML-RARα融合蛋白在蛋白酶体降解。我们接着通过将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疗联合应用,开发了治疗初诊APL 的联合靶向疗法。这一受中医复方启发的创新性联合疗法可使90%的APL 病人获得治愈而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作用。在标危组APL 病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在没有化疗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得相同的疗效。治愈APL 目前已被公认为精准医学的一个成功范例。该范例也鼓舞我们在征服癌症的斗争中更多地将传统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汇聚起来,以取得更好疗效。 二期临床研究,2个中成药完成了欧盟注册。 国务院相继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的成立,中医药法(草案)完成二审,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保障。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吹响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号角。中医药发展要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融合的成功范例 张伯礼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陈竺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19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亿元。 1. 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1.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 —1—

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形成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证候要素结合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探讨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辨识新方法。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医证候与某些疾病核心病机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以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明确证候临床演变规律;初步明确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进入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2.1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长期应用且有一定基础的经典名方或大品种(《中国药典》收载),诠释中药配伍作用和量效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整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复方配伍理论和优化技术研究,以增效减毒为目标,以相互作用为核心,突破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关键技术,形成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应用方案及技术规范,并形成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并阐述其—2—

(完整版)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转发评论 2010-01-09 21:54 中药现代化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历代中医药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数百种野生药材被培养成家种品种。在经济全球化、回归自然的热潮涌动的今天,中医药更以独特的方式,以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治疗疑难杂症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又广泛地用于医药、化工、保健、美容等领域。众多事实表明,以现代化和高技术为特色的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传统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炮制方法以及经营模式,必然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种种变化。 一、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目前中药现代化的定义不多,有称中药科学化的,也有称中药现代科学化的。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当属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在联合制定的《中药科技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定义:即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专家认为中药现代化具体来讲就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GAP,GEP,GLP,GCP,GMP,GUP,GSP,贯穿于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药现代化既包括行为、过程,也包括结果。 二、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和意义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改造和重组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建立国际认可和广泛接受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能够极大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现代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医药产业向我国支柱性产业方向发展。 在化学药品研究与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和完善中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一系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阐述了中医现代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中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及见议。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更加科学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1现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仅有很少数的私立中医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高等本专门科中医院校40余所,全国有1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学院,系或专业,大批名中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任教,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规模化高等教育模

式转变,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医疗人才培养向中医药与理,工,文,管多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转变。 1.2中医药逐步被世界接受 目前,我国与超过6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兴起,西方教育界对中医高级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开始和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合作办学,自1992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创了西方正规大学第一个中医专业本科教育,澳大利亚又先后有4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中医学教育。1996年英国的Middesex University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全英,乃至全欧洲第一个中医学士课程,现在英国已经有11所正规大学在其卫生学院开设了中医,针灸本科或硕士课程,占全英开设卫生学院大学的22%。[2] 1.3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技术,代表传统中医诊断技术水平,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近5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进一步重视了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新技术探索,在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2.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伟大历史洪流席卷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交织,形成了以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为中心,以基本粒子物理、DNA理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革命;以核能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标志,以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现代技术革命。知识大爆炸、技术大革命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对科学技术本身带来重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着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的新技术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5000年璀璨历史的中医药学只有主动迎战、积极出击、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与世界紧密接轨,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将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形势急迫,时不我待。 中医学是建立在我国五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包含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需要。所以,对于中医学的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力求使中医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成功接轨。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先进方法来完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需要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来发展自己,丰富自己。中医药学理论具有海纳百川的理论品格,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学理论是可能的。尽管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 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但她总是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不断汲取同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实完善自身,促成自身的理论内核条理化,并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行自主发展。可以说,中医药学理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现代科技,不是西医的专利。如同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一样,现代科技没有姓“中”姓“西”之别。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中西医工作者,在系统整理中医理论的同时,还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研究阴阳、经络、脏腑的生理和病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要用高新科技发展的要求,中医理论发展是缓慢的,是不够科学化、规范化的。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排除一切障碍,笔者认为,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所以停滞不前,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摘要】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是了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理论;医学研究;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追溯其渊源,相当遥远。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全面的健康科学的活动。中药的现代化,因为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的偏差,中医中药的特点和优势的概念的局限性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抛开或偏离中医理论,不仅猛烈地冲击中医的基础地位,也使得它很难得到适当的中医临床的发挥,对传统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产生严重影响。 1 中医理论的研究现状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中医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再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诸多学派、各家学说盛行于金元时期直至晚清,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从一个或多个简单、粗糙理论,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如:阴阳,气血,五行,八纲,六经等。在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也进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一些列中医理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编辑,出版和翻译了大量的珍贵古典医书,如《中药药理学》、《中医方法学》、《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心理学》等,使中医理论研究获得较大进展。诸多学者在利用多种方法解释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表现出当代中医理论新的风格。在诊断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脉诊和舌诊,脉诊仪或电脑绘图脉搏,研究脉冲机制等。 2 中西医学理论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两种医学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基础和关键,二者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各环节均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它们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和诊断治疗方法的不同,导致两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始终难于沟通与融洽。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

中医药的现代化

中医药的现代化 姓名:王沛佳学号:080310409 专业:08级医药经济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给予的政策和良好机遇,评述社会与医学界的不正常现象。结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又要独立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各自的先进经验,吸收世界各科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为我所提高,为我所创新发展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化继承创新发展方向 1 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 吴仪副总经理在全军中医药技术比武大会上指示:“要更加注重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积极吸收西医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现代化、国际化中永葆中医药的生机和活力。 卫生部等十六个部门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确定了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四个基本原则。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任务,提出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学合作”六个优先领域。卫生部陈竺部长也认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从以上事实说明政府对中医药政策和扶持都加大了力度,中医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1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裘老痛切地指出:“中医现代化,首先要知道几千年来无数的大医和先哲们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到中医的现代化。对几千年的中医学术成果茫然无知,你搞什么现代化,你根本不懂啊,没资格来讲中医的现代化。”许多人看待中医,首先认定中医药学是古老的东西,古老的科学必然落后,认为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没有实验做依据,与现代科学脱节,就不能算是科学。有这种认识的医学家就不能理会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古籍,认为深奥、难懂、不好理解,但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是经过临床与病人接触从活着的人身上实验得出的真理。尤其是古人,一把草,治病好了,很快记下来,甚至医生与药工自己尝药、试药,中毒了很快记下来,这样反复实践了几千年,从活人身上试验就不如在动物身上试验更科学吗?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中医的学术思想是深奥,什么科学简单呢?简单还能叫科学吗?科学发展到今天,对于中医药科学来说:连二千多年前古人的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都不愿继承,怎能谈到发展创新呢?现代人的思想与文化水准应超于古人才对,而现在的某些科学家连古人深奥的医学理论还没有理解,或者根本就没想去理解,又怎么能谈到发展创新呢?何以见得?那么所有反中医的言论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朱良春为什么就有高论呢?邓铁涛为什么就有高论呢?而邓老在2004年所著的《中医与未来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