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邓三论文

毛邓三论文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姓名:陈玮洁学号:210893444 专业:环境工程

早在党的十六大中中国共产党就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党第一次对建设政治文明作出明确的部署,并把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放在一起确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团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渴望进步,希望能够在思想上、觉悟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青年人来说,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文明”的本质关系,不仅仅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事情。更是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繁荣事业继承者、将来社会建设者的我们应该也必须学习和认识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思维的关系。反映到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上便是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与此相应,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一切成果即人类文明,也就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所反映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限制的超越和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物质文明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的其它一切活动都要为之服务。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人类社会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进步状态,它包括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实体部分,也包括理论、思想、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部分。精神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精神生活境界提高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自身思想、精神状态调控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科教文化知识的发达和

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政治文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的出现,是政治文明起始的标志。政治文明明确地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的视野,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1844年11月写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计划草稿》。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地提到“政治文明”,并以纲要式的论述,广泛涉及到与政治文明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如“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权力的分开”与制衡、“政党”、“选举权”等问题。对政治文明的界定,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中认为,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在总结诸多不同的观点中,我们概括地认为,政治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完善和提高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

作为社会的文明形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有重要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一、三者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

(1)含义不同。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精神及物质成果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2)体现的关系不同。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中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身主观世界中处理主观与客观、自己与自己的关系。(3)表现的内容不同。政治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和调节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国家制度的变革,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公民权利、自由的扩大,民主、法制观念的提高等。由于它与社会制度直接相关,因而主要体现为制度文明。物质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限制的超越和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高级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和对自然的思想、精神状态调控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科学、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

道德水的提高。(4)与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物质文明表现的是生产力的进步状况,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物质文明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经济基础的变革或改革又会产生反作用,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体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二者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又有不同。政治文明体现的内容,直接由经挤基础决定,是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而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等内容虽也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但它要通过政治法律思想的传导,因而没有政治法律思想那样反映得直接、集中;而科学、教育、文化虽也与经挤基础有一定联系,但更与生产力水平相关,因而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联系,距离比较远。(5)地位、作用不同。物质文明在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要为它服务。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整个社会活动都受其领导,向其凝聚和靠拢,它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精神文明在社会中也占重要地位,它影响社会活动的进程、速度、水平,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6)发展的状态不同。政治文明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其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更替,旧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摧毁,它会马上产生性质的变化;而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它的发展则相对平缓,体现量的渐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物质文明则不然,它不由经济基础决定,经济基础只对它起反作用。在经济基础变革之后,它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但却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同时,即使经济基础不发生变革,但科技革命等因素也会使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变化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等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旧的思想、道德并不会随旧的经济基础的摧毁而立即消失,它还会存在很长一个时期,而科学、教育、文化在经济基础变革后,并不一定都立即体现出巨大的变化,而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突破。可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并不具有同步性和明显的阶段性。一般而言,经济基础相同的国家,政治文明没有质的差异,只有量的不同;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科技、教育、文化水平则可能出现悬殊的差距,甚至有质的不同。(7)有无阶级性不同。物质文明不体现阶级性,精神文明中的科技文化一般也无阶级性。而政治

文明则不然,在阶级社会中,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人们正是通过阶级斗争促使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促使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同时,不同社会政治文明的性质不同,是由不同的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1)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物质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经济基础也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反作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体现的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文明的方向和程度。在这两对矛盾中,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最终决定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这是社会文明进程的内在要求。这样一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也贯穿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全过程。(2)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方向。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方向和保障。作为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一一物质文明建设是有着明显明确的价值目标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选择物质文明建设都是围绕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而展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任何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都有一个发展方向一一即价值目标问题。邓小平曾针对某些人将我国的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的错误认识明确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方向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政治文明建设还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保障。正像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那样,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建设还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保障。政治文明的性质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任何阶级当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都必然把自己阶级的思想上升为统治地位的思想,并按照这种思想去建设其思想道德和文

化。因此,任何社会的精神文明,首先都反映社会政治的性质。(3)第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而且还涵盖了科技文化建设。它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发展动力。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反映着经济形态以及政治结构的状况、矛盾以及矛盾各方面的趋势和要求,因而它必然会具有满足这些要求、推动这些趋势的作用。精神文明的独特功能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情感、意志,以实现对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认同,从而支配人们的行动,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政治结构。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一方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文明中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被运用于生产过程后,通过劳动,革新生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等途径,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列宁说,即使处理最简单的国家事务,也必须有文化,文盲是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这就是说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程度同科学文化的高低相适应。(4)第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许多内容是交叉重合的。经济与政治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有着决定与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而且两者具体内容也有许多交叉重合的地方。另外,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许多内容也是交叉重合的。政治文明中的政治意识文明(例如,政治心理,政治情感,等等)就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由此可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从以上的论述以及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灵魂,政治文明是保证。物质文明决定并制约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它们既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甚至破坏物质文明的发展。因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

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失去基础的危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满足和提高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协调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和谐社会,才能使整个国家的机能正常、平稳、顺利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作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的我们,必须铭记这一真理,时刻谨记三个文明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前提,才能在将来的国家建设中正确的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