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李时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李时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李时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李时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李时珍》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课件:伴随音乐出现几位历史伟人的图片)教师解说:同学们,在我们祖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位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代代相传,他们的杰出贡献让后人铭记在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课件定格为李时珍的图片。)

2、这是——李时珍(学生齐答)。

谁能把“李时珍”三个字写到黑板上?(一学生板书,教师评价:“珍”字没有学,你也写对了,了不起。)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呢?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存,学生说到《本草纲目》时,指名板书,提醒学生《本草纲目》是一本书,要加书名号。评价:“纲”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自己先学会了。)

5、小结:同学们对李时珍的了解还真不少,要想进一步了解他,我们还得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质疑:词语光会读不行,还应该读懂意思。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质疑,互相解答,教师注意总结理解词义的方法。

救死扶伤——将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疑难病症——学生说的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补充。“世代行医”可结合课文理解。) 齐读词语。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的字音读得准不准。(提醒同学:认真听别人读,就等于自己又读了一遍。)

5、读了两遍课文了,现在,你对李时珍又有了哪些了解?

(此环节让多个学生说,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学生谈到“立志行医”时,接着请他把相关的课文读一读。若许多学生想发言,可以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对李时珍的了解。)

三、精读感悟: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你们两读课文所得。既然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就让我们再用心读读书。这一次,请大家默读课文,拿起笔,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受感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体读书情况。)

1、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l “他不怕山高路远……有时侯还在山上过夜。”

(1)引导学生抓住“走遍”一词,展开想像,体会采药的艰辛,比较“走遍”和“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不怕”体会李时珍不怕困难的精神。

(2)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l “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XXXXXXXX》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XXXXXXXX的技术和方法; 2、在XXXXXXXX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XXXXXXXXX的过程,并能用XXXXXXX美化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XXXXXX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XXXXXX画面效果与XXXXXXX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XXXXXXXXXXXXX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3.观察 4.探究、 5.了解技法

6.制作实践、 7.感受色彩魅力 8.美化装饰、 9.培养设计应用意识 10.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XXXXXXXX,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XXXXXXXXX 2、欣赏XXXXXXXX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XXXXXXXXX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XXXXXXX方法。 (1)教师出示XXXXXX作品展板,提示XXXXXX基本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XXXXXX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XXXXXXX方法。 3、尝试XXXXX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第2节需要多少钱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1.结合“需要多少钱”的现实情境,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逐步使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2.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是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者表格探索乘法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人民币模型,电子图。 师:我们刚刚度过了炎热的夏天,在酷暑中,你最喜欢做的活动是什么? 生:游泳、旅游…… 师:游泳在夏天是很痛快的事,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消暑,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须有大人的陪伴。今天呢,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和小明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海边,准备游泳。先买些游泳装备吧!商店里都有哪些游泳装备呢?(出示海边商店情境图) 生:游泳圈、皮球、泳衣,都标有价格。游泳圈:12元/个,皮球18元/个…… 师:我们看,笑笑说:“淘气,我们3人要买3个游泳圈,该付多少钱?”淘气摸摸脑袋说:“让我想想。”小朋友,请你们和淘气、笑笑一起算算需要多少钱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提出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呢? (2)独立思考后列式:12×3。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方法一: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那12乘3就变成10乘3和2乘3,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 (3)利用人民币模型计算12×3。 师:看看淘气付的钱对吗?10×3=30表示哪一部分的钱?2×3呢? 预设:3个10元是30元,3个2元是6元,合起来就是36元,一共需要36元。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标准和要求:学生学得实在,学有所获,能够不断进步。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学时间”上,我赞同一个课时写一个教案,不连堂写。这样便于老师操作。编写教案中,“教具、学具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有助于指导“教”与“学”,达到优化。 5、“教学过程”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为四个步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延伸;师生交流、小结。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做到“有目标引路;有重点、难点的凸现;有知识点的归纳小结”,力促目标的达成。 6、“作业设计”不是布置作业。争取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实践等来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4)、-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温度;(5)、城市的温度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2、分类:大屏幕上这些表示温度的数,每个小组桌面上的信封里也都有一套。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数分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讲述:第一类,像5,13,20,32,…都是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13,+20,+32;第二类,像-2,-,-20,…都是负数;0该归哪一类?你有什么问题?板书:负数分界点正数5、13、+20、+32……-2、-、-20…… 0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小数,读一读:+7.6,-3.4,你们说该归哪一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负数”。(板书课题)3、谁知道正负数是哪个国家的人们最早使用的?我们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放录音)二、联系图示,感受负数。好,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温度这样的现象,下面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量需要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呢?小组汇报,配合实物演示,如存折等。随机出示书中习题:1、世界上最高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高”和“低”是相对的,说明正负数也是……?谁还会说?非常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毕业水平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高分段不多,低分段密集。在学习态度上,想方设法激发与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适当做笔记,课后复习,有问题应有勇于提问,作业要当天做、独立做、及时改正等。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数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措施: ⑴、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⑵、增强上课技能,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⑷、狠抓作业。要求学生自觉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扼杀。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分析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⑸、做好培优、托中、补差的工作,注意分层教学,要优秀生保持优秀,中等生成绩易波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注意中等生的情况,多鼓励其学习,肯定和表扬他们,争取成绩提高一个档次。对学困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具体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案北师大版知识分享

2015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课本第2―22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又完全不同于表内除法的笔算,它是笔算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在竖式计算和算理上及基本运算思路的教学。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课时安排:8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实物等 (1)分桃子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学期第四单元“乘与除”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6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每只猴子可以分3篮零4个,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教案2013

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乘与除》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丰收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小树有多少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掌握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同样为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丰收了”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植树”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口算的方法。 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Qiaozhis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 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 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 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 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 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一、语文 (一)文本分析 基本结构: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模板内容(一般文章):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文(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模板内容(诗歌):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认识XX字,学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阅读/分小组讨论….方式,学会用XX修辞、语言,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察/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体会到….之美/之富足,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写字指导 (1)看。学生仔细观察汉字,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情况,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字的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说。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尤其交流写时应注意什么,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规范表达汉字的相关名称,或肯定,或强调,或纠正,与学生一同发现汉字的特点,为写夯实基础。 (3)教师范写,学生临空模仿。 (4)写。学生首先试写一、两个,再与其他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不足;最后练写。 (5)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 2.一般阅读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为学生们呈现景色的图片、视频 模板: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一段视频),(展示图片或视频后询问)大家觉得美不美?大家知道这是哪里么?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美丽的xxx。 问题导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模板:同学们!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设计理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贴近生活,引发学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 国土面积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国土面积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自主探索、自主总结。 2、精讲精练,使学生巩固提高。 3、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4、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0页——国土面积。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大小比较和以“万”“亿”为单位的数的改写。 2、本课时分三个内容:一是数的大小比较;二是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三是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通过各省国土面积的比较,得出“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的结论;通过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让学生发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去掉4个0,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去掉8个0,加上“亿”字;最后教材还设计了试一试,练一练。 3、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发现去掉4个0或8个0,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数缩小1000倍或100000000倍,为今后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及不是整万整亿数的改写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难点: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大数的方法。 六、教学关键: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拨。 七、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课件、地球仪。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看世界上陆地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哪5个国家?同时教师给出数据:俄罗斯(17075000平方千米),加拿大(9971000平方千米),中国(9600000平方千米),美国(9364000平方千米),巴西(8547000平方千米),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二、引入新课: 1、看中国地图,找出黑龙江、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把这几个地区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乘与除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乘与除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口算的方法. 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充分利用这些,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 小树有多少棵1课时 2 需要多少钱1课时 3 丰收了1课时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求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的的汇率与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师: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是什么?从中导出课题——人民币兑换 2、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1)、师先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外币,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想去外国旅游、探亲;应怎样办呢?然后老师课件出示汇率表 (2)、男女生各自读一条中国银行05、9月的一天的兑换率,便读边感受。(同时可以介绍现在人

民币与美圆的兑换利率1美元=7.0002元人民币,与XX、9比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约13.5%)。 3师问:港币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港币 4、师:美元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美元 请学生说明道理:一美元可以换取我们8块多钱,所以美元价值大些。 5、带着感觉齐读:欧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同理类推。适时情感渗透,我们从小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有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我们的人民币才能在世界上更有价值。 6、师问:泰国铢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人民币 7、师问:你是如何知道人民币谁更值钱? 8、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1)、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 (2)、循环发言,不重复别人的话。 (3)、汇报时用语:我们小组认为....... 指明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人民币价值大些,一泰国铢只能兑换0.1967元人民币,也就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