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初探

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初探

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初探
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初探

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初探

摘要通过对裕安区养猪场、规模养殖户及散养户生猪随机抽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猪只的猪瘟抗体效价均不高,不能达到免疫保护水平。

关健词猪瘟疫苗;抗体效价;测定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常呈多发性出血、坏死、梗死等病理变化,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本病常采用注射猪瘟疫苗进行预防。为了了解我区猪只注射猪瘟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2006年11月,笔者对全区范围内的养猪场、规模养猪户及散养户的生猪随机采样,进行猪瘟抗体效价的测定。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器材。微量反应板、移液器(配有滴头)、微量振荡器。

1.1.2试剂。猪瘟正向血凝诊断液,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稀释液,均为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1.1.3待检血清。随机采集猪血液177份,分离血清,待检。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在全区范围内随机抽取养猪场2个(1~2号样品),养猪专业户8户(3~10号样品),散养户2户(11~12号样品),前腔静脉采血,采血部位剪毛、消毒,每猪采血2~3mL,在4℃冰箱斜放静置过夜,分离血清。

1.2.2样品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见表1。

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一、单选题 1.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A. 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 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 C. 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D. 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E. 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2. 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 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 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 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 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 过继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自然主动免疫 E. 自然被动免疫 4.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 属于: A.过继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人工主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A.左旋咪唑 B.胸腺肽 C.卡介苗 D.糖皮质激素 E.短小棒状杆菌 6. 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 A. 伤寒疫苗 B. 百日咳疫苗 C. 流脑疫苗 D. 麻疹疫苗 E. 霍乱疫苗 7. 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 A.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 B. 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D. 肿瘤疫苗是免疫重建疗法 E. 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8.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 A.抗感染 B.抗肿瘤 C.计划生育 D.防止病理损伤 E.治疗传染病 9. 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接种量少 B. 接种次数少 C. 易保存 D. 免疫效果好 E. 持续时间较长 10. 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 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 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 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 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11. 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 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 发挥作用较快 C. 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 主要用于预防 E. 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2.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 减毒或灭活的瘤苗 B. 异构的瘤苗 C. 基因修饰的瘤苗 D. 肿瘤抗原疫苗 E. 抗肿瘤导向治疗 13. 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 A. 接种剂量较大 B. 免疫效果较好 C. 一般需接种2-3 次 D. 疫苗较易保存 E. 副作用较大 14. 下列哪种疫苗不是活疫苗 A. 卡介苗 B. 牛痘苗 C. 麻疹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疫苗 E. 霍乱弧菌菌苗

猪瘟免疫程序

在我国,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 在猪瘟的控制上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猪瘟免疫程序,但是根据本人多年来的调查发现,各地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1.种猪集中统一免疫:种公猪、种母猪一年两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仔猪21-25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采用这种免疫程序的猪场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种公猪一年两次集中免疫,每次接种4-6头份;种母猪断奶后与其仔猪同时免疫,母猪接种4-6头份,仔猪接种2-3头份,仔猪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有相当数量的猪场采用该种免疫程序,但其比例比前一种少。 3.超前免疫:在疫区有些猪场为了控制仔猪早期感染猪瘟,在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即超前免疫),每头猪注射1~2头份,注射后1—2小时让其自由吮奶,第二次免疫在30-40日龄左右进行,每头接种3-4头份;种公猪、种母猪一年两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 一、“种猪集中统一免疫”下仔猪的免疫程序 (一)其有利的一面: 首先,在受猪瘟威胁地区或发生猪瘟时可以很快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可以简化管理,生产上容易操作实施。 (二)其不利的一面: 首先,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有资料表明,母猪配种和妊娠期免疫,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仔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其次,很难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众所周知,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4~8时是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种猪集中统一免疫”的方法很难保证仔猪首免时间合理。实际上,许多养猪场猪瘟预防效果不是很好,与这些猪场采用了这种免疫程序有关。 (四)修正建议: 如果确实需要坚持“种猪集中统一免疫”,仔猪首次免疫要真正做到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猪瘟野毒提供感染机会,就必须经常对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

猪瘟疫苗分类

猪瘟疫苗目前主要有四种:脾淋苗(I)、乳兔苗(I)、细胞苗(II)和联苗。这四种疫苗的猪瘟毒株虽然均是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但彼此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1)脾淋苗、乳兔苗和细胞苗为猪瘟单苗,单苗可以用于猪基础免疫.(2)普通苗一般指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RID的含毒量,远高于组织苗每头份不低于150RID的含毒量),既能防止临床发病,又能保护不发生亚临床感染,达到了“双保护”的水平,所以一般猪瘟免疫使用猪瘟细胞苗免疫就可以了。 (3)脾淋苗和乳兔苗,是兔源组织苗,是利用成兔和乳兔的活组织生产制备的,产量小,成本高,易污染。本类疫苗最好不用于乳前免疫,没吃初乳的子猪群免疫猪瘟活疫苗(兔源)可能诱发较严重的接种反应。 (4)在紧急免疫猪瘟苗时,组织苗优于细胞苗,可能因为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特别是淋脾苗中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建议 (1)子猪做基础免疫时最好选用猪瘟细胞苗,不要选用猪瘟组织苗(脾淋苗和乳兔苗). (2)一旦发生猪瘟,须紧急免疫猪瘟疫苗时,建议使用猪瘟脾淋苗,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转移因子使用。 对于猪瘟免疫,某些养殖户说:“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一头猪注射几十头份甚至上百头份,以毒攻毒,也未见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进而形成了“注射量多多益善”或“多了比少了好”的错误观点。 分析:无论是正常免疫猪瘟疫苗,还是紧急免疫猪瘟疫苗,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均是错误的做法,即使免疫后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后续的负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首先,猪瘟苗均是活疫苗,大剂量注射疫苗,无形中就给机体内注入了大量的病毒,就会给健康猪埋下“潜伏的病原”或加重病猪的疫情。 其次,大剂量使用猪瘟苗,不仅造成了疫苗的浪费,增加了成本,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猪瘟病毒的生态变化以及机体正常免疫能力的产生,甚至产生“免疫耐受”现象。再其次,猪瘟活疫苗的生产过程,有时会发生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情况,这会使疫苗的免疫效能下降,甚至免疫失败(这是猪细胞苗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必然会增加疫苗对猪体的副作用。 建议 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会造成猪体长时间带毒、排毒,猪场很难净化猪瘟,甚至猪场一旦发病,猪瘟都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对于猪瘟苗的使用,应当科学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定量免疫猪瘟疫苗。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政府对该病实施强制性免疫。 现在虽然疫苗已广泛使用,但非典型性猪瘟却仍不断发生,甚至有些养殖场更换猪瘟疫苗及免疫程序后,猪瘟的防控仍不理想,本文就其原因做以下简要分析。 1、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和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 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王琴研究员曾报道:我国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了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与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通过监测,发现我国的猪瘟流行在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基因2群和1群,没有发现基因3群;疫苗毒株抗原性没有发生变异,目前疫苗依然有效。 2、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2.1、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 圆环病毒被行业内形象的称为猪的“艾滋病”,不言而喻,这是因为圆环病毒像艾滋病病毒一样,侵害的都是免疫系统,造成普遍的免疫抑制,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4期刊发了一篇题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文章。文章指出: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导致PBL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严重抑制和紊乱。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2.2、蓝耳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干扰 先感染PCV2,2日后免疫猪瘟单免猪瘟疫苗 先免猪瘟疫苗,2日后感染PCV2对照组

(整理)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免疫第十九单元

第十九单元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是人增强或获得对某种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它包括人二r: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用于人T主动免疫的、含有具有抗原性物质的生物制品被称为疫苗(vaccine)。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一)疫苗的种类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灭活疫苗是用经理化方法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伤寒、百日咳、霍乱、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狂犬病、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均已被制成了灭活疫苗。 2.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持久。有减毒活疫苗恢复毒力,在接种后引发相应疾病的报道。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卡介苗、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历年真题解析】 1.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2006) A.育龄期女青年 B.婚前女青年 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非孕妇 D.妊娠期妇女 E.1岁以上的少年儿童 答案:D 3.类毒素疫苗类毒素疫苗是采用细菌类毒素制成的疫苗。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的、失去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的细菌外毒素。接种类毒素可诱生机体产生相应外毒素的抗体。这种抗体被称为抗毒素。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常用制剂有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等。 4.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采用病原体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成分制成的疫苗,例如,采用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提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制成的乙型肝炎疫苗;采用从细菌提取的多糖成分制备的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杆菌的多糖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采用重组DNA技术和细菌发酵或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蛋白多肽类疫苗。如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再将此表达载体转入细菌或真核细胞,然后培养的细菌或细胞生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这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就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 6.DNA疫苗 DNA疫苗是携带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这种质粒在直接接种机体后,可自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自多肽.后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二)常见的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 1.抗毒索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而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破伤风抗毒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用于预防破伤风的抗毒索。抗毒素多为马血清。该制剂对人而言属异种蛋白,反复多次使用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历年真题解析】 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 (2002)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免疫现象,并由此发展起来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用人痘痂皮接种以预防天花,并且在十五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隆庆年间有较大改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这一伟大发明传播到日本、朝鲜、俄国、土耳其和英国等许多国家。后英国医生琴纳据此研究出用牛痘菌预防天花的方法,为免疫学对传染病的预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全世界能在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天花,接种牛痘菌发挥了巨大作用。[1] 19世纪末,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研究人和动物的传染病时,分析了免疫现象。并在琴纳的启发下,他发明用减毒炭疽杆菌苗株制成疫苗,预防动物的炭疽病;用减毒狂犬病毒株制成疫苗,预防人类的狂犬病。 著名动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在长期研究昆虫和动物细胞吞噬异物的现象后,于1883年指出体内的白细胞和肝、脾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的能力。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贝林于1890年发现免疫血清中有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存在,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也发现抗破伤风毒素的抗毒素,两人共同研究血清疗法成功,对治疗白喉和破伤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从此,人们开始探讨免疫机制,把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看成是特异性免疫的根据,并逐步开展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学派的争鸣。 细胞免疫学派的首领是梅契尼科夫,体液免疫学派的首领是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埃尔利希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免疫现象,特别是以蛋白质化学和糖化学作为基础,探讨抗原和抗体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于1896年提出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这一学说直到今天还具有实际意义。两大学派的争鸣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 到20世纪60年代,对体液免疫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已经弄清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同时,对细胞免疫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过去认为小淋巴细胞是处于衰老终末期,而现在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核心原理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核心原理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核心原理:人体具有天生的自愈功能,免疫力就是证明。“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产生的自体DNA免疫抗体能利用和激发人体固有的自愈体系,来加强受损细胞基因的自我修复能力,使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从根本上治愈疾病。采用免疫自愈疗法,能使疣体自然脱落,长效杀菌,主动杀毒,彻底清毒,全面排毒,系统修复、主动免疫、愈后免疫。“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核心在于激发自愈力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相关介绍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的高感染、高复发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难题。最新医学研究表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疾病久治不愈根本原因是“由于皮肤深层皮肤黏膜层中有潜伏和游离的致病病毒没有被彻底清除”。因此想要治愈就要彻底清除病毒。而目前国际上只有“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这一根治法才能做到这一点。 “自体DNA免疫自愈技术是国际高端生物基因技术,具有安全、快捷、短程高效的特点。该疗法缔造“全球治疗湿疣疱疹突破400万例不复发”之神奇,是治疗湿疣疱疹的不二选择。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科研背景: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药物“代替”身体器官的抗病能力,人体自身的自愈力也受到了削弱,逐渐丧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各种病毒感染。预防医学界的专家们认为,现代医学理念的“疾病治疗”主要是依靠各类药物的作用,而各类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其副作用又是以损坏患者部分机体功能并加速其衰老为代价,来寻求患者病灶部位暂时的平衡。即使非常先进的现代医学,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治好疾病,其结果往往是药物的副作用加速了生命体细胞组织的老化。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要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拥有真正的健康就应从增强人体自身自愈力着手。修缮人体各器官功能,帮助机体维持并恢复自主健康的能力。这是人类命运的呼唤,也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简要介绍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是我院专家团独家引进的国际最新科研成果,本疗法以“自体免疫激活作为核心治疗”实现快速杀毒排毒,并利用“病毒免疫技术”使病患机体具有“自体免疫基因抗体”,产生特有的抗毒免疫力,从快速唤醒和激活被病毒抑制的“人体自愈能力”,使病毒基因彻底逆转,更能达到从深层次修复自身免疫细胞活性、彻底消除隐匿潜伏尖锐湿疣病毒和游离病毒,达到快速自愈、根治尖锐湿疣不复发的目的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治疗过程 自体DNA免疫自愈疗法: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的高感染、高复发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难题。最新医学研究表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疾病久治不愈根本原因是“由于皮肤深层皮肤黏膜层中有潜伏和游离的致病病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李雪艳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9期 一、加强免疫是预防猪瘟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选用适宜的疫苗进行有效免疫注射,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目前,采用的疫苗有中国的兔化弱毒、脾淋苗,牛(羊)睪丸细胞苗.兔化弱毒克隆株苗及日本的细胞弱毒苗,免疫效果均较好。 (-)免疫程序 猪瘟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及本地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程序有:仔猪岀生后吮初乳前接种疫苗,注苗后2 h吃初乳,40日龄再免疫1次。 1?非疫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0~40d免疫,留作种用的再免疫1次。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20~25d免疫,以后半年免疫1次。 2?疫区。仔猪出生后吮初乳前首免,40d二免,以后1年免疫1次。1年以上无可疑疫情安全地区,35-60 H龄首免,以后1年免疫1次,其中,疫点、受威胁区20-25 B龄首免,60日龄二免。 目前,已确定猪瘟母源抗体主要是经初乳传递,为此,在吃初乳前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可避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而达到较好的防疫效果。可考虑推广应用,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吃初乳的时间,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免疫剂量 猪瘟免疫剂量正在被加大,有的养猪场兽医人员认为用苗剂量越大其保护性越好,据目前生产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监测情况,认为加大在1~4倍范围即可。断奶之前仔猪4头份,断奶后仔猪2~3头份,大猪2头份。由于猪瘟疫苗的剂量要求,特别建议在猪瘟疫区,尽可能使用单苗,而不用三联苗,以免由于疫苗剂量不够,造成非典型、甚至典型猪瘟流行。 (三)驻马店市实际情况 驻马店市因偶有散发性猪肺疫病猪发生,就驻马店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大面免疫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再结合适时补针、仔猪窝边注射(母猪所产仔猪25 ~ 30日龄用猪瘟单苗2头份进行首免,50 ~ 60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免疫学技术

1. 免疫:是动物(人)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 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 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进行的结合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进 行这类反应时一般都要用含有抗体的血清作为实验材料,所以把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这类反应是根据抗原、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原理来进行实验的,即用已知的一方来检测另一方的存在。既可定性,又可定量。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如鉴定病原微生物;也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未知抗体,如协助诊断某种疾病。 3.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及提呈抗原能力的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现已知辅佐细胞 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淋巴细胞,故又称为抗原提呈细胞(APC)。通常所说的抗原提呈细胞多指的是单核-巨嗜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能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即所谓的专职性的抗原提呈细胞。其他细胞,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及间皮细胞等也具有一定的抗原提呈功能,又称这类细胞为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4. 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 5. 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6.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7.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 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8.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 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9. 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 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该疫苗既具有减毒疫苗的优点。同时又无逆转的危险,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看作是继传统疫苗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 10. 凝集反应:一种血清学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11. 免疫电泳:是将琼脂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用于分析抗原组成的一种定性方法。先将 抗原加到琼脂板的小孔内进行电泳,然后在琼脂板中央挖一横槽,加入已知相应的免疫血清,两者经一定时间相互扩散后,就会在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处形成沉淀弧。根据沉淀弧的数量、位置和外形,参照已知抗原、抗体形成的电泳图,即可分析样品中所含成分。此方法样品用量少、特异性高、分辨力强。但所分析的物质必须有抗原性,而且抗血清必须含所有的抗体组分。 12. 放射免疫分析:使用以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来测定抗体或抗原量的技术。例如, 以未知量的无标记抗原(被检物),加于已知量的标记抗原和抗体的反应系时,依靠测定无标记抗原对标记抗原同抗体结合的竞争性抑制达到如何程度,从而可以测定被检物的数量。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 1. 不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为 化脓性炎症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肠热症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肠热症 标准答案:肠热症 2. 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 钩端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立克次体 真菌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梅毒螺旋体 标准答案:梅毒螺旋体 3.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内毒素 外毒素 侵袭性酶 荚膜

菌毛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内毒素 标准答案:内毒素 4. 关于质粒叙述不正确的是 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 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 细菌素及性菌毛的编码基因均在质粒上 质粒不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 标准答案:质粒不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 5. 预防乙脑的基本措施是 接种丙种球蛋白 接种干扰素 防鼠灭鼠 防蚤灭蚤 防蚊灭蚊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防蚊灭蚊 标准答案:防蚊灭蚊 6. 关于肉毒梭菌产生外毒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胃酸和消化酶敏感,肠道不能吸收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元,抑制神经冲动的发放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但毒性非常弱,致病性弱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标准答案: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7. C+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粘肽 脂蛋白 外膜 脂多糖 磷壁酸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磷壁酸 标准答案:磷壁酸 8. 炭疽芽胞杆菌生长的菌落特点是 大而扁平灰白色S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R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沙粒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R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S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沙粒状边缘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11第2期收稿日期:2011-02-21作者简介: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猪瘟是一个古老而又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在我 国猪群中常年不断,并有不断上升的态势。由于猪瘟的危害甚大,猪瘟仍然是当前我国猪病防控中首要之病。近几年来许多猪场坚持免疫接种猪瘟疫苗,而免疫猪群仍然不断发生猪瘟,造成免疫失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的。现就当前猪瘟的免疫接种与免疫后出现的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仅供咨询者参考。1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无残余毒力,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安全地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与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成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等。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对不同地区、不同致病力野毒株的单独感染或多毒株的混合感染都有中和能力,猪群完全可以得到保护。为此,目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防控猪瘟仍然有特效,不应怀疑。2猪瘟病毒是否发生变异 长期的反复培养传代、高度免疫的压力下,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诱发病毒变异,特别是RNA 病毒,由于没有RNA 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因此在体内免疫压力的选择影响下易发生变异,在与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失去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引起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猪瘟病毒属于RNA 病毒,与其同一科或同一属的病毒如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等,均发现了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猪瘟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朱研博士与涂长春研究员以我国猪瘟病毒石门毒株为模型,对其在免疫压力下的增殖变异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在免疫压力下仍然保持遗传稳定性,能被中和抗体所中和,也未发现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不同代次石门毒株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7%~100%、97.3%~100%, 表明在同一属病毒中,猪瘟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最高,最不易发生变异。3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的问题 用猪瘟弱毒疫苗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疫苗病毒(C 株)能通过母体胎盘传给胎儿,但对妊娠母猪 无害,不会引起胎儿畸形;用猪瘟C 株疫苗免疫接种猪只,可将疫苗病毒传递给未免疫接种的猪只,但是毒力不见返强,其返强的可能性是微小的。国外使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猪只,也发现疫苗毒株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对胎儿无害,生长发育正常,也不产生慢性猪瘟。因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用于母猪妊娠期间的免疫接种。 为什么有人主张母猪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主要是认为接种疫苗易发生应激,诱发其他疫病,甚至造成流产。母猪妊娠期间尽可能不注射疫苗,不用抗生素类药物,让母猪安全健康妊娠为上策。母猪配种前可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既符合免疫程序,又不会影响配种受孕,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到妊娠期间免疫接种?没有必要。 4猪群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的原因何在 近几年来,不少养猪场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仍常年不断发生猪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当前我国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就可引发持续性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的发生,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的带毒率达到 43%。持续性感染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可带毒、 排毒,呈现持续性感染。这些持续性感染的猪只如果能康复就可产生抗体,这样,在这些猪体内便可同时存在血清中和抗体与猪瘟病毒,呈现隐性感染状态,不出现症状,如果这时给这些猪只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疫苗可被猪体内血清中和抗体而中和,使其缺乏免疫抗体,猪只易感染野毒造成猪瘟的发生。4.2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携带猪瘟病毒的妊娠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并长期带毒与排毒。据广东、福建、吉林等地5个规模猪场调查发现,其仔猪先天感染带毒率为96.7%。当给这些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时,仔猪不产生免疫应答,检测不出免疫抗体,呈现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不少猪场给哺乳仔猪于断奶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而常在保育期发生猪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而造成的。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1)02-0081-02 81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及注射事项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及注射事项 猪瘟一直是困扰着养猪业的一大问题。本病以散发和非典型症状为主,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易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疫源的广泛存在,猪的隐性带毒,疫苗选择、运输和保存不当,免疫程序不当。因此,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一些专家的研究结果,凡格猪瘟疫苗小编饭饭针对目前普遍猪瘟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瘟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各2头份/头。 (2)猪瘟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出生后接种1头份/头,隔1-2小时后才可让其吃初乳,35-40日龄二免,2头份/头。 (3)猪瘟暴发区。 在受猪瘟威胁地区和猪瘟暴发区,采用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蔓延。在发生猪瘟的猪场对除哺乳仔猪外的所有猪只紧急接种,5-8头份/头,虽在注苗后3-5天可能会出现部分猪只死亡,但7-10后猪瘟可平息。对已确诊的病猪采取扑杀的方法,如有条件在疫情控制后进行普查,淘汰隐性带毒猪,控制传染源。 猪瘟疫苗的注射也有很多要注意的,下面凡格猪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就为大家整理了去点注射猪瘟疫苗注意事项。 1.不要过早注射 有些养猪户给刚出生几天的子猪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不妥。因为初生子猪能够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可预防猪瘟。如在这时注射猪瘟疫苗,将会干扰和破坏母源抗体的作用。据试验,在子猪40日龄--45日龄、母源抗体开 2.不要重复注射。 有些养猪户饲养的猪已由兽医注射了猪瘟疫苗,又自行重复注射,以为效果会更好,结果适得其反。猪瘟疫苗是一种弱毒疫苗,适量注射后,通过引发抗体产生而获得免疫力,具有1年以上的免疫期。如果在短期内重复注射此种疫苗,其抗体就会与毒苗产生中和作用,使猪容易感染猪瘟。 3.不要在怀孕期注射 有些养猪户在母猪怀孕期间或母猪临产时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是不妥的。猪瘟疫苗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引起子猪死胎、流产或早产,因此注射猪瘟疫苗只能在母猪怀孕前或产子后进行。 4.不要共用针头 有些养猪户在给猪注射猪瘟疫苗时,不注意针头消毒或更换针头,健康猪、病猪都用1个针头注射,从而造成相互交叉感染的恶果。因此在注射时,一定要更换针头或将针头消毒后再用。 5.不要注射失效疫苗

医学免疫学——抗体

抗体 Antibody discovery 20世纪30年代,从血浆中分离出活性抗体。同时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即免疫球蛋白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所有球蛋白。 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即浆细胞)所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Ab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Ab=Ig Ig≠Ab (Ab是功能描述,Ig是化学结构描述) Discovery structure of antibody 1959年,分别对抗体研究发现: ⑴抗体有四链组成; ⑵其氨基端结合抗原,决定抗原结合特异性;其羧基端不能结合抗原。 ⑶抗体可变区是与其抗原结合的部位。 Basic structure of Ab (1) 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 (2) 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借二硫键而彼此连接在一起,呈Y字形 (3) H链和L链分为氨基端(N) 和羧基端(C) 轻链(Light chain, L): ⑴由2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5kDa。 ⑵根据其结构和恒定区抗原性可分为两型: κ、λ型。 ⑶它们在组成人各类Ig时比例都约为2:1。 ⑷根据λ链恒定区AA不同,可分为四个亚类λ1~4。 重链(Heavy chain, H): ⑵由450~55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50 ~75kDa。 ⑵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性的不同,分为:γ、α、μ、δ、ε。 ⑶由它们组成的Ig分别为:IgG 、IgA、IgM、IgD、IgE。 ⑷根据链内结构又分为不同亚类IgG1-4,IgA1-2。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一、单选题 1.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 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E.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2.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4.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5. 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A.左旋咪唑 B.胸腺肽 C.卡介苗 D.糖皮质激素 E.短小棒状杆菌 6.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 A.伤寒疫苗 B.百日咳疫苗 C.流脑疫苗 D.麻疹疫苗 E.霍乱疫苗 7.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 A.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 B.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D. 肿瘤疫苗是免疫重建疗法 E.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8.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 A.抗感染 B.抗肿瘤 C.计划生育 D.防止病理损伤 E.治疗传染病 9.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接种量少 B.接种次数少 C.易保存 D.免疫效果好 E.持续时间较长 10.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11.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发挥作用较快 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主要用于预防 E.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2.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减毒或灭活的瘤苗 B.异构的瘤苗 C.基因修饰的瘤苗 D.肿瘤抗原疫苗 E.抗肿瘤导向治疗 13.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 A.接种剂量较大 B.免疫效果较好 C.一般需接种2-3次 D.疫苗较易保存 E.副作用较大 14.下列哪种疫苗不是活疫苗? A.卡介苗 B.牛痘苗 C.麻疹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霍乱弧菌菌苗 15.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抗毒素

(整理)免疫学理论及疫苗使用基本原则

免疫学理论及疫苗使用基本原则 第一节、疫苗使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接种工作中所使用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药品检定部门的严格检定,并在长期的防病实践中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疫苗,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防病灭病作用,在使用中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1)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该根据本地区计划免疫和实际防病工作需要,选用疫苗品种和剂型。 (2)参与计划免疫管理和具体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疫苗的基本知识,熟悉疫苗性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疫苗说明书中要求的内容。 (3)按照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规定、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和上级的布置,确定疫苗的接种对象;防止盲目接种。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接种疫苗后抗体维持时间的长短,确定疫苗的接种时机。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疫苗等,由于全程接种后抗体维持时间可达5-10年;虽然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流行高峰季节,但因它们的抗体维持时间长,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接种;不会影响免疫效果。面对—些尚未列入计划免疫常规使用的疫苗;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霍乱、伤寒等疫苗,由于免疫后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在该病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可以收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5)由于疫苗普遍对热敏感,尤其是活疫苗对温度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必须按照各种疫苗要求的温度保存和运输。 (6)疫苗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标签不清,发霉变质,安瓿破裂或内有异物、摇不散的块状物、沉淀等情况,疫苗应予废弃。 (7)疫苗安瓿启开后,可受到空气中细菌的污染。为此,活疫苗要在半小时用完;灭活疫苗应在1h内用完。如未用完,疫苗应该废弃。 第二节、疫苗使用中的特殊问题 一、应急接种问题在传染病发生流行时,为控制疫情扩大蔓延,在一定范围人群内可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但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在接种于人体后免疫产生快;所需的时间短于该病的潜伏期,且对潜伏期酌病人注射后投有危险;如麻疹的潜伏期二般为7-12d,最长可达21d,接

2017-2018第一学期《免疫学基础》问题答疑资料

2017-2018第一学期《免疫学基础》问题答疑资料 命题作业一:例举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 作业要求:(以下为举例,学生可另举说明)根据抗原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与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采用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反应。其中,借助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反应,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学诊断的敏感性。免疫标记技术是用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或化学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连接后不改变其免疫特性,并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具有快速、定性或定量,甚至定位等优点。 1、以小论文的格式书写; 2、说明核心观点并进行阐明; 3、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内; 4、没有统一答案,请勿抄袭。 例如: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原理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例如: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 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