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化学

2018.1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H 1 C 12 N 14 O16 Na 23 Ca 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低碳”理念的是

A.公交出行B.浪费纸张C.节约用电D.道路绿化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硫粉C.蜡烛D.红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

4.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5.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C.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D.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太阳能B.潮汐能

C.地热能D.石油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N2B.CaCO3C.P2O5D.NaCl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

9.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氧化铝AlO B.碳酸钙CaCO3

C.氢氧化钙Ca(OH)2D.氧气O2

10.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1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澄清石灰水C.天然水D.五氧化二磷13.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26 C.48D.4

14.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高温

15.下列关于CaCO3CaO+ 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CO3和CO2的质量比为1:1 B.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CaC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CO2中依据金属的性质回答16-19题。

16.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玻璃B.钢铁C.木材D.陶瓷

17.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

B .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C .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

D .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

18.下列实验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铜片和铝片相互刻画,观察何种金属表面有划痕

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 ③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如右图所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9.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

达成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20.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铜片

时间/s

a /℃ /Pa

A. 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 .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 .a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1.(1分)下列生活情景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食品充氮气防腐

B. 甲烷用作燃料

C. 金属制作炊具

22.(3分)用干冰可以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___________。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a 时间/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23.(3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与化学紧密相关。

(1)汽车车身中有钢材材料,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3)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4.(2分)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1)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和碳氢化合物,乙醇(C2H5OH)的燃

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污染物,使用三元催化剂可以将它们转化成CO2和N2,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消防安全常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

25.(3分)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

灭火器等。

(1)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请分析灭火原理:__________。

(2)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6.(2分)请从燃烧条件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__________。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__________。

氧气能支持动植物的呼吸,对生命来说非常重要。

27.(1分)鱼缺氧时会浮到水面呼吸,这说明氧气__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28.(3分)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安全的鱼塘增氧剂,其增氧原理是过碳酸钠与水反

应生成H2O2和Na2CO3,进而缓慢产生氧气。

(1)求过碳酸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用过碳酸钠增氧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29.(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陆东林,原文有删改)。

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营养成分,在促进人体骨格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食品工业中常采用的牛奶杀菌技术主要有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

巴氏杀菌技术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秒的热处理,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物质。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屋顶盒包装,需要冷藏贮运,保质期不超过7天。

超高温灭菌技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容器中。这种牛奶多采用复合塑料袋(枕型等)或纸盒包装,常温保存,保质期30~180天不等。

不同的杀菌方法对牛奶的营养成分有明显的影响,数据如下表所示。乳清蛋白含量以氮元素质量计。

表1 不同杀菌方法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经高温后,一部分可溶性的钙变成不溶性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巴式杀菌奶对原料奶的要求高于超高温灭菌奶,而超高温灭菌奶由于工艺要求严格,设备和包装材料需要进口等原因,综合成本更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

(2)牛奶是补钙佳品,这里的“钙”指的是(填字母序号)。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3)超高温灭菌牛奶的保质期长于巴氏杀菌牛奶,原因是。

(4)与超高温灭菌法相比,巴氏杀菌法能更多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表1中支持这

一观点的数据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5)下列关于牛奶杀菌方法的说法中,不合理

...的是(填字母序号)。

A. 巴氏杀菌技术在各方面均优于超高温灭菌技术

B. 在冷藏设备不完备的地区,不适宜生产巴氏杀菌奶

C. 超高温杀菌技术会影响牛奶中可溶性钙的含量

D. 某牛奶的保质期是三个月,该牛奶可能是巴氏杀菌奶

〖生产实际分析〗

30.(3分)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

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

(1)TiO 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补全TiCl 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 4+O 2

□Cl 2 +________

(3)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从绿色化

学的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 。

高温

31.(4分)尿素[CO(NH 2)2]是一种常用化肥。下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Ⅰ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

(2)设备Ⅱ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设备Ⅲ中产生并分离出CO 2和H 2两种物质,依据流程图判断进入设备Ⅳ的是H 2,理由

是________。

(4)设备Ⅴ中发生反应:2NH 3+CO 2 CO(NH 2)2+H 2O ,若生产60 t 尿素,

需要NH 3的质量为_______t 。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4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五

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五环”中已有的3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O 2、Fe 2O 3、稀盐酸、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其中,C 与甲

甲 C

Fe 乙 CaCO 3

一定条件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 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3.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 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 4.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 A.(100+A)g B.100g C.100180 286 A g D.(10 -A·a%)g 5.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6.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 Na2CO3 滴加无色酚酞试剂 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 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 中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一14 O一16 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 ..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A.食盐B.白酒C.食醋D.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D.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2017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与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钙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金B.银C.铜 D.铁 5.能用酒梢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漏斗B.量筒C.试管 D.烧杯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锌B.硫酸铜 C.C60 D.金刚石 8.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 露天焚烧垃圾 C. 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杆 9.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B.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1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不锈钢 B.聚氯乙烯 C.玻璃钢 D.天然橡胶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15.按右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与B.氢气和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 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计算题专题训练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1、 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 (NH 2)2,则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尿素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______;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填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k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某农田需2.8kg 氮元素,则应施______ kg 尿素。 2、 某农田去年用了60千克尿素,今年要与去年肥分相当,要用_____千克碳酸氢铵 [NH 4HCO 3] . 3、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牙齿和骨骼中,以羟基磷酸钙 [Ca 10(PO 4)6(OH )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右图是小青同学收集的纯牛奶的包装说明阅读答题: ①一盒牛奶中至少含钙______克; ②羟基磷酸钙[Ca 10(PO 4)6(OH )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保留0.1%); ③若人体每天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 每天至少喝_______盒牛奶。 4、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 求①生成氧气多少克②10.7克固体是什么,各多少克? 5、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7.4克恰好完全,反应后称量为13克,求原混合物中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 石灰石样品,把25.0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1)2.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 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 量筒的使用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卷)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A.铜B.汞C.铝D.钨 2.(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滤纸折叠C.红磷燃烧D.食物腐烂3.(2分)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硫酸钾B.过磷酸钙C.尿素D.氯化钾 4.(2分)“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5.(2分)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B.氢气C.氦气D.二氧化碳6.(2分)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 7.(2分)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Fe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26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8.(2分)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鸡蛋清7.6﹣8.0B.葡萄汁3.5﹣4.5 C.番茄汁4.0﹣4.4D.苹果汁2.9﹣3.3 9.(2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B.C.D. 10.(2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1.(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可用于烹调食物 D.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12.(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CO32﹣、Cl﹣B.Na+、NH4+、Cl﹣、NO3﹣ C.Cu2+、Na+、OH﹣、SO42﹣D.K+、H+、OH﹣、SO42﹣ 13.(2分)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主要化学成分用途 A石灰浆CaO可改良酸性土壤 B沼气CH4可作燃料 C大理石CaCO3可作建筑材料 D75%的乙醇溶液C2H5OH可作医用消毒剂A.A B.B C.C D.D 14.(2分)荧光棒中含有H2O2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H2O2溶液是氧化物 B.H2O2中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D.5%的H2O2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0.3% 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9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六大类。 (2)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 A.棉花B.尼龙C.蚕丝D.涤纶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 碳 点燃 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A.A B.B C.C D.D 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 CO2+H2O+CO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与习题

期中复习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沂源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友情提示:认真思考认真书写规范答卷 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51 分;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2、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 铁器B玻璃器具 C 塑料器具 D 石器 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4、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5、实验结束时,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铝 C 硅 D 铁 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水的沸点是100℃ B 氢气能够燃烧

C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D 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河水 B 蒸馏水 C 糖水 D 自来水 9、李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油烟机家具就会沾满油渍”。李明同学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 分子很大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0、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D 水分子的数目 11、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合理的是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和原子均呈电中性 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12、天然水需要净化才能饮用。下面是自来水厂净水流程示意图: 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A 氯气 B 活性炭 C 明矾 D 漂白粉 13、12月26日印度海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的水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蒸馏 B 吸附沉淀 C 过滤 D 静置沉淀 1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氦气 C 氯化钠 D 氧气 1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26 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 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湿衣凉干——-分子不停的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 冰融化成水――分子间间隔变小 D 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过滤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 食盐粉末 C 用10mL量筒量取9.0 mL水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分) 1.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A. 铜 B. 汞 C. 铝 D. 钨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滤纸折叠 C. 红磷燃烧 D. 食物腐烂 3.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 硫酸钾 B. 过磷酸钙 C. 尿素 D. 氯化钾 4.“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 分子 B. 原子 C. 单质 D. 元素 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氮气 B. 氢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6.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烧杯 B. 漏斗 C. 玻璃棒 D. 蒸发皿 7.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Fe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序数为26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8.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鸡蛋清 B. 葡萄汁 C. 番茄汁 D. 苹果汁 9.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 B. C. D. 10.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 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 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C. 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可用于烹调食物 D. 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13.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主要化学成分用途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12 N 一14 O 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 .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A .食盐 B .白酒 C .食醋 D .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 .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 .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9.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火焰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x H 8+5O 2 3CO 2+4H 2O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最新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

2017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钙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 B.银 C.铜 D.铁 5.能用酒梢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锌 B.硫酸铜 C.C60 D.金刚石 8.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 露天焚烧垃圾 C. 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 9.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1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聚氯乙烯 C.玻璃钢 D.天然橡胶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15.按右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A.氢气和水蒸气与 B.氢气和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