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暴力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1

校园暴力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1

淮阴工学院

学年论文

作者: 陆春华学号:1092001112

系(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专业: 社会工作

题目: 校园暴力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宋海霞讲师

指导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1 年 6 月

校园暴力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摘要:校园暴力, 亦称校园暴行, 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从之前的马加爵事件,到最近的药家鑫事件,使校园暴力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情绪失控、本能、社会环境、挫折几个原因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校园暴力,社会心理学,原因

The Campus Violence Behavior Of Social Psychology Analy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ampus violence incidents, before the event, from Ma jia jue to the nearest Yao jia xin to make the campus events violenc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from the emotion, instinct, social environment, setbacks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campus violence is analyzed.

Keywords: school violence,social psychology,reasons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1】。伴随青春期发育,体能增强,行为能力提高,但情绪不稳定,易受蛊惑,同时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增加,叛逆等特征,青少年最易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暴力的始作俑者。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0.5%的学生面临着校园暴力的威胁。【2】有人认为,贫穷与愚昧是暴力和犯罪的源泉,然而现在看来, 虽然当今世界的文化教育日益普及,经济发展快速,但暴力与犯罪却是有增无减。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今暴力行为的破坏性之高、采用手段之恶劣、涉及范围之广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且校园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常有血洗校园的暴力事件发生,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也屡有发生,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用硫酸泼狗熊事件到之前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又到今年的“药家鑫事件”,大学校园暴力行为的破坏性程度令人震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特点及类型

总结发现,校园暴力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激情暴力,学生实施暴力很多时候都是临时的想法,并不都是蓄谋已久,特别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最易产生暴力行为;二是为财或为情而实施暴力行为的大学生较多。三是手段极其残忍。作案用的工具一般都是锋利的刀子,锤子,方式一般是用刀捅或者用锤子砸。四是性别差异明显,男生远远多于女生,女生的暴力行为相对比较少。

目前校园暴力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在校学生实施暴力;二是学生间相互实施暴力;三是师生间实施的暴力。我们从小或多或少都接触到一些社会不法分子对中小学生敲诈、勒索的事件,而那些学生又由于种种的原因不知所措。而学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大多都是不成熟的恋爱、钱财问题等引起的。近来校园暴力又从一般的打架斗殴的刑事犯罪发展成为杀人、抢劫、强奸等刑事恶性犯罪案件了。逐渐升级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师生间暴力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这个现象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常见,中国自古就有“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之类的说法,不过这类校园暴力往往会带来很多后发性的恶性事件,导致学生的报复、心理问题等许多不良后果。

二、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

1、情绪失控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时期。正如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中间世界,所以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是一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艾森克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定。处在青年期的典型心理表现在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所以学生的自我情绪调控问题是其面临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而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就是无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经常体验到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情绪。愤怒情景下,极易失去理智,发生愚蠢的暴力行为。还有最常见的不良情绪抑郁,这是一种典型的把情绪全部都藏在心里面,不给予释放压抑的情绪,随着时间的增加,压抑的不良情绪越来越多,当其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特定的情景刺

激下极易导致情绪的大崩溃,从而产生严重的暴力行为。

2、本能

人类的动机都归因于先天的本能,暴力倾向被认为是人类最有力量的本能之一。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洛仑兹把人的侵犯行为与动物的侵犯行为作了比较。认为动物的侵犯行为有两种:一是为掠食行为,目的只为填饱肚子,这种行为是一种不带情绪的、近乎天性的反应;另一种是争斗行为,是为如何分配食物、配偶与空间领域的冲突问题,这就要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了【3】。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暴力手段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了。不过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也会触发我们的本能,正如那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

3、社会环境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当青少年遇到他人攻击行为示范时,在心理上易产生学习这种攻击行为的意识。研究表明,攻击行为示范如果发生在近边的,青少年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在行动上更倾向于这种攻击行为。父母的素养与家庭氛围,对子女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暴力行为的温床【4】。社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以及抢劫、凶杀等不良社会影响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必然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他们对传统的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一部分青少年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心理上崇尚暴力。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大众传媒中过多渲染暴力、帮派、哥儿们义气、色情等内容,其实充当了帮凶的角色,为青少年的模仿提供了方便的反面学习榜样,很容易引发他们的暴力心理倾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就指出,媒体上一些不加限制的内容是导致学生出现暴力心理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媒体等“亚文化”过多渲染暴力是造成校园大学生暴力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当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研究表明,挫折经历往往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可能性。青少年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充满了危机与矛盾的。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绪很不稳定,在受到挫

折时,情绪波动会很大,他们也很难控制,这就容易导致暴力行为了。

三、校园暴力的控制

根据以上的校园暴力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其控制对策的多样性。虽然校园暴力同其他暴力行为一样, 都是一些的社会病态,但由于这种暴力发生在校园之中,其犯罪主体与侵害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且校园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所以我们不宜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责任完全推给社会,等待社会来把校园暴力当成其

他社会问题一样来解决。

学校要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和广度,增强青少年

自身的调适能力。挫折—侵犯理论认为, 挫折仅仅为人的侵犯行为提供了一个心理准备, 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会引起侵犯行为。面对同一挫折情境中,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挫折认知, 进而产生不同的挫折反应。如果一个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 就会对挫折产生理智的反应, 从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缺乏自身调适能力是青少年施暴和违法犯罪的内在根源。

校园心理机制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宣泄。控制侵犯行为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恰当的宣泄。国内外心理诊所也把恰当的宣泄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表明, 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必须得到宣泄, 才可以有效地降低人的侵犯性。否则不良情绪便会通过侵犯性的行为发泄出来, 造成社会危害。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在内心集聚了久了,随时都要爆发,所以适当的宣泄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08.9.5

【2】调查显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威胁.检察日报, 2002.1.27

【3】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4

【4】季成叶.预防校园暴力一项值得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中国学校卫生,200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