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高其才法理与法治理念讲义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高其才法理与法治理念讲义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高其才法理与法治理念讲义
中法网基础串讲教室高其才法理与法治理念讲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的复习,我想与大家谈谈我的想法。第一,大家在复习这一部分时不要有抵触心理。大家知道,在2009年司法考试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5题共5分,卷四的第一题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简答题是20分。这样算起来这一部分考了25分。第二,大家在复习这一部分时要树立信心。这一部分的题目相对简单、易拿分,只要花费一部分时间就可以拿到23、24分。但是,要注意,这一部分的试题难度逐年一直在增加,题目向学理化、非政治性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部分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三章。里面有很多内容跟法理学都是相关的,大家可以结合法理学来进行学习。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有四个方面,有时候也会考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这么几个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要坚持三个方面的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这里要注意理解两点: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

理念的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核心的有这样几个: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

(2)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如“民为邦”、“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法不阿贵”、“刑无等级”、“依法治国”、“礼刑并用”等法律思想。

(3)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包括四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新中国的法治实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这方面我们注意三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这个相对简单一点,大家比较好理解。有五个方面: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

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主要强调四个方面:其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法制完备、必然要求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关键环节是权力制约。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其中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保障人权是基本要求、文明执法是客观需要。(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立法、执法、司法的生命线,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一般有很多内涵,请大家注意这几个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

(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为什么要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怎么样服务大局?第一,要把握大局;第二,要围绕大局;第三,要立足本职。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也是人民的历史选择。党的领导包括三个方面: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法制统一,另外

要体系完备。

(二)要坚持依法行政,简单来说,就是行政要合法、合理、高效、公开等。

(三)严格公正司法,要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

(四)要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等。

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

1.要明确法是一种名称和标签,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法是指一个实在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第二,法是一种主观的认识,是人们从观念意义上认识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2.法还有国法意义上的实在法和哲理意义上的法之分。

二、法的本质

(一)争议的焦点: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二)法律实证主义

1.基本主张:在定义法的概念的时候,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和道德是分离的。

2.法律实证主义是以下列两个要素定义法的概念的: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

(三)非实证主义

1.基本主张: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

2非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不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必要的定义要素,同时也包括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念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法学流派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不仅仅把法的本质归结为某一个方面,而是认为法的本质有三个层次:法的正式性、法的阶级性、法的社会性。

1.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

2.法的本质反映法的阶级性。

3.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

三、法的特征

(一)法具有规范性

1.现代的法不调整单纯的思想,不直接调整人们的内心观念;

2.法调整的是人们的行为,不是调整单纯的具有个人意义的行为;

3.法也不是调整所有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法只是调整人类生活基本的一些社会行为。

(二)国家意志性

1.法是由国家创制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注意:法出自国家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一种是认可。(三)普遍性

1.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2.法的效力的重复性;

3.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适用相同的法。

(四)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法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

(五)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施;

1.法最后的保证手段从形式上来看是最严厉、最具有权威性的;

2.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六)法具有可诉性

1.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

2.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可以从可诉性的角度加以观察。

四、法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对本人行为),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2.评价作用(对他人行为),这是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法作为尺度和标准。

3.预测作用,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4.强制作用,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5.教育作用,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案例:某村居民于小林为了盖房子,要到山上砍几棵国有的林木,

于小林的父亲知道以后,就对他的儿子于小林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于滥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于小林听从了父亲的劝导。问:该实例说明法律具有哪些功能,实际上是问法的规范作用。

有四个选项:A.指引;B.评价;C.教育;D.强制。该选哪几种呢?

解析:做题的时候关键的一条是要明确我们讲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对人的行为的调整,因此要分析这个事例里面有哪些人的行为。首先一个行为,于小林表达自己想去砍树的行为,这是一个表达的行为。第二个行为,父亲给儿子讲不让他去砍树的行为。父亲了解《森林法》的规定,不管听别人说也好自己看也好,有没有这样一个行为?应该是有的。还有一个是于小林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没有去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随后我们再来逐个行为分析。首先一个表达想砍树的行为,这就不是法律调整的,想砍和砍这是两回事,有本质的不同。第二个,他父亲告诉他儿子的行为,这属于什么作用,应该是教育,所以教育作用有了,C项就应该选。父亲知道了有《森林法》这么一个规定,随后导致他自己没有去砍树,不仅仅自己没去砍树而且还让儿子别去砍树,这种行为是法律什么规范作用,应该是指引,对本人行为的指引。于小林听父亲这样说了之后心里虽然也不太情愿但也没去砍,于小林的行为仍然是表现了法律的指引作用,他知道父亲这样说了之后他没去砍,自己指引自己在法律的轨道上,所以,A项也应该选。这里面我们发现一个行为与法律的作用没关系,一个行为是和教育相关系的,还有两个行为是和指引相关系的,对不对?没有强制作用,因为他还没有违法犯罪。也没有评价作用,为什么?因为评价是对他人

的行为,于小林还没有砍树的行为,如果已经砍树了,那么法律的评价作用就有了。

(二)社会作用

社会作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1.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调整统治阶级和同盟者之间的关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

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三)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重视法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法律的作用是有限制的,法律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法的局限性。我们可以从四大方面进行理解:

1.法的调整对象、调整范围所致的局限性。

2.法的局限性表现在法的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1)法律是保守的、滞后的;(2)法律是稳定的、连续的,但是社会生活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3)法律是普遍性的、概括性的;(4)法律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但是语言文字总是有其局限性、拙劣性的;(5)法律讲程序,程序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时候程序也会束缚法律权威、限制法律作用的发挥;(6)法律依靠证据。

3.人的因素的影响。

4.法的作用的发挥,还受制于社会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比较抽象,也比较难,考得东西不是太多。但是在卷四的案例题中经常涉及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

(一)价值体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指与主体的需要、欲求具有相互适用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重视的事物所具有的形状、属性或作用。

(二)法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法的需要和主体对客体的判断标准,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强调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更强调法的应然价值。

二、法的价值的种类

(一)秩序(从国家的角度)

秩序价值是法的工具性价值,是其他法的价值的基础,是法的基本价值。

(二)自由(从个人的角度)

1.自由是法的目标性价值,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

2. 自由包含不受外界约束和控制及可以自我作主地去行为两方面的含义;

3.法律具有确认、保障和限制自由的作用。

(三)正义(从社会的角度)

1.正义也是法的目标性价值,注意正义是一个复合性的价值;

2.正义表现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法的原则、标准和尺度;

3.正义是评价法律好坏的标准之一,也是法律进步的推动力量。

三、法的价值冲突

1.由于利益的多样性,因而法的价值之间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2.处理法的价值冲突,通常有以下主要原则: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比例原则。卷四案例题经常考这一部分。

第三节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

(一)概念: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采取“三要素说”,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定后果。

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该规则适用情况的部分,包括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和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部分,有三种情况,即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

3.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者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在法律上得到的评价或应承担的后果。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1)问:是不是所有的法律规则都是通过法律条文表达的?

早期的法律有口头的,现在还有判例法、习惯法。

(2)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达方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3)一般情况下一个条文和一个法律规范是对应的,但也有不对应的情况。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二、法律原则

(一)概念: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和本源,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如中国刑法上的三的原则。法律原则体现了法律的精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趋势、要求和规律,表现了人类对法律问题认识的深化。

(二)问:法院能否单独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

法院是可以单独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的,但有以下条件:

(三)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2. 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如果某个法律规则适用于某个具体案件,没有产生极端的人们不可容忍的不正义的裁判结果,法官就不得轻易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这一部分经常举出一条文让考生辨别是法律原则还是法律规则,考生应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一)在内容方面: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

(二)在适用范围方面: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

(三)在适用方式方面: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而是以衡量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四、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1.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所以理解权利要注意到它是一种行为的自由度。司法考试中考过法律权利的分类。

2.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给予法律主体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的行为的界限,也就是说义务是一种通过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

(二)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1.在结构上,权利义务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诚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从产生发展来看,从混然一体到分离对立再到相对一致。

4.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权利往往强调一种公民的主导问题,所以在现代社会也是强调一种权利本位,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九天考资一般认为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第四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概述

(一)含义:关于法的渊源,有很多种理解。在司法考试中需要掌握的法律渊源指的是形式上的渊源,或说是指法的效力渊源,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法律地位的法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重要分类: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1.正式渊源是指已经在国家制定的一些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中以明确条文形式显示的;

2.非正式渊源是说它具有法律意义,但是还没有明文的得到一种权威性的体现,如公平观念、律师的学术观点、法学教授的思想等。

3.注意:社会习惯一般意义上而言是非正式渊源,但如果法律有明文确认或认可的,则是正式渊源。

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规章

(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七)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三、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一)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主要包括:

1.全国性法律优先原则。

2.特别法优先原则。

3.后法优先或新法优先原则。

4.实体法优先原则。

5.国际法优先原则。

6.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此外,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这条经常考)

(二)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我国《立法

法》主要规定:

1.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2.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3.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第五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一. 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又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将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

学,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1.七个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法律部门

(一)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1)主要标准就是调整对象,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2)次要标准为调整方法。

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区别

(一)调整对象方面:功法调整国家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私法调整个人(法人)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社会法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与社会间的关系。

(二)调整方式方面:公法是国家的强行干预;私法是个人自行调节;社会法是从社会总体妥当性角度利用市场结构和机制本身的态势进行宏观调节。

(三)法的本位方面:公法以国家为本位;私法以个人为本位;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四)在价值目标方面:公法是秩序、公平;私法是自由、效益;社会法体现社会整体利益和要求。

第六节法的效力

一. 法的效力的含义、根据

(一)法的效力从广义上讲是指法的约束力,但是我们这里讲的法的效力是指狭义上的,是指法的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这里主要讨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二)法的效力的根据

1. 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

2. 法的效力来自于道德;

3. 法的效力也可能来自于社会。

二、法的效力范围

(一)法对人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我国现在采用的是以属地主义为基础,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原则。

2.外国人在中国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都要适用中国法律。

(二)法的空间效力

1.在主权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2.主权管辖范围包括固有意义上的领土和延伸意义上的领土。

3.部分区域有效。

(三)法的时间效力

1.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2.法律的生效时间的几种方式。

3.终止生效时间,明示的废止,默示的废止。

4.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法律溯及力是一个非常有理论含量的问题。法律的溯及力,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律颁布施行后,对其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该法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

第七节法律关系

一. 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种类

(一)含义: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而形成的,是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社会关系形成的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1.法律调整是前提,没有法律调整,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形成,那么由此出发,书上也提了一个观念,法律关系是一个合法的社会关系;

2. 要注意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法律关系它必定是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1.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作为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的区别

三、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权利义务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关于法律关系的主

体,主要的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在我们国家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还包括国家。

(二)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与国籍相联系。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四、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它是法律规范的指示内容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落实,是法律规范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一种状态。

五、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这个民法里面讲了很多。要注意,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利益价值,就可能会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总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取某种利益,或分配、转移某种利益。

六、法律事实

(一)含义:法律事实,就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者现象。

(二)法律事实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一类是法律行

1.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一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事件,另一方面是自然事件。不要把法律事件单纯想成是一种自然事件,还要注意到社会事件,比如说政变、游行示威等。但是为什么这些社会性的事件也称为法律事件,就是指它不是一般的以社会意志为转移,它是不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2.法律行为就是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第八节法律责任

一. 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引起法律责任的产生有三种原因:

1.违法行为。

2.违约行为。

3.由于法律规定。

二. 法律责任的竞合

(一)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的产生,而这些法律责任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

论人治与法治

人治与法治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并推进依法行政,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习近平在十八大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自依法治国被提出之后,不论从什么方面都可以觉察出中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在加强。依法治国,即法治。法治一词由来已久,《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汜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但是当时所谓的法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的,包括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两个层次,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运行机制;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托马斯哲学学派创立者阿奎那曾说过:“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法治国”是用法律去治国,法律只是用来治国的工具,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里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依法治国”是治国必须依法,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有可能是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以法治国时代,官员的权力缺乏约束,缺乏充足的监督机制,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大量的贪污腐败现象,习近平说,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而依法治国就能实现这种目标,依法治国要求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与法治相对的是人治,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高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利的不相制衡为前提,总之就是有集权者。人治建立在集权的基础上,其核心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人治的理想模式是德治。德治最初由儒家提出,主张“为政以德”,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君王是一国主宰,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一国之兴盛与否完全取决于君王的道德水平能力高低,有贤明者如唐太宗,建立贞观之治,创造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太平;也有暴戾者如隋炀帝杨广,重用严刑酷吏,赋税高居不下,社会动乱,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人治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故会有“朝令夕改”;人治要求集权,故会有“一家之国”之说;人治以掌权者为主体,他们会利用法律为了自己谋取利益,为他们的亲人谋取利益,而他们的欲望与个人情感更会影响治理,故在封建人治时代,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一、法制与法治概念 法制(Rule by Law),法律和制度。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国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因此,不可能有真正的法制。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法治(Rule of Law),是指在某一社会中,法律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所谓‘凌驾一切’,指的是不单止任何人都必需遵守、甚至是管治机构的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亦需要,而法律本身亦被赋与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不能被轻慢。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 二、法制与法治的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基础护理学-冷热疗法考点总结考点总结

冷热疗法 一、冷热疗法的作用 冷疗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的病人。 2.减轻疼痛:临床上常用于牙痛、烫伤等病人。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病人。 4.降低体温: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等病人。 热疗的作用 1.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 2.减轻疼痛 3.减轻深部充血 4.保暖 二、冷热疗法的影响因素 1.冷疗或热疗的方式 2.部位 3.面积 4.时间:一般用冷时间为15~30分钟;用热时间多为10~30分钟。 5.温度差 6.个体差异 三、冷疗的禁忌症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 3.冷过敏者; 4.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 腹部、足底、心前区 四、冷疗的方法 1.冰袋 (1)冰袋装2/3满,不滴水,装入布套内。 (2)放置部位: 高热者——前额、颈部、头顶、腋下、腹股沟

扁桃体术后——颈前颌下 (3)时间:<30分钟,连续使用时中间间隔60分。 (4)降温时,在用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 2.冰帽和冰槽 主要用于头部降温。 两耳内塞不脱脂棉、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 注意观察,防止冻伤,注意观察心率。 为病人测肛温,每30分钟一次,肛温不得低于30℃。 3.冷湿敷法:多用于消炎、消肿、止痛、止血。 (1)局部涂凡士林; (2)每3~5分钟更换敷布,冷敷时间为15~20分; (3)开放伤口应按照无菌原则处理。 4.乙醇或温水擦浴 水温:30℃左右; 乙醇浓度:25%~35%; 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冰袋; 拭浴中病人如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拭浴; 禁忌擦拭后颈、心前区、腹部和足底。 五、热疗的禁忌症 1.急腹症未诊断明确。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避免出现颅内感染。 3.各种脏器内出血。 4.软组织损伤早期。 六、热疗的方法 1.热水袋的使用 (1)水温:60~70℃,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障碍等病人,热水袋的水温应<50℃。 (2)局部如果潮红,立即停止,并涂凡士林。 (3)时间:≤30分钟。 2.红外线灯 (1)灯距:30~50cm。 (2)时间:20~30分钟。 (3)结束后,休息15分钟离开治疗室。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第2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填空 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搜集?向什么人搜集? 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相关分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在心理学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的程度经常是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的。 4.信度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信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 5.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 ⑴内容效度:测验所涵盖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涵盖的范围越广,内容效度越高。 ⑵预测效度:用测验的结果去预测被试今后实际绩效的程度,预测效度越高,这种预测就越准确。 ⑶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某种理论构思或概念相符合的程度。 6.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法制教育进校园讲座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进行交流,面对这么多年轻而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与大家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真的非常荣幸。不足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同学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且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想通过几个案例和大家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讨刑法这一块的几个问题,如刑事责任年龄和几种常见的犯罪,遇到犯罪的侵害时如何应对,以及常见的校园伤害;二是青少年远离毒品的问题,三是注意网络安全的问题。 首先和同学们探讨刑法的几个问题。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三位中学生放假时在同学家的四楼的窗前玩耍、打闹,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从四楼摔下,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流,在这里我给同学们出三个思考题:(1)第一步应该怎么做;(2)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犯罪;(3)如果甲构成犯罪,犯什么罪。答急

救电话,治疗120)尽快送附近医院或是拔打1案应是(.伤者,同时报警。(2)如果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且甲的年龄已满16周岁,这样甲的这种行为构成犯罪,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235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乙因此死亡,则甲违反了《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案例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受害人的伤势,如果是轻伤,则是自诉案件,也是适用刑法。再次就要考虑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 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学生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犯罪。因为他是过失伤害,而不是故意伤害,但是学生甲的监护人,家长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14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从小就养

认真对待人治

认真对待人治 来源:作者: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啊,中国,啊,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问题 今天,人们已经普遍接受法治是当代中国应当追求的。在流行的法学话语中,人治往往受到批判,甚至被等同于专制。从普及法治的常识、促成当代中国的制度形成、确立人们对法治的追求而言,这种近乎宣传的文字也无妨,但是,若是将这样的文字当作法理学,则有重大纰漏。如果法治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真的是如此优越,而人治真的是如此恶劣,且反差真的是如此鲜明,那么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还会有长期的“人治”和“法治”之争?人治又怎么可能曾经长期被一些伟大思想家作为一种治理社会、国家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些思想家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都一目了然的选择之间选择了人治?难道,我们的前人真的是如此愚蠢,而我们真的是如此聪明?如果从这种进路来思考法治与人治的问题,首先会把问题太简单化了。从理论思维上看,这种论证方式甚至比文革时期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论证方式都不如。其次,这种论证也就势必将法治和人治的讨论道德化,或者是将人治论者视为傻瓜甚至坏蛋,他们为了追求个人权力不惜损害全社会、全民族的利益。在这种政治的或道德的评价引导下,就不可能认真地理解和尊重古代诸多伟大思想家的研究。第三,这种分析也容易将中国法治建设的任务简单化,似乎法治与人治的问题只是一个领导人的认识和决心的问题,而完全忘记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是社会多种因素制约的产物。 事实上,在法学和政治学中,法治是同人治并列的两种基本的治国方法。既然是并列,那就不可能是优劣利弊如此简单明了,昭然若揭。只有在难分高下的较量中,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点才值得追求。只有打老虎的武松才能算得上英雄,如果打的只是一只老鼠,恐怕武松的名字早就被人们遗忘了。而且,既然是一种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最新版(1 到50) 2015-06-11 医护之家 1.护理学的形成经历了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护理工作仅限于生活照料)、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护理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2.1912年国际护士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中华护士会成立于l909年,l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3.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4.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一所医院里开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列为中专教育之一。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5.护理学的性质~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性科学。护理学的范畴包括理论范畴和实践范畴,其中实践范畴包括临床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 6.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是护理学最基本的四个概念,其中,核心是人,即护理实践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活动。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7.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即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 8.1990年WH0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没有绝对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健康是动态的过程。 9.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10.成长与发展是持续的、有顺序的,并按照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11.机体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幼儿园法制教育讲稿

创设幼儿园法制环境法制教育讲座稿 主讲人:陆丽娜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都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人们知法、守法, 甚至把法律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信仰。因此,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普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尤其某些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轻法、厌法的心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觉守法和护法的社会风气远未形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所以,我国自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来,一直把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建设。 创设幼儿园法制环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要学法、知法、懂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依法办事。 (二)幼儿园教育人员应担负向幼儿及家长宣传法律的责任。 幼儿园为什么要创设法制环境? 因为,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在生活中不违法、不犯法,并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

创设幼儿园法制环境法制教育讲座稿 作斗争,为自己的幼儿教师形象树立楷模典范。另外,通过教师

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与幼儿(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密切关系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法律宣传与法律品质基础教育。 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幼儿伤害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关于学校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教师再也不能凭以前的经验从事教学工作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又是现行教育法律的规定。 那么如何创设幼儿园法制教育环境? 通过对《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的学习与参阅,我体会到幼儿园法制环境创设单凭具有法律知识是不够的是被动的。例如,幼儿园出现安全事故后,教师依法律分析责任,以确保幼儿园及教师的合法权益,即使幼儿园无过错、无需承担责任但对于幼儿园以后的工作也是被动的。相反地,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学法、知法的基础上把法制工作做细,以更好的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建设。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的职责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关于监护人的职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条作了明确规定:"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两者相比,幼儿园是完全不能等同于幼儿监护人的特殊的民事主体。既然幼儿园不是幼儿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那么幼儿园就不能履行幼儿的法定监护职责。如需变更,要经人民法院或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那种认为随着幼儿入园

德治,人治,法治

德治,人治,法治优缺点 人治、德治与法治不仅仅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政治主张,而且也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统治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和认识,对于我们

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具有借鉴作用。 一,法治,人治,德治的含义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原创性表述:“法治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指定的良好的法律。”在这个界限中。前者强调“法律至上”,后者强调“法律正当”。 法律是大家按照社会普遍规范制定的,而且这种被普遍遵从的法必须是好法,良法,善法。亦即这种法包含着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公平,正义等等人类价值要素。他使立法者在法律制定之后,必须受到时间的评判和检验。法治是一种以“法德”来统治的社会统治方式和治理方式。他并不排斥社会道德等对人们内心的影响和外在行为的自我约束,但他排斥以人为核心的统治方式。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即“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依法治国”它强调的是掌权者和普同公民都要服从法律。“以法治国”它强调的是统治者用法律制度管理人民。 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个人或集团因为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阶级统治的社会体制。在我国,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理国家的理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人治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提倡的,即个人要服从君王的统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常见于我国的封建社会。用君

主至高无上的权利去进行国家的统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德治的概念,可以说有不少争论和分歧。德治的“德”,不仅仅指道德范畴,它还包括:风俗、习惯、信仰、伦常、礼貌、道德、信义等含义。在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治就是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相配合的社会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法治,人治,德治的优缺点 (一)人治 “人治”主张权力出自君主。正所谓“朕即国家”,“朕即法令”。在人治国家中,君主和统治阶层不仅能创生法律,又能超越法律。他们只是用法律管理和镇压老百姓,维护自己的统治。 “人治”是最高统治者不收法律约束的“权治”。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大于法律。谁拥有国家权力,谁就拥有国家、统治民众。在人治国家中,官本位观念盛行。因为掌握政权是发财致富,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一条捷径。所以人们普遍崇拜权力,漠视法律。中国古代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皇朝尊崇儒学,倡导“以德治国”。隋唐后采用了科举考试。但是“人治”的“家天下”思想构成了巨大而严密的权力

人治、法制、文治

人治、法治、文治 人治就是使用强人治理,人治依靠的主要是管理者的个人影响力,其人缘、风格等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管理者变更,换成其他人来管理公司,被管理者可能出现不服,公司就会陷入混乱。同时人治模式前后标准难免不一致,管理上随意性很大,权力主要集中在上层,执行者没有规章可循,需要见机行事,遇事必须请示上级。 法治就是建立制度,淡化人治,通过制度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对企业管理来讲,建立制度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执行,谁去执行。 当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壮大,部门和员工进一步增多,法治的弊端也就暴露出来。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意识、思维来引导员工的行为,这就是文治,以文化来管理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文治强调以人为管理的核心,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靠教育培训来引导员工,对员工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我认为我自己、收银员、本部门都处在法治阶段,在执行制度时,遇到不熟悉的人,员工基本上能坚持按原则办事,但一遇到自己的上司、领导、知心朋友来办事,我们就很容易就走了捷径,人为改变了制度和流程的刚性,久而久之,制度和流程就成了虚设。这也是日后我需要反思和改正的地方。 人治是依赖领导的影响力来管理员工,一旦领导不在或领导变换,管理的难度就加大,而且新领导很难复制这种管理方法,必须重塑影响力才能有效管理。法治是依赖法律、制度的刚性来约束员工、堵塞漏洞,但法律和制度需要依赖强有力的队伍去执行才能见效,一旦遭遇法律、制度真空或执法缺位,管理就会出现漏洞。文治就不同,它依赖的是强大的文化,文化的范畴非常广,它是无形的,不处不在,无孔不入,伴随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作为管理者,做到明察秋毫,适时推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才是明智之举。

护理学自我鉴定合集6篇

护理学自我鉴定合集6篇 护理学自我鉴定篇1 我从生命里爱上“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使命。使我对医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热爱医学事业的我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我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专研,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是自己在各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锻炼出吃苦耐劳,工作认真求学上进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始终以积极的信念和勤奋的态度,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将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在业务方面认真专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的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科室的护理骨干。护理工作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和认可。 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从生命里爱上“白衣天 使”这一神圣的使命。使我对医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热爱医学事业的我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全力以赴解除病人之病痛使之有一个完美的健康,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为西部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尽我微薄的力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本人在校期间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在厚德博学,精益求精(填你们自己学校的)八字校训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积极向临床各科上级老师学习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在师友的教育和鼓励下我不断努力下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虽然仅仅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河池卫校给了我知识的源泉使我步入了医学事业。在两年的时间里丰富了我医学的理论,从有到无,从简单到深奥,我逐渐了解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等特点。卫校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小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好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自我鉴定篇2 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通过学业学习,社会实践,工作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不时地对自己作检讨,找出不足之处,进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稿DOC

六沟民族小学法制教育讲座发言稿主讲人:王志庆 时间:12.3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下午由我为大家作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我认为举办这个法制教育讲座很及时是当务之急,也是很有必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讲座,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少年。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当一部份未成年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严重程度。在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案、抢劫等案件中,大部分行为人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1、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被告人刘某年仅13周岁,是中学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原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已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实用的护理专业自我鉴定四篇

实用的护理专业自我鉴定四篇 实用的护理专业自我鉴定四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目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自我鉴定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篇1 珍贵的三年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感觉非常有必要将这三年所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 这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今后发展服务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几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这是护理专业的伟大先驱南丁格尔为所有护士所立的誓约,也是我愿用一生所遵守的誓约。 在这三年里,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护理专业并不是只要有愿为病患服务的心愿,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就足够的。我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德,即思想道德。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了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上学期间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的与中央保持一致。 智,即护理专业知识。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三年来,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才真正知道了护理专业内容的丰富。从要求护理者机敏而沉稳的急救护理,到需要护理者耐心细致的幼儿护理;从内容丰富的内科护理,到要求严格、非常强调无菌操作的外科护理。 我明白了要将护理知识真正的掌握并能够学以致用,真的是要付出很多努力

教师法制教育演讲稿

编号:_____ 教师法制教育演讲稿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6 页

教师法制教育演讲稿 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本人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树立自觉遵守法纪的法律观念,培养自己的“法商”(相对学生“智商”和“情商”来讲的,“三商”都重要!)——“法商”就是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商”,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个别学生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学生:你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某家养的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了《民法通则》等127条后,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总之,只有学法,才能知 第 2 页共 6 页

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长期以来,关于儒家强调人治而反对法治的说法,一直占据着学界主流,对此,尚需仔细辨析。 主张人治反对法治的一个典型是西晋时的大臣杜预。他曾经参与《泰始律》的制定,强调法律应当简约直白。“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例直易见,禁简难犯。”晋武帝令杜预制定考课黜陟制度,杜预则认为,治理国家靠人而不能靠法。“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去人而任法,则以伤理。”人治是根本,法治会导致恶性循环。“简书愈繁,官方愈伪,法令滋章,巧饰弥多。”所以,杜预抗命不从,反对制定考课法令,而是主张各级长官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各考下属,每年把自己的下属按照优劣排出顺序,累计六年的排名顺序,决定升降迁置(《晋书?杜预传》)。 大体上,古代学者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以法家最为典型,韩非把这种法治思想推到极端。而儒家多是主张人治的,杜预只是其中之一。从战国的荀子提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一直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主张“治惟其人,不惟其法”,反映出儒家的治国思路。今之学者,往往把这种主张一概划入与法治对立的人治范畴,乃至加以批判,认为

这种人治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然而,人治和法治是否就像有些学者想象的那样,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排斥关系?主张法治最为激进的韩非,同时又承认术和势的作用,难道用术就不是一种人治?反过来,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荀子,恰恰是儒家各派分支中对制度作用最为强调的,从他对礼的重视就可看出这一点,难道隆礼就不是一种法治?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把人治与法治对立起来,是不是有点简单化了? 就拿反对制定考课法令的杜预来说,他反对“去人而任法”,却并不主张“去法”。他所主张的六年累计优劣以定黜陟,依然是一种法治,不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法治而已。杜预的观点是:“今考课之品,所对不钧,诚有难易。若以难取优,以易而否,主者故当准量轻重,微加降杀,不足复曲以法尽也。”大意是,考课官员十分复杂,官员职责千差万别,衡量起来难易不等,如果简单按照制度规定,很有可能难以考核的就轻轻放过,而容易测定的就抓住不放。这就全靠主管官员用心衡量,区别情况灵活处理。要在法令之上赋予实施弹性,不可能严格执法就万事大吉。再拿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荀子来看,他一方面主张人治,认为君主的表率作用最重要,“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荀子?君道》)另一方面又说礼制是国家根本,“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

自考护理学基础考点串讲

2016年自考护理学基础考点串讲:第八章 2016年自考护理学基础考点串讲:第八章 2016年自考护理学基础考点串讲:第八章 1. 文化现象包含三个方面 , 即物质文化、,,和,, 2.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有,, 和,,之分。 3. 文化的特征包括超自然性、超个人性、地域性与超地域性、时代性与超时代性、,, ,, 4. 文化休克的原因是沟通交流、日常生活活动差异、孤独、,, ,, 5. 在文化休克的发展过程中 , 文化休克综合征最严重 , 也是最难度过的是,,阶段。 6. 一般旅行者初到陌生的地域或国家时 , 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 , 此为文化休克的,,阶段、 7. 病人由于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 往往对护士持有双重态度 , 即,,和,, 8. ,,是人们通过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对事物的评价和倾向 ; 而,,则是人们对某种主张或主义的极度信任 , 并以此为行动的指南。 三、判断题 1. 文化的超地域性就是文化的人类性。 2. 美国学者莱宁格认为 , 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 3. 根据文化的固有性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不同 , 文化可以分为器物文化、人本文化和信息文化。 4. 日出模式中 , 文化关怀是一般关怀和护理专业关怀间连接的桥梁。 5. 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中 , 环境特指文化背景。 6. 教育程度高的人在病情恶化时 , 常常抱怨医务人员 , 并更换求医途径。 四、选择题 A 型题 1. 莱宁格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中主要阐明了: . A. 文化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B. 护士的职责是为病人提供适应的环境 C. 专业关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D 关怀是护理活动的本质E. 护理关怀仅存在于护患关系中 2. 文化的超地域性 , 其含义是 : A. 有些文化仅存在于某一地域 , 不是全人类性文化 B. 文化一旦在某一地域发展 , 就无法为其他地域所接受

法制副校长安全教育讲话稿

法制副校长安全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我在十三中担任法制副校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中我发现在同学们中间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1、有一些社会青年或者外校的学生,在我校学生放学后(尤其是在星期五下午),游荡在我们的校门口,或者在体育路东巷子、皇台小区西巷子,伺机抢劫同学的钱物,否则就殴打学生。因此要求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校门口逗留、玩耍; (2)除居住在体育路东巷子、皇台小区西巷子内的同学外,其它同学要走大街,不走小巷; (3)遇到穿奇装异服、染发、口中叨着香烟的陌生人,要尽量躲开他们,不接近,不搭话; (4)遇到抢劫,要机动灵活,尽量不要发生冲突,记住歹徒的特征、人数,并及时向110报警; (5)同学之间若有冲突、纠纷、矛盾,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有老师进行调解,不要请社会上不良青年打击报复,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导致你走向犯罪; 2、我校地处交通要道,请同学们在上学、放学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以下几点: (1)上下午放学后,不得在校门口逗留停滞,出校门向东走的骑自行车的同学,要推自行车走斑马线过马路,然后靠右行走自行

车道;出校门向西走的同学靠右行走。在行进过程中不得横穿马路,不得骑入机动车道,在过交通十字时,不得撞红灯;步行同学要走人行道,不得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打闹,在过交通十字时要走斑马线。 (2)骑自行车时,首先要认真检查车闸、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没有车闸、车铃的自行车千万不要骑车上路。 (3)骑车左转弯或右转弯时,要减速慢行、向后观望,然后伸出左手或右手示意转弯,不得突然猛拐。另外,在一些交叉路口,转弯的自行车要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4)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要注意保持精神集中,切忌听随身听、勾肩搭臂成排骑车耍杂技。 (5)雨、雪天,路面湿滑,骑车要慢行。另外也不要骑车撑伞,雨伞容易挡住自己的视线,这是很危险的。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你承担责任。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论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论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对立在于,法治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与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少数几个国家领导人是否贤明。人治的理论则恰好与此相反。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与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要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与制度;并且特别强调,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包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内,都要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这同那种认为法律可有可无,有法可以不依,凡事由少数领导个人说了算的人治是有原则区别的。 法治与人治相比较,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人治论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法治论强调依法治理;(2)人治论主张因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法治强调对事不对人,提供一般性规则;(3)人治论推崇个人权威,维护专制体制;法治论弘扬民主,保障共和国体制。 法治与人治相比较,法治的优越性十分明显,一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即人治),……就是说,依法律决策优于一人的决策,法律不受人的感情因素的影响而能作出公正的裁决。第二,法治有监督体系,能有力地防止个人专断和腐败。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已成为一条公理。第三,法治能客观地反映和作用于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要求主体平等、交换自由与主权明确,要求合法权利得到可靠保障,……而这些只有通过实现法治才能全面达到。第四,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没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就没有保障,也不能发展。……要建设……民主政治,就必然实行法治。尽管这里还有一个过程,但最终走向法治是不可避免的。 法治与人治相比较,……一般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人治论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法治论强调依法治理;(2)人治论主张因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法治论强调对事不对人,提倡一般性规则;(3)人治论推崇个人权威,维护专制体制;法治论弘扬民主,保障共和体制;(4)当个人与法律不一致时,法治强调“法律至上”,而人治则是个人权威至上。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对立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在价值理念方面,法治追求民主、人权尤其是自由平等,人治则与专制、等级特权和奴役具有亲缘关系。…… 2.在法律的地位方面,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主要模式。因此,在法治社会里,法律会受尊重、遵守乃至信仰。而在人治状态下,虽然也有法律,但法律的调整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人治”来说,法律是不重要的,有时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在人治社会里,法律不受尊重、不被信仰甚至受到蔑视或厌恨。 3.在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方面,法治奉行“法律支配权力”的原则,而人治则奉行“权力支配法律”的原则。对于法治来说,通过宪政和法律限制,约束和规范权力,是其生命所在。但在“人治”看来,权力尤其是最高领导的权力,不受制于法律,不对法律负责,才符合其本质要求。

护理学自我鉴定集锦10篇

护理学自我鉴定集锦10篇 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半时间,不知不觉间,像一溜烟似的时间飞逝而去,只剩下日历上画下的圈圈点点,细数着你的成长。不觉,你笑了,那些圈圈点点让你又忆起这几个月的日子。那一天,是不是在为初入医院而感到手足无措?那一天,是不是在为第一次的静脉输液的成功穿刺而沾沾自喜?那一天,是不是在进入手术室将近一个星期还是手忙脚乱而被带教老师批评? 终于习惯于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穿梭于病房间时,渐渐习惯于不慌乱。自己常常会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夸奖,一句“姑娘,你真是一个好护士,不乱”的话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在科室,不太忙时会和他们聊聊天,看到家属给患者做按摩时,由于自己学过保健按摩的相关知识,也会指导他们怎样的手法和步骤按摩能最好的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实习生活,乐在其中,适得放松。 生活总会在你得意时给你一巴掌,告诉你必须时刻保持谨慎,谦虚。实习生活也是如此。在你想要放松时出现的加错药情况、在你忙碌于换液体时由于忘记核对而险些出错而让患者家属先发现时已经警醒自己时刻不能懈怠。 当然也会有累的时候,当你穿梭在医院一天不停的换液体、铺床后,连晚上睡觉都会隐 约听见带教老师喊你的声音就可想而知累的程度。身体上的劳累并不可怕,怕的是心也跟着累了。当你给患者静脉输液由于没有一次穿刺成功而心生愧疚接连道歉后家属的一句“道歉有什么用”时,当你尽职尽责的实习而让带教老师因误会而批评你时,真的会感觉累了。 会时不时的意志消沉,但并不会一蹶不振,就像一个慢撒气的轮胎,需要定时充气。如此循环,如此反复。这就是实习过程中的我们。会时不时感觉累,需要自己经常调整状态来适应实习。终于,不再只是忙碌的只记得换液体,实习过程最重要的是学习又重新拾得。和患者和家属聊聊病情及治疗。那些记了又忘,忘了不想再记的药物名称、作用又开始识记。总之,以谦卑的姿态来学习。 细数,几个月的进步真的很大。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会说,我们这一组的实习有一个好的开始。泌尿科是我们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十多天的实习是一个熟悉科室工作,也是适应科室工作的过程,依稀记得那时第一天进入科室总带教王淑娟老师老师给自己的印象—沉稳、踏实。确实,十多天的实习也让自己更喜欢这个老师。而她给我们这些初入医院的实习生的教导相信会受益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实习乃至日后工作。 手术室的实习让我们见证了手术的过程,其中无菌观念深入到日后的护理操作中。学习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前的洗手、刷手,也真正体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器械护士。妇科的实习使自己又一次学习妇科相关的疾病的护理,岳玲老师的严格要求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认真,她一直来的认可使自己在实习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