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落实四基切实提高计算教学质量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低年级计算教学内容包括:

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

倍的认识以及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算及估算的能力。另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四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之前的教材培训,我们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思考:从课标理念,到教材安

排,从目标的制定,到达成目标的策略,比较宏观,今天的三十多分钟,我想就针对“四基”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薄弱环节,谈点感受。

一、低年级计算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于双基,大家都比较熟悉,“双基”训练,曾是我国传统数学教学的宝贵经验,随着新课程的顺利推进,数学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似乎逐渐淡出课堂,不少老师或注重基础知识而忽视基本能力的培养,或注重所为基本能力的培养而无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1.算理与算法

不少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

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都应该培养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而计算的算理就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就必须理解算理,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不能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要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联系起来。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计算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是一种需求,学生有了这种感受,就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计算教学中,再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策略,根据实际问题对计算结果的要求、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1)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计算的必要性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

(3)通过操作和表述加深对四则运算含义的理解。

(4)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5)创设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

(6)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地解释算理和算法。

(7)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8)重视算法比较,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9)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和乘、除法含义的认识,体会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注意:不可机械地看图写式,不是简单的数量递增,而是思维的提升。)2.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标准》在小学计算教学的“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中都提出: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是为了改变以往学生算法“一统化”的局面,突出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能凸显和发展个性思维,激发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并形成习惯,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认真研读教材,理解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看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算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算法多样化强调的是群体多样化,并且借助于在和谐而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交流而实现. 算法多样化并非一题多解。

教材呈现多样化的方式:举例或提问。

例举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13-9呈现了四种算法:第一种是一个一个地减去,通过操作得到结果;第二种是破十减,先从10个里减去9个,再把盒子外的1个和盒子里的3个合起来得到结果;第三种是平十减,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平了10,再减盒子里的6个得到结果;第四种是做减法想加法。15-8呈现三种算法,分别是平十减、破十减和做减想加。

(2)怎样处理教材中例举的算法?

例举的算法是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的预测,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预测学情用的。课堂实况与教材预测完全相符的情况是很少的。一般情况下,课堂上只研究学生想到的算法,这些算法不管是书上有的还是没有的。对于书上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一个一个地减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说明这班学生认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不要再降到低水平上去研究;对于书上高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想加算减,如果学生没提到,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们知道4+5=9,就很容易想到9-4=5,9-5=4,那么做13-9时,你会想到哪道加法题呢?

引导优化算法,强调通法,淡化特殊方法. 对于表达有困难或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要予以高度关注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使他们至少要掌握一种基本算法.

(3)课堂教学案例

“凑十法”等方法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真是不可估量。请看学生是如何算“7+6”的

生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生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

生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l,5+5=10,2+1=3,10+3=13。

生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

生5:摆学具。先摆7个,再摆6个,一共13个。

生6:我早就知道6+7=13,所以7+6=13。

生7:我会算6+8=l4,所以6+7=13。

生8:2×6=12,12+l=13。

生9:2×7=14,14-1=13。

……

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不需提高的好办法吗?此看法显然是片面性的。

①倾听与理解

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呈现各不相同的个性,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让大家欣赏到各种不同个性的精彩,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视界的相互融合。

②联系与区别

应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种方法之间还有相对合理、简洁之别,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优化。

③调整与完善

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自觉进行比较、归类、批判中作出选择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掌握真正适合自己的好的方法,使学生的建构活动更富有意义,思维更上一层楼。

④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观察、归纳的过程中感悟重要的思想方法——转换化规,即通过拆数,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加以解决。所以算法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重视隐含于其内的基本数学

思想和方法。

如:

“数一数”中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初步的抽象,物——几何图——数,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加、减法中的题组练习,渗透渗透函数思想及和、差变化规律。“找规律帮助记忆”中渗透函数思想及和、差变化规律。

“乘法口诀”教学中,从情境提出问题,由相同加数运算、实物操作摆小棒、写出乘法算式、归纳乘法口诀。通过操作感知-----归纳概括-----抽象表达这个过程,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案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转换化规的思想方法。。。。

三、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应增强问题意识。

教材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题材开放,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例如:学生在浇花的过程中学习了3+2=5、5-2=3;在摘菜的过程中学习了连续加减;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学习了先减后加;在其乐融融的动物学校中学习了怎样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在分桃的故事中知道了除法。还有计算的练习形式,“送小蚂蚁回家”、“过独木桥”“钻树洞”“帮助迷路的王子回家”“我们去植树”“自己去购物”“看电影去”……老师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灵魂),根据问题和运算意义列出(不同)算式,(不可猜图列式,形成思维定势),探究(多种)算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的必要性,理解计算的合理性,掌握计算规则,体会计算价值,并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问题意识

四、低年级学生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出现“数字抄错了”、“符号看错了”、“进位没加、退位没减”等看似“粗心”的计算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计算能力不够高,如乘法口诀不熟、进位加法不熟的,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表现在:

1.感知比较粗略

2.情感比较脆弱

3.注意不稳定

4.思维定势干扰

5.短时记忆较弱

防止计算错误,除了重视与计算有关的概念与知识的教学,熟练地进行口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要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重视首次感知

2、加强意志锻炼

3、重视注意力培养

4、防止定势干扰

5重视记忆力训练

在计算教学中,新课程减少的是相对次要的材料,降低的是过高的要求,而减少或降低,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和提高,

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编排意图,合理、充分利用资源,让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切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能力以及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落实四基,全面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抽象、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有困难。很多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突出,这成了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知识性 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情境的 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简要的课堂小结,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知识性,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疏忽它,它的存在才不至于偏离本节课堂主要讲的内容,因此要授课的知识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 例如,在讲对称轴的一节公开课中,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对称的风筝。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谁 最先发明的风筝。这个问题显然与今天要讲的内容不相符,老师就给学生们讲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放学了回家搜索是谁最早发明的风筝。然后教师又问还有其他学生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位同学答道: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问题也脱离了要讲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又解释道现在你们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到你们上高中大学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你们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他的引导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导师学生的发现与新知的讲授(即对称轴)没有联系。因此,老师赶紧转变发问: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很快

就有同学回答他们左右对折可以重叠。这样,就引入了对称轴的相关教学,从而老师才能顺利进行教学。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刚开始发问时由于提出问题出现失误,导师学生偏离了即将讲授的新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浪费了至少5分钟的时间。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知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刚开始的教学情境引入,还是新知的讲授过程。如果哪个过程偏离了新知识,那么课堂都是美中不足的,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思维性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数学课堂要具有思维性,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们对问题的不同讨论碰撞火花,相互探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千奇百怪的思绪,但是教师不应遏制学生的想法,应顺着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让学生们最终自己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位置的确定》时,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在多媒体上展示网格图,然后在上面相应的标出一些点,让学生们回答这些点该如何表达,在这些题上,学生是纯粹的根据老师的对应方法直接给出点的表示,而不知道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问学生怎么样表示这个点,而没有为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低年级计算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平衡点” 临湘市实验学校刘细良 我通过多年的小学教学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计算存在两个极端: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目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时期,教师们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也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需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

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课题组卢建刚 计算题是很多学生失分比较多的类型,在平时做计算的作业时,学生总会这里错一点,那里错一点,而让学生订正的时候却能比较快的订正好,可是再做的时候又再错,确实让我们头疼。 这段时间刚刚给学生复习四则混合运算与简便计算这一知识点,每次练习中,能做全对的同学总是寥寥无几。可是课堂上练习的时候学生的表现(除了那六七个特差生外)还是觉得不错的,于是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作业计算的准确率不高呢?仔细分析了学生作业中错误的情况,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真抄题,经常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 ②不运用进退位符号,忘记该进位或退位的,或者进上去的数加上去的时候加错了; ③书写潦草,我觉得字迹糊涂的学生计算出错的概率比书写工整的同学要大很多很多; ④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⑤不分析自己的计算错误,屡教不改。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1.认真看。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字看错,如255看成225,16。7写成167等,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2.写工整。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的擦擦写写,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注意了这点计算中的错误也会降低很多。 3.仔细算。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4算成了6,3+3

小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题目看错抄错,例如把43写成34。书写潦草,往往把0写成6,把6写成0,非常马虎。 (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把个位空出来,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有时候算加法4+2往往会写等于8,3×3=6等等。 (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更容易忘记进位和退----------------精选公文范文----------------1位,做作业时精神不集中,有时漏题不做等。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小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千万不能原谅学生“一时粗心”出现的差错。在平时训练中,要注重养成以下习惯: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核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核对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精选公文范文----------------2系。二要审核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核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转换成简便运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怎样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例如,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一个活动,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计算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不少的孩子在学前段,计算能力差,畏难情绪很重。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2、用故事激发兴趣。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9加几时,其中有一道练习题,插图内容大概是:“有9只蚂蚁抬着一条毛毛虫行进,旁边还有6只蚂蚁在使劲喊着‘加油’”。题目的意思是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我把这一情景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有9只蚂蚁抬着1条毛毛虫艰难的前进,旁边喊加油的6只蚂蚁中跑出一只蚂蚁加入抬毛毛虫的行列,后来剩下的5只也加入其中,这条毛毛虫被轻轻松松的抬到蚂蚁洞中,全体蚂蚁高兴极了,并夸奖了这15只蚂蚁”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但直观感受了9加几的“凑十法”,而且明白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用数学竞赛训练激发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开火车、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多种形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 ___,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1)题目看错抄错,例如把43写成34。书写潦草,往往把0写成6,把6写成0,非常马虎。 (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把个位空出来,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有时候算加法4+2往往会写等于8,3×3=6等等。 (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更容易忘记进位和退位,做作业时精神不集中,有时漏题不做等。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千万不能原谅学生“一时粗心”出现的差错。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核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核对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核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核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转换成简便运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3、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估算是所定计算结果的范围,是检查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与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

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 南滨小学黄光熙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爱跳,从数学学科和学生的年龄出发,在传授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计算数学应用广泛,计算数学有利于数学能力地培养,也有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是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有趣生动的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探究新知识,学习新知识。以下是我近年来在计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直观演示教学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直观演示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小学生迅速掌握计算知识,应从直观入手,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事物,掌握知识。例如:教“8”的组成时,我出增了挂图,由于挂图直观有趣,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学生借助挂图可以直接地感知:7加上1是8,8是由7和1组成。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学生也能说出8也可以由6和2组成……,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诱发兴趣 有时,数学教学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将教学内容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去理解好计算的方法和原理。例如:在教学“9”的加法时,就编一个有关王阿姨和芒果园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然后设问“阿姨第一次摘2个芒果,第二次摘7个芒果,两次共摘了几个芒果?”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回答:说出不同的算式:2+7=9(个)和7+2=9(个)。老师再作归纳:2个和7个合起来就是两次共摘了几个芒果。所以用加法计算,同时说明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是一样的。从此使学生理解了加法的算理,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 三、注重互动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教具和教学挂图,由学生独立操作,从布获得直接经验是一种行为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口算40÷2时,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捆?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要算40除以2应该怎么样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到,4捆(4个十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2捆(2个十根)那么40除以2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进行简要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这样,让学生相互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一位除数的口算方法。这样做会增加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心。利用学生爱动、爱游戏的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聪明和热情。例如:在复习两位数除法时,就开展数学游戏,游戏前教师准备若干张有关算式卡片,做游戏时,学生分组互动,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究、创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研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心得体会

研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心得体会 研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面临尴尬局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学生计算的失分率却非常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5与8写得模棱两可,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区分。 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 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 连带错误:如应用题列对算式算错数,计算题一时疏忽顺序出错导致整题错。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为了减少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第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 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第二加强口算,巧用简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平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口算本,在早自修练,课前练。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出些口算卡片,每组20道是一个类型,学生哪个类型的题目掌握的不牢固就专练那个类型的题目。找准了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练习,针对性强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还要对一些计算经常用到,对一些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题反复口算。还有计算时要求学生自觉利用简算,25找4、125找8等凑整简化运算步骤,提高计算正确率。针对某些简化策略要进行些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 第三,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1、养成校对的习惯。学生把数学题从书本抄到作业本,从横式到竖式,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要求学生先认真校对一遍抄的数或运算符号是否正确,再进行下面的计算。 2、养成验算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类型,教给学生合理的验算方法,验算减法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的方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与“形”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所呈现的数学内容一定要直观而抽象,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掌握数学技能与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图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既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的常用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数形结合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策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数形结合可以把抽象数学直观化。 学生在没入小学之前所习得的知识经验是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是一种直观形象的知识。而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就会接触抽象的数学,一时还无法适应,所以,我们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形象直观的图形入手,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时,如果我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学生从直观的视野里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概念,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时,教材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来建立加法的感性概念(见下图)。它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小女孩一只手有3支,另一只手有2支,合起来就是5支。这样,就会给学生形成一个加法的初步概念,那就是两个数相加,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和。然后通过数熊猫再一次强化这种意识。最后引出加法内容3+2就是把3与2合起来,就等于5。这样,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很好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如果我们不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而是直接让学生计算3+2,由于3+2是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又没有加法的表象在脑海中,那么学生也就不知道3+2是什么意思了。而数形结合能让学生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案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如 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呢?下面谈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学具,帮助学习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数学比较抽象,学习时较难理解与 掌握,运用直观教、学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运用教、学具要注意 “三性”。 1、要注意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低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的组成是 重点。在教学时,可先让幼儿利用小棒、积木等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一个数可以有不同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并过渡到用小圆点表示。最后,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由直观形象到抽象,就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要注意趣味性。即教、学具的制作和运用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3、要注意操作性。一是指教、学具要便于学生操作。二是指要让全体学生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动手动脑,从而获得有关知识。 二、组织游戏活动,调节学习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 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1、组织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一种活动。在教“一一对 应比多少”的知识时,我组织而又开展了“抢椅子”的音乐、游戏活动。 2、组织体育游戏活动。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了三个数编四道式题的内容后,我让学 生做“钻山洞”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在三个山洞中各找一个数,能使这三个数编四

个式题。在游戏中,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般水平的学生能找出 相关的三个数;要求水平较差的学生对已定的三个数编两道加法题和两道减法题;对 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不能编四道题的换数问题。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在活动中 既锻炼了动作技能,又培养了专注观察思考的能力,还理解、学习了数学知识。 3、组织表演游戏活动。表演游戏是通过动作、语言、表情进行的一种游戏。我们 可以运用这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思维能力。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培养思维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义、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完成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2、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培养思维能力。比较即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物体找出不同点和共同点。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讨论能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依靠群体的力量努力思考,寻找答案,获得新的知识。教“比较物体的轻重”时,我先出示两个瓶子,一个装水,一个没装水,让学生拿起来比较轻重。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1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面临尴尬局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70%),而学生计算的失分率却非常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5与8写得模棱两可,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区分。 (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 (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 (4)连带错误:如应用题列对算式算错数,计算题一时疏忽顺序出错导致整题错。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减少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我们不妨尝试一下:

第一,注重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因此,计算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首先重视错例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写好错题反思。 第二加强口算,巧用简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平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口算本,在早自修练,课前练。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出些口算卡片,每组20道是一个类型,学生哪个类型的题目掌握的不牢固就专练那个类型的题目。找准了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练习,针对性强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还要对一些计算经常用到,对一些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题(举例:34×5 ÷34×5等形式)反复口算。 还有计算时要求学生自觉利用简算,25找4、125找8等凑整简化运算步骤,提高计算正确率。针对某些简化策略要进行些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 第三,做好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 第四,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教学例4:72-(47+16)= ①读题,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例3是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而例4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教师提问: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赵旺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据调查发现,近几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折射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一: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感受计算的价值,引发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欲望。但情境的创设必须为计算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为前提,力求简捷、有效。 策略二:充分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低年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要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不能忽视算法的抽象概括。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策略三:安排适时的跟踪练习。 计算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教师设计计算练习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上标要明确;题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数量要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形式要富于变化,不让学生感到枯躁。此外,基础性的计算内容不仅要练,而且要熟练,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为后继学习扫清障碍。 策略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及良好的计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平时可以结合计算教学内容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计算比赛右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将计算练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像走迷宫、钻山洞,送信,玩扑克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重视数学的计算教学,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计算教学学习心得

计算教学学习心得 计算教学学习心得 在计算教学课堂中,很多老师都会认为讲清算理是关键.大纲上 也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 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那在课堂当中学习是否真的发生呢?这也是我要学习的。从讲中得知我们老师都非常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 密度训练,没有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算理 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细细想来,自己好像也存在这样的 情况。自己也学习了许多,在这样的计算教学中计算要达到一定的 训练密度,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 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达 到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这一点也是 非常重要的。 其实,还有很多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如何改善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这些我会立刻学习和运用在教学中、学生身上,努力有所进展。 同时,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大家走在一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又有新的问题提出,这样的意义就更大了,教研,一起努力,一起前行。 [摘要]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因而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比较显 著的成效。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在肯定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 也应该认识到,机器不能代替人,计算机网络永远是配角,教师永 远是主角,只有教师“唱”好主角,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持续、 长久的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李宏德(1968-),男,河北承德人,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上海25) 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更高要求,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大学率先实行了 教学改革,即实行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评述。 一、新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规定,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他们的听力及口 语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听力及口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 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 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 要点。(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 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 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另外, 教育部同时也对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英 语书面表达能力及英汉语互译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引入 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推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提出,都对大学英语教师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 足这种要求及挑战。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有个性,对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这在客观上正反映了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正是在这 种情况下,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一些高校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我校即为其中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基本持以下这种观点,即网 络教学能满足学生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这一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取得高效,必须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下面是xx 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1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 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 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无论做什么样的题,无论解题思路如何,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和学生重点都在“重、难点”上,而忽视计算能力的提高。 我校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我校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主要情况包括: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计算的出错率极高。常见情况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马虎,但通过我的长期观察,情况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决定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经验与理论,以及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解决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问题,普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