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2015】2015届高考地理 试题汇编 F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备战2015】2015届高考地理 试题汇编 F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F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C2 F2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山地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丙按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11.该山地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

D.阴坡和迎风坡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和山坡阴阳坡、迎风背风的判定。

【答案解析】10.C 11.B

解析:10题,甲、丁两地气温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到,丁海拔较高,所以丁纬度较低,此区域是北半球,丙海拔低,纬度低,所以气温最高,乙和丁比较海拔相同但纬度高,所以气温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所以乙地最低,C正确。

11题,因为是北半球,所以北坡是阴坡,积雪在山顶偏南,说明南坡是迎风坡,所以北坡是背风坡,B正确。

【思路点拨】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是解题的一般规律,而雪线与气温和降水都有关系,一般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补充: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文综地理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F1 F2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下图中的左图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右图示意这种

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6.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答案解析】5.C 6.B

解析:5题,从图中可以判读C正确。A变化较小,B小于,D都是正相关,所以A、B、D都错误。

6题,森林植被覆盖度大于草原,草原大于荒漠,所以判定a、b、c分别是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B正确。

【思路点拨】会根据信息判断是高考的能力要求。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西柳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百色市高三10月联考(201410)】A2 F2 L4 图1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l~3题。

1.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A.99mm

B.199 mm

C.299mm

D.399mm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A.种植园农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灌溉农业

3.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石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值线,植被和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 1.D 2.B 3.D

解析: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年降水量为300mm<甲<400mm,乙区域年降水量为0mm<乙<100mm,由此可知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为399mm。D正确;

2题,由于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正确。

3题,由于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荒漠化。D正确。

【思路点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要灵活运用,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一般是森林带,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是草原,年降水量在50 mm以下一般是荒漠。

补充: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201410)】C4 D2

J1 J2 F2 M140.(28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8日至20日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6为阿根廷地理简图,图7为图6中方框区域的放大图

材料二习主席在阿根延期间,品尝了该国生产的葡萄酒。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四大生产国及葡萄酒消费市场,而门萨多和圣胡安两个地区(图7阴影部分)是阿根廷葡萄酒的主产区.习主席此次访问,与阿根廷签署了加强双边合作的一系列协议。据统计,我国在阿根廷的投资额逐年上升。

(1)科罗拉多河流域B城市以上河段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4分)

(2)习主席访问阿根廷期间,A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6分)。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分析门萨多和圣胡安两个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5)分析我国积极投资阿根廷的原因。(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及特征、洋流、农业地域类型、植被带、农业区位。【答案解析】(1)以山地为主,(2分)西北高、东南低(2分)

解析:该地靠近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走向可知,该地西北高、东南低。(2)温和多雨(温和湿润)巴西暖流大牧场放牧业(6分)

解析:A为地中海气候,7月18日至20日为该地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控制,温和多雨;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及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洋流为巴西暖流;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3)温带荒漠(2分)地处西风带,西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干燥。(4分)

解析: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气候,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其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其植被带为温带沙漠。

(4)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气候干燥,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河流众多(高山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2分)河流沿岸,冲积土肥沃。(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解析:本题主要从气候(热量、光照、温差、降水)、土壤、河流等方面来分析。

(5)国家之间协作较好(或国家政策优惠)(必答点,2分);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海运廉价便利;市场潜力较大。(任答2点得4分)(满分6分,其它答案若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我国积极投资阿根廷的原因主要从自然资源、交通便利条件、市场、互惠政策等方面

来分析。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都是常考的核心骨干知识点,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本题难度不大。

【文综地理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01410)word版】D1 F2 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4回答8~10题。

8.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

A.连续暴雨B.气压变化C.气温变化D.连续阴雨

9.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农作物易遭受

A.融雪洪涝B.伏旱C.暴雨洪涝D.病虫害

10. 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判定,当地典型的自然景观为

A.硬叶林B.草原C.针阔混交林D.荒漠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答案解析】8.C 9.A 10.C

解析:8题,L河流量大时,可以看到气温较高,所以选C。

9题,从经纬度判定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较多,所以农作物易遭受融雪洪涝。选A。10题,从经纬度判定是我国东北地区,所以是针阔混交林。C正确。

【思路点拨】冰雪融水一般与气温相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4 F2 E2 M247.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山峰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相比,垂直自然带更__________(复杂、简单)。(2分)

(2)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M、N两地积温值出现的理由。(4分)

(3)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6分)

(4)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积温、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特征、喀斯特地貌。【答案解析】(1)复杂(2分)

解析:影响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纬度位置;二是相对高度。纬度位置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其带谱越丰富。图中山峰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相当,当相对高度大,所以其带谱更丰富。

(2)M地 5 500~6 000℃。N地 4 000~4 500℃。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4分)

解析:M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所以积温大,为5 500~6 000℃;而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所以积温较低,为4 000~4 500℃。:

(3)P地为横断山脉(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N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6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P地为横断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而N地是云贵高原,其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崎岖。

(4)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4分) 解析:四川盆地7、8月份干旱主要是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量大;而云贵高原主要是受地貌特点的影响,及该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图表和设问较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只有熟练掌握地理基本规律、基本知识,能够灵活应用,才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本题整体

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4 F2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的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A.①坡是南坡和迎风坡

B.②坡是南坡和背风坡

C.③坡是阴坡和背风坡

D.④坡是阳坡和迎风坡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主导因素为热量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25.B 26.A

解析:25题,根据山脉基带带谱与山脉所在纬度带带谱一致规律,结合题干和示意图,可以获取两山的位置,判断出①②坡分别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和南坡,③④坡是分别是我国的天山南坡和北坡。阿尔卑斯山和天山的北坡均是阴坡和迎风坡,A正确。

26题,根据第25题分析可知,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导致的降雪量的差异,A正确;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错;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向阳坡热量丰富;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主导因素为水分,D错。【思路点拨】熟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阿尔卑斯山和天山的北坡均是阴坡和迎风坡”是重要考点,要多注意,本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4 F2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16-18题。

16.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17.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8.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知识点】本题考查湿润系数分析、土地退化、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16.B 17.D 18.B

解析:16题,湿润系数是个比值,应该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排除A、C;而据“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可知,湿润系数可能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这样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区干旱,可能为荒漠化,B正确。

17题,根据题目土地退化概念可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土壤退化过程、土地退化过程、生态系统退化过程,D正确。

18题,图中A地、B地和C地湿润系数逐渐变小,说起降水越来越少,这种因降水差异而引起植被差异的规律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湿润系数分析、土地退化概念及图中信息和熟悉地带性分异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4 D2 E2 F233.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分)

(1)纬度接近的A 、B两地,B地自然带为,A为,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由B向E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4分)(2)探险社团经过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成因是。(2分)(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双选)(2分)

A. 轮船顺风顺水

B. 轮船逆风逆水

C. 白昼越来越长

D. 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C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分异规律、气候特点、洋流运动、及地质作用。

【答案解析】33.(11分)(1)热带雨林带(1分) 热带草原带(1分) 地形(1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1分

解析:A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带、其形成属于地带性植被,B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带,其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分)

解析:地中海(F)沿岸此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a b c

(3)B D(2分)(全对得分)

解析:夏季的北印度洋(D)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由东向西航行逆风逆水,暑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白昼变短,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方向东偏北。(4)a(1分)风力侵蚀作用(1分)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1分

解析:E地位于美国西部内陆盆地气候干旱,风蚀地貌分布广泛,C景观的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

【思路点拨】根据示意图,确定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F2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29.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28. A 29. A

解析:28题,该荒漠带所在区域温度高,说明位于热带地区,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下形成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在非洲分布最广,故选A。

2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与热量条件的改变有关,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A。

【思路点拨】地理环境南北方向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而形成,属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F2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

28.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知识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山地垂直自然带特征。

【答案解析】27.D 28.D

解析:27题,读图,图中山地基带植被是温带荒漠带,判断最可能位于我国的西部,D对。欧洲北部山脉基带是森林植被,A错。非洲南部山脉基带是热带草原植被,B错。南美洲东部地形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没有太高的山脉,C错。

28题,读图,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高,A错。北坡是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B错。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C错。南坡是阳坡,背风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D对。

【思路点拨】会分析植被与降水的关系。

补充: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F2今年正月初五,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石家庄市一中南校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读图回答17~18题。

17.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C.由上向下D.由西向东

18.与此现象原理最类似的是

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B.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

C.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D.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

【知识点】本题考查方位和自然带。

【答案解析】17.A 18. B

解析:17题,土堆阳面气温较高,积雪已化,北侧未化,所以图片右侧是北,左侧是南方,所以拍摄方向是由东向西。

18题,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所以阿尔卑斯山北坡是阴坡,雪线较低,温度因素,B正确。原理相同A、C、D都是降水的原因。

【思路点拨】掌握简单的方向判定,理解降水与气温的影响因素。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F2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读图完成7~8题。

7.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8.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常识及与渔场的关系。

【答案解析】7.D 8.C

解析:7题,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8题,本格拉寒流远离海岸,所以下层海水上泛,带来了丰富的饵料,所以渔业资源丰富。【思路点拨】熟悉洋流的名称和性质和产生的原理。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F2 甲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M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

①地势起伏大②冰川侵蚀强烈③夏季降水多④径流季节变化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若甲图M山森林大面积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地面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答案解析】 3.C 4.A

解析:3题,该地无冰川,所以冰川侵蚀不强烈,排除A、B,夏季降水多一般径流季节变化大,③与④矛盾,排除D,所以选C。

4题,森林大面积砍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使坡面汇流速度加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所以A正确。

【思路点拨】会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造成的影响是必备的能力。

【地理卷·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201411)】C4 F2 D2 J1 M1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B为。(4分)

(2)B海峡附近区域所属自然带为。(2分)

(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 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2分)并说明原因(4分)

(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气候、洋流、农业区位、世界地理。

【答案解析】(1)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直布罗陀海峡,B为马六甲海峡。

(2) 热带雨林带

解析:B为马六甲海峡,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植被带为热带雨林带。

(3)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解析: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此时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风平浪静。

(4)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解析:本题考查多条等值线分布规律描述,其一般方法是整体宏观把握,然后微观突出极值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其原因主要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长短不一造成的,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解析: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所以冬季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对图中信息解读能力要求较高,但整体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201411)】C2 C4 F1 F2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性。(2分)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为基础。(4分)

(3)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所表示风带的风向是。(2分)

(4)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是。(2分)

(5)“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带,但是形成原因不同,

③成因是

⑦成因是

(10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风带及气压带、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答案解析】(1)整体

解析:风带及气压带影响气候的类型,而气候类型决定了自然带状况,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反应的就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变化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3)西南

解析:甲为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是西南风。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C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荒漠带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高温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或者温带沙漠气候

解析: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其成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干旱;⑦是热带沙漠气候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荒漠带,其成因是: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高温干燥。

【思路点拨】熟悉风带及气压带、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201411)】C4 E1 F2 M1读“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甲、乙两岛国均()

A.位于南半球、东半球B.西面均为印度洋

C.全年多雨D.沿岸有暖流经过

11.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景观最接近的是()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B.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D.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乙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气候、板块运动、世界地理。

【答案解析】10.D 11.C 12.B

解析:10题,根据图中岛屿的轮廓和经纬度可知,甲地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南半球、东半球,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乙地为新西兰于太平洋的西海岸、南半球、西半球,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D正确。

11题,甲国(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由于暖流的影响,对当地有增温增湿的影响,同时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其山地的抬升作用下,在两者的影响下,全年降水丰富。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的成因也一样。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的形成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地形的影响;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形成是季风的影响。C正确。

12题,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所以新西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最基础的核心知识点,整体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F2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沙床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完成第25题。

25.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沙床坝分别是

A.自东向西、1

B.自西向东、4

C.自西向东、1

D.自东向西、4

【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25.C

解析:从材料“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结合图可以确定河流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根据堆积顺序,靠近河岸是最新堆积而成,所以先后顺序是1,2, 3, 4,最先形成的滨河沙床坝1处。

【思路点拨】会分析是高考要求必备的能力,会在较短的时间理解新鲜事物。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C4 F2下图是亚欧大陆40°~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评价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14.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

【答案解析】13.B 14.A

解析:13题,40°~50°N,不可能热带经济作物发展,A错误;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B正确;③地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C错误;④地在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D错误。

14题,①地夏季比平均值低,说明凉爽一些,冬季高,说明温暖一些,所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温带季风乞候,两种气候自然带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

【思路点拨】先理解距平值的含义,再根据选项进行判断。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F2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20~21 题。

20.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21.Ⅲ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春季气温偏高②夏季气温偏低③秋季气温偏低④冬季气温偏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20.B 21.C

解析:20题,龙眼风险温度分区是南北变化,体现了纬度的变化,所以是纬度地带规律,B 正确。

21题,Ⅲ地区是我国的热带,所以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春季气温偏高和冬季气温偏高。因为是热带,所以夏季气温可能偏高,秋季气温偏高。

【思路点拨】纬度地带规律以热量为基础,而干湿度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地理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C4 F2 M1 L4 31.(22分)2012年7月18日~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赛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非洲生态退化程度分布图及东非高原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分布图

(1)央视直播期间,内罗毕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2分)

(2)图中马拉河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丙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是;P区域水平自然带名称是,该自然带并不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4分)

(3)说出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的大致方向,并简述理由。(8分)

(4)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P区域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动物迁徙,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1)昼短夜长(逐渐)增大(2分)

解析:(1)据7月18日~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来判断。

(2)雨水补给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地形(4分)

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可以判断马拉河水源补给类型,由洋流流向可以判断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P区域因地势高,水热低于雨林而形成热带草原带。

(3)由南向北迁移(2分)。

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2分);7月份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2分);而此时,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干季,草类枯黄(2分)。

解析:抓住7月南北半球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差异进行判断分析,动物的迁徙与降水有关。(4)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如棉花等)(2分);高原上开矿,破坏地表植被(2分);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原退化(2分);城市用地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分)。

解析:从农业、工矿业、交通建设、城市用地等方面分析区域生态退化的原因,要注意从图例中获取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P区域因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带,动物的迁徙与草有关,而草生长与降水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