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山东九年级政治全册教案第4单元+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的未来》.doc

2016届山东九年级政治全册教案第4单元+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的未来》.doc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的未来

课标内容

四、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四、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树立为共同理想奋斗的远大志向;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激发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的热情。

能力:提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认识何理解能力;培养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收集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以及模范人物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的材料,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引导我们把实现共同理想作为自己崇高的历史使命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对比、分析,使自己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学重点:

①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②当代青年实现个人分理想、承担历史责任必须发扬艰苦奋

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

(一)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

第1课时(总第55课时)

教学内容: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导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导入语: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想。理想带给我们憧憬与希望,是激励我们不懈追求的力量。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共同描绘呢?

(二)新课导学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人生理想的分类(P116)

情境活动:(115—116)

男生甲: 我的理想是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女生甲: 我希望我的家庭越来越和睦,老人健康长寿,全家幸福美满。

女生乙:我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做一名高水平的医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男生乙:我期望我们的国家,法制越来越健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说一说:①理想是什么?②为什么人生需要理想?

教师归纳:

①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②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何调控的作用。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身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在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理想就像航船,一程一程向前推进,不断驶向幸福的彼岸。那么,理想有哪些种类呢?(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

教材支持:(P116)

人的生活大体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四个方面,人生理想也可相应地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教师:归纳起来说,理想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展示)

人生理想的分类及含义

自身理想:是个人自身素质的理想,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所能达到的完善程度或最佳状态。

家庭理想:包括和睦的家庭关系、丰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指合乎现代社会水平的、满意的职业岗位:包括工作的性质、内容、环境条件以及报酬和社会荣誉等等。

社会理想:是指人们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生态理想。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P116)

教材支持:(P1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议一议:

①你的理想是什么?

②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作业)

教师归纳:

②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教师讲述: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是指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文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所以,我们理想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教师: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社会理想,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共同理想反映了什么?

议一议:

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共同理想反映了什么?(作业)

教师归纳:

理想的制定,不管是个人理想还是社会理想,都必须是符合实际的。只有符合实际的理想,才是可以而且是有希望实现的。

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提出来的。

我们的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就是我们共同理想的本

质。

3、共同理想的作用(P116)

教材支持:

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名人名言: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和名人名言,说说共同理想有何重要作用?(作业)

教师归纳:

共同理想的作用: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教材正文高度概括了树立共同理想的作用,并引用邓小平的名言,为正文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说明了共同理想的重要作用。

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怎样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呢?

4、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共同理想

教材支持:

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教师讲述:

在理解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时,应当注意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他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人理想的实现,也离不开相应的社会条件。因此,个人所追求的事业,只有能满足他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壮大的条件,只是追求个人兴趣,同他人和社会的需要都没有关系,这样的个人事业,也就没有发展的条件。人们常常说机遇,其实,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我国许多科技工作者获得成功的事例都说明,只有急人民之所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才可能有个人事业的成功。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与奋斗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会真正得到实现。

探究交流:(P117)

①有同学认为,共同理想是美好的,但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共同理想离我们比较远,我们能力有限,现在更重要的还是考虑如何实现个人分理想。这种看法对吗?(作业)

②当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作业)

教师归纳:

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因此,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个裂开来的观点和认识是不正确的,我们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树立为祖国繁荣而奋斗终生的信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既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为祖国今后繁荣长生对人才的需要创造了条件。我们青少年一定要树立共同理想,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②当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尊重共同理想,本着为国家、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投身到祖国建设当中。否则,不顾及国家的需要与发展,一味地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不利于共同理想的实现。祖国不发展,个人也就难以发展,缺少个人发展空间,那么个人理想也就无法实现。因此,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紧密联系的,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样,我们一定要个人服从集体、国家,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1)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共同理想反映了什么?

(2)同理想有何重要作用?

(3)有同学认为,共同理想是美好的,但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共同理想离我们比较远,我们能力有限,现在更重要的还是考虑如何实现个人分理想。这种看法对吗?

(4)当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

第2课时(总第56课时)

教学内容: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导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活动:(教材P117)

同学甲: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奋起直追、加速发展,就会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同学乙:“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计划、凡尔纳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同学丙:……

谈一谈:你同意以上同学的观点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教师归纳:

“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就会很快超过发达国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有信心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前提下,今后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还需要一个过程。

“…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此观点是正确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十分落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团结一致搞建设的过程中,分阶段、有步骤地先前推进。

(二)新课导学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分“三步走”(P117)

(1)“三步走”战略(P117)

教材支持: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幅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理想的美好蓝图。

教师讲述: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先前推进;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是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我国的“三步走”战略(展示)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关链接:

小康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议一议:什么是小康?

(小康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

知识拓展:

新老“三步走”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高瞻远瞩,设计了著名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是该表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一搏,是实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宏伟蓝图。到20世纪末,这一蓝图的第一、二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

发展战略: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未来50年的第一步。由于进入小康社会时广大的农村和一部分

城镇居民还不能达到既定的小康生活水平,广大居民在奔小康的进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遗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小康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到2010年,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尤其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就,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是整个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小康社会的中期阶段,也是未来年的第二步。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在整体上全面进入宽裕阶段,城镇居民进一步走向比较富裕阶段,这时中国将完全建成宽裕型小康社会。

未来50年的第三步,时间大体上从2020年到2050年,这是小康社会的后期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总体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具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老“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将分为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们建设的是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未来50年的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小康社会的中期阶段,也是未来年的第二步,即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新世纪的第三步,时间大体上从2020年到2050年,这是小康社会的后期阶段,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三步走”战略的发展程度(P118)

教材支持: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关链接: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构想。1987年,中国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1995年,又提前5年实现了再翻一番的目标。

即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P118)

教材支持:(P118)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P118)

探究交流:(P118)

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人均GDP在785美元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786—312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126—965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6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4美元,西部地区只有525美元。我国目前还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其中80%左右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城镇也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探究交流:根据以上数字,你怎样认识我国到20世纪末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作业)教师:通过我国人均GDP水平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指标中的差距,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的小康水平仍然很低,激励我们为更高水平的小康而努力奋斗。

答案: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我们现阶段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要走很长的路要走;现在阶段的小康是“不全面”的,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标准侧重于物质文明,而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上看则不够;现阶段的小康是“不平衡”的,目前,进入小康社会的人口在全国分布很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P118)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内涵:(作业)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相关链接:“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不同

200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中共十六大报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那么,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各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标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闻声保健基本合格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中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飞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到2020年,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标准可总结为;经济翻两番,收入超六千;楼房虽处见,村庄连成片;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家家彩电放,户户电话连;教育九望十,就医不走远;寿命七十五,山青水天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思维拓展: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业)

答: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对此,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与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用大体20年的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含有十项具体的指标系统,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指标是可以实现的。

(4)总体上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P1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目标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算一算:

①查一查,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1.0808亿美元)

②本世纪头20年,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③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目前水平,20年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200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8‰。)

读一读:(见教材P119-120——和谐社会的特征(略)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1)我国“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你怎样认识我国到20世纪末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二)奋斗成就未来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奋斗成就未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

第1、2课时(总第57、58课时)

教学内容: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导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板书标题:(二)奋斗成就未来

2、情境导入: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临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千克口粮,1.5千克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各山头,架设了151各渡槽,凿通211个隧道,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总干渠长70.6千米,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千米,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骄傲。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六七十年代林州(原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

现在红旗渠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人们到这里来,不仅是要看那条渠。红旗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人们可能都忘记了,但是看到红旗渠就会使人们重新回忆起那个时代,回忆起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

思考讨论: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作业)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二)新课导学

一、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121)

教材支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成就任何事业都会经历困难、挫折甚

至失败。人们只有发扬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可以说,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阅读、感悟:阅读教材后你有哪些感悟?

我的感悟是: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资料连接:

在抗日战争期间,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物质生活相当困难,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41年至1942年间,由于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发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延安的广大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重重困难,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探究交流:

靠着艰苦奋斗,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靠着艰苦奋斗,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何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靠着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难关,自力更生、勤俭建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靠着艰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①列举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语言或故事。

例如:大禹治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

②搜集当今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

答案: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民间传说: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有巢氏折木筑巢、后羿射日等。

②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

2、实现共同理想仍需要艰苦奋斗精神(P121)

教材支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还想尽办法遏制我国的发展等等,这都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的彼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风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全面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万难,战胜各种风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注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说,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探究交流: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代表着我国人民探索宇宙的最新成就,亿万人民为之欢呼、自豪。然而,这一壮举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啊。就在发射中心附近,有一个烈士陵园,600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灵在此长眠,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没有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飞上蓝天、飞向太空。

想一想:从以上两幅照片及文字中,你感悟到什么?

答案: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成就任何事业都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只有发扬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

教师讲述:

由此可见,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存在于艰苦的战争年代,也存在于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

教材解读:

教材正文阐述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共分三层意思:一是从国内来讲,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多决定的;二是从国际上来讲,是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决定的;三是实现共同理想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

阅读、感悟: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业)

答案: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还想尽办法遏制我国的发展等等,这都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的彼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全面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万难,战胜各种风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探究交流:(P122)

图片一:青藏铁路在艰难条件下施工;图片二:2003年我国遭遇“非典”疫情。

议一议:

从新闻媒体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哪些主要困难和风险?这些困难和风险对我们中学生意味着什么?(作业)

教师点拨: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都会遇到困难和风险,而且有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人间,克服和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需要艰苦奋斗。

答案: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地,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困难;环境形势严峻,人口素质偏低、资金短缺,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国际不良因素的影响等等。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树立艰苦奋斗意识,努力学习,提高克服、战胜困难的意识和能力,为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中应对困难与风险奠定基础。

二、优良传统不能丢

1、当代青年肩负着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历史重任(P123)

教材支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从现在算起,离实现共同理想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最佳人生阶段,宏伟蓝图将有我们这一代人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莪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教材解读:

教材正文讲述了当代青年应负的历史责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青年人的优势及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富裕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探究交流:(P122)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无比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结束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去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教导。

议一议:读了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和启示?

答案: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也需要继续发扬光大。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当起时代赋

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教师: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肩负着实现共同理想的历史责任,在未来的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中我们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一想:

①青年人有哪些优势?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作业)

②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怎样的历史责任?(作业)

答案: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从现在算起,离实现共同理想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最佳人生阶段,宏伟蓝图将有我们这一代人来实现。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莪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教师讲述:

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无比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当代青年要担当起实现共同理想的历史责任,就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当代青年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23)

教材支持: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做伴,成果皆需由心血汗水浇灌。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练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阅读、感悟:青年人怎样才能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答案:青年人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练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探究交流:(P123)

现在何今后,我们中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学习上要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在生活上要做到吃苦耐劳、生活俭朴;

在工作上要做到不畏艰难、勤勤恳恳、意志坚强。

思维拓展: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战胜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的:年幼时不是摔跤就是学不会走路;学习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不刻苦专研,就不能进步;走上工作岗位上后,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艰苦奋斗。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只有勤奋敬业、扎实苦干才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资料链接:

新时期的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这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不怕困难——这是艰苦奋斗的主要特征;

勤奋工作——这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勤俭节约——这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

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3、生活富裕了仍然需要艰苦奋斗(P124)

教材支持: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这样做既是为了用今天有限的财力、物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又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知识拓展: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革命战争年代发扬的一种精神。但是,时代不

同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因此不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了。这种想法对吗?请说明理由。(作业)

答案:这种想法不对。因为: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③艰苦创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的;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精神。

探究交流:(教材P124)

有一名青年,不慎将钱包遗失在公共汽车上,钱包被某公司职员李先生的妻子捡到。为了寻找失主,她打开钱包,里面只有几十元钱,还有一张纸详细记录着主人每天的花销:“7月18日来武汉参加英语强化班,来武汉车费10元、报名费420元、坐公交车花1.2元、电车1元、招待所住宿费15元、吃饺子5元(共计452.2元)。7月19日……”

这张详细的生活花销明细表,深深地感动了李先生夫妇。这件事见报后,打动了武汉三镇众多的父母,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

议一议:

①为什么一份普普通通的现金开支表会引起那么多家长的共鸣?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说一说自己平时生活的花销情况。

饭后,在某校食堂的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大堆大堆的剩菜随处可见。学生食堂剩下的尽是肉片,甚至整块红烧肉只咬一小口就被扔了,鱼也只吃半条就被“无情抛弃”。几乎每顿饭后,就餐的学生们都能“制造”出几大桶剩菜剩饭。

说一说:

③假如上述情形发生在你所在的学校里,你会怎么办?

④请你针对上述情况,小学校领导或老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教师讲述:

第一个事例中的年轻人,即既勤俭节约,又不断学习,不懈追求。

答:①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花钱消费相互攀比,大手大脚;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生活上凡事依赖父母,总之是想“永远长不大”。这是社会上许多青少年的“通病”,但是他们自己反而浑然不觉,让家长倍感烦恼。

启示:青少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虽然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青少年应该从小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个事例也比较典型,它不仅是学生的“通病”,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个事例更具有教育意义。

答:③④(略)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1)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2)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哪些主要困难和风险?这些困难和风险对我们中学生意味着什么?

(4)青年人有哪些优势?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5)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怎样的历史责任?

(6)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革命战争年代发扬的一种精神。但是,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因此不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了。这种想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