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浮力经典习题

浮力部分练习题 1、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A.0N B.20N C.60N D.80N 2、重100N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A、一定小于100N B、一定大于100N C、一定等于100N D、可以大于100N 3、某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N(g 取10N/kg,空气的密度取1.29kg/m3) 4、小鹭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 所示. (1)小鹭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 漏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若将 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a、Fb、Fc、Fd.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5、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求: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 6、-右下如图,实心物体A、B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 水中,当把盛水槽移走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加了相同 的数值,那么A、B必有相同的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重力 7、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 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 示.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3 D.密度为3.0×103kg/m3 8、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取g=10N/kg) A. 0 B. 0.3N C. 0.5N D. 0.8N 9、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 400g的圆筒,筒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入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睡觉时都只是露出面部,并且躺的姿势也都一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可能与老王所躺的水的密度有关,可能与老王的体重有关,也可能与老王身体的体积有关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既然浮力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么是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其中几个因素有关或是和它们都有关系呢?怎样来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方案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但我们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怎样进行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如图: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的石块和 铁块受到的重力,即G石、G块。 ②把石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石、F铁。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 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盐水选种。 (5)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知识点1.5) (1)称量法:F 浮=G 物 -F 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 法)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3)漂浮悬浮法:F 浮=G 物 (4)阿基米德法: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 法)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 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 上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5.浮力》教学设计 汉滨区果园小学张庆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1.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引导质疑法 【学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信息搜集法 【教学准备】 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小船、乒乓球等物体。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 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小船、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乒乓球压人水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

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 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 4 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

浮力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浮力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浮力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技能目标: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 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件事是几年前看到中央10套播放的科普节目,是美国录制的,节目中的两个主持人打扮成小丑,通过大量的实验、实物场景拍摄、通俗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物理知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艰涩难懂,看完后你会觉得科学真是有趣。我也一下子觉悟: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这样,哪还有那么多孩子讨厌物理呢? 另一件事是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启发。有一次到北方图书城给还在小学的女儿买了一本《孩子喜欢的一百个实验》,她回家自己照着书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 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浮力物理教学设计”由出guo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 容之一,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来展开的。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 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使学生确实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这样

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实验中减少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第十四章五、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将气球和铁块分别扔到水里会怎样?但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就不会下沉?如果制成潜艇却还可以浮沉自如,又是为什么呢?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初中物理_第1节 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

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浮力练习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八下物理浮力练习题 1. 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2. 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 g水,则小球的质量() A.一定等于100 g B.大于或等于100 g C.小于或等于100 g D.一定大于100 g 3. (2012·广西桂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 C.3 N D.1 N 4. 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100 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 g水溢出, 则() A.土豆会浮在水面上 B.土豆会沉入盆底 C.土豆会悬浮在水中 D.不能据此判断出土豆的浮沉 5. 某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6. (2012·南京)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m3。(g取10 N/kg)。 7. (2012·江西)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 _____所受的重力。 8. 如图6所示,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 9. 潜水艇的体积为100 m3,质量为6×104 kg。如果使它悬浮在海中某处,它的上表面距 海面20 m。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 kg/m3,g取10 N/kg。求: (1)它上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大小; (2)此时水舱中充入海水的质量。 10. 一木块体积为100 cm3,密度为0.6×103 kg/m3,,求: (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块受到浮力多大?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周菲 班级:09物理一班 学号:40906050

【课题】浮力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初三的学生对物理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2、知识基础: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3、认识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确定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索浮力大小; ③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实验,学会用差量法计算浮力; ④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阿基米德定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小木块、橡皮泥、烧杯、水、盐等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 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5.浮力》教学设计 汉滨区果园小学张庆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引导质疑法 【学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信息搜集法 【教学准备】 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小船、乒乓球等物体。 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 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 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老师姓名上课时间 科目物理年级初三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浮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复习: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浮= F下– F上 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G排=ρ液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在液体中三种状态的分析: 1、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下沉,如右图示 A漂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B悬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C下沉:G物> F浮(F浮=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2、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放入液体中: (1)当ρ 时,物体静止时将漂浮在液体上;(当把物体液面上的部分切除后,液面下的物体将液> ρ物 上浮一部分)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 (2)当ρ 液= (3)当ρ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下沉到液体底部。 液<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 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V物 五、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5 浮力教科版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

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计算题36道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计算题36道 中考在即,为了大家更系统的备战物理,为此,蜕变教育特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计算题36道,供大家参考,希望本篇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计算题36道能够帮助大家冲刺最后中考物理。 1、某物体在空气中称重是10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6.8N,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2、排水量为2×103t的轮船,装满货物后,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在长江里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m3? 3、一木块体积为100cm3,密度为ρ木=0.6×103kg/m3,求:(1)用手把木块全部按入水中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放手后木块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有多大? 4、将重为4.5N,体积为0.5dm3的铜块浸没在水中,铜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多大? 5、一个质量为7.9g的实心铁球,先后放入盛有水银和水的容器中,当小球静止时,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是多大?(ρ铁=7.9×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 6、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1.2N,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时读数是0.7N,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石块的体积有多大?(3)石块的密度多大? 7、将一物体放入水中,有1/10的体积露出水面,若在水中放一些盐,待盐溶解后物体有1/5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物体的密度?(2)盐水的密度? 8、有一合金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求:(1)合金球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合金球体积?(3)合金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ρ合金=2×103kg/m3) 9、用体积为0.1m3密度为ρ木=0.6×103kg/m3的原木10根,扎成一个木筏,求此木筏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大? 10、把一个外观体积为17.8 cm3,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求:(1)空心铜球的重力(2)?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ρ铜=8.9×103kg/m3) 11、一根钢绳承受的最大拉力1×104N,能否将体积为1m3重1.7×104N的石块从水中提起?石块露出水面体积最大多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