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酝酿中的变革导学案

酝酿中的变革导学案

酝酿中的变革导学案
酝酿中的变革导学案

酝酿中的变革导学案

设计者 梁胜 审稿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1课时 总第8课时

班级 第 小组 号 姓名

【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托古改制”,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20分钟)

一、历史背景

明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1.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 次工业革命,进入 时代。 ⑵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民众获得 和 ;英美建立 官制度,完善资运行机制

2.说明问题:变革 ,发展 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成为继《南京条约》后最严苛不平等条约,加速中国

的进程2.列强掀起 的狂潮。(见地图) 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

2.原因:⑴发展 、抵制 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 ”高潮。⑵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⑶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 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3.作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 运动的政治基础。

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期维新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1.代表:王韬、 、 等。

2.主张:(见教材)

3.局限影响:没有 ,也没有 ,但它对 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二、维新变法经过

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 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A.要不要实行 。B.要不要改变 。C.要不要改革 。

⑶性质:是中国新兴的 与没落的 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⑷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

⑴背景:丧权辱国《 》的签订。⑵时人: 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⑶内容: 、 、 。⑷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⑴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 》;梁启超曾任上海《 》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 》⑵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 学会(康梁),后 学会成立。1898年,康有

为成立保国会,提出“ 、 、 ”,预示着维新高潮的即将来临。⑶学堂:广州的 草堂(康有为),长沙的 学堂。⑷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15分钟)

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构建本课知识树)(5分钟)

【知识网络】

1、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

①兴办学堂

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 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

A.启发民智

B.为变法组织力量

C.制造舆论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酝酿中的变革

《坚持改革开放》参考导学案(2)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题目:1.1坚持改革开放 一、新闻导入:(5分钟) 中国宣传片新闻播放,或播放歌曲《厉害了,我的国》,请学生谈感受,导入新课“踏上强国之路”之坚持改革开放。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 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什么。 三、自主探究:(20分钟) 自主学习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4、改革开放的地位。 5、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哪些成就? 6、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一:展示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材料。 合作探究一: 中华民族如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 材料二:展示我国当前综合国力、人民幸福生活、国际影响力及十九大报告体现新时代等材料。 合作探究二: 1 中国腾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国家实力层面;人民生活层面;国际影响力层面)?证明了什么? 2 你对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如何理解的(意义)? 四、交流展示(5分钟)

以小组为代表展示 五、当堂检测(10分钟) 1. 歌曲《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要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党的十九大 2.走过40年,春运规模从一亿人次变为近30一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买票从风雪中排队变为80%车票由互联网售出,甚至外卖能送到高铁上……深刻的变化,让春运成了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极佳窗口。这体现了() A.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C.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D.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40年来,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表明() A.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B.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 C.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4.右图漫画《俺说了算!》说明改革需要() A.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B.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D.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消除民间投资的“玻璃门”“旋转门”等;进行商事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了民间投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2018年以来民间投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的亮点。这体现了()A.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D.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2年,从年初小平同志一路南下,发表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到秋天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2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重塑了13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 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②自觉地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③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重新屹立起来了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及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机床; (2)具有对机床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机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3)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2)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十九大报告摘录: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 跨越。什么时候富起来的?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二)预习提纲

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 (一)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中“立木为信”的故事,提出问题:商鞅为什么要发起变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出:战国时代是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先从生产发展讲起。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的内容,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普遍使用的哪些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时期,主要工具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夏、商、周三代是青铜时代,但在农具使用上仍以木、石为主, 西周时才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 【教师】: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本中P36页《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 【教师提问】:生产工具又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呢?比较一下以上众多材料的生产工具,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质量的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铁, 后者: 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聪明, 他们当时也选择了铁器来作为生产工具。图片中的铁器就是当时铁制农具的一部分。1950年,在河南辉县的一个魏国墓葬里,出土了铲、锄、犁、、斧、削等铁器多达93件;其中铁器达85%。这说明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非常普及。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为什么铁农具在当时能这么快推广呢? 【学生回答】: 答案一: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坚固、耐用,而且锋利。 答案二:还需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有那么多的铁。 答案三:大量铁的生产需要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技术上也必须提高而且推广。 【教师总结】:我把大家说的内容概况一下就是: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教师讲授】:除了生产工具出现变化外,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看一下,人们利用什么来帮忙拉犁耕田呢? 【学生回答】生:牛 【教师讲授】:对,人们找到憨厚老实的牛来帮忙耕田,也就是由人力耕作变为畜力耕作。我们可以从一些事件来看一下,比如说在春秋时期,人们常用牛来起名,如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的,还有一个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一个大夫姓牛,字子耕,那么通过这些个人名,说明在春秋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牛耕,而且可以知道牛耕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教师过度】:当铁器和牛耕出现之后,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名闻世界的都江堰工程。 2、著名的都江堰 【教师提问】:阅读课文回答,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学生回答】: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孙平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我学习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不要照抄课本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二、小组讨论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三、自我总结 四、自我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通过我校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汽车专业课的教学是行不同的,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老师费尽精力,但教学效果很差,就失去了干劲;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又多,想学就是学不会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使好学生也变成了坏学生.针对这种状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 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 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投资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汽车专业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 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 具备汽车高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 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实习名称 时间 安排 备注 汽车拆装实习 5周 汽车驾驶实习 6周 考取驾驶证 汽车维修实习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1)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言引入新课 由立木取信的故事导入。 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二、讲授新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 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议论并请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小字并适当补充铁器加工的资料 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 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掌握知识点 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 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 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 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二、著名的都江堰 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 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 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学生介绍: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学生认真听,并深受教育。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学案 新人教版

第9课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 【学习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 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被划为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随堂演练 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 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年1月 B.2001年1月 C.1991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珠海厦门深圳 2.外资先进技术现代化事业 3.(1)1984 沿海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3)海南岛(4)1990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 二、合作探究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2019年九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1.1坚持改革开放 导学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1.1《坚持改革开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知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 2.通过感知身边的变化,概述我国腾飞的表现。 3.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课前预习练习】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指的是() A.改革开放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 新中国的成立2.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建立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 A.对外开放 B.精准扶贫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扩大就业4、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设立表明() A.我国所有公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 B.中学生想要拿到奖金,就要从事科学技术创新的工作 C.只要奖励能创新、有贡献的人,就能大大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D.我国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5、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之路 A.改革开放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强国富民 【课堂同步练习】 知识点:改革开放促发展 阅读课本第3-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了解国家实现强国富民的历程 (1)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 (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课本P34) (1)改变了面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迎来了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14】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15】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16】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课本P34 探究与分享) (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 主义的【17】,是决定当代【18】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19】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20】,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人教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1.1 坚持改革开放 导学案

武钢实验学校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 单元导学案及检测卷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课时坚持改革开放 学情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一条国强民富的正确道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制约,学生只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忽视了改革开放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以至于怀疑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因此,针对学生们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明确只有深化改革开放,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确立改革的信念和意志。 学习目标 1. 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的抉择的;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全方位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的抉择的;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自觉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培养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政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促发展 【教学难点】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流程 新闻导入:中国宣传片新闻播放,或播放歌曲《厉害了,我的国》,请学生谈感受,导入新课“踏上强国之路”之坚持改革开放。 设计意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新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讲述过渡: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当时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变法;而改革变法,则必须取信于民。)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33—34页有关课文,进行活动: 1、先看37页“自由阅读卡”,了解“铁氏三兄弟”的区别,再根据34页“动脑筋”: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原因有二:它在性能上比石器和青铜器优越;当时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37页“活动与探究2”,分析材料: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很普遍的史实) 二、著名的都江堰 指导学生阅读34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看35页“文献资料”和插图,讨论回答: 1、后人为什么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他主持修建成都江堰) 2、都江堰有什么作用?(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号称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指导学生阅读35—36页“正文”和“阅读文字”,结合观看“文献资料.商鞅语句”和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讨论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 1 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目的,结果是大量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逐渐趋向统一; 2 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那时社会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变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13分钟)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时期。 2、牛耕进一步推广时在()时期。 3、负责都江堰这一工程建造的是()国的()。

4、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 5、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国君是()。 6、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四、达标训练:(10分钟) 基础训练P15第一题 五、堂清检测: 默写自学提纲内容,要求全过。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专业。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院的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职业能力的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4、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 (1)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达到中级技工水平; (2)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3)熟悉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简单的工艺装备和专用机床; (4)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变流调速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能够维修简单的机电设备。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文凭。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5、培养计划及可行性论证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我院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院师资、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6、教材建设规划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系自编了一批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7、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1)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2)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 (4)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队伍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 (5)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尤其是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 (6)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7)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8、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电子实验室、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变流技术实验室及自控实验室、金相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测绘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室、PLC与EDA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1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2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 3、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 4、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 1、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 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 世界领先情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引导学生 认识都江堰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识图、用图的能力。 思想方面: 1、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而相对优越的封 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3、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 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 一、农业的发展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边指图边讲解:在春秋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质工具开始在农业和手工业部门使用。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