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全国肠外与肠内营养会议论文集部分6

2011年全国肠外与肠内营养会议论文集部分6

低糖高能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机械通气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在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102机械通气COPD患者三A4研究B组35例,33三A肠内,

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研究B组予低糖高脂肪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肠内与肠外三两组营养状况、;而且研究B组比研究A组改善情况更明显()肠内与肠外较以往常规治疗及单纯肠内

营养能更机械通气COPD患者结果;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linical effect

of para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ent solution in improv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raenteral and 103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ree There are 34 people in treatment group A,there are 36 in treatment group B , and 33 in control group. the three A, adding traditional para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Bparaenteral and .Wthree two <,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B more obviouslly

导致营养不良和脱机困难[1]。是机械通气时更[2]专家对也越来越3-4,实际临床效果上也

不是很好经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得到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自2010年2月至2011

年1月对我院呼吸科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诊断标准[5]及要求的机械通气COPD 102以入院先后编号随机A4B35,33三三三组患者

Table1 To compara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before the nutritional therapy of the three groups

组别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年)体重差(标准体重-实际体重)研究A组17:17 60.9±12.3 14.5±7.9 10.5±3.1

研究B组18:17 61.0±12.5 14.7±7.5 10.3±3.6

对照组17:16 61.3±11.8 14.0±8.1 10.1±3.3 三三

A肠内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中5%、、18—AA氨基酸按常规比例(即未考虑限制

碳水化合物量,经处理我们比例安排上由葡萄糖提供能量占肠外营养部分非蛋白质总热量

80%左右,脂肪占20%左右,基本与正常人的三大产能物质比例一致)由华瑞公司生产的低

糖高能型营养制剂提供()

B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中5%、、18—AA氨基酸按低糖高脂比例(即考虑限制碳

水化合物量,比例安排上由葡萄糖提供能量占肠外营养部分非蛋白质总热量50%以下,脂肪

占50%左右,与正常人三大产能物质比例相比,糖分份额较低,脂肪比例较高,单位能量提

供较多)由华瑞公司生产的低糖高能型营养制剂提供()2三三

三1天血值氧耗量(VO2)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呼吸商()每分钟通气量(VE)治疗10天后用

I-STAT便携式血气分析仪(雅培公司, 美国)行血气分析,检测患者的动脉PaCO2、氧分压(PaO2)血值。由美国Medgraphics公司生产的CCM/D营养代谢测定系统测定氧耗量(VO2)二氧

化碳生成量(VCO2)并计算呼吸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时,研究A和研究B组各有11012三组患者治疗中未曾发生其他肠内与肠外营养相关性意外三研究情况,并且研究B组

较研究A组改善更为明显

急性重症期合并机械通气时往往需要肠内与肠外营养的综合支持而营养支持,即所供营养物

质呼吸商的问题6COPD机械通气患者于34,7我们在本项目研究中也在研究A组(低糖高脂

肪肠内营养组)中也得到证实:在肠内营养支持时注意呼吸商问题,合理安排糖脂比例,可

以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肠外营养支持时也提供了三大产能物质,其糖脂比例

问题是否应该注意,以及注意到位后,是否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情况?通过将研究B组(低糖

高脂肪肠内与肠外营养组)与研究A组(低糖高脂肪肠内营养组)比较后,发现在肠内与肠外营养两方面综合考虑呼吸商问题,都注意到糖脂比例问题,都采用低糖高脂肪营养支持,要比单纯仅注意肠内营养支持方面,对于控制呼吸商的结果上明显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状况方面也要好得多。能。以往很多临床医生乃至于国内外呼吸及营养领域权威专家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应学界!三营养支持

Table2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and after and before the nutrition supoort

组别n 时间呼吸功能血气分析VCO2)() VO2RQ VE 值()

研究A 组34 治疗

前1

5 0.91±

0.08

治疗

后10

68 31 0.86±

0.05*

1 0 9 26

研究B 组35 治疗

前1

34750 35548 0.92±

0.06

12.92.6 7.330.22 7.40.7 9.30.6

治疗

后10

25125,31029,0.82±

0.04*,**

10.31.5,7.380.03, 5.60.6,10.70.5,

对照组33 治疗

前1

0.91±

0.07

治疗

后10

0.90±

0.06*

1

VCO2二氧化碳生成量;对照组;与研究A组比较 Ambresino N, Clini E. Long-ter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nutrition[J]. Respir Med , 2004,98(5):413-420.

刘先福,王晓川,曹枫.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2009,38(2):173-176.

[3] [4] .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J],2007,30(1):8-17.

[6] 7

八珍汤加减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王宏星1,李建平2,顾元龙2

(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临床营养科;2肝胆胰中心无锡 214041)

摘要:目的通过中药八珍汤加减辅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治

疗效果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研究,经筛选后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的103名72小时内入院的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56人)和八珍汤加减辅助早期肠内营养组(联合组,n=47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发病到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两组均采用常规禁食、禁水、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经鼻肠管置管术后,EN组和联合组入院后第2~4天均开始给予由小剂量开始的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起始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足;联合组与此同时供应八珍汤加减汤剂50ml/天。入院时、营养支持后7、14天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等免疫指标,C型反应性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结果:在整个营养支持研究过程中,EEN组有3例因消化道不耐受症状而放弃。两组营养支持后7天与入院时自身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和营养各指标均较支持前升高,炎症因子均较之前下降;两组间比较营养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免疫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免疫指标中除CD8+指标外,均较EN组升高明显,而联合组较EN组CD8+及炎症因子指标下降明显。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免疫及营养各项指标均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SAP早期采用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能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内营养;八珍汤;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炎症因子Effects of BAZEH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immune func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nutrition statu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Wang hong-xing1 Li jian-ping2 Gu yuan-long2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 , 2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urgery ,Affiliated NO.3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Wuxi,214041, China)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azhen Decoction and enteral nutrition on immune func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nutriti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ly,single blind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103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in 72 hour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fter the screening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EEN group,n=56), Bazhe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combined group, n=47).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gender, etiology, APACHEⅡscore, time from clinical onset to admi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oth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admission were acce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s of the inhibition of food and water, secretion of acid and pancreatic enzymes and so on. After the nasal-bowel catheter loops opera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an isocaloric and isonitrogonous enteral diet from little dose, which was started on the second to fourth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insufficient section was supplied by parenteral nutrition. Meanwhile, 50ml Bazhen Decoction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group. All variables of immune indexes such as IgA、IgG、CD4+,CD8+ and CD4+/CD8+, inflammatory factor such as CRP, TNF-а,IL-2 and IL-6, and nutritional status such as serum prealbumin

(PA) ,albumin (ALB), transferrin (TRF) were measured first day of admission, 7th and 14th day after EN supportment. Results: In the whole nutrition support research process, the EEN group had 3 cases gave up fo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tolerance. Compared to itself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indexes (P<0.05). The Immune and nutrition indexes rised than the former, while the index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 were decreased.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trition index (P>0.05) between each group. But th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es’ change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 e (P<0.05). The immune indexes in the combined group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e EEN group, while the index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 in the combined group decreased more evidently.After 14 days later, the immune and nutri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further more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more obvious increaseme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P<0.05).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e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fallen further more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more obvious increaseme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P<0.05). Conclusion: EEN assisted with Bazhen Decoction can reduce early inflammatory reaction, improve the organism nutrition status and immune function furthermore in SAP patients.

Keywords : SAP; enteral nutrition; Bazhen Decoction; immune fuction ; nutritional status ; inflammatory reaction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病程早期机体即存在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对预后产生

严重影响[1]。Wu等[2]认为, EEN支持对严重应激病人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世界上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EEN支持的意见分歧较大,实验室和临床实践结果也大相径庭,这给EEN支持的应用造成巨大挑战。祖国医学在治疗胃肠疾病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八珍汤便是其中重要一例,我们在之前研究中[3]已发现其辅助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作用,与此之后,相随做了针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EEN支持中效果及具体机制的一些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72小时内入院的SAP患者, 入选标准为: ①符合中华外科学会胰腺组制订的SAP诊断标准[4]; ②患病72h内入院; ③年龄为18~70岁; ④拟行EN支持前,膀胱压力﹤25cmH2O、肠鸣音≥1次/min。剔除标准为: ①妊娠性胰腺炎和自身

免疫性胰腺炎; ②在外院已接受手术治疗者; ③既往有炎性肠病、免疫系统疾病和其他慢性感染病史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经筛选分组后,EEN组56人,八珍汤联合EEN组47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发病到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x

组别n 男:女年龄(岁)

APACHEⅡ

评分

住院时

间胆源性酒精性

暴饮暴

特发性

EEN组56 39:17 39.7±15.9 26 15 7 8 12.11±

2.76

1.7±

0.9

联合组47 33:14 41.3±13.722 12 6 7 12.75±

2.36

1.8±

0.8

与EEN组比较,P>0.05

1.2 营养支持方法入院后两组均采用常规禁食、禁水、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经鼻肠管置管术后,EN组和联合组入院后第2~4天均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与此同时供应八珍汤加减汤剂50ml/天。

1.3 八珍汤使用方法联合组应用的八珍汤加减(人参12 g, 白术12 g, 茯苓12 g, 甘草3g, 当归15g, 白芍9g, 川芎9克,熟地黄12g, 薏苡仁24g, 山药15g, 黄芪15g, 生大黄后下20g,白花蛇舌草30g, 灵芝30 g, 败酱草15g) 统一由本院中药房制剂室浓煎至1g/ml,每日用量50ml。八珍汤滴注的时间注意与肠内营养营养制剂滴注的时间隔开半小时左右,滴入速度控制同EN。

1.4 测定指标

1.4.1 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营养支持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免疫指标IgA,IgG,CD4+、CD8+和CD4+/CD8+水平。IgA,Ig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亚都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CD4+、CD8+和CD4+/CD8+测定采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的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TriTEST CD4 FITC/ CD8 PE三色荧光试剂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由专人进行。

1.4.2 炎症因子指标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营养支持第7天和第14天检测CRP、TNF-а、IL-2和IL-6。CRP测定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Beckman Coulter Immage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相关试剂。TNF-а、IL-2和IL-6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亚都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由专人进行。

1.4.3 营养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营养支持第7天和第14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 )、转铁蛋白(TRF)等指标,ALB采用日本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A、TRF的测定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Beckman Coulter Immage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相关试剂,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由专人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3. 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整个营养支持研究过程中,EEN组有3例患者因为不能耐受胃肠道症状而放弃。

2.1 免疫指标测定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两组患者IgA、IgG、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组较EEN组升高明显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x

EEN 组5

3

入院时 2.68±1.61

9.07

±2.53

28.41±4.26

24.32±7.0

3

1.39±0.6

3 第7天 3.56±1.59△#

10.52±2.

71△#

33.75±5.51

△#

25.04±7.3

1△#

1.71±0.7

5△#第14天 4.21±1.77△#

11.33±2.

91△#

37.26

±9.26△#

25.69±7.7

5△#

1.99±0.4

3△#

联合组4

7

入院时 2.50±1.73

9.01±2.6

8

27.98±4.41

24.13±7.2

1.41±0.6

8 第7天 3.93±1.84△#

11.29±2.

55△#

36.89±7.83

△#

25.61±7.3

1△#

1.89±0.9

2△#

第14天 4.68±2.01△#11.98±3.

20△#

39.90±10.1

5△#

26.34±7.9

6△#

2.25±0.5

1△#

△研究前后各组自身比较,P<0.05;#研究前后各组间比较,P<0.05

2.2 炎症因子指标测定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较EEN组下降明显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比较

Tab3 Compare the variation in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x±s

组别n

时间

CRP(mg/L) TNF-а(μ

g/mL)

IL-2(μg/mL)IL-6(μg/mL)

EEN 组53 入院时19.3±6.0 3.62±1.54 17.1±5.3 46.1±8.3

第7天

16.5±7.1△

#

3.17±1.63△#1

4.4±6.0△#43.3±

5.4△#

第14天

12.2±4.4△

#

2.92±1.37△#12.1±

3.2△#41.1±5.2△#

联合组47 入院时18.7±7.1 3.65±1.37 17.8±5.5 46.5±7.9

第7天

12.9±5.8△

#

3.02±1.29△#10.9±

4.6△#39.7±2.8△#

第14天9.2±2.6△# 2.66±1.05△#8.0±3.2△#33.7±4.7△#

△研究前后各组自身比较,P<0.05;#研究前后各组间比较,P<0.05

2.3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第7天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第14天时,联合组较EEN组升高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营养指标变化比较

Tab4 Compare the variation in nutrition status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x±s 组别n 时间ALB(g/L)PA(mg/L) TRF(g/L)

EEN组53 入院时30.31±3.37 217.95±41.22 1.54±0.35

第7天33.51±3.60△#245.33±52.65△

#

1.63±0.44

△#

第14天36.29±3.17△#292.19±75.86△

#

1.70±0.52

△#

联合组47 入院时30.08±3.91 215.89±43.25 1.53±0.40

第7天

33.43±3.77△#249.61±50.13△

#

1.62±0.47

△#

第14

38.27±3.84△#307.45±59.29△

#

2.21±0.58

△#

△研究前后各组自身比较,P<0.05;#研究前后各组间比较,第7天较入院时,P>0.05;第14天时,P<0.05

讨论

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避免刺激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的调节分为基础相、头相、胃相和肠相, 其中肠相是最重要的部分。当营养素进入十二指肠后, 小肠黏膜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及促胰液素,引起胰腺外分泌增加,距离幽门越远,分泌此类激素的黏膜细胞越少。理论上,避开头相、胃相、肠相刺激,直接经空肠输注营养液可达到胰腺休息的目的。已有相当多的实验生理学研究证实EEN是安全的[5],在临床上,大量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能在

保护肠黏膜屏障及防止细菌移位方面起到更为积极地意义[6-8]。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EEN 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反而会加重肠道损害,增加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9]。而且EEN往往是从小剂量逐渐增加的, 所以起始阶段的患者能量摄入往往不足。另外,对于SAP患者进行EEN时的要求相当高,即便如此,仍会时常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不耐受症状,以致不得不减慢肠内营养滴速甚至暂停。正如本实验EEN组中3例停止病例。

祖国医学认为胰腺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与络病理论之气血瘀滞、络脉不通等相吻合。其发生发展的变化又与肝胆、胃肠等脏腑功能紧密相连。姚红等[10]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分为气血败乱期。八珍汤源自古方《正体类要》,由人参、熟地、白芍、川芎、茯苓、当归、白术、甘草8味中药组成, 是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合方。四君子汤能健脾益气, 四物汤可补血养血, 八珍汤汇两方之功, 奏两方之效, 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常用于治疗气血皆虚诸证。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 益气养血, 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协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 助熟地补益阴血, 均为臣药。佐以川芎活血行气, 使之补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为使药。我们在基础上加以败酱草等以解毒,并以大黄攻下。通过实验发现确实能很好的起到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目前对于八珍汤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造血情况(及营养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结果也很明确[11-12,3]。而在本实验中通过败酱草、大黄加味之后,在原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肠蠕动、清除肠内腐败物资及毒素,改善胰腺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促进胃肠新陈代谢和肠内营养的恢复,降低肠壁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及胰酶活性,诱导炎性细胞凋亡[13-14],最终使得炎症反应各指标较EEN支持组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Yu W K,Li W Q,Li N, et al. Mononuclear histocompability leukocyte antigen-DR expression in the early phase of acute pancreatitis [J]. Pancreatology, 2004, 4 (324) : 233-243.

[2] Wu GH, Zhang YW,Wu ZH. Modulation of postoperativ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immune-enhancing enteral diet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J ].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1,7 (3) : 357-362.

[3] 王宏星. 胃癌术后八珍汤加减辅助肠内营养对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2):97-99.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消化杂志,2004; 24: 190-192

[5] Passaglia C. Nutritional problems in acute pancreatitis [J]. Recenti Prog Med, 2007,98 (6): 335-338.

[6] Duan JG. The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jejunal mucosa accepting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Sichu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07, 38 (2): 264-267.

[7]Yasuda T, Ueda T, Takeyama Y, etal.Treatment strategy against infection: clinical outcome of continuous 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 enteral nutrition, and surgery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J Gastroenterol, 2007, 42 (8): 681-689.

[8] Casas M, Mora J, Fort E, et al.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v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Rev Esp Enferm Dig, 2007, 99 (5): 264-269.

[9] Wilmore DW, Smith RJ, O’Dwyer ST, etal. The gut: a central organ after surgical stress [ J ]. Surgery, 1988, 104 (5) : 917-923.

[10] 姚红,姚开柄,于德洋.急性出血性胰腺炎92例诊治分析[J].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1,7(3):166.

[11] 祝红焰,吴珺,谭允育.八珍汤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及造血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40-45

[12] 任光友,张贵林,卢素琳,等.四君子汤对动物肠菌失调及正常胃肠功能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0,22(7):504-506.

[13] 陈德昌,景炳文,杨建东,等.大黄对胃肠动力学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7):411-414.

[14] 赵雪卿,刘晓红.大黄对急性胰腺炎多靶点的治疗作用[J].胃肠病学,2003,8(5):

316-317.

中医现代舌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营养状况及

膳食结构的评估

王露1,高键2,王忆勤3,金凤妹1,杨华4,唐红4,蔡骏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上海 200032)

2.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上海 200032)

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上海 201203)

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现代舌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3月至6月期间住院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结构问卷调查,测定血糖和BMI,同时采集中医数字化舌象数据。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异常组的厚薄、腐腻和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组的润燥、厚薄、剥苔、腐腻和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肥胖组润燥、厚薄、裂纹、腐腻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高组的厚薄、腐腻和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组的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舌象能客观反映其近远期血糖控制、营养状况以及膳食结构管理状况。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舌象;膳食结构;营养状况;血糖

舌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诊法之一。通过对舌象的观察,可以判断患者正气的盛衰,区别病邪的性质,分辨病位的深浅,推断病势的进退,测知病情预后,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1]。本研究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探讨中医现代舌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0例病例均为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89例,平均年龄(65.04±1

2.17)岁,平均病程(5.76±4.8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或随机血糖≥11.1mmol/L。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

1.2研究方法

1.2.1 舌象数据采集应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ZBOX-I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及分析系统[3],采集患者舌象,ZBOX-I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及分析

系统所辨析生成的各量化舌象数据(舌色—R、G、B、S、H、V指数,苔色—R、G、B、S、H、V指数,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裂纹指数,剥苔指数,胖瘦指数,腐腻指数)后保存入数据库。采集条件:所有患者均于下午2时、温开水漱口10min后采集舌象。

1.2.2 生化指标检测在采集患者舌象资料的同时,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液,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和肝肾功能。根据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有关血糖控制目标值[4],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为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为异常。

1.2.3体质量指数按照2001年中国肥胖工作组肥胖分类标准评价体质量指数(BMI)[5],BMI 18.5-23.9为正常,BMI<18.5kg/m2为消瘦,BMI>24 kg/m2为超重肥胖。

1.2.4膳食结构按照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中糖尿病膳食三大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蛋白质供给量占总热量≤15%为正常,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30%为正常,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55%为正常。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 8.2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性分布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裂纹指数和腐腻指数经正态检验后不属于正态分布,所以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是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的格式表示。

2.1一般情况血糖水平与舌色(G、B、S、H、V)指数、苔色(R、G、B、S、H、V)指数、裂纹指数、胖瘦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舌色(R、G、B、S、H、V)指数、苔色(R、G、B、S、H、V)指数、剥苔指数、胖瘦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结构不合理组的舌色(G、B、S、H、V)指数、苔色(R、G、B、S、H、V)指数、裂纹指数、剥苔指数、胖瘦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有关数据未在相应表格中列出。

2.2血糖水平与舌象的关系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异常组的舌苔厚薄、腐腻、剥苔和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组的舌苔润燥、厚薄、剥苔、腐腻和舌色—R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表1)。

表1 不同血糖水平患者舌象情况比较(

X±s)

项目组别n 润燥指数厚薄指数剥苔指数腐腻指数舌色-R

空腹血糖正常组51

0.82±

0.07

0.22±0.11 15.41±7.54 0.19(0.09-0.44)

154.69±

9.42

异常组129

0.80±

0.09

0.27±0.14*

18.93±

8.69*

0.33(0.15-0.84)

**

159.88±

8.73**

餐后2h血糖正常组30

0.80±

0.08

0.24±0.11 16.75±7.20 0.20(0.07-0.46)

154.28±

7.62

异常组150

0.81±

0.07

0.28±0.09*18.85±8.58

0.35(0.17-0.90)

**

158.40±

9.17*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21

0.76±

0.09

0.20±0.12 17.74±8.40 0.29(0.14-0.76)

151.14±

5.95

异常组159

0.81±

0.07**

0.27±0.11*

21.47±

7.41*

0.45(0.24-0.92)

**

155.20±

9.2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下同。

2.3体质量指数与舌象的关系超重肥胖组的舌苔润燥、厚薄、裂纹、腐腻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消瘦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BMI患者舌象情况比较(

-

X±s)

组别n 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裂纹指数腐腻指数

消瘦组 6 0.80±0.090.21±0.1

3

3775(528-5740) 0.18(0.08-0.45)

正常组70 0.81±0.090.22±0.1

4468(872-5417) 0.21(0.17-0.70)

超重肥胖组104 0.84±0.07*0.26±0.1

1*

7243(2120-11475

)*

0.29(0.20-0.80)

*

2.4膳食结构与舌象的关系蛋白质摄入量过高组的舌苔厚薄、腐腻、舌色-R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脂肪摄入量过高组的润燥、厚薄、腐腻和舌色-R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组的舌色-R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表3)。

表3 不同膳食结构患者舌象情况比较(

-

X±s)

项目组别n 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腐腻指数舌色-R

蛋白质正常组79

0.82±0.0

7

0.16±0.0

8

0.23(0.12-0.49)

152.29±8.17过高组101

0.80±0.0

9

0.20±0.1

2*

0.29(0.20-0.92)

*

154.70±5.91*

脂肪正常组75

0.82±0.0

8

0.23±0.0

9

0.12(0.05-0.38)

152.22±6.77过高组95

0.85±0.1

0*

0.27±0.1

1*

0.32(0.15-0.83)

**

155.71±8.01**

碳水化合

物正常组70

0.80±0.0

8

0.24±0.1

4

0.24(0.07-0.44)

151.88±6.15 过低组110

0.81±0.0

7

0.22±0.1

3

0.23(0.07-0.47)

154.20±8.01*

3讨论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具传统中医特色的临床诊法之一。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望舌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血糖情况,可为辨证施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7],表明舌诊在糖尿病中医临床辨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8-9]。

但传统的舌诊结果既受医生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的限制,又受光线、温度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主观依赖性强、可重复性差和不能客观量化等不利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舌诊在现代中医临床上的运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能够客观地描述舌象特征,指标重复性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与舌象参数的关系[3,10]。本研究即是采用无创的、客观定量的ZBOX-I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评价患者血糖控制、营养状况和膳食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反映了糖尿病患者即时血糖的波动状况,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反映患者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本观察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异常)患者的舌苔厚薄、腐腻和舌色-R指数较正常组有显著的增高(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组的舌苔润燥、厚薄、剥苔、腐腻和舌色-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舌苔的润燥、厚薄和剥苔指数与血糖的长期控制状况有关,而舌色-R 指数和腐腻指数则可以反映即时血糖变化状况。

中医学认为“舌苔禀胃气而生”,“胃为水谷之海”,“苔乃胃气之所熏蒸”。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为中医消渴病的起始证候,病情较急,邪盛而正虚不明显阶段多见舌红、苔黄之热盛表现;阴虚日久导致气虚时则见舌淡或淡红、苔薄白或少苔之气虚表现;湿热内蕴则多见舌暗红、苔黄腻之湿热内阻之象;气阴两虚型多以淡红舌为主,兼见苔薄白或薄黄;病久兼瘀血者以暗红舌为主,或者瘀斑点,兼苔薄;脾虚湿阻型则舌胖淡、苔白腻。本研究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故其客观化舌象数据指标表明红舌为糖尿病最常见的舌色之一,与传统理论认为肺胃热盛、阴虚内热为糖尿病常见证型的观点相吻合。剥苔主胃之气阴两伤,若兼腻苔,提示主痰湿不化、血糖控制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组的剥苔和腐腻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中医学认为肥者多痰湿。本研究舌象数据显示,BMI增高的患者以燥苔为多见,这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较高血糖水平,以致津液亏损有关。裂纹多主阴液亏损,红绛为热盛伤阴,与患者气阴两虚所致津液亏损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组患者较正常组的润燥、厚薄、裂纹和腐腻指数有显著的增高(P<0.05)。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均能化热伤津、灼血耗气导致血瘀、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患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厚薄和腐腻指数,蛋白质摄入过高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者还表现出更高的舌色-R 指数,脂肪摄入过高者还表现出更高的润燥和舌色-R指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者表现出更高的舌色-R指数。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在总热量恒定的情况下,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反而过高的缘故有关。

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客观量化的舌象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分析能客观评估其近远期血糖控制、营养以及膳食结构管理状况,对加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营养治疗以及膳食结构指导具有重要的评估和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家旭,宋天彬.中医望诊识病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美国糖尿病学会. 糖尿病的诊疗标准[J] .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6):436

–437.

[3] 徐贵华,袁利,王忆勤,等.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舌象客观化研究[J].中

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2006,7(9):530-531.

[4]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

2007.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M]. Geneva: WHO/ NUT,1998.102-104.

[6]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201

[7] 张清梅,陈泽奇,陈大舜.2型糖尿病5类常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J].中国

医学工程[J].2005,13(5):513-515.

[8] 曾凤,赵莺.中医舌诊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概述[J].甘肃中医[J].2008,21(3):

52-54.

[9] 严智强.各科临床荟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4.

[10] 徐贵华,王忆勤,李福凤.慢性肾衰竭虚证患者临床辨证舌象客观化研究[J].上海中

医药大学学报[J].2006,20(2):14-17.

全胃切除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和调节

孙立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

摘要:全胃切除(TG)是手术治疗胃中上部及全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因TG后消化道结构的重大改变,病人的饮食、消化液分泌,以及营养吸收功能均受到极大影响,如何改善TG 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是消化外科医生长期以来努力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从TG后消化管重建方法对肠道功能的调节、消化道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等几方面回顾性总结TG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的障碍和调节方法。在消化管重建术调节方面,共70余种消化管重建术式中,基本术式离不开以下三种方式:(1)空肠与食管吻合的Roux-en-Y 及其改良术式;(2)为保留十二指肠通道行空肠间置的各种术式;(3)为保证空肠电生理完整性而保留空肠连续性的各种襻式手术。术式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仍均不能同时解决TG术后三大疑难问题,即食物贮袋、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和食物返流。TG后由于贲门周围迷走神经的离断导致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失调,是消化器官运动、分泌和营养吸收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酶的异常代谢和分泌失调,并不能因为局部外源性酶的调节而改善。调节TG 后的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基本分为五类(1)口服补充性饮食,在肠功能疾病恢复条件下使用;(2)部分预消化多聚体性饮食,多在管饲喂养条件下进行EN支持;(3)预消化的化学成分明确的要素饮食,主要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4)特殊疾病营养物,合并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时的营养液;(5)特殊营养制剂,如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ω23脂肪酸等特殊物质的营养剂。全胃切除后病人早期营养不宜选择高热量营养物质,选择要素饮食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和吸收。

总之,全胃切除引起的一系列肠道动力和分泌失调是导致术后营养状况不能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各种消化道重建术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能避免的缺陷,药物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长期生存病人有可能完全恢复肠道的营养吸收功能。

全胃切除(TG)是手术治疗胃中上部及全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因TG后消化道结构的重大改变,病人的饮食、消化液分泌,以及营养吸收功能均受到极大影响,病人手术后长时间内营养状况低下,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和生存质量。如何改善TG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是消化外科医生长期以来努力解决的难题,但众多的研究结果仍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主要从TG后消化管重建方法对肠道功能的调节、TG后消化道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调节,以及TG后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等几方面阐述TG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的障碍和调节。

1 消化管重建术式对肠道消化功能的调节

全胃切除后争取在消化管重建方面恢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外科医生

最先采用的方法。自1897年Schlatter行第一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各种襻式空肠代胃术式的问世,外科医生发明创造70余种消化管重建术式,但基本术式离不开以下三种方式:(1)空肠与食管吻合的Roux-en-Y及其改良术式;(2)为保留十二指肠通道行空肠间置的各种术式;(3)为保证空肠电生理完整性而保留空肠连续性的各种襻式手术。术式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仍均不能同时解决TG术后三大疑难问题,即食物贮袋、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和食物返流。

在上述三方面问题中,食物贮袋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通过各种方式空肠与空肠的吻合和襻式重叠,显著增加了病人的饮食量[1,2]。但多数食物贮袋使用了具有重要营养吸收功能的上段空肠,而且贮袋多建立在消化液与食物混合之前,这无疑减少了上端空肠有效消化吸收功能的长度,使其手术后短期内仍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通过间置空肠的方法保持十二指肠通道的连续性,达到食物与十二指肠充分接触的目的[3,4],但由于神经分泌调节和胃泌素调节的缺失,该术式不能达到充分刺激胆汁和胰液分泌的目的,而术式的相对繁琐也令许多外科医生不愿选择。空肠与食管吻合的Roux-en-Y及其改良术式由于操作简单、

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少,容易被多数外科医生接受[5,6]。食物返流是该术式易出现的问题,但若能保证食管空肠吻合口与空肠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cm以上,即可有效地防止食物返流的发生。我们改良后的Roux-en-Y术式在增加贮袋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返流等并发症[7],在经过两年左右的饮食调节后,部分病人可恢复到手术前的体重和营养状态,但多数病人因病情的发展,很难生存两年以上。可见,各种手术术式均有其优势和弊端所在,理想的完美术式并不存在。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熟练地掌握一种术式显得更为重要。

2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生理功能的改变与调节

生理条件下,胃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方面调节消化消化器官的运动和分泌[8]。在神经调节方面,发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是调节胃肠、胆、胰等消化器官运动和分泌的主要神经。该神经通过胃的容受性舒张和消化液的分泌,为食物即将进入胃和小肠继续进行消化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胃和中枢之间的迷走神经长反射,以及局部胃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促进胃液和小肠液分泌和胃肠运动。全胃切除后由于贲门周围迷走神经的离断,上述神经反射和调节的丧失,势必出现消化器官运动和分泌功能的失调[9]。在体液调节方面,主要通过胃肠激素和局部体液激素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胃泌素是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之一,其分泌主要是在迷走神经和胃壁内神经丛的反射性调解下通过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胃酸和胰酶的分泌;其次,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全胃切除的结果是胃泌素分泌器官及其调节胰液、胆汁和肠液功能的丢失,致使食物消化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最终导致营养代谢障碍的发生。

动物实验表明TG后胰腺发育延迟,淀粉酶和脂肪酶分泌不足[10]。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TG后因胃泌素缺乏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和胆囊收缩素的异常升高,而胰酶的替代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肠道的消化功能和脂肪的异常代谢[11]。可见TG后导致的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消化器官运动、分泌和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并不能通过一两个局部因素的调节而得到整体的改善。全胃切除后消化管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自我恢复和调节可能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的最佳途径。

3 TG手术后营养物质的补充与调节

近60%的胃癌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12]。全胃肠外营养(TPN)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相关并发症较多,因此,不主张在TG 后使用TPN。全胃切除后短期内胃肠外营养(PN)的支持可减少病人体内蛋白和脂肪组织的异常代谢,改善病人营养不良状况,补充肠道动力恢复初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不足[13]。由于TG后短期内小肠功能的迅速恢复,早期的肠内营养(EN) 可以保持肠道粘膜的完整性、维护其免疫功能[14],TG后尽早恢复EN愈来愈受到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TG手术后早期EN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ICU监护时间、降低住院费用[15],还是治疗吻合口瘘的良好方法[16]。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对于老年TG病人,早期的EN还有助于减少胃肠减压所导致的肠源性呼吸道感染[17]。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按其在体外预消化的程度和功能,基本分为五类(1)口服补充性饮食,有高氮和高热量型,可作为餐间补充性营养,在肠功能疾病恢复条件下使用;(2)部分预消化多聚体性饮食,由整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合成,多在管饲喂养条件下进行EN支持;(3)预消化的化学成分明确的要素饮食(主要为单体营养素):主要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其氮源为水解蛋白短肽或游离氨基酸单体,碳水化合物由酶部分水解淀粉后的麦芽糖糊精或双糖或单糖提供,脂肪由长链脂肪酸及中链脂肪酸共同提供,以及必须的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如百普素、百普力;(4)特殊疾病营养物,合并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时的营养液,如适合糖尿病病人的瑞代营养液;(5)特殊营养制剂,如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ω23脂肪酸、核苷酸、膳食纤维等特殊物质的营养剂。全胃切除后病人早期营养不

宜选择高热量营养物质,选择要素饮食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和吸收。有研究认为甲地孕酮和饥饿激素可以调节TG后病人的食欲,其疗效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观察[18]。国内有研究认为TG 术后早期EN联合生长激素,能迅速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19],但对于肿瘤病人使用生长激素的适应证还缺乏统一标准。

总之,全胃切除引起的一系列肠道动力和分泌失调是导致术后营养状况不能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各种消化道重建术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能避免的缺陷,药物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长期生存病人有可能完全恢复肠道的营养吸收功能。

参考文献

[1] Yang K, Chen XZ, Hu JK . Pouch vs. no pouch following total gastrectomy: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10,105(5):1208- 1209.

[2] Shibata C, Ueno T, Kakyou M,et al.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with jejunal pouch

after gastrectomy: correlation with gastrointestinal motor activity. Dig Surg.

2009;26(3): 177 - 86.

[3] Pan Y, Li Q, Wang DC, Wang JC,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jejunal continuity

and duodenal food passage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04 patients. Eur J Surg Oncol. 2008,34(1):17-22.

[4] Zherlov G, Koshel A, Orlova Y,et al. New type of jejunal interposition method

after gastrectomy. World J Surg. 2006, 30(8):1475-80.

[5] Fein M, Fuchs KH, Thalheimer A, et al. Long-term benefits of Roux-en-Y pouch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 randomized trial. Ann Surg. 2008, 247(5): 759-65.

[6] Ishigami S, Aridome K, Nakajo A, et al. Roux-en-Y reconstruction with stapled

distal jejunal pouch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m Surg. 2010,76(5):526-528. [7] 孙立波, 李永超, 冯野等.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Orr式Roux-en-Y 食管空肠吻合术的临

床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15(6): 917-919.

艾滋病患者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昆华,郭世奎,龚昆梅,刘为军,包维民,肖乐,雷毅,师义,徐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肠外肠内营养研究中

心普外一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艾滋病是由HIV 病毒感染所致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HIV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一旦发生很难控制。营养不良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储存细菌和感染发生的始动器官。艾滋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甚至化学屏障受损、功能障碍,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多器官感染;同时,HIV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各种严重的复合感染而死亡。有效的肠内营养在补充艾滋病患者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同时,可优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肠道微生态,改善预后。另外,肠内营养还可调节Th1 和Th2的平衡,调控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肠内营养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感染;富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核苷酸、辣木等免疫营养素及生态免疫营养对艾滋病患者肠道免疫及微生态有重要作用,其中,辣木复合肠内营养其富含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成非常适合艾滋病的营养要求。其营养物质容易形成梯度吸收,适于艾滋病患者营养代谢和营养素的吸收要求。从微生态角度,辣木还刺激肠粘膜,利于粘膜屏障的恢复和维持,同时还有助于粘膜腺体的功能恢复、促进营养成份的吸收。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物系统,肠道正常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的微环境,对于肠道正常功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补充含益生元和益生

菌的生态免疫营养制剂可较好地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恢

复,调理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肠内免疫营养及生态免疫营养是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艾滋病;肠内营养;辣木;肠道微生态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缺陷和各种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的重大传染病。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尚无有效预防疫苗 [1-2]。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道,截止2010年底,全球逾

4000万人感染HIV。我国是艾滋病高发区,新发病人数逐年增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也是机会性感染的始动器官。艾滋病患者肠道有害微生物入侵,并由此引起的腹泻和营养不良,均导致肠道微生态改变、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易出现各种复合感染;加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发生后很难控制,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营养不良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移位,感染发生。所以,艾滋病的营养,特别是肠内营养尤为重要,现对艾滋病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

HIV 感染对营养的影响既可通过降低免疫力,间接地影响营养状况,也可直接干扰营养的摄取。主要原因有:①营养物质摄入减少 HIV/AIDS患者食欲减退、口腔及消化道感染、吞咽困难、呕吐等;②营养物质排出增加呕吐、腹泻等原因,可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电解质等丢失;③营养物质需求增加 HIV/AIDS患者对营养物质需求可增加20-30%;④新陈代谢的改变异常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增加;⑤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⑥治疗药物的副作用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 营养不良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HIV感染首先损害免疫系统,使全身免疫低下,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促进病毒繁殖生长。进一步损害HIV/ AIDS患者的免疫系统和其他器官功能,使身体不断发生感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免疫低下,干扰营养素的正常摄入和利用[3],促进恶病质和营养物质的丢失。使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降低,机会性感染增加,加快了AIDS发病进程。因此,HIV /AIDS 患者身体逐渐消瘦、肌肉萎缩、体重下降,免疫功能受损,感染率增加。

3 艾滋病患者肠内营养

3.1 肠内免疫营养

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营养成分全面,含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水及ω-3脂肪酸、精氨酸等免疫营养素,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道屏障,减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增强免疫功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4]。

艾滋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甚至化学屏障受损、功能障碍,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多器官感染;同时,HIV-1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各种严重的复合感染而死亡[5]。有效的肠内营养在补充艾滋病患者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同时,可优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肠道微生态,改善预后。另外,肠内营养还可调节Th1 和Th2的平衡,调控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6]。

在肠道营养素中,精氨酸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溶解作用,还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胸腺对T淋巴细胞释放,增加脾内单核淋巴细胞对IL-2的分泌活性,提高T淋巴细胞间接反应为中介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作用[7]。精氨酸强化的肠内营养可增加肠粘膜厚度及小肠绒毛数量,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避免感染的发生[8]。

ω-3脂肪酸可影响细胞核信号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可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 PGE2)的产生,降低IL-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9]。

核苷酸对淋巴细胞的正常成熟极其重要,当核苷酸缺乏时可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如IL-2、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和巨噬细胞都有所下降,出现细菌移位,机体抗病毒和细菌感染能力明显降低[10]。

而肠内营养素中最为重要的是谷氨酰胺,后者是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和分泌型IgA(sIgA)合成的重要氨基酸,在B淋巴细胞转化过

程中提供能源或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并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在维护肠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11-12]。正常情况下,谷氨酰胺能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并维持肠屏障功能,逆转肠粘膜萎缩,防止细菌移位[13],刺激生长激素合成,并通过IL-2同源受体直接或间接地上调免疫功能,促进谷胱甘肽和精氨酸等免疫营养素的合成,降低胰岛素抵抗,维持抗氧化系统,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在免疫功能下降的同时伴随血清中谷氨酰胺浓度显著下降[14]。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s.)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多年生乔木,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有种植,云南种植已达数千亩,居全国首位。辣木容易消化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能有效促进氮的吸收[15-17],并可改善人体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功能。辣木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已有蔬菜、茶、饮料等多个种类。其富含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成非常适合艾滋病的营养要求。其营养物质容易形成梯度吸收,适于艾滋病患者营养代谢和营养素的吸收要求。从微生态角度,辣木还刺激肠粘膜,利于粘膜屏障的恢复和维持,同时还有助于粘膜腺体的功能恢复、促进营养成份的吸收。因此,作为肠内营养来源,辣木制剂可能在辅助治疗艾滋病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辣木在非洲试用于艾滋病患者已初显疗效,南非Stellenbosch 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木叶粉能促进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8]。用辣木提取物进行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 [19],也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Burger DJ 在艾滋病国际会议上提出,辣木可作为HIV/AIDS的辅助治疗剂[20]。Monera TG就辣木叶提取物是否对逆转录病毒抗病毒治疗具有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对抗-HIV疗法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提示辣木提取物可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辅助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1]。

3.2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

在免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以合生元为主的生态免疫营养剂来增强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与EN有关的并发症及降低危重患者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这种方法被称为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合生元,由益生元和益生菌组成。

3.2.1 益生元益生元是生态营养中重要的营养物质。益生元可以使双歧杆菌增殖,调节微生态平衡,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可预防肿瘤。益生元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免疫物质,可降低过路细菌附着于宿主的肠黏膜的能力。它还能与毒素、病毒和真核细菌表面结合,成为外源性抗原佐剂,减缓抗原吸收、增加抗体效价,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钙、镁、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

3.2.2 益生菌益生菌主要有嗜酸乳杆菌、双岐杆菌等,它们进入机体后能各自定植在胃肠道的不同部位,迅速组成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地覆盖整个肠道黏膜表面的生物学屏障,持续而长久地发挥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独特生理功能。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物系统,肠道正常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的微环境,对于肠道正常功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肠道内约有1014个活细菌,种类约400-500种,占人体总微生物的78%。肠道菌群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稳定性,其组成、数量与人体的能量、物质代谢关系密切[22-23],在维持人体健康中非常重要[24]。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密切相关[25-32]。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发现,患者肠道菌群谱发生了明显改变,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明显减少,以双歧杆菌属减少为甚;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以屎肠球菌增多显著,拟杆菌属及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多,提示AIDS患者存在显著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在正常人群肠道微生态中,双歧杆菌属具有营养、免疫调节作用;乳酸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及拟杆菌均为人体内常驻菌群,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则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因此,补充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生态免疫营养制剂可较

好地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调理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

4 小结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一

旦发生很难控制。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肠道机械屏

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甚至化学屏障受损、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调、细菌和内毒素

移位。营养治疗,特别是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营养成分全面,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

脂肪酸、核苷酸、辣木等免疫营养素及生态营养,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有效保护

肠道屏障,减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恢复肠道微生态,调节辅助性T细胞1和2的平衡,增

强免疫功能,改善其症状及体征,显著降低感染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Kosmrlj A, Read EL, Qi Y, et al. Effects of thymic selection of the T-cell

repertoire on HLA class I-associated control of HIV infection. Nature, 2010;

465(7296): 350-354.

[2] Tahirov TH, Babayeva ND, Varzavand K,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HIV-1 Tat

complexed with human P-TEFb. Nature, 2010; 465(7299): 747-751.

[3] 高蓓,殷建忠,吴少雄.营养缺乏与艾滋病.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1): 1675-1677.

[4] Seike J, Tangoku A, Yuasa Y, et al.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on

the immune function in the acu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enteral nutrition. J Med

Invest .2011; 58(1-2): 75-80.

[5] De Luis DA, Bachiller P, Palacios T, et al. Nutritional treatment for ambulatory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previous weight loss

using a formula enriched with n-3 fatty acid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 14(5): 449-454.

[6] Suzuki D, Furukawa K, Kimura F, et al.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

on cell-mediated immunity, T helper type 1 (Th1)/Th2 differentiation, and Th17

response after pancreaticcoduode-

nectomy. Surgery .2010; 148(3): 573-81

[7] Wu G, Bazer FW, Davis TA, et al. Arginine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in growth,

health and disease. Amino Acids .2009; 37(1): 153-168.

[8] Sodergren MH, Jethwa P, Kumar S. Immunonutri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Scand J Surg .2010; 99(3): 153-161

[9] Calder PC . Rationale and use of n-3 fatty acids in artificial nutrition. Proc

Nutr Soc .2010; 69(4): 565-573

[10] Gunerhan Y, Koksal N, Sahin UY,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

and other nutrition models on cellular immune parameter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4): 467-472

[11] 郭世奎,王昆华,包维民,等.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消化肿瘤杂志, 2010; 2

(1):53-57.

[12]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肠内营养支持新进展[J]. 云南医药, 2009, 30(4):

498-502.

[13] Xi P, Jiang Z, Zheng C, et al. Regulation of protein metabolism by glutamine:

implications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Front Biosci .2011, 16(1): 578-597.

[14] Lentini A, Tabolacci C, Melino S, et al.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glutamine and lysine residues of HIV-1 aspartyl protease by transglutaminase increases its catalytic activ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393(3): 546-550.

[15] 段琼芬,马李一,余建兴,等. 辣木油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6):112-115.

[16] 段琼芬,杨莲,李钦,等. 辣木油对小鼠抗紫外线损伤的保护作用.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29(5):69-73.

[17] 段琼芬,刘飞,罗金岳,等. 辣木仔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中国油脂,

2010;35(3):76-79.

[18] Josephine NK. Phytochemicals and uses of Moringa oleifera leaves in Ugandan

rur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0; 4(9): 4753-4757.

[19] Sudha P.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methanolic leaf extract of moringa

oleifera in animals.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10; 54 (2):133-140. [20] Burger DJ. The possible role of Moringa oleifera in HIV/AIDS supportive

treatment. Int Conf AIDS. 2002; 7: 12-14.

[21] Monera TG. Moringa oleifera leaf extracts inhibit 6-beta-hydroxylation of

testosterone by CYP3A4. J Infect Dev Ctries.2008; 2(5):379-83.

[22] Possemiers S, Grootaert C, Vermeiren J, et al.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in

health and disease-recent insights on the potential of intestinal bacteria to influence human health. Curr Pharm Des. 2009; 15(18): 2051-2065.

[23] Vinayavekhin N, Homan EA, Saghatelian A. Exploring disease through metabolomics.

ACS Chem Biol, 2010;5(1):91-103.

[24] Kai Li,Bei Chen,Yuxun Zhou,et al.Multiplex quantification of 16S rDNA of

predominant bacteria group within human fecal sampl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PCR-LDR).J Microbiol Methods, 2009; 76(3): 289-294.

[25]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

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 24-28.

[26]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

道菌群变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0,17(5):463-468.

[27]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制备方

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11): 939-942.

[28]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云南医

药,2009, 30(5): 520-523.

[29] 郭世奎,王昆华. 16S rRNA*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检测中的应用. 云南医药,

2010, 31(2): 211-215.

[30] 包维民,王昆华*,唐映梅,等.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的比较. 结

直肠肛门外科,2009, 15(4): 224-226.

[31] 牛辉,王昆华,龚昆梅,等.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昆明医学院学

报2009,30(12):97-100.

[32]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 手术处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结

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16(4):201-206.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及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重度肥胖症

及其合并症

于健春1,康维明1,马志强1,古应超1,刘燕萍2,朱惠娟3,于康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基本外科2营养科3内分泌科,

北京 100730

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及多科协作(multidisplinary team,MDT)综合治疗重度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LAGB及MDT综合治疗的16例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减重及合并症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完成术后3个月回访,平均体重(P=0.000)和BMI(P=0.000)均明显低于术前,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EWL为(27.3±6.0)%。13例完成术后6个月回访,术后6个月平均体重(P=0.001)和BMI(P=0.001)明显低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P=0.053);术后6个月的%EWL为(37.0±14.7)%,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的(29.1±6.8)%(P=0.042)。6例完成术后12个月回访,术后3个月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术前(P=0.007),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07);术后3个月的平均BMI明显低于术前(P=0.005),术后6个月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45),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13);术后3、6、12个月的%EWL分别为(29.6±6.8)%、(42.4±14.0)%、(60.4±12.6)%,术后6个月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28),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01)。 9例术前合并OSAHS的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明显缓解。16例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10例术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9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7例术后停用降压药物,血压恢复正常;1例减少药量,1例改用更缓和的降压药物。8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7例术后停用降糖药物,血糖恢复正常;1例降糖药物剂量减少。结论 LAGB及MDT综合治疗病态肥胖及其合并症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关键词: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重度肥胖症;多学科工作团队;安全性;可行性

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and Its Complications

YU Jian-Chun1, KANG Wei-Ming1, MA Zhi-Qiang1, GU Ying-Chao1

LIU Yan-Ping2, ZHU Hui-Juan3, YU Ka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3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PUMC Hospital, CAMS and PUMC, Beijing 1007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U Jian-Chun Tel/Fax: 010-********, E-mail: yu-jch@https://www.doczj.com/doc/5315526665.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LAGB) and th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and its complication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GB from October 2009 to February 2011,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ight loss and amelioration of obesity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Results Of the 16 patients, 15 patients completed the 3-month-follow-up, their body weight and BMI 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oth P=0.000), and the percent of excess weight loss (%EWL) reached (27.3±6.0)%.Thirteen patients completed 6-month-follow-up, the body weight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