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电子”或“公司”)是从事航天遥测遥控、机电组件、微电子、惯性导航等航天专用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具有国家一级保密认证资格、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资格,承担着航天和军工多种型号产品的配套生产任务。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以“发展公司、服务用户、回报股东、惠及员工”为使命,坚持以“军民立企、创新兴企、产业富企”为方针,坚持以“领跑军工企业改革发展、铸就国防一流上市公司”为发展目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及行为规则,诚信经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提升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009年,公司高举“爱国、创新、富强、和谐”旗帜,以“做加法,提升能力保发展;做减法,提高质量增效益;做乘法,改革创新促跨越;做除法,消除隐患防风险”为工作主线,稳步推进技术创新、质量建设、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权益保护、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2009年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

1、公司的技术创新

2009年,公司继续坚持把技术创新置于公司重点战略地位,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系统技术研发中心为牵引、以传统专业、拓展专业以及优势民品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层次分明、功能协调、军民共享、良性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增强公司技术创新整体能力,促进各基层单位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工作,公司制定了《技术创新评价考核实施细则(试行)》。为充分发挥公司多专业技术融合的优势,促进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公司搭建了研发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研发工作简报》、《年度研发成果报告》等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优化了技术创新信息资源配制渠道。

目前,公司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和新产品创新能力已基本形成,2009年已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公司某民用气象雷达项目完成验证系统研制和外场试验,“宇航标准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获得上级单位立项批复,“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空间动机座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填补了特定领域利用气象信息、遥感监测的空白,载人航天某分系统项目顺利通过初评,大功率微波继电器、高频连接器、高压直流继电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天地测控、精导对抗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突破和进展。

2009年,通过梳理综合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惯性技术、机电组件和传感器技术等航天电子专业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主导产品体系、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了公司各专业定位、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凝练了重点研发项目,制定了2015年前技术创新体系的目标,开展了2030年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论证工作。公司研发以型号需求和航天技术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全年自主研发项目共98项,自主投入项目研发经费约1.2亿元。研发项目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需求,有力推动了公司专业技术发展和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未来将带动公司经济持续增长。2009年,公司知识产权产出合计107项,比上年增长了近55%,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等技术成果奖共7项。

为巩固和深化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已取得的工作成果,公司还制定了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组织完成了知识产权和成果管理与推广“十二五”发展规划论证与编制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信息数据库。

2、公司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航天事业的生命,是航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司秉承优良的航天企业质量文化,将质量建设置于公司发展的最重要地位,始终牢记“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质量座右铭,坚持树立“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

的航天质量理念,认真实践“以质量创造价值以质量体现价值”的航天质量价值观,坚决贯彻“预防为主一次成功持续改进铸造一流”的航天质量方针,严格遵守“诚实守信,遵章守纪,严细慎实,持续改进”的质量行为准则,力争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践行社会责任。

公司全面贯彻国家及行业有关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零缺陷”质量意识,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公司质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已通过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次监督审核,通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2009年,公司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精细化质量管理逐步落实,质量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面向产品的质量问题分析逐步深入,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加明晰,质量管理方法更加系统有效;质量问题快速反应信息沟通及时,组织协调有力,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增强;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基础手段逐步完善。公司实现了重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问题和重复性质量问题为零的质量目标,为确保公司承担的各项航天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

3、公司的环保和节能

公司以制造业为主,产品主要能耗为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热力等,主要排放物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环保任务非常繁重。为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有关环保政策,公司制定有《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办法》,环保工作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管理环保和技改减排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司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环保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公司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并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公司内部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建立了各子公司与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联动机制和工作网络,加强对有关文件的学习和宣传,切实落实有关节能减排制度。

公司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常抓不懈,环保工作有效开展。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公司对所有新建项目均报请国家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达标排放、确保不产生新污染源,切实做到增产不增污。同时,加强对现有环保设备的升级改造和设备检修工作,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开创生产与环保并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之路。公司控股子公司桂林航天技术

有限公司由于在环保和节能减排中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星级“绿色环保企业”荣誉称号,树立了“绿色航天”的良好企业形象。

为建立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公司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建设工作,预计2010年上半年完成环境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工作。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对社会积极负责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水、电、气等能源消耗逐年降低、实现办公区垃圾分类存放等目标,并将供方的环境问题纳入公司总部施加影响管理范围。公司还利用“全国节能周”等开展多项节能减排实施与宣传工作,既体现了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使得公司环保工作的管理由零散化逐步转变为系统化和制度化,员工的环保意识也得到较大提高,为企业持续和谐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公司的安全生产

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零伤害”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生产纳入公司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常抓不懈。制定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并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

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积极推进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建设,公司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无因工死亡、重伤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职业病发病率为零”的目标,体现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信念。通过对工作环境危险源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整改,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障员工健康,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目前,公司安全生产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平台,以危险点管理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检查为手段,以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为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隐患排查与整改,严格危险点安全状况评估,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加强航天技术产业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规定,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绩效。

公司积极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理念与文化,并结合院工作要点开展了安全生产现场应急演练工作,健全、完善了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

提高了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公司特别注重对特种作业人员和新入公司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切实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新入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率为100%,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公司以签订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形式加强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全年累计签订各类交通安全责任书332份。2009年,公司以确保国庆60周年交通安全为重点,各单位广泛利用内部局域网、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组织答题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职工受教育率达到100%,有效地提高了员工遵守交通法规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了交通违法行为和责任事故的发生。截止2009年,公司全年安全行驶累计1076万公里,无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公司交通安全工作荣获北京市海淀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公司死亡事故为0;重伤事故为0;轻伤事故为0,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5、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权益保护

人才是航天的推进器,公司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依靠人才,公司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定了核心人才评价体系,突破职级资历界限,进一步完善落实核心人才激励等配套政策。公司的人才战略按五支队伍建设、三类人员管理、三个层次激励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一支近2000人的核心人才队伍,覆盖了管理、技术、技能各个专业。公司加快建立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推进市场化用人机制,围绕公司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大研发课题,加大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高层次、成熟人才选拔、引进,加快职业经理人的配置,并在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上给予特殊的政策,为公司需要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适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晋升通道以及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开展劳动关系管理,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建立了员工每年例行体检制度,通过加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教育等各项措施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6、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公益活动

公司努力推进以“一体两翼”为特征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即以航天共同价值观为全部文化实践之“体”,深入推进航天共同价值观在全体员工思想中的深化,同时结合自身市场化运作的特征和所处的电子科技行业的特征,以市场经济和电子科技行业的文化特征为“两翼”,吸收其先进文化要素,在兼容并蓄中形成公司特有的“一体两翼”文化氛围。通过广泛宣传“爱国、创新、富强、和谐”的经营理念,以及“做出色完成航天任务的先锋,做创新型组织建设的标兵,做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做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典型”的战略使命理念,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航天企业文化意识。

公司还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文化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建设服务。以“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为口号深入展开公司质量文化建设,推动质量控制、产品质量零缺陷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深入于心和固化于行;以“打破常规、勇于突破”为口号树立全方位的创新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全面展开;以“成本是责任、成本是效益、成本是竞争力”为口号全面开展成本文化建设,通过有效利用制度,实现“成本最优、价值最大、实力最强”目标;以打造“航天电子”优质品牌为目标建设品牌文化,提升公司品牌价值,推动品牌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互动式增长;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契机建设和谐文化,努力促进班子和谐、经济和谐、工作和谐、生活和谐、成员单位和谐,以和谐促进公司发展;以开展廉洁理念“进班子、进厂区、进岗位、进家庭”活动为契机建设廉洁文化,推进廉洁从业责任制的健全完善,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实现公司在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中的使命发挥保障作用;以强调“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建设安全文化,坚持安全发展原则,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纵深发展为手段,确保年度安全目标圆满实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设风险管理文化,落实《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标准》、《内部控制指南》,通过规章制度落实、内控考核评价、风险评估等手段,形成敢于正视风险、积极面对风险、化解风险的工作环境。

由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特色做法,2009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公司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接受教育人数达4665人次,其中,仅京区单位的无偿献血人数就达60余人,共计献血超过12000CC。面对2009年突发的甲流疫情,公司沉着应对,配合各级政府机关做好防疫工作,累计完成万余人次的流行病防控宣传教育,组织京区单位908人次接受疫苗接种,由于防控措施得力,2009年公司未发生流行病传染疫情,确保了社会生活稳定和生产经营

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解决因家庭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的后顾之忧,公司工会组织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2009年累计支出帮扶资金6万余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三、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持续改进

2009年,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了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经营任务,也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需要提高和改进的诸多方面,特别是航天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能有丝毫懈怠,公司将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0年2月8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 单位代码:83201 联系人:刘丹 联系电话:(010)68198919 通信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万源南里甲43号 邮政编码:100076 E-mail : liudanczxy@https://www.doczj.com/doc/5614727151.html,

一、单位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下属10个国家在编科研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1个职工医院、3个全资公司、2个院本级实体单位和3个控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型号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覆盖系统总体、空间飞行、结构与强度、自动控制、地面发控、伺服机电、计量测试、强度与环境、新材料、特种制造、总装总测、新能源、煤化工等多方面专业技术,具有先进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目前拥有资产总额约443亿元,从业人员约2.6万人,其中包括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级专家、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名全国技术能手、314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共获得3573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承载了中国航天五十多年的发展,使中国航天发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促进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跨越发展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道路,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致力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先进能源、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卫星应用和电子工程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是国内培养研究生最早的科研单位之一,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科专业齐全,管理体制配套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个,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260名。学科建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院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兵器科学与技术”八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若干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自开始招生以来,共培养了15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是我院科研和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报考须知 1. 我院各学科专业均招收定向培养研究生(个别专业招收非定向研究生),毕业后留京留院工作。研究生在学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外,还享受我院较为优厚的生活补贴及各种福利待遇; 2、我院各招生专业接收相关高校应届推荐免试生,请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直接与我院研招办联系; 3、凡可以任选的考试科目,考生在报名时应注明选考科目的名称和代码,如未注明则由我院指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个股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1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精、作风形象好、敬业精神强的科研生产与经营管理队伍;拥有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天科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的二十个“第一”,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在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集团公司共有11型导弹武器系统、5型装备底盘和4辆游行彩车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航天科工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努力践行“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庄严承诺,积极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与保障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平安奥运”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机初显,航天科工服务国家经济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统,并且成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安保科技系统的总承包商以及中国商用大飞机配套供应商。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航天科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彰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作用。 https://www.doczj.com/doc/5614727151.html,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试经验总结成功案例98%参考价值精品篇

本题库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面试-内部真实评分标准,总计有100个题库。物超所值,参考价值极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面试经验总结成功案例98%参考价值精品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4轮 一面组长,会问到一些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离职,为什么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婚姻状况,与此同时有没有想问面试官的问题。 二面经理,偏向于部门业务服务。有业务上的试卷需要考试。 三面经理,这一轮会谈到一些业务目标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大概聊一下工作的想 法,部门的价值和目标,对这个岗位的期望等等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行业的情况。聊天的内容与面试者个人有关,可多可少。(二三是交叉面试防止作弊), 四面职业通道委员会,这一轮的面试非常专业,为技术专家面,目的是定级。确定你面试者的水平大概在什么位置。直接影响后面的收入。各个击中要害。不要想着有简单跳过的部分。在介绍工作内容的过程中,要先介绍自己在组织团队所处的位置,发挥的作用,工作绩效等,条例要清楚。这一轮的面试专业性最强。最后是HR谈薪资的部分,因为行业都有规则,所以时间不会太长。 5面背景调查,主要是面试者在填写简历时提供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其中包含领导。HR最后offer。 步骤四、五、六每个一个星期,比如三面完后得到职业通道委员会的面试的通知约一周,四面完后,得到通过与否的消息是一个星期。如果某一步一个星期多没消息,那就是没戏了。 面试的重点分享: 面试的气氛需要注意的: 1面试不能一脸严肃,显得很紧张,要适当微笑。给面试官的印象好。 2面试官提问的问题,不能对抗反驳提问。即使面试官的问题比较苛刻。 细节决定成败,面试如同相亲,面试官会注意到每个细节,身上有没有烟味,头发是不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单位代码:83266 联系人:蒋耀光 联系电话:(010)68379368、68745111 通信地址:北京9628信箱57分箱 邮政编码:100086 E-mail: jiangyg@https://www.doczj.com/doc/5614727151.html, 单位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614727151.html,/ 一、单位简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领域。还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有关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研制并提供优良的服务。 1970年4月2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2003年10月,神舟5号飞船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嫦娥奔月。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截至目前,我院研制并成功发射了8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3艘载人飞船和1颗月球卫星,形成了以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载人飞船七大航天器系列为主的航天器研制业务。 我院下设多个研究所和工厂,拥有1家上市公司和1家投资控股公司,建立了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职工一万余人,全院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700余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一大批正在茁壮成长的航天新生代为中国空间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十分重视空间技术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经形成学科专业齐全,管理体制配套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现有8名两院院士、1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300余人。拥有包括语音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计算机房在内的研究生专用教室和研究生宿舍,研究生基础课学习阶段集中授课,努力提升培养质量,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我院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环境优美,设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生奖学金”和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同时,我院还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选派优秀在读研究生赴国外进修一年,回国后进行论文答辩。 我院有许多充满荣誉与挑战的研究项目和工作,等待着同学们在学成之后大展才华,为创造“中国航天”的更加辉煌贡献力量! 二、报考须知 1. 我院硕士研究生免交学费,每月享受800元助学金。 2. 具体报考程序参见国家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或当地省招办当年的相关招生文件规定。欢迎广大考生来电、来函或在线咨询我院招生信息。 3. 我院各招生专业接受相关高校应届免试推荐生,请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可直接与我院研招办联系。 4. 考生在报名时,请在备注栏填写相关报考部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简称十三所)始建于1960年1月,是我国最早组建的惯性技术科研单位,主要从事惯性平台系统、惯性捷联系统、惯性仪表及其机电一体化专用测试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建所50余年来,十三所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七大里程碑式的科技成果,研制、生产的惯性平台系统、惯性捷联系统及其配套的专用测试设备已成功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及“神舟”载人飞船,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已开展30余年,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 十三所位于北京海淀区五棵松,南临地铁一号线,交通方便,信息快捷。现拟通过调剂渠道,招收到更多高质量生源,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剂专业 1、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1) 捷联式惯导系统及其应用;(2) 平台式惯导系统及其应用;(3) 新型惯性导航系统;(4) 惯性仪表及其应用技术 2、仪器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1) 光电器件及仪器;(2) 精密仪器设计技术;(3)惯性测试技术及设备;(4)微特电机;(5)新型惯性仪表技术(冷原子干涉) 二、参加调剂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国家重点高校毕业(或应届)本科学生(国防科工委属院校学生优先); 2、所学专业为: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机及电气、电子电路、光学及光电信息等; 3、总分不低于320,数学为数一,单科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国家复试线未出可参考往年); 4、身体健康。 三、截止时间及调剂方法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于3月15日前将附件中的调剂登记表及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标题及附件名称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填写: 拟定调剂专业-毕业学校-毕业专业-姓名-性别-考研成绩,如“控制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张明-男-385”。 四、调剂须知 1、我所研究生为公费名额,毕业后原则上留所工作。在读期间每月享受800元-2000元的助学金及助研费,同时享受探亲车船费报销和节假日福利。 2、若出现某些专业或研究方向合格考生过于集中的情况,在征得考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在相近的专业或研究方向调剂录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业务范围与组织机构详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业务范围: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

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业务范围:

1、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2、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煤化工、风力发电、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航天特种技术应用。 3、航天服务业: 1、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总体设计、遥测外测、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电子化指挥、弹(轨)道、载荷、环境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 2、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中心,是我国航天首家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研究所。本所拥有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环境、仿真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 3、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从事于战略武器和大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制单位。 4、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从事航天飞行器设计研制、空间探测器研究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究开发、数据通讯及网络信息通讯技术研究开发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 5、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是以航天发射地面设备的研制为主,民品研发经营为辅的工程设

计研究所,现有员工1000多人。我所主要专业有:发射技术与发射装置、特种公路、铁路运输车辆、液压技术、温度控制、供配气技术、发配电及电源变换技术、定位定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我所开发了以地面设备为主的多系列、多型号军品高科技产品,还开发了软胶囊机、包衣造粒机、滴丸机等制药机械及包装机械、烟草机械、洗车机等多项高科技民用产品。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6、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主要从事航天伺服控制、遥测、智能机电以及工业自动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 7、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天安门正南约10公里)。成立于1984年10月。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下设院信息中心、档案馆、情报室、编辑室、图书馆、声像室、照排印刷中心七个部门,主要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涉及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科技情报研究、竞争情报分析、编辑出版、电影和电视的摄录及制作、动画制作、档案管理、图书借阅、晒图、排版及印刷等。 8、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O二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担着航天系统大量的测试计量任务,是国防科工委一级计量技术机构,建有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电子学、时间频率、空气声学,专业涉及到十大计量中的七大计量专业80余个项目,是目前航天系统内计量专业最全、等级最高的研究所。 我所承担着长征系列火箭及国防科技工业尖端武器计量保障精密测试和跟踪工作,确保在长征系列火箭及重点型号研制、试验和生产过程中量值传递的准确和统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3期 报告人:雷凡培党组书记、董事长 时间:2月7日 主题:勇担新时代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 航天强国 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到2045年,部分重点领域比肩美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航天科技集团要扎实完成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建成我国第一座空间站并投入运行,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和火星着陆探测,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系统为主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使我国具备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航天强国,为巩固国家安全战略基石作出更大贡献。 营业收入2320.4亿 利润196.5亿 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8%和11%,圆满完成国资委批复的预算指标;在国资委年度央企责任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中央企业第一,连续13年获得A级、四个任期获得优秀; 全年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国家级荣誉44项,省部级荣誉100余项。 2017年主要工作成绩 01保持战略定力,成功实施多项航天重大任务; 02坚持归核聚焦,顺利完成民用产业年度经营发展目标; 03坚持创新驱动,在重大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

04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05坚持军民融合,全力推进各领域改革调整工作; 06坚持依法治企,着力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07坚持人才强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航天人才队伍; 08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2018年工作比目标、总体要求 圆满完成35次宇航发射和相关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圆满完成航天重大型号发射、飞行试验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面实现“十三五”奮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重点工作 全力以赴确保航天型号研制生产试验任务顺利完成; 多措并举推动主业归核聚焦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扎扎实实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评论 2017年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多型武器装备在庆祝建军90周年时沙场受阅,导弹武器装备研制和飞行试验捷报频传,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连续13年获评央企经营业绩考核A级,2016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首次问鼎央企第一,世界500强排名上升至第336位。 2018年,是集团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谋划年;是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政策要求,加快推进母子公司体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和资产证券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 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 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 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 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中国航天部单位一览

中国航天部单位一览 2009年01月27日星期二21:29 航天部第一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部第六研究院: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部第八研究院: 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下属九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第六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第七研究院)(062基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第九研究院) 北京航天时代仪器公司(第十研究院)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下属13个所,6个厂 一部导弹、火箭总体 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 12所导航,控制 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 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 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

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 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 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 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 102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704所航天跟踪,测量 200厂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211厂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 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各种试验 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 42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 43所,复合材料,西安市 44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 47所,401所,7414厂,7416厂,7422厂,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下设12个研究所、2个工厂 501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502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

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单位

一院:一部、12所、14所 二院:二部、23所、25所 三院:三部、33所、31所 五院:501、502、503 排名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一部,501 第二:三部,502 第三:12所,33所,14所,25所 第四:二部,23所,31所,503 其他的不详细介绍了 现在和过去能排队分房子的有501,502,33所 工资最高的应该是1部、3部、33所,好点的室硕士18万问题不大 发展前景最好的应该是501、1部、33所 车最多的是3部和33所 综合地理位置以及实力来看12所最好 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上海八院,据我打听待遇都差不了太多,二院二部主要是在市区,而且不提供住宿,这样要自己租房,待遇一算就低了。至于奖金和发展前途,总体发展前途一院一部和五院几个所好一些,属于科技集团,卫星火箭发展火,宣传也好。二院三院属于科工集团,搞导弹相对低调一些,二院搞防空导弹,属于防御武器,三院搞岸舰导弹,主要属于进攻武器,国家这几年投入三院多点,所以奖金可能比二院多点。另外,本人签二院二部了,希望以上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不过其实这些真的很难说,要综合自己情况考虑。 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大整理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分家之前的设置****** 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 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 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 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 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 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 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下属13个所,6个厂 一部导弹、火箭总体 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 12所导航,控制 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 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 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 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 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 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 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

中国航天技术资料

关于(中国航天科技)的有关资料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国家航天局网站记者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栾恩杰难抑心中的激情,就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以及“探月工程”及其目标、航天活动的下一步发展等重要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栾恩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我也非常激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技、中国航天科技已经实现了新的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10年前就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1992年,我国在航天事业达到了一定水平、有能力完成这项工程时,就不失时机地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信任和希望。我们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几代航天人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航天人对祖国、人民和党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对人类探索太空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栾恩杰:我认为,航天活动是人类的活动,各国取得的航天成就都是人类的成就。1999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后,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给我发来贺电,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而美国对太阳系包括月球、火星的认识,也都是人类的认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方针是:开发太空,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我国的成就表明,人类在探索空间活动中,又有了一支生力军。中国的航天力量,作为国际航天力量的一部分,将在人类探索天空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界人士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共同提高人类的深空探索和太空活动水平。 记者: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基金指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 二○一三年十一月

一、基金概述 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测绘、环保、交通、减灾、林业、农业、渔业、水利、电力、通信等行业,对维护国防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卫星应用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的总体单位,具有天地一体化优势,为加强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推动空间技术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深化拓展其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联合国内优势科研机构,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特设立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开放合作、开拓创新与跨学科研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基金指南作为申请基金项目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可按照各领域最新发展需要,申请指南中未包括的创新项目。本指南研究方向仅作为本次拟资助项目的技术领域方向,所申报项目的题目名称自拟。 二、2013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一)导航领域资助研究方向 1、导航理论与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GNSS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索GNSS 导航系统演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新型导航方法与原理。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体制导航信号设计与处理,创新概念

导航定位理论与方法等。 2、导航技术军事应用新概念 研究目标:探索导航技术在军事作战应用中的新概念、新模式,研究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导航应用新方法、新理论,为促进导航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和提升武器装备、作战指挥信息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于GNSS信号的军事新概念应用,战时导航对抗新方法,组合导航理论、方法与技术(如GNSS/INS 组合导航技术、地磁导航与重力导航、影像匹配导航、水下导航技术等)等。 3、导航技术行业应用 研究目标:面向测绘、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交通、电力、通信等民用行业应用,探索导航技术在民用领域应用中的新概念、新模式。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在地球遥感、地学研究(地震、板块运动、空间天气等)等方面的新应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安全技术(如导航信号干扰源探测、定位技术等),创新概念导航位置服务等。 4、导航技术宇航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敏捷卫星、深空探测卫星、高轨卫星等新型卫星对导航技术的新需求,发展和研究以天文导航、惯性导航、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座落于首都北京,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座落于首都北京,创建于1958年11月,是我国航天系统雷达中心研究所,也是我国雷达骨干研究所,主要从事空间探测、目标识别、通讯、电子信息、综合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雷达行业前三甲。一所四地,拥有一个研发基地和三个试验、生产基地。 二十三所拥有按雷达系统工程配套的16个专业技术部门、具有批生产能力的3个大型车间、以及2个专业公司,涵盖了雷达各个专业。一所四地并建有国内最先进的微波铁氧体器件和年产上万套移相器的生产线、微波混合集成(MMIC)生产线及声表面波器件(SAW)生产线,两个总装厂房;一个拥有先进测试设备的天线近场测试微波暗室;一个占地约1200亩的天线和雷达系统试验场;先进的CAE中心、精密测试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二十三现有从业人员26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800多人,技术工人800多人,先后产生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二十三所是国家一级保密单位、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现代的科研管理体系、完善的产品保证体系和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具备了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强大综合实力。

二十三所始终站在我国制导雷达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积极拓展雷达探测领域,致力于武器系统精密跟踪制导雷达、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情报警戒雷达、天基与空基雷达、空间目标监视雷达和气象雷达等军民两用雷达系统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追求,二十三所紧跟雷达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已经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雷达研究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三所研制的雷达系统产品共荣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共计430余项,已申请并取得300多项国防专利号,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多人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技术能手、国防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二十三所将以“强化制导雷达优势,壮大雷达探测领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二十三所”为发展方针,以“团结奉献、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和谐发展”为企业精神,建设一个学习型、竞争型、开拓型、效益型的雷达研究所。 今天,二十三所正满怀信心,朝着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雷达研究所”目标昂首前进。 通讯地址:北京市142信箱203分箱26号电话:(8610)88527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50号传真:(8610)68219538 邮政编码:100854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及分别介绍 我们平时长听见的“神六升天”、“嫦娥奔月”之类的都是航天科技集团做的;诸如“我军的某某自主研发的导弹”则是科工集团做的。不用说,从感性的角度来判断,科技比科工的效益要好些,实际上也是科技集团的员工待遇要比科工的要好点,但不是绝对!这里是近期找工作整理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资料,希望对您有点帮助。其中,一院至十院指的是科技科工没有分家前的称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1、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2、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4、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5、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6、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 7、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 8、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分析介绍: 第一研究院(下属13个所,6个厂)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以下是各单位的主要的研究方向:11所(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12所(导航,控制);13所(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14所(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15所(兵器发射,低温加注);18所(航天伺服系统,CAD);19所(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702所(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703所(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102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04所(航天跟踪,测量);200厂(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211厂(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811厂(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注:811厂就是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另外,18所和811长已经合并组建了新 的长控公司。701,702,703,704,706,708等研究所和7414等四院的厂都是后来航天体制改为 七机部的时候新组建的,呼号都是以七开头.现在701已经组建了科技集团的航天十一院,706 归属二院771,772等原先九院的单位到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第四研究院(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

2011年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A)_

辽宁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 关于推荐2011年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CASC奖学金”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奖学金是我校董事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资,在我校教育基金会面向理工科研究生、本科生而设立的专项奖学金。为满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董事单位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充分发挥奖学金对我校在校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校基金会决定将2011年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奖学金授予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现将候选人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参评对象为我校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对人才需求的学科专业要求,结合我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此项奖学金重点面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学科专业的学生。主要奖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二、奖项设置 此项奖学金每年金额总计10万元。一等奖每人奖励5000元;二等奖每人奖励3000元;三等奖每人奖励2000元。 研究生与本科生获奖数量比例为3:2,其中研究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本科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本科生含力学学科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推荐标准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挑战杯”等国家级科技竞赛获得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者;学术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或应用于实践领域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者;获取科技发明专利或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者;在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得最高等级奖励者。 四、推荐程序 1.各院系成立专门的推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团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要求推荐候选人。研究生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推荐。 2.符合申请资格的申请人要填写和提交《CASC奖学金候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来源:中国航天报日期:2011/12/23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广大青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承发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与祖国共奋进、与航天同发展”的成长道路,一批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在各自的领域中创造出骄人的工作业绩。在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为代表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中,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重大项目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演绎出新时期航天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用不懈努力谱写出一曲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揭晓,来自集团公司各个领域的10名杰出青年光荣当选。现将评选结果及获奖青年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予以刊登(按照姓氏笔画顺序),希望广大青年读者以他们为榜样,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高强密度发射任务中,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马晓兵 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师助理,系统工程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主要从事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完成了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窗口、飞船发射故障预案等系统安全性问题研究和设计。负责神舟七号飞船应急救生分系统和飞船总体研制工作,解决了3人状态所带来的自主应急安全返回问

题;独立完成了出舱活动故障模式与对策的制定,确定了4个阶段31种故障模式,全新设计了4种应急出舱程序,提高了完成出舱活动任务的可靠性;共同完成了神舟七号飞船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设计了正常出舱飞行程序,确定了出舱活动相关的7个关键事件点;解决了快速泄复压和航天员舱外活动对飞船的干扰力矩,出舱活动时段光照条件的约束等出舱活动相关关键技术,提高了出舱活动的安全性。目前,主要负责交会对接总体设计工作,设计完成了载人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系统方案、交会对接飞行方案,开展并完成了大量方案仿真工作,为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奠定了基础。 期间,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荣获五院神舟六号飞船研制贡献奖、五院总体部先进个人、青年质量放心岗等荣誉称号。 二、艾邦成 男,汉族,38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十一院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总装备部863专家、国家重大专项执行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测试与评估专委会委员和国际宇航联大会材料与结构专业组委员、国内知名气动专家。曾任十一院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与热防护等领域成绩突出。负责实施国防某课题,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基本形成了我国新一代防热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标志性成果,引领了国内非烧蚀热防护研究方向,成为国内该领域技术带头人。针对高超飞行器,开展多项气动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力热耦合气动外形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国际上数值热环境预测不准的难题,形成了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文化新体系内容精要

196 航天器环境工程第29卷 [13] 杨维廉, 周文艳.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07, 16(6): 16-24 Yang Weilian, Zhou Wenyan. Orbit design for lunar exploration satellite CE-1[J]. Spacecraft Engineering, 2007, 16(6): 16-24 [14] 周文艳, 杨维廉.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J]. 航天器 工程, 2010, 19(5): 24-28 Zhou Wenyan, Yang Weilian. Orbit design for Chang’e-2 lunar orbiter[J]. Spacecraft Engineering, 2010, 19(5): 24-28 The effect of lunar gravity environment on lunar satellite orbit Tong Kewei, Li Wenqing, Liu Wei, Gao Zhaohui, Wang Junfe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76,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lunar gravity environment on the lunar satellite orbit is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rozen orbit for lunar and earth satellites are compared first. It is shown that the lunar gravity anomaly is responsible for a large drift to the lunar satellite orbit, the lunar tesseral harmonics are responsible for a moderate period drift to the lunar frozen orbit. Because the effect of lunar gravity anomaly on lunar satellit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for the earth, so for the long-term orbit operation and control for lunar satellites, a different strategy must be adopted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designed for the earth satellite orbit. Key words: lunar environment; lunar gravity field; lunar satellite orbit; frozen orbit ~~~~~~~~~~~~~~~~~~~~~~~~~~~~~~~~~~~~~~~~~~~~~文化视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文化新体系内容精要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员工质量素养、质量管理水平和型号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2011年,集团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制定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全面、有效地贯彻《纲要》精神,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新版《质量文化手册》,并在今年年初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上发布。手册中集团公司质量文化新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指导思想: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质量座右铭: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 质量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 质量价值观:以质量创造价值,以质量体现价值。 质量道德观:诚实守信,尽职尽责。 质量方针:一次成功,预防为主,精细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追求卓越。 质量行为准则: 严,慎,细,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在工作会致辞中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人培育了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有力地支撑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进入新时期,我们要把握形势和任务的新特点、新要求,传承和弘扬航天质量文化,牢固树立零缺陷理念,全面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深入推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摘自2012-03-14《中国航天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