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SY/T6174-1995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开发地质

3 油藏物性

4 渗流机理

5 试井分析

6 油气藏数值模拟

7 油气藏开发工程

8 提高采收率

附录A(提示的附录)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

附录B(提示的附录)英文名称字母顺序索引

前言

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要统一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便于油田开发工程方面的方案设计、技术报告和论文的编写以及技术交流,本标准是油气田开发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袁庆峰罗昌燕孙长明高树堂田东辉周显民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专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也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其他领域。

2 开发地质

2.01 圈闭

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

2.02 闭合度

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举例。

2.03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

2.04 圈闭容积

一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

2.05 含油组合

相邻的一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

2.06 油藏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石油的单一圈闭。

2.07 气藏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8 油(气)藏

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只聚集有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9 构造油(气)藏

因构造运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气)藏。

2.10 背斜油(气)藏

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气)藏

2.11 断层遮挡油(气)藏

受断层遮挡形成的油(气)藏

2.12 凝析气藏

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烃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烃的量不小于150g/m3的气藏。

2.13 油田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

2.14 气田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

2.15 油(气)田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气藏的集合体。

2.16 特大油田

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0×108t的油田。

2.17 大型油田

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108~10×108t的油田

2.18 中型油田

石油地质储量为0.1×108~1×108t的油田

2.19 小型油田

石油地质储量小于0.1×108t的油田。

2.20 大型气田

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300×108m3的的气田。

2.21 中型气田

天然气地质储量为50×108~300×108m3的气田。

2.22 小型气田

天然气地质储量小于50×108m3的气田。

2.23 工业油(气)藏

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2.24 盐丘油(气)藏

由盐丘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2.25 地层油(气)藏

因沉积连续性中断或储集层岩性变化形成的油(气)藏。

2.26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形成原因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藏。

2.27 潜山油(气)藏

古地貌残丘、古断块山等古地形突起因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储集体,地壳下沉后又为不渗透所覆盖形成的油(气)藏。

2.28 岩溶油(气)藏

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被不渗透岩层覆盖形成的油(气)藏。属于地层油(气)藏的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2.29 岩性油(气)藏

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气)藏。

2.30 生物礁块油(气)藏

生物礁被不渗透层覆盖形成的油(气)藏。

2.31 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由水动力遮挡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形成的油(气)藏。

2.32 复合圈闭油(气)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联合圈闭而形成的油(气)藏。如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地层—流体复合圈闭、流体—构造复合圈闭及构造—地层—流体三元复合圈闭等油(气)藏。

2.33 块状油(气)藏

储集层厚度不小于10m、没有不渗透岩层间隔而呈整体块状,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藏。

2.34 层状油(气)藏

储集层呈层状分布的油(气)藏。

2.35 裂缝性油(气)藏

以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的油(气)藏。

2.36 重质油油藏

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为0.1~10Pa·s、密度为943~1000kg/m3的油藏。

2.37 焦油砂油藏

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超过10 Pa·s、密度高于1000 kg/m3的油藏。

2.38 饱和油气藏

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已饱和了天然气的油藏。

2.39 未饱和油藏

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尚未饱和天然气的油藏。

2.40 原生油(气)藏

在主要生油期后,分散状态的油气发生区域性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起来所形成的油(气)藏。

2.41 此生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受构造运动破坏,油气沿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面或沿不整合运移到新的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新油(气)藏。

2.42 原生气顶

油气藏开发之前,在储层的压力和温度下,部分游离气因重力分异升至圈闭顶部的储层中而形成的气顶。

2.43 次生气顶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从油中释出的部分气体未能随油产出,因重力分异积聚在圈闭高处而形成的气顶。

2.44 油田水

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

2.45 油层水

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2.46 层间水

夹在油(气)层之间地层中的水。

2.47 束缚水

油气运移进储层后残留在储层孔隙中与油气共存、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不能流动的地层水。

2.48 边水

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4.49 底水

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4.50 含油面积

含油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油区面积与油水过渡面积之和。

4.51 含油内边界

油藏中油水接触面与油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52 含气外边界

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顶面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顶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53 含气内边界

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底面交线或油气藏中气油接触面与油气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54 纯油区

油藏含油内边界以内或油气藏含气外边界以外的含油区。

2.55 油水过渡带

油藏含油内边界至含油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2.56 油气过渡带

油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2.57 气水过渡带

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2.58 油水接触面

油藏中油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油水界面并非使一个截然分开的面,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水过渡段。为了确定油藏参数,人为地确定油水过渡段中某一深度为该油藏的油水接触面。

2.59 气水接触面

气藏中气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

2.60 油气接触面

油气藏中油与气之间的接触界面。

2.61 油藏高度

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62 气藏高度

气水接触面与气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63 油气藏高度

油藏高度与气顶高度之和为油气藏高度。

2.64 油砂体

含油砂岩中被低渗透的岩石所分隔的一些相对独立的含油砂岩体。它是组成储油层的最小沉积单元,是控制地下油水运动的相对独立单元。

2.65 单层

同一时间单元沉积的油砂体的统称。

2.66 砂岩组

上、下以比较稳定的泥岩分隔的相互靠近的单层的组合,在垂向上是一个小的岩性沉积旋回。

2.67 油层组

包括几个砂岩组,是相似沉积环境下连续沉积的油层组合,其顶底有较厚的稳定隔层分隔。

2.68 含油产状

指岩心沿轴线劈开后,在新鲜断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大小(即含油面积百分数)以及岩心含油饱满程度。可分为五级,即:油迹——含油面积小于5%;油斑——含油面积5%~40%;油浸——含油面积41%~75%;含油——含油面积76%~90%;油砂——含油面积大于90%。

2.69 有效厚度

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集层厚度。

2.70 夹层

储层间或有效厚度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2.71 隔层

储层之间,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的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

2.72 标准层

岩性和测井反映明显,分布广泛,易区别于上、下邻层的稳定沉积岩层。

2.73 旋回

一套沉积地层在垂向上不同岩性的演变序列,反映了区域性构造变动或水进、水退等沉积过程的变化。

2.74 正旋回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细的旋回。

2.75 反旋回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粗的旋回。

2.76 复合旋回

自下而上岩性逐渐由粗变细再变粗或由细变粗再变细的正、反旋回的连续组合。

2.77 韵律

一个砂层内部垂向上不同粒级或渗透率的演变序列。

2.78 正韵律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或渗透率逐渐变低的韵律。

2.79 反韵律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或渗透率逐渐变高的韵律。

2.80 复合韵律

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再变细(或逐渐变细再变粗)或渗透率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在变高)的连续韵律。

2.81 粒度分析

岩石中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分析。

2.82 粒度中值

粒度累计曲线上重复百分比为50%处所对应的粒径。

2.83 沉积环境

是指沉积物沉积时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等的总和。

2.84 沉积相

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总和。

2.85 沉积模式

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及古代沉积相的研究,对于古代沉积作用机理所区分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成因类型。

2.86 沉积亚相

在一个沉积区内依据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所作的进一步划分。目前沉积相级别的划分一般是: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为一级相;洪积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等为二级相;从二级相中进一步划分出的相区即为沉积亚相。如河流相可分为河道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等。

2.87 沉积微相

是沉积亚相的进一步细分,即四级相。如河道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边滩沉积微相、心滩沉积微相、滞留沉积微相;堤岸亚相可分为天然堤沉积微相、决口扇沉积微相等。

2.88 洪积相

洪积相是近物源区的一种沉积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基底潜山山麓,岩性为粗碎屑物,分选及磨圆度极差,泥质胶结,无明显层理构造,不含生物化石,见少量植物残体,岩体平面多呈扇形,属暴雨洪积产物。

2.89 河流相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主要由河道砂体和洪泛沉积物构成。其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冲刷面之上为含钙砾、泥砾及火成岩砾石的砂岩,具交错层理,向上碎屑粒径变细,演变为过渡性岩性,旋回顶部为泥岩。河道砂体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横剖面上岩性呈突变。河间为洪泛时的细粒沉积。属氧化环境,除少量植物根系、碳化树干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化石。

2.90 分流平原亚相

河流在三角洲分流以后所形成的沉积相。是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砂及有机物质充填了部分蓄水体,后又被分流携带的泥砂所加积而形成的三角洲水上部分。分流平原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海)的过渡地带。垂向岩性层序为沙泥岩及粉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一般呈正旋回。

2.91 三角洲前缘亚相

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以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河道砂为主。砂层中以粉、细砂为主,常见低角度交错层理、重力滑动变形层理、席状砂与河口坝一般为反韵律或复合韵律。泥岩常为绿、灰及黑色、含少量植物化石及生物碎片。

2.92 滨—浅湖亚相

三角洲之间湖水深度在波及面以上的沿湖岸浅水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生物灰岩。是河流沉积、生物沉积及化学沉积经湖水再搬运堆积而成。常见水平层理、不规则层理、波状层理、压扁层理及团块、干裂、虫孔、虫迹等构造。化石丰富,为弱还原环境。

2.93 较深—深湖亚相

在湖浪波及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底栖生物无法生存,以浮游生物为主,化石保存完好,沉积物岩性为粘土岩、油页岩、泥灰岩。粘土岩具水平层理,常见自生的黄铁矿分散于粘土岩层面上,有机质含量高,是良好的生油岩。

2.94 静水柱压力

静止水柱的重力所形成的压力。

2.95 孔隙压力

地层孔隙中所承受的流体压力。

2.96 覆岩压力

某一深度的地层所承受的上面覆盖的岩层压力。是该深度从地下到地表岩石颗粒的重力与孔隙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的代数和。

2.97 压力梯度

单体长度或深度上的压力变化值。

2.98 地层异常压力

地层的压力梯度比正常的静水柱压力梯度偏低或偏高的压力。前者称异常低压,后者称异常高压。

2.99 地层破裂压力

使地层破裂时所需施入的压力。

2.100 地层压力系数

某一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具有正常地层压力的油藏,其压力系数为

0.7~1.2。在此范围外则称压力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

2.101 预探井

根据初步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结果,在有潜在油、气圈闭的地区,为证实有无油、气蕴藏而钻的井。

2.102 评价井

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流圈闭,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同义词:详探井

2.103 探边井

是评价井的一种,为确定有可采价值油(气)藏的边界而钻的井。

2.104 资料井

为了取得编制油(气)田开发和调整方案所需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2.105 生产井

在已知有开发价值的油(气)藏的边界内,按开发方案的布井格局钻成的用来生产油(气)的井。

2.106 注入井

在开发过程中,为补充、维持及加强油(气)藏的驱替能量,专门用于注入驱油(气)介质的井。如注水井、注气井等。

2.107 角井

正、反九点法面积注入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角点处的井。

2.108 边井

正、反九点法面积注入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侧边中点处的井。

2.109 中心井

面积注入井网中如按四点、五点、七点或九点法布井时,位于几何图形中心位置的井。它可以是注入井,也可以是生产井。

2.110 定向井

按规定方位角和倾斜度钻达目的层的井。

2.111 水平井

是指在油藏中打开油层部分井段的斜度超过85○,水平井段延伸长度约为产层厚度10倍以上的井。

2.112 丛式井

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的井底方位不同的一组井。

2.113 加密井

为改善开发效果,增加可采储量或提高采油速度而补充钻的新井。

2.114 更新井

因油井或水井的技术状况变差不能再继续使用使用而报废后所钻的代替井。

2.115 检查井

油(气)田开发到某一阶段,为了认识各类油(气)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储层性质的变化以及各项挖潜措施的效果而钻的取心井。

2.116 监测井

在已投入开发的油(气)藏中,为了录取油(气)藏开发动态资料而设置的井。可以设置专用监测井,也可以由生产井兼用。

2.117 干井

钻达规定深度和层位并且经过工艺措施仍未得到有开采价值的油、气流的井。

2.118 报废井

因地质原因或工程原因而永久不能用于油(气)田开发的井。

2.119 积压井

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使用的井。

3 油藏物性

3.1 岩石物理性质

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的各种特性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3.2 油藏物理性质

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化性质及其在地层条件下的相态和体积特性,以及岩石—流体的分子表面现象和相互作用,油气水的驱替机制,统称为油藏的物理性质。

3.3 岩心

利用钻井取心工具取出的岩石样品。

3.4 井壁取心

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不同部位获取的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

3.5 岩心收获率

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6 密闭取心

用特殊取心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钻井时地层条件下流体的饱和状态。

3.7 压力取心

用特别取心的工艺和器具,使钻出的岩心保持地层的压力,称为压力取心。

3.8 定向取心

取心时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技术。

3.9 冷冻岩心

是一种用冷冻保持岩心的方法,其目的是要防止岩心中的流体损失和疏松砂岩岩心的破碎。

3.10 常规岩心分析

常规岩心分析可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可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持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全分析必须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盐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

3.11 特殊岩心分析

是指毛细管压力、液体渗透率、气—油相对渗透率、水—油相对渗透率、敏感性试验和湿润性等实验分析。

3.12 全直径岩心分析

利用取心钻头取出的全直径岩心,于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测定有关参数。

3.13 岩屑

钻井过程中收集到的岩层碎屑。

3.14 砾

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5 粗砂

颗粒直径在0.5~<1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6 中砂

颗粒直径在0.25~<0.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7 细砂

颗粒直径在0.1~<0.2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8 粉砂

颗粒直径在0.01~<0.1mm的石英、长石或其他矿物颗粒。

3.19 粘土

颗粒直径小于0.01mm的各种矿物质。

3.20 胶体颗粒

水中含有的小于2μm的固态矿物质。

3.21 次微粒子

水中含油的小于1μm的微粒固体物质。

3.22 悬浮液

指粒径1~100μm的固体为分散相、流体为分散介质的分散胶体体系。

3.23 岩石的粒度组成

构成砂(砾)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3.24 筛选

用筛网测定岩石颗粒组成的一种方法。

3.25 沉速分析

按颗粒在流体中的下沉速度来去定岩石颗粒组成的一种方法,其依据使斯托克公式。

3.26 斯托克公式

是用来确定球形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下沉速度的公式

3.27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

指某一粒径范围的直径与其所含颗粒的重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一般用直方图表示。

3.28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指颗粒的累积重量百分数与其直径对数的关系曲线。

3.29 不均匀系数

指砂岩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累积重量百分数所对应的颗粒寂静之比。如累积重量为60%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重量为10%的颗粒直径d10之比。显然,不均匀系数越接近1,表明粒度组成越均匀。因此,不均匀系数是反映粒度组成不均匀程度的一个数值指标。

3.30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在储层岩石中,由于颗粒大小、形状及排列各异,加之胶结物的多样化,构成孔隙具有极不规则而又复杂的孔隙网络和不同的孔隙大小。

3.31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

包括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在内的总孔隙体积νtp与岩石外表体积νf的比值称为绝对孔隙度φa。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32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岩石中流体可以竟如其中的连续或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V ep与岩石外表体积V f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度φe,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33 岩石的原生孔隙

岩石在其沉积和成岩后未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存在的孔隙体积称为原生孔隙。

3.34 岩石的次生孔隙

岩石受到成岩后的地应力作用或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或其他物理、化学作用,产生裂缝、节理、溶洞和再结晶作用,或上述作用综合影响所产生的孔隙称为次生孔隙。

3.35 孔隙体积

指岩心或所研究的储层内有效孔隙的总容积。

3.36 孔隙大小分布

常用的定义是孔隙体积按具体孔隙大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习惯上理解为多孔介质中孔隙大小及其所占孔隙空间比例的分布情况。

3.37 孔隙平均值

多孔介质孔隙平均值因定义及计算方法而异,例如可按孔隙体积的加权平均而得出,但更多地按“平均水动力学直径”D M的含义从流体力学的意义上取平均值,通常定义为D M=4(V/S),式中V/S是孔隙采取算术方法求平均值。

3.38 孔隙结构模型

模型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由球形颗粒排列而成的球粒模型;另一类是由毛细管排列成的毛细管束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其毛细特性关系;第三类是各种结构的网络模型。球粒模型对毛管滞后,为求得水饱和度及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简便定性解释,但一般不用于毛细压力的定量计算。

3.39 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又分为网络物理模型和网络数学模型。网络物理模型是一种由人工经一定工艺过程而构成的孔隙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较接近于实际多孔介质的结构。网络数学模型又分二维和三维模型,由弥渗理论研究孔隙结构参数对介质中渗流的影响。

3.40 孔隙结构

指多孔介质中孔隙的大小、几何形态及分布特性。

3.41 孔隙喉道

孔隙喉道亦称孔颈,是多孔介质中流体通过的孔隙通道中的狭窄部位。

3.42 闭端孔隙

指那些只有一端是互相连通的孔隙。即使它们通常可以为流体所渗入,但在正常渗流中流线并不穿过此类孔隙,所以对流体的运移的贡献微不足道。有时亦称盲孔或孔穴。

3.43 迂曲度

渗流过程中流体质点实际走过的平均路程长度L e与宏观渗流方程中所假定的流体质点通过的路程长度L 的比值的平方(L e/L)2定义为迂曲度T。

3.44 储层总和弹性系数

指油层压力每降0.1MPa,由于流体膨胀和岩石孔隙缩小,使单位体积岩石内所能驱出的流体体积C o。

3.45 储层的总压缩系数

指储层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与所含流体压缩系数之和。

3.46 岩石的压缩系数

指油层压力每降低0.1MPa,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值。

3.47 岩石孔隙压缩系数

指地层压力改变0.1MPa压力时,单位孔隙体积的变化值,也称岩石有效压缩系数。

3.48 砂岩的比面

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孔隙内部的表面积或颗粒的总面积,单位:m2/m3,它表示砂岩的分散程度。

3.49 岩石的渗透性

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K来表示。

3.50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以岩石不起物化作用的、一定粘度μ的流体,在压差△p=p1—p2作用下,通过长度为L、截面积为A的岩石,所测出的流体流量为Q。对不同的岩石,当几何尺寸、外部条件、流体性质恒定时,流体的通过量Q的大小则取决于反映岩石渗透性比例常数K的大小,K称为岩石绝对渗透率,单位:μm2。

3.51 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当岩石中为多相流体共存时,每相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称为岩石的相对渗透率,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52 岩石的有效渗透率

当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通过的能力,称为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3.53 相对渗透率比值

指任何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的比值。

3.54 水平渗透率

沿平行岩层层面方向所测出的渗透率,称为岩层水平渗透率K h。

3.55 垂向渗透率

沿垂直岩层层面方面方向所测出的岩层渗透率,称为垂向渗透率K v。

3.56 滑脱效应

滑脱效应亦称克林肯勃格效应。系指气体在岩石孔道中渗流特性不同于液体,即靠近管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气体分子的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种特性称为滑脱效应。

3.57 克林肯勃格渗透率

在气测渗透率K与岩心入口的气体平均压力的倒数的关系曲线图上,外推到→∞,或K轴上的截距,称为克林肯勃格渗透率,它意味着消除了克林肯勃格效应后的渗透率,可理解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是比较不同岩性渗透性的绝对量度、与所用气体及压力无关。

3.58 渗透率张量

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上某一给定点处的压力梯度矢量方向,往往不同于透绿速度矢量。因而要完整描述渗流现象,必须指定压力梯度及渗流速度矢量场。如果坚定介质可以相对于坐标系任意取向,并令压力梯度指向X,那么各向异性介质在X、Y、Z不同方向将有不同渗透速度。

3.59 宾州法

系指在稳定态条件下,室内测定相对渗透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采用三段岩心组合来消除末端效应。三段岩心包括混合段、测试段和消除末端效应段。

3.60 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

在研究多孔介质中不混溶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时,对于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常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此类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有:

a)毛细管模型

b)统计模型

c)经验模型

d)网络模型

3.61 流体饱和度

单位孔隙体积中各种流体占有相应的孔隙体积比例称为相应流体的饱和度。单位为小数或百分数。

3.62 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状态下储层的流体饱和度。

3.63 共存水饱和度

指油层被发现时存在于油层中的可动的水的饱和度。

3.64 束缚水饱和度

束缚水在油气孔隙中所占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3.65 残余油饱和度

在不同驱动方式下,不能再被采出而残留于单位岩层孔隙体积中的原油所占孔隙体积百分比。

3.66 剩余油饱和度

在一定的开发方式和开采阶段,尚未被采出而剩留于单位岩层孔隙体积中的原油所占孔隙体积百分比。

3.67 湿润性

指液体在分子作用下的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3.68 选择性湿润

固体表面为一种流体L1所湿润,而不为另外一种流体L2所湿润,则称固体表面能被L1流体选择性湿润。

3.69 中间湿润

固体表面可被两种流体以同样程度湿润。

3.70 接触角

在油—水—岩石三相周界上,从选择性湿润流体表面做切线且与岩石表面成一夹角称为接触角。一般用符号θ表示。它的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被液体选择性湿润的程度。θ角一般规定从极性的液体(水)那一方面算起。θ<900为水湿,而θ>900为油湿。

3.71 回复原态的岩心

系指采用“三步法”使改变了油藏湿润性的岩心回复到原始油藏条件下湿润性的岩心。所谓“三步法”是指a)根据原油和岩石的性质选择化学溶剂进行清样;

b)将油藏流体连续地注入到岩心中;

c)在油藏温度下老化岩心足够长的时间(一般为40d),以便建立吸附平衡。

3.72 接触角滞后

由于固——液表面受到污染,固体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巨分子垢结使界面不易移动,后者例如固——液界面上流体中含油表面活性剂,其低流度会引起滞后,即前进角往往比后退角大得多,这一现象称为接触角滞后。

3.73 平衡接触角

在测定油——水——岩石体系的接触角时发现,水的前进角经常随着油与固体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最后趋于一个平衡,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往往需要数十到数千小时,经常呈现出从亲水到亲油的巨大变化,表明固体对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有明显依存关系,最后趋于平衡的接触角称为平衡度接触角。

3.74 混合湿润性

在混合湿润情况下,油湿部分的表面是指油能保持连续性分布,即对油的可渗性,所以允许排替油使其降至很低的残余油饱和度。

3.75 湿润反转

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现象。

3.76 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压力P0为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润湿相压力P a和润湿相压力P w之差,或为平衡弯曲液面两侧的附加压力,P0=P a—P w。

3.77 贾敏效应

当液——液、气——液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时,液泡或气泡流动到毛细管孔道窄口处遇阻,如欲通过窄的喉道,则需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3.78 毛细管压力曲线

油藏岩石的毛细管力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细管压力曲线。

3.79 饱和历程

饱和历程也称饱和顺序,系指流体在渗流过程中采用的是排替过程或是吸吮过程。

3.80 排替过程

在多孔介质中饱和湿润相液体,非湿润相在外压的作用下驱替湿润相,这一过程称为湿润相。

3.81 吸吮过程

在多孔介质中饱和非湿润相流体,在与湿润相接触时,湿润相自发地驱替某些非湿润相,这一过程称为吸吮过程。如亲水岩石中水驱油过程称为吸吮过程。

3.82 初始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在外压作用下非湿润相驱替岩心中湿润相术语配体过程,所得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初始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如系指被排替的湿润相饱和度从100%降至束缚水饱和度过程,称为初始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3.83 吸吮毛细管压力曲线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降压用湿润相排驱非湿润相称为吸吮过程,所得到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吮型毛细管压力曲线。在此过程中,使湿润相从舒服饱和度渗至为非湿润相剩余饱和度。

3.84 次级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次级使湿润相从飞湿润相剩余饱和度降至舒服饱和度的排替过程。

3.85 湿润相

岩石中存在两种流体时,能优先湿润岩石的流体称为湿润相。在亲水岩石中,水为湿润相。

3.86 非湿润相

岩石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流体时,不能优先湿润岩石的流体称为非湿润相。

3.87 自由水面

毛细管压力等于零的水面称为自由水面。

3.88 杨氏方程

在一个平滑固体表面上有一个液滴,周围为气相时,那么在固——液和液——气边界之间的接触线上呈现一定得接触角,在接触线上有一平行于表面的作用力σ1g cosθ,其中σ1g是液气界面的张力,θ为接触角;如无其他力抗衡,则不可能有平衡位置,因而在接触线上应存在另外一些与界面有关的力,如将固——气、固——液界面力分别记为σsg及σs1,则平行于表面的纽曼三角定律中的分量可定成:σ1g cosθ=σsg—σs1,它表述了接触角和三个界面力之间的关系,此方程称为杨氏方程。

3.89 阀压

非湿润相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的压力,即驱替开始所需的启动压力称为阀压。

3.90 饱和度中值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指在排驱毛细管压力曲线上50%饱和度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3.91 网络的配位数

多孔介质中某一孔隙与其周围连通孔隙的个数为网络的配位数。

3.92 莱维特J函数

一种用于确立毛细管压力资料的相关关系的对比函数。J函数对同一地层的特定类型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和岩性常有一定得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对其他类型岩石并无普遍性。

3.93 压汞曲线

非湿润相流体——汞,必须在施加压力之后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并且随着注入压力增大而逐渐占据较小的空隙空间。根据不同注入压力及在这个压力下进入孔隙系统中汞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所作出的毛细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称之为压汞曲线。

3.94 退汞曲线

在压汞曲线测定之后,将系统压力逐渐降低,则压入岩心孔隙中的汞会逐步退出,用退下来的不同压力和相应的汞饱和度绘出的毛细管压力曲线为退汞曲线。

3.95 退汞效应

从注入最大压力降低到最小压力时,从岩石样品中退出汞的总体积与在同一压力范围内注入岩样的汞总体积的比值,用%表示。

3.96 毛细管准数

用来判断注水末期紧闭在油层孔道内的油滴被驱出效率的一个无量纲数组,其值是作用在油滴上的粘滞力与毛细管力之比,称为毛细管准数或临界驱替比。

3.97 原始吸吮曲线簇

在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的研究中,若沿二次排替曲线,在某些中间的饱和度值,即中途改换压力变化方向,形成了一些新的吸吮曲线,合称原始吸吮曲线簇。

3.98 原始排替曲线簇

在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的研究中,若沿吸吮曲线,在某些中间的饱和度值,即中途改换压力变化方向,形成了一些新的排替曲线,合称原始排替曲线簇。

3.99 储层流体

泛指烃类储集层在所处的压力和温度下所含的气相或液相。包括天然气、凝析液、石油及地层水。

3.100 注入流体

泛指为各种处理储层目的而从地面沿井注入储层的各种流体。

3.101 产出流体

指生产井中采出的来自储层或注入井的各种流体。

3.102 示踪流体

加入化学剂或同位素示踪剂的注入流体。

3.103 牛顿流体

是指流体运动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3.104 非牛顿流体

是指流体流动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不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3.105 塑性流体

非牛顿流体中的一种,其特征是必须施加一定得外力才能使其从静态开始流动,在剪切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剪切应力才与剪切速率成正比。

3.106 拟塑性流体

非牛顿流体中的一种,其特征是一旦施加外力就立即开始流动,所以流动曲线通过远点并凸向剪切应力轴,其粘度不仅与温度及流体性质相关,而且当剪切速率增加时,其粘度下降。

3.107 溶胀流体

非牛顿流体中的一种,流变曲线凹向剪切应力轴,粘度除与流体性质及温度有关外,且随剪切速率而增大。聚合物溶液在注入井底附近高剪速作用下,失去其拟塑性流体特性就会出现这种溶胀流体特性。

3.108 混相流体

是指两种流体可以完全相互溶解,两相间界面张力等于零而不存在明显界面的流体。

3.109 地层油

处在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称作地层油。

3.110 脱气油

通常指的是地下原油采至地面后,由于压力降到0.1MPa,溶解于油中的气体分离出以后的原油,亦称地面原油。油罐条件下所储存的原油就是脱气油。当其未加说明时一般均指处于常温条件。

3.111 地层流体物性

是指地层油气在油藏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物理特性。

3.112 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天然气,天然气是以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3.113 气藏气

产自天然气藏得天然气。

3.114 伴生气

溶解在地下原油中的天然气称为伴生气。

3.115 凝析气

在较深气藏中所产出的气相中,除含有大量甲烷外,尚含有大量戊烷以上的轻质烃类,称为凝析气。

3.116 干气

一般认为天然气中甲烷含量高于90%以上称为干气,又称贫气。

3.117 湿气

当天然气中凝析油含量大于100g/cm3称为湿气。划分的含量标准与工艺发展水平有关。

3.118 净气

天然气中含硫在1g/m3以下称为净气或甜气。

3.119 酸气

当1m3天然气中含硫在1g以上或含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时统称为酸性气体。

3.120 天然气相对密度

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天然气密度ρgρa之比,称为天然气相对密度γg。

3.121 天然气的状态方程

表征天然气的体积、压力和温度关系的方程称为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可以写为:

PV=ZNRT

式中:p——气体的压力;

V——在压力p下的气体体积;

T——热力学温度,K;

N——气体的摩尔数;

R——通用气体常数;

N——气体压缩因子。

3.122 天然气密度

指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单位为g/cm3。

3.123 气体偏差系数

气体偏差系数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实际气体占有体积与相同压力、温度下理想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一般利用有关图版求出。

3.124 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

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p pc为天然气各组分的摩尔分数Y i,与各组分气体临界压力p ci的加权值。

3.125 天然气的拟临界温度

天然气的拟临界温度为天然气各组分的摩尔分数与气体各组分临界温度的加权值。

3.126 气体的对比压力

气体的对比压力是指该气体所处压力与该气体的临界压力之比。

3.127 气体的对比温度

气体的对比温度是指该气体所处温度与该气体的临界温度的比值。

3.128 气体的地层体积系数

气体地层体积系数表示天然气在地层(或油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同样数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比值,其数值永远小于1。

3.129 天然气的压缩率

天然气的压缩率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压力每改变0.1MPa时,天然气体积的变化率。

3.130 真是气体势函数

指研究气体渗流时,反映气体压缩因子的粘度随压力变化的一个综合量。

3.131 天然气的粘度

天然气的粘度可以定义为天然气内摩擦阻力的量度,与压力、温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天然气的粘度可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单位分别为帕[斯卡]秒(1厘泊=10—3Pa·s)和二次方米每秒(1厘托=10—6m2/s)。

3.132 溶解系数

气体溶解系数a系指在一定温度下,每增大0.1MPa时,单位体积石油中所溶解的气量(标准条件下的),单位为m3/(m3·MPa),表示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能力。

3.133 天然气的溶解度

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R g,系指在压力为p时,在单位体积石油(地面原油)中所溶解的气量(标准条件下的),单位为m3/m3。

3.134 气油比

气油比通常指生产气油比,它实际是天然气产量(标准条件下的)与原油产量的比值,一般以m3/t为单位。

3.135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R系指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中所溶解气量(标准条件下的),单位为m3/m3(地面原油)。

3.136 原始溶解气油比

在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温度下的溶解气油比称为原始溶解气油比,通常以R gi表示,单位为m3/m3(地面原油)。

3.137 闪蒸平衡

指油藏烃类系统中,压力与温度变化可导致油、气两相之间发生传质和转移。如果这种传质和相间转移是在瞬间完成的,并达到平衡,则称这种平衡为闪蒸平衡。

3.138 接触分离

在油气分离过程中所分离出的气体与原油始终保持接触,系统组成不变,这种油、气分离方式称为接触分离或一次脱气。

3.139 差异分离

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在保持恒温下,不断将由于降低压力所分出的气体排除,系统组成逐级变化,这种油、气分离方法差异分离或多级脱气分离。

3.140 烃类系统的相态

单一烃类或其混合物,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产生的相态变化。

3.141 油藏烃类相态图

用来研究油藏烃类随地层压力、温度而发生的相态变化的图。

3.142 相态方程

对于一个已知组成的烃类系统,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液相数量和各组分在液相中浓度的变化,以及各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和气相数量的公式。

3.143 反凝析压力

当烃类系统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及两相共存最高温度之间,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时,如系统压力降至某值,气相中出现液滴,该压力即称为反凝析压力。

3.144 露点压力

露点压力是指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3.145 反凝析气

某些烃类混合物在高于灵界温度下以气体凝析物形式存在,而当压力下降时,将产生气体的膨胀或液体的蒸发趋向凝析。相反,当压力增大时,它们蒸发而取代凝析。

3.146 反凝析现象

在原始条件下凝析气藏中的烃类系统以气态存在,投产后,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前,相态已知发生变化,而降到某一压力数据,气相有液相析出,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反凝析现象。

3.147 地层油体积系数

地层油的体积系数B0可定义为原油在地下的体积V f(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体积V s的比值,即B0=V f/V s。

3.148 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

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U,是指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析出气体总体积(即两相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3.149 油藏流体的压缩率

油藏流体(油、气、水)的压缩率系指压力每改变0.1MPa压力时,流体体积的变化率。

3.150 饱和压力

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是在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也可以说是在底层温度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亦称泡点压力。

3.151 平衡常数

系指一定温度压力下,油、气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比配比例,亦即该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克分子分数比值。对理想溶液,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上述比配比例是一常数,故称平衡常数;但对油、气系统,特别是当其处于高压下时,上述分配比例并非常数,它除与温度、压力有关系外,还和油、气系统的组成有关,故称平衡常数不是确切的,近来多将其称为平衡比。

3.152 达西粘度

应用增溶活性剂、无机电解质、助活性剂及水配成稳定胶束溶液,在岩层孔隙中流动粘度随着流动速度增加而增大的粘度,称为达西粘度。

3.153 聚合物的结构粘度

结构粘度系指由于聚合物中源自内旋转形成的卷曲结构,在溶液中相互交联而形成网状结构而导致急剧增大的粘度。

3.154 视粘度

指在恒定温度时,某一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视粘度不仅决定于温度,也决定于流动的压力梯度。

3.155 触变性

复配的结构性溶液,在受剪切时切力自行降低(变稀),而静置后切力能自行恢复(变稠)的流体动力特性。

3.156 流变性

流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各种变异特性,主要是指流体的非牛顿流动特性。

3.157 粘——弹效应

粘——弹效应系指其随剪切速度的高低不同而呈现粘性流体和弹性固体性质。

4 渗流机理

4.1 渗流力学

研究流体通过各种多孔介质流动时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4.2 多孔介质

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含有大量孔隙、裂隙或洞穴的介质材料。若多孔介质对流体是可渗的,称为可渗多孔介质。

4.3 双重孔隙介质

这类介质由两个系统组合而成,孔隙性介质构成岩块系统;裂缝性介质构成裂缝系统。两个系统按照一定规律发生彼此间的传质交换。

4.4 非均质地层

地层参数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油气层。

4.5 不可压缩流体

随压力变化,体积不发生弹性变化的流体。

同义词:刚性流体。

4.6 可压缩流体

随压力改变,体积发生弹性变化的流体。

同义词:弹性流体。

4.7 渗流速度

流体通过多孔介质横截面积流动的速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渗流速度不是流体质点的真实速度。

4.8 流体的流速

流速即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渗透率K与其粘度μ的比值。

4.9 流度比

驱动相得流度与被驱动相流度的比值。

4.10 渗流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4.11 稳定渗流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密度和速度等物理量仅为空间函数而不为时间函数的渗流。

同义词:定常流动;稳态流动。

4.12 不稳定渗流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各物理量不仅是空间的函数而且还是时间函数的渗流。

同义词:非定常流动;非稳定流动。

4.13 拟稳定渗流

油藏中各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为常量时的不稳定流动。

4.14 非线性渗流

当渗流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

4.15 单相渗流

多孔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以一种状态参与流动。

4.16 两相渗流

多孔介质中有两种流体同时参与流动。

4.17 多相渗流

多孔介质中同时有两种以上互不混溶流体参与流动。

4.18 多组分渗流

含油多种组分的烃质和非烃质混合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在多组分渗流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生各相之间的物质传递或相变。

4.19 交互渗流

不混溶的两相流体以相反方向交互渗流。例如一个被非湿润相饱和的系统当与湿润相流体接触时,湿润相将吸吮入孔隙中并以交互渗流方式排替出一些非湿润相流体,这是一种不稳定渗流,体系中空间各点的饱和度随时间而变化。

4.20 气体滑渗

气体渗流时,在固体孔壁上的速度不为零,存在一个“滑移”速度。在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与孔隙大小的数量级大致相当时,“滑移”对气体渗流有明显影响。

4.21 点源

在渗流中向四周发散流线的点叫做点源。例如注入井可作为点源处理。

4.22 点汇

在渗流场中从四周汇集流线的点叫做点汇。例如生产井可作为点汇处理。

4.23 渗流的初始条件

对渗流过程开始瞬间状况规定的条件。

4.24 渗流的边界条件

由于对油气层建立的微分方程的通解中包含有许多待定系数和待定函数,因此必须给出一些条件来确定待定系数和函数。如果所给出的条件是对所研究区或空间物理位置而言的,那么这些条件称为边界条件。

4.25 边界效应

在京的附近往往存在着各种边界(例如等势边界和不渗透边界),这些边界的存在对渗流场的等势线分布、流线分布和井的产量等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为边界效应。

4.26 压降漏斗

在平面径向流时,由于井的投产造成地层压力下降(从井壁到供给边缘)。压降形状从整个地层来看很像一个漏斗状的曲面,该曲面称为压降漏斗。

4.27 压力叠加原理

油层中任何一点压力变化等于各井在该点上引起的压力变化的总和。

4.28 井间干扰

在同一油层内,若两口以上的油井同时生产,如果其中任何一口井的生产对其他井发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井间干扰。

4.29 供给边缘

油藏外压力保持不变的能量供给边缘,称为油藏的供给边缘。在油藏开采过程中许多口井同时生产,在一口井的周围都自然地划分出一定得、大小不同的供油面积,这个面积的边缘称为油井的供给边缘。

4.30 二维渗流

所有质点的运动轨迹和物理量都与空间两个坐标有关的渗流。

4.31 三维渗流

所有质点运动轨迹和物理量与空间三个坐标都有关的渗流。

4.32 二维两相渗流

如果在一个地层单元中,两相流体同时流动,并且流动是二维流动,则流体在该地层单元的渗流称为二维两相渗流。

4.33 多维多相多组分渗流

当地下孔隙介质中流动的是一种含油多种组分的烃质混合物(液包含有一部分非烃质组分),这些组分可能以液体状态存在,也可能以气体状态存在,从而形成多种具有分解面相。它们在地层中作空间运动时称为多维多相多组分渗流。

4.34 达西定律

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

4.35 达西渗流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服从达西定律,流速与压力梯度成直线关系的渗流。

4.36 非达西渗流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不服从达西定律,流速与压力梯度偏离直线关系的其他渗流方式均称为非达西渗流。

4.37 径向流

流体在平面上从四周向中心井点汇集或从中心井点向四周发散的流动方式。

4.38 单向流

流线为彼此平行的直线,并且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每一个截面上各点渗流速度相等的渗流方式。

4.39 球形流

流线呈直线向井点汇集,其渗流面积成半球形,这时的渗流方式称为球形径向流,简称球形流。

4.40 粘性指进

两相不混溶流体驱替过程中,由于两相粘度的差异造成前沿驱替相呈分散液束形式(即象“手指”一样)向前推进,这种现象称为粘性指进。

4.41 水(气)锥

如果在油(气)水接触面很大的油(气)藏得含油(含气)部分钻井,在开采过程中,使油(气)水接触面变形而成一“丘状”,这个“丘状”底水(气体)称做水(气)锥。

4.42 底水锥进

以水压驱动方式开采底水油藏时,油井投产后,井底附近的油水接触面成锥形上升的过程,称为底水锥进。

4.43 交互窜流

对重介质岩层中,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之间的流体交换过程。

4.44 流动势

在渗流理论中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引用一个新的参数φ=Kp/μ,参数φ称为“势”。其中p为流体压力;K为地层渗透率;μ为流体粘度。引入势这一概念后,达西渗滤定律可写成:v=—dφ/dL,即地层任一点

上渗滤速度值等于该点上势对距离的一阶导数的负值。由于势与渗滤速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因而势亦称为流动势或速度势。

4.45 导压系数

表示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不稳定渗流时,压力变化传递快慢的一个参数,单位是cm2/s,导压系数用希腊字母χ表示,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除以流体粘度μ与综合压缩系数C t乘积μC t所得的商,即χ=K /(μC t)。

4.46 分流线

流体流向两个点汇(生产井)时,在两个点汇之间存在有一条渗流左右分开的流线,这条流线称为分流线。

4.47 主流线

连接两口注采井中心点的连线,称为主流线。主流线商流体质点流速比其他流线商的流速要快。

4.48 舍进

在注采井网中沿主流线先期突进,在二维平面流线图上类似于舍形,称为舍进。

4.49 平衡点

两口生产井的分流线上渗滤速度等于零的点称为平衡点。如果在均质地层中是两口等产量的生产井,并且以两井连线中点为坐标原点,则由于流体流向两口等产量生产井是互相对称的,所以坐标原点渗滤速度为零,是平衡点。如果两口生产井产量不相等,平衡点的位置偏向产量小的井一方。平衡点处渗滤速度为零,所以在平衡点附近形成死油区。改变两口井各自产量的比例,可使平衡点位置移动,从而缩小死油区的面积。

4.50 汇源反映法

用来解决直线供给边缘这种类型的边界对渗滤规律的影响问题的一种方法。油井靠近直线供给边缘时,在这种边界影响下,流体向油井渗滤的规律与流体向无限大地层中单独一个点汇渗滤时的规律不一样,但与无限大地层中存在等产量的一源一汇(一口注入井和一口生产井)时的渗滤规律相同。因此,在均质地层中可以想象以直线供给边缘为镜面,在镜面的另一侧反映出一口油井的镜像,即一个与点汇产量相等的假想点源。这样,可以把井靠近直线供给边缘的渗流为题化成无限大地层中存在等产量的一源一汇的问题,从而求出油井的产量和底层中压力分布公式,这种方法叫汇源反映法。

4.51 流动系数

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参数。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与有效厚度h的乘积。及Kh。

4.52 产能系数

表示流体在底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与有效厚度h的乘积除以流体粘度μ所得的商,即Kh/μ。

4.53 压力函数H

当油、气两相同时渗流时,引入一个压力函数H来代替压力p,压力函数H是一个与压力,地层流体性质有关的函数。

同义词:赫里斯奇昂诺维奇函数。

4.54 渗流雷诺数

用来判别渗流是否服从达西渗流定律的标准。较常用的是卡佳霍夫公式。

4.55 渗流指数

表示渗流流量与压力梯度关系的指数方程Q=C(dp/dL)n,式中的指数n称为渗流指数。实验证明,n 变化在1~1/2之间。当n=1时,渗流流量与压力梯度成线性关系,流体渗滤是线性渗滤;当1/2≤n<1时,流量与压力梯度间的线性关系被破坏,流体渗滤是非线性渗流。C为比例系数,它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和流体的性质。

4.56 等压线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002 (所属一级学科: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术作风,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素养。 3.掌握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开拓 创新精神,具备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向: 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3.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4.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5.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可延长至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为5年。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必须修满最低13学分。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跨一级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专业课1-2门,硕士生专业基础课2门。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公共 必修 课 GB0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 留学生学《中国 概况》GB00017基础外语100 4 1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地球概述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一般为0.98~ 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 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

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12.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当地下平衡破坏或者局部压力降低时,岩浆就会向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在这个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改变着围岩和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这种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称为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直至溢出地面,或者喷到空中,称为喷出作用或者火山作用。喷出地表后大部分挥发组分逸散后的熔融体,称为熔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13.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处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

煤炭常用术语大全

煤炭常用术语大全 煤 coal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煤的品种 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 标准煤 Coal equivalent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 毛煤 Run-of-mine coal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原煤 Raw coal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商品煤 Commercial coal;salable coal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精煤 cleaned coal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中煤 Middings煤经精选后的热值、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洗选煤 Washed coal经过洗选后的煤。 筛选煤 Screened coal;sieved coal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粒级煤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 粒度 Size颗粒的大小。 限上率 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限下率 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特大块 Ultra large coal(>100mm)大于100mm的粒级煤。 大块煤 Large coal(>50mm)大于50mm的粒级煤。 中块煤 Medium-sized 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 小块煤 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

钻井工程的180个术语

钻井工程的一些术语 1、井:以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为目的的,在地层中钻出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 2、井口:井的开口端。 3、井底:井的底端。 4、裸眼:未下套管部分的井段。 5、井深:从转盘补心面至井底的深度。 6、井壁:井眼的圆柱形表面。 7、环空:井中下有管柱时,井壁与管柱或管柱与管柱之间的圆环形截面的柱状空间。 8、井眼轴线:井眼的中心线。 9、井身结构:指的是钻头钻深、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的套管层数、直径及深度、各层套管外的水泥返高以及人工井底等。 10、人工井底:设计的最下部油层下的阻流环或水泥塞面。(注:该定义不全面,人工井底是可变的) 11、井的类别:按一定依据划分的井的总类。按钻井的目的可分为探井和开发井等;按完钻后的井深可分为浅井(<1200m)、中深井(1200~3000m)、深井(3000~5000m)和超深井(>5000m);按井眼轴线形状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 12、探井:指以了解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生储盖的组合和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局部构造为目的,或在确定的有利圈闭上和已发现油气的圈闭上,以发现油气藏、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和储量以及了解油气层结构为目的所钻的各种井,包括地层探井、预探井、详探井和地质浅井。 13、开发井:指为开发油气田所钻的各种采油采气井、注水注气井,或在已开发油气田内,为保持一定的产量并研究开发过程中地下情况的变化所钻的调整井、补充井、扩边井、检查资料井等。 14、直井:井眼轴线大体沿铅垂方向,其井斜角、井底水平位移和全角变化率均在限定范围内的井。 15、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道,按既定的方向偏离井口垂线一定距离,钻达目标的井。 16、丛式井:在一个井场上或一个钻井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可含一口直井)。 17、救援井:为抢救某一口井喷、着火的井而设计、施工的定向井。 18、多底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向井。 19、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在60°~86°的定向井。 20、水平井: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角度钻完一定长度的水平段的定向井。 21、钻井工序:指钻井工艺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取心、中途测试、测井、固井和完井等。 22、套补距:套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3、油补距:油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4、井场:钻井施工必需的作业场地。 25、圆井:为便于安装井控装置开挖的圆或方形井。 26、小鼠洞:位于井口的正前方,用于预先放置钻杆单根的洞,以加快接单根操作。 27、(大)鼠洞:当不使用方钻杆而从大钩上卸下时,用于放置方钻杆和水龙头的洞,位于钻台左前方井架大腿与井口的连线上。 28、钻台:装于井架底座上,作为钻工作业的场所。 29、钻具:井下钻井工具的简称。一般来说,它是指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振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等。 30、方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截面外形呈四方形或六方形而内为圆孔的厚壁管子。两端有连接螺纹。主要用于传递扭矩和承受钻柱的重量。 31、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无缝钢管。两端有接头。用于加深井眼,传递扭矩,并形成钻井液循环的通道。可分为内平钻杆、管眼钻杆和正规钻杆。 32、钻铤: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厚壁无缝钢管。两端有连接螺纹,其壁厚一般为钻杆的4~6倍。主要用作

常见金融词汇大全

私募股权基金相关词汇(中英文) 1、EC (equity capital) 权益资本 2、VC (venture capital) 创业投资 3、CO (cash out) 增值套现 4、DF (development finance) 发展资本 5、MF (mezzanine finance) 夹层资本 6、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7、Infras-tructure 基本建设 8、MBO/LBO 管理成收购或杠杆收购management buy-out/buy-in 9、restructuring 重组 10、PEIP 合伙制投资基金 11、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VCF) 12、增长型基金(growth-oriented fund) 13、收购基金(buyout fund) 14、回购(buy back) 15、优先购买股权(right of refusal) 16、共同购买权(right of co-sale) 17、反摊薄条款(anti-dilution,或是反稀释条款) 18、强制原有股东卖出股份的权利(drag-along right) 19、股票被回购的权利(redemption(put, call)option) 20、创始人股东、管理层和主要员工对投资商的承诺(founders, management and key employee commitment) 21、陈述和保证(representation and warranties) 常用金融词汇的翻译 [ 作者: 来源:中国英语学习网点击次数:675 发布时间:2007-7-23 12:00:02 ] acquiring company 收购公司 bad loan 呆帐 chart of cash flow 现金流量表 clearly-established ownership 产权清晰 debt to equity 债转股 diversity of equities 股权多元化 economy of scale 规模经济 emerging economies 新兴经济 exchange-rate regime 汇率机制 fund and financing 筹资融资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全球金融体系 global integration, globality 全球一体化,全球化 go public 上市 growth spurt (经济的)急剧增长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无线电常用术语大全

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 【音频】又称声频,就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就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就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就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就是指信号就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这就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与取值。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就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其一就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其二就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钻井工程常用名词术语

钻井工程常用名词术语 钻井总论 钻井drilling 钻井方法drilling method 顿钻钻井cable drilling 杆式顿钻rod tool drilling 绳式顿钻cable tool drilling 轻便钻井portable drilling 直井straight hole 深井deep well 超深井super deep well 地热井geothermal well 热采井thermal production well 工程井engineering rejection well 工程报废井abandoned well 弃井abandoned well 钻井设计well design 钻井质量drilling quality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physic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矿物的微硬度micro-hardness of rook 肖氏岩石硬度Shores hardness 史氏岩石硬度Shi's hardness 矿物的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f mineral 岩石的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f rock 矿物的泊松比Poissons ratio mineral 岩石的泊松比Poissons ratio rock 矿物的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of mineral 岩石的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of rock 矿物和岩石的体积压缩模量bulk compressibility mineral and rock 岩石的体积压缩系数coefficient of bulk compressibility mineral and rock 岩石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直接拉伸试验direct tensile test of rock 岩石的巴西劈裂拉伸实验Brazilian test of rock 岩石的筒形抗内压胀裂试验burst test of hollow cyl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岩石的常规抗压缩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抗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抗剪切强度试验shear test of rock 岩石的三轴强度试验tri-axial test of rock 岩石的常规三轴试验ordinary tri-axial test of rock 岩石的真三轴试验true tri-axial test of rock 脆性岩石brittle rock 塑性岩石plastic rock 岩石的假塑性破坏pseudo-plastic breakage of rock 岩石塑性系数coefficient of plasticity of rock

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

#1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转载 flyingdragon 3/19 13:12:17 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 在20世纪初,油气田开发工程所能依据的理论、方法和采用的手段还十分有限,油气田基本上是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对油气层及其中能量的研究和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初级水平上。20世纪40年代以来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油气田开发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对油气藏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由于开采和测试手段有了彻底的更新。因此,对油气藏进行总体解剖和研究成为可能,进而又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部署和开发。目前,油气田开发事业已发展成为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建设起来的综合工业部门,成为整个石油工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自从近代美国于1859年开始采油以来,油田开发事业已经历了140多年的发展过程,油气田开发工程随着油田的开发和开采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分析100多年油田开采和开发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开始采油到1930年前后。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70来年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没有也不可能把油田看成一个整体,而是一块一块地进行开采。在这个阶段里,石油工业处于开始的阶段,油田数目少,油层浅,面积小,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的条件下,加上油田的不同区域是归不同的资本家所有,所以不可能把油田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在这一期间,钻井生产几乎是惟一的开发手段。因此,当时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井网密度的问题。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苏等国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曾发表了大量的关于井网密度对油层和油井产率等影响方面的文献和著作。在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B?柯脱列尔等人提出的。他们主张用密井网来进行油田的开发,认为井网越密,也就是整个油田上的井数越多,虽然平均每口井的总产油量下降了,但单位面积上的产油量增加了,因而整个油田的产量将会增加。这种理论在美国油田开发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占上风的。1925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保护和合理使用油藏”的讨论会,前苏联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与前述观点不同的论点。M.B.阿勃拉莫维奇在他的“合理开发油田原则”的报告中,主张建立一种有根据的合理开发油藏的理论,并确定油田上合理的井数。 应当指出,在井网密度的研究方面,虽然有错误意见,但也创立了一些研究方法,如根据油井平均产油率、当前产油率、油井初产量和开发速度等实际生产数据,来研究它们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这一阶段除了研究井网密度方面的问题外,对于计算原油储量和油井初产量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二、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30年至1940年前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有的国家开始把油田看着一个整体来进行开发。1933年,前苏联举行了全苏第一届石油工作者会议,会上著名学者古勃金等指出有许多油田开发工作者“好像不是在开采整个油层和整个油田,而是像管理机器设备那样,像对待孤立的对象那样开采油井。”在这一时期,美国著名学者M.马斯凯特在其1937年所出版的一本著作中也指出,要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必须研究影响开采过程的因素。 随着所开发油田数目的增多,人们发现了油藏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从而创立了油藏驱动能量的学说。一些学者开始把地下流体力学的理论应用到油田开发中来。例如A. C.列宾荪研究了依靠气体的膨胀压力或边水压力,将流体从孔隙介质中驱出的情况,并导出了许多有关排油和布井等方面的计算公式。M.马斯凯特也提出应根据油层压力、岩心渗透率和油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来预算油井的产量等。B. M.巴磊歇夫等从1938年至194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们的试验证明:①如果以环形井排沿圆形油田任一等高线钻了足够数量的井,那么这些井会截住所有从含油边缘地区流来的液流;②在水压驱动油藏上,当井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井数,如果回压不变,油藏的累积产油量也不会提高。

酒店常用术语大全

酒店行业日常术语大全 1、ACCOMMLDATION 特指留宿的有关房间的种类及位置 2、ADJOINING ROOM(邻近房)指两间房间连在一起 3、ADVANCE DEPOSIT(订金)客人为了确保能有房间而提前支付给公司的一笔押金 4、ADVANCE PAYMENT按照公司财务规定和有关规定,要求客人预先支付房费和可能的其它费用 5、AMENITY公司免费向住店客人提供的一些礼品,如水果、鲜花或饮品等 6、ARRIVAL指客人入住酒店的抵达日期 7、AVERAGE ROOM RATE指所有住房的平均价格,它是前台的一个常用术语即ARR 8、BILLING INSTRUCTION指非常详细的向客人收款的指令,如房费怎样付 9、BLOCK(预先锁房)指为了把某间房能够保留下来,而提前把此房间在某日锁起来 10、CANCELLATION(取消)指客人取消订房 11、CHECK IN指客人登记入住酒店 12、CHECK OUT指客人结帐离开酒店 13、CONNECTING指两间房中有一扇门连通起来的房间 14、CONFIRMATION(确认)指公司发给客人的一种十分详细的订房书面协议,承认客人在将来的某一天有权居住在本酒店 15、CORPORATE RATE(公司合同价)指与酒店有协议而提供给公司的客人的房间价格,这类价格通常为特别价,且保密 16、CREDIT CARD(信用卡)指由银行签发一种可以作为交易的卡片,代替现金支付的凭证 17、DEPARTURE指客人结帐离开的日期 18、DOUBLE SALE/DOUBLE CHECK IN(双重出售)指两个没有关系的客人,被错误地安排入住同一房间 19、DUE OUT(该走未走)指某个房间应该是空房,但到了中午十二点以后,客人仍没退租 20、EARLY ARRIVAL(提前抵达)在下午两点以前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的客人 21、EXTENSION(续住)经过批准后的客人延长居住 22、EXTENSION BED加床,一般应收费 23、FORCAST(预报)预先计算日后某一段时间的住房或其它计划 24、GUEST FOLIO(客人帐单)指客人在酒店内消费的详细反映 25、HOUSE USE ROOM(酒店自用房)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内部员工短期或长期使用客房,B客房短期用作仓库,C客房用作办公室 26、HOUSEKEEPING(客房部)指负责清扫公共区域和客人房间卫生的部门 27、HOUSEKEEPING REPORT客房部报表,指由客房部员工所做的人工检查出来的有关客房使用状态的报告,通常一天做三次 28、JOIN IN指该房已有一个居住,后来又加进一个 29、LOG BOOK记事本指本部门之间员工沟通的记录本,记录一天来任何需要通知的各种事情 30、NET RATE(净价)指不含服务费的各种价格 31、OUT OF ORDER(坏房)指因需要装修或进行大装修而不能出售的房间

钻井常用术语

1、井:以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为目的的,在地层中钻出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 2、井口:井的开口端。 3、井底:井的底端。 4、裸眼:未下套管部分的井段。 5、井深:从转盘补心面至井底的深度。 6、井壁:井眼的圆柱形表面。 7、环空:井中下有管柱时,井壁与管柱或管柱与管柱之间的圆环形截面的柱状空间。 8、井眼轴线:井眼的中心线。 9、井身结构:指的是钻头钻深、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的套管层数、直径及深度、各层套管外的水泥返高以及人工井底等。 10、人工井底:设计的最下部油层下的阻流环或水泥塞面。(注:该定义不全面,人工井底是可变的) 11、井的类别:按一定依据划分的井的总类。按钻井的目的可分为探井和开发井等;按完钻后的井深可分为浅井(<1200m)、中深井(1200~3000m)、深井(3000~5000m)和超深井(>5000m);按井眼轴线形状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 . 12、探井:指以了解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生储盖的组合和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局部构造为目的,或在确定的有利圈闭上和已发现油气的圈闭上,以发现油气藏、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和储量以及了解油气层结构为目的所钻的各种井,包括地层探井、预探井、详探井和地质浅井。 13、开发井:指为开发油气田所钻的各种采油采气井、注水注气井,或在已开发油气田内,为保持一定的产量并研究开发过程中地下情况的变化所钻的调整井、补充井、扩边井、检查资料井等。 14、直井:井眼轴线大体沿铅垂方向,其井斜角、井底水平位移和全角变化率均在限定范围内的井。 15、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道,按既定的方向偏离井口垂线一定距离,钻达目标的井。 16、丛式井:在一个井场上或一个钻井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可含一口直井)。 17、救援井:为抢救某一口井喷、着火的井而设计、施工的定向井。 18、多底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向井。 19、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在60°~86°的定向井。 20、水平井: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角度钻完一定长度的水平段的定向井。 21、钻井工序:指钻井工艺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取心、中途测试、测井、固井和完井等。 22、套补距:套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3、油补距:油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4、井场:钻井施工必需的作业场地。 25、圆井:为便于安装井控装置开挖的圆或方形井。 26、小鼠洞:位于井口的正前方,用于预先放置钻杆单根的洞,以加快接单根操作。 27、(大)鼠洞:当不使用方钻杆而从大钩上卸下时,用于放置方钻杆和水龙头的洞,位于钻台左前方井架大腿与井口的连线上。 28、钻台:装于井架底座上,作为钻工作业的场所。 29、钻具:井下钻井工具的简称。一般来说,它是指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振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等。 30、方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截面外形呈四方形或六方形而内为圆孔的厚壁管子。两端有连接螺纹。主要用于传递扭矩和承受钻柱的重量。 31、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无缝钢管。两端有接头。用于加深井眼,传递扭矩,并形成钻井液循环的通道。可分为内平钻杆、管眼钻杆和正规钻杆。) 32、钻铤: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厚壁无缝钢管。两端有连接螺纹,其壁厚一般为钻杆的4~6倍。主要用作给钻头施加钻压,传递扭矩,并形成钻井液循环的通道。 33、接头:用以连接、保护钻具的短节。 34、钻具组合(钻具配合):指组成一口井钻柱的各钻井工具的选择和连接。 35、下部钻具组合:指最下部一段钻柱的组成。 36、钻柱:是指自水龙头以下钻头以上钻具管串的总称。由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等钻具所组成。 37、(刚性)满眼钻具:由外径接近于钻头直径的多个稳定器和大尺寸钻铤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斜稳斜。 38、塔式钻具:由直径不同的几种钻铤组成的上小下大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止井斜。

常用专业术语

装修中的常用专业术语 1、平面图:也叫俯视图,是指在某一水平方向的投影,能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 2、立面图:也叫正视图,是指在正立面方向的投影,同平面图。 3、剖面图:指用一个平面将物体分割开来,被剖到的实体部分用斜线表示,其他部分按投影方式。 4、节点图:指某一结构交叉点,用视图很难表达出来,在本张图纸上或另一张图纸上将其放大,表现出各结构点之间的关系。 5、详图:用于施工图,在平面图或立面图上很难将一细小部分完全体现出来,将其比例放大,将每一细小部分都表示清楚,包括尺寸。 6、进深:在平面图上,沿着楼房的轴线的垂直方向,房间的尺寸大小。 7、开间:在平面图上,沿着楼房的轴线的平行方向,房间的尺寸大小。 8、轴线:一般情况,以对称形式,在士建上,24墙以上的红砖墙以内12为轴线。24墙以内的任何墙体都是一墙体的中心为轴线。 9、洞口:在没有门窗套等情况,就是洞口。 10、比例尺:是指将某一图形或物体各个方向按照同一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那么这个缩放比例就是比例尺。一般是用图纸尺寸比实际尺寸,将尺寸小的用1表示。11、建筑面积:是指某一建筑物,相邻两部分用轴线分开,其他部分以外尺寸,求得面积。(包括墙体,公共空间)。 12、N使用面积:是指某一房间以墙体的内尺寸来求得面积。(为净面积) 13、过梁:一般指在某一洞口、门窗口上面的梁,并且梁的上面有墙体,起支撑洞口的作用。 14、简支梁:一般指两边没有约束力,嵌入墙体12CM的梁,其受力最大点在中间。 15、圈梁:为了提高房屋的整体性,沿某一标高绕一圈的梁。 16、悬挑梁:顾名词义,就是梁的一端悬挑出去,没有支撑点,另一端被锚固在混凝土柱、梁或墙体上,靠上面的荷载压着它,来保持稳定。 17、悬挑板:同悬挑梁,例如阳台地面、雨搭等。 18、现浇板:在现场浇筑的板,一般用于卫生间、厨房地面,及框架结构的楼板。 19、预制板:在构件厂生产的楼板,属于成品,用于砖混结构的地面。、 20、水泥砂浆:把水、水泥、砂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拦而成。通常所说的1:3水泥砂浆是皀用1份水泥和3份砂配合,实际上忽视了水的成分,一般在0.6左右比例,即

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考研复试经验

油气田开发工程进入复试的人数:(招生人数—保送人数)*1.2左右=进入复试人数。 以2013年考研为例: 计划招生119,保送33人。第一批进入复试人数120人(生源好,人数略多),第二批985调剂生(很少)。最终录取98人。 首先要说明的是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复试包含两部分:笔试和面试。 总成绩(百分制并取整)=(初试总成绩÷5)×60%+复试笔试成绩×30%+(复试面试成绩÷2)×10%+附加分。 从成绩构成上看,面试成绩似乎并不重要,其实不然。面试的表现能够影响老师对你的直接评价,在一个面试小组中如果表现较差,也是很危险的。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复试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笔试: 所有考生采用同一种试卷,考试范围包括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渗流力学、油层物理、石油地质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和专业英语等六门课程,内容为以上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卷面分值为150分(最后记入总分时折算成100分) 参考书及考试范围:参考当年的油气田开发工程综合Ⅰ和综合Ⅱ考研大纲。 综合二自2009年开设以来,2009—2012年的复试一直比较常规,每门课程考查的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以及简单的推导题,内容比较基础,都是重点同时出题比初试灵活。2013年的复试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采油工程和渗

流力学上,采油工程全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而且是不定项选择。渗流力学给出了一个模型,进行公式推导,考查我们的理解和建模能力。2013年复试的笔试部分当年得分都很低。1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否说明13年以前的复试题不具备参考价值?答案是否定的。13年的开发地质、油层物理和油藏工程等考查的还是基础的知识,和之前的并没有多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首相要做到的是认真掌握2009—2012年的复试题,重点永远都是重点,不会刻意回避重点的。同时大家也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专业英语一般考查的就是翻译能力,不会去考查什么题型(当然12年泄题事件例外),13年考查的就是几段翻译和抽油机各部位的英语,比如驴头、游梁等。英语只要掌握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核心几章的内容足以对付复试的笔试和面试。 2、面试: 主要包括专业外语和专业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成绩为各复试小组平均分取平后的成绩。面试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别,听说每个人的成绩控制在80—100。如果初试时找的导师比较靠谱,给你了非常肯定的答复,面试时只要表现的不是很差,问题都不大。但如果初试时名词出在不利位置,导师也没给肯定答复。这时面试就很重要了。如果面试表现的不好会给老师们留下不好的直观印象。 整个面试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面试房间,抽一个纸条上面是一段专业英语。拿到纸条后,到教室的后面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当你抽纸条时,上一个同学的面试开始了。所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常用术语大全.doc

货代专用英语简写--常用术语大全 ANER 亚洲北美东行运费协定Asia NorthAmerica Eastbound Rate B组 BAF(燃油附加费):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大多数航线都有, 但标准不一。 B/L 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 C组(主要运费已付) 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IF(成本运费加保险,俗称“到岸价”):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FOB (离岸价):FREE ON BOARD CPT 运费付至目的地Carriage Paid To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CY/CY 整柜交货(起点/终点) C.Y. 货柜场Container Yard CFS(场):CARGO FREIGHT STATION C/D (customs declaration)报关单 C.C.(运费到付):COLLECT CNTR NO. (柜号):CONTAINER NUMBER C.O (certificate of origin)一般原产地证 C.S.C 货柜服务费Container Service Charge C/(CNEE) 收货人Consignee C/O 产地证Certificate of Origin CAF 货币汇率附加费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CFS 散货仓库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CFS/CFS 散装交货(起点/终点) CHB 报关行Customs House Broker COMM 商品Commodity CTNR 柜子Container D组(到达)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Delivered Ex Quay DDU 未完税交货Delivered Duty Unpaid DDP 完税后交货Delivered Duty Paid DDC、IAC 直航附加费,美加航线使用 DDC 目的港码头费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 DL/DLS(dollar/dollars)美元 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 DOC (document)文件、单据 Doc# 文件号码Document Number D/A (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 DOZ/DZ(dozen)一打

钻井术语缩写Abbreviations

ABBREVIATIONS FOR DRILLING REPORTS AND LOGS

Code Description AND Do not use & AT Do not use @ ABDN Abandon (ed) AMT Amount ANG Angle (s) APPROX Approximate ASSY Assembly AV Annular Velocity AVG Average AZIM Azimuth BBLS Barrels BHA Bottom Hole Assembly BHP Bottom Hole Pressure BHT Bottom Hole Temperature BML Below Mud Line BO Back Off or Barrels Oil BOP Blow out preventers BP Bridge Plug or Back Pressure BPD Barrels per Day BPH Barrels per Hour BPM Barrels per Minute BPV Back Pressure Valve BRKN Broken BS Bit Sub BTC Buttress Connections BTM Bottom BU Bottoms Up BW Barrels Water C/K Choke and Kill C/O Clean Out or Change Out CA Calcium CCM Circulating & Conditioning mud CD Contract Depth CIRC Circulate CL Clorides CMT Cement(ing) COMP Complete or Completions CSG Casing CT Coil Tubing DBL Double DC Drill Collars DD Directional Drilling DEG Degree DEMOB Demobilize DEV Deviation DF/RT Drill Floor Rotary Table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题

矿物: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固态者还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中产生,是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其中绝大部分岩石是多矿物集合体,少部分是单矿物集合体。 标志层:是地层剖面中的一些特殊层位。具有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厚度不大,分布比较稳定等特点。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成分的熔融体。 化石: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 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 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要素基本一致。在上升过程中地层没有发生明显的褶皱或倾斜,只是露出水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至该区重新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褶曲:是褶皱一系列弯曲中的单个弯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 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残留难分辨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地层的外部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地质年代符号:震旦(Z),寒武(?),奥陶(O),志留(S),泥盆(D),石炭(C),二叠(T),三叠(P),侏罗(J),白垩(K),第三系(R),第四系(Q)。 岩石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按照岩浆中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为:超基性岩浆(岩)<45%,基性岩浆(岩)45%~52%,中性岩浆(岩)52%~65%,酸性岩浆(岩)SiO2>65%。 生物学地层对比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百分统计法。 地壳是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石构成。 碎屑岩按照粒径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在岩石地层学中,常用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①岩性法:根据岩性特征划分地层②利用标志层划分对比:首先是研究地层剖面中稳定沉积层的分布规律。弄清其分布范围,在没有标志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某个特征的多个单元层的自然组合作为复合标志层③根据地层结构划分对比:沉积旋回反映了地壳运动、古地理环境及沉积作用的规律性变化,所以沉积旋回是划分和而建立地层单位的重要依据。同一沉积区或构造区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旋回性质形同或相近,所以沉积旋回是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④接触关系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一段沉积间断时间较长的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或灰质铝岩、铁质岩,它们常常有标志层的作用,称为地层划分的极好界限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地下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及其中所含的流体。在油气勘探中较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分析主要是对岩层中的某些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及它们的同位素作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层位的比例关系划分地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