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大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渊源

1.The psycholopy has a long past but a short wistong 即古老又年轻

心理学科学来源于哲学,哲学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哲学:世界观(*自然观*社会*思维)的理论体系,探讨心(*思维*精神*心理*意识).物何者为第一位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

2.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笛卡尔(R.descarts)的哲学观:认为心、身并行不悖,亦即二元论的哲学观.物质和精

神并行发展,谁也不决定谁。本质是唯物主义,但促使了对心理活动的研究的深化何对身/物(生理活动)研究的深化。

(2)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观:大脑”白板”说,忽视了人是主动的思维者和行动者,与社会环境脱离,是唯心的哲学主义观点。

3.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穆勒(J.muller)神经细胞特殊能力说

眼睛~~ 适宜刺激:光反应

不适宜刺激:闪光,金星反应

反应是神经细胞特殊能量的释放或神经细胞的特殊功能

(2)赫尔姆霍兹(H.Helmholtz)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研究

从刺激(S)到反应(R)的时间(T)在不同部位不同反应时间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3)费希纳(G.Fishner)心理物理测量法

心理活动(心理量)与物理刺激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操作式工具),揭示出心理物理量的规律.量变~~ 度~~ 质变(又叫新的量变)

4.年轻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97年,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脱离哲学,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一个人完整的心理活动(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I.认识过程(知) ~~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II.情绪情感过程(情) ~~ 对外(客观事物) 对内(自身的)

III.意志过程(意) ~~ 从内到外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包括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对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1.主观唯心主义(“自我”第一性).休谟(英)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英) 康德(德) 2.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上帝”绝对精神主宰一切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笛卡尔(实质唯心)

三.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事物都有联系,并且永恒发展

*实践观念,实践推动上面的联系

1.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意识为人类独有) (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高级阶段)的属性.

无生命物质~~ 生命物质(动物)(标志:细胞的出现)

~~ *单细胞动物

*环节,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

*灵长类动物脑,大脑半球

*人类~~ 人脑

一定阶段: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完善是导致心理和人的意识产生的根源,高度发展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发展的大脑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2).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与神经系统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结合

刚出生9个月2*2/1 ~ 3岁7岁12岁~成人

I.(脑量(主要是大脑白质~~组成轴突树突) 39og 66og) II.(900~1000g) III,(128og) 1400g

I.感觉运动阶段II.前运算阶段III.具体运算,形成(逻辑)运算

(3)临床实践证明:

结论:心理是脑的属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的内容

客观现实的三要素:*天然自然~~”狼孩”

*人造自然

*最终~~ 社会生活过程(人类生存,改造自然的场所)

(2)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意识性,能动性(对自我的意识,对他人的意识)

(3)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实践

小结: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活动检验,调节,纠正了人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反映的正确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1.为辨证唯物主义提供自然科学依据

(7大谜团)物质和力的构成是什么

谁在推动物质的运动

生命的起源

宇宙的起源

意识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

意志自由问题

后三个问题是心理学涉及

2.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揭露各个社会实践领域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内隐性.心理活动~~ 外显性行为

三.心理学的分类

1.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理论心理学)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社会所制约)唯物主义

特征:联系,发展

1.客观性

2.发展性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1)定义

(2)法则:I.每次只能观察某一种行为

II.所观察的行为特征需要先界定

III.观察要善于捕捉和记录

IV.采取实践取样的方式

2.实验法(1)定义:(用数量来说明性质:I.原因II.内在联系III.规律采用的工具为”统计”

变量:自变量(主试)

因变量(被试)

控制变量

(2)类型I.自然实验法

II.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

注:主试,被试只用于说明试验法

(1)定义

调查的两个部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等)

*心理状态(意见,看法,态度等)

(2)种类:I.问卷法

II.谈话等

4.测验法~~ 测人与人的差异

(1)信度

效度标准量化表(心理量表)心理上的尺度

(2)种类a.智力b.创造性c.成就d.性向e.人格,气质……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neuron,神经细胞)

注意:本章节不会考试。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

(一)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二)神经元{胞体(cell.baby)

突起.{轴突(axon)树突( dendintes)

功能:well body ~~ 接受,传递,初步处理信息

axon ~~ 组成神经纤维,传递信息

dendintes ~~ 接受,传递神经冲动

只axon外有骨磷脂包裹,称为髓革

是绝缘体,保证无干扰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按神经元的突起分:

a.单极细胞

b.双极细胞

c.多极细胞

2.按神经元机能分

a.运动神经元(motoz newvon)

传出冲动,信息

b.感觉神经元(sensonuy newvon)

传入冲动,信息

c.联络神经元(concatenate newvon)

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传到通路:S-C_M(单向传导)

S ~ C ~M (双向传导)

二.神经冲动

(一)神经冲动的涵义

1.神经冲动的定义.

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元从安静状态转至活动状态的过程的现象特点:可逆性的生物电变化现象

2.神经冲动(兴奋)的过程

生物电能的变化

(1)神经元的离子的分布

神经元内,外离子分布不同

a.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NA+带负电荷的U-

b.细胞膜内:带正电荷的K+

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2)神经冲动(神经元离子变化)过程

a.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b.去极化

破静息电位,内正外负

c.动作电位

从破静息电位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

动作电位的三个时间

第一:锋电位:细胞膜去极化(o.smsec) ~~ 对应与不应期

第二:负后电位~~ 对应于超常期(极易兴奋)

第三:正后电位~~ 对应于低常期(兴奋性较低)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1.电传导朗飞氏结

2.生物化学传导(突触)

三.突触及突触传递

(一)突触的涵义

1.突触的定义~~ 一个神经元的突起与另一革神经元或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发生杰出,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的部位

2.突触的种类

(1)轴突~~ 树突型

(2)轴突~~ 轴突型

(3)树突~~ 树突型

(4)轴突~~ 胞体型

3.突触的结构

组成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化学成分:化学递质~~相当于背景(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

化学传递:

突触小泡~ 兴奋性的突触递质

乙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抑制性的突触递质

4.突触传递机制

神经元突起的兴奋冲动~~ 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化学递质~~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 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对Na+和K+等离子的通透性升高~~ 产生局部兴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始段处转氏为锋电位~~ 产生扩布性兴奋~~ 引起整个神经元及系统的兴奋

&只有充分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神经兴奋(冲动)才能产生

四.神经网络

1.辐射式(传入)

2.聚合式(传出)

3.混合式

&2.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功能:信息的传递,初步调节生理活动功能

二.中区神经系统

功能:分析,综合,加工,处理,并作出调节,控制的信息

(P.S)神经系统:

(一)中区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区

具有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断,决策等功能

间脑:丘脑: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传站,具有初步分析能力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中区,控制调节情绪,内脏及内分泌的活动

脑:脑干:(称为”生命中区”)

中脑:运动反射中区,机体的自我保护

桥脑:对人的睡眠康的控制

延脑:是呼吸,血液循环,肠髓化,吞咽活动的中区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的中区

骨髓:(1)是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联系通道和桥梁

(2)是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神经冲动的中间站

(3)对部分躯体运动进行协调,调节

(二)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功能:接受皮肤,肌肉,关节等神经的冲动,将其传递到中区神经系统,并接受中区神经系统传出的冲动,传递到肌肉,关节等组织,对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

植物性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活动处在兴奋或应激状态

*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活动处在抑制或平静状态三.大脑的结构和技能

(一)大脑的结构

1.大脑皮层

2.大脑皮层分区及机能

勾裂: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

四个区: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颞叶区

机能定位:额叶:言语,智慧中区

顶叶: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中区(包括说话,眼球…运动)

枕叶:视觉中区

颞叶:听觉中区

3.大脑两半球

用饼氏体联系.左:管语言,具有抽象性~~ “智慧半球”

右:动作,形象性

四.反射和反射弧

(一)反射的涵义

1.反射定义

2.反射弧的组成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区~~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返回联系(反馈)

分析器概念(书p12) 分析其实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的感觉中区所组成的统一形态技能结构整体.

传入通道~~ 特异性传导系统~ 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 觉醒

传出通道~~ 帷体系

帷体外系

&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条件反射和非(无)条件反射

(一)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定义

由非条件反射引起的行为~~ 本能

2.非条件反射的特征

(1)有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物

(2)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遗传的

(3)非条件反射的速度很快,并且是不随意的

3.非条件反射的种类

(二)条件反射

1.定义

2.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3.斯金纳(B.F.skinen)操作条件反射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

(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

强化:*奖赏

*惩罚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

(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1.兴奋与抑制过程

(1)兴奋过程的定义

(2)抑制性:概念~~ 非条件性意志(先天)

条件性抑制(后天习得)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图..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

1.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机能

(1)分析机能

机制:条件抑制的形成~~ 集中到一点进行分析

(2)综合机能

机制:兴奋过程的选择性扩散

(3)动力定型~~ 概念(p61)

2.大脑皮层处理与加工信息的功能

刺激:*实物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

*语言第二信号系统(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的发生

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映一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1)无机物反应形式: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无心理)

(2)生物的反应形式:感应性(植物和单细胞动物的反应形式)

(3)心理的反映形式:揭露和加工刺激

映象:生物信号意义的过程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1.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

3.思维的萌芽阶段

动物类别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网状N ~~ 链节N ~~ 节状N ~~ 原始脑~~ 大脑半球~大脑皮层

↓↓↓↓↓↓

感觉萌芽~~ 感觉~~ 感觉~~ 知觉~~ 知觉~ 知觉

鸟类

哺乳类~~ 灵长类~~ 渐部古猿~~ 埃及古猿~~ 大脑皮层逐渐完善~~ 猿脑

知觉~~ 思维萌芽

森林古猿~~ 现代猿

拉码古猿~~ 人类~~ 人脑~~ 意识

人的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的人脑的发生,发展,完善的结果

&2.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人的意识I.语言II思维

1.意识的定义

2.意识的水平

3.意识的分类.I.自我意识II.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人类意识产生

1.人类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

(1)无机物~~ 有机物:感应性

(2)刺激感应性~~ 动物心理(感,知,表象)

(3)动物心理~~ 人类意识(概念判断,推理)

动物心理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人类意识是生物反映形式逐渐发展的结果

2.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劳动的特征: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社会集体性

(2)语言(与劳动一起)推动了猿脑变成人脑

(3)人类的思维能力是在劳动中形成,发展和提高并指导实践活动

&3.人类意识的特征

p85 ~ 89

第四章注意

&1.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涵义

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2.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

3.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1)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发生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的特定机能区域,导致有关器官朝向某种刺激(物)

(2)大脑皮层上的诱导规律作用

神经活动过程:*兴奋

*抑制

(3)大脑皮层上的额叶在调节和监督有意注意上的重要作用.

注意时间皮层发育.发展.成熟

5岁,7’

12岁,20’

17岁,30’

20岁,35’

发育先后:枕~颞~顶~额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感觉器官)

(2)无关运动的停止(运动器官的运动)

(3)呼吸运动的变化

正常:呼吸

注意状态:长一些短一些

紧张度:0 0

&2.注意的种类

1.根据人在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

(1)无意注意(又叫:情绪注意,不随意注意)

意志努力程度很低

a.定义

b.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外在环境刺激:刺激物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

物的新异性

2.内在环境刺激: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2)有意注意(又叫:意志注意,随意注意)

a.特点:目的性(对象)明确,有一定意志努力成分的参与

b.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第二,培养间接兴趣

第三,合理组织活动

第四,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有意后注意(注意的最高表现形式)

a.定义

b.特征

第一:有预定的目的性

第二:由于有知识经验的积累,所以不需意志努力

&3.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稳定性特征

1.定义

(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2.注意的起伏现象:起伏周期8~10s

3.广义的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1)人对所从事活动和意义的理解。理解越深,稳定性越强

(2)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3)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对注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4.注意的分散(分心)

二.注意的范围(注意广度)

1.定义

2.影响人的注意广度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a.知觉对象集中,有规律性,注意广度越大

b.颜色,大小,数量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a.当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越大,渊博

b.知觉活动任务越少

三.注意的分配

1.定义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四.注意的转移不等于分配不等于分心

1.定义

2.注意转移的条件

第五章感觉

&1.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涵义

1.感觉的定义

(1)特点:a.直接性b.对个别属性.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

2.感觉的内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包括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和人本身)

人脑、整个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感觉的生理基础

3.感觉的形式

a.感觉是人的主观反映,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发展历程与寄过,

而对同一事物的感觉会不同

b.受到人的知识经验参与的一定的影响

c.感觉的能力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发展起来的

所以,感觉是客观内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4.感觉的生理机制

(1)感觉研究的领域

a.感觉生理学:考察刺激的物理能量怎样被转化成神经和心理过程

b.感觉心理学: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2)感觉的生物物质基础

a.感受器(换能器) 接受并转换能量的核心装置位于感觉器官(有机体接受内外刺激的生理

装置)内

b.传入神经

c.大脑中区(分析,综合~~ 产生感觉)

二.感觉的分类

1.按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的接触来分

(1)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2)接触性感觉(触压觉,味觉)

2.按感觉器分布及其作用分

(1)体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

(2)深部感觉(姿势,运动觉)

(3)内脏感觉

3.按内外感受器及其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不同分

(1)内感觉

(2)外感觉

(3)本体感觉

三.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2.感觉是人的意识(语言,思维)行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3.感觉是为人适应生存环境提供重要线索或依据的心理活动

适应:每一分析器接受的刺激(量)必须是适宜的

&2.感觉的度量

一.感觉度量的概述

1.定义:对人的感觉的心理内容的量化说明

2.心理量化的指标:阔限(引起心理活动的界限或临界值)

3.感受性概述

(1)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定义

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感受性的差异的影响因素

a.不同刺激物作用

b.人与人之间有机体因素

c.年龄

(3)感受性(心理量)是用感觉阔限度量(物理量)

感受力~~ 感觉能力,代表差异性

a.绝对感觉阔限与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觉阔限与差别感受性

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1)绝对阈限定义

(2)绝对感受性定义

刚刚能觉察出绝对阈限的能力

5.绝对阈限的测量

(1)心理物理函数曲线

(2)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S)

大(强) 小(弱)

S=1/R(反比)

6.差别感觉阈限的测量(差别感受性)

a.对一种刺激前后强度变化的觉察一种:前后的比较,同一事物中)

b.不同刺激强度变化的觉察(同时)

(1)差别阈限的定义

单位jnd (just noticeable diffevence) (最小可觉差)

(2)差别感受性的定义

刚刚能觉察出两个以上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可不同时)

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E)的关系:反比关系

E=1/R

韦伯定律:三角I/I=K(韦伯分数)

7.心理物理定律

(1)韦伯定律:⊿I/I=K

(2)费希纳定律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Φ=ks(b次方) b由被试给出

8感觉阈限测量方法

(1)最小变化法

t=Σ(T↑+T↓)/2n

(2)正误法

(3)平均误差法

(4)信号质差法

&3.视觉

一.视觉概述

(一)视觉产生过程

1.视觉刺激

光是离子的运动过程

视觉刺激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谱)

可见光:是白光,由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混合得到,为混合光

在视网膜上对物理刺激的三元色进行混合

2.视觉产生的生理机制

(1)光路系统:

适宜光波~~ 角膜~~ 虹膜(色素) ~~ 瞳孔~~ 水晶体~~ 玻璃体(提供营养) ~~ 视网膜(2)感觉系统.(视网膜:视帷,视杆)

光波~~ 视维,视杆细胞(透过节状细胞,双级细胞) ~~视色素变化(冲动) ~~ 视神经冲动~~神经节(节状)细胞~~ 视神经~~ 大脑枕叶中区

(3)视交叉

左眼:左视野在左半球的枕叶,右视野(鼻侧)在右半球的枕叶

右眼:做视野(鼻侧)在左半球的枕叶,右视野在右半球的枕叶

枕叶:对信息加工

3.视觉现象

(1).浦肯野现象

(2).色调的差别感受性

(3).视觉适应~~ 也有范围,人对中等强度可适应.

a.定义…….对强度大的刺激适应后,感觉性下降,阈限提高

b.种类:第一,明适应(1~2’)

第二,暗适应

都是心理生理现象,过程:*瞳孔*视网膜上的感光化学物质:I.分解~~ 明适应II.合成~~ 暗适应

(4)色觉(视锥的功能)

a.色觉的定义

b.色觉的产生视色光混合的结果

色觉产生三要素:

I.明度(光强),定义

II.色调(波长)

III.饱和度(纯度),越纯越新鲜

c.色光混合三定律

I.互补律

II.间色律

III.代替律

注:颜色三角

d.色觉理论~~(不重要)

第一,三色说

感受色:视锥~~ I.感红~~冲动

II.感绿~~冲动枕叶

III.感兰~~冲动

第二.四色说(结抗说)

(5)视敏度力

a.空间视敏度

公式a=A/O

a,视角A高度O距离

b.时间视敏度(闪光融合现象)

迟滞效应,间隔时间足够短

(6)视觉后象

a.定义

b.种类

正后象,负后象定义

4.感觉现象(概括)

(1)感觉对比

a.定义: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抑制了其他临近部位的

反应,而不同部位反应的被加强的心理现象

b.种类/差别

I.同时对比: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而产生的对比

II.继时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2)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刺激时,在另一个感觉通道中也产生了某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听觉

一.听觉概述

(一)听觉的涵义

1.听觉的适宜刺激

物体振动使其周围的介质产生周期性的压缩,膨胀的连续纵波,当这种波的频率为20~20000Hz时,引起听觉

所以20~20000Hz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也称”可听声波”

2.声波的物理属性(与下联系)

(1)频率(波长) ~~ 单位时间内,物体周期性振动的次数

(2)强度(振动的幅度)

(3)声波的纯度~~ 是否有单一频率的振动

a.纯音:单一的正炫振动波构成

b.噪音:不规则的振动波的组合

c.复合音:不同频率加振幅的纯音

使愉悦~(乐音) 混合在一起

噪音是乱七八糟的一种复合(有损害)

3.声波的心理属性

(1)音高:相对应于声波的频率的心理感觉量(单位:媄,mels)

(2)音响:相对应于XXX强度的XXXXXXX(宋,sone)

(3)音色:反映声波混合特性的心理感觉量,带愉悦感(非单位)

4.听觉的感受性

(1)可听声波的频率:20~20000Hz(频率)

超过20000Hz为有害刺激

20hz ~ 听觉下阈

20000Hz ~ 听觉上阈

(2)可听声波的强度:(心理量:音响)

单位:分贝DB

频率:20Hz ~ 20000Hz

当频率为1000HZ,振幅为0,时,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即0dB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声波~~ 外耳道空气振动~~ 中耳的机械运动~~ 内耳机械波动

~~ 毛细胞电位变化(基底膜) ~~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听觉中区(颞叶)

第六章知觉

&1.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涵义

1.知觉的定义

2.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

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

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联系:

(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

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二)知觉的分类

1.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特性分:

(1)观知觉(视觉经验)

(2)听知觉

(3)触知觉

(4)嗅知觉

2.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性分:

(1)时间知觉(一维性,即不可逆)

(2)空间知觉(三维性)

(3)运动知觉

3.根据知觉反映客体的正确与否分

(1)错觉

(三)知觉链(部分)

1.外界环境(适宜刺激)

客观事物的体积,颜色,硬度,运动等属性

2.中介物(“桥梁”载体)

空气,水,电波…

3.各种刺激能与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换能)

4.感受器大脑的感觉神经(传入)

5.大脑皮层中区(分析与综合) ~~ 人的知识,经验参与

&2.知觉的基本特征

内在规律的外部表现

一.知觉的选择性

1.定义

2.”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1)主观因素影响

a.人的当前的需要(内驱力)

b.人的期望

c.兴趣与爱好

d.任务与目标

e.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f.刺激物对个人的意义

(2)客观因素的影响

a.刺激物的强度和对比度

b.视野中的接近

c.相似(形状,颜色,对称,亮度)

d.“良好图形”(有连续性,闭合)

二.知觉的理解性

(一)涵义

1.定义

2.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

三.知觉整体性

(一)涵义

1.定义

2.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a.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

b.客观事物的关键部分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3.格式塔定律

完形心理学

a.接近律

b.相似律

c.连续律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定义

知觉条件:*外界事物的变化

*感觉映象的变化~ 未到大脑皮层

2.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

a.人的知识经验起极其重要种类

b.是人适应环境极其重要的能力

c.是人类长期生活时间活动的结果

(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1.大小知觉恒常性

(1)定义

(2)大小知觉恒常性的关系

a.观察者不受投射在网膜上的物体映象大小的影响

b.观察者不受物体与视网膜视象距离的影响

2.明度与颜色恒常性

(黑白系列,彩色系列)

(1)定义

(2)实际恒常性

客观刺激在一定限度内变化时,人的知觉并不随之变化的知觉现象(3)完全恒常性

当客观刺激发生很大变化时,人的知觉仍保持不变的知觉现象.人的知觉的恒常的范围:

(知觉能力)实际恒常~~ 完全恒常

3.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

(1)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2)人的知识经验的参与

&3.空间知觉

一.距离知觉(立体知觉)

(一)距离知觉概述

1.定义

(二)距离知觉的线索,*视觉提供*

1.单眼线索

(1)遮挡

(2)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阴暗和阴影

(5)运动级差

(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

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

双眼视轴分散~ 远

(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二.方位知觉

(一)方位知觉概述

1.定义

2.方位知觉的形成(原因)

(1)必须确定参考系

(2)由视觉,动觉和听觉协同活动来完成

(3)来客观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3.视觉阿方位知觉

(1)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倒像)的相对位置不同,与触摸觉等经验相联系

(2)视觉和动觉相联系

4.听觉的方位知觉

(1)听觉方位知觉产生的规律(四条)

(2)听觉方向定位的线索

a.单耳线索

b.双耳线索(两耳距离差:27.5cm)

I.时间差

II.强度差

III.声波位相差

&4.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概述

(一)定义

(二)特征

1.有时并非因固定刺激所引起

完全是个人心理感受

2.人的时间知觉无专门感觉器官

(三)时间知觉的线索

1.外在标尺(eg:日历,自然界的周期变化)

2.内在标尺:人体内部节律性的变化

(四)时间的估计

活动内容丰富~~ 时间知觉短估

活动内容贫乏~~ 时间知觉长估

回忆时,丰富~~ 长估

贫乏~~ 短估

二.运动知觉

(一)运动知觉概述

1.定义

(二)运动知觉的类型

1.似动~~ 完全是心理的

2.似动种类

(1)动景运动

(2)自主运动

(3)诱导运动

3.真动~~ 是生理的心理的

&5.错觉

一.概述

(一)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二)错觉的类型

二.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记忆

&1.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涵义

1.定义.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

(1)实记(学习) ~~ 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

(3)再认或记忆

a.再认: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

程.

b.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

内容:天然自然

1.形象记忆

(1)定义

(2)特点

a.保持了事物的外在属性

b.内容具有”直观”性

c.形象记忆与形象思维相联系

2.语词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1)定义: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

的记忆

(2)特点

a.保持了事物的内在联系(概念,规则,规律)

b.与人的抽象思维相联系

c.语词记忆组成了人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3.情绪记忆(保持的是自身已有的主观体验)

(1)定义: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2)特点

a.与人的自身需要相联系

b.有正激励,负激励的作用

4.运动记忆

(1)定义: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2)特点

a.来自于动作表象

b.以形象为主要成份,贮存在人的头脑当中

c.一旦贮存,不易遗忘

(二)根据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贮存与提取分

1.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系统(加工,处理信息)

(1)定义.感觉记忆的形式是感觉的”痕迹”(映象)

(2)感觉记忆的特点

a.信息以物理特性(事物的外在属性)编码

b.保持时间很短暂

c.容量受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

d.人脑中的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

(3)感觉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形式)

a.视觉登记

b.听觉登记

3.短时记忆系统(操作或工作记忆)

(1)定义

(2)短时记忆的特点

a.是非感觉性的记忆

b.具有操作性功能特征

c.信息容量非常有限

短时记忆力广度”7+2,7-2”

指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人脑所能记住的最大量

组块(chunking) ~~ chunk “7+2,7-2”的单位:chunk(创克)

d.信息在没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保存时间相当短暂

短时记忆加工处理的形式:复述言语复述

e.短时记忆的信息没有复述,则易受干扰

(3)短时记忆系统信息加工形式

a.言语,听觉形式编码(eg:言语复述) ~~ 大量的

b.视觉或语义形式编码(少量)

3.长时记忆

(1)定义(备用性的)

(2)特点

a.长时记忆信息的容量无限

b.编码方式:表象,语义(规则)编码

c.编码与提取需一定策略

d.信息受干扰,所以提取会有困难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知识):*陈述性知识(记忆)

*程序性知识(记忆)

4.记忆系统模型

略阿

&2.记忆过程

一.识记

(一)识记的概念

1.识记定义

一个人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

(二)识记种类

1.根据识记(学习)时有无目的分:

(1)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

a.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意志努力的识记

b.特点

I.有很大的选择性和不随意性

II.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无意识记

III.无意识记对人的兴趣,需要和能引起人的情绪活动的事物紧密相联

IV.无意识记的内容一般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2)有意识记(随意识记)

a.定义:事先具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用一定方法进行识记的

过程

b.特点:

I.识记的任务对识记的效果作用十分明显

II.有意识记能调动记忆积极性和引起人的复杂的智利活动

III.有意识记会影响,调整人的识记方法进程和效果

2.根据识记(学习)材料时有无意义或是否理解分:

(1)机械识记

a.定义:是指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

料的外部特征或表现形式进行识记的过程

b.特点:

I.不去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单纯采用重复方式

II.不用或很少利用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III.不用或很少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

(2)意义识记

a.定义:指人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并运用

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识记的过程

b.特点:

I.理解识记对象和材料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2014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5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勤思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直接经验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外显行为 【勤思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勤思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勤思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勤思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 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勤思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勤思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 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勤思解析】C。勤思考研据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结论:“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 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勤思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 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 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普通心理学(辅)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心理学的定义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 (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是一门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的 (一)科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心理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 三、心理学的分支 (一)基础心理学 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 (二)应用心理学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哲学 1.理性主义(柏拉图) (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 (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 (1)没有天生的观念 (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 (二)生理学 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 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 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 (三)生物学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 3.基本方法:内省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 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 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 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 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 第七章知觉 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双眼视差:人两只眼睛相距约65mm当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看这一个物体实现便有差别,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7、自主运动:比如在暗示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种运动就叫做自主运动 8、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云顿,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 9、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10、错觉: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我们通称的错觉 11、为什么说知觉是对人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①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认知过程第一步,是高级认知的基础②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③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2020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就在下面,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 《普通心理学》小知识点总结【1】 特征: 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 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 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功能: 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 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品质: 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

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其它: 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 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思维、言语及想象【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②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 ③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概括性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普通心理学重点(精)

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3,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