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项目1

系统项目1

系统项目1
系统项目1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信息

1.信息的概念有两个基本层次: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2.本体论层次,只与客体因素有关,与主体因素无关;

3.认识论层次,从主体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也与主体因素有关;

4.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哪里有事物和事物的运动,哪里就必然有本体论信息的存在。本体论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运动,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或过程;状态,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状态的变化方式,指事物运动的动态变化情形。

5.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所谓得到了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不仅知道了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表现形式,而且还知道了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含义以及它们对主体的价值。

6.本体论和认识论信息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导入主体要素。

7.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信息能力是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8.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被认为是与土地、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信息化

1.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空域是政治经、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一切领域;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三、国家体系要素(P3-4)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A.信息技术应用: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是龙头,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就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水平,提供劳动效率,提供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推进国民经济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

B.信息资源:信息、材料和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核心任务,开发和利用程度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C.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分: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

D.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E.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信息化建设关键

F.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协调和规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四、国家信息化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目标(P5-6)

1.思想

2. 战略方针

3.战略目标:A.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B.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跨越。C.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D.增加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信息化发展战略要点(P6-10)

1.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A 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B.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改造)C. 加快服务也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D.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2. 推行电子政务;A 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因特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B 加强社会管理;C 强化综合管;D 完善宏观调控;

3. 建设先进网络文化;A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B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C 加

强因特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D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 推进社会信息化;A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B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C 完善就

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D 推进社区信息化。

5. 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A 推动网络融合,从业务、网络、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

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B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

6.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A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B加强全社会信息资源管理

7. 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A 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B 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产业

8.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A 全面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B 大力增加国家信息安全保

障能力。

9. 提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信息化人才。

六、电子政务

1. A 概念: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

程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简约、高效、廉洁、公正的运作模式。

B电子政务两个方面:内部,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内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

C 电子政务包括:政府间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

2. 电子政务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 指导原则A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B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

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C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D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P11)

4. 电子政务建设目标(P11)

5. 电子政务主要任务:A 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网络分内网和外网,

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外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B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有12个重要业务系统C 规范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D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F 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E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G 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与考核H 法制建设6.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A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B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由国务

院牵头,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协调、指导;C 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D 利用统一平台E 规范试点F 保障建设和运行资金G 创造有利外部环境(P 13)

七、企业信息化(p14)

1. 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是企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

范和业务流程,在时间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空间上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荧屏上

2. 企业信息化结构,产品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3. 概念: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各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各

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效率,竞争力和效益

4. 企业生存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的丰富性,流动性和价值化。

5.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A 有利于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和WTO形势下提供竞争力;现

代化企业内涵:产权清晰、全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B 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和供应链完善推行信息化,企业可以把经营过程中各方面纳入一个供应链中。单一的企业竞争已变成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C 有利于企业面向市场和服务市场D 加速工业进程6.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B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过程融合渗

透 C 信息产业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D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E 重视信息安全

7.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是:政府推动,统筹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8. 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原则:A 效益原则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政府

推动下的企业行为B 一把手原则 C 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 D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E 以人为本

八、企业资源计划(p-18)

1. MRP 物料需求计划: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软件进行物料需求量计算,计算出相关物料

准确时间和数量

2. 闭环MRP:除了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编制能力需求计划CRP,将能力需求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与基本MPR一起纳入闭环MRP;使用派工单控制加工优先级,使用采购单控制采购优先级。CRP过程是将MRP订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产需求报表。

3.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是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和采购等各子系统集成为一体

化体系,基本思想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控制。特点:A 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B 管理系统性C 数据共享性D 动态应变性 E 模拟预见性F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p21)4. ERP 系统在MRPII 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制造活动及供应商

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5. ERP 系统是在MRP中引入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了统

一的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6. 企业资源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企业运营的过程就是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过程

7. 通过ERP系统管理企业资源,使得企业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

资源作用,提高运行的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P22

8. ERP 特点A 统一集成的系统,统一使用一个数据库,数据仓库; B 面向业务流程的系

统; C 模块化可配置D 开放的系统

9. ERP 功能A 财会管理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记录、核算、反应和

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财务管理: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进行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B 生产控制管理:是ERP系统核心所在,将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库存,提供效率。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计划和制造标准。C 物流管理分为:销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资源之本

E 差旅核算P25

九客户关系管理CRM

1. CRM 概述;A 企业关系管理ERM 对象:员工、客户、政府、代理商、合作伙伴、

竞争者、媒体、咨询

2. 构成和定义:三要点,客户、关系和管理;

3. CRM定义: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

系统。P29

4. CRM体系架构CRM 三角模型由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和经营理念组成,经营理念主导

5. CRM结构功能A 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B 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

的能力 C 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D 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了E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6. CRM 应用设计客户数据的采集和消费;客户数据分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

7. CRM 应用功能设计A 自动化销售,对象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B 自动化的市场营销

对象是市场营销人员;C 自动化客户服务分售前、现场和售后服务. P33

8. CRM与数据挖掘A 数据挖掘包括数据的清理与集成、选择与交换;挖掘对象:关系数

据库、数据仓库、事物数据库B 挖掘任务,两类,描述、分类和预测

9. CRM数据挖掘就是要完成自动地从庞大的数据堆中找出好的预测客户购买行为的模式

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P33

十、供应链管理SCM P35

1. 供应链概述供应链分为初级阶段(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成熟

阶段:基于因特网供应链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彻底改变了供应链网络原有模式。此阶段强调计划和决策上的实时可视性、可预见性及供应链流程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2. 概念三个要点A 关于核心企业,供应链中有一个企业处于核心地位,对网链中的信息

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调度起协调的作用。B 战略伙伴关系C 关于增值链

3. 特征: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以各种关系联系起来的供应商

和用户组成。A 交叉性B 动态性C 存在核心D 复杂性 E 面向用户

4. 供应链管理概念: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了使系统成本最低而采用将供应商、

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能够有效管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A 以客户为中心,衡量供应链管理绩效重要指标是客户满意度

B 供应链管理本质是集

成化管理C 扩展性管理D 合作管理E 多层次管理

5. 供应链管理分类:根据对象分类,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供应链;

根据网状结构分类,发散型V ;会聚型A ;T 型。根据产品分类:功能型、创新型6. 供应链管理设计原则:A 自上到下和下到上B 简洁性C 取长补短D 动态性E 合作

性 F 创新性原则G 战略性原则

7. 供应链系统设计策略:基于产品的、基于成本核算的、基于多代理的集成

8. 敏捷性供应链管理见P 44

十一电子商务P44

1.原始电子商务: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

2.现代电子商务: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进行商务活动;EDI电

子数据交换链接原始和现代电子商务。

3.现代电子商务要点: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操作平台;商务活动参与方

增多;商务活动范围扩大。

4.电子商务类型:B2B、B2C、C2C、G2B;B2B是交易量最大一种,交易额90%。

5.电子商务标准:用户接口、基本功能、数据及客体

6.电子商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A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电子商务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B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C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走向完善

7.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A 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结合B 营造环境与推广应该结

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8.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

十二商业智能P49

1.商业智能:将组织中现有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决策可

以使操作层、战术层、战略层。数据转化知识,

2.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技术组

成,商业智能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

3.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组织不同运作系统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正确

性,再经过ETL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级的数据仓库里,最后利用数据挖掘、OLAP等进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4.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功能:A 数据仓库,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B 数据ETL,能

自动根据描述或规则进行数据查找和理解;C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D 分析功能

5.商业智能实现有三个层次:A 数据报表,是BI的低端实现。B (OLTP联机事务处理)

侧重对数据库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OLAP侧重于针对宏观问题全面分析数据,获取信息。

6.数据分析系统总体架构分4部门:A 源系统;B 数据库存,是通过数据抽取,把数据从

源系统中源源不断地抽取出来。数据仓库依然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上;C 多维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数据经过多维建模,形成了立方体结构D 客户端

7.数据挖掘: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合于挖掘的数据集。

8.商业智能的软件工具集合A 终端用户查询和报告工具;B 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C 数据

挖掘

9.OLAP工具:A OLTP 属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应用,主要用于基本的、日常的事务处

理,OLAP 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一个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OLAP 提供多维数据管理环境,典型应用是商业问题的建模与商业数据分析。P53

10.维的概念:OLAP的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者满足在多维环境下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

它的核心技术是维的概念。OLAP 工具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与分析,它通过维的方式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维是观察数据的特定角度。

11.一个实体的多项属性定义成多个维,多维分析是指对多维方式组织起来的数据采取切

片、切块、钻取和旋转等各种分析动作,以求剖析数据,使用户能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

12.钻取是改变维的层次,变化分析粒度。向上钻取是在某一维上将底层次细节数据概括到

高层次汇总数据,或减少维数,反之从汇总数据深入到细节数据进行观察或增加维数。

13.旋转改变维的方向。

14.OLAP 实现方法:ROLAP、MOLAP、HOLAP

15.ROLAP:表示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实现,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以关系型结构进行多维数

据表示和存储。将多维数据库的多维结构分为两类表:A 事实表,存储数据和维关键字;

B 维表,对每个维至少使用一个表来存放维的层次等描述信息。

16.MOLAP:表示基于多维数据组织的OLAP实现,以多维数据组织方式为核心,以多维数

据组存储数据。在存储中形成立方块的结构,并对其进行旋转、切片和切块产生多维数

据报表P54

17.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A.需求分析B 数据仓库建模C 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一、内容 P56

1. 信息系统服务:满足企业和机构业务发现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都属信息系统服务范畴。咨询服务为前端环节,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解决方案,根据方案选择软硬件产品搭建信息化平台,根据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进行软件开发和应用开发。

2.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A 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基本要求;B 进度延期 C 资金使用不合理 D 项目文档不全 E 项目实施时系统业务需求变更 F 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D 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

3. 阻碍信息化建设进程:A 不具备能力的单位市场 B 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业务需求分析有误 C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有待加强 D 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4.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内容:A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B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管理 C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D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5. 研究与探讨国际上IT 治理和管理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监审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与效率,培育高素质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工作。

6. 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

7.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P58

8.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管理、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

9. 未经质证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信息化工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是承揽信息系统工程必要条件

10.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承建单位实行资质认证;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 。

二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P59

1. 实行项目经理制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深入开展的必然结果,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2. 2002年8月28日开始实施项目经理制度。

3. 项目经理: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中的代表人,受其委托对集成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分: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

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1. 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主建方)、承建单位(集成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组成。

2. 2003年3月26日发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资质管理办法

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评定从综合条件、业绩、监理能力、人力4个方描述了甲乙级企业等级。

四、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P62

1. 资质认证有4方面意义 A 有利于用户选择承建单位 B 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

力参与市场竞争;C 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D 有利于保证质量。

2. 资质管理办法:A 管理原则,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B 管理体系,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集成的行业管理工作,审批一二级资质。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三四级资质,初审一二级。C 资质评定,略

3. 系统集成资质评定条件由总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描述

4. 综合条件:从企业,从业年限、资质年资、主业是否为系统集成、注册资金、近三年年均收入、经济财务状况、信誉度来衡量。

5. 业绩:企业近三年完成的项目额、项目规模、技术含量、软件费用比例、质量、领域水平

6. 管理能力:质量管理、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负责人及技术、财务负责人。

7. 技术实力:业务领域的实力、软件研发能力、开发环境、研发投入。

8. 人力实力:工程技术人员、本科以上人员比例、项目经理数目、培训体系、人力资源水平

9. 项目经理数量最能体现企业对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的指标。

五、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1. 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A 可以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监理单位依据国家法律和技术标准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对信息系统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B 可以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的关系;

C 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2.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系统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A 信息网络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B 信息资源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的资源系统;C 信息应用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的各类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3. 工程监理: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P66

4. 工程监理单位: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具备规定数量的监理工程师和注册资金、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固定的工作场所和相关业绩,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单位分为:甲乙丙级。

5. 监理内容:四控,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三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一协调:实施过程中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6. 2007年8月电子政务实行监理制

7. 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方的质量控制过程。

六、ITIL与IT 服务管理P70

1. ITIL(IT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它只专注于IT运营领域,提高IT部门服务质量,延长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加快IT服务问题解决速度,实行安全服务性能

2. ITIL 1999年引入中国,2002年国内开始关注。

3. ITIL是IT 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ITSM(IT服务管理)

4. ITSM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在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方面的能力及其水平。

5. ITSM核心思想是IT组织,主要工作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成本与质量需从IT 服务的客户和用户方加以判断;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IT管理。

6. ITSM 是IT 管理的ERP解决方案。它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为服务和利润中心。

7. ITSM 根本目标:A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B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C 提供

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8. ITSM 基本原理用二次转换来概括,第一次梳理,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第二次打包,将流程转化为服务管理。

七、信息系统审计 P74

1. 信息系统审计: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使用资源。目的是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分三类: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2. 信息系统审计动因:A 从会计审计发展到计算机再到信息系统审计;B 第三方独立审计。

3.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

4. 信息系统审计建立在4个理论基础上,A 传统审计理论;B 信息系统管理理论 C 行为科学理论 D 计算机科学。

5. 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业务,A 系统开发审计;B 主要数据中心、网络、通信设施的结构审计;C 支持其他人员的工作; D 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E 软件及硬件供应商提供的方案、产品及服务质量是否与合同相符;F 灾难恢复和业务持续审计;G 系统运营效能、投资回报及应用开发测试审计;H 系统安全审计;I 网站的信誉审计;J 全面控制审计。P76

6. 信息系统审计组成部分:A 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B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C 资产的保护;D 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E 应用系统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F 业务流程评价与风险管理。

7. 信息系统审计依据 A 一般公认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B 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COBIT(IT控制开放式标准)是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一、信息系统集成简述P81

1. 信息系统集成概念: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特点:A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B 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面向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核心是软件;C 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D 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

2. 信息系统集成分类:A 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3. 设备系统集成分为:A 智能系统集成: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网络互联、多媒体应用、安全防范技术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界面定制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支持。B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集成等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互联和互操作问题;C 安防系统集成: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其既可是独立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

4. 应用系统集成:从系统的高度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应用系统模式并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方案。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成为其中的核心。

二、信息系统建设

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2. 立项:两个过程,A 概念形成过程,根据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提出建设初步构想。

B 需求分析过程,对企业信息系统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划说明书》

3. 开发:A 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开发起始阶段,以立项所做需求为基础,完整的总体规划

包括: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B 系统分析阶段:为设计阶段提供逻辑模型,内容: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C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实施方,有: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系统组织和队伍及管理流程设计;D 实施阶段:将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E 验收阶段

4. 运维阶段:系统长时间的有效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维护分为:系统维护、排错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消亡阶段略P83

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原型、面向对象法;A 结构化方法: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依次进行。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B 原型法: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通过反复修改实现用户最终需求。分抛弃和进化原型;

C 面向对象方法:A 客观事物由对象组成,对象是原事物抽象的结果。B 对象由属性和操作组成,属性反映对象数据信息特征,操作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C 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实现。

D 对象按属于归类;

E 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构成一个模块化实体,系统开发中被共享和重复引用

6.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1. 软件需求工具:包括需求建模工具和需求追踪工具。

2. 软件设计工具:用于创建和检查软件设计。

3. 软件构造工具:包括程序编辑器、翻译器、代码生成器、解释器、调试器

4. 软件测试工具:测试生成器、测试执行框架、评价工具、管理工具、性能分析

5. 软件维护工具:理解工具、再造工具;

6.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和发布工具。

7. 工程管理工具:项目计划于追踪工具、风险管理和度量工具。

8. 工程过程工具:建模工具、管理工具、软件开发环境。

9. 软件质量工具:检查工具和分析工具。

10.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A 启动和范围定义:进行启动软件工程项目的活动并作出决定,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确定软件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评估项目可行性;;B软件项目计划,进行为成功的软件工程作准备而采取的活动;C 软件项目实施,进行软件工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件工程管理活动;

二、软件工程P85

1. 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展示的特性。

2. 软件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可验证性,

3. 分析需求过程的目的:A 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B 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C 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

4. 开发真实世界问题的模型是软件需求分析的关键,模型解决问题,不是启动方案设计

5. 软件设计: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并得到结果

6. 软件设计由两个处于软件需求和软件架构之间的活动组成。

7. 软件架构设计: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

8. 软件架构是一个描述软件系统的子系统和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架构试图定义软件内部结构

9. 视图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结构,包括逻辑、过程、组件、部署视图

10.模式提供了架构设计的方法涉及:设计模式、架构模式

11.测试是为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针对程序的行为。

12.测试包含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不仅是检测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手段,而且是识别由于某种原因预防措施无效而产生错误的主要手段。分为:单元、集成和系统测试。

13.软件维护包括:更正性、适应性、完善性及预防性维护。P87

14.软件复用: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开发和维护的费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

15.复用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文档。

16.软件制品复用:代码、设计、分析及测试信息的复用。

17.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18.软件质量保证通过计划制定、实施和完成一组活动提供保证

19.验证与确认某一开发和维护活动的产品是否符合活动需求,最终软件产品是否满足需求

20.评审与审计;A 管理评审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状态;B 技术评审是评价软件产品,确定使用的适合性;C 检查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软件产品的异常;D 走查目标是发现异常、改进产品、考虑其他实现、评价是否遵从标准和规范说明。P89

21..软件审计目的是提供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可应用的规则、标准、指南、计划和流程遵从性的独立评价。

22.软件配置管理有益于项目管理、开发和维护活动,可以帮忙达成软件质量保证目标。P89

23.软件开发工具用于辅助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基于计算机的工具。

24.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P91

三、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P92

1. 对象:由数据及其操作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描述客观事物的封装,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采用计算机语言描述是由一组属性和对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有3个基本要素:对象标识:进行其它对象区别、对象状态:描述对象特征;对象行为:封装对象所拥有的业务操作。

2. 类:现实世界实体形式化描述,将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类静态一面:类的数据也叫属性、状态和特征;动态一面:类的函数也叫功能、操作或服务。

3. 对象是类的实际例子;关系:A 每一个对象是某一个类的实例;B 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C 类是静态的,它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议好了,对象是动态的,它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D 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4. 抽象: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后形成概念的过程。对象是现实世界实体的抽象;类是对象的抽象。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使某对象继承另一类对象的特征和能力

5. 面向对象封装:将数据和操作封装成一整体对象,对数据访问、修改通过对外接口进行

6. 接口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把有待实现的功能封装并定义成接口,后依据接口进行编码。消息是对象间的交互手段。

7. 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对于组件,应当按可复用的要求进行设计、实现、打包、编写文档,应当具“可变性“,提高其同用性;

8. 模式:是一条由三部分组成的规则,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问题和方案之间的关系。

9. 设计模式: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系统结构。软件复用: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四、统一建模语言UML p96

1. 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记录了对所构造的系统的决定和理解,用于系统的理解、设计、浏览、配置、维护和信息控制。UML 使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是一种总结了以往建模技术的经验,并吸收了当今优秀成果的标准建模方法。

2. UML 特征:A 不是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是可视化建模语言;B 是建模语言规范说明,

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表示;C、D 略P 97

3. UML代表了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4. UML 目标是在尽可能简单的同时能够对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建模。

5. RUP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是软件工程的过程。它提供了在开发组织中分派任务和责任的纪律化方法。目标:在可预见的日程和预算的前提下,确保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6个实践经验:A 迭代式开发B 需求管理C 以组件为中心的软件架构D 可视化软件建模E 验证软件质量 F 控制软件变更;

6. RUP 将周期分4个阶段:A 初始阶段B 细化阶段C 构造阶段D 交付阶段

五、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1. 分析模型;A 用例模式由若干用例图组成。描述用户和系统间的交互;B 类-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所涉及的类和对象;C 对象-关系模型:对象间静态关系,定义了重要消息路径;

D 对象-行为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2. 分析方法:A 描述需要B 建立创建软件设计基础;C 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需求

3. 分析步骤:A 发现角色B 发现用例C 建立用例模型D 领域分析E 建立对-关系模型

F 建立对象-行为模型

G 建立功能模型

六、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1. 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架构和完整的类结构。

2. 用例设计:A 利用交互改进用例实例B 调整对设计类的操作需求C 调整对子系统和它们的接口的操作需求D 调整对封装体的操作需求。用例设计使用交互说明系统的行为

3. 类设计: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系统的实际工作其实也是由类执行;目的:A 确保类可为用例实现提供必需的行为 B 确保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明确无误地实施类 C 处理和类有关的非功能性需求D 包含类的设计机制

4. 子系统设计:子系统的行为由它所包含的类或其他子系统提供。子系统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定义子系统可执行的行为。子系统的外部行为是通过它所实现的接口定义的。

七、软件架构P102

1. 定义:将软件系统划分成多个模块,明确各模块间的相互作用,组合起来实现系统的全部特性,就是系统的架构。

2. 软件架构定义: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并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及元素相互作用、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3. 软件架构所关心的是软件构件及构件间的组织结构、约束和关系,是对系统的组成、系统结构及系统如何工作的较为宏观的描述。

4. 典型的架构:架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架构模式.

5. 管道/过滤器模式:每个构件都有一组输入输出,读取输入的数据流,经过内部处理,产生输出数据流。P103

6. 面向对象模式:建立在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的基础上,将数据的表示方法及其相应的操作封装在一个抽象的数据类型或对象中。典型的应用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D)。优点:A高度模块化B 封装功能实现了数据隐藏C 继承性提供了一种实现代码共享的手段

7. 事件驱动模式:基本原理是构件并不直接调用过程,而是触发一个或多个事件,系统中的其他构件可以注册相关的事件,触发事件时,系统自动调用注册了该事件的构件过程。

8. 分层模式:采用层次化的组织方式,每一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使用下一层提供的功能。典型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

9. 知识库模式:A两种不同的构件:中央数据结构件说明当前状态,独立构件在中央数据存储上执行;两者间相互作用是系统中的主要问题。B 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输入流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基于传统数据库型;中央数据结构的当前状态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基于

黑板系统的知识库模式。黑板系统由知识源、黑板数据结构、控制组成。

10.(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P106

11.C/S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为了解决客户端的问题,形成了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解决服务器问题,形成了三层模式,即多层应用架构。P106

12.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总体目标:A 最大复用,包括构件复用和设计模式的使用;B 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中间件或多层技术的根本目标C 灵活的扩展性,用户可在机构二次开发

13. 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元素,架构的好坏决定了基于架构所构建的软件系统质量

14.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正是通过架构描绘的方式协调工作完成系统的功能,得到完整系统

15. 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A 关系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的选择问题B 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使用HTTP(S)协议可以穿越防火墙解决了INTERNET应用问题;C 灵活性和性能考虑;D 技术的选择; E 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分析师。

八、软件中间件

1. 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2.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主要目地是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无关性。能屏蔽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多种通讯机制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多数流行的中间件使用专有API和专有的协议。

3.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通过一个抽象层访问数据库,从而允许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代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资源。P109

4. (RPC)远程过程调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讯和数据转换,通过代理程序完成,从而屏蔽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应用程序使用RPC 来远程执行位于不同地址过程

5. 面向消息中间件(MOM):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流交换,并可基于数据通信进行分布系统集成。使用MOM,通信双方的程序(消息客户程序)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运行。消息客户程序通过将消息放入消息队列或从队列中取出消息来进行通讯

6. 分布式对象中间件:ORB对象请求代理是一种对象总线,定义了异构环境下对象透明地发送请求和接受响应的基本机制,是建立对象之间客户机/服务器关系的中间件。

7. 事物中间件:事务处理监控程序位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完成事务管理与协调、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任务,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九、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1.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主要有操作型和分析型。A 操作型处理:是对联机数据库的日程操作,对数据库中记录的查询和修改,强调处理的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强调优化企业日常事务处理工作,难以实现数据分析处理。B 分析型处理:用于管理人员决策分析,经常访问大量历史数据。

2.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应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支持管理决策。

3. 两者相比较,数据仓库特点:A 操作型面向事物处理;而数据仓库按数据主题进行组织,,主题是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某些方面。B 集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消除源数据不一致性,保证数据仓库内信息是整个企业的一致性全局信息。C 相对稳定:操作型数据库中数据实时更新,数据仓库:定期加载、刷新。D 反映历史变化略P 112

4.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现有企业业务系统和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地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是数据仓库的根本任务。

5. 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的基础,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数据库中各种业

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外部信息: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6.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分为:企业级和部门级数据仓库。OLAP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式组织,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十、Web Services技术

1. web 服务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式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

2. web 服务典型技术包括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描述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服务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3. web 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情况:A 跨越防火墙,用户通过web服务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阻挡;B 应用程序集成;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程序使用;C B2B集成,通过web服务可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D 软件重用:web服务允许在重用代码的同时,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不适合使用web服务情况:A 单机应用程序,只使用本地API即可;

B 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使用同一语音开发的在相同平台的同一局域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TCP等协议调用。

十一、J2EE架构、.NET架构P114

1.J2EE架构: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分业务逻辑开

发和表示逻辑开发。

2.J2EE技术规范由4部分组成:A J2EE 平台,运行J2EE应用的环境标准;B J2EE应用

编程模型;C J2EE 兼容测试套件,用来检测产品是否同J2EE平台兼容;C J2EE参考实现,与平台规范同时提供的、实现J2EE平台基本功能的J2EE服务器运行环境。

3.J2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包括,构件(表示逻辑代码)、容器(是构件的运行环境)及

服务(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

4.微软的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框架包括A 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处于NET开发最低层,是框架基础,为多种语言

提供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编程模型;B 基础类库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编程接口;C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技术用于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一组用来链接到数据库、运行命令、返回记录集的类库。提供了对XML的支持,为XML 成为NET中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提供了基础;D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是NET中的网络编程结构,可以方便、高效地构建、运行和发布网络应用。E windows应用,是NET不可缺的部分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 支持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开发,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微软下一代开发工具,

7.J2EE和NET 都可以用来设计、开发企业级应用。J2EE平台是业界标准。

8.工作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

种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P116

9.工作流技术:A 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

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

10.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

作的细节进行了封装,同时对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了实现,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

11.机构封装了系统运行的各种规则甚至运行环境,而构件对象要考虑到构件对象中的各个

构件的系统功能,构件有其自身的规则实现,规划实现又具体到了接口的实现。构件对象本身也是一个构件,有业务逻辑规则需要处理,要起到相关构件的协调作用。

十二、常用构件标准P117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 / DCOM /COM+;COM是个开放的组件标准,它有很强的扩充和扩展能力,COM

把组件的概念融入到Windows应用中,DCOM在COM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包括事务特性、安全模型等,使用COM成为一个完整的组件架构。COM+将COM、DCOM和MTS形成一个全新的、功能强大的组件架构。

2.DCOM是基于客户机和服务器模型的,客户程序和构件程序是相对的,进行功能请求调

用的是客户程序,响应该请求的是构件程序。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不是COM的新版本,是COM新发展,为COM更高层次上的应用,底层结构仍

然以COM为基础包容了COM所有的内容。把COM组件软件提升到应用层;通过操作系统的各种支持,使组件对象模型建立在应用层上,把所有组件底层细节留给操作系统4.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由OMG组织制定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

体系规范。或者说CORBA是OMG(对象管理组织)为解决DCE(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互连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5.OMA对象管理架构,该模型描述了OMG规范所遵循的概念化的基础结构。OMA由对象

请求代理ORB,对象服务、公共设施、域接口和应用接口组成,核心是ORB

6.对象服务是为使用和实现对象而提供的基本服务集合;公共设施是向终端用户应用程序

提供的一组共享服务接口;域接口是为应用领域服务而提供的接口。

7.ORB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对象可以透明的发出请求和接受响应。分布式、

可以互操作的对象可以利用ORB构造可以互操作的应用。

8.CORBA由OMG设立并进行控制,分三个层次:对象请求代理、公共对象服务和公共

设施。最低层是对象请求代理,规定了分布对象的定义和语言映射,实现对象间的通讯和互操作,是分布对象系统中的软总线;公共设施定义了组件框架,提供可直接为业务对象使用的服务。

9.EJB 用于封装业务,分业务实体和业务过程,J2EE模型中,中间层的业务功能通过EJB

构件实现,使用JSP实现业务逻辑处理结果的动态发布,构成动态HTML页面,中间层也可以使用Servlet 实现更为灵活的动态页面。客户应用程序通过其业务和主接口访问它们,主机口封装构件的生命周期的方法,客户使用EJB组件主接口获取对EJB组件业务接口的引用。客户端对业务接口的调用实际是对实现类的访问。

十三、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1.局域网常见三种协议:NETBEUI、IPX/SPX和跨平台TCP/IP

https://www.doczj.com/doc/5215149865.html,BEUI是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

址功能,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的环境,NETBEUI唯一地址是MAC。

3.IPX/SPX 是NOVELL用于NETWARE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IPX的可扩展性受到

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服务广告协议SAP将路由网络主机数量限制为几千。

4.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连接,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5.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整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

十四、网络分类P120

1.网络分类标准有两种:分布范围和网络拓扑结构

2.按分布范围分类:A 局域网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王网络层的应用。IEEE 802定义

了多种局域网.Ethernet以太网token king 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ATM 、WLAN;B 城域网:采用IEEE802.6标准,是一种带有广域网特点的本地应用型公用网络,是一种最大可覆盖城市及其郊区、提供丰富业务和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公用网。城域网关键特征是公用多业务网。完整的城域网由:城域传送网、承载网、业务/应用网及支撑网组成,传送网和承载网共同构成了城域网的基础承载平台;业务/应用网是整个城域网各种业务和应用的提供平台。

3.城域网应用模式:A SDH多业务平台,发展为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增加了提供以

太网业务和IP承载的能力。MSTP的技术基础是SDH,但提供多种业务接口以支持以太网与ATM等数据类业务才是MSTP的价值所在。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城域网传送解决方案B 弹性分组环多业务平台。IEEE802.17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改进的以太网解决方案,属于中间层增强技术,它采用新的共享接入方式,将IP包通过新的MAC 层送入底层数据帧内或裸光纤上,无需进行包的拆分重组,提高交换能力,改进了网络性能和灵活性。RPR既可以工作在SDH和千兆以太网上,也可以直接工作在裸光纤上作为路由器的线路接口板。C 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它在城域网中的DWDM(密集波分复用)/CWDM(稀疏波分复用)将在城域/接入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广域网W AN :它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MAN网络。这种网络一般要租用专线。

通过接口信息处理IMP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寻径问题

5.按网络拓扑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中的通信线路、计算机以及其他构件的物理布局,主要影响网络设备的类型和性能、网络扩张潜力,网络管理模式

6.拓扑分类:A 总线型拓扑结构,指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方式,介质是

单根传输线,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将所有的站点直接连接到干线电缆即总线上;B 星型拓扑结构: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的中央节点和其他节点直接相连;C 环型拓扑结构:将计算机连成一个环。

十五、网络管理P123

1.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网络、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都是网络管理的内容,一般网络维护

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以及保障网络安全。

2.网络设备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是网管工作中的重点。管理员对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对路由

器、交换机及线路的管理。

3.服务器管理:是一种特殊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

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其与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及专用通信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

4.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对用户的管理包括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

5.五大网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桌面管理十六、网络服务器

1.文件服务器;2

2.数据服务器:分布式协同信息处理时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核心之一。C/S模式是两

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处于客户机系统上,包括用户界面系统、业务处理程序、数据库接口、递交数控库SQL请求与结构处理;第二层处于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用来接受和处理SQL请求并将结果返回客户端。

3.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特点:异构网络环境下统一简化的客户端平台和广域网互通

互联的基础上的信息发布采集、利用和高度资源共享,主要包括web、e-mail、dns应用4.应用服务器:A 一类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web应用服务器,通过采用中间件或

通用数据库接口构造和运行Web应用系统,后端是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是浏览器。

B/S应用服务器的特点:实现了客户服务器的应用优势和统一的Internet平台的完美结合。B 一类是被称为专用服务器或功能服务器,按功能划分。专用服务器:是在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平台上安装相应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并根据特定功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使其完成特定功能的时候发挥较高性能,无需进行复杂的专门配置。

十七、网络交互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公共电话网PSTN和移动网GSM\WCDMA采用电路交互技术。特点:

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双方通信前为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过程

中一直占用分配的资源直到结束。电路的建立于释放都需利用信令协议。优点:保证通信过程为用户提供足够带宽,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缺点:带宽利用率不高。

2.分组交换技术:适应于传送与语音相关的业务,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

交换方式,特点: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在通信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先将节点送来的分组保存在缓冲区,后根据分组头部地址信息选择链路将其送至下一节点,通信过程中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的能力动态分配带宽。

3.报文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是以吧报文为传送单元。

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

4.ATM技术:异步传输模式,将面向连接机制和分组机制相结合,在通信前根据需要建

立宽带连接,但不独占物理通道和其他连接统计复用通道,同时所有的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被分割封装成固定长度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和交换。提供QOS保证机制,ATM适合传送高速数据业务。主要用在骨干网络中,利用ATM交换的高速和对QOS的保证机制,并且主要提供半永久性连接。

5.IP电话技术:主要采用H.323系列协议,负责呼叫建立的信令协议H.225;负责建立媒

体通道的H.245协议,语音业务采用RTP分组的方式在IP网中传输;H.323协议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出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利用H.323协议组建的V oIP 网络正在运营。H.323中呼叫控制信令以Q.931为基础,它是一种基于UNI接口的协议,没有关于NNI接口定义,在专网实现PC-PC的呼叫没问题,但要提供全国性业务及PSTN-TO-PSTN连接则必须依赖NNI接口

6.软交换技术: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PBX功能。系统不需单独铺

设网络,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软交换: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

十八、网络存储P128

1.Internet的发展使存储技术发生着革命性变化:A 存储容量的急剧膨胀;B 数据就绪时

间的延展;C 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

2.网络存储模式:A DAS是存储器与服务器的直接连接,产品:磁盘、光存储、磁带库;

B NAS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识的网络拓扑连接到一系列的计算机上,是一种既有强大

存储能力又有相当灵活性的存储结构,帮助工作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容量的需求;NAS产品是真正的即插即用,NAS 设备一般支持多计算机平台,用户通过网络支持协议可进入相同的文档,因而NAS设备无需改造即可用于混合UNIX/WINDOWS NT 局域网内。

3.SAN 是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存储技术。将存储系统网络化,实现

了高速共享存储以及块级数据访问的目的。作为独立服务器网络系统外,无限扩展能力十九、无线网络技术

1.无线局域网类型:无线局域网WLANs、无线广域网WMANs、无线个人网WPANs

2.光纤网络技术:光纤通过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架构互联以后才能组成真正理性的网

络架构,提供高速、宽带、高质量的业务。宽带、服务内容、盈利模式是光网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十、网络接入技术

1.网络接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将用户网络设备连接到网络上。

2.网络接入方式:A 拨号接入,使用56Kb/s调制解调器通过公关电话网拨号。速率:

28.8Kb/s、33.6Kb/s、45Kb/s;使用ISDN终端适配器TA通过ISDN(2B+D)网络拨

号,一个B通道64Kb/s,2B达到128Kb/s;B 专线接入方式:DDN专线速率64Kb-2Mb/s;

GPRS和3G技术,是移动电话技术,号称能:时刻在线;C 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环路DSL ,无源光网络接入:光纤入户,Cable Modem,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FTTC 光纤到路边,FTTB光纤到大楼,FTTH光纤到住户。

二十一、综合布线、机房工程

1.综合布线系统:是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在统一的传输介质上建立的可以连接电话、计算

机、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综合布线领域标准时EIATIA568A

2.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

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3.综合布线范围:A 单栋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范围一般指在整栋建筑内部敷设的

通信线路,还包括引出建筑物的通信线路。如内敷设的管路,槽道、通信缆线、接续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如竖井、专用房间等),此外各种终端设备及其连接软线和插头,在使用时随时可以连接安装,不需设计和施工。综合有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是单独进行的。B 建筑群体因建筑栋数的不一而规模不同,包括每栋内的通信线路外,还包括各栋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线路。

4.机房工程建设工程,不仅是装饰工程,还是一个集电工学、电子学、建筑装饰学、美学、

暖通净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跨学科及专业领域的综合工程,涉及计算机网络工程,PDS工程等专业技术工程。

5.机房设计原则:A 实用性和先进行,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及未来业务

的需求;B 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备高可靠性,不能出现单点故障;C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根据业务不断发展需要,扩大容量,提高容纳数量;D 标准化,设计时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E 经济性、投资保护 F 可管理性6.网络规划原则:A 使用性;B 开放性,开发标准、开发技术、开发结构、开发系统组

件、开发用户接口;C 先进性,设计思想先进、软硬件设备先进、网络结构先进、开发工具先进。

7.网络设计及实施原则:A 可靠性;B 安全性,选用安全的操作系统、设置网络防火墙、

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制度报名;G 高效性;D 可扩展性,在规模和性能两个方向上进行扩展。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一、什么是项目P137

1. 项目定义: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期间内、为特定发起人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2. 项目目标:A 成果性目标:指通过项目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系统、服务和成果;B约束性目标:完成项目成果性目标需要的时间、成本及要求满足的质量。也称管理性目标。

3. 目标特性:A项目的目标有不同的优先级,启动阶段关注技术性能;实施阶段关注正本;验收阶段关注时间。B 项目目标具有层次性,指目标的描述需要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结构。项目目标既要有最高层的战略目标,又有低层次的具体目标。C 项目目标的描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包含在《项目建议书中》。

4. 客户指提供资金、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开发出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组织,用户指使用项目开发出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组织或个人

5. 对信息系统项目而言,项目的成果性目标指通过该项目开发出信息系统。

6. 项目的特点:A 临时性,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项目是一次性的;B 独特性,项目要提供某一独特产品,提供独特的服务或成果,没有完全一样的项目,有必要再项目开始前通过合同或文件明确地描述或定义最终的产品是什么;C 渐进明细,指项目的成果性目标是逐步完成的。

7.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8.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产品是一个满足需求、支持用户业务的信息系统;指导方针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9.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特点:A 以满足客户和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B 用户和客户需求不明确复杂多变,应加强需求变更管理以控制风险;C 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D 系统集成是高技术的集成,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高技术应用会降低成本、质量的提高,工期的缩短;E 系统工程,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F 项目团的年轻,流动率高;G 强调沟通的重要性;H 强调沟通的重要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既是管理行为又是技术行为。

10. 项目与日常运营特征A 需要由人来完成;B 受制于有限的资源;C 需要进行计划执行

11. 项目于运营区别:运营是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项目是临时性和独特性。根本区别:一个项目的目标是要达到这一目标从而结束项目;持续进行的运营的目标是要维持这一业务。

12. 项目与战略:项目是用于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项目被批准的依据:A 市场需求;B 业务需求;C 应客户要求开放的项目、企业自身技术改造项目、技术研发项目、法律或政府要求而开发的项目。P139

13. 项目管理:是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成本、质量等要求下实现项目的成果性目标。项目成功四约束是:时间、范围、成本、质量。

14. 项目管理通过执行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A 核心知识域: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和信息安全管理;B 保障域,人力资源、合同、采购、风险、信息配置、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C 伴随域:变更和沟通管理;D 过程域: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与监控和收尾等。

15. 项目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A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布项目管理的5个过程组合9大知识域;B 项目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职能部门和支持领域;技术因素;管理专业领域;工业组织;C 项目环境知识: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E 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管理知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执行和控制一个正在运行的企业的运营;F 软件能或人际关系技能:有效的沟通、对组织施加影响、领导能力、激励、谈判和冲突管理、解决问题;G 经验、知识、工具盒技术。

16. 标准:是一致同意建立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的文件,该团体提供通用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南、活动或其结果的特征,目的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达到最佳的秩序。法规是政府强制的要求,它制定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征,包括适用的管理条款,并强制遵守。

17. 要管理好一个信息系统项目,除了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外,还需要了解相应的IT 知识、标准、项目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

18. 项目管理快速发展原因:A 适应现代产品的创新速度;B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在进行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是创新;C 适应现代复杂的项目系统: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实施的,而是通过所谓的扁平化的结构;D 适应以用户满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传统的项目管理要素:满足实间、成本和质量指标。最能体现项目成功的标志是客户和用户的认可和满意。

19.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PMA委员会1998年确认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资质认证全球通用体现(ICB), 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ICB。有四个级别认证计划。IPMA将知识体系划

分为28个核心要素和14个附加要素。

20.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是IPMA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资质认证总称。

21. A级:高级项目经理;B级:项目经理;C级:项目管理从业人员;D级:项目管理助理员。P 145

22. 美国项目管理协议PMI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分5个过程组和9个知识领域。

23. 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全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和专业化的发展。

24 1991年我国成立了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信息产业部推进信息系统方面措施:A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B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C 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25. 项目经理的一般要求:A 足够的知识:项目管理包括管理的理论、方法论;系统集成专业的IT知识;客户行业的业务知识;B 丰富的管理经验包括项目管理、系统集成行业和客户行业;C 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D 良好的职业道德;E 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6. 怎样做好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A 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了解与项目有关的技术,客户的业务需求及相关业务知识等;项目经理要避免两个极端: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技术能力;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领导管理能力。B 领导并管理团队,实施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C 依据项目进展的阶段,组织制定详细程度适宜的项目计划、监控计划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客户要求或其他变更要求对计划进行变更管理;D 注重客户用户参与;E 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

28. 项目干系人:指积极参与项目,或是其利益受到项目执行的影响,或是利益会受到项目结果影响的个人和组织,他们也可能会对项目及其结果施加影响。

29. 项目发起人:为项目分配资金或实物等财力资源的个人或组织

30. 职能经理:为项目经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项目提供及及时合格的资源。项目经理计划、指挥和控制项目,职能经理负责专门的技术工作。

31. 项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项目的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过程组只集合。

二、项目的组织方式

1. 以项目为基础的组织是指他们的业务主要由项目组成,这些组织可以分为两大:A 其主要收入是源自依照合同为他人履行项目的组织;B 按逐个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

2. 组织文化:A 组织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B 组织的方针、办事程序;C 组织对于职权关系的观点;D 职业道德E 众多其他的因素

3. 结构组织:A 职能型组织,一个组织被分为一个一个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下还可进一步分为更小的班组或部门1. 职能型组织优点:A 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交流;B 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C 直线沟通、简单交流、责任和权限很清晰;D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缺点:职能利益优先项目、狭隘性;组织横向之间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项目经理缺少权利、权威;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项目基础等。

2. 项目型组织,在项目型组织中,一个组织被分为一个个的项目经理部,一般团队成员直接属于摸个项目而不是某个部门。项目经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权限。优点:A 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B 目标明确单一;C 沟通简洁、方便;D 决策快;缺点:管理成本过高,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共享;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型保障

3. 矩阵型组织,在矩阵型组织内,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自相关部门,同时接受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的领导,兼有职能型和项目型的特征,依据项目经理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影响程度,分为:弱矩阵型组织、平衡矩阵型组织和强矩阵型组织。弱矩阵型保持很多职能型组织特征,弱矩阵内项目经理对资源影响力弱于部门经理。平衡型内项目经理要与职能经理分享权力。强矩阵保持很多项目型组织的特征,具有拥有很大职权的专职项目经理和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优点:A 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目标;B 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C 及时响应;D 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E 改善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缺点:管理

成本增加、多头领导;难以监测和控制;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权利难以平衡。P154

4.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在所瞎范围内集中、协调地管理项目的组织单元;它监控项目、大型项目或各类项目组合管理。它关注于其内部的项目或子项目之间的协调计划、优先级和执行情况。关键特征:A 在所有PMO管理的项目之间共享和协调资源;B 明确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C 负责制顶项目方针、流程、模板和其他共享资料;D 为所有项目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E 对所有项目的集中的共同风险加以管理;F 项目之间的沟通管理协调中心;G 对项目经理进行指导的平台。

5. 项目管理和PMO区别:A 项目经理和PMO追求目标不同;B 项目经理负责在项目约束条件下完成项目成果性目标,PMO是具有特殊授权的组织机构,目标包含组织级观点;C 项目经理关注与特定目标,PMO管理重要的大型项目范围的变化;D 经理控制赋予项目的资源以最好地实现项目目标,PMO对所有项目之间的共享组织资源进行优化使用;E 经理管理中间产品的范围、进度、费用和质量,PMO管理整体风险、机会和所有的项目依赖关系。

6. 项目团队成员直接向项目经理进行汇报,而项目经理直接向PMO管理人员汇报。

三、项目生命周期P158

1. 项目的所有阶段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2. 项目生命周期定义的阶段顺序从技术上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系统运行;按管理活动出现的先后,把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阶段。

3. 快速跟踪管理技术:根据需求在条件许可或涉及的风险可以接受时,下一阶段可以再前一阶段完成前开始。

4. 大多项目生命周期都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在初始阶段,成本和人员投入水平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项目接近结束时快速降低;在初始阶段不确定性水平最高,因此达不到项目目标的风险最高,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完成项目的确定性会上升;在初始阶段,项目干系人影响项目的最终产品特征和项目最终费用的能力最高。

5. 典型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优化或变革、信息系统规划、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实施、试运行、验收等阶段

6. 项目阶段的特征:每个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交付物的完成为标志,交付物是一种可度量、可验收的工作成果。P160

7. 项目阶段的结束一般以对完成的工作和可交付物的技术和设计评审为标志,以决定是否接受,是否还要做额外的工作或是否要结束这个阶段。

8. 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的研发(项目的任务)、到该产品拖入使用或运营,到产品的消亡。产品的生命周期比项目生命周期长。

9. 一个项目只有在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计划或者其他等同形式的分析之后才能正式批准。

10. 问题、机会或业务需求是典型的激发项目的驱动力。

四、项目生命周期模式P162

1. 瀑布模型: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特点:A 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输入B 利用输入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内容;

C 给出本次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目活动

D 对本次活动实施成果进行评审

2. V模型: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右边上升是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划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3. 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集成测试: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系统测试:针对概要设计检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运行;验收测试:通常由业务专家或用户进行,以确认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的需要。

软件项目计划书

软件项目计划书 如何编制一份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软件项目计划书,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概述 项目背景:数据库课程设计 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 二、需求分析 1、系统的概述 ?一个学校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有1个或 者多个班级。一个学生只属于1个班级,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身 份证号、入学时间等属性。 ?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指定了这个专业这 个年级的某门课程在那个学期上,学分、学时是多少。每个学院都设置 有1个教务秘书,这些信息都由教务秘书进行输入。每个院系的课程都 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比如计算机系上的C语言,和电子系上的C语言, 虽然都是同一门课,但是编码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院系中的相同的课 程,课程代码是唯一的。比如计算机学院的07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 学院的07计算机科学专业都有C语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是相 同的。 ?教务秘书在每个学期的中间时刻,为下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排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比如08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2009-2010年第2 学期上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得知要上什么课程,然后对这些课程 安排上课教师(比如陈越)、上课时间(比如星期2,第1-2节)和地点 (理工楼234),有的课程是单周上,有的双周,也有是每周都上的。 ?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登录到网站上选择下一个学期需要上的课,选择 的时刻,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教材,如果某门课程的人数选满了,则不能 给任何学生选择了。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上课,参加考试。每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用户 名和密码登陆网站,选择这个学期自己所教的课程(一个老师可以上多 个班级的课程),输入这个班级的成绩,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 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总评成绩。这些成绩都需要进行存储。 ?为了保证安全性,老师输入的成绩并不是直接放到最终的成绩表中,而 是放在一个临时的表中,只有当教务秘书审核过后,才导入到最终的成 绩表中。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DBMS的目标 (1)用户界面友好对一个实用DBMS来说,用户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命力。DBMS的用户接口应面向应用,采用适合最终用户的交互式、表格式、菜单式、窗口式等界面形式,以方便使用和保持灵活性。一般地说,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简单性、灵活性和立即反馈等特性。 (2)功能完备DBMS功能随系统的规模的大小而异。大型DBMS功能齐全,小型DBMS功能弱一些。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数据存取、事务控制、数据库组织和存储管理、数据库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在下面讨论这些功能的内容。 (3)效率高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DBMS本身的运行效率。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DBMS和在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2.DBMS的基本功能 (1)数据库定义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用户口令、级别、存取权限);存取路径(如索引)的定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

字典(亦称为系统目录)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为此,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存取提供用户对数据的操纵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强易学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较高的数据存取效率。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如C语言、COBOL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以供终端用户交互使用和批处理方式两种形式使用。 (3)数据库运行管理这是指DBMS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数据加密、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保证事务的正确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门别类地组织、存储各类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亦称系统目录)、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确保较高存取(如随机查找、顺序查找、增、删、改)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以及有性能监测分析等功能。

服务器系统管理

服务器系统管理 一、服务器硬件知识 1.服务器主板 服务器主板概述 对于服务器而言,稳定性才是首要,服务器必须承担长年累月高负荷的工作要求,而且不能像台式机一样随意的重起,为了提高起可靠性普遍的做法都是部件的冗余技术,而这一切的支持都落在主板的肩上。下面我就来看看有关服务器主板的一些特性: 1、首先,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决定着它们的专用板型为较大的ATX,EATX或WATX。 2、中高端服务器主板一般都支持多个处理器,所采用的CPU也是专用的CPU。 3、主板的芯片组也是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比方Intel E7520、ServerWorks GC-HE 等等,不过像入门级的服务器主板,一般都采用高端的台式机芯片组(比如Intel 875P芯片组) 4、服务器通常要扩展板卡(比如如网卡,SCSI卡等),因此我们通常都会发现服务器主板上会有较多的PCI、PCI-X、PCI—E插槽。 5、服务器主板同时承载了管理功能。一般都会在服务器主板上集成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服务器上的各种硬件设备,同时配合相应管理软件,可以远程检测服务器,从而使网络管理员对服务器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6、在内存支持方面。由于服务器要适应长时间,大流量的高速数据处理任务,因此其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内存以提高可靠性(ECC内存是一种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内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使造价也相当高)。 7、存储设备接口方面。中高端服务器主板多采用SCSI接口、SATA接口而非IDE接口,并且支持RAID方式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安全性。 8、在显示设备方面。服务器与工作站有很大不同,服务器对显示设备要求不高,一般多采用整合显卡的芯片组,例如在许多服务器芯片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显示芯片,要求稍高点的就采用普通的AGP显卡。而如果是图形工作站,那一般都是选用高端的3DLabs、ATI等显卡公司的专业显卡。 9、在网络接口方面。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也与台式机主板不同,服务器主板大多配备双网卡,甚至是双千兆网卡以满足局域网与Internet的不同需求。 10、最后是服务器的价格方面。一般台式机主板顶天也不过1、2千,而服务器主板的价格则从1千多元的入门级产品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高档产品都有! 2.服务器CPU 服务器CPU概述 服务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要接受少至几十人、多至成千上万人的访问,因此对服务器具有大数据量的快速吞吐、超强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等严格要求。所以说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衡量服务器性能的首要指标。 目前,服务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统来区分,通常分为CISC型CPU和RISC型CPU两类,后来又出现了一种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长指令集架构)指令系统的CPU。 1、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复杂指令集”,它是指英特尔生产的x86(intel CPU的一种命名规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厂商如AMD,VIA等生产的CPU),它基于PC机(个人电脑)体系结构。这种CPU一般都是32位的结构,所以我们也把它成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构)。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

软件项目计划书模板

软件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概述(理论教学时可用“引言”) 1.1目的 1.2 项目背景 1.3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1.3.1范围描述(问题定义阶段产生,对应的文档为:《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书》) 1.3.2主要功能(可行性分析报告) (1)概述 (2)系统流程图 应包含旧系统的系统流程图(调研的实际情况)和新系统的系统流程图(你想像中的样 子) (3)功能描述 抽出其中的功能 1.3.3性能(可选) 1.3.4技术约束(可选) 第二章项目估算 2.1使用的历史数据 2.2使用的评估技术 2.3工作量、成本、时间估算 第三章风险评估 3.1风险识别 列出最高的10大风险(数字10是参考) 3.2风险应对策略 对列出的风险应有哪些策略去应对 第四章项目进度计划 4.1项目任务分解 我们从软件工程角度来分,大致有如下的任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 总体设计 界面设计

网页设计 相关美工设计 详细设计 测试计划 操作手册 测试分析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 维护修改建议 4.2 时间安排 可以使用时限图(甘特图) 。 也可以是文字描述任务的时间安排。 第五章关键问题 可以是技术因素、也可以是非技术因素,总而言之,是系统成败的最重要因素。第六章软件配置 开发平台、开发工具、数据库平台 第七章人员组织 人员及其角色 第八章附录 相关文档、资料、数据等 注:一、在进度安排中应体现如下阶段: (1)问题定义与可行性分析 (2)项目规划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含两部分:软件结构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5)详细设计 (6)编程 (7)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8)运行与系统维护 注:二、在进度安排中应独立体现如下文档: (1)项目开发计划 (2)测试计划 (3)操作手册 注:三、关于封面(单独成页)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报告

《专业技能训练—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医药管理信息系统 班级:13科技2班 姓名:詹文宏 学号:201324131251 任课教师:蔡文伟 开始时间:2015年09月7日 结束时间:2015年11月25日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3) 1.1 系统开发背景 (3) 1.2.系统开发目的 (3) 1.3.开发环境 (3) 第二章需求分析 (4) 2.1信息需求(基本信息) (4) 2.2功能需求 (4) 2.3数据库数据 (4) 2.4 模块图 (5) 2.5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要求 (10) 第三章概念结构设计 (11) 3.1系统E-R图 (11) 3.2逻辑结构设计 (12) 3.3主要模块的设计以及数据库操作 (14) 第四章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 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都在不断的注重管理的信息化以完善企业管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医药业也不例外,通过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自身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方便性、合理性、快捷性、高效性等要求。 以前的手工管理效率低使最明显的缺陷,另外,数据的一致性不好维护,如某个药品信息的记录有所改动(如更改编号),那么该要品的其他记录就与此不一致,造成查询的费时费力。要把全部数据都更改又相当不方便。对药品库存的盘点也很不方便,而且需要较多的人来进行管理操作,而且容易出错,造成数据的不一致。而药品业是关民生的行业,错误信息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因此,运用高效、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替代手工管理是完善医药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1.2.系统开发目的 利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很好的对数据进行维护,减少由于数据不一致等错误带来的麻烦。方便数据的更新和查询,降低错误率,方便药品信息的维护及库存的盘点。还可以运用较少的人员,高效的完成对医药的管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不断趋于信息化,各个行业都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管理信息化正迎合了这个趋势,数据库系统在医药业的应用业实现了医药业执行工具、业务管理等的信息化,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为医药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该类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医药管理信息系统,即服务于个人,又服务于企业,并最终服务于社会,这是让科技为人类服务的最好例证,其开发意义显而易见。 1.3.开发环境 1)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软件项目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书 一、工期安排 XX项目总体工程实施,依照合同按计划在5个月内完成。工期从2017年9月初开工,至2018年1月底截止。为了保证项目圆满完成,分阶段进行进度控制,同时加强软件质量管理,以保障项目按工期规定顺利交付。 二、项目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各环节实施方案 在明确本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范围、建设时间进度要求、项目建设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我方在以往大型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好的保障项目的整体进度和整体质量,更好地回避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可能风险,更好地达到系统的建设目标、项目的总体目标,在本章中,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提出我们的项目建设实施整体阶段过程的划分、每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实施方法和实施计划。 系统建设过程主要分为需求调研/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测试、培训/试运行、验收交付以及质保期七个大的建设阶段。 充分吸收面向对象开发的迭代思想,在经典的几个项目阶段基础上,于每个阶段的内部,又分成了若干次的迭代过程;每一个迭代包括计划、分析、原型等。于是项目可以递进地进展,每一个迭代周期完成,都会形成一个产品原型,通过与业主的不断交互,完善,直到原型发展成为可用的产品。 如图:

1.项目里程碑 里程碑在项目实施中通常设置在阶段任务完成点或关键任务的完成点。 在项目实施计划中设置里程碑,便于以里程碑为监控点,对项目实施从进度、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便于项目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视野,展示项目简明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便于项目经理与相关人员之间就进度问题进行沟通。 在为项目进度计划设置里程碑时,遵循以下原则: 以项目目标为依据,以可交付成果物为向导,设置里程碑。可交付成果物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可运行的程序。 将实施各阶段的完成点设置成里程碑。如需求规格定稿作为需求分析阶段的完成点,可以定义成为里程碑。 设置的里程碑必须可审查、可测量,有明确的完成标准。只有里程碑通过审查,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里程碑如下表所示:

i-3 数据库设计报告

基于的火车售票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版本历史

目录 0. 文档介绍 (4) 文档目的 (4) 文档范围 (4) 读者对象 (4) 参考文献 (4) 术语与缩写解释 (5) 1. 数据库环境说明 (6) 2. 数据库的命名规则 (6) 3. 逻辑设计 (6) 4. 物理设计 (7) 表汇总 (8) 表A (8) 表N (8)

5. 安全性设计 (10) 防止用户直接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10) 用户帐号密码的加密方法 (10) 角色与权限 (11) 6. 优化 (11) 7.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说明 (11)

0. 文档介绍 文档目的 需求的编写是为了研究火车售票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同时它也是进行项目策划、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是维护人员进行内部维护,信息更新,验收和测试的依据。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是与和售票系统软件开发有联系的决策人。支持本项目的领导和公司人员,软件验证者。 文档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的设计阶段,在项目开发阶段可按照本文档检验数据库实施情况。 读者对象 1.本系统的开发人员。 2. 本系统的测试人员。 3. 本系统的客户 参考文献 提示: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格式

如下: [标识符] 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归属单位),日期 例如: [AAA]作者,《立项建议书》,机构名称,日期 [SPP-PROC-SD] SEPG,系统设计规范,机构名称,日期 [1] [C#专业项目实例开发] Arora,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王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数据库基础与实践技术] 何玉洁,,机械工业出版社. [4] [C#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 王小科,人们邮电出版社, [5] [C#+sql Server中小型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 黄明,机械工业出版社. 术语与缩写解释

数据库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工业工程 组员:郎建鹏 学号:0911******* 指导老师:李峰平

目录 第一章系统分析 (2)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2)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2) 3 数据流程图 (3) 4 数据字典 (4) 第二章系统设计 (4) 1 数据库设计(E-R) (4) 2系统运行环境 (6) 3输入输出设计 (10) 第三章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图例说明………………………………………………………………

第一章系统分析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和《delphi程序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训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锻炼。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学校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这一系统的开发成功,解决了手写速度慢、容易出错的现状。 学生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学校最迅速最准确的完成所需的工作。无论是在适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方面都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功能。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它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但是,它还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系统的全部逻辑特征,特别是有关数据的详细内容。因此,仅仅一套数据流图并不能构成系统说明书,只有对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成分都给出详细定义以之后,才能全面地描述一个系统。对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详细描述,需要用数据字典(DD)。它包括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项和处理过程的详细条目。数据字典中把数据的最小单位定义为数据项,而若干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是通过以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第二章系统设计 1 数据库设计(E-R) (1)管理员实体的E-R图 (2)普通用户实体的E-R图

网点系统服务管理细则(doc 17页)

网点系统服务管理细则(doc 17页)

1网站系统服务与管理规范 1.1 网站信息发布管理 1.1.1 管理要求 网站新闻发布人员称为资讯管理员,分为省公司资讯管理员和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 省公司对各市分公司进行分级用户管理,省公司资讯管理员添加及更改市公司的资讯管理员,省公司将对其进行考核并定期通报。各市分公司应指定一名作为专(兼)职资讯管理员,如有变动,应提前通知省公司资讯管理员进行变更。 在网站发布的信息应符合公司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1.1.2 管理流程 1.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市的资讯信息,可以添加、编 辑、删除本地市的资讯信息。 ?添加:添加提交后,由省公司资讯管理员审核发布该资讯信息。

?编辑:仅能修改本人提交的且未被发布到网站的资讯信息。 若修改被驳回的资讯信息,将作为一个新的资讯信息提交 ?删除:仅能修改本人提交且未被发布到网站的资讯信息。 ?查看驳回原因:可以查看未被省公司审核通过的资讯信息的原因。 2.省公司资讯管理员负责管理省公司的资讯信息。可以添加、编辑、 删除省公司的资讯信息。 ?添加:添加后直接就发布到网站,不需审核。 ?编辑:编辑后直接发布,不需审核。 ?删除:从数据库中直接删除。 3.省公司资讯管理员可以发布、驳回、编辑、删除各市分公司资讯 管理员提交的资讯信息。 ?发布:将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提交的资讯信息发布到网站。 ?驳回:如果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提交的资讯信息未通过审核,填写驳回意见后驳回地市。驳回后系统会短信通知对应的分公 司资讯管理员。 ?编辑:可以对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提交的资讯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不需再审核,直接发布到网站。 ?删除:可以直接删除各市分公司资讯管理员提交的资讯信息。 1.1.3 信息披露规定 严禁发表、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1.对本公司不利或有损公司形象的信息; 2.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限制对外披露的所有内容; 3.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 4.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和改革开放的信息;

软件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一、软件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针对不同行业软件产品,一般实施方案大同小异,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系统部署安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那么对于项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我之前工作经历整理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二、软件项目实施方案(阶段性)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大体为以上四个阶段)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安徽兴博远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通过销售部门和客户签订合同,在合同签定后,指定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成立部门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进行前期项目调研,通过“电话”、“上门拜访”方式与用户沟通成立项目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共同参与召开该项目启动会。 公司通过相应商务关系完成用户信息收集或者通过销售人员完成转交给实施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实施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年月日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这里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

目录 前言 (2) 1.需求分析 (4) 1.1需求分析的任务 (4) 1.2需求分析的工程 (4) 1.3数据字典 (5) 2.概念结构设计 (6) 2.1E-R图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6) 2.2学生学籍管理E-R图 (7) 3.逻辑结构设计 (8) 4.数据库实施 (9) 4.1建表 (9) 4.2 SQL语句查增删改操作 (10) 4.3建立条件查询 (12) 4.4窗体的建立 (13) 4.5登陆、查询操作 (16) 4.6增删改操作 (16) 5.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7) 5.1数据库的运行 (17) 5.2数据库的维护 (17) 6.总结 (18)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例

摘要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在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据设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本系统利用IBM DB2企业版本开发出来的。DB2是IBM公司开发的关系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把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本文的分为5章。其中第1章主要是课题简介及设计的内容与目的。第2章是需求分析,此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第3章是概念设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最困难的阶段。第4章是逻辑结构设计,它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第5章是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它包括数据的载入及数据库的运行。 关键词:SQL语言;IBM DB2;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I

IT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XXX 信息资产管理系统 设 计 方 案 2011年9月

目录 一项目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现状及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系统功能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服务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事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请求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变更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服务级别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6计划任务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7ISO文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8服务质量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9智能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信息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系统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用户访问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系统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服务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事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变更和发布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服务级别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资产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计划任务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ISO文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8智能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9组织机构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系统实施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配置及报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功能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报价详见报价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规划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名称】项目总体计划

日期格式:YYYY-MM-DD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术语定义 (1) 1.4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 (1) 1.5参考 (1) 2.项目工作陈述 (1) 2.1项目工作范围 (2) 2.2项目工作时限 (2) 2.3项目交付成果 (2) 2.4项目用户与验收条件 (2) 2.5项目目标 (2) 2.6约束 (2) 2.7关联项目 (2) 3.项目组织 (2) 3.1组织结构 (2) 3.2外部组织 (2) 3.3角色与责任 (3) 3.4团队建设计划 (3) 4.项目管理 (3) 4.1项目过程定义 (3) 4.2工作分解结构 (3) 4.3项目估算数据 (3) 4.4阶段划分与检查点 (4) 4.5项目进度安排 (5) 4.6项目资源计划 (5) 4.7数据管理计划 (6) 4.8配置管理计划 (6) 4.9质量保证计划 (6) 4.10总体测试计划 (6) 4.11风险管理计划 (6) 4.12成本计划 (6) 4.13项目沟通计划 (7) 4.14确认计划 (7) 4.15需求管理计划 (7) 4.16决策分析计划 (8) 5.支持计划列表 (8) 6.测量计划 (9) 7.附件 (9)

1.前言 1.1目的 〔如下描述〕 通过本计划描述XXXXX项目的项目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时间安排、管理与控制办法、资源情况等,使项目的实施在本计划的基础上得到实施与控制。 1.2范围 〔如下描述〕 本计划主要描述了本项目的工作内容、项目组织、项目的管理办法与过程要求、项目采用的技术、度量办法与相关的管理、控制要求。 在本计划的基础上还将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总体测试计划,这些计划作为本计划的补充与具体说明,受本计划影响。 1.3术语定义 {提供所有为正确解释本软件开发计划所必需的术语和缩略语的定义。术语很多时,用列表作为本文档的附件。} 1.4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 {描述本文档的主要读者,以及这些读者在阅读时的阅读重点与建议。可用列表的方式列出。如:} 1.5参考 〔列出描述项目计划时参考的所有文档。〕 项目立项公告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合同 组织测量库 等 2.项目工作陈述

数据库设计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院系年级:14级电气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安徽马鞍山

2016年6月 第一章相关方法技术 1.1数据库应用特点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 1.2数据与处理 以处理为中心 根据处理功能设计数据文件,处理功能需要什么数据就创建什么数据文件。处理功能是主动的,数据结构是依赖的。势必导致数据的冗余存储,潜在数据的不一致性。只适合科学计算,不适合数据密集型的事务处理系统。 以数据为中心 只要应用领域内的业务内容不变,其信息结构是稳定,多变的是处理功能。主张设计稳定的数据结构,自动适应处理程序的多变性。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适合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模式。 1.3数据库设计方法 (1)功能驱动方法: 这个方法设计依赖处理中心强调先根据功能要求画出分层的数据流程图从数据流程图当中收集数据项及其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字典依据数字字典分析提取出数据库相关的各种信息类。 (2)E-R建模方法: 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在初步了解领域当中各种业务需求和处理过程基础上 1.4数据库设计步骤 按照规范化设计方法,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来考虑,将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细分为七 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施及运行维护。 各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分别为: 1、应用规划 规划阶段进行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规划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确定系统的范围;确定开发工作所需的资源(人员、硬件和软件);估算软件开发的成本;确定项目进度。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供大家参考!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

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将进行优化。 在这阶段,E-R图显得异常重要。大家要学会各个实体定义的属性来画出总体的E-R图。 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