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陈旺)

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陈旺)

2011年黄陂区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参评

畅谈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

摘要: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包括: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自主生活的场所、自主发展的场所。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习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自主参与; 自主管理; 自主生活; 自主发展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程度,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教育

的成效与质量。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自主生活的场所、自主发展的场所。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生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实现自主发展。

一、审视班级管理的旧模式

现行的班级管理从其结构特征来看,表现为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正式组织为框架的层级管理体系。班主任把班级工作的重要方面放在建设班级管理组织,培养得力的班级干部,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上。受其影响,现行班级的人文特征较多地表现为强调一种完善的集体意识,一种高度统一。班主任在布置任务时,他们希望听到的是服从,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让学生俯首听令,他们常常为学生听话、班级稳定自豪,为管住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得意。当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一些调皮学生时,往往会找班主任,然后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强调自己的权威,加强班级管理。这样,导致班级在发展特征上,表现为与社会相似的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强调控制主义,强调班主任的权威,忽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班级管理现行模式,其弊端非常明显:第一,稳定的层级化管理结构,造成班级群体分裂。稳定的层级化管理结构中,班级管理工作相对固定于少数班级成员,班级干部被看作是一种荣誉、信任,拥有管理别人的权力,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多数学生被置于被管理、服从管理地位,这种被动地位,造成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造成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班级群体的分裂。学生在班级地位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也不利于养成自主参与意识,民主、平等待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以少数处于管理地位的班级干部而言,由于受到班主任

的过多控制,也难以发挥其自主管理作用。第二,班级文化建设中,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容易造成个人与集体的对立,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无论对学生或对教师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第三,强调教师权威的控制主义管理,忽略了学生个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忽略了个人的情感、需要、愿望和兴趣。造成多数学生学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这些现状的反思,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班级性质,确立新的管理理念,推动班级管理改革。

二、重新认识班级性质

对班级性质的认识,是我们确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当前,班级管理性质的探究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透视班级性质,对班级性质的讨论,给我们重新认识班级性质以启迪。

(一) 班级不仅是一种管理性组织,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管理是一种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组织目标是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而存在的第一要素。班级目标可分为: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其中教育目标是管理目标的依据,管理目标是为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目标是第一位的,管理目标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没有教育,班级管理就没有存在必要。所以,班级不仅是一种管理性组织,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从其出发,我们认为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组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班级管理要形成一种教育力量,服务于学生发展,这是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以及与一般管理的不同所在。“把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并按照社会组织的要求设计和实施各种班级活动,容易导致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

作为一种教育性管理组织,意蕴在于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得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指出的:“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方面的自由”。因此,我们认为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学校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才能使他们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自主认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 班级是学生的“家”,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班级既是学生学习团体,又是学生生活团体。把班级视为“家”,视为学生“生活共同体”,最早是利茨(H.Lietz) 所创设的乡村教育之家。其后,在对班级组织性质的再认识中,认为班级是学生“生活共同体”的班级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是在那里磨练本领、学会生存的;交织着忧和乐、酿造着明天的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不断地引导这个团体走向成长和成熟的,正是我们每一位教

师”。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已故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在淡到基础教育的学校环境时,把基础教育的学校比喻成一个“大家庭”。他认为这个“大家庭”应该以人为中心组织起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他十分明确地说道:“在基础教育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谈话是双向的。学生在向老师谈自己的想法时不感到任何拘束。学校不刻意强调交流的…渠道?,而更多地强调谈话的坦率。学校里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老师是听众,也是学生”。由此,我们认为,班级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展示个性、自主生活的场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向、丰富多彩、富有情感的;学生之间应该没有歧视,没有欺负;学生都乐于从事自己的班级活动。班级在追求实现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同时,班级集体也获得超越性发展,并形成群体的个性。“一个班级生存自由、平等与民主的环境中,这个集体展现的个性必然是生机勃勃,灵活且具创造精神”。

(三) 班级成员是“未成年人”,班级组织是具有发展性的“半自治性组织”。“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未年成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自己,而总是在一定程度借助于外部的力量。这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教师不可包办一切,实施全控制方式;另一层是教师也不应期寄让学生完全按意愿去管理班级的一切,采取全放任方式。全放任方式最终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控制方式而代之。”“发展性”是指未成年人组织的班级管理中,随着学生的成长,最终从一个半自治性组织,逐步发展为一个自治性组织。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通过自主参与,才能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目的。试想,如果班级学生是一个旁观者,没有融入班级管理,没有融入班级群体,他们就不能受到感染和教育。正如盖泽尔(J .M. G etzels) 和西伦(H. A. Thelen) 等人在研究班级特性时指出:“班级团体的目标是儿童自身的发展,班级团体为了实现其目标,要接受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同时也要激发儿童的自觉性。”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既不欣赏专制型的班主任,也不推崇放任型的班主任,我们希望班主任能够平等对待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班主任工作中,要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扶”是为了“放”,要能“放”得开“, 放”得下“, 放”得好,就要“扶”得好,做到“有控有放,有限有导”。

三、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班级管理的改革首先是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管理观念的变革,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去制订班级目标,改革组织体制,建设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认为: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是学生自主生活的场所,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场所。

(一) 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学生是班级主人,班级是每一个学生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是:在团体中确保自己的一席之地。儿童也是一样,班级中所有的儿童都是针对“确保自身在班级中的一席之地”的目标而行动的。自主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他们非常希望有表现自己、欣赏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忽略学生的管理主体性,造成班级教育实效性的降低,这种局面需要彻底改变。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中,我们倡导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学生是班级主人,班级是每一个学生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要使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首先,要相信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具备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能力。其次,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增设班级管理岗位,实现人人岗位制;废除学生干部终身制,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改变班长任用制,实行值日班长制。增设班级岗位,岗位多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多了,参与以后,对班级认同感增强。岗位轮换后,学生角色适应能力加强,心态调适能力提高,对管理的认识加深。值日班长制既是一种锻炼的机会,又是一种为大家服务的机会。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促进学生对班级管理观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和

管理能力。再次,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后,班主任的管理思路随即发生变化,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极为重要。自主管理机制形成的基本思路:让全体学生进入到班级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制订计划、执行决议,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让学生参与,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当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帮助,但不要代替,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独立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学会做班级主人。

(二) 班级是学生自主生活的场所:构建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生活环境。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景,班级生活质量可以从以下3 个维度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程度和成就感。身心愉悦意识着心灵的舒展,没有疲惫感,没有压抑感,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舒适;身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成就感意味着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积极的自我评价。班级生活的核心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影响学生精神生活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包括师生关系、班级活动吸引力、课业负担、自由度、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等。学生班级生活质量提高,需要愉悦氛围,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对班级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提供一种能够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是班级的一项重要功能。“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搏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倡导的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生活环境,其中,协调的人际关系、成功的班级活动是创造自由、平等、民主环境的两大基本平台。

班级的人际关系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是指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某种上下级关系;横向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完全对等、平等关系。学生的生活成长既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成长,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班级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中的个体之间不是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而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完全是等值的人类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角色不同,不能认为教育者的价值一定高于学生的价值。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倾向、兴趣和需要,人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在这种平等、自由和宽容的环境中,才能满足学生自尊和自主实现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可能。学生和教师完全平等,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成功的活动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如何设计学生成功的生活,通过学生在班级生活的表现,显示出班级的整体形象和学生的个性,是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我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在阶段性的主题性的大活动,同样关注班级管理的日常事务,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关注班级非正式组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欢乐、体验成功。

(三) 班级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场所:尊重学生差异,承认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认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差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办法、好途径。”?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现状只说明他们“昨天”成长的积淀和今日的努力,而不表示明天也只能如此,他们的发展不是静态的、凝固不变的,而是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强调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作为终点来看待。

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可能性,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不把学生看死、定型化;尤其要关注“两头学生”,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的成员,引导全班学生积极自主地制定班级远、中、近的努力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要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努力创设自由、平等、民主环境的同时,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目标。逐步去实施我国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以适应国际教育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汉默《: 未来的组织———51 位世界顶尖管理大师的世纪断言》,四川出版社1998 年版。

2.谢维和《论班级管理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 年第6 期。

3.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1 ,20 ,231 页。

4.厄内斯特·波伊尔《: 基础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5.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版。

6.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管理: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 教育研究》1999 年第7 期。

7.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年版,第11 页。

撰稿单位:武汉黄陂区长轩岭中学

撰稿人:陈旺

电话:15902794271

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