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

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1)

2 项目情况 (4)

3 市场分析与预测 (7)

4 建设条件 (16)

5 水泥生产工艺 (19)

6 总图运输 (22)

7 电气 (25)

8 自动化 (28)

9 给水排水 (29)

10 土建 (31)

11 采暖、通风、空调及动力 (34)

12 环境保护 (35)

13 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 (38)

14 消防 (40)

15 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42)

16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职工培训 (43)

17 项目实施进度设想 (44)

18 投资估算 (45)

19 技术经济评价 (47)

附图:1、全厂总平面图

2、全厂工艺流程图

1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1.1企业概况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是集经贸、工企、建材、科研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自有资产2000万元。年销售额(工企)2600万元,经贸每月固定转额1500万元,每年利税额约1000万元左右。工企主要以墙体材料为主,拥有一条年产10.5万m3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和一条年产30万m2道路彩砖生产线。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在同行业销售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银行信誉良好,同时在开发区成为建材行业的支柱企业。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结合我国建材行业跨世纪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遵照辽宁省建材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精神,认真研究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制订了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提出企业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在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马石工业园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将生产水泥作为公司将来发展的方向。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国的水泥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大多数工厂规模小、人员多、效率低、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水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发展战略。因此,提高优质、高标号、绿色环保水泥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零污染,使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成为水泥行业共同的目标。随着国家水泥新标准的实施,我国的水泥行业将面临第二次发展的机遇,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根据辽宁省建材工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水泥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鼓励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建设,逐步形成集中生产熟料,分散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要集中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提高熟料供应能力,为水泥生产实行专业化分工创造先决条件;石灰石资源贫乏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熟料生产线,而应建设一定规模的水泥粉磨站。由此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调整水泥工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任务繁重。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则可以促进地区水泥结构的调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泥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发展先进、调整结构”的基本方针,符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1.2.2 项目建设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

锦州是中国最北端的港口城市和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开放城市,西连京津唐工业区,东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北有辽宁西部和内蒙东部及黑龙江、吉林地区的广阔腹地。在一定意义上说,锦州是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联结带,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交汇点,是内地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国外资金、技术向腹地转移的桥梁与纽带,是沟通关内外的交通枢纽和辽西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区位条件项目所在地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渤海,北靠母城锦州,距锦州市区25公里,距葫芦岛市36公里,距盘锦95公里,阜新118公里,朝阳171公里;水路距秦皇岛港98海里,大连港262海里,鲅鱼圈港56海里。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辽宁省首批对外开放的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物流连接中的重要节点,是通向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最便捷的进出海口,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北亚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彩虹地带,是锦州改革开放、城市南扩的先导区,是锦州建设环渤海经济圈、依港崛起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海路空立体交通网络畅达。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越,境内的锦州港年吞吐量超过3500万吨,先期开发的18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渤海大道2006年底开通,连接全省海岸线的滨海环路正在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优势巨大,腹地

广阔,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蜇五大海鲜,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开发区临港经济快速发展,港口、仓储、工业、商贸、旅游五个功能区域已经初具规模,三大支柱产业——临港工业、物流业、旅游业构建了具有现代化海滨新城区特色的产业布局,成为吸引海内外投资的重点方向。

由此锦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决定着锦州中心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离不开建筑材料。因此,在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粉磨生产线,是推动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2.3 项目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采用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型水泥粉磨生产线工艺,选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实用、节能降耗、信誉质量较好的技术装备,实现全线自动控制,由此生产水泥质量好,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充分利用锦州港自备电厂的工业废渣――粉煤灰,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发展水泥市场优势,其有利于企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治理,符合国家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生产优质高标号水泥,而且能耗大量工业废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决定在朝阳东鑫水泥有限公司熟料供应有保障、喀咗又拟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基地的前提下,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充分发展市场的区域位臵优势,结合当前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锦州市及周边地区基本建设对水泥的需求,在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马石工业园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年可利用锦州港自备电厂粉煤灰近25

万吨左右,解决了粉煤灰污染排放的问题,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受建设方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设计所和沈阳合泰建材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项目情况

2.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建设工程

项目法人: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孙本诚

2.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锦州经济技开发区白马石工业园。

2.3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种

本项目为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

产品品种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0万吨/年;

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80万吨/年;

其中袋装和散装各占50%,全部汽车运输出厂。

2.4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工程总投资12683万元(含流动资金3679万元),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2.5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5.1 切实领会国家行业部门关于水泥行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有效贯彻业主提出的“布局合理、运行可靠、投资经济、指标先进、运行费用低”的设计指导原则,充分汲取以往国内同类规模建设项目中的经验教训,以用户需求为宗旨,把本项目建成锦州市的形象工程。

2.5.2 根据主机实际生产能力,作好主、辅机能力配臵;通过多方案对比和优化设计,确保实现“低投资、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效益”的目

标,保证本项目顺利达标和达产。

2.5.3 以生产可靠为先决条件,使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实用、节能降耗、信誉质量较好的技术与装备,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利于公司全面和长远规划发展的方案选择。

2.5.4 设计中充分注意结合地形地貌和东北地区的特点,确保全厂总体布局尽可能合理、美观,以及各种物料输送畅通可靠。

2.5.5 真诚为用户服务,认真研究项目建设条件,精心设计。总图布臵要切合实际,工艺流程顺畅简捷,生产区域功能分明;设备选型要客观合理地留有富裕能力,电控设备和程控设备要高效实用,便于操作管理和减少定员;建筑结构要以满足工艺生产要求为前提,注重设计优化,尽可能降低土建造价,从而达到既使本项目顺利达标达产、又减少工程投资与降低生产成本之目的。

2.5.6 重视节能、重视环保、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对环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计量、消防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与标准。

2.6 技术经济指标

2.7结论及建议

2.7.1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本地区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导向,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2.7.2 本项目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原料能够保证供应,交通运输便利,建设条件优越。

2.7.3 为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生产优质水泥,本项目采用技术合理可行,主机成熟可靠,控制方案先进稳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标达产。

2.7.4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683万元,项目达产后年水泥产量为100万吨,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346吨/人·年,年均销售收入24080.75万元,投资利润率19.41%,投资利税率20.70%,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

3.45%,所得税后17.75%,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4.54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

5.75年(含建设期),各项指标均优于水泥行业建设项目的经济指标。

3 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全国水泥市场

3.1.1 全国水泥行业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

资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为水泥行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200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9.7亿吨;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0.64亿吨;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2.40亿吨;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3.60亿吨。

与此同时,水泥行业通过技术调整,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总产能的比重逐年增加,近三年,每年都有近80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其中以5000吨/日以上规模生产线为主,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国当年新型干法生产线共有798条,年熟料总产能60704.20万吨。今年1~8月份,水泥工业完成投资620.53亿元,同比增长68.05%。2008年,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209条,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投资重点从东部沿海向中部转移的趋势逐渐明显。

3.1.2 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及结构调整

中国水泥工业进入新世纪后,已发生了突破性变化。从单纯数量增长型转向为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需求型转向满足国外需求型。实现这些转向的根本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因而主导了水泥的工业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主导了发展方向,实现了上述转向,并不等于技术先进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能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企业在水泥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只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重,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突破性转变到实现根本性转变,还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实现管理集约型资源能源节约型,技术先进型是水泥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近期,国家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以促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水泥行业向节约型先进型发展。

建材工作“十一五”规划中对水泥行业的环保标准、能耗标准、应用水泥标准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行业的技术

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7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能耗、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控制在7亿吨左右;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左右,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

2.1.3 我国水泥市场需求预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泥工业一直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20多年来,中国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若按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来预测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律,即按人均消费水泥累积达到20~22吨的时候才到峰顶,在宏观经济保持5%~6%增长速度条件下,中国水泥消费的峰顶预计会在2015~2018年期间出现,年消费量最大值预计会在90000±5000万吨(即人均600kg左右)。

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对水泥工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发布了重点支持60家大型水泥企业的名单,随后下发了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具体指标,这为促进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引导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和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是2007年以来中国水泥工业的亮点。虽然能源涨价,市场出现萎缩,但整

个行业经济效益还在不断提升。还有利用工业废渣废料生产水泥,达到环保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双重效果,已被许多的水泥企业所采纳,2008年这种势头会继续加强。同时也要看到,由国家支持、试点的水泥节能改造项目、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今年也纷纷启动和实施。节能、环保的效果将逐渐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2008年水泥行业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市场化,使得水泥价格相对稳定,大企业集团在区域市场中的话语权逐渐提高,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得到改善。今年以来,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涨,水泥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在区域市场建设比较好的地方,大企业集团能够齐心合力把上游价格上涨压力很快的传递下去。统计数据显示,到8月底,水泥行业的总利润达到180亿,去年同期为120亿。

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春季的雪灾、四川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中国“神七”载人飞船上天等,同时世界经济也出现了激烈的动荡,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由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但中国水泥工业的并购重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材、中建材、北京金隅、山东山水、吉林亚泰、甘肃祁连山等在行业内频频出手进行并购重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市场,带动了各省市的水泥价格。因此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中水泥工业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水泥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坚持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课题。

3.2辽宁省水泥市场现状及预测

3.2.1 辽宁省水泥市场现状

1、区域特征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陆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

辽宁省现辖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等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和8个自治县。全省总人口42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77万人,占总人口的58.70%。

2、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辽宁省是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大中型企业多。近几年来,辽宁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形成“中心城市带动,辽东半岛主体,三大板块互动,沿海三点一线”的格局。充分发挥我省城市密集的优势,发挥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和大连东北最大港口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沈大产业(城市)聚集带为纽带,将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带紧密相连,把辽东半岛城市群构建成一个开放程度高、整体竞争力强的国家级重点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成为我国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同时加快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港口城市为骨干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三大区域板块。以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辽西锦州湾的大开发为重点,打造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带。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同时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利用广阔的沿海地带,依托东北纵深腹地,加快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努力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强省。处理好五点与一线、沿海和腹地的关系,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结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发展,继续实施大通关工程,增强辽宁港口群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各类开放先导区的带动作用,加强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建设,尽快封关运营,将保税港区政策延伸到“五

点一线”重点开发开放区域,建设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合理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上辽宁”建设。打造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格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全省基础设施布局,抓好100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加快向沿海延伸。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面临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统筹规划了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基础没施重点建设项目137项,总投资4273亿元。按行业分,水利设施项目18项,投资354亿元;能源项目37项,投资1240亿元:交通项目 54项,投资199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7项,投资384亿元: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11项,投资305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高速公路建设立足于提高进关出海能力和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重点建设沈阳-彰武-通辽(辽宁段)、铁岭(毛家店)-朝阳(三十家子)、丹东-通化(辽宁段)、朝阳-赤峰(辽宁段)、瓦房店-长兴岛、海城-丹东、沈阳-抚顺(南杂木)-梅河口(辽宁段)、抚顺(南杂木)-通化(辽宁段)及辽宁中部环线,全省通车里程到2008年达到3500公里,到2010年接近4000公里,形成省际及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使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保持全国前列水平;港口建设要重点提升以大连港为主体的各枢纽港总体功能和吞吐能力,加快沿海港口集装箱、原油、矿石和散粮等四大系统的专业化码头建设,调整码头布局结构,优化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形成各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重点建发大连大窑湾三期工程、北良散粮泊位、长兴岛港区开发、营口港四期工程、营口港15万吨级航道、锦州湾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丹东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项目,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加快铁路繁忙路段的改扩建和主通道的电气化建设,重点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疏港铁路;抓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扩建,完善机场功能,提高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丹东、锦州支线机场,发展支线航空服务。

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全省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较快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以上。按照国民经济增长与水泥工业增长的关系,我们对辽宁省未来水泥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预计2009年水泥需求量3300万吨,2010年水泥需求量4000万吨。

3、水泥行业发展状况

截止2007年末,辽宁省统计规模以上的水泥企业201家,水泥产量3881.08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8.82%;截止2007年11月,销售收入98.17亿元,同比增长41.42%;实现利润总额3.75亿元,去年同期1.76亿元,增长113.20 %;销售利润率3.81%,去年同期2.66%。2007年辽宁省水泥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十一五”规划辽宁水泥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实施总量控制,扶优汰劣,实现水泥工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全省水泥预期产量4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60%;生产企业户数比“十五”末减少三分之一,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到40万吨以上。水泥产量前20户企业产量要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70%以上;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5%,低温余热发电达到60%以上。矿山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按各地区水泥市场、资源、交通、能源等分布情况,实施总量控制,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鼓励和支持大连、本溪、辽阳、朝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鞍山、抚顺、铁岭、阜新、葫芦岛等要适度控制产能扩张,以重点改造现有骨干企业为主,沈阳、锦州、营口、丹东、盘锦等石灰石资源较少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熟料生产线,重点建设或改建大型水泥粉磨站。

“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泥工业将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1800万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9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2010年基本完成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标,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截止目前,辽宁省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830万吨,预计到年底全省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同时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1480万吨,正在建设的产能1340万吨,两者合计2820万吨,已占辽宁规划2010年水泥产量4000万吨的74%。

3.2.2 锦州市水泥市场

为适应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辽宁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重点开发辽西锦州湾的重要决策。从目前辽宁省的辽中、辽南和辽西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情况看,辽西是辽宁三点一面格局中最为薄弱的地区。实施整体开发锦州湾战略,有助于加快辽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振兴辽西经济,发挥辽西在环渤海地区的“节点”作用,把环渤海经济区连成一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实施好这一战略,辽西五市在整体开发锦州湾的进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就必须首先把城市建设好。

作为辽西地区的中心城市,锦州历史积淀深厚,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设施完备,文化教育科技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是辽西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在推进辽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负有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目前锦州为适应整体开发锦州湾发展要求,立足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实现由内陆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转变,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一港、一区、一带、一面”的区域开发布局,努力加快自身发展。“一港”,就是做大做强锦州港,建设锦州湾亿吨枢纽港;“一区”,就是全面提升锦州开发区水平,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一带”,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锦州湾沿海经济带,舞起锦州湾开发的龙头,实现港区联动;“一

面”,就是推进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承接港口辐射,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建设工业锦州、港口锦州、开放锦州、文明锦州。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整体开发锦州湾战略。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锦州湾开发的核心区域,目前已跻身我省先进开发区行列,在建设滨海新锦州和锦州湾整体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先导、示范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步伐,积极普升国家级开发区,全面建设“三园”、“一带”、“一中心”,打造现代化海滨新城区。

集港区、风景区、开发区为一体的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独特,商机无限,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全面实施振心东北老公业基地、大力推进锦州湾整体开发的双重机遇,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高效、诚信的服务致力于为中外投资者创造稳定、安全、优越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成为国内外客商认可的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

那么随着锦州市及周边地区“十一五”期间基本建设对水泥的需求加大,以及锦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可以预见,锦州市及周边地区今后一段时期的水泥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

锦州市的经济地位使其近年来的水泥需求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锦州市的水泥工业薄弱,目前锦州地区生产水泥产量仅有12万吨,而锦州市极其周边地区年消耗水泥超过100万吨,这就使锦州地区水泥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缺口,成为本省各大水泥企业乃至外省水泥的重点目标市场。

同时依据目前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包括港口建设、道路建设、工业园区的建设,商品房的建设,预测2008年至2010年每年水泥需用量均在100万吨以上。另外盘锦市场每年用量均在200万吨左右。盘锦地区目前没有大水泥生产企业,而且由锦州到盘锦公路运输相当便捷,有京沈高速公路,沿海公路也已经开动,计划2009年通车,这样由开发区到

盘锦的运输距离又缩短很多,极大地降低了水泥运输成本,竞争盘锦水泥市场的优势很大。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既填补了锦州地区无大水泥生产的空白,也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水泥需求,水泥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3 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以配合辽宁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的实施,对缓解锦州市极其周边地区优质水泥供需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本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公司依靠自身良好的企业管理和敬业精神,开拓目标市场是可能的。因此,本项目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 建设条件

4.1原材料

4.1.1熟料

锦州捷成实业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对熟料来源作了充分调研。近三年来锦州周边地区日产4000吨和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纷纷建成投产。在运输半径合理的范围内有朝阳地区、葫芦岛地区、辽阳地区及大连的长兴岛,均有熟料保证来源。经意向协调均表示支持和参与,合作伙伴也出现竞争的态势。

同时该项目位臵距锦州港码头1公里左右,作为备用,如熟料不足还可以从山东半岛胶洲湾一带水运到厂,水运价格便宜,而且其熟料质量好,价格比辽宁省内低。这样即保证设计能力又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有其较好的经济效果。

经考察论证,朝阳东鑫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品质量比较理想,距离仅130公里,并且形成了熟料基地。目前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投产,并在喀咗拟建日产5000水泥熟料基地(距离仅40公里)。现在公司已与朝阳东鑫水泥有限公司就熟料供应方面已初步达成共识,本项目建成后,汽车运输进厂,可以保证供应。

熟料平均化学成分表(%)

4.1.2 矿渣

本项目所需矿渣购自距厂址170公里处的凌源钢厂,现在公司已与该厂就矿渣供应方面达成共识,本项目建成后,可以保证供应。

矿渣平均化学成分表(%)

上述矿渣质量符合国标GB/T203“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技术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生产优质水泥的活性混合材。

4.1.3 粉煤灰

本项目拟采用粉煤灰作为混合材,其来源于锦州港自备电厂,距离5公里,汽车运输,保证供应。

粉煤灰化学成分表(%)

上述粉煤灰质量符合国标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生产优质水泥的混合材。

4.1.4 石膏

拟用作水泥生产缓凝剂的石膏由北镇市高山子镇西洋复合化肥厂供应,所供石膏的SO3含量≥38.00%,汽车运输进厂,运距约90公里,进厂石膏块度在200mm以下。其质量符合国标GB/T5483--1996“石膏和硬石膏”的技术指标要求,满足本项目生产优质硅酸盐水泥的需要。

石膏化学成分表(%)

4.2供电

电源由开发区供电局变电站引入,供电电压10KV,作为本建设项目的电源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用电。

4.3供水

根据开发区区内现有的供水情况,本项目需要由当地水文单位来实施打井作业,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保证日出水量不小于480 m3/d,以满足本项目用水的要求。

4.4交通运输

本工程厂址位于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马石工业园区,东临渤海大道,沿海公路四通八达,距市中心25公里。项目厂址所在地交通便利,厂区门前有开发区区内公路直通锦州至开发区输港公路。

4.5气象条件

根据锦州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当地全年气候资料如下:

4.5.1 气温

年平均温度: 9.1 ℃

极端最高温度: 41.8 ℃

极端最低温度: -22.8 ℃

4.5.2 最大冻土深度: 110 cm

4.5.3 降水

年降雨量: 600 mm

年蒸发量: 1800 mm以上

最大降水强度: 156.7 mm

4.5.4 风向、风速

年最大风速: 29.7m/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