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散文主要题型解答思路

小说散文主要题型解答思路

小说散文主要题型解答思路
小说散文主要题型解答思路

高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指导

(一)小说主要题型解答思路:

(一)环境作用题:

1、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穷人》

①描写了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紧张、冷酷的气氛。(环境本身)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线索、情节)

③反衬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生活的艰难却更加反衬出渔民夫妇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行为。(人物形象)

④有助于表达主题。有助于表达对高贵心灵的赞美这一主题。(主题思想)

另外,激发读者兴趣,结尾照应等。

2、文中多处写到美丽皎洁的月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春江花月夜》

①紧扣题目,将月色与音乐结合,营造了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照应,环境本身)

②以美丽皎洁的月色烘托芫清雅脱俗的气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人物形象)

③更好的表达了人在诱惑面前要坚守自我、保持纯洁的心灵的主旨。(主题思想)

(二)情节作用提:

1、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最后一碗黄豆》

(1)生动地揭示了爷爷专注、顽强、慈爱、不舍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偷艺、创业、教育孙儿、家道败落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的层层展开做铺垫;(线索、情节)

(3)更好地突出对物质要有清醒认识、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的主旨。(主题思想)

2、你认为小说结尾芫将牡丹卡扔进江中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春江花月夜》

①从情节结构上说,将牡丹卡扔进江中与接收牡丹卡、是否使用牡丹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完整而又有变化起伏。

②从形象塑造,将牡丹卡扔进江中,表现了主人公从受到诱惑到拒绝诱惑的嬗变。

③从主题的表现上说,突出了主人公心灵的美好纯净,更好的突出了主题。

(三)人物形象题

1、本文在歌颂母爱的主旨下刻画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羊肉水饺》(1)执着。镇上没有羊肉就到市上去,市上卖完了就追着买主分。(做的事)

(2)细腻。饺子咸了不用汤匙注蜂蜜,而是绣花一般在矿泉水瓶子上用针扎一小孔,一滴一滴地注入,这样才不会咸的咸,甜的甜。(动作、细节)

(3)豁达。在奔波忙碌了一天后,等来的却是儿子推迟归期,母亲没有太多的埋怨与责怪,仅仅说了一句半嗔半怜的话:“这傻孩子,早不说”。(语言、神态)

另外,人物身份、角色及从事的工作等。

2、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骆驼祥子》

①内容上,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刘四爷一副凶相,年近七十仍身体硬朗,突出了他的强悍的“虎气”。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下文写虎妞、祥子。

(四)小说题目的含义、作用题型:

1、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伞》

(1)含义:

(1)伞,凝结了师徒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表层);

(2)伞隐含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刀法真谛。(深层)

(2)作用:

(1)以伞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

(2)有师父的送伞,师父要求徒弟砍断伞变成武器杀死徒弟,都与“伞”有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

(3)伞在结尾处变成了武器,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体现了师徒二人的人格武品高下已分,突出了师父的善良与德行,同时也反衬了徒弟的忘恩负义的形象。(人物)

(4)深化主旨,以小见大,通过一把“伞”,突出了学艺要先学做人,教徒应先教做人的思想并弘扬了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人不能失其本心的主旨。(主题)

(五)句子含义题型

1、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伞》

①表层意思:

师父认为徒弟只学到了刀光剑影的皮毛,还未能领悟“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

②深层意思:

师父担心徒儿只学会了用刀之法,没能学到为人之道。

学艺要先学做人。这种重艺轻德的行为,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危害武林。这种想法为师父后文替武林除害做了准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句子赏析题型:

1、简要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每个句子3分)(修辞及手法+表达效果及情感)

(1)远处的爆竹声声,烟花四散,直看得母亲心痛。

1、以乐景写哀情。

①爆竹声声,烟花四射,渲染出春节的欢乐气氛,预示着家家户户的团圆幸福。

②而母亲却在此时孤独地站在村口等候儿子的回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气氛更加衬托出母亲等待的孤独与焦急。

(2)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①通过引用语句表达了母爱的深厚细腻;

②对比,作者通过在结构上与下文“母亲不识字”构成对比,突出了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对儿子的爱却是一样的深切和伟大。

(七)结尾段的作用、妙处题型

1、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迟来的偿还》

①情节结构上,照应开头。

a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

b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②人物塑造上,突出了“恩人”善良和心胸开阔的形象。“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他人性善良心胸开阔,他没有因为“偿还”到得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

③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

④文章结构上,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

(八)主要人物题型:

1、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的理由。

主人公是老人。

(1)傅三在明处,老人在暗处,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的第二个核桃,老人在找失散的第四个核桃。(情节)

(2)a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

b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用四个核桃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人物)

(3)通过老人很好地揭示了玩物与做人的主题。(主题)

(4)写傅三是为了衬托丰富老人的形象。(衬托、丰富)

主人公是傅三。

(1)故事由傅三寻找核桃开始,到巧遇老人找到双胞胎核桃,再到收买不成因核桃成为朋友,到最后成全老人心愿为老人送终得到老人慷慨赠送,傅三参与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情节)(2)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傅三的性格不断发展变化,由想方设法要得到老人的核桃到慷慨出借自己的核桃满足老人遗愿,到最后核桃不见了心里郁闷依然帮助老人女儿办完后事并宽慰自己,表明在他心中与老人结下的友情已经超越了核桃的分量,体现了傅三终究不负朋友一场的金子一般的可贵品格。(人物)

(3)小说通过傅三的慷慨出借核桃讴歌了情义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暗扣题目中的“文”字。(主旨)

(4)写老人是为了衬托丰富傅三的形象。(衬托、丰富)

(九)小说主题题型:

1、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深刻。但也有人质疑,赞美狼何必作践人,人捕杀狼无情,狼捕杀羊就有情?还有人质疑,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到自然生态,生态平衡是情感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狼情》

我认同“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的说法。(观点)

文中进行了多次这样的对比:

a第一次在人们听了叫声围拢起来对狼大声喊叫,而狼却仍在用流血的手挖土试图拯救妻儿,b第二次是公狼在母狼死去后撕心裂肺的叫和人们根本不知为什么的无知和无情。

c第三次在公狼死后,有人却说出了“可惜了两张好狼皮”这样充满物质主义的话,直到最后的生态失衡的恶果无一不是人类的无知和无情造成的。(结合文本分析)

这样的对比突显了作者斥责无情无义的人的用意,现实生活中,人和万物都是生活在天地下的一体,无论有情与无情,猎食还是被猎食的关系,都应和睦相处。(联系现实分析怎么做)

(二)散文阅读题型答题思路: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最后一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背影》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故乡》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的作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三人称的作用: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第二人称的作用:

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一)概括题型:

1、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突出了乡村怎么样的特点?《抚摸乡村》

(1)从三个方面写乡村:

乡村的童年趣事,乡村的夜晚,春忙的乡村(除去开头结尾,中间段概括)

(2)乡村是透明的、清纯的,宽容和放纵的,宁静和谐的,忙碌喜悦的,单纯而厚重。(抽取中间每段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

2、综观全文,作者从农村生活的哪些方面展现了“村庄的灵光”?《村庄的灵光》

(1)村庄温馨优美的自然风景;

(2)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3)忙碌喜悦的丰富季节;

(4)执着沉重的古典生活;

(5)安稳富足的平凡生活;

(6)朴素真挚的乡情。

3、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2)“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二)题目的好处

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抚摸乡村》

(1)统领全文,文章围绕“抚摸”了乡村的三个方面来回忆乡村,使文章的思路更加的清晰。(线索或结构)

(2)比拟手法,“抚摸”一词,运用比拟使得乡村的形象更加的具体可感。(修辞、用词)

(3)“抚摸乡村”为题传神的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的眷恋和柔情。(中心或情感)

另外,富有诗意,意蕴深厚等

(三)句子赏析题:

1、结合文意赏析画线句子《抚摸乡村》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乡村以生命,生动形象地流露对乡村的浓浓爱意。

(2)运用比喻手法,把夜晚的乡村比作待嫁的闺女,传神的写出夜晚乡村的恬静美丽而又萌动勃勃生机。

(3)以动衬静,用蛙声深沉,秋虫狂欢,写出乡村夜晚的静谧而富有生机。

2、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村庄的灵光》

(1)拥挤的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将丰收具体化,将村庄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收季节乡村忙碌的场景和丰收的喜悦。

(2)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一次次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描摹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村庄比作人生的坐标系,形象地表现出村庄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将村庄比作记忆深处的水墨长卷,一次次被描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庄能不断引起人的回忆,让人反复品味咀嚼。

(四)句子含义题型

如何理解“城堡就像一册装帧简陋的史书,岁月不时给它增添延续的页码”这句话的含义。《城堡的表情》(结合文本理解重点词语含义,重新转述句子)

城堡的轮廓虽然斑驳、断裂、荒凉,但它身上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将越来越丰富。

(五)句子语段作用题

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胡杨人家》

内容上:写了我与老代的关系,突出了在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老代的腼腆,转入了写与考代详细交流。

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老代关系的融洽。

2、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太阳梦》

(1)以更多寻梦者不同方式的寻梦,表现了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衬托老刘的梦想。(衬托)(2)以更多美丽感人的梦想,丰富了“太阳梦”的内涵。(丰富内容)

(3)表现寻“梦”过程的艰辛,表达了对寻“梦”精神的赞美。(中心)

(六)中心主旨题型

1、文中说“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对“诗意”的理解(6分)《抚摸乡村》

1)文中的“诗意”是指乡村宁谧和谐而又充满生机,自由自在而又充满童趣,劳作充实而有序的生活;(文本)

(2)然而现代社会中,物质日益丰富,快节奏(喧闹的)的都市使人们的生活和内心日益虚浮;(现实)

(3)生活中失去了诗意,只能回望记忆中的童年、乡村,表达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渴望和期待。(怎么做)

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对养育了自己的村庄的无限留恋之情;

(2)对支撑着城市的浮华与欲望的村庄的感恩之情;

(3)对宽厚和仁慈的土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七)语言特点及特色题型:

A用词:①词语运用富有特色,生动传神。(动词、形容词等)②使用叠词,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感。

B修辞手法:①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②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

③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

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

⑤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⑥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⑦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⑧引用诗句,丰富文章内容,富有诗意。

C句式特点:①句式整散结合,变化多姿。

②句式长短结合多用短句

D语言风格:质朴平实、华美精致、含蓄蕴藉、诙谐幽默、准确恰当、简洁准确、细腻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朴素等。

E语言色彩①地方色彩②口语化色彩③文言色彩

题型1: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

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题型2: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技巧:

(1)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散文阅读答题思路及相关术语汇总(一)关于文章的结构思路 提问方式: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答题格式:以……为序,先写……,后写……,层层……,步步……,层次规整,结构严谨。 一般结构:①并列,②对比(辩证),⑧层进(现象一本质、结果一原因),④总分(总一分.分一总) 结构功能(好处、作用): 并列:将……从不同角度条分缕析,细致地加以叙写(探讨和论述),清晰而全面。 对比:通过将……和……正反对照,突出了……,从而使……观点(形象)鲜明突出。 层进: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层层深入,揭示了……。 总分(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由总体归纳至详细演绎(由详细演绎到总体归纳),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思路:视文体而定:①以时空为序,②事理、逻辑为序(二)关于材料安排提问方式: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答题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围绕这条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结合文章做分析。答题格式:线索+顺序+结合文章分析 (三)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②提示主旨作用。③线索作用。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四)人称转换。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A第一人称句子。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句子,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句子,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五)关手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2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 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七)关于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第几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请丛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某段。——请丛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对某段(句)作简要分析——第某段(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表达感情+艺术效果(注意叠词:) 相关知识: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小说、散文知识及阅读解题方法

小说、散文知识及阅读方法指导 一.文体知识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以小见人、托物言忐、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 (1)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通过……与……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入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3.散义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4.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5.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6.描写的方法: ①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②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③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解题技巧。 ★1、“标题”类考题 (1)标题含义是什么 方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例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例2:《天窗》。(见练习试卷)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分析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情感+效果 ①内容:表明写作对象、揭示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某内容、揭示主旨; ②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③情感:表达……情感; ④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启发读者思考、简洁精练、富有韵味、富有诗意等。 例1:《蔷薇几度花》:标题中“蔷薇”在文中的作用:①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②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③烘托老人的形象;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⑤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 例2:[2008年]《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4分) 答:①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②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③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方法: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妙处)。 方法:含义(本义、引申义)+作用(内容、情感、结构、效果) 例:《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不能。因为“一缕炊烟”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一条线索,而且一缕炊烟是母亲形象的化身,赞美了母爱像炊烟一样温暖、柔和,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诗意。而《香甜的饭菜》不够具体,太平淡;《我的母亲》又太过于概括,范围太大,所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最好。 ★2.体会词语的含义。 步骤:①解释词语的本义②解释词语在本文中的含义③对所在句子意思的表达有何作用。④作者情感。 句式:“xx 如:《老山界》 答: 界的陡峭和险峻。突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方法:圈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中心整合+(作者、对象)情感 关键词就是那些形象凝练、有强烈表现力或意义深刻、含蓄隽永的词。 如:《好梦何必成真》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 ..,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黄金的地狱里而已。”的理解。 答:“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 “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此句的含义是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如: ,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扫把”喻节俭勤劳的美德。最后进行整合:放心吧,孩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是不会让人丢面子的。此句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突出父亲对儿子更深层次的爱。表达作者对这位纯朴善良的父亲的赞美。 4.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方法:答:不能。①因为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或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才能“”。 或者②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与前文或后文某内容(具体)相照应。 5.赏析句子:外在手段及效果+内在作用+对象情感 (1)外在手段: ①修辞: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设问、反问、排比、起兴等 ②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渲染、抑扬、照应、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 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④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⑤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幻觉 (2)内在作用: ①景物特征②人物情感(心理、性格、品质等)③生活哲理 (3)对象情感 例1:文章第1段,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描写得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答:此句从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要有动作、有颜色、有气味、有声音的劳动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生活的艰难,抒发了作者苦涩的情感。 例2:“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散文题目答题模板.doc

散文题目答题模板 小说的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 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 【导语】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 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

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形象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

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 6.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7.写作手法及作用 ①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②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③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⑤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⑥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⑦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使语言辛辣幽默。 ⑧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⑩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考前提分要点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4 5。借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题目设题类 1.题目的含义 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 2.题目的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 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寻找线索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二、情节设题类 1.概括全篇情节 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提示性填空;只有几个空,没有任何提示。 答题格式(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人物形象设题类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格式(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 答题格式(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四、句子设题类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2.描写句理解(作用) (1)人物描写句答题答题格式(思路)同三、2。 (2)自然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社会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

专题05 赏析表达效果和行文技巧(散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解析版)

【技巧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 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 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④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谋篇布局)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3、答题格式 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某手法(技巧)运用好在哪些方面 附:表达技巧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虚实相生: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 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 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 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 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 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 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 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 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 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 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 1、散文的阅读方法:三遍读文。 一遍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线索; 二遍读文画出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阅读完四道题目后再读文,确定答题区并搜寻答题信息。 2、小说的阅读方法:小说的阅读要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而揣摩小说的主旨。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推动情节。 ②渲染气氛。 ④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⑤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⑥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⑦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 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读懂文章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基础和关键,因些必须读懂文章。议论句和抒情句往往流露出作者态度和情感,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帮助。为什么要读完题目再去思考并寻找答案呢?一方面,因为同一篇文章,可能我们的角度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题目里面我们可能会揣摩出命题者对文章的理解角度,有利于我们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从而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回答;另一方面,四道题目可能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也可能透露出一定的解题信息。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相关题目这一资源。 二、相关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要点概括类题型: a.根据示例概括文章内容或情感。 答题技巧:首先要根据示例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事例,其次要分析示例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最后,再根据示例的内容、结构特点去概括。 这类题型可能是句子式的概括也可能是词或短语式的概括,注意看清要求。 b.文章写到了哪些×××?传达了哪些信息?简要概括×××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文中“×××”有哪些含义? 答题技巧:抓住哪些、几个方面的原因、哪些含义等关键词,在原文去寻找作案。注意要全面分析,要答全不能遗漏,分条陈述。分析含义时,要考虑相关语句在文中的多重语境。 c.简要概括文中××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一定要依据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概括,用结论性语言表述如有必要,进行简单分析。 (二)词句理解类题型: a.分析表达情感和表达效果的类型。这类题型首先要分析这个句子的在修辞、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所表达的心理或情感。 b.分析句子含义的类型。此类题型就要分析句子是否有言外之意或有深层的表意,同样要考虑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直白地把言外之意或隐晦之意表达出来。 附: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套路: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强调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拟人:把……当作人来写,使……更加鲜明,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借代:用什么代什么,使……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夸张: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感情。 设问:引起了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反问:鲜明强烈地写出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 几种特殊词语的作用: ①动词:生动、准确地表现了某人或物的情状或特点。 ②形容词: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或物的特点或心理。 ③叠词:营造一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效果。 ④拟声词:让声音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 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它的修辞效果:表意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有气势。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它的修辞效果: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包括对偶句和排比句)。它的修辞效果: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使用的句子。它的修辞效果: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尤其是在写作中,整句和散句交替使用,能使语言有气势,又不显得呆板。 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表达的语气比一般的肯定句更强烈,更加肯定。 句子或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及答题套路: 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句子在两个情节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句子在结尾附近---------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句子在文章前半部分---------打下伏笔、作铺垫。 句子在文章后半部分---------前后呼应。 常见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